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内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중화내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78-1426
- 国内刊号: 11-213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三个候选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关联的研究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T869C、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344T/C和α-内收蛋白Gly460Trp 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突变基因分离PCR法,在396例EH患者和214例正常人中分析T869C、-344T/C和Gly460Trp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结果在单基因研究中,女性EH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GF-β1 T869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7, 0.014);与T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CC纯合子EH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7, 95%CI 1.38~6.32, P=0.004);而男性则两组间T869C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基因联合分析,TGF-β1 CC纯合子中,CYP11B2 TT纯合子EH患病率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OR=1.99, 95% CI 1.01~3.74, P=0.03).结论 TGF-β1 T869C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女性EH相关;在EH人群中,TGF-β1 T869C和CYP11B2 -344T/C多态性可能有协同作用.
-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分析3例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探讨LIP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例LIP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报道加以总结.结果 (1)LIP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相关,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咳嗽和呼吸困难,双肺底听诊可闻及爆裂音,肺功能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受损.(2)高分辨率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小叶中央性结节和胸膜下小结节、磨玻璃样影,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及囊状气腔.(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增多.(4)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间质致密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呈多克隆性.结论特发性LIP罕见,若要确诊应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有无任何已知的病因或相关疾病.
-
反义IL-5载体构建及其对IL-5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构建含反义IL-5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asIL-5,观察rAAV-asIL-5对哮喘大鼠CD+4T淋巴细胞IL-5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反义IL-5 rAAV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asIL-5/rAAV,磷酸钙沉淀法将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asIL-5/rAAV、包装质粒pXX2、辅助质粒pXX6共转染入病毒包装细胞293细胞中,合成rAAV-asIL-5,Southern blot测重组病毒的滴度;将rAAV-asIL-5转染经密度梯度法和免疫磁珠法分离的哮喘大鼠CD+4T淋巴细胞,用半定量RT-PCR、ELISA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内IL-5 mRNA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成功构建并鉴定了rAAV-asIL-5,滴度为1.3×1011病毒颗粒/ml;(2)病毒转染孔的相对吸光度值为1.0515±0.1477,低于对照孔(1.4271±0.1655,P《0.01);(3)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5的含量病毒转染孔为(12.0840±1.4769)ng/L,低于对照组[(15.3590±1.2685)ng/L,P《0.01].结论 rAAV-asIL-5能够抑制哮喘大鼠CD+4T淋巴细胞IL-5 mRNA和蛋白表达,为研究哮喘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伊犁地区多民族人群血清甘油三酯分布特点及其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目的了解伊犁地区多民族人群血清甘油三酯(TG)分布特点及其与糖代谢异常关系的范围,为扩大对糖代谢异常防治的范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占伊犁地区总人口96.8%的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6个主体民族的常住人口进行血脂、血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同时,检测调查对象的血糖和血脂水平.结果伊犁地区受调查人群高TG血症患病率为36.10%,城镇高于乡村,男性高于女性(P值均《0.001);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51.73%和46.56%)高于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6.39%和18.42%);高TG血症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不同程度的增加(RR值 1.10~2.48);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亦随着血TG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结论伊犁地区多民族人群血清TG水平存在民族、地域、年龄和性别的差异;高TG血症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增加.
-
蟾蜍灵增强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原代培养细胞的诱导分化
目的研究蟾蜍灵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原代培养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12例初诊的APL患者的骨髓经单个核细胞分离后进行原代培养.细胞存活率测定采用锥虫蓝拒染法,细胞凋亡及诱导分化采用形态学分析、四唑氮蓝(NBT)还原试验及细胞分化抗原CD11b的流式细胞仪分解.结果蟾蜍灵5 nmol/L与ATRA 30 nmol/L联合应用明显诱导APL原代培养细胞向成熟粒细胞分化、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ATRA时NBT还原率增加了15%~52%及CD11b表达增加了16%~69%,同时分化时间从 7 d 缩短至 4 d,而且ATRA用量可减少至单用时的30%.结论蟾蜍灵与ATRA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ATRA对APL原代培养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
对氧磷酶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对氧磷酶1(PON1)基因Gln192Ar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521例AD患者和578例健康老年人PON1基因Gln192Arg位点SNP的分布,并通过OR做疾病关联分析.结果 AD组(Q/R+R/R)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低,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8, P=0.03);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AD组 R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5,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调整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Q/R+R/R)基因型患AD的危险性是Q/Q基因型的0.71倍(P=0.044, 95% CI=0.51~0.99).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PON1基因Gln192Arg位点R等位基因可能是AD的保护因素.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IL-10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与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1082、-819和-5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扩增受阻突变系统-PCR方法对41例健康对照和43例D-IBS患者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1082、-819和-5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819位点D-IBS患者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7.4%比39.0%, P《0.05),C/T和C/C基因型频率虽较对照组低(分别为23.3%比43.9%和9.3%比1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2位点D-IBS患者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7.4%比39.0%,P《0.05),C/A和C/C基因型频率均较对照组低(分别为23.3%比43.9%和9.3%比1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82位点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启动子-819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在D-IBS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9.1%比61.0%,P《0.05),C等位基因频率在D-IBS患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0.9%比39.0%,P《0.05);-59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在D-IBS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79.1%比61.0%,P《0.05),C等位基因频率在D-IBS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20.9%比39.0%,P《0.05);-1082位点G或A等位基因频率在D-IBS患者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819T/T和-592A/A基因型可能与D-IBS发生有关.
