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ABO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

    作者:刘红冰;兰炯采;李艳英;杨波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ABO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方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46例AIHA患者试管法进行ABO正反定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判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氯喹放散或自身红细胞吸收自身抗体后,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46例AIHA患者DAT均阳性,IAT阳性患者20例.在20例IAT阳性患者,抗筛阳性者6例(30%),抗体特异性鉴定:抗-E 4例,抗-c 1例,抗-cE 1例.此外,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者18例,IAT阳性者11例,28例ABO血型未受干扰者中,IAT阳性者9例,间抗阳性者比间抗阴性者更容易发生ABO血型鉴定困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0,P<0.001).结论 正确判定AIHA患者ABO血型及抗体筛查,选择合适血液输注,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 改良采集模式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

    作者:安媛;张铮;杜彬;任召祺;杨超

    目的 研究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的改良采集模式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2月,将火箭军总医院135名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的健康供者或自体采集患者分成2组,使用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对照组采用机器默认模式进行采集;实验组改良采集模式,通过手动调节模式进行采集.将2组采集后的干细胞质量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采集模式对供者的外周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 2种采集模式对供/患者的Hb、RBC、Hct和WBC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Plt降幅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产品体积少于对照组,细胞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但实验组采集所耗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模式,可大限度地减少供/患者血小板的损失,提高了PBSC终产品的质量.手动模式在短时间内大容量采集干细胞上具有优势.2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供/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采集模式,以达到佳的采集效果.

  • 1120名骨科预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梁静;桂霞;郑淑贤;刘潇

    目的 分析影响骨科拟输血患者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HPA)与组织相容性抗体(抗-HLA-Ⅰ)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 120名骨科择期手术拟输血患者,分别检测血小板抗体抗-HPA与抗-HLA-Ⅰ,按患者性别、有无输血史、有无妊娠史以及民族、病种等指标分组,评估这些指标对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影响.结果 本组骨科择期手术拟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总阳性率8.93%(100/1 120),其中抗-HLA-Ⅰ占77% (77/100)、抗-HPA占14%(14/100)、抗-HLA-Ⅰ+抗-HPA占9%(9/100).本组女性与男性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3.10(68/519)vs 5.32(32/601)(P<0.01);有无输血史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5%(15/100)vs8.33(85/1 020) (P<0.05);有无妊娠史的女性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5.68%(53/338)vs 8.43%(15/178) (P<0.05).结论 骨科拟输血患者中女性患者,尤其是有妊娠史者,以及有输血史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可作为临床开展血小板检测的相关因子,确保安全输血.

  • 南宁市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情况调查及针对性供血策略的建立

    作者:陆祝选;李彬;莫秋红;庞兴旺;蒋文

    目的 了解南宁市需要定期输血的重症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患儿输血基本情况及与南宁周边城市的差异,逐步解决重症地贫患儿输血难的问题.方法 问卷调查与病案调查相结合,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重症地贫患儿基本情况(性别、地贫遗传史、户籍)、输血医疗费用情况(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类型、输血自行承担费用)、输血情况(首次输血年龄、至今输血病程、输血次数、输血量)、血液供应情况(能否按期输血、能否足量输血)等,收集南宁市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广西医大一附院)地贫之家、解放军303医院(简称303医院)地贫之家](阶段性问卷调查,2013年11月-2014年1月),广西钦州市、河池市、百色市、来宾市、玉林市等5市(抽样问卷调查,2013年8月-2013年9月)以及南宁市辖武鸣、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6县(2008年11月-2013年10月回顾性问卷调查)共850份重症地贫患儿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制定并逐步实施南宁6县地贫患儿供血方案,依据该供血方案把握地贫患儿的供血情况及发展趋势.结果 1)南宁及其周边5市465名地贫患儿输血情况调查显示,6市地贫患儿在户籍构成比例、医疗费用类型、输血承担费用、输血病程、累计输血量、能否按期输血等方面人群分布率存在差异(P<0.05).2)广西医大一附院地贫之家及303医院地贫之家连续60d 356份重症地贫患儿输血情况调查显示,2家地贫之家重症地贫患儿在家庭收入、累计输血量方面群分布率存在差异(P<0.05).3) 2008年11月-2013年10月南宁市辖6县391例重症地贫患儿输血病案回顾性调查显示,6个县重症地贫患儿在首次输血年龄、输血病程、输血次数、累计输血量、能否按期输血、能否充足供血等方面人群分布率存在差异(P<0.01).4)建立了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由地贫患儿、医疗机构、血站、无偿献血者构成的联动机制,优先解决南宁6县地贫患儿供血.各县指定地贫患儿定点输血医院,血站每月分3个时段向地贫患儿输血的医院供血,输血的地贫儿童基本资料登记备案,包括儿童基本信息、血型、输血频率及输血用量等;地贫患儿经治医师每次用血提前3d向定点医院输血科申请,由定点医院输血科向血站供血科预约供血量,血站输血科审核通过后,按时将血液备齐由各定点输血医院按时领用.5)南宁市辖6县重症地贫患儿供血方案于2013年3月起逐步实施,截止2016年6月,各县重症地贫患儿用血量占比县全年用血量逐年升高(P<0.01).结论 重症地贫患儿的规范输血宜施行属地化管理,做到唯一性编码登记在册,依据在册登记,开展统一重症地贫患儿基本情况及定期输血情况的基线调查,能够了解各地在一段时间内重症地贫患儿的输血治疗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同时为血站保障重症地贫患儿的医疗用血提供依据.

