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心电监护在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瑜;郝春艳;王迎春

    目的:研究心电监护在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根据心电图变化判断导管末端位置的准确率。方法:104例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置管时利用导丝与心电监护仪RA导联相连引出腔内心电图,根据P波特征性变化对PICC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判断结果再与置管后根据X线胸片判断的导管末端位置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方法判断结果的一致性,计算心电判断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04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出现特征性P波,心电判断结果与X线胸片判断结果一致率为96.2%。4例未出现特征性P波的患者X线胸片显示,有2例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上段、1例位于上腔静脉下端、1例位于对侧头臂静脉。两种方法的判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100%。结论: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时可以根据心电图特征性P波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而无需拍摄X线胸片,且此方法不会对患者带来额外的创伤,也无放射性污染。心电监护与临床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相结合可以使PICC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血脂水平与眼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查文丽;陈梅珠;余海跃;王云鹏

    目的:分析成年人血浆血脂水平与眼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01至2015-09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1660例,男880例,女780例,年龄40~96岁,平均(68.36±10.98)岁,分为高脂血症组(n=356)和非高脂血症组(n=1304),所有纳入研究者均测量收缩压、舒张压、眼压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等血浆血脂水平。采用SPSS19.0对血浆血脂水平与眼压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眼压与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和ApoB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28)。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在对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因素进行调整后,分析结果提示眼压与TC、TG、LDL-C、ApoA1和ApoB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高脂血症组与非高脂血症组中,男性及女性的ApoB均与眼压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在所有的血浆血脂指标中,ApoB与眼压的相关性为显著,在临床研究中ApoB或许可作为预测眼压升高的指标,而关于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眼内压 血脂异常
  • 上海市奉贤区气候因素与心力衰竭患者日急诊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建华;张琼;马江伟

    目的:相关性分析上海市奉贤区气候因素与心力衰竭急诊抢救室患者数(以下代表急诊患者数)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发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01-01至2014-12-31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急诊抢救室心力衰竭每日病例数,共355例,并采集同期气象和大气污染资料,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就诊前24 h、48 h及就诊后48 h的温度差、湿度差、气压差与心力衰竭日急诊数均呈正相关,与就诊前48 h温度差、气压差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日急诊数的气候因素是日低气温(P<0.05),其次是日平均相对湿度(P<0.05)。结论: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气压急变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急诊患者数量;日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的降低是增加心力衰竭急诊数的重要因素。

  • 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梁二鹏;杨丽睿;张慧敏;宋雷;钱海燕;邹玉宝;马文君;蒋雄京;吴海英;周宪梁;蔡军;惠汝太;郑德裕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至2013-10住院的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74例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男女比例1:4.3,平均发病年龄(28.2±11.2)岁,常见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214例(78.1%),常见的分型为Ⅲ型(广泛型)112例(40.9%),常受累动脉为左锁骨下动脉147例(53.6%)。累及3~4支弓上动脉的患者77例(28.1%)。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多见于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而出血性卒中患者多见于降腹主动脉和(或)肾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心力衰竭是常见死亡原因,也是存活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事件。结论:大动脉炎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有多种表现,并与累及动脉数量及部位相关。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冬梅;石蓓;龙仙萍;荣季冬

    目的:完全移除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电子系统存在种种困难,探讨保守处理此类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我科2015-01至2016-02共4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对感染囊袋及装置进行彻底清创、消毒,并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理囊袋。4例患者均未拔除电极导线,术后予静脉用抗生素治疗7~10天。结果:4例患者术后发生囊袋感染时间平均14.75个月,均为单纯囊袋感染。经囊袋清创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置后,随访5~10个月(平均7.25个月),起搏器囊袋感染消失,伤口愈合良好,疗效满意。结论:通过对感染囊袋的彻底清创、对残留电子系统的合理处理并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实现痊愈,并避免电极导线拔除。

  • 同步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血管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靖荣;刘莹;姜一农;纪智礼;张海滨

