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高春华;黄晓琳;黄杰;王盛强;肖峰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桥式运动、翻身运动、卧-坐转移训练、坐位平衡功能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负重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减重系统、智能反馈系统及虚拟训练模式等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徒手肌力测试法(MMT)分级标准之Kendall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法进行评估.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两组股四头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腘绳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olden FAC步行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 局灶性脑损害患者视觉注意环路的小世界网络属性分析

    作者:徐光青;兰月;蔡华崧;陈正宏;裴中;黄东锋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损害患者视觉注意网络的连通性及其小世界特征.方法:对2例局灶性后顶叶损害、2例背外侧前额叶损害、2例颞叶损害(其中1例为手术前后)和1例锥体束损害患者进行静息态fMRI检测,然后进行功能网络建立和小世界属性分析.结果:所有局灶性脑损害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在给定阈值范围(0.05-0.5)内都具有小世界属性.局灶性后顶叶、背外侧前额叶、颞叶和锥体束损害患者之间,Gamma系数差异(P<0.05)和Sigma系数差异(P<0.01)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小世界网络分析为视觉注意网络的连通性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法.我们推测,小世界网络检测方法应该可以作为局灶性脑损害神经功能损害的影像学生物标记.

  • 强度-时间曲线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

    作者:罗子芮;李世刚;于丽伟;梁潇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曲线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的效果.方法:87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均采用颈肩同治法,治疗前后均行强度-时间曲线测定,治疗后并行临床疗效评价、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测试.比较正常神经支配与部分及完全失神经支配的肩关节在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差异,以及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的五方面评分[疼痛(P)、关节活动范围(R)、日常生活能力(A)、肌力(M)和关节局部形体(F)]等的变化差异;并对比治疗前后时值的变化,以及三种神经支配情况改变的差异.结果:三种神经支配情况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正常神经支配者在P、R、A、F方面评分改善高于部分失神经支配者(P<0.05),而M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部分失神经支配者的P、R、A及M方面评分改善高于完全失神经支配者(P<0.05),而F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时值方面,正常神经支配者治疗前后时值无明显改变(P>0.05),部分失神经支配者大部分恢复正常范围(P<0.05),完全失神经支配者治疗后时值明显缩短(P<0.05),但仍>10ms.治疗后支配冈下肌和小圆肌的神经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强度-时间曲线测定用于颈源性肩周炎治疗的预后及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蒋春国;崔瑞花;李社玲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门诊7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单纯康复组(35例)、联合康复组(35例).单纯康复组分别采用中药薰蒸、关节松动术、功能练习三种康复疗法,联合康复组除采用单纯康复组方法外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用于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组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24d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联合康复组2.57±0.44,单纯康复组4.46±0.38)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联合康复组82.11±4.02,单纯康复组61.29±3.98)比较,总分级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联合康复组VAS评分低于单纯康复组(P<0.05),患膝关节功能改善更明显,联合康复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组(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能增强患侧肢体肌肉组织的耐力和肌力,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

  • A型肉毒毒素用于治疗旋转型痉挛性斜颈的表面肌电分析

    作者:郁正红;李建华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技术对A型肉毒毒素治疗旋转型痉挛性斜颈疗效评定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30例符合条件的旋转型痉挛性斜颈患者,于A型肉毒毒素注射前和注射两周后分别用表面肌电图采集痉挛严重侧的颈伸肌、胸锁乳突肌在大等长收缩条件下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平均肌电值(AEMG)的变化并同时进行Tsui评分.结果:治疗后痉挛严重侧肌肉的MPF值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痉挛严重侧肌肉的AEMG值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Tsui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表面肌电图与Tsui评分结论相符.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以作为一种即刻、量化、精确和客观评价A型肉毒毒素治疗旋转型痉挛性斜颈疗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视动刺激治疗视空间偏侧忽略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呈飞;朱其秀;刘云霞;陈修平;邢昂

    目的:探讨视动刺激对视空间偏侧忽略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长期疗效.方法:将16例首次脑卒中后出现左侧视空间偏侧忽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8)和对照组(n=8),治疗组应用视动刺激技术(optokinetic stimulation,OKS)及传统视空间偏侧忽略的针对性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传统视空间偏侧忽略的针对性训练,治疗周期均为2周.分别在基线期、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末4个阶段对两组患者进行偏侧忽略纸笔测试及行为学评定.结果:OKS组患者治疗后纸笔测试和CBS评定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效果比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后2周的随访,发现治疗组效果改善持续保持(P>0.05).结论:视动刺激可显著改善卒中后忽略患者的忽略症状及日常行为能力.