-
盐酸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目的盐酸多奈哌齐随机对照评估盐酸美金刚片(美金刚)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可能或很可能轻、中度AD患者随机接受美金刚或盐酸多奈哌齐治疗16周,每4周随访1次,8周评估采用Blessed-Roth量表,16周评估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Blessed-Roth量表和全面衰退量表(GDS).结果两组分别自身前后比较差别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GDS、Blessed-Roth量表基本生活习惯改变部分评分的自身前后比较,各个量表评分变化均数在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6%.结论美金刚和盐酸多奈哌齐均能显著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人格情感障碍,两药疗效无明显差异且美金刚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分级及其防治对策
目的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级,提出防治对策.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体重、皮肤、神经、消化、呼吸、心血管、血液及泌尿等系统变化,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尿及发砷含量.结果砷吸收者38.67%(99/256),观察其临床反应;轻度不良反应57.43%(147/256),未停砷剂,对症治疗,短期恢复;慢性轻度中毒2.73%(7/256),以多肢体砷斑、肝功能异常及周围神经损害为特征,停As2O3、保肝治疗,逐渐恢复;慢性中度中毒1.17%,表现为重症肝病,均死于肝功能衰竭.诱导缓解治疗后38.89%外周血WBC升高,As2O3停用或减量、小剂量化疗及WBC单采.缓解期治疗后51.35%的WBC减低,未停砷剂,未用升白药物,逐渐恢复.用药后24 h血砷浓度稍高于治疗前,但又明显低于治疗后6 h,说明血浆中As2O3分布及排出较迅速,无血浆蓄积性.用药后24 h尿砷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提示尿为砷剂的主要排泄方式之一.停药后50 d发砷含量仍明显高于治疗前,说明As2O3在毛发中有一定的蓄积性.结论治疗剂量As2O3不良反应多为轻度的,可逆性的,无需停As2O3,对症可缓解.少数病人,特别是合并肝炎的病人可出现慢性中毒.As2O3能使诱导缓解的病人WBC升高,应及早防治.
-
尼莫地平对轻度认知损伤患者的干预治疗研究
目的采用尼莫地平对轻度认知损伤(MCI)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服药后的认知功能及脑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入选31例MCI患者,尼莫地平组16例口服尼莫地平30 mg,3次/d,连续3个月,对照组15例.用药前后均行认知功能评定并对治疗组中5例患者分别在用药前后行海马区磁共振质子波谱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尼莫地平组用药后词语即刻回忆、符号数字转换以及简易智力状态测查的成绩显著提高(P《0.05).结论服用尼莫地平对MCI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有一定改善,进而使MCI患者总体认知功能也有提高.
-
基质金属蛋白酶-1、-2与女性年龄、骨转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1、MMP-2与女性年龄、骨密度(BMD)及骨转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 方法用ELISA测定591例20~80岁女性志愿者血清MMP-1、MMP-2、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用DEXA测定腰椎1~4正位总体、股骨颈、Ward三角区、总髋部的BMD. 结果 (1)MMP-1、MMP-2与年龄呈正相关.(2)绝经后妇女MMP-2水平高于绝经前妇女(P《0.001).(3)MMP-2与BMD呈负相关(P《0.05),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MMP-2不是BMD的预测因子. (4)MMP-2与血清BAP、OC、NTX正相关(P《0.01).(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MMP-2水平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少组(P《0.01).结论血清MMP-2与骨转换生化指标相关联.血清MMP-2水平升高可能为高骨转换过程(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一种伴随表现.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四例并文献复习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由于该病较少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所以往往被误诊.我们分析了本院4例EG患者,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
血糖异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多见.国外资料显示:AMI后早期血糖水平无论在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病人中均与预后密切相关[1].我们旨在探讨入院时血糖升高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
-
张口呼吸和鼻呼吸对正常人上气道稳定性的影响
正常人通常选择鼻呼吸,鼻部有表面受体可感知气流和压力的变化,进而调节上气道扩张肌的活动,而后者是维持上气道开放的主要力量.研究表明,张口呼吸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生率较鼻呼吸者高[1].虽然张口可使咽腔口径减小,但口部气流对上气道动力学的作用少见报道.
