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冬凌草甲素诱导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作者:齐琦;张配;李其响;潘琼;郑海伦;赵素容

    冬凌草甲素是从中药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贝壳杉烯二萜类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该实验观察冬凌草甲素对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冬凌草甲素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PARP,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明显的凋亡诱导作用,显著升高细胞内的ROS水平,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促进caspase-3及其底物PARP的切割.提示,冬凌草甲素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升高细胞内ROS水平、下调Bcl-2的表达以及激活caspase-3相关.

  • 女贞子对正常大鼠肝脏COX活性的影响及其DNA甲基化调节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吴超;朱卫丰;嵇琴;周莹;章明;黄鑫;彭淑红

    探讨女贞子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DNA甲基化机制.实验采用女贞子的水提物按2.0 g·kg-1和6.0 g·kg-1灌胃大鼠30 d,处死大鼠后,取肝脏测定COX活性、COX的亚基之一COX4I1蛋白浓度、测定Cox4i1,Dnmt3a,Tet1基因mRNA表达水平、TET1和DNMT3A的蛋白水平以及检测Cox4i1DNA甲基化频率.结果显示女贞子低剂量和高剂量能显著性升高COX的活性和COX4I1的浓度(P<0.05);有降低TET1蛋白和DNMT3A的蛋白表达量的趋势;但未显著改变Cox4i1,Dnmt3a,Tet1基因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女贞子高剂量组甲基化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该研究表明:女贞子对大鼠肝脏的COX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其可能通过促进COX4I1的蛋白量增加实现;女贞子对DNMT3A的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其可能是Cox4i1DNA甲基化频率有降低趋势的原因.女贞子对于DNMT3A和TET1的蛋白表达可能有同向调节作用,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 球松素查尔酮对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作者:黄伟鹏;黄燕芬;陈建真;金波;谭佳宁;丁志山

    查尔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药用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细胞成脂分化的作用.为研究山核桃叶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球松素查尔酮对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分化的影响,该实验利用MTS[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内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油红O染色和异丙醇萃取法检测细胞成脂分化情况;GAP-PAP酶法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分别采用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脂分化关键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C/EBPα)和分化标志物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当球松素查尔酮浓度小于等于50 μmol·L-1,对C3H10T1/2细胞的增殖活性无影响;油红O染色和异丙醇萃取法及GAP-PAP酶法检测结果表明球松素查尔酮能明显减少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和甘油三酯含量;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球松素查尔酮能下调FABP4,PPARγ和C/EBP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果提示,球松素查尔酮能够明显抑制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

  • 牛磺酸通过p38通路对缺氧内皮细胞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晓丹;赵书雅;李蕴琳;朱大岭;张茹;盛洁静;王淑静

    探讨牛磺酸(taurine,Tau)通过p-p38通路对牛肺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s)中ICAM-1,VCAM-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原代培养PAECs取4~12代细胞用于实验.分为5组:对照(control)组、缺氧(hyp)组、抑制剂(SB203580)组、给药(Tau)组、抑制剂+给药(SB+Tau)组,Tau的给药浓度为100 mmol·L-1,p38抑制剂SB203580浓度为20 μmol·L-1,给药时间为12 h.MTT检测不同浓度Tau对PAECs的抑制.使用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方法检测p38通路蛋白及炎症因子ICAM-1,VCAM-1的表达情况.使用免疫荧光检测p38核位移情况.MTT结果显示随着Tau浓度增加,对PAECs增殖抑制增强.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蛋白水平及基因水平Tau都抑制ICAM-1,VCAM-1的表达.Western blot的结果和免疫荧光的结果均显示Tau可以抑制p38蛋白的活化.Tau可能通过p38 MAPK通路抑制由缺氧引起的牛肺主动脉内皮细胞中ICAM-1,VCAM-1的表达.

