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肿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중화종류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766
- 国内刊号: 11-215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临床和物理因素.方法 选取未手术、经缩野增量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收集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及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物理参数.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x2 检验和x2线性趋势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生放射性食管炎47例,其中1级31例,2级l1例,3级5例,总发生率为44.3% (47/106).KPS评分、放疗增敏和病灶位置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x2=11.30、8.45、7.67,均P<0.05).照射野内食管受照长度、照射野内食管受照平均剂量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F=20.82、83.08,均P<0.05).随着受照射体积百分数V20、V30、V40和V50的增加,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具有线性趋势(x2=38.36、33.29、38.18、54.62,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放疗增敏、照射野内食管受照长度、照射野内食管受照平均剂量和V50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相关(OR=0.321、2.850、7.307、8.558,均P<0.05).结论 放疗增敏、照射野内食管受照长度、照射野内食管受照平均剂量和V50是影响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因素,V50对判断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价值.
-
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7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如下方案治疗:(1)卡培他滨+多西紫杉醇方案: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2次/d,第1~ 14天;多西紫杉醇60 ~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2)卡培他滨+长春瑞滨方案: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2次/d,第1~14天;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21 d为1个周期.中位治疗3个周期.(3)卡培他滨单药方案: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2次/d,第1 ~ 14天,21 d为1个周期.结果卡培他滨单药组患者的有效率(ORR)为12.8%,临床获益率( CBR)为21.6%.一线治疗患者的ORR( 14.8%)与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患者的ORR (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一线治疗患者的CBR( 35.2%)高于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者(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组患者的ORR为53.8%,其中一线治疗患者的ORR(48.5%)与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患者的ORR(5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培他滨联合长春瑞滨组患者的ORR为36.4%,其中一线治疗患者的ORR (60.0%)明显高于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患者(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培他滨单药或者含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不仅可以用于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也是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的有效选择方案,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联合化疗有效后序贯至单药可以进一步延长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时间.
-
上皮样肉瘤的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特点、治疗模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例ES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和随访情况.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1.5岁.肿瘤发生于上肢6例,下肢4例,腰背部3例.全组除1例患者因远处血行转移行姑息化疗外,其余1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单纯放疗4例,单纯化疗5例,放疗+化疗1例.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3例ES患者中,12例为单发肿物,肿物平均直径为(6.07±1.34) cm;有6例(46.2%)患者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随访患者中,5例(50.0%)出现肿瘤局部复发,3例(30.0%)出现远处转移,其中以肺转移常见;4例患者于术后2年内死亡.全组患者术后l、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7%、54.5%、27.3%和9.1%,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结论 ES临床罕见,易发生局部复发、淋巴结扩散和(或)远处转移,患者预后不佳.明确诊断需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仍是ES的主要治疗方式.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围脾门区域淋巴结的清扫优势
目的 比较进展期胃中上部癌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时对围脾门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进展期胃中上部癌患者31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腹腔镜组)及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开腹组),每组156例,观察比较两组的围脾门区域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分别为( 29.57±9.62)枚和(29.38±11.22)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围脾门区域(第10、11d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01±1.34)枚和(1.33±1.11)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围腹腔干区域(第7、8、9、11p及12a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7.90±3.41)枚和(7.22±2.65)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两组患者在贲门区域(第1、2组)、幽门区域(第5、6组)和大小网膜区域(第3、4组)清扫淋巴结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5,P=0.248,P=0.262).结论 在进展期胃癌中,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在围脾门区域淋巴结清扫方面较开腹手术更具优势.