    目的:通过同步监测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血管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04至2014-01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病房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5例,采用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分别进行血管功能的评价,根据PWV结果分为PWV正常组(PWV<9 m/s,n=185)和PWV升高组(PWV≥9 m/s,n=90)。所有患者同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Person线性相关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探讨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指标与PWV的关系。结果:PWV升高组的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指标均出现反常变化。其中反映心率变异性大小的指标每5分钟总心搏数RR 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值PWV升高组较PWV正常组降低[分别为(159.66±66.50)ms、(194.36±119.29)ms,P<0.01],同时血压变异性的指标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的值PWV升高组较PWV正常组升高[分别为(14.40±3.56) mmHg、(12.98±3.46)mmHg,P<0.01]。夜/白心率比在PWV升高组比PWV正常组升高(0.90±0.08、0.87±0.06,P<0.01),且与PWV存在线性相关性(r=0.169、P=0.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24 h SSD、心率变异性低频带(LF)与PWV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标准化β值分别为0.352、0.212)。结论:(1)高血压患者SDANN降低,同时24hSSD升高,容易发生或合并动脉硬化;且24hSSD及心率变异性低频带是影响PWV重要的两个危险因子。(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是促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影响因素。(3)夜/白心率比作为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与高血压血管损害有独立相关性。同步的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的监测有助于临床识别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损害。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急剧减少与机体器官出血的原因分析

    作者:杨婷;田野;刘晓桥;王记培;刘会;罗依然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患者血小板急剧减少与机体器官出血的原因。方法: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患者共66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患者100例(ASD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100例(VSD组),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465例(PDA组)。对比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数量变化,及PDA封堵器直径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性。随机测量部分患者封堵器伞盘两端压力差,包括ASD组50例,VSD组50例,PDA组102例,并根据PDA直径大小将PDA组分为巨大PDA患者42例和中小PDA患者60例,对比封堵器伞盘两端导管压力差。结果:ASD组和VSD组患者无血小板重度降低及机体器官出血事件,PDA组患者发生血小板计数重度降低36例(7.74%,36/465),机体器官出血18例(3.87%,18/465),且仅发生在巨大PDA患者中。PDA组PDA封堵器直径与术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性(r=-0.659,P=0.001)。封堵术前后封堵器伞盘两端压力差比较:术后即刻与术前比,PDA组收缩期、舒张期压差及平均压差均升高(P均<0.05);收缩期压差VSD组(56.57±15.33)mmHg(1 mmHg=0.133 kPa),中小PDA患者(58.33±26.65)mmHg,巨大PDA患者(94.66±27.62)mmHg,巨大PDA患者较VSD及中小PDA患者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生血小板急剧减少与机体器官出血仅见于巨大PDA患者。封堵器两端的高压力差形成滤过封堵器的高速血流对血小板的冲刷性损伤是术后血小板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 左胸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左乳内动脉桥血流对比分析

