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림상마취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影响因子: 2.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805
  • 国内刊号: 32-121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麻醉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张国楼,徐建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用于内镜下经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熊江琴;陈世彪;刘添银;朱云生;高素清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用于内镜下经胰胆管造影(ERCP)术麻醉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250例ASA Ⅰ或Ⅱ级拟行ERCP术患者,排除手术时间短于5 min和长于60 min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五组,丙泊酚分别复合芬太尼(A组)、舒芬太尼(B组)、布托啡诺(C组)、氟比洛芬酯(D组)和生理盐水(E组)进行麻醉.观察并记录不同时点的生命体征、术中体动、丙泊酚的诱导和维持用量、麻醉苏醒时间、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术后患者对麻醉的舒适满意度均较高;A、B、C、D组患者丙泊酚诱导和维持剂量均少于E组(P<0.05);A组和B组丙泊酚诱导后即刻及手术开始后2minRR减慢明显(P<0.05);E组术中体动多于A、B、C、D组(P<0.05);D组有呃逆现象,明显多于A、B、C、E组(P<0.05).结论 五组患者术后对麻醉的舒适满意度均较高,上述五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ERCP术静脉全身麻醉.复合使用镇痛药后,丙泊酚诱导和维持剂量明显减少,术中体动减少.其中布托啡诺麻醉更加平稳.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桂萍;郭强;伍湘伊;徐维娟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年龄65~70岁之间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靶控输注组(R组,40例);芬太尼加丙泊酚靶控输注组(F组,40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前1d及术后1、3、5d于每天16~18时进行成人韦氏量表评分(WAIS).结果 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P<0.05).拔管后Steward苏醒评分和Prince-Henry疼痛评分R组明显高于F组(P<0.05).术后1d两组WAI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d(P<0.05),术后5d两组WAI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1 d(P<0.05).两组间各时点W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阿托品、麻黄碱、乌拉地尔用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均可引起术后一过性认知功能减低,短期内认知功能会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

  • 七氟醚后处理对换瓣术患者炎性因子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王丹;徐军美;王建斌;冉珂;吕志平;李双凤

    目的 研究七氟醚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全身炎性因子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经心肺转流(CPB)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15例.S组于主动脉开放即刻经CPB输氧装置以2%七氟醚后处理15 min,C组不做此处理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测定手术开始时(T1)、主动脉开放后0.5 h(T2)、3 h(T3)、24 h(T4)时血浆IL-6、IL-10浓度,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S组T2~T4时血浆IL-6和IL-10的浓度降低(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两组血浆IL-6与IL-10浓度升高(P<0.05).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可以降低瓣膜置换术患者CPB后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 Airtraq DL喉镜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

    作者:易杰;黄宇光;罗爱伦

    目的 评价Airtraq DL喉镜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胸科手术单肺通气的患者30例.术前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患者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前分别使用直接喉镜和Airtraq DL喉镜,按Cormack-Lehane分级评估声门暴露情况.记录使用AirtraqDL喉镜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等.结果 与直接喉镜比较,Airtraq DL喉镜可以明显提高声门暴露程度(P<0.01),有27例患者一次插管成功,平均插管时间为41(12~225)s.结论 Airtraq DL喉镜能够改善声门暴露程度并有效地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因此可以作为双腔气管插管的新选择.