-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或紫杉醇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威胁中国人群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诊断技术的限制,80%的NSCLC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佳手术时机.姑息性化疗已经成为治疗晚期NSCLC的重要手段,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比较了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或紫杉醇与紫杉醇联合卡铂对晚期NSCLC的治疗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T3期声门型喉癌的外科治疗选择
目的 探讨T3期声门型喉癌合适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T3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和预后,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和不同年龄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57例T3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全部行喉部手术治疗,失访7例,总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63.2%(36/57).采用喉全切除术24例,喉近全切除术8例,喉部分切除术25例,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7% (16/24)、50.0% (4/8)和64.0% (1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94).≥70岁者和<70岁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0% (7/10)和61.7%( 29/4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21).36例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全颈淋巴结清扫2例,改良颈淋巴结清扫6例,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2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7.5%(10/57).局部复发10例,其中喉部分切除术后7例,喉近全切除术后2例,喉全切除术后1例.结论 喉全切除术与不同的喉部分切除术均是T3期声门型喉癌的重要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局部病变与全身状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手术方式.≥70岁的T3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应慎行喉部分切除术,喉全切除术也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紫杉醇卡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分析
目的 比较泰素、卡铂(TC)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索注射液(商品名恩度(@))与TC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肓、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共126例晚期初治NSCLC患者入组,TC联合恩度治疗组63例,TC 对照组63例.所有入组患者在研究结束后继续随访至疾病进展和死亡.结果 恩度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9.3%,对照组的ORR为23.0% (P =0.078).恩度治疗组和对照组24周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3%和58.8% (P =0.017),疾病进展风险比为0.35(95%置信区间0.13 ~0.90,P=0.030).恩度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1个月和6.3个月(P>0.05).恩度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mOS)为17.6个月(95% CI为13.4~21.7个月),对照组为15.8个月(95% CI为9.4~22.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LCSS患者量表)有所改善,对照组患者在完成2个周期和3个周期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恩度治疗组完成1个周期治疗后,其生活质昔评分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8),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36),表明恩度治疗组在治疗初期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恩度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化疗相比,TC 联合恩度一线治疗晚期NSCLC可降低早期疾病进展风险比(24周),提高ORR(P =0.078).TC联合恩度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好,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
以脑膜转移为主征的隐匿型肺癌一例
患者男,47岁.声音嘶哑7个月,头痛、颈项僵硬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3个月.7个月前行喉镜检查示,左侧声带固定.胸部CT平扫未见异常,头部MRI平扫未见异常.2个月前腰穿脑脊液生化检查诊断为脑膜炎,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入院前复查胸部CT示,前上纵隔稍饱满,主动脉弓旁肿大淋巴结;肺窗未见异常.入院查体:消瘦,项强强阳性;颅神经检查:双耳听力下降,音叉试验感音性耳聋.患者3个月体重下降15 kg,既往无慢性病史,吸烟史30余年.
-
肺癌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的检测与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 CYFRA21-1)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102例肺癌患者、78例肺部良性病患者和104例健康人血清进行分析,检测CEA和CYFRA21-1水平.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中CEA水平及阳性率[(25.77±15.34) ng/ml,47.1%]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组[(4.67±2.21)ml,7.7%]和健康组[(3.98±3.00)ng/ml,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1水平及阳性率[(14.08±8.34)ng/ml,62.7%]也同样高于肺良性病组[(3.27±2.87)ml,7.7%]和健康组[(2.69±2.02)ng/ml,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性病组和健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患者经TNM分期后,随着肿瘤分期级别的升高,CEA水平[Ⅱ~Ⅳ期分别为(17.78±8.71)ng/ml、(25.84±7.34)ng/ml和(34.85±6.99) ng/ml]和CYFRA21-1水平[Ⅱ~Ⅳ期分别为(10.05±6.76)ng/ml、(15.93±6.66) ng/ml和(22.78±4.12)ng/ml]也升高.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增高,特异度降低,准确率基本不变.结论 CEA和CYFRA21-1对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并且对肺癌的分期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癌的阳性诊断.
-
长春新碱化疗后引起中枢神经毒性一例
患者男,80岁.2009年2月体检发现右颈部数枚结节,无疼痛,无红肿,无发热、盗汗,无吞咽困难,无明显消瘦.后因肿块进行性增大,于2009年3月10日入院行右颈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免疫组化显示,p53(+),LCA(+),CD20B 细胞(+),CD79αB细胞(+),CD3T细胞(+),CD45R0(+),PCNA>80%,CD10(-),CD15少数大细胞(+),CD30散在大细胞(+),Ki-67> 70%,AE1/AE3(-),考虑为混合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和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
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糖类抗原153癌胚抗原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糖类抗原153( CA153)、癌胚抗原(CEA)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86例Ⅰ~Ⅳ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严格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血清中CA153、CEA和TPS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分别有383、382和324例患者进行了术前CA153、CEA和TPS的检测,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21.46±34.88)U/ml、(1.53±7.95)μg/L和(224.87±436.19) AU/ml,CA153、CEA和TP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7% (41/383)、7.6% (29/382)和63.9% (207/324).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CA153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大小显著相关(均P<0.05),CE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显著相关(P<0.05),TPS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显著相关(均P<0.05).术前血清CA153、CEA和TPS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ER的表达水平以及术前CA153的表达水平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其中术前CA153水平增高是危险因素,而ER阳性表达则是保护因素.结论 术前血清CA153、CEA和TPS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CA153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CA153表达水平增高者的预后较差.
