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超声心动图在多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民;李永青;郑宏;孙鑫;段福建;朱振辉;徐仲英;王剑鹏;肖明虎;王浩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在多发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筛选多发继发孔型ASD患者,在X线及TTE观测下行经皮ASD封堵手术,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半年行TTE及心电图检查、X线胸片评价疗效。共筛查出42例多发ASD患者,其中38例为双孔ASD患者,3例为中央型筛孔型ASD,1例3孔ASD,男17例,女25例,年龄3~52岁,平均年龄约(32.6±13.4)岁。
      结果:采用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及剑下双房心切面测量ASD的大小及间隔距离,大孔上下径9~27 mm[平均(20.7±6.1)mm],前后径8~23 mm[平均(16.9±5.7)mm],小孔上下径3~12 mm[平均(6.8±3.6) mm],二者相距4~18 mm[平均(7.9±2.6)mm]。4例双孔间距超过7 mm的双孔ASD患者(间距为8.7 mm)应用两个封堵器分别封堵两个孔,术后无分流。其他38例采用一个封堵器封堵,封堵器采用14~36 mm进口或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平均约(25.1±6.4)mm,比超声测量值大约(6.9±1.7)mm,均为封堵大孔,手术封堵成功率100%,术后残余分流17例,残余分流率约占40.5%。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7个月,随访三个月后仅有1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占26.2%。
      结论:超声心动图对病例的选择、封堵器的型号选择、术中监测、术后疗效评价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

  • 两种不同超滤置换液在患儿大容量零平衡超滤中的比较

    作者:曹凡;黄国栋;袁惠莉;白楠;王怀贞;陈欣欣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置换液在患儿大容量零平衡超滤(ZBUF)中的效果。
      方法:2012-11至2014-02选取主动脉缩窄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勃脉力A置换液组(n=21)和改良置换液组(n=19),均在复温阶段以15~20 ml/kg流量行ZBUF,直至直肠温34℃停止。分别于转机前(T1),开放升主动脉并补充完Ca剂之后5分钟(T2),ZBUF结束(T3),停机后(T4)检测血气。记录术中体外循环相关时间,观察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术中血气结果比较:T3时改良置换液组患者的血气Ca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勃脉力A置换液组(P<0.01),碱剩余于T3时均呈负数且绝对值改良置换液组明显小于勃脉力A置换液组(P<0.05),而T1,T2,T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使用改良置换液较勃脉力可显著避免钙离子浓度降低和酸中毒,能为患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 临床应用碘对比剂碘克沙醇致迟发药物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明强;苏杨;刘伟静;侯磊;沈建颖;车文良;李宪凯;张毅;徐亚伟

    目的:探讨对比剂碘克沙醇在常规临床应用中的迟发药物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
      方法:在全国95个医学中心连续入组20185例使用碘克沙醇的患者,记录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哮喘、既往对比剂反应史等)、对比剂资料(如给药剂量、碘浓度等)、给药过程资料(给药途径、注射方式、注射流速、给药前碘克沙醇是否加热等)及人口学资料。使用碘克沙醇后,观察记录1小时内的急性不良反应及1小时后至7天内的延迟不良反应。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迟发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结果:碘克沙醇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其中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0.58%,延迟不良反应发生率0.97%。迟发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以皮肤系统反应常见,发生率0.68%,包括皮疹、荨麻疹和瘙痒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71,P=0.036)、年龄(OR=0.82,P=0.001)、动脉给药途径(OR=0.21,P<0.001)、使用前加热(OR=1.44, P=0.036)、注射流速(OR=1.28,P=0.001)、既往对比剂反应史(OR=16.04,P<0.001)是迟发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中国人群使用碘克沙醇迟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男性、年龄、动脉给药途径、使用前加热、注射流速、既往对比剂反应史是碘克沙醇迟发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管外肺水指数与心指数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炜;赵磊;李丽娟;甄洁;王锁柱;古旭云;盛博