  • 颈椎后路术后切口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露;张晓光;廖俊;李世忠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 PCIA)在颈椎后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复合氯诺昔康组(L组)和单纯氯诺昔康组(C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L组缝皮前用0.5%罗哌卡因20 ml浸润切口周围,术毕两组均静脉注射(>15 s)氯诺昔康8mg,术后均行氯诺昔康PCIA.记录术后4、8、12、24、48h的疼痛VAS评分,PCIA冲击总量,追加镇痛药使用情况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12、24、48hL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L组PCIA冲击总量少于C组(P<0.01).结论 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联合氯诺昔康PCIA应用于颈椎后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氯诺昔康PCIA.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学康;赵为禄;闵佳;戴寒英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CH)后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变化,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硝酸甘油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B组).手术开始时以15~20 ml·kg-1·h-1的速率输入4%琥珀酰明胶,使Hct稀释为25%~32%.在剪开硬脑膜后行CH,A组泵入硝酸甘油1~5 μg·kg-1 ·min-1;B组泵入瑞芬太尼12~30 μg·kg-1·h-1,使MAP维持在60~65 mm Hg,动脉瘤夹闭后10 min停止CH.记录两组患者AHH前(T0)、AHH后(T1)、降压前(T2)、降压后30 min(T3)、动脉瘤夹闭后5 min(T4)的MAP、HR、Hb和Hct,分别于T2~T4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和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检测动、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SjvO2)、动、静脉血氧分压(PaO2、PjvO2)、Hb和Hct,计算动脉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氧含量(Cjv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颈内静脉球部动脉乳酸差(VADL)和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Hb和Hct均显著降低(P<0.01).与T2时比较,T3、T4时两组MAP明显降低,A组HR明显增快,B组的HR明显减慢(P<0.01);T3、T4时B组SjvO2和CjvO2明显高于T2时和A组,Da-jvO2和CERQ明显低于T2时和A组(P<0.01).结论 AHH联合瑞芬太尼CH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不但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而且明显降低脑氧代谢率,较AHH联合硝酸甘油CH更具优越性.

  • 磁共振成像脊髓圆锥与椎体的位置关系

    作者:张志刚;廖小卒;田野;王志龙;肖学红;黄晓星

    目的 通过分析成人脊髓圆锥位置分布及性别差异性,指导临床麻醉及腰椎穿刺.方法 对3 742例成人患者(其中男1 818例,女1 924例)进行下腰段脊柱磁共振(MRI)扫描,测定脊髓圆锥末端相应的脊椎位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 742例患者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在L1椎体上缘796例(21.27%),L1椎体平面1 918例(51.26%),L1~2椎体间隙的有672例(17.96%),L2椎体上3/4有344例(9.19%),L2椎体下缘有3例(0.08%),L2~3椎体间隙有9例(0.24%).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P<0.05).其中在L1椎体上缘男性高于女性(P<0.05),L1~2椎体间隙,L2椎体上3/4男性低于女性(P<0.05).结论 成人脊髓圆锥末端大部分在L1椎体水平,但仍有极少部分(0.32%)低于L2椎体下缘.成年女性的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低于男性.熟悉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正常范围,对帮助临床腰椎穿刺定位、指导临床麻醉有重要意义.

  • 持续静脉输注不同时间的依托咪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优春;王志萍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输注不同时间的依托咪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六组,依托咪酯组(8~10 μg·kg-1·min-1)分别持续输注依托咪酯乳剂1 h(E1组),2 h(E2组),4 h(E4组);丙泊酚组(4~6 mg·kg-1 ·h-1),分别持续输注丙泊酚1h(P1组),2 h(P2组),4 h(P4组).于麻醉前5 min(T0),给药后1 h(T1),2 h(T2),4 h(T3),6h(T4),24 h(T5)6个时点测定血中的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浓度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结果 与T0时比较,T1、T2时E1组、T1~T3时E2和E4组Cor降低(P<0.05);T1、T2时E1组、T2、T3时E2组、T1~T4时E4组、T1时P2和P4组ALD浓度降低(P<0.05);T2时E2组、T2和T3时E4组ACTH含量升高(P<0.05).六组各时点所有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T5时80%的ALD浓度和所有Cor浓度、ACTH含量恢复至术前水平,未发生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结论 依托咪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是短暂的,可安全地用于4h内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的全麻维持.

  • 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引起老年患者意识消失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作者:邱静静;刘英志;刘勇波;王世端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引起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时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58例年龄在60~75岁之间的老年患者,排除严重的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31例,生理盐水组(B组)27例.两组均先10 min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60ml/h),然后丙泊酚以靶控输注(TCI)泵入,设定初始血浆浓度(Cp) 2.0 μg/ml,待丙泊酚Cp和效应室浓度(Ce)达平衡时,观察意识消失与否,记录相应时点的生命体征,达平衡时所用丙泊酚的总量.结果 A组18例、B组16例在Cp与Ce达平衡时意识消失,A组泵人右美托咪定后丙泊酚意识消失时的EC50为1.023 μg/ml,95% CI为0.959~1.091 μg/ml,Cp和Ce达平衡时丙泊酚用量为(66.03±21.14) mg.B组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EC50为1.310 μg/ml,其95% CI为1.196~1.435 μg/ml,Cp和Ce达平衡时丙泊酚用量为(85.81±24.57) mg.A组较B组EC50减少为21.9%,丙泊酚用量减少为23%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显著降低老年患者丙泊酚意识消失时的EC50,减低丙泊酚的用量.

