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肿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중화종류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766
- 国内刊号: 11-215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放疗临床靶区的意义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为胸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靶区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7例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胸上段食管癌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33.3%、11.1%、5.6%和5.6%,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4.0%、3.8%、28.5%、7.1%和17.1%,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1.5%、3.0%、22.7%、37.0%和3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45、1.501和1.973).结论 影响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应综合考虑肿瘤部位及这些因素,以选择合适的放疗临床靶区.
-
膜式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膜式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43例肺癌患者和139例非肺癌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或)纤维支气管镜刷片标本353个,同时进行TCT和直接涂片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TCT检测的敏感度为39.6%,特异度为99.4%,直接涂片法检测的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100%,TCT检测的敏感度高于直接涂片法(P<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F的TCT检测敏感度为41.5%,特异度为100%;直接涂片法诊断的敏感度为5.2%,特异度为100%.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的TCT检测敏感度为35.1%,特异度为96.4%;直接涂片法诊断的敏感度为15.8%,特异度为100%.与直接涂片法比较,两种标本的TCT检测敏感度较高(P<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例同时采集BALF和纤维支气管镜刷片患者,BALF TCT检测的敏感度(49.0%)高于纤维支气管镜刷片TCT检测的敏感度(32.7%,P<0.05).肺癌患者中,同时有TCT分类诊断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的标本有69个,TCT分类诊断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4.1%.结论 TCT检测能提高肺癌的诊断率,BALF的TCT检测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
钼靶X线在亚洲女性乳腺癌筛查中的准确性评价
目的 评价在亚洲人群乳腺癌筛查中使用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方法 2002年3月至2007年9月,收集8718名常规体检的成都市社区女性的乳腺钼靶X线检查资料,分别以病理组织学结果和随访结果为终诊断的金标准,计算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检索国内外有关钼靶X线用于亚洲女性一般人群乳腺癌筛查的研究,连同上述队列资料一起纳入Meta分析,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比值比(DOR),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基于成都社区的随访研究显示,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0.889(95%CI为0.741~0.970),特异度为0.991(95%CI为0.987~0.993).Meta分析共纳入合格研究7个,共计研究对象223 619人.纳入的研究具有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REM)计算出的合并敏感度为0.845(95%CI为0.821~0.870),特异度为0.930(95%CI为0.929~0.931),DOR为117.271(95%CI为65.060~211.412),SROC下面积为0.9144.结论 钼靶X线在亚洲女性乳腺癌筛查中有较高的准确性.
-
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弥散系数和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进行乳腺疾病初诊的女性患者的66个病灶,应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SE-EPI)进行扫描,在相同的感兴趣区(ROI)下,分别于扩散敏感系数(b)为500和800 s/mm~2.时,测量病灶及同侧远隔部位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佳ADC和rADC阈值,评价不同b值下,各阈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当b值为500 s/mm~2时.良、恶性病灶对应的ADC值分别为(1.71±0.31)×10~(-3)mm~2/s和(1.31±0.38)×10~(-3) mm~2/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佳ADC阈值为1.435×10~(-3)mm~2/s,其诊断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1.5%;佳rADC阈值为0.62,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100%.当b值为800 s/mm.时,良、恶性病灶的ADC值分别为(1.55士0.29)×10~(-3)mm~2/s和(1.14±0.29)×10~(-3)mm~2/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佳ADC阈值为1.295×10~(-3)mm~2/s,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81.5%;佳rADC阈值为0.71时,诊断的敏感度为89.7%,特异度为88.9%.当b值为800 s/mm~2、rADC的诊断阈值为0.71时,ROC曲线下面积大.结论 DWI扫描时间短,无需对比剂.ADC和rADC作为诊断指标,其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尤其是rADC,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紫杉醇脂质体或紫杉醇联合5-氟尿嘧啶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紫杉醇脂质体联合5-氟尿嘧啶(5-Fu)与紫杉醇联合5-Fu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 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67例晚期胃癌患者,31例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5-Fu方案化疗(力扑素组),34例接受紫杉醇联合5-Fu方案化疗(紫杉醇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按照WHO关于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力扑素组和紫杉醇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4.8%和44.1%(P=0.38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10和5.20个月(P=O.26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07和8.97个月(P=0.186).力扑素组和紫杉醇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恶心呕吐,Ⅲ~Ⅳ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6.1%和50.0%(P=0.038),肌肉关节痛的发生率为9.7%和29.4%(P=0.047).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5-Fu使用方便,与紫杉醇联合5-Fu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当,但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结果
目的 评价立体定位射波手术平台治疗肝癌患者的疗效以及初期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1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射波刀治疗,共治疗肝脏病灶23个,同期治疗肝外病灶2个.肝脏病灶治疗均采用呼吸同步追踪技术,CT定位前1周植入金标到肿瘤内或肿瘤旁2 cm内.总剂量为39-52Gy,分割3-8次,处方剂量线范围为75.0%~81.0%.治疗后随访3-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按1995年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作组(RTOG)和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标准进行放射反应评级.结果 1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1例,无变化(NC)3例,有效率为82.4%,临床获益率为100%.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在随访期内,4例发生肝内转移,2例发生肺转移,1例发生骨转移,2例多发转移.至随访截止日期,有12例患者存活,5例死亡,1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2.8个月.结论 采用射波刀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