  • 面肌痉挛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作者:廖贵阳;李建华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患者眼轮匝肌表面肌电特征,为面肌痉挛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面肌痉挛门诊患者60例,采集患者放松状态下及做大自主收缩闭眼动作时健、患侧眼轮匝肌表面肌电值,观察指标为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及平均肌电值(AEMG);同时予以Cohen量表评估,分析两种评价方法的相关性.结果:在放松状态下,面肌痉挛患者健、患侧眼轮匝肌AEMG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患侧MF、MPF值比较无显著差异;在收缩状态下,健、患侧MF、MPF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健、患侧AEMG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相关性研究中,表面肌电值与Cohen量表间无相关性.结论:面肌痉挛患者存在特有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为临床诊断、评估面肌痉挛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跌倒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郭钢花;闫莹莹;李哲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跌倒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有过跌倒史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传统治疗等,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由治疗师在每次运动训练过程中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下肢Fugl-Meyer(FMA-L)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FES,BBS,FMA-L及FAC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评分均有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助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卒中跌倒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 视觉反馈训练促进平衡功能恢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林爱翠;孔明涯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正常人进行睁眼和闭眼状态下静态平衡能力的评估,探索偏瘫患者加强视觉系统训练促进平衡功能恢复的潜在可能性.方法:健康青年[(24.91±5.08)岁]和中年[(49.18±4.19)岁]各22例,在Pro-Kine Line 254P(PK 254P)平衡反馈训练仪上测试睁眼和闭眼状态下的静态平衡,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睁眼状态下,两组间仅前后平均速度差异显著,中年组低于青年组(3.09±1.06mm/s vs 4.41±2.28mm/s,P<0.05),其他参数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闭眼状态下,组间各项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组内比较,睁眼和闭眼状态下,除青年组左右标准差无显著差异外(2.36±1.00 vs 3.91±2.24,P>0.05),其他各项参数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视觉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正常人群中有一部分人的平衡较大程度依赖视觉调整.较大程度依赖视觉调整达到平衡的人有可能在平衡功能受损后较快地恢复平衡功能,而对于较少依赖视觉调整达到平衡的人,强化视觉训练有可能更快地促进其平衡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平衡 恢复 视觉
  • 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罗婧;胡昔权;张丽颖;李莉莉;郑海清;张青杰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并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α(SDF1-α)/趋化因子(CXCR4)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81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E,n=18)、运动训练+AMD3100组(EA,n=18)、对照组(C,n=18)、对照+AMD31 00组(CA,n=18)和假手术组(S,n=9).E和EA组从术后第3天起每天予以跑笼运动训练;EA和CA组于术后第2天起隔天注射AMD3100;C、CA和S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不予以任何针对性措施.所有大鼠在造模术后第7、14、21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NSS),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梗死侧SVZ、纹状体、梗死周围皮质BrdU和Dcx双阳性细胞数,以及梗死边缘区SDF-1α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造模术后第14天和第21天,E组的mNSS评分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术后第7、14、21天,E组BrdU和Dcx双阳性细胞及SDF-1α、CXCR4阳性细胞在相应区域的表达均多于C组(P<0.05)、CA组(P<0.001)和S组(P<0.001).此外,术后第14天和第21天,E组的BrdU和Dcx双阳性细胞数在各个区域的表达也明显多于EA组(P<0.05),E和EA组的SDF-1α、CXCR4阳性细胞在梗死边缘区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运动训练上调SDF-1 α/CXCR4的表达,进而促进SVZ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有关.

