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进;丁立群;范洁;张云梅;壮可;杨洁琼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的96例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n=46)和对照组(n=50).运动康复组采用踏车运动康复,训练强度为基线水平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峰值氧耗量(peak VO2)50%~80%;每周运动3次,每次25~40 min.在基线及12周随访结束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peak V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无氧阈氧耗量(VO2 AT)、大运动功率和大运动时间;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LVEF;测6 min步行距离;检测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通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对上述指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运动康复组患者通过12周的规律有氧运动训练,与基线水平比较,peak VO2[(19.8±2.7)ml/(min·kg)vs(17.4±2.1)ml/(min·kg)]、VO2 AT[(11.6±2.5)ml/(min·kg)vs(9.5±1.8)ml/(min·kg)]、大运动功率[(120±20)W vs(102±21)W]、大运动时间[(8.2±1.7)min vs(6.4±1.5)min]、CI[(2.2±0.5)L/(min·m2)vs(1.9±0.4)L/(min·m2)]、LVEF[(42±5)%vs(35±4)%]和6 min步行距离[(406±58)m vs(345±79)m]均增加(P均<0.05),VE/VCO2 slop[(31.7±4.6)vs(34.2±5.8)]、LAD[(38.6±5.5)mm vs(41.5±3.6)mm]、LVEDD[(58.4±6.3)mm vs(62.9±5.4)mm]、NT-proBNP[(235±69)ng/ml vs(387±57)ng/ml]和MLWHFQ总评分[(30.8±12.0)分vs(42.3±8.5)分]下降(P均<0.05);运动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随访12周后,上述指标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 肺动脉高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高柳;柳志红;赵智慧;罗勤;赵青;马秀平;张洪亮;王勇;黄智伟;唐毅;禹雪;金旗

    目的:观察肺动脉高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6-04至2016-08期间,对我院肺血管病中心住院接受右心导管检查的65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记录患者的临床常规检查、睡眠呼吸监测和右心导管指标.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诊断OSA,对比分析有无OSA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6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1.98±15.26)岁,其中72.31%(47/65)的患者为女性.65例患者中有26例(40%)存在OSA,平均AHI为18.12±13.40.与无OSA患者比,有OSA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比例、肺部疾病或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比例、AHI、呼吸暂停指数(AI)、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夜间低氧时间>10%患者比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时间、体重指数(BMI)、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均升高;平均血氧饱和度、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心指数(C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无OSA患者的用药谱是相似的.结论:夜间低氧和OSA常见于肺动脉高压患者,高龄、高BMI和男性是肺动脉高压患者合并OSA的危险因素.合并OSA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氧分压尤其是夜间血氧分压更低,低氧时间更长且心功能损害较无OSA患者更严重.因此,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进行睡眠呼吸监测,了解有无睡眠呼吸暂停以及低氧的存在.

  • 延长动态心电图检测时间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影响

    作者:陶贞竹;欧柏青

    目的:比较不同时程动态心电图记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上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16-01至2016-09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行连续72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进一步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分组,比较监测第24小时、第48小时及第72小时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心功能Ⅱ级40例,Ⅲ级42例,Ⅳ级26例.按NT-proBNP水平分,≥1000 pg/ml者54例,<1000 pg/ml者54例.按射血分数分: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80例,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13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15例.对短阵房性心动过速(NSAT)检出率,监测进行到第48小时(81.7%)与第24小时(64.6%)两者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对新发阵发性心房颤动,通过24小时检出1例,监测至第72小时,有额外3例检出.对短阵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检出率,监测进行到第72小时(38%)与第24小时(25.9%)两者相比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组比较发现,72小时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功能Ⅲ级心力衰竭患者,对NSVT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功能Ⅳ级患者,对NSVT的检出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程(72小时/48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各类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但心力衰竭程度越重,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越易发现NSVT.对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未发现NSVT,可适当延长检测时间,将有利于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

  • 心脏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蓉;乔树宾;胡奉环;袁建松;杨伟宪

    目的:探讨心脏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与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性.方法: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8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型心肌病组)和50例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心脏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1)肥厚型心肌病组 β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58.02%(47/8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0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型心肌病组M2乙酰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44.44%(36/8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肥厚型心肌病组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的平均几何滴度分别为1:85和1:8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6和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肥厚型心肌病组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血清中43.48%(20/46)的患者同时具有M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心脏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可能与其心肌结构变化和舒张功能下降有关.心脏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双抗体阳性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的多重性表现,提示免疫学机制参与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 位于细胞周期激酶抑制因子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费民忠;陈玲玲;张美玲;欧阳平