    目的:探讨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01至2013-05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54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h后的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WI)、全心射血分数(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参数。并根据患者28 d存活情况,分别纳入存活组(n=28)和死亡组(n=26),比较两组的参数,并绘制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0C曲线),分析其对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
      结果:治疗前、治疗48 h后,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心指数、全心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而EVWI、SVR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两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EVW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AUCEVWI=0.846,切点值为7.5 ml/kg;心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CI=0.884、切点值为3.46 L/(min·m2),全心射血分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AUCGEF=0.853、切点值为16.5%。三个参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79.2%,81.0%;82.8%,83.0%;74.1%,8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指数和EVWI是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动态监测PiCCO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的剂量平衡窗有指导意义,而治疗48 h后的心指数和EVWI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 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刘凌;刘君;高磊;何小梅;张密林;王震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结合超声心动图,探讨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1-09至2012-09在我院心内科行介入治疗成功的9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室间隔缺损组,男43例,女47例,年龄3~12岁。选取同期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体检健康儿童50例为健康对照组。在介入术前及术后24小时、3天、5天、3个月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并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前后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室间隔缺损组术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28±7.25)pg/ml vs (50.90±8.60)pg/ml,t=11.42,P<0.01]。介入术后室间隔缺损组各时间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均较术前升高,术后24小时达高峰,术后3天开始下降。术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与术后24小时、术后3天、术后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28±7.25)pg/ml vs(102.03±11.73)pg/ml;(35.28±7.25)pg/ml vs(93.36±9.12)pg/ml;(35.28±7.25) pg/ml vs(87.91±8.54)pg/ml;t=27.03、26.93、24.51,P均<0.01]。介入术后5天、3个月及6个月LVEDD、LVESD、LVEDV、LVESV较介入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室间隔缺损组在介入术前及介入术后5天、3个月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与LVEDD、LVESD、LVEDV、LVESV相关关系显著(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术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与心室腔径变化密切相关,对评估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房室结构重塑逆转以及心功能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 新疆哈萨克族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分布特征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流行特征﹡

    作者:庞鸿瑞;张景玉;徐上知;马儒林;郭恒;刘佳铭;张眉;丁玉松;李述刚;郭淑霞

    目的:掌握新疆哈萨克族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分布特征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流行特征。
      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新疆新源县哈萨克族人群共1003人,将其按照性别分为男性(n=433)和女性(n=570);按照年龄划分为五个年龄层,即25~34岁组(n=333)、35~44岁组(n=306)、45~54岁组(n=230)、55~65岁组(n=90)和>65岁组(n=44)。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调查人群的Hcy几何均数为13.3μmol/L,男性高于女性(16.0μmol/L vs 11.6μmol/L);按年龄层,Hcy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除>65岁,其余4个年龄层男性Hcy水平均高于女性;调查人群HHcy患病率为31.5%;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9.9% vs 17.5%);调查人群H型高血压患病率为35.1%,男性高于女性(44.3% vs 28.1%);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患病率为87.6%,男性高于女性(95.0%vs 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Hcy水平存在性别、年龄差异,哈萨克族人群HHcy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哈萨克族人群及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患病率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进行危险因素调查本地区哈萨克族与HHcy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社区干预,以提高哈萨克族人群的健康水平。

  • 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

    作者:李静;张燕群;黄婼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
      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PAF已转复窦性心律患者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胶囊,疗程为6个月。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O例为正常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d)及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
      结果:对照组、缬沙坦组两组患者hs-CRP、IL-6、LADd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hs-CRP、IL-6、LADd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O1),但缬沙坦组更显著(P均<0.01)。缬沙坦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房结构重构,从而更好的维持高血压合并PAF患者复律后的窦性心律,其抗炎作用可能独立于其降压作用。

  • 细胞色素P450酶4F2基因多态性对中国人服用华法林起始七天内剂量的影响

    作者:熊筱伟;刘红;韩璐璐;娄莹;华潞;李彦;李一石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酶4F2(CYP4F2, rs2108622)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服用华法林起始七天内剂量的影响。
      方法: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分析271例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CYP4F2基因多态性,记录患者服用华法林七天内的平均华法林初始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首次进入治疗窗的时间。统计学方法分析CYP4F2基因多态性的CC,CT和TT各基因型间初始剂量和INR首次进入治疗窗的时间差异。
      结果:CYP4F2基因多态性的TT、CT/TT基因型的平均华法林初始剂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T基因型的INR首次进入治疗窗的时间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外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以及合并疾病和合用药等多种因素,CYP4F2基因多态性对患者华法林起始七天内华法林剂量的影响仍有统计学意义(回归系数0.21,P=0.003)。
      结论:在服用华法林的中国人中,CYP4F2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起始七天内的剂量有影响。

