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肿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중화종류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766
- 国内刊号: 11-215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AEG)的术后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163例SiewertⅡ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组( TG组)85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组( PG组)7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 TG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和47.6%,高于PG组的56.6%和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G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9%和4.7%,PG组分别为19.2%和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G组患者发生术后反流性食管炎1例,发生率为1.2%;PG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6例,发生率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如果SiewertⅡ和Ⅲ型AEG患者的肿瘤直径>3 cm、浸润达浆膜下层或浆膜层、淋巴结转移为N3期、TNM分期为Ⅲ期,应考虑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以提高疗效。全胃切除术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且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
肾功能不全为首发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仅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 M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确诊为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首次就诊时血肌酐>177μmol/L为标准分为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正常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以三系(IgG、IgA和IgM)减少为主,占55.7%;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以IgG型为主,占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的低IgM水平(<0.4 g/L)、血红蛋白、白细胞、血沉、尿酸、校正血钙、总蛋白、球蛋白、蛋白尿和血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IgM水平、血沉、血红蛋白、总蛋白、蛋白尿、血尿和尿酸为影响M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低IgM水平(<0.4 g/L)是仅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MM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对于肾功能不全伴免疫球蛋白三系减少或低IgM水平的中老年患者,应早期排除MM,减少误诊。
-
影响Ⅲ期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
目的:回顾性分析Ⅲ期胸段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04例Ⅲ期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8例,女116例,中位年龄60岁。胸上、中、下段食管癌分别为44、334和126例。采用两野和三野手术者分别为476和28例;术后病理为Ⅲa期292例,Ⅲb期128例,Ⅲc期84例。单纯手术137例,术后化疗264例,放疗64例,放化疗39例。结果全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0%、34.4%和26.7%,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肿瘤位置、N分期、TNM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有关(均P<0.05)。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TNM 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均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胸中段食管癌和中高分化鳞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者( P<0.05)。全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7.3%、32.0%和2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病理残端、N分期、临床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有关(均P<0.05)。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病理残端、TNM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均为影响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术中重度粘连或残端阳性者的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降低( P<0.05)。结论两野术后Ⅲ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不理想,临床分期早预后好,临床分期晚预后差。术后辅助治疗者预后较好(尤其是胸中段食管癌和中高分化鳞癌),单纯手术者预后较差。肿瘤位置也影响患者的预后,胸中段食管癌预后较差,术中重度粘连或残端阳性者,术后肿瘤进展的概率增加。
-
腹腔镜与开腹楔形切除术治疗胃的胃肠间质瘤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楔形切除术治疗胃的胃肠间质瘤( 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楔形切除的55例胃GIST患者(腹腔镜组)和行开腹楔形切除的61例胃GIST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预后。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8.2±27.2)min和(139.9±75.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7.1±48.7)ml 和(100.6±45.8)ml,术后通气或排便时间分别为(2.2±1.4)d 和(3.5±1.8)d,术后住院康复时间分别为(5.7±1.3)d和(6.9±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中无肿瘤破裂,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腹腔镜组患者复发1例,开腹组患者复发4例。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并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治疗胃GIST的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不仅能在术中达到R0切除标准,维持肿瘤完整性,同时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加快术后康复、预后良好,具有可行性佳、安全系数高、微创和快速康复等优势。
-
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4月临床病理分期为T1~2N0M0的195例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后、行SLNB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物局部切除术至SLNB间隔时间为1~91 d,平均18.3 d;术前肿块直径0.2~4.5 cm,平均1.8 cm。结果全组195例患者均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42例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19例患者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测阳性,准确性为97.6%,灵敏度为95.0%,假阴性率为5.0%,特异度为100%,假阳性率为0。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局部切除术后前哨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对早期乳腺癌,乳腺肿物活检后选择适当示踪方法,行SLNB仍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