-
骨肉瘤血清标志蛋白筛选及对RNA聚合酶Ⅲ多肽F的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筛选潜在的骨肉瘤血清蛋白标志物,对候选标志基因RNA聚合酶Ⅲ多肽F(POLP3F)进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分别利用人类基因组芯片和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 MS)筛选骨肉瘤细胞株以及骨肉瘤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和标志蛋白.运用Link-test统计学方法对比基因芯片和SELDI-TOF MS数据,寻找骨肉瘤的血清诊断标志蛋白.用MATLAB软件对POLR3F的启动子和3′-UTR区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转录因子和微小RNA(miRNA)靶位点.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有653个基因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SELDI-TOF MS显示,在骨肉瘤患者血清中有6个差异表达的质谱峰.通过Link-test分析,共鉴定出13个差异表达的骨肉瘤血清标志蛋白.POLR3F的启动子区存在保守的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结合位点,在3′-UTR保守区域含有1个miRNA靶位点.结论 Link-test能够有效地从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中筛选骨肉瘤标志蛋白.POLR3F有可能成为骨肉瘤早期诊断的标志蛋白和骨肉瘤治疗的新靶点.
-
调控食管癌癌胚抗原基因表达对溶瘤腺病毒H101抗癌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调控食管癌癌胚抗原(CEA)基因表达对溶瘤腺病毒H101抗癌作用的影响,探讨影响H101敏感性的内在因素.方法 选择CEA低表达的EC9706细胞株(EC9706-SCEA)和CEA过表达的EC9706细胞株(EC9706-CEA)复苏培养,细胞生长实验检测调控EC9706细胞CEA基因表达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和裸鼠体内实验检测H101对不同CEA表达水平EC9706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细胞生长实验表明,EC9706-SCEA、EC9706-CEA和EC9706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0.9±2.0)h、(31.1±2.5)h和(29.1±2.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当感染复数(MOI) ≥0.01 PFU时,H101对EC9706-SCEA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EC9706、EC9706-CEA、EC9706-siCon和EC9706 -Con细胞(P<0.05).不同时间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测定显示,H101对治疗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其对EC9706-SCEA治疗组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61.5% ~ 74.5%)显著强于EC9706治疗组(抑瘤率为35.5% ~44.8%)和EC9706-CEA治疗组(抑瘤率为32.3%~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瘤病毒H101对EC9706-SCEA细胞的杀伤力明显增强.沉默CEA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提高溶瘤病毒H101抗癌效果的新途径.
-
Gemin3基因通过抑制p53表达阻碍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Gemin3基因表达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途径.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谷胱甘肽-S转移酶共沉淀实验确定Gemin3与p53两种蛋白在体内、体外相互结合及相瓦作用的结构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转染Gemin3基因对p53基因的影响,依靠慢病毒载体介导小干扰RNA敲低Gemin3基因的表达,并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的Gemin3低表达细胞系,实时定量PCR检测Gemin3敲低对p53及其下游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Gemin3敲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Gemin3的C端与p53的中部DNA部位相互结合.将p53报告基因、p53蛋白基因以及逐渐增量的Gemin3基因共转染Saos-2细胞,随着Gemin3质粒转染浓度的增高,p53介导的报告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Gemin3在转录水平抑制p53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细胞比较,Gemin3敲低细胞中,p53、p21和Bax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Gemin3敲低细胞中,p53的表达明显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敲低Gemin3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的增加.结论 Gemin3与p53相互结合并通过抑制p53的表达阻碍细胞凋亡.