  • 不同气腹压条件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王金保;王姝媛;王琪;张在旺;汤龙信

    目的 观察不同气腹条件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旨在为腔镜手术探索合适的气腹压力.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0例.Ⅰ组患者术中设定气腹压1.46~1.59 kpa,Ⅱ组患者术中设定气腹压为1.06~1.20 kpa.采用flotrac/vigileo心排血量监护系统分别观察气腹前(T0)、气腹后10 min(T1)、30 min(T2)和放气后10min(T3)患者的MAP、HR、PETCO2、心输血量(CO)、心脏指数(CI)、和气道压(Ppeak)等指标.结果 T1、T2时两组患者MAP、PETCO2、Ppeak、CO、CI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0时(P<0.05),且Ⅰ组明显高于和快于Ⅱ组(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采用flotrac/vigileo心排血量监护系统监测及时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了腹腔镜手术安全性.

  • 奥曲肽预处理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薛阳辉;孙辉平;杨金凤;董长生;刘卫珍

    目的 探讨奥曲肽预处理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88例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3例,术中行肝门阻断.研究组患者于手术前1h给予奥曲肽0.2 ng皮下注射,对照组于手术前1h给予生理盐水1 ml皮下注射.观察术前(T0)、术后6 h(T1)、24 h(T2)及7 d(T3)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手术部位切除后取标本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检测.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结果 T0时两组之间ALT、AST、LDH及TNF-α、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两组ALT、AST、LDH及TNF-α、IL-1β明显高于T0时(P<0.05),对照组又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T2时两组ALT、AST、LDH开始下降,但仍然高于T0时(P<0.05),T3时恢复正常范围,而T2、T3时TNF-α、IL-1β降至正常范围.研究组肝组织MP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对照组为(67.79±5.25)明显高于研究组(44.32±5.16) (P<0.01).结论 奥曲肽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稳定细胞膜、抑制炎性反应及细胞凋亡.

  • 注射用复合辅酶联合环磷酸腺苷对心肺转流下心脏手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骆沙舟;胡俊梅;张莉;殷雁斌

    目的 通过观察注射用复合辅酶、环磷酸腺苷及两药联合应用在心肺转流(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对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注射用复合辅酶处理组(A组)、环磷酸腺苷组(B组)、注射用复合辅酶联合环磷酸腺苷组(C组)及对照组(D组).采集桡动脉血测定围手术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四组术后CK-MB、cTnI、MDA均明显高于术前;与D组比较,A、B、C组术后CK-MB、cTnI、MDA值升高幅度及多巴胺的用量明显降低(P<0.01);其中C组降低为显著(P<0.01).结论 外源性注射用复合辅酶、环磷酸腺苷及两药联合应用在CPB下心内直视术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好.

  • 三种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

    作者:杨川

    目的 探讨三种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成三组:超声引导组(A组)、神经刺激器组(B组)、传统方法组(C组),局麻药为2%盐酸氯普鲁卡因30 ml.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并评价其阻滞完善率;评定麻醉效果(优、良、差),记录并发症.结果 A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短,而C组起效时间较长,A组和B组明显短于C组,且A组短于B组(P<0.01).A组神经阻滞完善率均接近100%,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或P<0.01).麻醉效果优等率A组为95%,B组为75%,C组为47.5%,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或P<0.01).A、B组各有1例,C组有3例并发症,但三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较神经刺激器辅助和传统方法下的阻滞效果良好,起效时间更短,提高了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

  • 帕瑞昔布钠术前给药对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的影响

    作者:罗铁山;钱若筠;黄建成;彭铖;赵涛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全麻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全麻患者45例,采用随机双盲设计方法分成三组,每组15例,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A组):术前30 min静注溶于2 ml生理盐水中帕瑞昔布钠40mg,术毕缝皮时予生理盐水2 ml;帕瑞昔布钠镇痛组(B组):术前30 min予生理盐水2ml,术毕缝皮时静注溶于2 ml生理盐水中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C组):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术前30 min、术毕缝皮时均予生理盐水2 ml.A、B组术前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记录用药前、手术结束时、拔管时患者MAP、HR和SpO2的变化以及拔管即刻患者耐管情况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抽血检测三组患者用药前、手术结束时、拔管时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结果 A、B组在拔管时HR慢于、MAP低于C组,而A组HR慢于、MAP低于B组(P<0.05);在手术结束和拔管时,A、B组血糖和皮质醇浓度低于C组,而A组低于B组(P<0.05);在拔管即刻,A、B组耐管评分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而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术前应用可减少全麻术后围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其机制可能与超前镇痛有关.

