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肿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중화종류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766
- 国内刊号: 11-215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域的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讨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内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方法在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采用经右胸打开右胸顶胸膜,显露右颈气管旁三角进行该区域淋巴结清扫.对不同区域淋巴结进行分组编号及病理检查.结果 333例食管癌患者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内淋巴结转移率为36.04%,转移度为24.96%;颈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6.67%,转移度为44.44%;上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5.45%,转移度为27.04%;中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4.19%,转移度为24.32%;下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15.79%,转移度为18.92%;转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移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Tis、PT1、PT2、PT3、PT4期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7.24%、28.70%、45.16%和53.57%,转移度分别为0、8.77%、17.62%、33.00%和41.17%,各期转移率及转移度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乳头型早期食管癌的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0.00%,转移度为23.53%;糜烂型转移率为3.85%,转移度为1.82%;斑块型和隐伏型转移率和转移度均为0;四者转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移度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进展期缩窄型食管癌的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56.52%),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移度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发癌右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34.98%,转移度24.29%;多原发癌转移率70.00%,转移度53.33%,两者转移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转移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组手术并发症为吻合口瘘2例(0.60%),一侧喉返神经损伤4例(1.20%).无锁骨下动静脉及气管损伤,无手术死亡.结论 (1)食管癌具有广泛淋巴结转移倾向,右侧气管旁三角区内淋巴结是一个重要的转移区域.(2)癌肿的部位、浸润深度、分型是影响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病灶部位高、浸润深的缩窄型食管癌,越要重视对该区域淋巴结的清扫.(3)早期食管癌,尤其是乳头型及糜烂型早期食管癌在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也很高.(4)经右胸打开右胸顶胸膜的方法,是进行右颈气管三角区淋巴结清扫的有效途径.
-
超分割放射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晚期宫颈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心性复发.我们借鉴头颈部肿瘤、肺癌、膀胱癌、食管癌超分割放疗的成功经验,将其技术应用于宫颈癌,并结合进行192Ir后装腔内治疗,对我院1997年5月~1998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ⅢB期宫颈癌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内镜超声检查在早期胃癌术前分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在早期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9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其中早期胃癌33例)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0.3%,其中T1期为81.8%,T2期为70.4%,T3期为88.9%,T4期为71.4%.EUS鉴别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的准确率达95.1%,而鉴别胃黏膜和黏膜下癌的准确率仅为63.6%.EUS对黏膜和黏膜下癌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52.9%和75.0%,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90.0%和70.6%.EUS对隆起型和平坦型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均为100%,对凹陷型的准确率仅58.6%;对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1.4%和57.9%,差异无显著性(P>0.05).EUS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而降低,对早期胃癌淋巴结状况的判断准确率为90.9%,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96.3%.结论内镜超声检查对早期胃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晚期肝癌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经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有效性.方法 5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TNM分期Ⅳ期)随机分为两组:(1)单纯TACE组26例;(2)HIFU联合TACE组24例,在TACE治疗后2~3周,接受HIFU治疗.全部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8.16±2.79)个月.应用Kaplan-Meier等统计学方法分别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和1年生存率、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HIFU联合TACE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3个月,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0.4%~85.4%和42.9%;而TACE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3.2%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IFU联合TACE治疗组死亡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21±4.12)个月,而TACE组患者为(4.35±2.3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HIFU联合TACE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ACE,此联合治疗有望成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综合治疗的长期疗效
目的分析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s)患者的临床特征、综合治疗疗效、生存率以及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方法对107例行高位睾丸切除+精索静脉结扎术、术后均行化疗的TGCT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近期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 107例患者中位年龄32岁.精原细胞瘤33例(30.8%),其中Ⅰ期14例,占42.4%;非精原细胞瘤74例(69.2%),其中Ⅰ期21例,占28.4%.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患者总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8%、73.5%和73.5%.精原细胞瘤患者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6.8%和96.8%;非精原细胞瘤患者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5%、61.7%和61.7%.64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单用化疗的患者中,17例(26.6%)达CR,另有8例(12.5%)化疗加放疗或解救手术后达CR.获CR与未获CR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和26.2%.结论Ⅰ期TGCTs 预后好.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转移性TGCTs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
-
多模式系列疗法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153例分析
目的探讨多模式系列疗法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接受多模式系列治疗的老年(≥60岁)原发性肝癌患者153例,其中行肝切除术37例,深度冷冻治疗32例,非手术治疗84例(介入治疗为主81例,局部治疗配合介入治疗为主3例).行肝切除和冷冻治疗者,术后配合多疗程介入治疗,全部患者均配合生物免疫治疗和中药治疗.结果肝切除术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46.4%和35.7%,无手术死亡.冷冻治疗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40.9%和25.0%,手术死亡率为3.1%.非手术治疗患者中,81例介入治疗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5%、23.5%和4.3%,手术死亡率为1.2%;3例局部治疗配合介入治疗者已分别生存2.5,3.8和7.1年.结论多模式系列治疗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亦好,是可行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模式系列治疗方法中,应优先采用外科治疗.