  • 洛阳地区2798份无偿献血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作者:马红丽;李会侠;朱丽莉;吕运来

    目的 探讨洛阳地区人群无偿献血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本地区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知信行(KAP)模式理论设计问卷调查表,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4个市区采血屋、6个县区采血屋为调查地点,随机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3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798份,对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献血认知和态度、献血动机和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798份被调查者中献血者1 472份、未献血者1 326份;两者比较,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P值均<0.05;献血者中男性比例58.91%高于女性41.09%;25-34周岁年龄段参与献血多为32.40%;职业划分,农民占比例高为30.43%;被调查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是71.77%,献血者和未献血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了解献血知识的来源途径方面,以街头献血屋和献血车为高占56.83%;献血者献血动机以奉献爱心比例高占70.99%;献血者对专业技能的满意率高为87.64%;愿意再次参加献血的比例为86.14%;首选到固定采血点献血的比例为66.24%;48.85%的献血者献血目的是奉献爱心不需要回报.结论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多样化的宣传策略,多渠道全方位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群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创建更安全、卫生、温馨的献血场所,营造良好的献血氛围,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 临床输血病历质量精准评估与分析

    作者:王晓平;杨君青

    目的 通过规范严格的输血病例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保障.方法 制订输血病历检查量化评分标准,对1 009份临床输血输血病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1009份临床输血病史中缺陷病历数为179份(占17.7%).随着每季度检查深入,总缺陷病历、一级缺陷病历与二级缺陷病历出现率逐渐下降,直至2015年第二季度分别降至14.2%、2.1%、1.6%(P<0.05).然而,三级缺陷病历出现率下降不明显(P>0.05).临床输血病历的病程记录输血指征不合理35份(占19.6%),无输注过程情况描述23份(占12.8),无临床症状描述或输血后疗效评17份(占9.5%).结论 临床输血病历检查与督导以及培训相关人员是提 高输血病历质量,保障输血安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临床输血 病历 检查
  • 对千人口献血率概念的应用和修正探讨

    作者:常缨;张燕;赵凤绵;李文策;崔玉兰;杨建强;李玮;卢丽芬

    目的 通过对石家庄地区人口结构分析,千人口献血率概念在采供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结合中心采供血发展趋势,设定血源招募的合理发展方向,有效提升血液采集效能.方法 对2012-2015年石家庄地区人口.以适龄献血段为界进行上下划分,计算千人口献血率(‰)、千人口献血量(‰)和适龄献血人群千人口献血率(‰),并对有关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近年来,石家庄地区未成年组和老年组人口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适龄献血组人口占比逐年下降,未来几年适龄献血组人口继续保持减少趋势.结论 以常住人口为基数测算得出的千人口献血人数、千人口献血人次和千人口献血量3个比率值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适龄献血千人口献血人次/人数/献血量比率能更好地反映当地血站的血源募集能力,适宜作为血站行业之间的比对指标.采供血机构应以适龄献血人群献血率为核心指标,通过增加适龄人群献血频率和提高400mL采集率等合理措施提升采血效能.