  • 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贺克强;柴小青;陈昆洲;王瑞婷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剂量的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P组)、地佐辛10 mg(D组)、帕瑞昔布钠40 mg+地佐辛10 mg(PD组)及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观察患者在PACU的RSS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P、D、PD三组的躁动评分和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而PD组又明显低于P组和D组(P<0.05);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单肺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侯彦深;姜莉莉;蒋晖

    目的 研究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时的综合评价.方法 60例右侧开胸左侧卧位非右肺全肺切除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全麻后双肺通气(TLV)潮气量(VT)均为10 ml/kg,RR为12次/分,吸呼比(I∶E)为1∶2.OLV期间A组VT6ml/kg,B组VT 8 ml/kg,C组VT10 ml/kg,分别于OLV前(T1)及OLV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采集动脉血及中心静脉血行实验室检查,并计算肺内分流量(Qs/Qt),同时监测气道压力并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dyn),监测PETCO2,并在T4时对三组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三组PaO2、Cdyn降低,PaCO2、Qs/Qt、Pmax、Pmean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T2~T4时C组PaO2降低,Pmax、Pmean明显升高(P<0.05).T4时B组综合评价好.结论 OLV期间采用B组VT8 ml/kg相对较好.

  • 盐酸戊乙奎醚减少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作者:权哲峰;池萍;田航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于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存在子宫收缩乏力危险因素的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A组术前静脉注射稀释2 ml的盐酸戊乙奎醚0.5 mg;B组术前静脉注射2 ml的生理盐水.监测两组产妇的MAP、HR、SpO2和RR,记录断脐开始至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并观察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后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憋气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结果 B组产妇恶心、胸闷憋气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有效地减少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秦钟;许波;王志萍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控制性降压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R1组为瑞芬太尼3ng/ml复合七氟醚组,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3 ng/ml;R2组为瑞芬太尼6 ng/ml复合七氟醚组,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6 ng/ml;N组为硝普钠组.R1、R2组同时吸入七氟醚,控制七氟醚呼出气浓度为1 MAC,N组泵注硝普钠的速率为1~3μg·kg-1 ·min-1.记录麻醉前10 min(T0)、降压后10 min(T1)、30 min(T2)、停止降压10 min(T3)、30 min(T4)时的MAP和HR,采集相应时点的颈内静脉血和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 Ca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 T1~T4时R1、R2组,T1、T2时N组MAP明显低于T0时(P<0.01),T2时R2组MAP明显低于N组和R1组(P<0.05或P<0.01).T1~T4时N组HR明显快于T0时和R1、R2组(P<0.01),T1~T3时R1、R2组HR明显慢于T0时,而T2时R2组HR明显慢于R1组(P<0.05或P<0.01).T1~T4时三组CjvO2明显高于T0时(P<0.01),而DajvO2与CERO2明显低于T0时(P<0.01),T1、T2时R1、R2组CjvO2高于N组(P<0.05),而Da-jvO2与CERO2低于N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可降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脑氧代谢,降压平稳迅速,HR缓慢,停止降压后无BP反跳现象,有利于围术期脑保护.

  •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骨科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王晓山;刘沛;王东信;李世忠;丁婷;贾茜茜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骨科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拟行择期骨科手术患者370例,年龄≥60岁,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组(FS组)和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术后连续3d行PCIA,并随访谵妄的发生(CAM-ICU法)、VAS评分和舒芬太尼使用量.结果 FS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16.3% vs.26.2%,RR=0.62,95% CI 0.41~0.93) (P<0.05).FS组罹患谵妄的风险是S组的0.57倍(95% CI 0.34~0.96)(P<0.05).FS组术后VAS评分及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S组(P<0.01).结论 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相比,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镇痛能够减少骨科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 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在无肌松条件下插管的应用