-
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催乳素表达与局部免疫紊乱
干燥综合征(SS)的发病涉及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神经内分泌参与并影响免疫反应.催乳素既可通过内分泌机制调控免疫,又是重要的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旁分泌介导免疫应答.其是否参与了SS唇腺局部免疫紊乱尚未见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
-
护骨素基因C1217T多态性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骨量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GC)在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器官移植等领域应用广泛,其长程治疗相关的骨质疏松也逐渐成为肾科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仅次于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而居第三位.护骨素(OPG)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OPG基因是调节骨量的一个候选基因[1].我们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OPG基因内含子C1217T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骨量、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
冠状动脉与颈、肾动脉狭窄的关联性
考虑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系全身性疾病,临床上期望通过无创检出颈动脉、肾动脉的斑块,间接推断冠心病的存在.尽管超声检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联性已有定论,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也有报道[1-4],但目前仍缺乏综合分析三者病变关联性的临床数据.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
-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重症肌无力一例
患者女,51岁.15年前因烦渴、多食、多尿于1990年3月17日来我院就诊,查空腹血糖为10.6 mmol/L,诊断为糖尿病.平日服用消渴丸和二甲双胍, 血糖控制在5~8 mmol/L.半年后因心悸、焦躁易怒就诊,查游离T3(FT3)12.9 pmol/L(正常值3.5~8.5 pmol/L),FT4 27.0 pmol/L(正常值8.5~18.0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1 mU/L (正常值0.3~4.5 mU/L),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服用他巴唑半年余,症状消失且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逐渐停药.
-
嗜酸细胞增多性肌痛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40岁.因"发作性上腹痛伴四肢肌痛10 d,水肿7 d"于2005年6月10日入院.病人1个月前觉咽部和胃区不适,入院前10 d反复上腹部痉挛性疼痛伴双手抽搐,双下肢酸痛无力和腰痛,无恶心、呕吐或腹泻,曾出现一过性低热,在当地医院就诊,尿常规和腹透均无异常.胃镜检查:浅表胃炎.
-
伴有黑棘皮病的胃癌三例
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 AN)是一种病因未明,以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疣状增生为特点的少见皮肤病,而恶性是伴有消化道或其他内脏恶性肿瘤的AN[1],临床上罕见,现报道我们收治的伴有恶性AN的胃癌3例.
-
POEMS综合征伴骨髓增殖性疾病一例
患者男,45岁.因进行性消瘦、纳差、性功能减退6个月余,四肢麻木、无力4个月就诊.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吸烟史.入院体检:T 36.1℃, R 18次/min, P 96次/min, 血压100/70 mm Hg (1 mm Hg=0.133 kPa).患者全身皮肤紫黑,杵状指.肺部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均3 cm,质软,无压痛,腹部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近端Ⅳ级,踝以下0级.四肢肌萎缩,末梢型感觉减退,腱反射消失,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左下肢Babinski反射(+).
-
重症中暑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48岁,民工.因"昏迷8 h"于2005年8月6日晚21:00入院.患者于8 h前在露天高热环境中连续作业5 h而出现胸闷、无汗、四肢乏力,继而神志不清、昏迷.入院体检:T 41.5℃,P 110次/min,R 32次/min,BP 96/60 mm Hg(1 kPa=7.5 mm Hg).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压眶反应(-),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5 mm,对光反射迟钝,口吐少量白沫,偶有呻吟,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啰音.心率110次/min,律整,未及杂音.腹部无异常体征.
-
选择性垂体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二例
例1 患者男,26岁.因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心慌、气短、怕热、多汗、食多、便次多、手颤等症状,在外省县级医院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经他巴唑(30mg/d)及中药治疗1年多,甲状腺未见缩小,当地检测血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多次均高于正常,甲亢症状缓解不明显,来我院要求131I治疗.
-
肝脏原发NK细胞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57岁.因乏力,纳差,尿黄,尿少,进行性腹胀1个月于2004年9月30日入院.2004年8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痛,尿黄,尿少,每日少于1000 ml.当地医院查ALT 51 U/L ,AST 168 U/L,总胆红素163 μmol/L,直接胆红素123 μmol/L,γ-谷氨酰转移酶807 U/L.