  • 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的应变率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作者:兰亭玉;王浩;孙欣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技术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2D-STE舒张早期应变率参数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研究选取70例实施CRT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2D-STE技术获取患者舒张期早期应变率,观察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于CRT超声心动图不同反应组中变化差异。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即ROC曲线)下面积。
      结果:41例患者在12个月的随访中达到了CRT超声心动图反应标准的为CRT超声心动图反应组;29例为超声心动图未反应者为CRT超声心动图未反应组。41患者在CRT超声心动图反应组中观察到大多数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参数较基线显著改善。以2D-STE所测舒张早期应变率预测CRT超声心动图反应与否绘制ROC曲线。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预测CRT超声心动图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大。
      结论: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预测CRT超声心动图反应性价值更大,可作为评价舒张功能的更为敏感指标。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转体外循环的预后、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曦;陈彧;赵舟;董穗欣;刘刚;陈生龙;凌云鹏;李辉;廉波;鲍黎明;杨威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转体外循环的预后、中转原因以及导致中转体外循环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12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择期单纯OPCAB的2613例患者,术中中转体外循环下手术者62例纳入中转组,非中转组2551例。收集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预后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导致中转体外循环的危险因素。
      结果:中转率为2.37%。术中中转体外循环下手术的原因包括血液动力学不稳定42例,靶血管暴露困难6例,恶性心律失常9例,桥血管闭塞在体外循环下重新吻合3例,其他原因2例。比较中转组和非中转组的围手术期资料显示,中转组在术后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二次开胸止血率、血滤使用率以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均高于非中转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纽约心功能分级≥3级、左心室射血分数≤40%及左主干病变是OPCAB术中中转体外循环手术的危险因素。
      结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靶血管暴露困难、恶性心律失常等是OPCAB术中中转体外循环手术的常见原因。OPCAB术中发生中转体外循环事件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纽约心功能分级≥3级、左心室射血分数≤40%、左主干病变是OPCAB术中中转体外循环手术的危险因素。

  • Rho激酶活性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作用﹡

    作者:赵翠梅;李丽;彭鲁英;蒋金法;徐文俊;马文林;许嘉鸿

    目的:探讨炎症早期反应因子Rho激酶活性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10-10至2013-06间在我院诊断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接受了支架置入治疗。在术前检测血清中Rho激酶以及B型利钠肽(BNP)水平。在发病后24 h内以及12个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LVR诊断,根据是否发生LVR,将120例STEMI患者分为LVR组(n=97)和非LVR组(n=23)。
      结果:LVR组Rho激酶水平明显高于非LVR组(P<0.001)。校正后Rho激酶为LVR独立预测因子(比值比:3.36,95%可信区间:2.01~5.78,P<0.001)。Rho激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可信区间:0.82~0.94),BNP为0.54(95%可信区间:0.41~0.70)。
      结论:初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高水平Rho激酶活性对于LVR具有预测价值。

  • 血流储备分数评价心肌缺血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谢伟;邱洪;刘俊明;杨伟宪;李科;任凤波;邹琦;赵亮;李娜

    目的:探讨应用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价心肌缺血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因胸痛拟诊断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并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支配心肌区域的冠心病患者57例,即冠脉血管主支单处狭窄临界病变(狭窄范围50%~70%;直径<2.5 mm定义为无效血管)。所有患者均行心肌FFR的测量。根据FFR值分为实验组(FFR<0.80,27例)和对照组(FFR≥0.80,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影响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评价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二尖瓣环e`峰的比值(E/e`)有无差异。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机血糖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充盈压的指标E/e`值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冠心病对早期舒张功能的影响取决于心肌功能性缺血。

