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费宇行;马健;石湘芸;朱智明;陈永鹏;高连如;杨晔;唐朝枢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在离体大鼠主动脉血管条上观察PAM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释放的相互影响;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PAMP、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高压液相(HPLC)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结果: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可使大鼠主动脉血管条孵育液及组织中PAMP浓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10-9、10-8、10-7mol/L PAMP对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无明显影响.人群中正常对照组血浆PAMP为18.42±2.33 ng/L,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浆PAMP为29.79±2.30 ng/L,是正常对照组的1.62倍,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浆PAMP水平与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浆PAM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升高的PAMP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过程,PAMP水平的升高对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人红细胞左旋精氨酸转运的影响

    作者:王荣花;张宝娓;钟光珍;熊辉;唐朝枢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健康人红细胞左旋精氨酸(L-arg)转运的影响.方法:用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分别孵育正常人红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组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以3H标记的L-arg(3H-L-arg)来测定红细胞的L-arg转运.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对红细胞L-arg转运无明显影响(P>0.05).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抑制红细胞L-arg转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25、50、100 mg/L 3个浓度总摄入的大转运速率(Vmax)值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3%、27%、30%(P均<0.05),亲和力明显减小(米氏常数值增大,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未见明显的浓度-效应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25、50、100 mg/L 3个浓度y+载体介导的L-arg转运的大转运速率值明显降低,分别降低43%、48%、45%(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亲和力明显减小(米氏常数值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通过y+L载体介导的L-arg转运(大转运速率值及米氏常数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后抑制红细胞L-arg的跨膜转运,推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L-arg/一氧化氮途径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靶点定位的量化指标

    作者:周聊生;李莹;杨光;娄兹谟;闫素华;孙洁

    目的:通过对有效靶点和无效靶点的多参数分析以研究慢径消融靶点的综合判定方法.方法:对80例房室结双径路慢径消融成功患者的634个靶点分为有效靶点组(n=184)和无效靶点组(n=450),分别测定冠状静脉窦口A波起始至希氏束H波的间期(Acso-H),希氏束远端A波起始至靶点A波起始的间期(AHIS-At)以及冠状静脉窦口A波起始至靶点A波起始的间期(Acso-At).测定靶点A波和V波振幅以及A/V值.将以上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有效靶点组与无效靶点组比较,除Acso-At两组比较无差异之外,其他各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文结果提示Koch三角大小的激动传导时间无明显差异,有效靶点位置A波振幅<2 mV,V波振幅>10 mV,A/V值<0.2,Acso-At≥0 ms是重要的参考量化指标,均提示靶点位于冠状静脉窦口附近三尖瓣环侧.

  • 延髓闩部肿瘤与其他部位脑肿瘤心电图改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余婷;刘阿力;王忠诚;刘玄重

    目的:比较延髓心血管调节中枢受累和其他部位脑肿瘤的心电图改变,探讨不同部位脑肿瘤与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其发生机制.方法:152例脑肿瘤患者分成延髓组、边缘系统组、非边缘系统组,分别对其术前心电图进行观察、测量、统计学处理.结果:48%的患者有心电图异常.延髓组边缘系统组与非边缘系统组比较心电图异常率、校正后的QT间期(QTc间期)异常、QTc间期均值、ST段异常、T波异常及窦性心动过速发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率延髓组较边缘系统组和非边缘系统组增快,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延髓闩部心血管调节中枢受累,可以使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异常增高,产生心率增快、复极障碍为主的心电图改变,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边缘系统损害产生与延髓受累相似的心电图改变,非边缘系统组心电图改变与延髓组有显著差异,表明脑损害部位与心电图改变之间存在相关性.

  • 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及华;马济顺;孙宁玲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6、腺苷辅酶维生素B12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血浆Hcy水平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70例分为干预组(n=35)和对照组(n=35).干预组口服叶酸10 mg/d,维生素B6 10 mg/d,腺苷辅酶维生素B12 500 μg/d 4周.对照组未服用上述药物.入院时及4周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Hcy含量.结果:干预组在实施叶酸、维生素B6、腺苷辅酶维生素B12干预4周后,血浆Hcy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4周前后血浆Hcy水平的变化差值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口服叶酸、维生素B6、腺苷辅酶维生素B12可使原发性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下降.

