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无创正压通气在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龚倩;葛建军;葛圣林;林敏;周汝元

    目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体外循环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0-01至08我院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年龄>16岁)450例,术后全部顺利拔管,其中24例拔管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给予NPPV治疗,为NPPV组;拔管后未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426例为对照组.比较NPPV治疗前、治疗后1 h的氧分压/吸入气体氧含量(PaO2/FiO2)、心率、呼吸次数和动脉血酸碱度(pH),并用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作为参数来分析NPPV失败的预测因素.结果:NPPV治疗平均(12.33±11.97) h,NPPV治疗后1 h与治疗前比较,PaO2/FiO2明显升高,呼吸次数、心率明显减低(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NPPV相关并发症.NPPV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NPPV治疗后1 h的PaO2/FiO2<200(P=0.043)、第一次机械通气时间(P=0.039)和肺炎(P<0.0001),其中肺炎是NPPV失败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比值比16.000;95%可信区间1.996~128.289).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拔管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NPPV可以有效改善肺部氧合,减低再次气管插管的需要,但要根据病因选择病例.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李娜;木胡牙提;卢武红;刘志强;何鹏义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01至2009-01在我院住院的NVAF 患者1064例,按NVAF有无合并脑卒中分为NVAF无脑卒中组(n =924)和NVAF合并脑卒中组(n =140).结果:1064例患者 NVAF脑卒中的检出率为13.2%.NVAF合并脑卒中组的≥75岁年龄者、既往高血压史及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比NVAF不合并脑卒中组升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异常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75岁高龄、高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与脑卒中显著相关(P <0.05).结论:患者高龄(≥75岁)、高血压、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为NVAF合并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为NVAF合并脑卒中的保护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越高患者越不易发生房颤.

  • 70岁以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化学消融的安全性初探

    作者:李成洋;张薇薇;李占全;石蕴琦;罗德锋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70岁以上HOCM患者行PTSMA的利与弊.方法:对1998-07至2010-07我院行PTSMA治疗的9例70岁以上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学消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化学消融术中和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9例70岁以上HOCM患者中共8例接受PTSMA治疗,术后静息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降低(13.29±16.60 vs 77.71±45.51,P=0.006;42.25±21.98 vs 113.50±38.46,P=0.04),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05 vs 0.62±0.05,P=0.053).术中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急性心包填塞、死亡1例,急性左心衰竭、死亡1例.结论:70岁以上HOCM患者行PTSMA治疗是有效的,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因此70岁以上HOCM患者行PTSMA弊大于利,应谨慎施行.

  • 心血管外科术后意识障碍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病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作者:刘平;陈伊;杜娟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术后意识障碍和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致病因素、疾病经过和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至2011-02间,39例心血管外科术后早期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病种与手术方式,术者与手术例数分布,以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特殊治疗经过等指标.结果:39例患者中,有11例在术后早期出现意识障碍伴谵妄躁动,其中2例患者合并典型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与39例患者相关的18位主刀术者中,单个主刀术者完成的手术例数从1例至6例不等.其中在9位主刀术者完成的9例(每人1例)患者中,术后早期有5例出现意识障碍伴谵妄躁动和1例急性心血管事件,而1位主刀术者完成的6例患者中,术后早期仅1例出现意识障碍伴谵妄躁动.全组患者经过镇静、脱水和中枢神经代谢支持等综合治疗,均痊愈.结论:心血管外科术后因脑血管和冠状动脉气栓导致的意识障碍和急性心血管事件应予以重视和明确诊断,以利于预防和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手术过程中对排除心室腔和大血管内残余气体的重视程度,必要的监测和引导设备,手术技巧和规范操作等因素与术后气栓密切相关.气栓的量和所累及脏器功能损害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过程和预后.