胆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胆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VEGF-D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胆囊癌组织中VEGF-C、VEGF-D、D2-40和CD31的表达,以10例癌旁正常胆囊组织和19例慢性胆囊炎作为对照,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结果 50例胆囊癌组织中,32例VEGF-C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4.0%,31例VEGF-D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2.0%,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但与慢性胆囊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的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D的表达仅与胆囊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50例胆囊癌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和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6.94±3.6和36.1±12.8.VEGF-C阳性组和VEGF-D阳性组的MLVD和MVD均高于阴性组.MLVD与淋巴结转移有关,MVD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VEGF-C与VEGF-D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8,P<0.01).结论 在胆囊癌中,VEGF-C和VEGF-D参与胆囊癌的淋巴生成和血管生成的调节,通过增加瘤周淋巴管的密度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
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9例SC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l岁,主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临床分期(国际妇产科联盟标准)Ib1期6例,Ib2期2例,Ⅳb期1例.光镜下主要表现为体积小的圆形或短梭形细胞,形态、大小较一致,胞质少,核深染,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易见脉管瘤栓.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9例患者均至少有3种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7例患者行手术和化疗,2例行手术和放化疗.1例死亡患者的生存期为14个月,7例存活患者的生存期分别为6、10、14、24、56、59和104个月.结论 SCC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联合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SCCC的正确诊断,治疗应采取根治性手术和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但预后仍不乐观.
-
胃癌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与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转录因子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胃癌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7例胃癌患者、31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胃癌患者血浆中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IL-10的浓度.结果 胃癌组FoxP3和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349±0.491和0.794±0.30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均P<0.05),FoxP3/RORγt比值也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P<0.05),而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胃癌组的FoxP3/RORγt比值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组(P<0.05).胃癌组血浆中IL-17、IL-23、TGF-β和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晚期胃癌组TGF-β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组(P<0.05).结论 胃癌患者存在高Th17和Treg细胞水平,且随着病程的进展Treg细胞仍维持强势,FoxP3/RORγt比值明显增高.监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对病程的判断.
-
钙镁制剂和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钙镁制剂和谷胱甘肽(GSH)对奥沙利铂(OXL)引起的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93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化疗的同时分别给予钙镁制剂(29例)、GSH(33例)和生理盐水(3l例),观察每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体力状况.结果 钙镁制剂组、GSH组和单纯化疗组急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82.8%、90.9%和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神经毒性方面,化疗3个周期时,钙镁制剂组、GSH组和单纯化疗组1~2度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37.9%、48.5%和42.0%,无3度神经毒性发生;化疗6个周期时,1~2度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68.2%、88.9%和85.2%,5例患者出现3度神经毒性;化疗9个周期时,1~2度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81.3%、90.0%和92.9%,又有2例出现3度神经毒性.3组1~2度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3组患者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变化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钙镁制剂和GSH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毒性无明显预防作用.
-
35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提高肿瘤骨转移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35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生存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骨转移男性多见,原发肿瘤以肺癌(44.5%)、乳腺癌(11.0%)多见.转移部位以胸椎(51.0%)、肋骨(43.1%)、腰椎(42.3%)、骨盆(26.8%)等多见.骨转移灶多发常见(83.4%).75.2%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少数以局部肿块、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甚至截瘫为主要临床表现,78例(22.0%)患者无症状.影像学表现以溶骨性破坏为主(82.2%).采用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放疗、姑息性手术、双膦酸盐类药物及止痛等综合治疗.骨痛治疗临床获益率为98.5%,影像学有效率为72.2%.中位生存期为13.9个月,其中前列腺癌骨转移为34.9个月,肝癌骨转移为4.6个月.未合并其他部位或脏器转移者生存期长,中位生存期可达14.7个月,骨转移灶单发与多发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结论 恶性肿瘤骨转移应争取早期诊断,其治疗应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标,以姑息治疗为主,采取综合治疗.
-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鉴定胃癌细胞分化相关蛋白质
目的 在不同分化的胃癌细胞株中寻找与胃癌分化相关的蛋白质,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了解.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法,对3种分化程度不同的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和BGC823进行了研究,并应用Western blot法对鉴定出的部分蛋白质在胃癌细胞株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在3种分化程度不同的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和BGC823中,找到表达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14个,其中8个蛋白质点得到鉴定,分别为类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甘油醛-3磷酸脱氰酶、β-微管蛋白多肽、假定蛋白、锌指蛋白139、蛋白酪氨酸激酶、钙网蛋白前体和原肌球蛋白.这些蛋白质与胃癌细胞信号转导、维持细胞稳态、参与糖酵解及肿瘤药物代谢、抗氧化损伤等功能有关.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这些蛋白质在胃癌细胞株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蛋白质组学所得结果一致.结论 分化程度不同的胃癌细胞蛋白质表达存在差异,差异蛋白质主要与胃癌细胞的信号转导、维持细胞稳态、参与糖酵解及肿瘤药物代谢、抗氧化损伤等功能有关.
