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중국종류림상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8179
- 国内刊号: 12-109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gp LRP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P-gp表达率分别为66.7%、46.7%、26.8%.显示双乳癌第一癌比单侧乳腺癌P-g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乳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乳癌中LRP表达率分别77.8%、75.6%、52.3%,显示双侧乳腺癌第一癌及第二癌比单侧乳腺癌LR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P-gp、LRP表达与双乳癌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LRP与双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3)双侧乳腺癌第二癌P-gp的表达情况与复发转移情况有关,P-gp、LRP的不同表达状态与双乳癌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LRP可能与双侧乳腺癌发病有关,它们有可能成为遴选双侧乳腺癌高危患者的蛋白检测指标和预后因子.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及长春瑞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多西他赛组:多西他赛37.5mg/m2,d1,8,顺铂80 mg/m2,分为3天,d1~3.长春瑞滨组:长春瑞滨25 mg/m2,d1,8,顺铂用法同前.结果:多西他赛组有效率50%,1年生存率46.9%,2年生存率15.6%.长春瑞滨组有效率25.7%,1年生存率31.4%,2年生存率11.4%(P<0.05).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结论: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西他赛较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疗效高,生存期长.
-
RNA干扰技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方法:将VEGF基因作为RNA干扰的靶区,通过E-RNAi网上提供的服务,设计两个特异的RNA干扰序列,将其装入含U6启动子的载体上,构建成抗VEGF基因的小发夹样RNA(shRNA)表达载体,再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结肠癌细胞HT29、宫颈癌细胞Hela和肝癌细胞HepG2,通过RT-PCR、Northern杂交和免疫荧光观察VEGF表达受抑的程度.结果:成功构建了两种抗VEGF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RT-PCR发现其在HEK293和HT29细胞系中,能明显抑制VEGF基因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72%和42%,但在Hela和HepG2细胞中的抑制率仅为28%和13%;Norrhern杂交显示,在HEK293细胞和HT29细胞中,VEGF mRNA明显受抑,抑制率达88%和89%;免疫荧光显示,在HT29细胞中,VEGF蛋白表达的受抑制率为73%.结论:针对VEGF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能够明显抑制VEGF基因的表达,但在不同细胞系中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别.
-
隐性乳腺癌的诊治(附68例报告)
目的:探讨隐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检诊规范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隐性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全组均经腋窝淋巴结活检及免疫组化M4G33检测明确诊断,65例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3例行腋窝肿块切除,术后全部辅助放、化疗,全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9%和58.12%;术后常规病检原发灶检出率33.8%(22/65),结合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检查,病理原发灶总检出率达86.2%(56/65).结论:对女性腋窝肿块同时排除全身其它部位癌转移者应高度考虑隐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活检和免疫组化M4G3检测对确诊有重要意义;根治术标本宜行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检查以提高原发癌灶检出率,治疗宜选择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辅助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
-
VEGF-C MMP9及TIM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物TIM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染色法(SP法),检测62例宫颈癌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VEGF-C、MMP9及其抑制物TIMP-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C、MMP9及其抑制物TIMP-1在宫颈鳞癌Ⅰ、Ⅱ期均为高表达.VEGF-C在宫颈癌Ⅰ、Ⅱ期和有淋巴转移者的表达率分别为73.8%、85%、100%.MMP9为66.7%、75%、93.3%.TIMP-1为64.3%、60%、66.7%,VEGF-C、MMP9及TIMP-1在浸润间质≥1/2的表达高于<1/2(P<0.05)者;其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VEGF-C与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MMP9及其抑制物TIMP-1与肿瘤的浸润及侵袭转移有关,VEGF-C、MMP9及TIMP-1在宫颈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急性白血病细胞P-gp L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率与临床症状及化疗缓解率的关系.方法:利用P-gp、LRP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15例正常对照和79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gp、LRP的表达率,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P-gp、LRP的表达率均高于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P<0.01),复发/难治ALL组P-gp的表达率与复发/难治AML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LRP的表达率较复发/难治AML组的表达率高(P<0.01).复发/难治组P-gp、LRP的表达率均高于相应的初治纽(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P-gp、LRP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rs=0.0746,P>0.05).急性白血病细胞P-gp+/LRP+组缓解率低于P-gp+/LRP+组、P-gp-/LRP+组(P<0.05),并明显低于P-gp-/LRP组(P<0.01).结论:复发/难治组P-gp、LRP的表达率高于初治组,而两者的表达率无相关性.P-gp、LRP表达阳性的患者缓解率低,且易出现髓外浸润.同时检测P-gp、LRP的表达较单独检测一种蛋白更具有临床意义.
-
芬太尼贴剂用于老年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3例伴有中度疼痛的癌症晚期患者,年龄大于65岁且伴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入组前使用过解热镇痛药、曲马多、弱阿片类、强痛定等中度镇痛药物,且疼痛不能缓解者.使用西安杨森生产的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从2.5 mg开始,连续使用两周,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能有效缓解癌病,不良反应轻,改善和提高伴有中度疼痛的老年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老年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帖剂安全有效.
-
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中Twist的表达与EMT现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中Twist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现象,探讨其与MCF-7/ADR侵袭转移能力增强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以RT-PCR法、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Strept avidin biotin complex,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其多药耐药株MCF-7/ADR中介导EMT发生的转录因子Twist、上皮性标记基因E-钙粘素(E-cadherin)和间质性标记基因N-钙粘素(N-cadberin)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亲本细胞MCF-7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为阳性,Twist和N-cadherin表达阴性;多药耐药株MCF-7/ADR中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而在亲本细胞MCF-7中不表达的Twist和N-cadherin表达阳性.结论:在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ADR中,其侵袭力增强可能与Twist介导的EMT发生有关.