  • 小强度跑台运动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慧莉;赵刚;张合

    目的:观察小强度跑台运动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3月龄C57野生型小鼠及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四组: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C组,6只)、野生型小鼠运动组(WtE组,6只)、转基因小鼠对照组(TgC组,6只)、转基因小鼠运动组(TgE组,6只),运动组小鼠进行5个月小强度跑台运动.训练结束后,各组小鼠在麻醉状态下在体灌注固定,取脑,石蜡包埋,取石蜡切片进行Nissl染色与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和数量及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野生型小鼠比较,TgC组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稀疏,胞体塌陷或皱缩,神经元细胞核固缩多见,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相较于TgC组,TgE组小鼠齿状回神经元数量较多,排列较规整,偶见神经元细胞核固缩,仍可见到较多的尼氏小体,形态大致正常.转基因小鼠齿状回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凋亡指数高于野生型小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gE组齿状回神经细胞凋亡指数低于Tg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强度跑台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的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数目的减少具有保护作用;抑制神经元凋亡是小强度跑台运动减少海马结构齿状回神经元丢失的可能原因.

  • 电针对慢性期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丽;林海燕;屠文展;何蓉;阮丽华;赖银平;蒋松鹤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对慢性期脊髓损伤大鼠功能康复及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督脉经上不同穴位电针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头部督脉电针组(“百会、风府”)、背部督脉电针组(“大椎、命门”),每组8只.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各治疗组于术后l周开始6周的电针治疗.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术后7周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受损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干预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且背部督脉电针组评分明显高于头部督脉电针组(P<0.05).电针治疗后大鼠脊髓BDNF及N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调(均P<0.05),且背部督脉电针组高于头部督脉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增强受损伤脊髓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和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背部督脉电针组作用强于头部督脉电针组.

  • NPR-A/cGMP信号通路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运动干预的效果分析

    作者:齐洁;张钧;马智超;傅建;李淑艳

    目的:观察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钠素(ANP)含量、利钠肽受体A(NPR-A)mRNA表达及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影响,探讨NPR-A/cGMP信号通路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运动干预的影响,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C组),同时选用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6只,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SC组)和高血压运动组(SE组),每组8只.SE组每日进行60min的无负重游泳运动,每周6次,持续8周.每周日采用无创伤血压测定仪测定大鼠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运动8周后取材并计算大鼠心脏重量指数(HW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I),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AN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心肌NPR-A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心肌组织cGMP含量.结果:8周实验后,SC组大鼠血压较实验前显著升高(P<0.01),SE组较SC组大鼠血压显著下降(P<0.01),且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SC组大鼠HWI和LVI均显著高于SE组大鼠(P<0.05);SE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NP含量虽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SE组大鼠心肌NPR-A mRNA表达量和cGMP含量较SC组大鼠显著升高(P<0.01).结论:8周60min游泳运动可以升高SHR心肌NPR-A mRNA的表达水平,其与ANP结合后可增加SHR心肌第二信使cGMP的含量,从而发挥ANP在降压和抗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程度测评工具研究进展

    作者:张莉芳;燕铁斌;尤黎明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属于继发性抑郁,其发病与脑部病理损伤[1]、躯体功能障碍[2]、社会参与度降低[3]等多种因素有关.同时PSD可反作用于这些因素——减慢疾病恢复进程,降低生存质量[4],加重社会孤独感[5],增加死亡率[6]等.尽管抑郁的危害很大,然而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并未将抑郁筛查作为常规的照护内容[7].这一方面与长期形成的只关注患者生理健康的医疗传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缺乏有效可行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程度测评工具有关,尤其是针对脑卒中后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和失语症患者的测评工具.本文针对目前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程度测评方面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常用于非失语症和失语症患者的测评工具及使用现状进行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定量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潘钰;郄淑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由于SCI后神经再生困难,到目前为止,SCI的治疗与康复仍是现代医学界的一大难题.SCI程度和损伤平面是判断患者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客观、定量的评价SCI程度及预后对于指导患者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SCI神经功能定量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SCI的临床评估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神经可塑性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栋才;张凤春;魏巍;郑磊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主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一直以来,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是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金标准,然而,即使采用高强度的康复训练仍有15%-30%的脑卒中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近年来,随着脑损伤后机体的内源性修复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可塑性改变是脑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基础.因此,探寻有效增加神经可塑性的康复手段,结合常规的运动和物理治疗,将更加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 基于老年人群编制的失能评估量表

    作者:杨茗;蒋皎皎;罗理;董碧蓉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老年人口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两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1].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疾病谱中主要的角色,其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除了治疗疾病所带来的高额费用外,还包括人群的功能受损和失能[2].