  • 虎杖苷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作者:潘纪红;王海滨;杜晓飞;刘江月;张代娟

    通过观察虎杖苷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不同浓度的虎杖苷(50,100,150 μmol·L-1)处理HeLa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虎杖苷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O/EB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PI双标记法检测HeLa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分析HeLa细胞周期分布;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eLa细胞中PI3K,AKT,mTOR,P70S6K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虎杖苷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且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虎杖苷能够引起HeLa细胞发生S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显著下调HeLa细胞中PI3K,AKT,mTOR,P70S6K的mRNA和蛋白表达.表明虎杖苷具有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 三叶荚蒾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胡疆;卯霞;景年华;史俊友;刘慧青

    采用硅胶、反向硅胶、Sephadex LH-20及MCI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方法对三叶荚蒾Viburnum ternatum进行化学成分研究,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该植物枝叶70%丙酮水提取液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4个环烯醚萜类成分ternatumin A(1),2,9-dioxatricyclo[4.3.1.03,7]decanes (2),7,10,2'-triacetylsuspensolide F(3)和7,10,2',3'-tetra-acetylsuspensolide F(4),5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viburtinoside IV(5),viburtinoside II(6),viburtinoside B(7),luzonoside A (8)和luzonoside B(9)以及3个三萜类成分2α,3β,24-trihydroxy-12-ursen-28-oic acid(10),6-hydroxy-20(29)-lupen-3-one(11)和pomalic acid(1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蝉翼藤根中木质素苷及蔗糖酯成分研究

    作者:王芷;杨学东;査海燕;郭丽娜;沈丹;徐丽珍;杨世林

    运用硅胶、MPLC和制备HPLC等柱色谱方法对蝉翼藤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蝉翼藤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包括5个木质素苷acernikol-4″-O-β-D-glucopyranoside (1), (7R, 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9-O-β-D-glucopyranoside (2), (7R, 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 (3), (7R, 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9'-O-β-D-glucopyranoside (4), (7R, 8S)-5-methoxydihydrodehy 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 (5);3个蔗糖酯3, 6'-O-diferuloylsucrose (6), 3-O-feruloyl-6'-O-sinapoylsucrose (7), sibricose A5 (8);1个有机酸酯mehyl ferulate(9).化合物1~5,8, 9为首次从蝉翼藤属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测定了化合物对肺癌细胞株A549、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3和7对所测试的人源肿瘤细胞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

  • 基于ICP-OES对不同产地大白刺果实矿质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作者:袁园园;周玉碧;孙菁;邓娟;白莹;王劼;卢学峰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内蒙阿拉善盟15个样点大白刺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所测19种元素共检出18种,钒(V)未检出,其中钠(Na)、钾(K)和钙(Ca)等元素含量较高,不同样点间Ti含量差异大,K差异小.主成分分析得 4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1.542%,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4.997%,故确定其所对应的铬(Cr)、铁(Fe)、磷(P)、钙(Ca)为大白刺果实的特征元素.所建立的ICP-OES分析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可适用于大白刺果实矿质元素的测定;主成分分析法清晰地揭示了内蒙阿拉善盟大白刺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和地理分布有关.该研究可为内蒙阿拉善盟大白刺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 桑椹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对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杏;邓青芳;陈华国;周欣

    该实验采用回流法提取桑椹多糖,经脱蛋白及DEAE-Cellulose 52分离纯化得到4种多糖组分(中性多糖MFP-1,微酸性多糖MFP-2,酸性多糖MFP-3和MFP-4).通过化学法和仪器分析法对各多糖组分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对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FP-1,MFP-2,MFP-3和MFP-4中的多糖量分别为75.3%,83.7%,79.1%,74.3%,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12.2,128.8,199.5,181.9 kDa.MFP-1主要含有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26.8∶20.4∶8.7∶5∶1);MFP-2主要含有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34.2∶38.2∶8∶17.5∶15.1);MFP-3主要含有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28.3∶22.6∶20.9∶18.6∶12.5);MFP-4主要含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47.4∶34.9∶36.1∶33.1∶19.9∶4.1).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MFP-1,MFP-2,MFP-3和MFP-4中均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其中MFP-3和MFP-4是以β苷键为主的吡喃型多糖.活性结果表明,4种多糖对ADH均有激活作用,其ADH激活能力顺序为:联苯双酯>MFP-3>MFP-1>MFP-2>硫普罗宁>MFP-4,MFP-1,MFP-2和MFP-3对ADH的激活作用均大于阳性对照硫普罗宁,同时发现MFP-3对ADH的激活效果与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的激活效果相当,推测其与之连接的糖醛酸种类有关,这为桑椹多糖的"构-效"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的酶法糖基化

    作者:解可波;陈日道;张玉娇;陈大伟;戴均贵

    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4'-demethylepipodophyllotoxin,DMEP)的糖苷衍生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其化学合成面临位置及立体选择性和基团的保护与脱保护等诸多挑战.该研究从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中克隆得到1个新颖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 GT)基因AbGT5,并成功进行了外源表达及蛋白纯化.重组AbGT5能够催化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进行糖基化,获得的产物经MS,1H-NMR,13C-NMR,HSQC以及HMBC等波谱技术鉴定为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4'-O-β-D-葡萄糖苷.酶学性质研究发现AbGT5的适反应温度为20 ℃,适pH 9.0,且不依赖金属离子.在适反应条件下,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的转化率可达80%.该研究表明利用新颖糖基转移酶AbGT5可实现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的高效酶法糖基化,为其糖基化提供新方法.