    目的:探讨检测长链非编码位于细胞周期激酶抑制因子4(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LncRNA ANRIL)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CHF患者(CHF组)120例,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评价心功能,即Ⅰ级28例、Ⅱ级34例、Ⅲ级35例、Ⅳ级23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两组血清LncRNA ANRIL及胱抑素C的表达,分析血清LncRNA ANRIL的表达与胱抑素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患者血清LncRNA ANRIL及胱抑素C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Ⅰ级~Ⅳ级的CHF患者中,血清LncRNA ANRIL的表达水平随心功能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清LncRNA ANRIL与胱抑素C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73,P<0.001).血清LncRNA ANRIL水平随着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左心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而升高,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LncRNA ANRIL水平的高低与CHF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间接的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心力衰竭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早期两种抗凝方案疗效Meta分析

    作者:艾克拜尔·安尼瓦尔;李俊红;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阿布都乃比·麦麦提艾力

    目的 :评价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抗凝方案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方案应用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妊娠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清华同方(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VIP)数据库,搜集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的方案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抗凝方案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06.由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了12项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抗凝方案组相比,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的抗凝方案组降低了瓣膜血栓发生率(OR=0.26,95%CI:0.13~0.54,P<0.001)及自然流产率(OR=1.99,95%CI:1.21~3.26,P=0.006),增加了胎儿畸形发生率(OR=3.39,95%CI:1.11~10.37,P=0.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产妇死亡率(OR=0.79,95%CI:0.24~2.58,P=0.70)、围产期出血发生率(OR=0.56,95%CI:0.27~1.18,P=0.13)及死胎发生率(OR=1.80,95%CI:0.94~3.44,P=0.07)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妇的抗凝治疗,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抗凝方案组相比,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方案组明显降低了瓣膜血栓发生率和自然流产率,但是增加了胎儿畸形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治疗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 氯吡格雷低反应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的疗效及出血危险因素

    作者:贾红丹;毕希乐;国强华;宋婷婷;王庆胜;丛洪良;崔蕊;陈洁;刘丽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评估治疗过程中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4-01至2017-01期间945例年龄≥65岁的ACS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用血栓弹力图分别测定DAPT≥5 d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血小板抑制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293例,这些患者全部换用替格瑞洛,调整DAPT方案≥5 d后再次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对比患者替格瑞洛更换前后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情况(替格瑞洛组);其余652例患者继续应用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组).采用TIMI出血评估标准,随访3个月,比较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的出血发生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氯吡格雷低反应的293例老年ACS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5~7 d、8~14 d、15~90 d,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51.70±42.90)%、(48.99±41.85)%、(55.08±25.70)%,均显著高于其应用氯吡格雷时的血小板抑制率(14.50±2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格瑞洛组大出血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女性(OR=4.329,P=0.000)、低体重(OR=0.817,P=0.039)、空腹血糖升高(OR=1.251,P=0.028)是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应用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能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女性、低体重、空腹血糖升高是择期PCI后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抑郁症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胃饥饿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亚亚;张福;李燕玲;王博雯;于永志;李建锋;谢萍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抑郁症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胃饥饿素(Ghrelin)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选取冠心病PCI术后伴抑郁组(n=40)和冠心病PCI术后非抑郁组(n=50).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BDNF及Ghrelin水平.结果:冠心病PCI术后伴抑郁组血清BDNF、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PCI术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CI术后患者抑郁程度增加,血清BDNF、Ghrelin水平逐渐降低.血清BDNF及Ghrelin水平与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11,P<0.05;r=-0.711,P<0.05).结论:血清BDNF及Ghrelin水平对PCI术后并发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临床预警作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PCI术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 海南"候鸟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特点与预后分析

    作者:付振虹;沈明志;薛桥;杨霞;田进文;李可;韩宝石;郭毅

    目的:探讨海南"候鸟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作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连续入选2012~2015年冬季在我院住院的124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发生AMI的255例.患者根据来源分为"候鸟人群"组(n=197)和海南人群组(n=5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资料及院内转归.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候鸟人群"组患者到达海南后发生AMI的平均时间为(3.15±2.67)天.与海南人群组比较,"候鸟人群"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比例高[70.56%(139/197)vs 51.72%(30/58),P=0.003],冠状动脉单支+双支病变的比例高(P=0.009)、血栓抽吸的比例高(P=0.008),而支架置入的数量少(P=0.007);发生AMI后出现心原性休克的比例(12.69%vs 3.45%,P=0.044)和心原性休克+死亡的比例(16.24%vs 3.45%,P=0.022)均较高.结论:"候鸟人群"AMI患者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比例高,简单病变多、血栓抽吸多、预后差.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下超声斑点追踪技术与磁共振延迟增强显像技术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存活性研究