DNA修复基因RAD52遗传变异与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RAD52遗传变异与小细胞肺癌( 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平台检测939例接受铂类药物化疗SCLC患者RAD52基因9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 htSNP )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其与患者化疗疗效和总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SCLC患者疗效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939例患者中,采用EP方案(足叶乙甙+顺铂)化疗483例(51.4%),采用CE方案(卡铂+足叶乙甙)化疗456例(48.6%),其中有效682例,无效257例,有效率为72.6%。全组患者死亡594例,生存20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位于RAD52基因5′近基因区rs10774474位点与铂类药物化疗疗效有关( P<0.05),与携带TT基因型患者比较,携带TA或AA基因型的患者化疗有效率降低(P=0.004)。卡氏体力状态(KPS)评分>80分患者的化疗有效率高于 KPS评分≤80分患者(P=0.001)。广泛期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低于局限期患者(P<0.001)。9个htSNP 与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的预后均无关(均P>0.05)。年龄≤56岁、KPS评分>80分、局限期、化疗有效和放射治疗可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均P<0.05)。结论 DNA修复基因RAD52遗传变异位点rs10774474为影响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独立因素,可能成为预测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遗传标志和SCLC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标志物。
-
前列腺特异抗原异常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癌检出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4~10μg/L患者中前列腺体积、PSA密度( PSAD)和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与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0年9月在北京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前列腺体积、PSAD和F/T与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关系。结果前列腺体积、PSAD和F/T与前列腺癌检出率均显著相关(均P<0.05),检出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31、0.66和063。以PSAD为0.15 ng·ml-1·ml-1为阈值时,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51.1%,阳性预测值为42.3%,阴性预测值为21.2%。前列腺体积<19.9 ml组、20~39.9 ml组、40~59.9 ml组、60~79.9 ml组和>80 ml组患者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50.0%、45.6%、30.8%、15.4%和5.6%。结论在PSA 4~10μg/L患者中,前列腺体积、PSAD和F/T与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呈显著相关性。
-
DLK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异常表达及其调控机制
目的:探讨DLK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DLK1蛋白在20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DLK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18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DLK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DNA甲基化状态,结合相应组织中DLK1蛋白的表达情况,配对分析DNA甲基化状态与DLK1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在102例肺鳞癌及癌旁支气管上皮组织中,DLK1呈阳性表达分别72例和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在102例肺腺癌及癌旁肺泡组织中,DLK1呈阳性表达分别77例和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DLK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均有关(均P<0.05),DLK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LK1蛋白异常高表达,而DLK1基因启动子区的低甲基化是导致其异常高表达的调控机制之一。
-
食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食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例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纯型腺癌89例,腺棘细胞癌57例,黏液表皮样癌33例,腺样囊性癌22例。手术共清扫淋巴结2026枚,平均清扫淋巴结10枚。分析食管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筛选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胸中段食管腺癌占全部食管腺癌患者的50.7%,胸下段占43.8%。90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44.8%(90/201)。322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15.9%(322/2026)。胸上段食管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9.1%(1/11),无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腺癌可发生较为广泛的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腺癌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和脉管瘤栓为食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男性食管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49.1%)高于女性患者(26.3%);食管病变长度≤3 cm组、3.1~5 cm组和>5 cm组食管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4%、42.9%和65.7%;浸润深度为T1期、T2期、T3期和T4期食管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36.8%、38.1%和69.4%。有脉管瘤栓者淋巴结转移率(73.9%)高于无脉管癌者(41.0%)。结论胸中段食管腺癌所占比例高,其次位于胸下段,其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和转移方式与食管鳞癌相似。男性、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和有脉管瘤栓患者为食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乳腺X线、磁共振成像( MRI)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资料。3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50±10)岁。结果32例患者中,双侧乳腺多发病灶5例,单侧病灶27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25例,病灶短期内迅速增大6例。17例患者行乳腺X线检查,表现为等、高密度、圆形、边界清楚肿块9例,非对称性致密7例,1例患者未发现异常。29例行MRI检查,共发现病灶37个,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增强MRI主要为肿块型强化(25个),其中边界清楚或不规则24个,均匀强化19个;其余12例非肿块强化病灶内信号多不均匀(8个)。增强MRI显示,可见肿瘤血管穿行征16个,伴有皮肤增厚14个,腋窝淋巴结肿大19个。14例患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主要为Ⅲ型(7例)。结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X线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仍需病理学确诊,早期诊断有利于临床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调控结肠癌细胞转移和抗失巢凋亡的作用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PGC?1α)在结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PGC?1α短发夹RNA慢病毒转染结肠癌细胞LoVo,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株。 CCK?8增殖实验检测PGC?1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PGC?1α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的表达水平。结果下调PGC?1α的表达后,LoVo细胞和阴性对照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74.4±4.5)个和(31.4±3.8)个,侵袭细胞数分别为(55.0±7.7)个和(17.6±5.0)个,失巢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32.3±4.3)%和(54.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下调PGC?1α的表达对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影响。抑制PGC?1α的表达后,结肠癌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上调,而vimentin的表达下调,细胞向上皮表型转化。诱导细胞失巢后,PGC?1α的表达上调,参与促进上皮间质转化。结肠癌组织中PGC?1α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癌边缘组织中PGC?1α的表达高于癌中心组织。结论 PGC?1α是结肠癌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抗失巢凋亡。