  • 硝苯地平控释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探讨

    作者:胡雪松;孙宁玲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超声及血管肽的测定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将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n=20)及美托洛尔组(n=20)进行比较,均治疗8周,并将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采用肱动脉超声的方法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判断及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治疗前、后的血管活性肽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测定.结果:①两组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均明显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治疗后发现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率增加11.2%,肱动脉血流速度增加18.4 ml/min,血浆ADM、NO明显增加,Ang Ⅱ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美托洛尔组无此变化.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对ADM的分泌及释放,介导了NO浓度的增高,从而改善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

  • 肝素涂抹管道对内皮细胞激活的影响

    作者:范慧敏;孙图成;孙宗全;刘中民

    目的:观察肝素涂抹体外循环(CPB)管道对内皮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16例双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肝素涂抹管道组(n=8).分别于麻醉后CPB前、CPB 30 min、主动脉阻断开放后30 min、术后第1天和第2天采取患者无菌血浆,分别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其与中性粒细胞黏附率.结果:CPB开始后不同时点血浆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其中肝素涂抹管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PB复跳后30 min的血浆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率明显增加,而肝素涂抹管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素涂抹管道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的激活,这可能是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闫军;罗新锦;吴清玉;杨克明;许建屏;刘迎龙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4月~2001年4月,36例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格林分流术(非体外循环手术组).包括28例单侧双向格林分流术,8例双侧双向格林分流术.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5.7±5.4岁(6个月~24岁),体表面积0.72±0.34(0.35~1.28)m2,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0.75±0.07(0.45~0.83),术中肺动脉压14.3±3.6 mmHg(1 mmHg=0.133 kPa).并以1994~2000年间在体外循环下实施双向格林分流术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体外循环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非体外循环手术组病例无死亡,1例患者出现乳糜胸.所有患者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出院时动脉血氧饱和度0.93±0.04.与体外循环手术组相比,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双向格林分流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胸液引流量.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格林分流术操作较为简便,术后早期效果良好.

  • 肺栓塞患者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

    作者:高莹;阮英茆;张林峰;李晓惠;刘睦根;王曼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变化.方法:全部研究对象65例,对照组32例,肺栓塞组33例.按改良的Hladovec法测定血液中CEC,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结果:肺栓塞组CEC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EC数值与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CEC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动脉血氧分压有明显相关(γ=0.456 γ=0.117,P均<0.05).结论:肺栓塞患者血中CEC明显高于正常水平.CEC的变化与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

  • 应用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经验

    作者:黄保堂;谭典模;李潮

    目的:介绍应用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经验.方法:在全麻、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监控下,切开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置入降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将破口封闭.采用国产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治疗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DeBakeyⅢa型2例、Ⅲb型4例,Ⅰ型1例.7例中60岁以上5例,其中70岁以上2例,有6例伴随其他脏器疾病.结果:所有患者带膜支架置入后破口完全封闭,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技术成功率100%.无中转开胸手术,无截瘫、瘤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随访1~12个月,1例2个月后腹主动脉内膜破口再置一个带膜支架,余6例均经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证实无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尤其适合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高危患者.

  • 造影"正常"的左主干及参考血管的血管内超声分析

    作者:蒋廷波;宋建平;杨向军;刘志华;蒋文平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造影"正常"的左主干及参考血管病变情况.方法:113例患者(男78例,女35例,平均年龄63±12岁),接受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IVUS检查.造影检查常规选用左前及右前+头位及足位来显示目标病变及左主干.IVUS检查及测量:仅对前降支及回旋支的病变,检查左主干(81例).参考血管选用距目标病变1 cm内.结果:IVUS发现101例(89%)造影"正常"近端参考血管有病变,面积狭窄率达(45.9±12.9)%,103例(91%)造影"正常"远端参考血管存在病变,面积狭窄率达(39.2±13.3)%.51例(45%)造影"正常"左主干存在病变,面积狭窄率为(40.6±18.3)%.结论:IVUS可以准确地识别冠脉内有无斑块并帮助选择合适介入治疗方法.

