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중국종류림상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8179
- 国内刊号: 12-109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明确的2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P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析PLR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评价PLR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术前PLR为45.45~272.66,中位值为130。低PLR组(≤130)127例,高PLR组(>130)128例,PLR与肿瘤部位、T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低PLR组和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6%和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及PLR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及P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在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低PLR与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及0.037)。结论:术前P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分子分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免疫状态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初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的患者372例。均对入组患者采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的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分析CD4+/CD8+比值的大小、调节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相关指标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72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为133例(35.8%)、Luminal B型为124例(33.3%)、HER-2过表达型为48例(12.9%)、三阴性为67例(18.0%)。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外周血CD4+/CD8+比值越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越长(P<0.05),Treg细胞含量越低,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也越长(P<0.05),但CD4+/CD8+比值与Treg细胞含量并非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其他三种类型的乳腺癌中,CD4+/CD8+比值、Treg细胞含量与患者无病生存率无关(P>0.05)。NK细胞含量与以上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CD4+/CD8+比值、Treg细胞含量可有效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但并非其独立的预后因素。
-
血清标志物ProGRP有效改善肺癌管理
“血清标志物如何改善肺癌管理”专家会议于4月27日在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期间,在济南舜耕山庄成功举办。来自全国检验和肺癌学科权威专家近90位参会,共同呼吁提高对肺癌诊治的关注,重视血清标志物在肺癌管理中的医学价值,尤其是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管理的重要临床意义。
-
99Tcm-IT-Rituximab示踪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四肢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99Tcm-IT-Rituximab示踪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探讨其在四肢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北京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收治的67例四肢皮肤MM患者接受99Tcm-IT-Rituximab示踪的SLNB。统计SLNB的检出率和阳性率,分析SLB状态与T分期、溃疡、年龄、性别、部位等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对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结果:67例患者均通过γ探测仪检测到SLN,检出率为100%;SLN阳性15例,阳性率为22.4%。χ2检验提示SLN转移与患者年龄、原发灶T分期及是否溃疡有关(P<0.05)。6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LN阴性组的3年OS和DFS均优于SLN阳性组(OS:93.9%vs.57.1%, P<0.01;DFS:79.6%vs.28.6%,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SLN状态和T分期是影响黑色素瘤DFS的独立因素。结论:99Tcm-IT-Rituximab标记的SLNB能很好地反映恶性黑色素瘤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对判断预后、准确分期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其操作简单,准确性良好,是一种方便可行的SLNB手段。
-
晚期胃癌靶向治疗进展
胃癌化疗敏感性较低,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传统化疗疗效极其有限。以分子表型为指引的靶向治疗是进一步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曲妥珠单抗已被证明与化疗联合可以提高初治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生存。相对于安慰剂,Ramuci?rumab延长了二线治疗患者的生存。抗C-MET单克隆抗体Rilotumumab在Ⅱ期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然而,大多数的靶向药物都未能在胃癌的临床研究中获得成功。寻找胃癌关键的靶基因,开发更有效靶向药物仍任重道远。
-
二甲双胍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并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二甲双胍作为一种降糖药除了能降低血糖外,尚有抑制多种癌症的作用,并对乳腺癌有独特的作用,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被证实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甚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且曲妥株单抗耐药的乳腺癌细胞、乳腺癌干细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二甲双胍尚能减低糖尿病患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乳腺癌组织学级别、增加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从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阐明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的抑制机制。
-
Wip1在甲状腺癌细胞中表达的临床及生物学意义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导入靶向Wip1的siRNA对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的生物学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73例甲状腺癌组织及距其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的镜下未见浸润的正常组织中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脂质体介导将Wip1基因siRNA瞬时转染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K1细胞内Wip1基因的表达水平,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FCM)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变化情况。结果:Wip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9.6%,较正常甲状腺组织明显升高(χ2=47.036,P<0.05)。Wip1 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相对量分别为0.665±0.046、0.225±0.039,较正常甲状腺组织明显升高(t=12.637,P<0.05)。Wip1蛋白、mRNA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有关(P<0.05)。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siRNA沉默的K1细胞中Wip1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未转染组明显降低(t=17.039,t=14.637,P<0.05)。MTT、细胞凋亡及周期结果表明,siRNA沉默的K1细胞其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凋亡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数比例升高,而G2+M期和S期细胞数比例降低(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Wip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升高,且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分化有关,Wip1参与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这一生物学过程。
-
华南地区黑色素瘤癌基因突变谱分析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黑色素瘤的癌基因突变谱,为黑色素瘤分子靶向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年3月至2009年4月黑色素瘤病理组织蜡块86例,其中肢端黑色素瘤28例、黏膜黑色素瘤28例、非慢性阳光损伤型黑色素瘤30例,采用Sequenom平台(OncoCarta Panel v1.0和MassARRAY体系)研究黑色素瘤癌基因的突变谱。结果:有38.4%(33/86)的黑色素瘤病灶可见基因突变,突变的基因包括:BRAF(16.3%)、NRAS(10.5%)、KIT(5.8%)、EGFR(4.7%)、HRAS(2.3%)、KRAS(2.3%)、MET(2.3%)和PIK3CA(1.2%)。其中BRAF突变型患者与野生型相比发病年龄早[(45.7±15.3)岁vs.(55.9±12.7)岁,P=0.01],NRAS突变型患者与野生型相比溃疡表现率高(88.9%vs.48.1%,P=0.049)。结论:本研究是对华南地区黑色素瘤癌基因突变谱的综合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指导华南地区黑色素瘤的个体化治疗。
-
《中国肿瘤临床》编委柯杨教授当选2014年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当地时间10月20日,美国医学科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IOM)在第44届年会上公布了新一届增选院士名单,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中国肿瘤临床》编委柯杨教授当选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
肝胆管囊腺瘤合并先天性胆管扩张症1例
患者女,64岁,因发热(高体温39.2℃)伴巩膜黄染,于2013年2月入本院治疗。患者病史近三年反复右上腹阵发性疼痛,且多次因“胰腺炎及胆管炎”在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既往乙肝小三阳病史15年。查体: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28.12μmol/L,谷草转氨酶72.69μ/L,谷丙转氨酶119.40μ/L,碱性磷酸酶553.60μ/L;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腹部磁共振平扫及胆胰管成像提示:胆总管明显扩张,扩张的左侧肝内胆管壁可见乳头状病灶突向腔内(图1)。初步诊断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考虑合并肝胆管囊腺瘤)。
-
ATHENA新三年跟踪研究有力证实HPV检测在常规宫颈癌筛查中极具临床价值
近日,两年一度的亚洲-大洋洲生殖器感染和肿瘤研究组织(AOGIN)年会在北京召开,国内外权威女性健康专家齐聚一堂,呼吁提升对宫颈癌病因--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筛查检测的意识,以更好地评估罹患宫颈癌的风险。
-
脂质体在肿瘤治疗和示踪研究中的新进展
脂质体(liposome,LP)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球形磷脂双分子层囊泡,由于生物体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磷脂双分子层膜,脂质体具有与生物体细胞相似的结构,因此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也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免疫原性小及无明显毒性等优势。脂质体作为药物的有效载体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其封装荧光染料进行肿瘤方面的示踪研究也有所报道。随着表面修饰材料及制备方法的不断发展,脂质体作为一种运输载体将更具明显优势,目前研究热衷以长循环和靶向脂质体封装药物和荧光染料的研究。本文将主要讨论长循环和靶向脂质体在肿瘤研究的应用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