  • 佛山市顺德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情况分析

    作者:夏传友;刘志泉;陈永飞;梁丽雯

    目的 分析顺德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NAT)结果,了解顺德地区核酸检测(NAT)呈反应性结果人群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美国罗氏全自动NAT检测分析系统,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血站经2遍不同厂家ELISA检测及ALT检测,结果均呈非反应性的献血者58 715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BV、HCV、HIV 3项NAT联检,对检出有反应性的混样池进行单人份拆分.结果 在58 715例2遍不同厂家ELISA检测及ALT检测均呈非反应性的血液标本中,共检测9 786个标本混样池,其中116个混样池呈反应性,混样池阳性率为1.19%(116/9786);对混检呈反应性的混样池所属标本进行拆分单检,呈反应性的标本为69例,拆分阳性反应率为59.48% (69/116).NAT检测出69例HBV-DNA呈反应性,标本阳性率为0.12% (69/58715),HCV-RNA和HIV-RNA的结果均呈非反应性;在69例HBV-DNA呈反应性的标本中,按男女性别、户籍、献血次数等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目前顺德地区血清学ELISA检测合格血液中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HBV;通过进行核酸检测,可以分析掌握HBV、HCV、HIV在本区献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调整有关献血招募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 2013-2015拉萨市互助献血潜在风险分析

    作者:德吉卓嘎

    目的 随着我区血源紧张局面的出现,为缓和供不应求的状态,我中心启动了互助献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供血的压力,得到了广大医疗机构和患者的支持和认可.但互助献血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其中的利与弊需要我们共同思考.方法 收集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自2013-2015年全部互助献血者,做无尝献血者与互助献血者不合格率的对比.结果 互助献血者不合格率为22.4%,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1.7%.结论 在血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阶段,互助献血仍然是保障急救和临床医疗用血需求的特殊献血模式,但互助献血存在的各潜在风险,我们需要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和深度,普及亲属互助献血的不利因素,日益壮大自愿无偿献血队伍,让亲属互助献血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关键词: 拉萨 互助献血 风险
  • 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作者:夏代全;程磊

    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资源,对抢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在未来的“人造血”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通过健康适龄人群献血仍然是获取血液的唯一途径,因此,献血者人群的构成、规模、健康状况以及对献血相关知识的了解是决定血液数量、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招募 宣传
  • 陕西省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的实践和探讨

    作者:段勇;郭燕;叶世辉

    目的 总结陕西省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推进核酸集中化检测应关注的环节额.方法 对陕西省血液中心2015年12月-2016年8月标本核酸集中化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12月-2016年8月,陕西省血液中心共检测血液核酸标本211 012份,其中集中化检测标本89 602份,占总检测量的42.4%.核酸阳性标本共检出207份,阳性率0.98‰,其中集中化检测标本检出阳性98份(1份HIV,97份HBV),阳性率1.09‰,血液中心标本检出阳性109份(均为HBV),阳性率0.9‰‰.结论 陕西省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可发挥血液中心的资源优势,提高血液检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完善区域内信息化建设和应急血液联动机制,进一步保障区域化血液安全和应急用血.

  • 临床用血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何桂鲜;黄杰;夏芹芹

    目的 通过对本院临床用血评价系统建立后相关数据的分析,探讨更加有效、合理的评价方法与考核指标,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节约血液资源.方法 制定临床合理用血评估及公示制度,建立本院输血适应证,严格分级分层管理,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申请分级审批、计划符合性评价、输血前适应证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及输血病历抽查考核,总结分析2012-2014年之间用血趋势及合理用血评价相关指标数据.结果 经过实践临床用血评价系统后,用血趋势上:2013年和2014年相比2012年,手术台次和出院人次及用血量均有所增加,但2013年单位手术台次红悬用量由2012年的0.4U降至0.28 U、血浆用量由2012年的0.47U降至0.14U;单位出院人次红悬用量由2012年的0.14U降至0.11U、血浆用量由2012年的0.16U降至0.06 U,2014年相比2013年单位手术和单位出院人次红悬的用量持续下降,血浆用量基本持平.合理用血上:2013年比2012年红悬合格率,输血申请单合格率,计划符合性合格率,及自体输血率均有所提高,2014年较2013年血浆的合理用血也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制定和完善临床用血评价制度,建立临床合理用血评价体系,加强临床用血管理,能有效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血并节约血液资源.

  • 高效价抗-D致双胎新生儿D抗原遮蔽合并HDFN1例

    作者:王海娟;袁佳;凤婧;赵虹;朱凯;陈剑

    目的 分析1例RhD阴性母亲高滴度抗-D致双胎新生儿D抗原遮蔽血清学特点,并讨论双胎新生儿发生HDFN的救治.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及盐水法、热放散试验等检测血型,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父亲、母亲、大婴、小婴的不规则抗体、抗体鉴定及抗体效价.结果 父亲、母亲、大婴、小婴的ABO血型和Rh分型分别为B、dC-Cee;B、DCcEe;O、DCcEe;B、DCcEe,大婴、小婴RHD基因检测结果均为RHD/d(阳性),母亲及大婴、小婴抗体筛查均为阳性,抗体鉴定结果显示血清中均存在抗-D,母亲产前、产后抗体效价均为1024,大婴、小婴经及时输血换血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结论 母亲高滴度抗-D可导致新生儿D抗原完全遮蔽,在临床检测过程中需采用多种血清学方法及基因检测验证此类现象,避免误判血型结果.对产前RhD阴性和特殊情况的孕产妇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对其新生儿可能发生HDFN的输血换血救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参加国际血型分子免疫血液学实验室室间质评项目结果分析