  • 黄连素调控胰岛素抵抗相关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骋;何金枝;周学东;徐欣

    胰岛素抵抗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周围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黄连素提取自天然植物,安全性高、毒副反应小,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较好疗效.该文对黄连素调控胰岛素抵抗相关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黄连素对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防治的相关机制.黄连素的生物利用度极低,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发挥降脂、降糖的作用.肠道微生物可能成为黄连素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中药资源中的应用

    作者:王娟;李金鑫;李建丽;高文远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中药资源领域,在中药资源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些应用,包括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用植物活性化合物、遗传多样性分析、道地药材、诱导子应用、生物合成及转基因植物等.通过以上研究将进一步促进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使其在中药资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 动物类中药质量控制的生物评价研究

    作者:王玄;欧阳罗丹;代春美;马莉;肖小河

    动物类中药是中药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其药性峻猛,药效成分不明确.现行动物类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无法有效地控制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严重制约了动物类中药的发展.生物评价不拘泥于个别成分的作用,以生物效应直接关联药效和安全性.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芯片、高内涵分析等新技术的涌现,从相关靶点、通路或关键生化因子入手,拓展了生物评价方法的领域.生物评价具有药效相关、整体可控等优势,符合中医药质量控制的特点,将成为动物类中药质量标准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 糖尿病相关脑微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李媛;曾克武;王学美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脑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糖尿病脑部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主要见于阿尔茨海默症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病机制复杂,涉及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化反应亢进、氧化应激、β淀粉样蛋白跨血脑屏障的异常转运、蛋白激酶C激活等多个方面,以发病机制为靶点的治疗可能会为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脑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带来新的希望.目前,对糖尿病脑微血管病变的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较为广泛,已成为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该文拟对糖尿病诱发的脑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脑微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中药材残留农药情况分析及其标准研制的思考

    作者:杨婉珍;康传志;纪瑞锋;周利;王升;李振浩;马忠华;郭兰萍

    《中国药典》规定了中药材中9种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而生产中使用农药数量远远大于这个数目,正是标准的缺失导致无法判断中药材中残留农药超标的真实情况.该研究检索了140篇文献中的7 089条中药材农药含量数据,以目前被广泛接受且在全球很多国家应用的《欧洲药典》的70种农药残留标准对中药材残留农药超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170种中药材有33种存在超标现象,而白术、薄荷、浙贝等137种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均未超标.在收集的残留农药测定数据中,总超标率为1.72%,其中机氯类农药平均超标率为2.26%,有机磷类农药平均超标率为1.51%,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平均超标率为0.37%.②各种农药平均超标率为2.00%,残留农药超标率在5%以上的共4种农药,占比8.33%;超标率1%~5%的共9种农药,占比18.75%;超标率小于1%的共6种农药,占比12.5%.其余29种农残均未超标,占比为60.42%.由此看来,绿色和平组织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但当前中药材农药残留问题仍值得关注.建议修订《中国药典》农药残留标准,在保留已有农残种类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材农业生产中实际大量应用的农药种类,加强中药材残留农残的系统研究,为保证中药材安全,促进中药材进出口贸易打下基础.