-
PS-ODN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及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全硫化修饰的抗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PS-ODN)对结肠癌LS-174T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端粒酶抑制剂PS-ODN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义技术在逆转录水平阻断端粒酶模板,从而诱导细胞凋亡,通过电镜、FCM、PCR-Elisa等方法评估抑制效果.结果:PS-ODN的佳剂量为10 μmol/L;作用10天后,PS-ODN组LS-174T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低于CPS-ODN组和对照组(P<0.01);PS-ODN组细胞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作用72 h后PS-ODN组细胞出现凋亡峰,而对照组未出现;PS-ODN组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CPS-ODN组和对照组相(P<0.01).结论: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可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为肿瘤的治疗提出新手段和新思路奠定了实验基础.
-
胸腺类癌(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天津市肿瘤医院自1960年1月~2006年6月间共收治胸腺类癌13例.本组男11例,女2例,年龄36~59岁,平均48.8岁,病期1~14个月,平均5.3个月.结果:完整切除3例,2例生存超过8年,7年后失访,1例生存7年半死亡,5例不完全切除,1年左右均死亡,探查2例,1例术后放疗生存13年,1例有异位上腔静脉综合征,探查后3个月死于广泛转移,3例放化疗,2例1年死亡,1例放化疗有效,目前生存5个月,仍在治疗中.结论:胸腺类癌病理分为典型与不典型类癌,不典型者预后差,电镜示胸腺类癌在细胞浆内有致密核心颗粒,大小由600~5 000埃(angstromes),可有细胞间桥小体,宽阔张力丝及基底层在胸腺癌内缺如,电镜可作鉴别诊断,有利胸腺类癌诊断,手术彻底切除预后好,尤其典型者,不彻底切除,放疗、化疗均较差.
-
食管及贲门癌前病变自然史内镜筛查分析
目的:了解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进展较快者的滞留时间,为寻找合适的筛查间隔提供线索.方法:在涉县对40~69岁人群开展重复的内镜筛查.结果: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中从首检为正常间隔13个月检出1例,从首检为基底细胞增生间隔7个月检出1例,从首检为轻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3~10.5个月检出4例,从首检为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12.5、43.4个月检出2例;8例原位癌或黏膜内癌中由首检为基底细胞增生分别间隔18和51.7个月检出2例,由首检为轻度不典型增生间隔48个月检出1例,由首检为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4、13个月检出2例,由首检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3.5~17.5个月检出3例;4例浸润性癌中由轻度不典型增生间隔13个月检出1例,由中度不典型增生间隔50个月检出1例,由重度不典型增生间隔14和19个月检出2例.结论:首检过后对基底细胞增生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应间隔一年复查一次,对中度不典型增生应半年内复查一次,以防止其中进展较快者发展为癌.
-
CO2激光喉癌手术的并发症
随着喉癌CO2激光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逐渐增多.并发症既有激光照射麻醉插管或喉组织引起;也有手术切除范围过深、过大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与喉肿瘤的部位和肿瘤大小有关,还与手术医师、麻醉师的经验有关.
-
少女宫颈巨大腺纤维瘤1例
患者,女性,13岁,未婚,学生.以"白带增多发现阴道肿物一年"为主诉于2006年2月入院.患者1年以来,每次大便,增加腹压时发现阴道脱出一肿物伴下腹坠痛不适,并白带增多,有异味,有时肿物脱出摸擦时易出血.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嘱患者屏气后,于小阴唇内可见一3 cm×3 cm新生物露出,表面呈分叶状,质韧,呈粉红色.肛门检查:自子宫下方宫颈处可触及一直径约3 cm的结节,质韧,似与宫颈相连.子宫,中位,似孕6周大,质中,偏向左侧部,无压痛,双附件扪诊不清.B超检查:子宫大小约6.8 cm×2.8 cm×5.4 cm,前倾,宫壁肌层回声不均匀,宫腔内膜厚约0.9 cm,居中.
-
全凭静脉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
在多数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外科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研究发现外科手术应激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麻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也一直受到关注.乳腺癌根治术临床上主要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阻滞麻醉[2],本文研究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新辅助化疗对Ⅱ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是指在施行手术或放疗之前应用的全身性化疗,因其与术后辅助化疗具有不同的机制,故称新辅助化疗,该治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效果较理想[1,2],而对Ⅱ期乳腺癌疗效如何尚处于探讨中,本文对我院以往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新辅助化疗对其的临床疗效.
-
纳米控释紫杉醇对小鼠乳癌的凋亡诱导研究
目的:研究纳米紫杉醇体内对BCML-TA299乳癌的抑制作用和凋亡的诱导.方法:建立小鼠体内荷BCML-TA299乳癌模型,用纳米紫杉醇载体注入小鼠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肿瘤体内抑瘤率,应用HE染色形态学观察、Bax mRNA原位杂交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了解纳米控释紫杉醇诱导小鼠乳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纳米紫杉醇10 mg/kg、15 mg/kg给小鼠乳癌原位注射,对BCML-TA299乳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且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纳米紫杉醇体内对BCML-TA299乳癌模型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主要途径可能是凋亡.
-
胸科术后谵妄躁狂
目的:探讨胸科术后谵妄躁狂的发病因素与诊治.方法:对发生术后谵妄躁狂3例患者进行讨论.结果:经认真观察及时诊断治疗,3例患者均痊愈.结论:术后谵妄躁狂诱因包括外科因素(手术创伤、缺氧、肺部感染、营养状况差等),麻醉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三方面.一旦发生,在纠正外科因素前提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