  • 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龙;钱海燕;武德巍;郑磊;张丽;俞梦越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
      方法:随机抽取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2-01至2013-06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置入支架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60例,按照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109)和非糖尿病组(n=251),两组患者经常规术前检查、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分析血栓弹力图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糖尿病组年龄、男性占比例、高血压病史占比例、高脂血症占比例和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与二磷酸腺苷抑制率显著相关(r=0.977,P=0.0001),与花生四烯酸抑制率相关性不显著(r=0.245,P=0.06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上述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各因素之后,糖尿病与二磷酸腺苷抑制率仍显著相关(r=0.862,P=0.0001)。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主要参数,包括R值、K值、α角和Ma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而二磷酸腺苷抑制率在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1);且糖尿病组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34.7%vs 16.2%,P=0.001)。
      结论:合并糖尿病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呈现高凝状态,且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高,提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需要加强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心血管事件。

  • 糖尿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中心肌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作者:孙洋(综述);赵红(审校)

    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尤其是II型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使心肌缺血氧化应激增强。影响心肌细胞应对再灌注损伤的能力:①不断变化的葡萄糖水平、线粒体紊乱和一氧化氮合成酶解偶联降低了抗氧化防御;②细胞信号通路障碍可能导致糖尿病心肌更易损伤,终导致心壁结构重塑、心力衰竭。本文就糖尿病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氧化应激与心肌损伤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心血管活性肽Salusins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陈寒昱(综述);陈晓虎(审校)

    Salusins是一类新发现的心血管活性肽,在人体有广泛表达,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减轻心脏缺血损伤、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肌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 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艾克拜尔·安尼瓦尔(综述);李俊红(审校);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审校)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导致脑栓死、心力衰竭及心原性猝死等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使部分房颤患者转复,但并不能降低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因此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方法之一。目前对于房颤抗凝治疗有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包括新型抗凝药物、房颤导管消融、微波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外科治疗等。现就房颤治疗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在胸主动脉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综述);项海燕(审校);唐燕华(审校)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 信号通路主要作用包括:机体细胞增殖抑制、调节免疫功能和维持细胞外基质稳态等。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该通路上的基因突变可能与胸主动脉瘤(TAA)发病相关。本文简要地回顾了通路的组成及信号转导过程,并重点介绍信号通路上的基因突变与胸主动脉瘤的关系及其相关的发病机理,为后继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不同时段支架血栓的风险预测及应对策略

    作者:许晶晶(综述);袁晋青(审校)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逐渐增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不同时段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机制不同,对其进行风险预测及制定应对策略时也应区别对待。现根据已有的临床数据,对不同时段支架血栓的风险预测及应对策略进行讨论。

  • 心电图对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的价值

    作者:吕钢(综述);陈康玉(综述);严激(审校)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但是,即使严格按目前CRT指南入选患者,仍有约30%~50%患者无反应。目前的研究表明,体表心电图的一些指标对预测CRT疗效有重要价值。比如:①术前QRS波时限和形态;②术后QRS波时限和形态的变化;③反映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瘢痕的碎裂QRS波(fQRS),以及反映复极不均一性的QT间期离散度(QTd)。在此将心电图对预测CRT无反应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 心房颤动治疗的心房选择性靶点﹡

    作者:欧贤红(综述);曾晓荣(审校)

    理想的治疗心房颤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该具有心房选择性,避免产生致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目前,认为具有心房选择性的药物靶点包括电压门控钾通道Kv1.5、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5、组成性激活内向整流性钾通道Kir3.1/3.4、缝隙连接蛋白等。文章就治疗心房颤动的心房选择性靶点做一综述。