-
鸟苷三磷酸酶活化蛋白Git2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鸟苷三磷酸( GTP )酶活化蛋白Git2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Git2短发夹RNA慢病毒或Git2 cDNA分别对标记荧光素酶的乳腺癌细胞中Git2基因进行敲降或过表达,在雌性小鼠尾静脉或乳腺脂肪垫注射乳腺癌细胞建立乳腺癌转移模型,分析小鼠肿瘤的转移情况。结果4T1、4TO7、168FARN和67NR乳腺癌细胞中,Git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1±0.03、0.125±0.06、0.131±0.04和0.92±0.04,其中内源性低表达Git2蛋白的168FARN细胞和4TO7细胞过表达Git2后,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分子标记物E?cadherin表达被抑制,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升高;而内源性高表达 Git2蛋白的67NR细胞和4T1细胞敲降 Git2后, E?cadherin 的表达升高, 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降低。过表达Git2促进了4TO7细胞在肺中从微小转移发展为肿瘤转移灶;抑制Git2的表达使完全没有转移能力的67NR细胞获得向循环系统中内渗的能力,4T1细胞的转移灶克隆形成能力降低。敲降 Git2基因的4T1细胞(4T1?luc?KD 细胞)肺转移的光子数为(0.4±0.05)×106,低于对照组4T1?luc细胞[(3.0±0.04)×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t2参与乳腺癌转移的启动和转移灶的克隆形成。
-
下调let-7微小RNA对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裂解复制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激酶激酶4及其下游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调let?7微小RNA( miRNA)的表达对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KSHV)裂解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miRNA海绵技术抑制let?7 miRNAs的表达,脂质体法将pEGFP?C2?let?7 sponge质粒转染到BCBL?1和293T细胞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et?7 miRNAs的表达,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激酶激酶4(MAP4K4)、环氧合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 mRNA的表达以及KSHV开放读码框( ORF)50和ORF72基因DNA复制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MAP4K4和COX?2蛋白的表达以及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ERK1/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 JNK)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在BCBL?1细胞中,let?7 sponge组中let?7 miRNAs的相对表达水平与空载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293T细胞中,let?7 sponge组中let?7a、let?7b、let?7c、let?7d、let?7e、let?7f、let?7g和let?7i的相对表达水平与空载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质粒转染 BCBL?1细胞48 h后,空载体组和 let?7 sponge组中KSHV ORF50 DNA的相对复制水平分别为1.00±0.10和2.3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SHV ORF5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8±0.48和3.2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空载体组和let?7 sponge组中 KSHV ORF72 DNA的相对复制水平分别为1.07±0.49和1.67±0.4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9和1.54±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染质粒48 h后,空载体组和let?7 sponge组中 MAP4K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5和5.73±0.96, COX?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5和2.68±0.19,MMP?1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2和2.69±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let?7 sponge 组与空载体组比较, MAP4K4和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在 BCBL?1细胞中 let?7 miRNAs 的表达下调时, KSHV ORF50和 ORF72 mRNA 的表达水平增加, KSHV ORF50和 ORF72 DNA 的复制水平增加, MAP4K4、COX?2和MMP?13 mRNA的表达上调。在293T和BCBL?1细胞中,let?7 sponge组的ERK1/2磷酸化水平高于空载体组,但p38和JNK磷酸化水平无变化。结论抑制细胞let?7 miRNAs的表达可激活KSHV复制,其可能是通过上调其靶基因MAP4K4的表达,上调MAP4K4下游因子COX?2和MMP?13的表达水平及ERK1/2磷酸化水平来诱发KSHV的激活,终导致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和发展。
-
激素治疗在复发或难治型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应用
卵巢颗粒细胞瘤有特殊的激素活性,治疗以手术为主,短期预后良好,有远期复发的特点。进展期和复发型颗粒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有限,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与放化疗相比,激素治疗无严重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易被接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在进展期复发型颗粒细胞瘤中应用激素治疗药物,以延长无瘤间期、减慢疾病进程。激素联合应用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找出使临床获益大的激素治疗药物,比较不同方案联合应用的效果,以及合成能高选择性地激动颗粒细胞瘤中雌激素受体β的药物。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的新挑战
由于腔内后装技术和近距离放疗剂量学的进步,腔内后装放疗可以得到与宫颈锥切类似的剂量分布,用于临床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称之为后装锥切。后装锥切通过调节放射源的运动和权重,保障了卵巢受量低,子宫内膜不受破坏,阴道不狭窄,保证了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并克服了宫颈锥切、子宫切除的缺点,如麻醉、出血、过度治疗、治疗不足、卵巢早衰及术后并发症的缺点而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
《中华肿瘤杂志》稿约
关键词: 肿瘤 -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中华肿瘤杂志》名义征稿的严正声明
-
本刊独立网站开通
关键词: -
《中华肿瘤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
关于论文写作中的作者署名与志谢
-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关键词: -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投稿网址的声明
-
关于一稿两投和重复发表问题的处理原则
-
本刊“预防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
关于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的通知
-
本刊已启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
关键词: 稿件 -
医学科研论文中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
-
本刊“专题综论”栏目征稿启事
关键词: 栏目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标注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