    作者:刘松涛;徐志新;曹兴华

    目的 计算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在无肌松条件下插管的半数有效量( ED50),比较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择期短小手术患者49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0岁.按照入室顺序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23)和瑞芬太尼组(R组,n=26).8%七氟醚肺活量诱导,眼睑反射消失后,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为3%.按照改良Dixon序贯法调整芬太尼(剂量梯度为0.05 μg/kg)或瑞芬太尼的剂量(剂量梯度为0.1 μg/kg),静脉注射芬太尼或瑞芬太尼4 min后气管插管.记录患者眼睑反射消失时间及气管插管反应.结果 芬太尼ED50为1.30μg/kg(95%CI 1.25~1.35 μg/kg),瑞芬太尼ED50为0.47 μg/kg(95%CI 0.39~0.53 μg/kg).F组声带活动、呛咳和体动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R组(P<0.05).结论 无肌松条件下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 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卫;赵二贤;阚全程;储勤军;谢广伦;李艳娜;任燕伶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0.02 mg/kg对老年患者全麻下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且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对照组.盐酸戊乙奎醚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对照组则给等容积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后持续微量泵注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间断注射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前和麻醉后3d采用简易智力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 因各种原因,仅有41例患者完成全部测试,其中盐酸戊乙奎醚组20例,对照组21例.盐酸戊乙奎醚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发生率为35.0%,对照组为38.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静脉注射0.02 mg/kg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POCD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 七氟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幼兔心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菲菲;沈途;张锦英;刘国利

    目的 探讨七氟醚对幼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30只日本大耳白幼兔随机均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30 min,再灌注120 min;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缺血前吸入2.5%七氟醚30 min,洗脱15 min后处理同IR组;假手术组(C组):只穿线不结扎.观察三组兔心肌细胞凋亡和Fas、FasL蛋白表达情况,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心肌细胞凋亡率S组(13.71±6.01)%明显低于IR组(31.33±7.04)%(P<0.05),而C组(3.3±0.5)%明显低于IR组和S组(P<0.05).S、C组Fas、FasL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高于IR组(P<0.05).电镜显示S组细胞损伤程度小于取组.结论 七氟醚能明显降低幼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

  • 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A2B腺苷受体介导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胡婷婷;孙晓迪;苗晓蕾;段满林;徐建国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琥珀酰明胶注射液(改良明胶,MFG)对A2B腺苷受体(A2BAR)介导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不结扎,不穿孔,不复苏;生理盐水组(NS组,30 ml/kg);输注MFG 7.5 ml/kg组(MFG1组);15 ml/kg组(MFG2组);30 ml/kg组(MFG3组).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术后4h开始液体复苏2h,6h内持续监测HR和MAP,6h后处死动物取相应组织进行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A2BAR含量、cAMP及PKA表达水平、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 与S组比较,NS、MFG1、MFG2、MFG3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A2BAR表达、cAMP及PKA、TNF-α、IL-6和IL-10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与NS组比较,MFG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均降低(P<0.05);A2BAR表达,cAMP及PKA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TNF-α,IL-6和IL-1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FG可通过增强内皮细胞上A2BAR的表达及其信号通路的传导来发挥其肺血毛细血管保护作用.

  • 帕瑞昔布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GFAP及IL-1β、TNF-α的影响

    作者:刘少星;刘丹彦;代月娥;刘文良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术前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250 ~300g,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帕瑞昔布5 mg/kg术前给药组(P5组),缺血-再灌注+帕瑞昔布10 mg/kg术前给药组(P10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缺血2h再灌注24 h模型,在缺血2h及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体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缺血侧额区皮质中前列腺素E2 (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侧星形胶质细胞(AS)中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缺血2h、再灌注24 h时IR、P5、P10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S组(P<0.01);再灌注24 h时P10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IR组(P<0.05).P5、P10组脑梗体积及体积百分比均低于IR组(P<0.01).P5、P10组PGF2、IL-1β、TNF-α含量低于IR组,且P10组显著低于P5组(P<0.05或P<0.01).IR组海马区GFAP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S组;P5、P10组GFAP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IR组,且P10组明显低于P5组(P<0.05或P<0.01).结论 帕瑞昔布术前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脑组织中PGE2含量、抑制AS过度激活、减少IL-1β、TNF-α释放有关.