  • 茉莉酸甲酯调控下人参发状根皂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康宇;于丽莉;张美萍;尹锐;林彦萍;赵明珠;孙春玉;王义

    通过外源添加茉莉酸甲酯(MeJA),研究其调控液体培养条件下人参发状根中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在诱导子作用时表达情况.以四年生吉林人参主根诱导的人参发状根无性系为材料,利用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MeJA 处理前后人参发状根的总皂苷含量;同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MeJA 处理前后人参发状根中鲨烯合成酶(squalene synthase,SQS)、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QE)、氧化鲨烯环化酶(oxidized squalene cyclase,OSC)、达玛烷二醇合成酶(dammarenediol synthase,DS)、β-香树脂合成酶(β-amyrin synthase,β-AS)和环阿屯醇合成酶(cycloartenol synthase,CA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获得MeJA添加到人参发状根中佳添加浓度为6×10-4 μmol·L-1、添加时间为22 d、作用时间为5 d;MeJA的添加可以提高人参发状根中过氧化物酶(PP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PD)的酶活性;经过MeJA处理后人参发状根中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SQS,SQE,OSC,DS,β-AS基因的表达变化均有显著提高,然而CAS基因的表达变化不显著.因此说明在添加MeJA处理后,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SQS,SQE,OSC,DS,β-AS基因表达情况与PPD,CAT,PPO的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也相一致.

  • 川续断种群的伴生植物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作者:陈大霞;易思荣;张雪;潘媛;崔广林;李隆云;张泽

    为了解川续断种群的伴生植物状况和掌握其种群分布格局式样,采用样方法对川续断主要自然分布区的32个样地进行群落调查.结果表明:川续断种群的伴生植物种类共有60科131属156种,以菊科、蔷薇科种类较多;伴生植物的种类多,但大部分出现的频率较低;植被类型主要为草本和灌木,占总物种数的77.6%;方差/均值比率的t>t0.05,差异显著,表明川续断的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7个聚集强度指数的测定结果也表明川续断种群符合集群分布特点(C>1,K>0,Ca>0,m*>1,m*/m>1,I>0,GI>0).

  • 基于"3S"技术的"安苓"道地生境提取

    作者:田罗;周文佐;何万华;伦丹;刘东红

    "逆境"是道地中药材药理成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逆境"提取是中药材估产、质量监测、培植区位选择以及道地性保护的前提.该研究结合3S(GIS,RS,GPS)技术,耦合"安苓"多源关键生态因子信息,首次利用生物间寄生关系,并对随季节显著变化的气温条件进行了季节细分,提取寄生种药材——"安苓"的"逆境"区.结果显示,"安苓" 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山区,适宜区面积达36.8 km2,岳西、舒城、金寨、潜山4县占"安苓"总适宜区面积的93.55%,又尤以岳西、舒城、金寨3个县为主,占安徽茯苓适宜区总面积的80.82%,其中岳西县适宜区面积大,占到了总适宜区的1/3以上.其与已有的调查估算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验证精度达91.67%,证实了利用3S技术结合药材关键非生物生态因子和寄生宿主信息提取寄生种中药材的可行性.

  • DOSC-SBC在近红外定量模型批次间传递中的应用

    作者:贾一飞;张盈盈;徐冰;王安冬;詹雪艳

    模型传递可使特定条件下建立的近红外模型能够应用于新的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或仪器状态.正交信号回归是一类基于"光谱背景校正"的模型传递方法,利用虚拟标准光谱拟合主从批次光谱间的线性关系,将从批次光谱向主批次光谱映射,以实现近红外定量模型的传递,但该方法对虚拟光谱的代表性要求较高,回归过程中易出现较大偏差.因此,该文提出一种直接正交信号校正法(direct 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DOSC)联合斜率截距校正算法(slope and bias correction,SBC)(DOSC-SBC)的数据处理方法,针对近红外定量模型对不同批次样本制剂过程中目标成分含量预测准确度较差的问题,分析不同批次样本间因组分差异带来的光谱背景差异和模型预测误差的性质,通过DOSC消除与目标值无关的光谱背景差异,联合SBC算法对不同批次间样本批次间系统误差进行校正,实现近红外定量模型在不同批次间传递.该研究将DOSC-SBC应用于金银花水提和醇沉制剂过程中,模型对新批次样本的预测误差由32.3%,237%降低到7.30%,4.34%,预测准确度显著提高,实现了制剂过程中新批次样本目标成分的快速定量.DOSC-SBC模型传递方法实现了近红外定量模型在不同批次间传递,且该方法不需要标准样品,有利于促进近红外技术在中药制剂过程的应用,为中药生产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实时监测提供参考.