    作者:陈军红;李东野;韩曙光;徐通达;王超凡;王晓瑛

    目的:比较磁共振延迟增强显像(DE-MRI)技术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斑点追踪超声(LDDS-STE)技术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30例本院住院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进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LDDS-STE方法分析静息和负荷条件下左心室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短轴径向应变(RS)及应变率(RSr),术后1,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室壁运动反常节段运动是否改善或恢复,以室壁运动分数改善作为判断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结果:30例患者共获得510个左心室可分析节段,超声心动图判定室壁运动异常节段201个.与金标准比较,静息状态下左心室径向应变(RSrest)预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敏感性为60.0%,特异性为60.5%;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条件下左心室径向应变(RSLDDS)预测存活心肌ROC曲线下面积0.80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1%及82.7%.静息状态下左心室径向应变率(RSrrest)预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敏感性为60.0%,特异性为60.5%,ROC曲线下面积0.646;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条件下左心室径向应变率(RSrLDDS)预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静息状态下明显提高,分别为80.0%及83.7%,ROC曲线下面积0.808.DE-MRI技术预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8%和87.1%,准确性89.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结论:DE-MRI与LDDS-STE方法均能准确识别梗死后存活心肌,但DE-MRI方法检测存活心肌的价值稍高于LDDS-STE,且准确率及重复性高,耗时短,为临床预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的疗效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桥即时流量的初步研究

    作者:畅怡;王小啟;郑哲;樊红光;李浩杰;侯剑峰;高歌

    目的: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右乳内动脉(RIMA)桥血管流量分析,初步探讨动脉桥流量特性.方法:2015-12至2016-07选择在我院年龄<65岁、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CABG患者52例,男46例,平均年龄(56.6±6.8)岁,根据前降支(LAD)移植血管材料分为两组,RIMA-LAD吻合组(n=42),左乳内动脉(LIMA)-LAD吻合组(n=10).使用Veri Q系统行桥血管即时流量测定,比较手术结果及桥流量.结果:5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出现伤口愈合不良,行清创缝合,余51例无手术并发症.RIMA-LAD组和LIMA-LAD组患者LAD桥平均流量分别为(28.7±11.5)ml/min和(31.8±11.7)ml/min,平均搏动指数为2.3±0.7和2.0±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IMA至不同靶血管平均流量([28.7±11.5)ml/min v(s 21.1±11.0)ml/min]、平均搏动指数(2.3±0.7 vs 2.6±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MA-LAD桥流量与LIMA-LAD桥流量相当,RIMA与其他靶血管吻合,桥流量满意,是稳定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物.

  • 极晚期支架内血栓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陈强;沈东;黄党生;冀建生;杨菲菲;马玲玲;郭金花;张春红;田苗;张丽伟

    目的:对比分析极晚期支架内血栓(VLST)与极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VLST的潜在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入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VLST的患者共21例,另外入选同时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极晚期支架内再狭窄的ACS患者共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临床检验及检查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LST的危险因素.结果:(1)VLST组有8例(38.1%)近1个月自行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有5例(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VLST组有13例(61.9%)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为表现,而对照组均以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为表现(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间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吸烟史及既往介入病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比较,VLST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01);肌钙蛋白I(TnI)峰值、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峰值均显著升高(P<0.001);白细胞总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也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两组间超声心动结构、血脂、血糖、肌酐等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Logistic分析表明,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较高的NT-pro BNP及hs-CRP水平是VLS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VLST临床表现危重,坚持抗血小板治疗、改善心功能可能有助于减少其发生.