-
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的合理实施
目的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形式探讨直肠系膜全切除(TME)的合理实施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7例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的复发形式、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吻合口复发71例,直肠系膜复发65例,会阴部复发50例,淋巴结复发59例,多部位复发89例,其他部位少见.第1次行前切除术(AR)的81例患者中,改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者58例;第1次行APR者102例,改行会阴部肿块切除者38例;行全盆及后盆器官切除者15例,补充行淋巴结清除者18例.手术切除率为66.2%(137/207),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46.0%(63/137).17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中,病灶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为23.4%(32/137),根治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为34.9%(22/63).结论从局部复发形式来看,TME是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必须遵循的原则,复发患者只要全身条件允许,应再行手术治疗.
-
49例复发鼻咽癌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目的评价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复发性鼻咽癌的疗效、放射反应以及对肿瘤的控制.方法 49例鼻咽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KPS≥80)均采用全程IMRT,其中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3例患者(N1 2例,N3 1例)在IMRT后, 给予PDD+5-Fu方案5~6个疗程化疗. 结果治疗计划结果显示,覆盖鼻咽GTV D95的平均剂量为68.09 Gy,GTV V95的平均体积为 98.46%,靶区内GTV、CTV1和CTV2 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1.40 Gy、63.63 Gy 和59.81 Gy.4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3~16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00%,IMRT结束时有3例(6.1%)出现局部残留, 14例(28.6%)出现鼻咽腔黏膜坏死.结论 IMRT能有利覆盖肿瘤靶区而使邻近敏感器官获得有效分隔,对复发性鼻咽癌的再程放疗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高剂量的鼻咽局部IMRT治疗对于复发性鼻咽癌容易导致鼻咽黏膜坏死,故应适当减少GTV的处方剂量以60~65 Gy为宜.
-
钙磷脂结合蛋白Ⅱ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钙磷脂结合蛋白Ⅱ(annexinⅡ)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光密度扫描等方法,从mRNA和蛋白两个水平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annexinⅡ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annexinⅡ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低表达(P<0.01, P<0.05),在中分化和低分化肿瘤中,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肿瘤(P<0.05).结论 annexin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低表达,可能与鳞状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
非小细胞肺癌中血小板反应素-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测定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小板反应素-1(Thrombospondin-1,TSP-1)具有影响血管生成的功能,但有关其与肺癌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检测了39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和30例肺癌旁组织中TSP-1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改变,以分析TSP-1与MVD间,以及TSP-1、MVD与NSCLC的关系.
-
p16影响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发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基因整合和p16基因表达改变及其与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35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为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HBV X基因整合,以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确定p16基因突变,以RT-PCR检测p16 mRNA,以Western blot检测p16蛋白.结果肝癌中X基因整合与p16 mRNA及蛋白表达相关(P<0.05),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2.9%和4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肝癌分化程度、癌细胞浸润有相关性(P<0.05).结论 X基因整合与p16蛋白缺陷有关,p16改变在肝细胞癌变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并与肝癌的演进和侵袭有关.