  • 应用反转导丝技术处理极度成角的分叉病变一例

    作者:丰雷;慕朝伟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主因“发作性胸部不适2个月”入院。患者2月前在外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为三支病变,在右冠脉置入Resolute及FirebirdⅡ支架各1枚。此次为行回旋支介入治疗来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入院查体:血压160/8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率78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心功能正常。冠脉造影示右冠脉原支架通畅;前降支弥漫性中度狭窄;回旋支中端在第二钝缘支发出部位主支与分支均有95%狭窄。回旋支分叉部位的血管走行以及局部斑块的负荷,使靶病变极度成角,正向导丝通过病变的可能微乎其微(图1)。经右侧桡动脉途径将6F BL3.5指引导管送至左冠脉开口;先将一根Fielder FC导丝送至第二钝缘支远端;再用另一根Fielder FC导丝引导Finecross微导管也送至第二钝缘支,保证微导管位于分叉病变远端;保留微导管将导丝交换为预塑形的RunthroughHypercoat导丝(图2);导丝送出微导管后利用远端小分支血管的存在恢复预塑的发卡弯形态;将成功反折的Hypercoat导丝连同微导管一起缓慢回撤,同时仔细调整反转的导丝头端使其进入主支血管的开口;继续缓慢回撤导丝使其头端深入主支血管;待导丝的反转部分全部进入主支血管后,停止回撤动作,适当旋转并缓慢前送导丝,使其头端顺利送至主支血管远端(图2)。鉴于病变累及的主支及分支血管直径相近,供血范围均较广泛,决定应用Culotte技术置入双支架。在两支血管分别预扩后,自回旋支主支至钝缘支置入Resolute 2.5 mm×14 mm支架(16 atm);主支血管置入Resolute 2.75 mm×30 mm支架(10 atm),之后以两个Quantum球囊在主支及分支血管充分后扩,并成功对吻扩张3次。术后冠脉造影提示支架释放满意,未出现血管夹层、穿孔等并发症。

  • 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诊断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合并弥漫性冠状动脉瘤一例

    作者:刘欣;王照谦;杨志强;贾崇富;陈爱军;孙喜霞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1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伴双下肢无力。10余日前头部剧烈晃动后突发视物模糊,以左眼为重,伴恶心。高血压病史3年,高血压达180/110 mmHg (1 mmHg=0.133 kPa);冠心病病史4年,曾因“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入我院行溶栓治疗。患者体型肥胖,吸烟、饮酒多年,患高脂血症。神经专科检查右眼视力减退。临床查体、免疫指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未见异常。主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超未见异常。

  • 野百合碱预处理对大鼠右心室功能及规范性瞬时感受器电位亚家族表达的影响

    作者:蔡克锋;陈慧勤;徐训发;林伟强;许朝祥;陈国桢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CT )3周对大鼠右心室功能的影响以及规范性瞬时感受器电位(TRPC)亚家族在野百合碱诱导的右心室心肌肥厚中的表达。
      方法:将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野百合碱诱导右心室肥大模型组(MCT组,n=10)。MCT组以2%MCT 60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MCT诱导的右心室肥厚大鼠模型。3周后,分别测定以上两组的右心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右心室肥大指数(RVMI),右心室心肌病理切片,并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来检测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TRPC亚型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MCT组与对照组比较,右心室收缩压、RVMI显著升高,右心室内压力大上升速率显著增加,右心室内压力大下降速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CT组右心室心肌纤维增粗,细胞内肌原纤维数量增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核深染,形状不整;MCT组较对照组右心室心肌组织TRPC6 mRNA表达升高,(n=6),右心室TRPC6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n=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CT预处理3周可诱导SD大鼠产生右心室心肌肥厚,上调了右心室心肌细胞TRPC6通道蛋白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TRPC6可能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

  • 慢性心肌梗死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作者:侯剑峰;张昌伟;郑哲;胡盛寿

    目的:证实大网膜是否通过逆转心脏神经重构降低心律失常易感性。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20),单纯心肌梗死组(n=20)和大网膜移植组(n=20)。4周后分别采用电生理方法评价各组大鼠的电生理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脏神经分布及密度,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连接蛋白43(Connexin43)、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肌组织内皮素-1(ET-1)的表达。
      结果:与单纯心肌梗死组相比,大网膜移植组大鼠心律失常易感性显著下降(评分:0.9±0.2 vs 3.5±1.2,P<0.05),电传导阻滞得到显著改善[信号振幅(:3.4±0.3)mV vs(1.5±0.2)mV,P<0.05;捕获阈值(:2.2±0.2)mV vs(5.5±0.3) mV,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大网膜包裹显著降低了心肌梗死周边区新生神经以及交感神经密度[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768.6±144.1)μm2/mm2 vs(1388.4±244.9)μm2/mm2,P<0.05;酪氨酸酶(TH)(:1018.5±124.7)μm2/mm2 vs(1552.4±270.3)μm2/mm2,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大网膜移植组NGF表达下调而Connexin43的表达上调,酶联免疫吸附法显示大网膜移植组ET-1的表达下调(P<0.05)。
      结论:大网膜包裹能减低慢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律失常易感性,而且这种作用可能与心肌梗死后心脏神经重构的逆转有关。