    作者:韩增强;陈彧;凌云鹏;陈生龙;刘刚;杨威;范桄溥;孙文强

    目的:通过超声瞬间血流仪在术中评估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和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左乳内动脉(LIMA)桥的血流情况。方法:2013-01至2015-07期间300例患者接受OPCAB,LIMA全部与左前降支(LAD)吻合。70例患者采用MIDCAB,为MIDCAB组,同期有230例患者采用传统正中开胸OPCAB,为传统OPCAB组。术中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对旁路血管进行血流测量。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及LIMA桥血管的平均流量、搏动指数、舒张期充盈百分比和血流波形。结果:传统OPCAB组和MIDCAB组的手术输血量分别为(3.00±5.42)U和(1.06±2.17)U;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峰值分别是(2.84±9.93)ng/ml和(0.69±1.74)ng/ml;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是(27.90±66.90)h和(14.20±20.80) 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分别是(64.10±89.60)h和(35.20±39.20)h,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LIMA至LAD的桥血管平均流量[(29.45±18.19)ml/min vs (29.04±15.85)ml/min]、搏动指数(2.68±1.19 vs 2.44±0.84)、舒张期充盈百分比[(71.47±11.12)% vs(70.25±11.3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进行LIMA至LAD搭桥,采用MIDCAB可取得与传统OPCABG同样的效果,术后早期吻合口质量可靠。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王建锋;周国伟;张国兵;李为真;刘少稳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表现及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我院2000-01至2015-12期间共有3514例诊断为AMI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发生的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主干的患者36例。36例左主干病变所致的AMI患者中,28例进行了PCI,8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这28例进行了PC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疾病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主干病变所致的AMI且进行了PCI的28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23例,平均年龄(66.5±8.32)岁。16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2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1例为急诊PCI,7例为择期PCI。入院时表现心原性休克为16例,手术成功率为82.1%,院内病死率为35.7%(10/28)。长期随访(66.1±35.2)个月,有3例患者发生再次NSTEMI,1例进行了再次PCI,3例患者死亡,存活者无事件生存率为66.7%。结论:左主干病变所致的AMI进行PCI是可行的,院内生存率为64.3%,存活者长期随访的严重不良事件仍较高。

  • 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朱丹;郭彩艳;缪思斯;陈小亮

    目的:评价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3-12至2015-12在我院行冠脉介入诊疗的661例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6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80~92岁,平均(83.2±3.8)岁;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8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60~79岁,平均(68.3±5.2)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穿刺桡动脉失败率、PCI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穿刺桡动脉失败改肱动脉途径分别为1.0%和2.6%、穿刺桡动脉失败改股动脉途径分别为1.5%和2.6%、PCI成功率分别为96.5%和96.4%、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45.7±21.2)min和(47.6±18.5) min、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使用量分别为(28.9±10.2)ml和(30.6±8.8)ml、冠状动脉造影+PCI对比剂使用量分别为(150.4±35.7)ml和(155.6±28.2) ml、术中相关心脏事件分别为0.7%和1.3%、术后血管并发症分别为0.9%和2.6%、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7±1.9)d和(6.3±2.7)d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可行的。

  • 40岁以下不同性别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院内和远期预后分析

    作者:郝问;缪黄泰;王晓;常杰;陈子烁;聂绍平

    目的:分析40岁以下不同性别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和远期预后及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2-01-01至2015-08-31在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AMI的青年(年龄≤40岁)患者685例,依据性别将患者分为两组,男性组650例,女性组35例。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分析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男、女性组患者比例分别94.89%和5.11%;男性组平均年龄高于女性组[(35.53±4.21)岁 vs (34.05±4.98)岁,P=0.046],男性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比例(3.2% vs 11.4%,P=0.012)、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8.3% vs 25.7%,P=0.001)均低于女性组。随访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727.0(411.5,1102.0)天,男性组有46例(7.1%)发生MACE事件,女性组为2例(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8)。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比值比(OR)=1.003,95%可信区间(CI):1.001~1.006,P=0.020)和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OR=1.964,95%CI:1.018~3.790, P=0.044)是青年男性患者远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OR=0.475,95%CI:0.241~0.936, P=0.031)是男性患者远期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40岁以下青年AMI患者以男性为主;男性平均年龄大于女性,女性患者左主干病变比例更高,住院期间更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增加青年男性MACE发生率,而PCI对男性患者预后有利。

  • 不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血糖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明慧;卜海伟;孙王乐贤;张英;赵洁;王文丰;李舒承;张娜;李春华

    目的:探讨不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其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4-01至2015-10期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585例,所有患者均不合并糖尿病。依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入院血糖≥7.0 mmol/L组(n=133)和入院血糖<7.0 mmol/L组(n=452)。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案等资料,并进行随访评估预后。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50天,与入院血糖<7.0 mmol/L组相比,入院血糖≥7.0 mmol/L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较高(2.4% vs 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血糖≥7.0 mmol/L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PCI并发症、复发心绞痛、因心脏事件再入院率均高于血糖<7.0 mmol/L组(P均<0.05)。Cox比例风险预测模型显示,除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恶性心律失常和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危险比(HR)分别为2.106、3.028、2.293],入院血糖≥7.0 mmol/L也是ACS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998)。结论:对于不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入院血糖≥7.0 mmol/L预示远期预后不良。