-
环氧化酶-2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近年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可使食管癌的发生率降低50%~90%[1].而NSAIDs是环氧化酶(COX)的抑制剂.我国关于食管癌中COX的表达报道甚少,为此,有必要对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人群进行研究,以探讨COX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为NSAIDs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
中国人食管癌及肺癌发病风险与p53基因多态性
目的比较中国北方人对食管癌及肺癌的易感性与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以PCR方法检测173例食管鳞状上皮癌、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36例健康对照者的p53基因第72密码子的基因型. 结果食管癌与肺癌组p53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食管癌和肺癌组的Pro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4及0.027).Pro/Arg及Arg/Arg基因型频率在两肿瘤组及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食管癌和肺癌组的Pro/Pro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1及0.026).Pro纯合子患食管癌与肺癌的风险较Arg纯合子高2倍左右[校正比值比分别为2.12(95%CI=1.13~4.01)和2.30(95%CI=1.13~4.93)],且与吸烟无协同作用.结论 Pro/Pro基因型为中国北方人患食管癌及肺癌的独立易感因素,两种肿瘤的发病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基础.
-
乙酰肝素酶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PSE mRNA在5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Ⅷ因子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51例肝癌组织中有25例(49.0%)HPSE mRNA表达阳性.直径≥3 cm的肝癌组织中,HPSE的表达阳性率(63.6%,21/33)明显高于直径<3 cm的肝癌组织(22.2%,4/1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高侵袭性肝癌组织中,HPSE表达阳性率(70.0%,14/20)明显高于中等侵袭性(46.7%,7/15)和低侵袭性肝癌组织(25.0%,4/16;P<0.05).微血管密度高的肝癌组织中HPSE表达阳性率(62.5%,20/32)明显高于微血管密度低的肝癌组织(26.3%,5/19;P<0.05).结论 HPSE mRNA表达对肝癌的生长、侵袭和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β-环连蛋白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和β-环连蛋白(β-catenin)在子宫颈鳞癌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14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8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标本中EP-CAM、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P-CAM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鳞癌组细胞膜的过表达率分别为0、7.1%、20.0%、 62.5%和55.3%,其中CINⅢ组和宫颈鳞癌组EP-CAM的过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CINⅠ组 (P<0.001).正常宫颈鳞状上皮未见β-catenin的异常表达,CINⅠ、Ⅱ、Ⅲ和鳞状细胞癌组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8.6%、40.0%、62.5%和84.2%,β-catenin异常表达率随CIN分级的提高和癌变而相应增高.EP-CAM的过表达与子宫颈鳞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1).结论 EP-CAM、β-catenin可能参与了子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过程,EP-CAM的过表达、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颈鳞状上皮癌变的参考依据.
-
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术前辅助性放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对术前临床分期为Ⅱ、Ⅲ期,无外科手术和放化疗禁忌证的97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综合治疗组48例,对照组49例.综合治疗组患者采用5-氟脲嘧啶+顺铂(5-Fu+DDP)化疗2个周期后,再进行放射治疗,放疗使用直线加速器分三野照射放疗12次,剂量36 Gy;治疗结束后3周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生存率,χ2和Logrank方法检验两组中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5.4%和65.3%(P=0.018 1);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7%和45.7%(P=0.019 4),综合治疗组T分期比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03 6);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34.8%和58.7%(P=0.023 6),而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综合治疗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以辅助治疗后获得缓解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56.5%.结论术前放化疗能降低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率、缩小肿瘤和有明显降期作用;能降低局部和区域复发率及明显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能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45RA+ T和CD4+CD45RO+ T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4+CD45RA+ T细胞和CD4+CD45RO+ T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外周血的CD4+ T细胞、CD4+CD45RA+ T细胞和CD4+CD45RO+ T细胞的比例.选取健康查体人群10例作为对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CD4+ T细胞与健康人群相比无差异.CD4+ CD45RO+ 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术后有显著下降,Dukes A、B期患者尤其明显;而CD4+CD45RA+ T细胞比例正好相反.结论 CD4+CD45RA+ T细胞和CD4+CD45RO+ 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同结直肠癌的分期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
洛伐他汀对MCF-7细胞核转录因子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LOV)对MCF-7乳腺癌细胞核转录因子(IκBα)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MCF-7乳腺癌细胞经4 μmol/L、8μmol/L和16 μmol/L终浓度的LOV处理后,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分布状况, Western blot分析胞浆中IκBα、CDK4、p16、pRb的蛋白表达及核内IκBα的蛋白表达. 结果不同剂量的LOV处理48~72 h能显著阻滞MCF-7细胞细胞周期于G0/G1期,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依赖关系; 同剂量的LOV能显著下调胞浆内IκBα、CDK4和pRb蛋白表达,上调核内IκBα蛋白表达,但对p16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 结论洛伐他汀可能通过影响IκBα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诱导MCF-7细胞周期受阻于G0/G1期.