-
重组腺病毒Ad-DT-A靶向治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组印迹丢失的肿瘤细胞株
目的 构建携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印迹系统的重组腺病毒,探讨其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19 enhancer、DMD以及H19启动子序列,并克隆至pDC-312中;扩增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白喉毒素A(DT-A)片段,分别插入到构建好的重组质粒中,构建成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与Ad5共转染,产生重组腺病毒Ad-EGFP和Ad-DT-A.以Ad-EGFP分别感染正常IGF2印迹(MOI)细胞GES-1和MCF-7以及IGF2印迹丢失(LOI)细胞HCT-8,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中EGFP的表达.通过检测腺病毒衣壳蛋白hexon基因的表达证实腺病毒的感染,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d-DT-A感染后各组细胞中DT-A基因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d-DT-A体外抗肿瘤效应.构建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研究Ad-DT-A在体内的抑瘤作用.结果 所构建重组腺病毒Ad-EGFP感染各组细胞后,EGFP蛋白仅在IGF2 LOI细胞HCT-8中表达.各组细胞经Ad-DT-A感染后,DT-A基因仅在HCT-8细胞中表达;且HCT-8细胞以每个细胞10 PFU的Ad-DT-A感染72 h后,其增殖活力降低至(75.4±6.4)%,凋亡率升高至(20.8±5.9)%.Ad-DT-A多点注射入HCT-8移植瘤内,Ad-DT-A能够有效抑制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达36.4%.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IGF2印迹系统和DT-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Ad-DT-A能够有效杀伤IGF2 LOI肿瘤细胞,为依赖IGF2 LOI的肿瘤靶向治疗开拓了新的途径.
-
miR-15a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miR-15a在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和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miR-15a的表达水平.采用软件预测miR-15a的靶点,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将miR-15a经脂质体法转染MCF-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miR-15a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 (0.253∶1,P<0.0001).miR-15a可显著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 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P<0.05).与未转染组(对照组)相比,miR-15a转染组MCF-7细胞中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凋亡明显增加(P<0.05).结论 miR-15a 作为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可通过靶向于Bcl-2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发生凋亡,其可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
-
自噬基因Beclin1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影响的体内外研究
目的 研究自噬基因Beclin1在宫颈癌细胞株HeLa中过表达对HeLa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构建自噬基因Beclin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eclin1,转染HeLa细胞[pcDNA3.1(+)-Beclin1组],同时设空载体转染组[pcDNA3.1(+)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HeLa细胞中Becl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3组HeLa细胞生长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HeLa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单丹磺酰尸胺染色检测3组HeLa细胞的自噬情况.将3组HeLa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体内成瘤性和生长情况.结果 pcDNA3.1(+)-Beclin1组、pcDNA3.1(+)组和空白对照组HeLa细胞中Beclin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994.718 ±468.764、0.570±0.121和0.736±0.251.pcDNA3.1 (+ )-Beclin1组HeLa细胞中Beclin1 mRNA的表达水平较pcDNA3.1(+)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pcDNA3.1(+)组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HeLa细胞中Bec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mRNA相似.pcDNA3.1(+)-Beclin1组的自噬细胞率为10.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pcDNA3.1(+)组(分别为2.5%和3.1%,P<0.05).pcDNA3.1(+)-Beclin1组HeLa细胞的凋亡率为(28.2±2.3)%,明显高于pcDNA3.1(+)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4.6±4.6)%和(11.2±3.0)%,P<0.05].Beclin1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抑制率为58.7%;并可使HeLa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时间延长,瘤体体积和重量明显小于pcDNA3.1 (+)组和HeLa组(P<0.05),抑瘤率为52.2%.结论 自噬基因Beclin1过表达可抑制HeLa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促进细胞的自噬与凋亡,为宫颈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途径.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应用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是肿瘤本身或肿瘤相关治疗(主要是放、化疗)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疗效、预后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对于CRA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
重视对食管胃接合部肿瘤的认识
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远端胃癌发病率明显下降,而包括食管胃接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癌在内的近端胃癌和下端食管腺癌发病率却明显上升[1].欧美学者认为,EGJ癌在发病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等方面,与下端食管的腺癌很相似.部分学者认为,EGJ癌应该按照食管癌处理.但也有学者认为,EGJ癌就是胃癌.近,更有学者提出,EGJ癌应该是一类独立的疾病.虽然根治性切除是治愈这类疾病的惟一方法,但包括EGJ癌在内的近端胃癌中,约3/4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不能手术根治的晚期患者,且近端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更加恶性,所以这类疾病虽然多归为胃癌,但比一般定义的胃癌预后更差.因此,以EGJ癌为代表的近端胃癌,在诊断和治疗中有其特殊性.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