  • UPLC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分析不同产地生/制何首乌

    作者:肖榕;林艳;雷思敏;章莹;黄杰;夏伯候;李春;廖端芳;吴萍;林丽美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建立不同产地生/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SG)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大孔树脂柱处理各样品,UPLC分析,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乙腈-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波长254 nm,柱温(25±5) ℃.结果发现大孔树脂分离后药材二苯乙烯苷含量均在25.0%以上;成功建立不同产地生/制何首乌药材U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7个色谱峰,聚类分析不能完全将生/制首乌分开,而主成分分析可明显地将其分为两类;二苯乙烯苷是两类何首乌自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差异大的组分.前处理方法可获得高含量的二苯乙烯苷,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可靠,可用于生/制何首乌的快速鉴别,可作为何首乌药材整体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 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研究

    作者:张楷承;曹雨诞;姚芳;张丽;丁安伟

    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胚胎评价京大戟醋制前后各提取物急性毒性,同时以大戟二烯醇为对照品测定了各提取物的总萜含量.选取24 h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每个提取物设8个浓度和一个空白对照组,并观察给药后96 h斑马鱼胚胎的发育和死亡情况,计算不同样品对斑马鱼胚胎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对于斑马鱼胚胎,京大戟醋制前后各提取物均有急性毒性,与生品相比,醋制后毒性显著降低.不同提取方式中,醇提物毒性大于水提物;不同极性部位中毒性大小依次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剩余部位.结合萜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可推测萜类成分为京大戟主要毒性成分,且其毒性大小与萜类成分的含量呈正相关.表明斑马鱼胚胎模型适用于京大戟毒性评价,为进一步认识与评价京大戟的毒性成分及醋制减毒的作用机制提供合适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依据.

  • 苦碟子注射液用药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崔瑞昭;谢雁鸣;廖星;王冀东

    系统评价苦碟子注射液用药安全性.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收集关于苦碟子注射液所有研究类型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所有纳入研究均按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或报告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估;采用Stata 12.0软件对苦碟子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R)进行Meta分析.该系统评价共纳入411个研究,终分析315个研究,使用苦碟子注射液的患者共18 072例,累计发生330例ADRs和13例AEs.常见的ADR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加权合并发生率为2.9%[95%CI(0.022,0.036)].该研究分析发现苦碟子注射液总体安全性可接受,现虽系统分析了关于该药安全性病例报告的直接证据,但缺少针对该药上市后安全性的机制研究或前瞻性长期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因此关于其安全性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同时苦碟子注射液在适应症方面,存在严重超说明书使用范围,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用药规范,给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指导.

  • 叶天士与薛生白治疗湿热痞证用药特色分析

    作者:李玉娟;刘小玉;姜厚望;李红培;肖连宇;赵岩松

    叶天士与薛生白,清代同一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擅长温病治疗.笔者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两位医家治疗湿热痞证的医案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其用药特色.叶氏与薛氏治疗湿热痞证均以湿热分治、三焦分消为原则,用药以苦、辛、温为主,理气化湿,重视脾、胃、肺三脏的气机调节,但在具体药物选择上有所不同,两者共用药物中,厚朴、杏仁、陈皮、滑石使用频率均较高.叶天士还好用半夏、黄芩、黄连、茯苓;薛生白较多用茯苓皮、草果、藿香.药物配伍方面,两位医家均喜用陈皮、厚朴,厚朴、杏仁配伍;叶氏还多用半夏、杏仁,半夏、黄芩,滑石、杏仁等;薛氏则用厚朴、陈皮、茯苓皮三者相互配伍为多.两位医家治疗中的相同、不同之处对临床治疗湿热类痞证有指导意义.

  • 中药丸剂剂型理论与应用现状关键问题分析

    作者:张臻;高天慧;傅超美;章津铭;石金凤;何瑶;尹恒;江茂源;李杰;高飞

    膏丹丸散为中医药经典剂型,丸剂具代表性与传承性,"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是经典的丸剂剂型理论,对中药丸剂的遣方、制剂、临床用药都有指导性意义.该文以"丸者缓也"药剂学内涵为中心,从剂型理论、制剂技术、临床应用3个维度阐释中药丸剂对中医药精髓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中药丸剂的制剂机制、代表功效的物质基础、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等研究提供依据.