-
4-1BB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在肝癌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含鼠源性4-1BBL真核表达载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大鼠肝细胞癌(HCC)细胞系CBRH7919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的方法.方法将4-1BBL全长cDNA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I-neo中,获得4-1BBL定向插入重组子PCI-neo-4-1BBL,采用酶切法和测序法鉴定.用阳离子脂质体将PCI-neo-4-1BBL转染CBRH7919,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命名为PCI-neo-4-1BBL-CBRH7919+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1BBL在CBRH7919中的表达.结果 PCI-neo-4-1BBL经限制性内切酶切,电泳后显示有980 bp的4-1BBL目的基因片段和5.4 kb的线性化PCI-neo载体片段;重组子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4-1BBL cDNA序列相符,证实构建成功.RT-PCR检测到4-1BBL在PCI-neo-4-1BBL-CBRH7919+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结论重组4-1BBL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并在PCI-neo-4-1BBL-CBRH7919+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
-
右旋柠烯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右旋柠烯(D-limonene)诱导人胃癌细胞株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电镜、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法,对p53和bcl-2在肿瘤细胞内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的定性与定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经D-limonene处理的BGC-823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凋亡小体形成.凋亡细胞发生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即药物浓度为0.25 μg/ml(48 h),凋亡细胞的发生率从(2.71±0.78)%上升至(31.62±7.81)%.经D-limonene处理的BGC-823细胞内p5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D-limonene对人胃癌细胞的杀伤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升提p53及降低bcl-2的蛋白表达为其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农家肥料污染水源诱发鸡咽食管癌胃癌和肝癌
目的探讨农家肥料污染水源诱发鸡咽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病因.方法将280只鸡分为4组,实验组(农肥水+亚硝酸钠)100只;3个对照组(农肥水组、亚硝酸钠组、饮用水组),每组60只.使用玉米和水稻的秸秆、青草和人畜粪尿快速堆肥,取其肥料水亚硝化和酸化.实验组:农肥水750 ml加亚硝酸钠3 g,再加硫氰酸钠0.2 g.对照组:(1)农肥水组:农肥水450 ml加硫氰酸钠0.12 g;(2)亚硝酸钠组:亚硝酸钠1.8 g加水至450 ml,再加硫氰酸钠0.12 g;(3)饮用水组:饮用水450 ml加硫氰酸钠0.12 g.实验组和各对照组分别使用1 mol/L盐酸调节pH为1至2,分别给鸡胃管注入,每周2次,每次5~7.5 ml.各组按照各自配方分别配制一份溶液加水3~5 L,使用1 mol/L盐酸调节pH为3至4,给相应各组鸡自由饮水,每周1次. 结果实验组100只鸡中,第1阶段自然死亡2只;第2~4阶段诱发咽食管癌16例(16/98,16.3%,P<0.01),第4阶段出现腺胃癌5例(5/48,10.4%,P<0.01),肝癌3例(3/48,6.3%,P<0.05);3个对照组无一例癌变. 结论模拟高发区现场,模拟鸡胃液诱发出鸡咽食管癌、胃癌和肝癌,以进一步为人类食管癌及其他癌症寻找病因.