  • 我国二级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

    作者:马宁波;武阳丰;李珅珅;李敏;武弢;杜昕;孙艺红;谢高强;孔灵芝;高炜;霍勇;胡大一;高润霖

    目的:了解我国二级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1-09到2014-06期间在全国15个省或自治区99家二级医院收录共计5525例因STEMI住院的患者,其中男性3876例,女性1649例。比较住院死亡率的性别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研究对象中,女性占29.8%,男性占70.2%。住院死亡率在女性与男性中分别为13.2%和5.9%, P<0.01。该性别差异无论年龄高低、是否既往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均显著存在,在不具备任何疾病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女性死亡率仍大于男性。与男性相比,女性患病时的平均年龄偏大,且更易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入院后10 min 内心电图检查、药物治疗及溶栓比例低于男性,但经过多因素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女性死亡率仍显著大于男性[比值比(OR ):1.7,95%可信区间(CI ):1.4~2.0]。结论:我国二级医院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在女性患者中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和男性相比,女性患者具备以下特点:发病平均年龄较大,合并心血管风险因素更多,且入院后10 min内心电图检查、药物治疗以及溶栓治疗力度不足。

  •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荣获TCT 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

    2016年10月9日,从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RF-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oundation)官方网站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教授荣获2016年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年度终身成就奖。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心脏病学专家。

  • NLRP3炎症小体对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舒成霖(综述);何燕(审校)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结构重构,也存在电重构,二者共同构成心律失常的基础。NLRP3炎症小体与心衰密切相关,研究其对心衰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就NLRP3对心衰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 冠心病患者测定微循环阻力指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萌玫(综述);邵一兵(审校)

    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显示,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异常是很多心脏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状态是评价很多心脏疾病,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指标。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与实际微血管阻力(TMR)有很好的相关性。在稳定期冠心病患者和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证实IMR与TMR也有很好的相关性。

  • 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晓晓(综述);贾如意;王涛(审校)

    目前,脑钠肽/N末端脑钠肽前体(BNP/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已获得充分肯定,但其能否指导治疗,临床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专家意见分歧。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其水平可能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成正相关,其浓度与心肌纤维化成正比,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日益突出。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转归及影响因素

    作者:李丽;赵强(综述);盖鲁粤(审校)

    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仍是复杂冠脉病变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桥血管往往有再狭窄或闭塞等病变,桥血管病变也是造成术后缺血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综述分析移植血管的病变特征、转归和影响因素,对桥血管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炎症性、风湿性和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诊疗进展

    作者:孙玉杰(综述);张海澄(审校)

    炎症性、风湿性和瓣膜性心脏病本属于器质性心脏病中的不同类别,由不同的发病机制导致了心脏结构的病变。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这三类疾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室颤)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在临床诊治上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共通性。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2015年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与心原性猝死预防指南》中首次将上述三种疾病共同纳入同一章节中,系统性地阐述了这一系列和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疾病的诊治重点。本文将结合国外新指南和中国诊治现状,从发病、诊断、治疗、预防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力求提高广大心血管医生对炎症性、风湿性和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认识水平。

  • 糖尿病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临床结局的机制和控制策略

    作者:董潇男(综述);陈燕燕(审校)

    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呈弥漫性狭窄,常合并肾功能不全和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结局独立相关,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糖尿病人群,限制了手术获益。故对行CABG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的控制,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长期生存率,降低心肌缺血事件再发生率。

  •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患者的驾车管理

    作者:吴灵敏(综述);姚焰;张澍(审校)