  • 陈旧性心肌梗死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影响

    作者:赵玉生;马艳梅;王士雯;高国杰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1988年至1997年连续收住我院的45岁至99岁大中型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1 259例,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组(n=76)和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组(n=1 183),对比分析手术类型、内科主要疾病史、术中术后主要心血管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及心血管疾病史无显著性差异;与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相比,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术前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0.50、肾功能不全和有心绞痛症状者多,心电图有缺血改变者少,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术中两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控制年龄和性别后与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相比,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术后心肌梗死和心源性肺水肿的比数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分别是19.3(5.6~66.2),5.7(2.5~12.9).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前心肾功能不全者多,有心绞痛症状者多,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且重.

  •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福辛普利的干预作用

    作者:郑杨;秦玲;佟倩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纤溶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和发色底物显示法,检测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无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应用随机编码将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福辛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8周后复测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t-PA和PAI活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3.8±2.3)%较对照组(9.5±3.2)%明显降低,血浆t-PA活性显著降低和PAI活性明显增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福辛普利治疗8周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9.45±3.20)%与治疗前基础水平[(3.52±2.70)%,P<0.01]、常规治疗后[(4.60±2.80)%,P<0.05]相比有显著改善;血浆纤溶活性也有明显改善(t-PA:0.49±0.20 IU/ml vs. 0.28±0.15 IU/ml,P<0.01和0.32±0.15 IU/ml,P<0.05;PAI:0.36±0.12 AU/ml vs.0.53±0.25 AU/ml,P<0.01和0.45±0.09 AU/ml,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减退;血浆纤溶活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时尽早应用福辛普利治疗能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早期ST段变化预测心肌微血管功能

    作者:陈小林;查道刚;张稳柱;刘俭;谢志斌;王鹏;吴平生;李琦;刘伊丽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后ST段变化与心肌微血管灌注之间的关系,探讨ST段变化预测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测量PTCA和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1、5、10、20、30 min及12 h内相关导联ST段抬高指数(∑STI).术后12 h内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根据心肌灌注将24例患者分为无再流者8例(MCE积分为3分或2分),再流者16例(MCE积分为1分).MCE图像用MC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相关动脉成功重建后,16例患者危险区有再流,8例出现无再流现象;再流者16例患者中,14例∑STI下降≥50%,而在无再流者8例中只有1例(P=0.0001);无再流者7例在术后10 min内∑STI进一步抬高≥30%,而再流者仅有2例(P=0.003).∑STI变化预测心肌微血管灌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77.8%.术后20 min的∑STI与标化A*β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γ=-0.881,P=0.0001).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治疗后不同的ST段变化与心肌微血管灌注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早期ST段变化可预测心肌微血管功能.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薛莉;陈树兰;张建荣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及Hcy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61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44例为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经有关检查排除冠心病者32例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同时测定血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等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H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Hcy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的ET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对照组,而NO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Hcy与ET呈正相关,而与NO、NOS呈负相关.结论:Hcy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独立相关.Hcy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内皮功能失调.

  • 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陈晓亮;傅国胜;徐耕;李晓春;单江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g)、C-反应蛋白(CRP)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和Gensini积分评价168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并用常规方法测定患者血清LP(a)、血浆Fig、血清CRP水平.结果:①血浆Fig、血清LP(a)、CRP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②血清LP(a)、CRP增高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③血浆Fig、血清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积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66、0.261,P均<0.05.结论:血清LP(a)、血浆Fig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显著相关.