  • 生长分化因子-15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作者:田明玉;朱桢燕;张海锋;夏耘;许迪;李新立

    目的:在中年体检人群中,探讨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于我院体检中心收集178名中年人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测量血压并测定血清空腹生化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GDF-15水平,并将受试者的血浆GDF-15按三分位数分组:一分位组(<103.96 pg/ml)、二分位组(103.96 pg/ml~121.56 pg/ml)、三分位组(>121.56 pg/ml).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构指标;应用VP-1000动脉硬化分析仪测定受试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①随着血浆GDF-15水平的升高,舒张早期心肌血流速度峰值(E)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比值(E/A)、舒张早期心肌运动速度峰值(E')均呈逐步下降(P<0.05),而E/E'与baPWV均呈逐步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logGDF-15和年龄均是baPWV与E'、E/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偏相关分析:调整年龄、性别等后,baPWV与E'呈负相关(P<0.05),与E/E'呈正相关(P<0.01);按血浆GDF-15水平三分位数分组后,在三分位组中仍可得到相似的结果(P<0.05).结论:在中年体检人群中,GDF-15分别是动脉僵硬度增加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GDF-15水平的升高可能影响动脉弹性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方;董守仁;陈雅丽;彭欢;孟婉玉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1到2010-12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心衰患者206例,随访1年,8例失访.分析临床各项指标和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血管死亡间的关系.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161)和心血管死亡组(n=37).结果:与生存组比较,心血管死亡组房室传导阻滞(AVB),24小时平均心率,室性早搏(室早)LOWN 分级4A、4B级,室早,非持续性室速发生率;非持续性室速阵数及快频率,起源于左心室流入道的室早、起源于左心室流入道的非持续性室速均增加,无房室传导阻滞,室早LOWN 分级0、1、2、3级发生率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糖尿病、Ca2+、左心室射血分数、24小时平均心率、室早次数、起源左心室流入道的室早、非持续性室速的阵数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室早对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起源于左心室流入道室早增加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率.

  • 心力衰竭管理模式探讨

    作者:黄红漫;孙璟;刘新兵;周明成;冯六六;龚冰璐;陈伟;何银华

    目的:评价不同管理模式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心功能、心脏事件、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心衰管理组和心衰非管理组各60例,治疗后两年其对神经内分泌、心功能、心脏事件、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心衰管理组治疗后心功能、生活质量、神经内分泌较心衰非管理组治疗后改善(P<0.05),心衰恶化再入院减少(P<0.05),心脏事件较心衰非管理组明显减少(P<0.05),年心衰治疗费用较后者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心衰管理能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心衰医疗费用、心脏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衰管理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窦克非;尹栋;吴元;杨跃进;徐波;陈珏;刘海波;姚民;秦学文;吴永健;李建军;乔树宾;尤士杰;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成功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后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 04至2006-10在我院行择期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40例.入选患者分为Firebird组(518例)和Taxus组(222例).临床随访资料包括术后30天、1年和2年的死亡、心肌梗死、血栓、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靶血管血运重建.本研究比较了两组间各种临床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同时通过倾向性评分调整后的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两组间的2年临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2年时,与Taxus组相比,Firebird组患者全因死亡率[1.54%比4.98%;风险比0.354(95%可信区间:0.129~0.971),P<0.05]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6.18%比10.41%;风险比0.555(95%可信区间:0.315~0.979),P<0.05]风险均显著降低.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置入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相比,全因死亡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较低.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身与局部血浆组织蛋白酶抑制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赵汉军;颜红兵;李文铮;刘臣;陈艺;周鹏;赵博;迟云鹏;王韶屏;宋莉