  • 糖尿病减弱心肌组织肌浆网钙转运三磷酸腺苷酶的小泛素样修饰﹡

    作者:姚晶;邵兴慧;宋光远;赵振燕;高海洋;武德崴;滕思勇;吴永健

    目的:探索糖尿病是否可以通过心肌组织肌浆网钙转运三磷酸腺苷(ATP)酶(SERCA2a)的小泛素样修饰进而影响SERCA2a的活性与表达。
      方法:采用小动物超声和左心室压力测定评价2型糖尿病大鼠(糖尿病组)和对照大鼠(对照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内SERCA2a的表达情况,用免疫共沉淀方法以及小泛素样修饰试剂盒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内SERCA2a小泛素样修饰程度。
      结果:和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均下降,尤以舒张功能下降更为明显;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组织内SERCA2a蛋白水平、基因表达和小泛素样修饰程度均下降;小泛素样修饰E2(Ubc9)的蛋白水平在糖尿病大鼠心肌中也下降,而小泛素样蛋白1(SUMO1)和小泛素样修饰E1(SAE1和SAE2组成的二聚体)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结论:SERCA2a小泛素样修饰程度和Ubc9蛋白水平在糖尿病心肌组织中下降,提示SERCA2a小泛素样修饰和Ubc9与糖尿病的心肌损伤密切相关。

  • 导管消融室性心律失常的现状和未来

    作者:马坚;刘旭

    运用导管消融的方法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术前运用心电图、心脏超声、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手段和起搏标测、激动标测、基质标测、电压标测和起搏拖带等标测方法,对判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起源点位置和制定合理的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策略具有很大的帮助。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成功率高、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目前已成为一线治疗。而对于疤痕介导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只是药物治疗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辅助手段。目前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终点和对患者的临床长期受益,还需要进行前瞻性、随机的多中心研究。

  • 欢迎关注《中国循环杂志》微信和微博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中国循环杂志》是一本有着近30年历史的,以专业、严谨、务实态度,刊登高质量、高水准学术论文的学术期刊。

  • 本刊已启用稿件管理系统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循环杂志》社于2014年1月正式启用稿件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稿件管理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方便作者及时了解稿件进程、缩短稿件处理周期。

  • 《中国循环杂志》在《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期刊评价指标

    作者: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三十九)

    作者:陈在嘉

    病例78吞咽诱发房性心动过速
      男性患者,58岁,部队干部,于1986年时来本院门诊,因一个多月来觉进食出现阵发性心跳快,曾在部队门诊检查心电图发现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时觉心慌,平时无不适,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史,无心绞痛症状。查体:血压、心率正常,心脏不大,未闻杂音,心律齐,肺清晰。患者带来饼干,当场试吃饼干,吞下后,听诊到阵发性心动过速。予患者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左膈食管裂孔上方见有4.5 cm×3.5 cm柱形影,两侧有对称性切迹(食管-胃环),且有粗大胃粘膜至膈上,穿过膈肌,食管直径增宽达3 cm,俯卧腹部加压时才易显示。建议患者至消化科诊治食管裂孔疝,并予口服心律平,房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较长时可试服150 mg,数月后患者家属告知,经消化科治疗进餐时已无心慌症状。食管裂孔疝与吞咽引发房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尚不清楚。食管裂孔疝可影响食管括约肌张力松弛,此外,卧位时裂孔疝的部位有存水的作用,容易促使食管反流现象,并有迷走功能异常,不知诱起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是否与此有关。

  • 2014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指南解读

    作者:熊长明;郑亚国;何建国;柳志红;程显声

    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推出第1版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推广和规范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ESC对第1版指南进行了一些更新,更新了危险分层、诊断策略及流程、溶栓和抗凝治疗等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急性肺栓塞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一些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完成,为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此,2014年ESC年会上发布了第3版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新版指南与前两版相比,进一步强化了危险分层的概念;首次推荐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使用;同时明确地提出了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该版指南较前两版更为实用,操作性更强,认真解读和推广该版指南必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肺栓塞的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