  • 血浆微小核糖核酸-1和微小核糖核酸-146b表达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亭亭;潘德锋;朱红

    目的:观察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miR)-1和miR-146b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急性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和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STEMI患者47例和健康对照受试者23例,在患者入院即刻、发病12 h(T12)、24 h(T24)、48 h(T48)、72 h(T72)、1周(T1W)收集血液标本并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浆miR-1和miR-146b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对应时间点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并与对照受试者进行对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患者入院即刻血浆miR-1、miR-146b表达水平对急性STEMI的诊断价值;评估入院即刻血浆miR-1、miR-146b表达水平与C反应蛋白、B型利钠肽、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随访患者确诊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峰值时间血浆miRNA-1、miR-146b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30天累积生存率.结果:急性STEMI患者入院即刻、T12、T24、T48血浆中miR-1、miR-146b的表达水平以及入院即刻、T12、T24、T48、T72外周血中cTnT表达水平较对照受试者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院即刻血浆miR-1、miR-146b表达水平对于诊断急性STE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789(P均<0.001);入院即刻血浆miR-146b表达水平与C反应蛋白、B型利钠肽、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峰值时间血浆miR-1、miR-146b高表达患者的30天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均<0.05).结论:血浆miR-1和miR-146b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急性STEMI的生物标志物,血浆miR-1和miR-146b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急性STEMI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

  • 心脏淋巴系统及研究进展

    作者:蒋晓威

    人体淋巴系统在维持组织液体平衡、免疫监测及大分子物质回流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在既往心脏淋巴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研究心脏淋巴管的新技术新发现,分为心脏淋巴系统解剖及功能与心脏疾病关系两部分展开综述.

  • 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作者:覃雄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3D打印技术不仅能够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信息,而且可以构建出3D的心脏模型,逐渐被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的的诊断和手术治疗.3D打印技术克服了2D技术不能切换角度的缺点,能够更直观地显露出室间隔缺损的具体解剖结构,便于采用个体化治疗措施,根据患者异常解剖学制定佳的治疗方案.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室间隔缺损应用的现状和展望与不足做一综述.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儿童重症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军

    心肌炎为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大多数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儿为重症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严重慢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临床症状,其死亡率很高,而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与延伸,其原理是将体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特殊材质的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患者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以维持人体脏器组织足够的氧合血供.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心肌炎患儿,ECMO治疗可提供心脏和(或)肺脏功能支持,同时也为自身心脏恢复或心脏移植提供时间,在治疗重症心肌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心房颤动消融术后空白期内房性心律失常与远期复发的关系

    作者:胡美洲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不良事件是中枢和外周的血栓栓塞.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有效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其一线治疗手段.房颤导管消融术成功率为一般为60%~90%,部分患者存在复发.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短期内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包括消融位置局部炎症反应、全身炎症反应、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等,而一段时间后,部分心律失常可自行或应用药物后缓解、消失,因此针对这一特殊时期,指南和专家共识将其定义为房颤消融后空白期.目前空白期定义为房颤消融术后3个月.空白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约为38%,早期复发并非代表消融失败.但是空白期频发房性心律失常者远期随访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因此,在空白期复发患者中识别出可能出现远期复发的患者并及早进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 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作为心脏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芳卉;李东泽;张蜀;赵立志

    人类基因组中有超过85%的基因转录为核糖核酸(RNA),但只有约2%的基因转录成编码蛋白质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其余均为非编码RNA(ncRNA).ncRNA根据长度分为短链ncRNA[如微小RNA(miRNA)]和长链ncRNA(lncRNA).目前研究发现ncRNA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心脏功能,同时其调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很大联系.研究显示,循环血中某些ncRNA稳定性良好,其表达水平异常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程进展密切相关,提示循环血中的ncRNA具有作为心脏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故本文对循环血液中miRNA和lncRNA作为心脏疾病生物标志物的进展进行综述.

  • 药物涂层球囊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宏伟

    即使在药物涂层支架(DES)时代,慢性弥漫性阻塞病变(CTO)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永久留在体内是DES与生俱来的缺点;支架内再狭窄(ISR)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时间(DAPT)短、术后出血风险小、体内不留异物等优点,DCB也许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目前,关于DCB的多个临床试验成果已经公布,本文就DCB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致重度肺动脉高压一例

    作者:袁朝汉;张焕基;郭攸胜;吴奋生;伍贵富

    1 临床资料女性患者,35 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 1 个月余,加重伴全身水肿 1 周."于 2016-12-28 入院.患者 1 个月余前爬 2层楼梯后出现心慌、气促,伴双眼黑曚约 10 s,休息后明显缓解.1 周前患者发现双下肢水肿,逐渐蔓延至腹部、颜面部,晨起水肿明显,午后减轻.无胸痛、胸闷,无头晕、头痛、晕厥,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夜间阵发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小便、食欲、睡眠正常.既往史:自幼反复出现自发性鼻出血史,3 年前曾患结核性胸膜炎,规律抗结核治疗后恢复健康.