    目的:联合抽吸导管局部(罪犯血管)取样,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时全身(主动脉根部)与局部血浆组织蛋白酶抑制素(LL-37)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我院履行知情同意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的男性患者122例,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无CAD)组31例、稳定CAD组44例、STEMI组47例.STEMI组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血栓抽吸.全身血样经造影导管取自主动脉根部,局部血样(STEMI组)经抽吸导管取自罪犯血管.STEMI组的后6例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和发病第1、3、5天采集外周静脉血.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LL-37水平.结果:STEMI组全身血浆LL-37水平较无CAD组、稳定CAD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9).STEMI组局部血浆LL-37水平高于全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多时间点取样观察STEMI组6例患者全身血浆LL-37水平变化:发病第1天、第3天、第5天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即刻均升高(P=0.000~0.002).结论:STEMI患者全身血浆LL-37水平下降并在发病1天后升高,而STEMI时闭塞罪犯血管局部血浆LL-37水平高于其全身,提示LL-37可能在STEMI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作者:高阅春;何继强;姜腾勇;陈方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特点及临床表现,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行冠脉造影的连续住院的患者731例.通过冠脉造影确定为冠心病者674例为冠心病组,5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狭窄程度<50%者为对照组.记录纳入样本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中男性、2型糖尿病和吸烟与冠心病相关[P均=0.00,OR(95%CI)分别为18.692(12.599~27.733)、17.533(10.421~29.500)和48.200(19.982~116.854)].2型糖尿病,吸烟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P均=0.00,OR(95%CI)分别为7.18(1.528~2.220)、10.09(1.998~2.527)].冠心病患者伴随左心室射血功能减退[P=0.00,OR为1.041,95%CI(1.036~1.045)],肌酐清除率下降[P=0.00,OR为2.051,95%CI(5.137~17.594)],hs-CRP水平升高[P=0.00,OR为2.125,95%CI(1.863~2.423)],而且这些参数变化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在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吸烟、男性及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联系更加紧密,而且心肾功能下降和hs-CRP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 世居西藏高原藏族冠心病患者78例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作者:达娃次仁;格桑罗布;庄兰平;古桑拉姆;李奎;次旦罗布;卓玛次仁;赵秋梅;仓决吉巴;陈英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分析世居西藏高原藏族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2009-03至2010-12完成冠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的78例世居藏族患者冠脉病变的特点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生活在海拔3000 m以上的世居藏族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血管构成比分别为左前降支病变42.8%,右冠脉病变27.0%,左回旋支病变24.5%,中间支病变4.4%,左主干病变1.3%.病变类型构成比分别为局限性狭窄54.1%,完全闭塞18.9%,弥漫性狭窄17.0%,长管状狭窄10.1%.病变血管支数分别为单支51.3%,双支28.2%,三支20.5%.年龄<50岁、50~59岁、≥60岁三个不同年龄段以及心肌梗死者与非心肌梗死者之间病变类型及病变血管支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世居高原藏族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具有左前降支病变多见、局限性狭窄病变及单支病变多见的特点.

  •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作者:孙腾

    大动脉炎是一种罕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血管炎,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中约10%~30%的病例可累及冠状动脉(冠脉)造成严重临床后果.大动脉炎累及冠脉时多表现为冠脉开口或近端的狭窄和闭塞.无创影像诊断技术的进展使该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水平得到提高.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MRI)可以发现狭窄前的管壁炎症损伤.尽管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以改善大动脉炎的症状,但药物减量后仍然容易复发.血管成形术早期通畅率较满意,但中远期再狭窄率仍然很高.药物涂层支架可能成为解决再狭窄问题的一个新途径.

  • 新型技术治疗高血压研究和应用进展

    作者:孙党辉

    近年高血压药物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高血压治疗率和达标率低的状况仍未得到明显改善,一些新的治疗手段的发展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雷帕特降压仪通过减慢呼吸频率达到降压目的;颈动脉窦刺激器通过持续刺激颈动脉窦激活减压反射改善血压;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消融的方法选择性损毁肾交感神经、阻断肾交感神经达到降压目的.总之,新型技术手段治疗高血压目前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结果,其临床应用值得期待.

  • 巨大主动脉窦瘤一例

    作者:李军;宋学营;张靖;漆志涛

    1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30岁.咳嗽、胸闷1月余.查体:颜面、口唇略青紫,无杵状指,心前区无杂音.心脏超声示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位置可见一约80 mm×90 mm的囊性包块回声,向右心房右心室及右心室流出道凸出,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可探及主动脉血流自右冠瓣处进入包块的血流信号;主动脉瓣轻度反流.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强化及三维成像检查提示符合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窦瘤影像表现,大直径90 mm.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上消化道出血致胃大部切除术一例

    作者:高晓丽;王海斌;刘英华;王玉霞;顾爱峰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阵发性胸痛1个月,于2011-03-22入院.患者每于快步行时出现胸骨后疼痛,休息10 min左右可缓解.入院体检:体温36.7℃,血压:146/84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3次/分,心音有力,A2>P2.腹部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8 g/L.便潜血阴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ST-T改变.诊断: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后给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调脂药物,同时加用泮托拉唑及磷酸铝凝胶.2011-03-25行冠脉造影示右冠脉近中段弥漫病变,重90%狭窄(图1).