    作者:张文静;秦敬民;庄云龙;徐群

    目的 提高实验室分子检测水平,强化实验室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血液检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5年10月至11月参加由德国INSTAND组织的国际医学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估项目,对发放的未知DNA标本,用PCR-SSP的方法对ABO、Rh、MNS、Ken、Kidd和Duffy等主要血型抗原系统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对发放的4个DNA标本分别进行抗原的基因分型,结果依次为:61号,B/O1,KEL2/KEL2,JKA/JKB,FYAFYA,MNs,Ccee,RHD Gen/ gene(normal);62号,O1/O1,KEL2/KEL2,JKA/JKB,FYA/FYB,MNs,Ccee,RHD Gen/gene(normal);63号,O1/O1,KEL2/KEL2,JKA/JK,FYA/FYA,NNs,CCee,RHD Gen/gene (normal);64号,O1/O1,KEL2/KEL2,JKA/JKB,FYB/FYB,MNs,CcEe,RHD Gen/gene(normal).结论 鉴定结果与质评反馈结果完全一致.该项目提高了输血医学实验室分子检测的水平,验证了实验室体系的稳定性、保证临床输血检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人脐带非酶解法培养MSCs的方法建立

    作者:李素萍;王震;王超;王永珍;周学勇;吴学忠;杨宏友;吕蓉

    目的 建立从人脐带Wharton's jelly组织中直接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方法 将人脐带切成5 cm左右的片段,纵向剖开,剔除血管,把富含Wharton's jelly组织的脐带面置于10 cm2塑料培养皿的培养面上,加入含20%FBS的LG-DMEM培养基连续培养10 d;移去脐带组织后,培养皿中的细胞继续培养至80%-90%融合.传代和扩增3代(次)后,以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及细胞周期,用含有成骨细胞诱导剂、脂肪细胞诱导剂对传代培养至第3代的细胞分别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并对诱导后细胞用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Von-Kossa染色检测试剂和茜苏红染色试剂作细胞生物学检测.结果 脐带组织在贴壁培养5d,组织周围可见有少量细胞贴壁生长,主要呈“成纤维样”,形状不规则,移去脐带组织后继续培养至14-15 d时,细胞达到80%-90%汇合;细胞表面表达CD73、CD105、CD90、CD44、CD29、CD71及CD13,不表达CD34、CD14、CD133、CD45、HLA-DR;培养至第4代时约72.724%的细胞处在G1期,S期细胞占18.069%,第6代时,G1期细胞约为83.875%、S期细胞仅为9.606%左右.细胞经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呈强阳性,茜苏红染色和Von-Kossa染色显示细胞有钙盐沉积并形成钙结节;细胞经成脂细胞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呈红色,显示胞浆内有大量甘油三酯的聚集.结论 采用非酶解法从人脐带Wharton's jelly中分离及培养扩增的细胞具备MSCs的基本特性,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能力.

  • Ultrio plus和Ultrio核酸检测体系的HBV检出效果评价

    作者:邓雪莲;周璐;邹亚轩;高慧卉;陈辉;臧亮;梁晓华

    目的 评价Ultrio plus和Ultrio核酸检测体系对HBV的检出效果.方法 统计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间Ultrio的检测数据和2015年12月1日-2016年4月30日间Ultrio plus的检测数据,比较2种检测体系的单纯NAT初始反应率、鉴别率和和单纯HBV DNA的阳性率;对HBsAg-/NAT+和HBsAg+/NAT-2组标本分别采用Uhrio plus和Uhrio进行2次重复联检及1次鉴别试验,比较2者检出率的差异.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或McNemar test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间Ultrio筛查标本121 315份,2015年12月1日-2016年4月30日间Ultrio plus筛查标本24 909份.Ultrio plus的单纯NAT初始反应率、鉴别率及单纯HBV DNA的阳性率依次为1:461、48.1%和1:996,显著高于Ultrio的1:831、21.9%和1:4 044(P<0.05);对于HBsAg+标本的核酸检出也由Ultrio检测时间段的78.2%明显提升至95.8% (P<0.05).对于228份NAT+/HBsAg-组和85份NAT-/HBsAg+组筛选标本,Uhrio plus的检出能力也明显优于Ultrio(P<0.05).结论 Ultrio plus核酸检测体系对大连地区献血者的HBV检出效果明显高于Ultrio;需要探索合理的核酸反应性确认程序和策略以完善献血者的评估.