    随着机动车辆的普及,我国拥有驾照的人群数量已极为庞大,交通安全亦上升为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亟待改善。驾驶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于哪些人群应限制驾驶尚无定论。尽管目前对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患者是否应限制甚至禁止驾驶尚存争议,但国人对此领域的认识明显不足。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国人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研究和相关法规的完善提供思路。

  • 心肌淀粉样变性一例

    作者:徐亚妹;周京敏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胸闷乏力9个月”入院。患者9个月前开始出现阵发性胸闷,活动后及夜间多发,伴有双下肢轻度浮肿,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提示轻度瓣膜反流,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未予以特殊治疗。2个月前胸闷乏力症状加重,活动耐量进行性减退,双下肢浮肿明显,遂入院治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其他病史。入院查体:血压95/50 mmHg(1 mmHg=0.133 kPa),颈静脉显露,心界不大,心率84次/min,频发早搏,未闻及杂音,双下肺少许湿罗音,双下肢浮肿至踝部。超声心动图示,双心房明显扩大;左右心室内径正常,室壁增厚伴颗粒状闪烁回声增强(图1),收缩活动稍减弱;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下腔静脉增宽;少量心包积液。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前壁R波递增不良伴T波双向倒置。心肌肌钙蛋白0.066 pg/ml,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1458.0 pg/ml。高度怀疑浸润性心肌病可能,遂进一步完善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未见明显糖代谢异常增高灶,脊柱及骨盆骨局部骨质密度减低,双侧胸腔、心包、肝周、盆腔有少量积液。

  • 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例

    作者:张杰;何飞;王佳佳;刘超;焦周阳;张航

    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49岁,以“声音嘶哑5天”为主诉于2015-12-10入我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伴干咳,无胸背部剧痛、胸闷、晕厥等不适,遂至当地医院行喉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示:纵隔增宽。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内条状强回声--主动脉夹层(AD)左心增大;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内径增宽;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高180/100 mmHg (1 mmHg=0.133 kPa),服用“北京降压0号”,血压控制差,近3年未服用降压药。无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间断少量吸烟,饮酒30余年,平均100 ml/d。入院查体:血压175/85 mmHg,神志清,听诊双肺无干湿性啰音,听诊心率88次/min,律齐,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3/6级泼水样杂音,不传导。双侧桡动脉搏动强弱一致,可触及水冲脉。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急诊行主动脉全层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 CTA,图1)。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并发慢血流、分支闭塞、支架内血栓和过敏性休克一例

    作者:李向东;杨跃进;高立建;钱杰;陈珏;钱海燕;乔树宾

    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间断胸闷7年”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否认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常规术前碘过敏试验阴性,对比剂采用碘克沙醇(商品名威视派克)。术前血压100/80 mmHg(1 mmHg=0.133 kPa)。冠脉造影示:前降支(LAD)近段90%狭窄,第一对角支(D1)和D2从病变起始部和中间发出;右冠脉(RCA)中段原支架通畅、远段70%狭窄。

  • 布氏杆菌心肌炎一例

    作者:杜梦阳;袁晋青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主因“流涕伴发热3 d,胸痛9 h”于2016-01-22入院。入院前3天受凉感冒后出现流涕伴咽部不适,体温高38℃,无寒战、头痛、胸痛、咳嗽、关节痛等,服感冒药物后缓解。入院当日凌晨5:00 am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伴出汗,位于胸骨中上段之后,深吸气时明显,急诊行以“冠心病,心肌炎不除外”入院,查体:体温不高,血压108/73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2次/min,呼吸16次/min,心脏未及杂音,双肺清,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血常规:白细胞5.8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6.0%,淋巴细胞百分率19.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6 I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5 IU/L↑;肌酸激酶790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51 IU /L↑,乳酸脱氢酶304 IU/L↑;降钙素原0.24 ng/ml;血沉12 mm/L;全血肌红蛋白88.7 ng/L↑,肌钙蛋白I 3.69 ng/ml↑,凝血、肾功能及尿便常规未见异常。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相关血清学检查为阴性。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I、II、aVL、aVF、V4-6导联ST段抬高0.05~-0.10 mV,III导联T波倒置(图1)。心脏超声:左心房舒张末内径34 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1 mm,左心室射血分数58%,左心室壁运动减低。当日5:42 pm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肌桥压迫40%,第一钝缘支开口狭窄50%。次日复查心电图原有导联ST段抬高均回落并出现T波倒置。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左心室各室壁心肌血流灌注/代谢大致正常。心脏磁共振成像:心肌灌注延迟强化提示左心室侧壁中远段心外膜下强化,符合心肌炎改变(图2)。至此诊断为心肌炎。住院间期无胸痛发作,卧床休息,控制液体入量,并给予维生素C静脉滴注。