  • 曲美他嗪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孙艳侠;王国干;崔小岱;高鑫;孙春荣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M株柯萨奇病毒B3(CVB3m)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CVB3m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Balb/c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201只清洁级近交系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小鼠20只(正常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55只(心肌炎组);喂养曲美他嗪10 mg/(kg·d)的正常小鼠20只(药物对照组);喂养曲美他嗪10 mg/(kg·d)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53只(低剂量治疗组);喂养曲美他嗪20 mg/(kg·d)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53只(高剂量治疗组).观察各组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水平、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中Fas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小鼠感染CVB3m后第7天及第14天,与正常组及药物对照组比较,心肌炎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血清cTnI水平、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Fas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感染CVB3m后第7天,与心肌炎组比较,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血清cTnI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炎组及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SOD含量显著升高,Fas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CVB3m后第14天,与心肌炎组比较,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血清cTnI水平、MDA含量显著降低,SOD含量显著升高,Fas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治疗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减少病毒性心肌炎中心肌细胞的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以及通过下调Fas mRNA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 新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预防支架内狭窄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邱洪;罗彤;胡小莹;吴超;杨跃进;高润霖;唐智荣;阮英茆;徐新林;褚雁;袁卫民;田毅;周燕文;孟亮;唐跃

    目的:评价新型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Firehawk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预防支架内狭窄的疗效.方法:将Firehawk支架(Firehawk组,n=10)和采用永久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 2(Firebird 2组,n=8)置入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术后4周时测定两组支架血管段的平均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面积狭窄百分比等参数,以比较其内膜增生的情况.结果:术后4周,Firehawk组和Firebird 2组平均内膜厚度分别为(0.15±0.10)mm和(0.14±0.06)mm,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1.12±0.57)mm2和(1.04±0.36)mm2,面积狭窄百分比分别为(24.58±14.85)%和(26.80±10.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支架内狭窄发生.结论:Firehawk支架可有效抑制支架置入后4周时的内膜增生,预防冠状动脉实验性支架内狭窄,效果与传统的永久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相当.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p22phox亚基及活性氧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亚洋;李鹤;吴宗贵;汤锡友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对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及活性氧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组织贴块法培养SD大鼠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检测不同浓度的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分为对照组、100 μg/ml AGE-HSA组,200 μg/ml AGE-HSA组、300 μg/ml AGE-HSA组)对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蛋白的表达的影响,并观察不同干预因素[分为对照组1、200 μg/ml AGE-HSA组(200 μg/ml处理组1)、200 μg/ml AGE-HSA+50 μg/ml抗RAGE中和抗体组(抗RAGE中和抗体组1)及200 μg/ml AGE-HSA+30 nmol/L坎地沙坦组(坎地沙坦组1)对AGE-HSA上调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检测不同干预因素[空白对照组、AGE-HSA 200 μg/ml组(200 μg/ml处理组2)、200 μg/ml AGE-HSA+50 μg/ml 抗RAGE中和抗体组(抗RAGE中和抗体组2)、200 μg/ml AGE-HSA+30 μmol/L夹竹桃素组(夹竹桃组),200 μg/ml AGE-HSA+30 nmol/L坎地沙坦组(坎地沙坦组2)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内活性氧表达的影响.结果:3个浓度(100 μg/ml、200 μg/ml和300 μg/ml)的AGE-HSA组均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mRNA及蛋白的表达随AGE-HSA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上调;抗RAGE中和抗体组1、坎地沙坦组1比200 μg/ml处理组1的p22phox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抗RAGE中和抗体组2、夹竹桃素组2及坎地沙坦组2比200 μg/ml AGE-HSA处理组2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内活性氧相对荧光强度降低,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E-HSA经由RAGE影响活性氧与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的表达上调,活性氧的上调与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表达相关.NADPH氧化酶抑制剂及坎地沙坦可通过下调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的表达减少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

  • 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作者:李建军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过程中,炎症与其发生和发展的所有阶段有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心病的特殊疾病谱,新近研究证实,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粥样斑块破裂与血栓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炎症与易损斑块的形成有关;临床试验证据支持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中的病因学地位;炎症标志物的使用,也提供了一个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的窗口.因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以认为是一种心血管急性炎症综合征.