-
异位hCGβ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目的观察异位hCGβ基因免疫诱导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抗肿瘤作用,为肿瘤的免疫生物治疗寻求新途径. 方法构建含hCGβ编码基因的质粒TR421-hCGβ,对BALB/c小鼠实施基因免疫,并以空质粒为对照.采用ELISA法和3H-TdR掺入法分别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hCGβ-IgG抗体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特异抗原体外刺激免疫小鼠脾细胞后,用3H-TdR掺入法和3H-TdR释放法分别检测其特异性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皮下接种SP2/0-hCGβ细胞攻击免疫小鼠,以成瘤率及实体瘤重量评估体内抗瘤效果. 结果全部TR421-hCGβ质粒免疫小鼠均产生高水平的抗hCGβ-IgG抗体,该抗体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与对照血清相比,差异有显著差性(P<0.05);hCGβ蛋白、灭活SP2/0-hCGβ细胞以及两者混合均能刺激TR421-hCGβ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增殖(SI值分别为1.53、1.81和2.05),与空质粒免疫小鼠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特异抗原刺激的TR421-hCGβ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对SP2/0-hCGβ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SP2/0细胞(P<0.01);空质粒免疫小鼠接种SP2/0-hCGβ细胞后成瘤率为100%,瘤重达3.37 g,而TR421-hCGβ质粒免疫小鼠的成瘤率为16.66%,瘤重为0.37 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异位hCGβ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抗肿瘤作用,为肿瘤的基因免疫生物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表达HPV16 E6和E7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诱发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目的观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16 E6和E7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方法以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免疫C57BL/6小鼠,检测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经免疫后的小鼠以TC-1肿瘤细胞攻击,观察免疫保护效果;荷瘤小鼠切除肿瘤后接种重组痘苗病毒,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以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针对TC-1细胞的特异性的CTL反应;加强免疫后的小鼠能耐受1×104 TC-1细胞的攻击;以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免疫肿瘤术后小鼠,能有效地预防肿瘤复发.结论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可作为HPV16的相关肿瘤及其癌前病变免疫治疗的候选疫苗.
-
基因枪介导的neu基因DNA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DNA疫苗pWRG-neu的皮内免疫,对高表达neu基因的小鼠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向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系转染pcDNA-neu,用有限稀释法筛选一株高表达neu基因的细胞株B16F10-neu.在基因枪介导下,向C57BL/6小鼠导入DNA疫苗pWRG-neu,通过观察免疫动物的生存期,评价DNA疫苗的抗肿瘤作用.分离免疫动物脾细胞,经自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实验,分析DNA疫苗体内免疫后机体的CTL应答.结果筛选到一株高表达neu基因的B16F10-neu细胞株,转基因过程和外源基因的表达没有改变细胞系的增殖特性.用基因枪轰击,进行DNA疫苗pWRG-neu皮内免疫,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neu进行预防、治疗和抗转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NA疫苗的免疫能够明显推迟移植瘤的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获得明显的抗肿瘤效果.DNA疫苗免疫后可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CTL活性.结论基因枪介导的DNA疫苗pWRG-neu经皮内免疫,能够有效的诱导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预防和治疗小鼠移植瘤的发生,并有一定的预防肿瘤肺转移的作用.