  • 再灌注治疗后心肌无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小林;查道刚;谢志斌;刘俭;王鹏;李琦;吴平生;刘伊丽

    目的:阐明与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32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后24 h内成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使梗死相关动脉均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术后12 h内进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应用多变量分析确定无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2例患者根据术后12 h MCE积分显示无再流者11例,再流者21例.单变量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前48 h内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分级、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异常Q波数、梗死相关动脉成功再通后20 min相关导联ST段抬高指数(∑STI)下降<50%和∑STI再抬高≥30%及超声心动图上室壁运动积分与无再流现象明显相关(P<0.05);多变量分析发现上述因素中除心功能Killip分级,其它均是无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异常Q波数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性好(R2=0.896,P=0.000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约1/3患者静脉MCE时表现为无再流现象,无再流现象与心肌损害的严重性(异常Q波数)、危险区的大小(室壁运动积分)、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STI再抬高和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等因素显著相关.

  • 急性心肌梗死干预治疗后的无再流现象

    作者:陈茂;黄德嘉

    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定义、发生机制、后果、检查方法、相关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心脏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的受体调节及其交互作用

    作者:李艳芳;张献;刘国树

    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在心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拮抗,共同维持着心脏信号转导和功能活动的完整性,本文就近年来二者的受体调节和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冷凝集试验阳性患者体外循环三例

    作者:王军;徐志云;邹良健;王志农;张宝仁

    1 临床资料例1 男性,7岁,17 kg.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配血发现冷凝集试验阳性,冷凝集素效价呈高滴度.体外循环(CPB)采用常温不停跳,大剂量地塞米松预充(3 mg/kg).

  • 一例骨骼肌辅助右心房的远期效果

    作者:解士胜;仲京

    我们应用背阔肌行泵化右心房手术,已随访10年,效果满意.

  • 大蒜素包膜支架对犬冠状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

    作者:聂晓敏;江洪;李庚山;李晓艳;蒋学俊;王晓红;漆曙辉;杨新红;吴钢;朱中生;许辉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包膜支架携带和释放大蒜素的能力,并观察大蒜素包膜支架对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6只犬,将大蒜素包膜支架和对照支架分别置入左回旋支的远端(大蒜素支架组,n=6)和近端(对照组,n=6),于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处死,光镜下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另选取10只犬,分别于大蒜素包膜支架置入后1 h、1 d、3 d、10 d和28 d处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血管局部的大蒜素浓度.结果:大蒜素包膜支架置入体内1 h、1 d、3 d、10 d、28 d时的血管壁浓度分别为80.83、67.50、11.79、0.33、0.26 ng/mg组织.术后1个月,大蒜素支架组和对照组血管的损伤程度相同,大蒜素支架组的血管内膜增生和再狭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浆包膜支架可有效携带和释放药物,大蒜素包膜支架可抑制术后再狭窄发生.

  •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缩小兔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作用的观察

    作者:李易;马雁冰;孙林;江宏映;光雪峰;蒲里津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缩小兔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方法: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2组:①生理盐水对照组(n=11),②rhbFGF组(n=25).在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制备rhbFGF蛋白,将其直接4点注入兔缺血心肌内,通过心肌酶学及心电图QRS积分观察rhbFGF对兔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①血清心肌酶学观察:2组左前降支结扎后24 h与基础值比较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组左前降支结扎后48 h与基础值比较,除生理盐水组的谷草转氨酶和rhbFGF组的谷草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外,其它均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左前降支结扎后48 h,rhbFGF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左前降支结扎后48 h与左前降支结扎后24 h比较升高,而在rhbFGF组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心电图QRS积分:左前降支结扎后6周rhbFGF组QRS积分(4.30±0.95)较生理盐水对照组(6.57±1.27)明显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兔缺血心肌内注射rhbFGF有挽救急性心肌梗死边缘区域的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的作用.