  •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分析

    作者:田野;谭洪文;吴漫;杨永曜;况立洪;刘启方;唐峰

    1 资料与方法2005-09至2010-08我院共行心包穿刺术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17~81岁,平均45岁,其中结核性心包炎39例,肿瘤性心包积液26例,结缔组织疾病8例,心脏介入手术至心包填塞5例,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包渗液共12例,全部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中大量心包积液.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直接置管引流组(55例),单纯穿刺抽液组(35例).直接置管引流组术前半坐位心脏B超定位了解心包积液量,进针径路及其与毗邻组织的关系,如心脏舒张期右心室前壁或心尖部液性暗区>10 mm可容穿刺针进入时,术中患者取相同体位,取B超定位点为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麻生效后,穿刺针带负压逐层进入心包腔,抽出积液时停止进针,压低针柄使其与胸壁成30°送入J形导引钢丝入心包长度大于30 cm,用扩皮器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顺导引钢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约15~20 cm,固定导管,消毒敷料覆盖.

  • 高血压(4)高血压与冠心病(续3)

    作者:蒋雄京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血压水平与冠心病风险在病因学上有密切关系,两者的相关呈连续性.抗高血压治疗可降低冠心病风险.高血压及其血压水平是影响冠心病事件发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需采用优化的降压治疗方案,确立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实施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徐瑞霞;李建军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失调及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经氧化修饰后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被认为是AS发生的关键启动因素.大量研究表明,oxLDL的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改变,导致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破坏血管内皮完整性;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及LDL通过损伤的血管内皮进入内膜下加速脂质条纹的形成;oxLDL还可刺激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泌多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及粘附分子,增强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粘附及向内膜下移行;进入内膜下的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终分化为巨噬细胞;此外,oxLDL尚可上调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数量并被其过度摄取,导致胞内大量胆固醇聚集进而形成泡沫细胞;大量泡沫细胞停留在血管壁内,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得以形成.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十七)

    作者:陈在嘉

    例47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上狭窄,腹主动脉狭窄学生,男性,15岁.患者于2000-11起出现发作性头晕,无晕厥,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轻度返流,未正规诊治.2002-01起发作性胸闷、气短,偶伴胸痛,夜间憋醒乏力,走路时两下肢酸痛.在吉林省某医院经食管内超声检查发现主动脉瓣上狭窄,食欲、大小便正常.于2002-03-05转来我院.

  • 2012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临床试验亮点荟萃

    作者:延荣强;高立建

    第十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于2012-03-15至2012-03-18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国内外5 800多名心脏病介入专家和学者与会,盛况空前.作为亚太地区大的心脏病介入大会,本次会议主题是"规范化介入治疗".代表学术会议水平的"新临床试验公布",主要涉及到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本届大会的亮点.其中受关注的焦点是国产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药物洗脱支架中、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

  • 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梅林;梁文奕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常作为炎症相关疾病的检测指标.冠心病存在慢性炎症过程,检测hs-CRP有助于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观察演变情况,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分层有重要参考价值.

  • 冠状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炎症机制有关

    作者:李建军

    冠状动脉瘤(CAE)是较易识别的一种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现象,表现为冠状动脉的异常扩张,其发生率约为 0.3%~5.3%.冠状动脉造影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能明确提示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发生部位和数量.虽然近年来CAE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但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仍存有争议.有报道提示在几种情况下可明显增加CAE的发病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杂和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应用除草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硝酸盐、既往血管球囊成形术、多发性动脉炎和川崎病.除此之外,CAE的可能危险因素还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失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表型差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卡因的应用、吸烟、血管损伤及糖尿病等.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各个发病阶段的重要机制,在急性血栓性并发症及其临床事件的发生上炎症现象为突出.新近的研究也显示,CAE的发生和发展与炎症反应相关,表现为炎性细胞因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因此,对CAE形成过程中炎症机制的研究,尤其是促炎和抗炎通路的全面理解可能更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