    关键词:
  • 国产IberisR肾动脉专用四电极射频消融导管用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一例

    作者:熊洪亮;车武强;蒋雄京;邹玉宝;杨瑶瑶;王鹏;陈阳;刘加林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 岁.高血压 5 年,高血压Ⅲ级,无明显症状,未规律服用降压药.1 年前突发双眼视物模糊,就诊 于 当 地 医 院, 测 血 压 为 198/105 mmHg(1 mmHg=0.133 kPa),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q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12.5 mg,qd)、比索洛尔(2.5 mg,qd)治疗,血压未能达标.2016-04-11以"顽固性高血压"入我院.

    关键词: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应用利伐沙班—华法林桥接抗凝治疗一例

    作者:郑黎晖;樊晓寒;陈刚;姚焰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 岁,因"发作性心悸 2 年,加重 3 个月 "入院.患者 2 年来反复心悸发作,曾多次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颤动(房颤 ).患者先后规律口服心律平、胺碘酮等药物,心悸症状仍反复发作.入院前 3 个月心悸症状加重,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房颤.平均心率 119 次 /min,快心率 190 次 /min.入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既往糖尿病史 1 年.查体:血压 132/78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双肺呼吸音清,心率 120 次 /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示房颤.血肌酐 68 μmol/L.入院初步诊断: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糖尿病.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心尖部血栓致肾动脉栓塞一例

    作者:陈刚;魏涛涛;马俊丽;许广莉;郭雪娅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 岁,因"突发胸痛 2 天余"入我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指数> 600,体重指数(BMI)35.92 kg/m2.入院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V2~5 导联 ST 段抬高约 0.2~0.5 mV.心肌肌钙蛋白(TNI)明显升高.生命体征平稳,查体未见异常.入院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三联抗栓、减慢心率、强化他汀等治疗.次日晚 19:00 进食后左下腹痛伴大汗,无胸痛胸闷.查体:血压 88/64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 101 次 /min,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急查血常规感染指标偏高,血肾功能及淀粉酶无异常.腹部超声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增大,室壁瘤形成,左心室心尖部血栓形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31%.腹部血管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显示:左肾动脉外侧分支内见低密度充盈缺损,肠系膜动脉等未见异常,诊断左肾动脉外侧分支内栓子形成.遂在原三联抗栓基础上给予口服利伐沙班 20 mg po Qd.1 个月后复查肾动脉 CT:左肾灌注减低,与1 个月前比较左肾动脉已再通;超声心动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增大,LVEF 38%.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前降支(LAD) 近段闭塞,余未见异常.遂对 LAD 置入支架 1 枚,出院后门诊随访半年,无不适症状.

    关键词:
  • 利拉鲁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和心肌保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卢慧芳;方义杰;李玥;黄涌泉;罗礼云;林岫芳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建模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对照组、利拉鲁肽低剂量组(LS组)和利拉鲁肽高剂量组(HS组),另外取6只大鼠仅穿线,不结扎,作为假手术组.LS组和HS组建模后分别腹腔皮下注射利拉鲁肽70μg/(kg·d)和140μg/(kg·d),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均注射相应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2周.4周后,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含量.结果:4周后,对照组较假手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明显减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CVF明显增加(P均<0.01),而MVD及VEGF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LS组和HS组LVEF、LVFS明显升高(P<0.01),LVEDd、LVESd降低(P<0.05),CVF明显下降(P<0.01),MVD及VEGF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HS组较LS组LVEF、LVFS明显升高(P<0.01),LVEDd、LVESd和CVF下降(P<0.05),MVD及VEGF蛋白水平增加(P<0.01或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可能与增加VEGF蛋白表达有关,并可减少胶原沉积,从而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且与剂量有一定关系.

  • 老年高血压现状与问题

    作者:王继光

    1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现状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普遍老龄化,老年高血压已成为老年期主要疾病负担.如果以 60 岁作为老年的界限值,根据诊室收缩压≥ 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 90 mmHg,或服用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 50%.即每 2 名老年人中就有 1 人患有高血压.

    关键词:
  •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作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

    1 指南制定说明1.1 制定目的当前,估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 2.7 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然而,高血压可防可控.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35%~40%,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20%~25%,降低心力衰竭风险超过50%.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

    关键词:
  • 临床试验设计:随机对照

    作者:李静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于评价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安全性是金标准,而疗效和安全性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因此,临床研究者应学习如何科学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此外,在循证医学时代,正确解读临床试验结果应该成为临床医生的一项基本功,就像医生要会看化验单、读 X 线胸片一样.正确解读临床试验也离不开对科学设计原则的了解.

    关键词: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