-
ERβ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功能研究
目的构建ERβ表达载体,探讨其在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利用常规PCR技术扩增人全长ERβ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得到重组质粒pCDNA3-ERβ.用Western blot和体外翻译方法检测ERβ的表达情况.将pCDNA3-ERβ分别转染SV40病毒转化的胚胎肾细胞293T、乳腺癌细胞MDA-MB-435、MDA-MB-436、SKBR3和前列腺癌细胞PC-3,用含雌激素应答元件的报告基因系统检测ERβ在这些不同细胞中的功能.结果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CDNA3-ERβ含有目的基因ERβ.Western blot 检测表明,转染pCDNA3-ERβ的细胞表达了相对分子量为63 000的ERβ蛋白.体外翻译进一步证实该表达载体翻译了ERβ蛋白.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表明,ERβ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均激活了雌激素应答的ERE和C3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 pCDNA3-ERβ在肿瘤细胞中既可表达,又具有功能活性,为进一步研究ERβ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IL-18促进肺癌细胞转移的功能鉴定
目的探讨IL-18是否具有促进肺癌细胞转移的功能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发挥作用.方法 以人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为肿瘤转移的研究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半定量RT-PCR 结合Northern blot法检测IL-18蛋白或mRNA在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的差异表达;随后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将IL-18的正义或反义表达质粒分别转染肺巨细胞癌低或高转移株,比较IL-18稳定转染细胞转移表型的改变.采用MICS系统检测稳定转染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稳定转染细胞转移表型相关指标的改变,从而确定IL-18通过何种途径促进肺癌细胞转移.结果由于IL-18蛋白和mRNA仅在肺巨细胞癌高转移株检测到,因此,将IL-18正义表达质粒转染肺巨细胞癌低转移株后,可检测到IL-18融合蛋白的表达,且稳定转染细胞出现了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显著上调和上皮细胞间黏附分子E-cadherin蛋白的显著下调;相反,将IL-18反义表达质粒转染肺巨细胞癌高转移株后,可检测到内源性IL-18蛋白和mRNA水平的下调,且稳定转染细胞出现了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显著下调和E-cadherin蛋白的显著上调.结论 IL-18可能通过抑制上皮细胞间黏附分子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来促进肺癌细胞的转移.
-
颅面部沟通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50岁.因发现左颞部肿块 1年,头痛半个月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左颞部不活动肿块.头颅 MRI检查发现左中颅窝底颞骨内外见约4.5 cm×4 cm×4 cm狭颈状哑铃形肿块, T1WI低等信号, T2WI略高信号,局部颅骨破坏,肿块附近脑组织无水肿,颅外呈宽基,边界不清,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
-
肠系膜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72岁.主诉腹部隐痛1个月,伴恶心、呕吐,无发热或畏寒.临床查体发现腹部脐偏左可触及一类圆形肿块,大小约8 cm×7 cm.CT检查发现腹腔内肠系膜源性肿物,B超显示左侧腹腔不均质实性占位.术中见小肠系膜有一约25 cm×20 cm包块,与小肠关系密切,行肠系膜切除及部分小肠切除术.
-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一例
患者女,48岁.因发现双侧乳房肿块3个月于1999年1月19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双侧乳房对称,双乳头无内陷,右乳内上象限可触及3 cm×3 cm×3 cm肿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3 cm×2 cm×2 cm肿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活动度一般,双乳皮肤无酒窝征,无桔皮样改变,双腋下未及肿大淋巴结.
-
下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二例
下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CMEC)极少见,我们遇见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下颌骨肿瘤/诊断 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诊断 -
孤立型胸骨骨髓瘤切除后胸骨缺损修补二例
发生于胸骨的孤立型骨髓瘤在临床十分罕见.骨髓瘤切除后出现的骨支架缺损可用各种方法及各种材料修复[1],但如修补不善,易导致反常呼吸等不良后果[2].我们报告2例骨髓瘤切除后用不同方法进行骨胸廓再建的病例,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
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评估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
一个理想的放射治疗计划,要求对肿瘤有大的控制率和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较小并发症,因此,要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中优选出好的计划,就必须找到一个可以预测正常组织放疗并发症概率的参数或方法.
-
癌痛的治疗和中医药的作用
癌症是一类古老的疾病,但是在20世纪后期,先是发达国家,以后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高,根据2000年WHO年报全世界癌症死亡在1999年已经超过700万.我国卫生部统计,2000年我国城市中癌症死亡已经成为首位死亡原因,在农村中占第二位,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我国政府已经将癌症列为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1].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美国2000年统计数据表明,乳腺癌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0%,排第一位,死亡率占15%,列第二位.在全球范围内, 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已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尽管乳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但死亡率已开始下降,主要得益于更多患者被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以及更多有效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