  • 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冉珂;唐正国;丁丽萍;肖艳英;常业恬

    目的 探讨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硫化氢组(H组).S组仅开胸并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但不阻断血流150min;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 min,再灌注120 min;H组予以静脉注射NaHS 0.05 mg/kg,给药后24 h同IR组处理.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心肌梗死面积,电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IR组比较,H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电镜下H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与抗氧化反应有关.

  • 舒芬太尼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烫伤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吴财能;江鹏;曹莹;屠伟峰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烫伤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糖尿病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烫伤组(DB组)、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UF组)、纳洛酮拮抗组(NAL组)和假烫伤组(DS组).制作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取烫伤后6h腹主动脉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烫伤后6h,与DS组比较,DB组、SUF组和NAL组血浆MDA和cTnI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SUF组比较,DB组、NAL组血浆MDA和cTnI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 舒芬太尼预处理糖尿病大鼠可能通过抑制烫伤后氧化损伤等减轻烫伤大鼠过度的伤害性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心肌损害.

  •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症一例

    作者:郭海龙;肖建军;杨建军

    患者,女,68岁,因"右侧甲状腺肿大3月"入院.查体:口唇及全身皮肤发绀,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人院第3天拟在颈丛麻醉下行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入室后常规监测示SpO2 84%,给予3 L/min吸氧后,SpO2为85%,遂决定延期手术行进一步检查.超声心动图提示:轻度二尖瓣反流;血气:pH 7.46,PaCO2 32 mmHg,PaO2 89 mmHg,SaO2 99%,AB 20mmol/L,SB 23 mmol/L.追问病史,家中4人自幼出现发绀症状,其弟口唇及全身皮肤发绀,2个妹妹仅有口唇发绀.给予口服维生素C 200 mg,每天3次.

  • 静注氟哌利多出现木僵状态一例

    作者:崔敏;杨娇楠

    患者,男,53岁,术前诊断颈椎病,拟在局麻监护下行"C4~5髓核摘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ASA Ⅰ级,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史.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均为正常.患者16:30入手术室,监测BP、ECG、SpO2,鼻导管监测PETCO2.BP 150/93 mm Hg,HR 68次/分,SpO2 97%,RR14~20次/分,PETCO2 30~38 mm Hg.开皮前单次静注氟芬合剂(氟哌利多2.5mg+芬太尼0.1mg+生理盐水至总量4 ml).术中面罩吸氧,手术时间90 min.18:30手术结束患者清醒,因SpO295%,给予面罩吸氧,患者逐渐入睡,呼之不应,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平稳.

  • 心脏破裂成功救治一例

    作者:刘世江;姜先红;刘存明

    患者,男,28岁,约70 kg,因"车祸致胸腹部闭合性外伤18 h"入院.患者18 h前发生车祸,出现胸痛、胸闷,无头痛,无腹胀腹痛,无大小便失禁,为进一步治疗人院.入院后予以抗炎、补液、右侧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因血压下降,腹穿见"不凝血",怀疑腹腔内出血拟行剖腹探查术.入室后患者BP 80/64 mm Hg、HR 107次/分、RR 30次/分、SpO 85%,上半身发绀.遂予以面罩吸氧,无明显改善,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较弱.麻醉医师高度怀疑患者有心包填塞,立即请胸外科和心内科会诊.行右侧桡动脉穿刺,动脉血气分析显示:Na+ 139 mmol/L、K+ 5.2 mmol/L、Ca2+ 1.09mmol/L、Hct 45%、Hb 153 g/L、pH 7.170、PaCO2 30.4mm Hg、PaO2 57 mm Hg、BE - 17 mmol/L、SaO282%.

  • 舌癌放化疗致困难气管造口术患者救治成功一例

    作者:邓信林;沈七襄;蔡铁良

    患者,男,46岁,40 kg,于2009年12月因舌癌在外院行"舌癌扩大切除十颈部淋巴结清扫十舌再造术",术后病理诊断:"舌中分化鳞癌,浸润舌肌中肌层",术后行多次化疗.2010年6月发现右颈部淋巴结肿大,在局麻下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术,术后再次化疗,1周后患者出现口腔、咽喉部疼痛不适,无法进食.外院行CT检查示:舌癌术后复发累及口咽部,同时有肺转移和并发中段食管癌.于2010年9月1日行食管癌放疗1次.2010年9月20日收入我院,入院时患者仅能进少量流质饮食,呈恶液质体质,消瘦,呼吸极度困难,颈部疼痛难忍.颈部X线检查提示舌癌术后复发,舌根部复发病灶导致咽部狭窄而影响患者通气,只有气管造口才能解决患者的通气问题.