  • 中药质量标志物与"网通虹势"代谢规律

    作者:杨岩涛;李森;刘金玲;周晋;周逸群;陈乃宏;贺福元

    中药复方疗效是建立在单味中药基础上按中医药基础理论依法遣药组方治病的结果,其作用体现多成分、多靶点、综合效应的特点,其物质基础研究不易,质量标准难以建立,质量标志物难确定,无法严格监控中药加工全过程中的质量,且中药标志物的确定对中药药效物质研究、中药材鉴别及中药制药工程等影响深远;中药与生物体的"网通虹势"代谢规律将中药多成分的零散作用规律视为同母核群体的整体作用,可沟通微观单成分个体与宏观成分群整体,揭示中药在生物体内代谢物质、信息交流基本规律,进而揭示中药复方对人体的作用规律.通过系统分析中药质量标志物对中药开发的指导作用及其与"网通虹势"代谢规律的关系,尝试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确定提供思路.

  • 基于经典丹参药对"丹参-冰片"、"丹参-红花"的药动学研究探讨中药配伍增效的药动学研究策略

    作者:张翠英;任伟光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和复方来源之一,基于体内药动学研究是阐述药对配伍增效减毒机制的1个重要内容.该文全面总结整理丹参-红花(君臣配伍)和丹参-冰片(君使配伍)2类经典丹参药对的"标识成分"药动学研究报道,评价其阐释药对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今后药对配伍的药动学机制提出可行性建议.基于药对的药效组分"标识成分"的药动学比较研究,基本上考虑了中药的复杂体系存在背景、未脱离与其天然共存的化学体系,可以较好阐述药对配伍的君臣、君使增效机制,佐证了中药的"药辅共生"理论,这种药动学研究思路能较好地诠释药对配伍的增效机制.而基于单体化学成分、脱离中药复杂化学环境的"标识成分"药动学研究阐释药对配伍的增效机制尚存在一定空间,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商榷.

  • 基于UPLC-Q-TOF/MS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代谢指纹分析

    作者:高山山;郭慧清;张泽坤;白光灿;高晓燕;马长华

    为揭示炎症细胞模型的极性代谢组特征,该文选择RAW264.7细胞为研究载体,以LPS刺激诱导炎症细胞模型,进行细胞代谢组学的指纹分析.具体方法为:筛选、优化了细胞内极性代谢物的提取方法,建立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进行细胞内代谢组的数据采集方法,采用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数据处理,筛选并初步鉴定了17种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采用MeOH-CHCl3-H2O(8∶1∶1)作为提取溶剂,色谱峰数目较多,细胞内极性代谢物提取效率较高,分析方法的稳定性较好;与正常细胞相比,炎症细胞的蛋白质代谢、糖代谢、核苷酸代谢等代谢通路受到扰动.该研究建立了基于UPLC-Q-TOF/MS的RAW264.7细胞代谢组学指纹分析方法,为揭示细胞炎症机制及抗炎药物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 PLA-α-细辛脑纳米粒经鼻腔、静脉给药后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陆瑾;郭立玮;付廷明;朱国龙;戴真南;展冠军;陈丽丽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PLA)-α-细辛脑纳米粒,并与静脉注射给药比较,研究PLA-α-细辛脑纳米粒鼻腔给药后药物的体内分布及脑组织的靶向性.结果显示:鼻腔给药和静脉注射后的脑靶向系数分别为1.65与1.16,PLA-α-细辛脑纳米粒鼻腔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4.2%,脑靶向效率为142.24%,鼻-脑传递百分比为29.83%.荧光标记法显示,PLA-α-细辛脑荧光纳米粒经鼻腔给药后,香豆素-6在脑组织中的荧光强度大,达到脑靶向给药的目的;PLA-α-细辛脑荧光纳米粒静脉注射给药后,香豆素-6在肝组织中的荧光强度远高于鼻腔给药,表明PLA-α-细辛脑纳米粒经鼻腔给药可降低药物导致的肝毒性.此外,PLA-α-细辛脑荧光纳米粒经鼻腔给药后,香豆素-6在肺组织中的荧光强度较弱,解决了气流粉碎法制备的α-细辛脑干粉经鼻腔给药到达肺部量较多的缺点.体内研究表明:与静脉注射相比,PLA-α-细辛脑纳米粒鼻腔给药后的脑靶向性优于静脉注射.

  • 民族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概况

    作者:周秀萍;韩璐;叶云云;王瑞洲;张月明;白长财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而民族医学对RA有着独特的认识,民族药在RA的治疗方面,有着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以及显著的疗效,目前已经成为治疗RA重要的手段之一.该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回药、蒙药、藏药等民族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及其在RA治疗中的常用药材和方剂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RA的治疗及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