-
凋亡诱导因子介导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目的 研究凋亡诱导因子(AIF)在顺铂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 μmol/L)和不同时间(0、3、6、9、12 h)顺铂作用下,体外培养HK-2细胞中AIF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顺铂作用下HK-2细胞AIF表达分布.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泛caspase抑制剂和AIF靶向siRNA对顺铂作用下HK-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顺铂的作用,HK-2细胞胞质AIF(cAIF)、胞核AIF(nAIF)及其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从25 μmol/L顺铂作用12 h和50 μmol/L顺铂作用3 h起,cAlF表达均有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3倍(P<0.05)和1.7倍(P<0.01).nAIF表达呈一定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150 μmol/L顺铂作用12 h和50 μmol/L顺铂作用9 h达到高峰,分别为25 μmol/L组的4.3倍(P<0.005)和3 h组的3.7倍(P<0.05),nAIF表达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剪切片段(cl-PARP)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AIF mRNA表达在50 μmol/L顺铂作用0-9 h区间呈梯度增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经顺铂作用后,部分HK-2细胞发生AIF核转位.泛caspnse抑制剂Z-VAD-FMK和AIF siRNA对顺铂诱导细胞凋亡的抑制率分别为60.1%和39.2%,两者联合应用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AIF蛋白激活和核转位以及AIF mRNA表达的增加介导了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可能为防治顺铂诱导的肾毒性作用提供了新靶点.
-
胰岛素增强5-氟尿嘧啶对体外结肠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结肠癌HCT-8细胞株和HT-29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探讨其增效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胰岛素和5-Fu联合应用对HCT-8细胞和HT-2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胰岛素对HCT-8细胞和HT-29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于5.Fu应用前0-8h加入胰岛素,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用5-Fu组(P<0.01),以在5-Fu应用前4h加入胰岛素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HCT-8细胞和HT-2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1.27%和70.71%.胰岛素浓度在0.8 mU/ml以上时,与5-Fu联用,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于单用5-Fu组(P<0.01).胰岛素浓度在0.8-8 mU/ml之间,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胰岛素剂量的增加而增高;但当胰岛素浓度在8-200 mU/ml之间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并未随胰岛素剂量的增加而增高,而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胰岛素作用于结肠癌HCT-8细胞和HT-29细胞后,各时点G_0/G_1期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作用6、12和24h,HCT-8细胞和HT-29细胞s期百分比明显增高(P<0.01),其中以作用6h高(HCT-8细胞和HT-29细胞分别为39.18%和36.42%),之后逐渐降低.结论 胰岛素可以增强5-Fu对结肠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胰岛素作用细胞后使S期细胞增多.是其增强5-Fu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
结肠靶向吲哚美辛前药的合成及其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效应
目的 合成菌群触发型结肠靶向吲哚美辛前药,评价其体内外释药特性与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效应.方法 合成吲哚美辛.直链淀粉酯(IDM-Ams),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观察其结构表征.通过体外胃肠道模拟,筛选出具有结肠靶向潜能的前药IDM-AM-3.比较原药组、前药组和对照组大鼠灌胃后不同时点外周血和门静脉血的药物浓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建立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观察IDM-AM-3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效果.结果 共合成6种不同载药量的IDM-Ams,其中IDM-AM-3在模拟胃液(4h)、小肠环境(6h)和结肠环境(36h)中的释放率分别为1.3%、9.3%和95.3%.药代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IDM-AM-3较IDM吸收明显滞后,门静脉血达峰时间[T_(max),(11.35±2.45)h]、平均滞留时间[MRT,(22.27±0.52)h]和t_(1/2)[(16.74±4.04)h]显著延长,峰血药浓度[C_(max),(9.69±2.40)mg/L]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236.7±13.1)mg·L~(-1)·h]明显降低,外周血AUC_(0-t)[(142.8±5.9)mg·L~(-1)·h]较门静脉血低(均P<0.01).抑瘤实验结果显示,与IDM比较,IDM-AM-3能显著降低结肠癌裸鼠肝转移瘤数目(P<0.05).结论 结肠靶向IDM.AM-3具有门静脉缓释特点,为结肠靶向释药系统应用于门静脉缓释治疗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
胰腺癌诊治的现状与展望
目前,手术仍然是胰腺癌的首要治疗手段,然而在确诊时80%以上的胰腺癌已进入中晚期,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只有15%左右.因此,胰腺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对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我们参照2008年版和2009年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胰腺癌临床指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与进展分析如下.
-
食管癌国际TNM分期第7版解读与评价
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恶性肿瘤TNM分期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广泛运用的肿瘤分期标准,对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期与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国内、国际间肿瘤防治结果与经验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1987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开始与UICC联合制订统一的恶性肿瘤TNM分期标准(即第4版)向全球推广.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