  • 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致严重过敏性休克一例

    作者:井郁陌;刘恒

    患者,男,60岁,175 cm,85kg,ASAⅡ级.入院诊断"左股骨颈陈旧骨折",拟全麻下行左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既往有"高血压、脑血栓"病史,目前BP控制良好,无明显脑梗死后遗症.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史及输血史.患者8:30入室,BP 110/70 mm Hg、HR 71次/分、SpO 98%,开放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8:40全麻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mg、阿托品0.5mg、舒芬太尼30μg、丙泊酚100mg、罗库溴铵50mg;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入、维库溴铵间断静注维持麻醉.

  • 创伤性休克伴血气胸患者颈内静脉穿刺导管误入胸腔二例

    作者:余汝林;宋仕华

    患者1,男,19岁,因外伤致胸腹联合损伤,急诊送人手术室,深昏迷,已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无创血压65/35mm Hg,HR 135次/分.泵注多巴胺10 μg·kg-1·min-1,维持血压85/40mmHg,气管插管后经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包,河南驼人公司生产).选前路中点为穿刺点,一次穿刺入血管,回抽通畅,血液颜色暗红,血流速度慢,顺利置管12 cm,测压0~1 cm H2O,经中心静脉快速输血,手术探查发现肝脾、空肠破裂,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患者入室后约1h死亡,尸检发现中心静脉导管穿破血管位于右侧胸腔内.

  • 麻醉时体位变动致肺栓塞一例

    作者:赵卫兵;叶炜;朱学芳

    患者,男,81岁,身高170 cm,体重78 kg,ASAⅢ级,因右股骨粗隆间骨折4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间断用药,近1年血压平稳,未用药,无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5℃,HR 85次/分,BP 150/80 mm Hg,RR 12次/分.心、肺、肝、肾和凝血功能未见异常,血、尿常规和电解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ECG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X线片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后经保守治疗,拟行硬膜外麻醉下行内固定术.术前麻醉评估,张口度好,口唇稍有发绀,体型肥胖.

  • 慢性心理应激导致的铁代谢障碍与记忆损害

    作者:刘超;闵苏

    应激反应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或有害刺激以后,应激原(如外界环境、精神心理因素)破坏了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引起的机体非特异性反应,如抑郁、焦虑、情绪改变等.心理应激又称心理压力或心理紧张,是在机体受到外界刺激作用下,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一种反应状态.这种状态如果超出机体所能忍受的范围,就会损害心身健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浸润麻醉中肾上腺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杨建军;吴晶;徐建国

    局部麻醉药中加入的肾上腺素具有减少局麻药吸收速率及峰浓度,减少全身毒性反应,增强神经阻滞效果,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减少术野出血等作用.肾上腺素吸收入血后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本文就浸润麻醉中肾上腺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总结.肾上腺素所致血流动力学变化肾上腺素作为强效血管活性药,多用于救治严重循环衰竭甚至心搏骤停的患者,起到增加CO,升高BP等作用.不同部位浸润注射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后可引起BP升高,HR增快.Troullos等[1]观察到局部麻醉下牙周浸润注射含144μg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14.4 ml,1~20 min出现SBP的升高及HR增快.Hirota等[2]报道了全身麻醉下会阴部浸润注射100μg肾上腺素,在5 min时出现MAP升高及HR增快.Murthy等[3]也报道了头皮浸润注射剂量不等的肾上腺素均引起MAP的升高.

  • 全身麻醉及其相关因素对脊髓功能监测的影响

    作者:孟秀丽;郭向阳

    脊髓功能监测是脊柱手术中防止脊髓损伤的重要监测手段,其主要方法包括:术中唤醒(wake-up test)、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自由描记肌电(free run electromyography)和激发肌电描记(triggered electromyography)等,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发展为多模式脊髓功能监测(multimodality spinal cord monitoring)[1~3].因此,熟悉全身麻醉及相关因素对脊髓功能监测的影响,合理用药,优化麻醉方案,对于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以下综述全身麻醉药物及相关因素对脊髓功能监测的影响.

临床麻醉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