  •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红玲;张会萍;牛蕾蕾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是因吸入过多的CO引起的全身性中毒性疾病.血流丰富的大脑和心脏受累明显,轻者恶心、呕吐、头昏、头痛;重者引起心、脑等多器官缺氧性损伤,导致脑水肿、意识丧失、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内环境紊乱等,病死率极高[1].如果病情较重、体质较弱、年龄偏大、高压氧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有些患者还会经历一个继发性神经损伤的过程,常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观察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合理地进行高压氧治疗,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针刺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康复疗效观察

    作者:高真真;徐道明;李彦彩;郭海英

    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其患病率的报道差异较大(16%-84%)[1],有超过70%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经历过严重的肩痛[2].由于引起肩痛的原因较多,且其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和生存质量,因此寻求治疗肩痛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众多康复工作者努力的目标.本研究小组将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以“调神止痛”和“以痛为腧”的理论为依据进行取穴针刺,同时配合肩部控制训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手法配合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雷;朱洁;王传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群中患病率为20%-60%[1],临床上以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关节弹响及下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类颞下颌关节病的传统总称.它不属于风湿等其他临床上或病理上诊断明确的颞下颌关节病.临床上治疗方法不一,近年来笔者采用手法配合微波治疗TMD,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悬吊运动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敬龙;李丽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于外伤、劳损、姿势不当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及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本病约占腰腿痛就诊人次的25%-36%[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更加静态的生活方式,这种情况可能更加严重.此外,LDH导致的腰痛也造成非常大的医疗费用和间接误工费用[2],患者往往在忍受着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要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多维健康.

  • 协同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梅花;蓝琼好;李敏红;熊国才;谢水群;李玉玲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70%-8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表现的偏瘫为常见[1],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中,恢复步行能力是康复主要的目标,是患者出院后达到生活自理的重要条件之一.步行基本功训练是根据步行基本条件和偏瘫患者存在的问题设计训练动作,早期进行强化训练,防止共同运动模式和代偿姿势的出现,使患者早期建立正确、规范、稳定的实用步行能力[2].协同护理模式是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健康护理,以有效地、创造性地利用现有财力与人力资源[3],本院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中,实施协同护理,收到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 POEMS综合征的康复治疗:1例报告

    作者:张文福;顾昭华;饶高峰;陈志瑞;乔琦琦

    1 资料与方法病史:患者男性,39岁,因“进行性四肢远端对称无力1年余”于2013年4月来我院康复治疗.2012年4月患者开始出现四肢远端无力伴有麻木感,曾到多家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2012年9月患者自觉四肢远端无力、麻木等症状明显加重,肌电图检查示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轴索损害为主,伴髓鞘损害;B超示脾肿大;血尿免疫蛋白固定电泳示M蛋白,属于λ型游离轻链,明确诊断为“POEMS(polygneuropathy,organomegaly,endocrinopathy,m-protein,skin-changes)综合征”,建议转血液科进一步治疗.后转入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大限度改善了患者症状.现患者血液病症状得到控制,四肢远端仍有无力、麻木,能独立行走但伴有严重足下垂.

  • 脊髓损伤后疼痛评估系统的使用及选择比较

    作者:张磊;贺石生

    目的:检索目前常用于描述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的评估方式,综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推荐几种对于临床治疗及决策有重要意义的评估系统.方法:系统性检索MEDLINE数据库,时间段为1996年1月-2012年10月,入选标准为英文文献,题目或摘要中描述有对脊髓损伤后患者疼痛的评估方法,进一步通过全文及参考文献对相应的评估系统进行统计及描述.结果:共检索到1228篇文章,214篇在摘要中提到对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的评估,评估的方法总计39种.其中我们描述并比较了常用的7种评估方式,分别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轮椅使用者的肩部疼痛指数(WUSPI);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简化多维疼痛量表(MPI-SCI);简明疼痛量表(BPI);慢性疼痛分级表(CP-GQ).结论:在检索到的7种常用的评估系统中,VAS和NRS作为单维度的疼痛评估方法,以其应用的便捷性成为目前临床上常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的工具,其中NRS更值得推荐.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涵盖的内容比较全面,能够更多地反映出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状态,MPI及BPI被更多地推荐用于脊髓损伤后疼痛的评估,而MPQ和CPGQ则在应用的覆盖面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性.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