  • 低钙血症致心室颤动成功救治一例

    作者:李燕玲;李重伟;谢萍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主因“突发晕厥2次”入院。于入院前4 h在家无明显诱因突发晕厥,伴抽搐、牙关紧闭,无双眼上翻,无大小便失禁,家属立即胸外按压约4 min,患者意识恢复,后感明显胸闷、气短,呈端坐呼吸,伴恶心,头晕不适,无咳粉红色泡沫液痰,无头痛、胸痛,急呼“120”送我院急诊科,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01次/min,除aVR、 V1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明显倒置(-0.3~-1.3 mV),QT间期延长至560 ms (图1),急查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术(CT)示右侧脑室旁低密度灶,怀疑脑梗死。患者在急诊科再发晕厥,伴抽搐,心电监护显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即刻给予电除颤(200 J)1次后转为窦性心律,意识恢复,自感胸闷、气短明显。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10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精神差,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左侧啰音较右侧位置高,心界不大,心率104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浮肿。既往无慢性肝肾疾病病史,无胰腺炎、无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治疗史。入院后动态复查心电图,提示:V1-3导联ST段一过性弓背向上抬高(0.15~0.30 mV),T波倒置(图2),不排外为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急查生化,完善实验室检查,同时给予钾镁液补充治疗,急诊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

  • 体外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一铭;李丽;蔡红雁;胡钊;郭涛

    目的:观察体外震波治疗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组,实验部分分别给予0.03、0.09、0.18、0.24 mJ/mm2能量震波500击处理(分别设定为0.03、0.09、0.18、0.24 mJ/mm2能量组),对照组不给予震波处理。细胞计数试剂盒(CCK)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蛋白质印迹方法(Westen blot)分别检测低能量震波处理后ICAM-1信使核糖核酸(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CK 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只有0.09 mJ /mm2能量组与对照组比能促进HUVECs增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能量组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能量组与对照组比较,0.09 mJ/mm2能量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0.03 mJ/mm2能量组仅增加G2/M期细胞比例(P<0.05),而其他能量组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0.09 mJ/mm2能量组ICAM-1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9.27±0.95 vs 1.02±0.27,P<0.001),0.03 mJ/mm2能量组ICAM-1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亦增高(7.08±0.60 vs 1.02±0.27,P<0.01)。Westen blot检测显示:0.09 mJ/mm2能量组ICAM-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震波治疗,特别是0.09 mJ/mm2能量的体外震波能加速HUVECs细胞周期由G0期/G1期向S期和G2/M期的转换,促进细胞增殖,并且提高ICAM-1的表达,这在体外震波促进血管新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策略

    作者:袁晋青;马元良

    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比例较高,而多支病变又显著增加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MACE)风险。在STEMI患者PCI治疗过程中,PCI即刻完全血运重建与PCI分期治疗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既往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PCI即刻完全血运重建不能够为STEMI患者带来获益,甚至有害;而近年来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表明,PCI即刻完全血运重建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STEMI患者,并降低其MACE发生率。在STEMI治疗指南当中,PCI即刻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地位亦得到提升。未来仍需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从而明确完全血运重建策略,能够合理用于多支病变STEMI患者的介入治疗。

  •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作者: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

    前言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平均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