-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和思考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丢失,损伤的心肌被纤维瘢痕取代,机体缺乏内源性修复机制,导致心功能减退,是心力衰竭(心衰)进展的主要因素.过去认为心脏是终末分化器官,心肌细胞不能再生.有证据表明,部分心肌细胞可以进入细胞周期,和循环中的干细胞一起修复坏死的心肌.理论上,干细胞治疗可以成为替代坏死心肌的理想方法.尽管目前人们对干细胞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应用不同来源的干细胞群进行的大量基础实验研究表明:干细胞能够改善受损心肌的灌注和收缩功能[1].在此基础上,人们又相继进行了从个案到小样本、非随机的临床研究.
-
不宁腿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难以形容的感觉异常与不适,患者被迫活动或敲打下肢以减轻其痛苦,常在夜间休息时加重.本病早在1685年由英国Wills提出,其后1945年由Ekbom作过系统总结,第一次全面予以描述,故又称Ekbom综合征.该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尚未完全明了.我们就其有关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
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基因、分子电生理及临床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电生理的迅速发展, 开创了心律失常机制研究新纪元.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基因明确相关,多个离子通道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危及身体健康和生命, 其中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更大的危害性.现主要综述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基因的突变、分子电生理及临床特点和治疗.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定向免疫干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治疗以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等非特异性手段为主,但副反应明显,约1/3的患者治疗无效,成为难治性ITP.近年对ITP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令许多新的定向免疫干预措施开始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研究结合ITP的发病机制对这些非常规治疗作一概述.
-
成功老龄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随年龄增长,与年龄相关的躯体与认知功能下降通常被认为是正常老化不可避免的结果,但是在老化过程中尚有躯体和认知等功能状况无改变或改变甚微的老年人群,即成功老龄(successful aging).成功老龄化是人类共同期望的目标,它已成为世界老年医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焦点.认知功能的改变是人体老化的一个显著表现,对于成功老龄认知功能的正确认识,将有助于全面理解老龄化群体的特征,促进老年人实现成功老龄化.故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成功老龄认知功能的研究作一综述.
-
关注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料者问题
2006年为人类首次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D)的百年纪念.1906年,德国精神病学家阿洛斯·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首先描述了一位死于精神及认知障碍患者大脑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从而开启了人们对这一重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认识大门.但此病真正受到神经精神科学界乃至社会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是在几十年后人类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
-
重视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口寿命明显延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1997年约为8000万,预计2020年将达到2亿.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疾病成为重要的社会和医学问题,其中认知功能障碍尤为突出,表现为发病和患病率高、社会家庭负担重和患者生命质量差.
-
对Barrett食管的再认识
早在1937年, Lyell 已注意到在食管鳞状上皮内有柱状上皮的存在;1950年, Barrett从解剖食管溃疡上证实了Lyell的发现,但认为这种改变是食管裂孔疝所致,将此类上皮称为Barrett食管(BE).目前普遍的看法是BE的单层柱状上皮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通常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在胃部疾病中广泛采用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食管鳞癌与胃体、胃窦癌的发病率日见下降,但食管部的腺癌与胃食管交界部的肿瘤却有增高的趋势.
-
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草案)
为规范Barrett食管(BE)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05年12月在重庆召开专题研讨会,就BE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
-
实验资料虽可贵,临床实践价更高
医学院校和媒体的教育越来越偏重于实验室方法及其结果,导致近年来青年医生越来越重视实验室资料,尤其是MRI和病理结果;轻视甚至忽视临床实践,如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个别医生诊断脑血管病几乎就完全依赖于颅脑影像学所见.其危害无穷,流毒甚广.现举1例予以剖析如下:
-
第334例--持续性头痛20天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内蒙古干部.因"持续头痛20 d"于2003年9月9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8月19日无明显原因出现左顶枕区针刺样痛,与体位无明显关系,咳嗽用力无加重,强光刺激可出现眼眶疼痛,不伴恶心、呕吐,无发热,数小时后头痛可自行部分缓解.
-
第六次全国胃肠动力学术会议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第六次全国胃肠动力学术会议于2005年11月11-14日在武汉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约200篇,与会代表600余人,来自国内、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的多名专家就胃肠动力学的新进展作了精彩的专题演讲,并对国内近期的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
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的分子机制
19世纪末,科学工作者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临床综合病症--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HH),又称原发性(或特发性)血色素沉着症,该病主要导致胃肠道铁吸收增加,造成铁在体内沉积,严重者可导致肝脏功能异常、皮肤黑色素沉着过多、糖尿病、心脏停搏、关节炎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人们的生活质量.那么,HH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哪些因素在HH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呢?
-
抗血小板药物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后关键环节,是致死和致残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血管事件.目前,我们正面临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挑战.美国心脏病学会2004年初发布的新统计学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仍为美国的头号杀手.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