  • 再灌注治疗应当重视心肌微循环的灌注

    作者:陈在嘉

    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早进行再灌注治疗,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是恢复心肌灌注的先决条件.梗死区心肌获得充分灌注才能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维护左心室功能改善急性期和长期预后.通常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将IRA血流进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以血管通畅率用以表达再灌注治疗的疗效.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Fas配体和可溶性Fas受体水平的变化

    作者:李刚;令狐华;骆建云

    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2000年2月~8月连续收集我院住院的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无心力衰竭(心衰)组心功能Ⅰ级:1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5±0.05;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4.90±0.89 cm],男9例,女9例,年龄69.2±6.8(60~86)岁,血压157.5±25.0/82.2±14.0 mmHg(1 mmHg=0.133 kPa).慢性心衰(心衰组)33例:Ⅱ级13例(LVEF 0.43±0.04;LVDd 5.30±0.46cm),Ⅲ级17例(LVEF 0.40±0.05;LVDd 5.96±0.63 cm),Ⅳ级3例(LVEF 0.33±0.04;LVDd 6.80±0.57 cm);男18例,女15例,年龄71.9±8.1(60~88)岁,血压153.5±30.5/81.4±13.9 mmHg.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及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者.

  • 双腔起搏器起搏后心房起搏观察及程控随访分析

    作者:唐安丽;董吁钢;何建桂;廖新学;李怡;马虹

    为了提高起搏治疗的质量,术后起搏器随访进行起搏程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不同类型双腔起搏器术后心房起搏状况及起搏程控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

  • 长期运动诱导心肌肥厚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赵瑞革;赵利华

    QT间期离散度(QTd)代表心肌复极的不一致性,其升高被认为是严重心律失常危险性增加的标志.文献报道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时QTd增加,无心肌肥厚者QTd正常.本文观察长期运动性左心室非病理性肥厚时QTd及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

  •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临床评价

    作者:杨明;胡大一;王乐丰;李田昌;王明生;彭建军;王红石;邹阳春

    1 临床资料本研究对直接支架置入(DS)与球囊预扩张支架置入(BA+S)的手术及长期临床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2000年2月至12月对155例符合DS入选标准的血管病变患者进行非随机分组,DS组82例,BA+S组7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本研究的主要人群,DS组及BA+S组分别为91%及89%;2组间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

  •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

    作者:郑亮承;孙成超;谢德耀;蒋成榜;陈力;王珏

    自1998年2月以来,我院共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病人11例,现对本组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进行探讨.

  • (18) 心房颤动的电重构现象

    作者:张澍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近的研究认为产生AF的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起源于心房内及心房周围某些解剖结构如肺静脉等的局灶激动(Focal activation);二是心房内多发性子波折返(Multiple-wavelet reentry)[1].

  • (17) 倾斜试验

    作者:任自文

    晕厥在临床中常见,多与心脏、代谢疾病以及神经反射有关.一般地说,与心脏和代谢疾病有关的晕厥依靠目前的临床检查技术多数可以明确原因,但与神经反射有关的晕厥诊断比较困难.

  • 药物洗脱支架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灵丹妙药吗?

    作者:盖鲁粤

    在今年的美国心脏病学年会(ACC)会议上,Cordis、Jonson和Jonson研制的药物洗脱支架Cypher真可谓出尽风头.Cypher支架是在BX Velocity涂上一层很薄的抗免疫抗生素-雷帕霉素(Rapamycin),有明显的抗细胞增殖作用.首先巴西圣保罗的Dr Sousa报道了45例患者冠状动脉置入Cypher支架2年后的随访结果.

  • 冠心病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处理

    作者:秦学文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脏疾病.近20余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HCM的临床检出率明显提高,同时发现部分患者合并冠心病.由于两种疾病的症状和心电图改变有相似之处,常造成临床上误诊和漏诊.本讲座阐述HCM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特点,旨在提高广大临床医师对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的认识.

  •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治疗现状

    作者:柳志红;赵彦芬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脏疾病.近20余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HCM的临床检出率明显提高,同时发现部分患者合并冠心病.由于两种疾病的症状和心电图改变有相似之处,常造成临床上误诊和漏诊.本讲座阐述HCM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特点,旨在提高广大临床医师对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的认识.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