  • 常用抗-HIV、抗-TP ELISA血液筛查试剂盒阳性判断值的验证

    作者:王庆敏;冯晨晨;蒋昵真;黄成垠

    目的 应用约登指数(Youden index)验证常用抗-HIV、抗-TP ELISA血液筛查试剂盒的阳性判断值(S/CO)及其“灰区”设置的必要性.方法 利用SPSS17.0软件,计算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牵头组织的国内常用血液筛查试剂多中心评估项目中的抗-HCV、抗-TP ELISA试剂不同S/CO值时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约登指数[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性)-1],以S/CO值为横坐标,约登指数为纵坐标,绘制曲线,观察每种试剂各自在大约登指数下的S/CO值.结果 在所评估的7家抗-HIV ELISA试剂盒中,有1种试剂的S/CO值为1、其余6种试剂的S/CO值均为5时,其约登指数达大.在所评估的5家抗-TP ELISA试剂盒中,有2种试剂的S/CO值为1、2种试剂的S/CO值为3和1种试剂的S/CO值为5时,其约登指数达大.结论 国内常用血液筛查试剂多中心评估项目中的抗-HIV和抗-TP ELISA试剂盒灵敏度和特异性佳时均为S/CO≥1(亦即试剂盒自身设定的判定值),因此均不必设置“灰区”.

  • 全层析工艺制备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及检测分析

    作者:邢延涛;李策生;胡勇;李陶敬;周志军;彭焱;林连珍;陈克金;邓志军;李娟;詹骞;岳胜兰

    目的 试验研究全层析法结合超滤透析等步骤,并辅以3步病毒灭活/去除工艺制备10%静注入免疫球蛋白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全层析工艺纯化制备10%IVIG,计算工艺回收率,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欧洲药典》8.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质量标准对其关键指标进行了检测;用散射比浊法对终产品IgA、IgM杂质蛋白及IgG亚类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IgG总回收率平均值为60.86%,变异系数为0.7%表明工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纯度、分子大小分布等关键指标到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欧洲药典》8.0要求;杂质蛋白IrA、IgM含量较低,IgA<2.87 mg/L、IgM<0.15 mg/L;4个亚类构成比(%)分别为55.1±2.5、35.8±2.3、5.39±0.93和3.66±0.16.结论 本公司全层析工艺能高效制备满足国际标准的10%IVIG产品.

  • 无偿献血者HIV检测和归队情况分析

    作者:王丽梅;池泉;林授;何小兰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HIV病原学筛查及归队检测结果,为献血者HIV病原学筛查、确证和归队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2012年4月16日-2016年6月30日,福建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344 515名进行抗-HIV ELISA和NAT检测.抗-HIV ELISA反应性和(或)HIV RNA反应性送HIV确证实验室确证.WB确证为抗-HIV阴性且HIVRNA无反应性献血者,在献血半年后,可归队检测.结果 血液筛查共检出献血者HIV项目反应性361例.其中抗-HIV ELISA反应性合并HIV RNA反应性98例,WB抗-HIV确证结果为阳性90例,抗-HIV不确定后失访8例;抗-HIV ELISA无反应性但HIV RNA反应性1例,WB抗-HIV确证阳性;抗-HIV ELISA反应性但NAT无反应性262例,WB抗-HIV确证结果阴性259例,抗-HIV不确定后失访3例.抗-HIV确证阳性的91例献血者,WB反应带型均为HIV-1型.29名归队体检献血者,10名允许归队,其中7名再次献血合格.结论 福州地区献血者人群中HIV感染以1型为主;HIV RNA反应性对判定献血者HIV感染状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采用NAT和ELISA联合筛查检测,以及归队策略能够保障献血者的献血权利和血液安全.

  • 应用微孔板芯片分析机采血小板常温保存过程中凋亡相关miRNA的表达改变

    作者:陈倩;李朝红;谭琳;张志亮;唐秋萍;许开宁;符策瑛

    目的 分析机采血小板在常温保存过程中凋亡相关miRNA的表达改变.方法 应用miRNA微孔板芯片技术研究常温保存机采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时间凋亡相关miRNA的差异表达谱,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生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的靶基因及相关生物学功能.结果 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常温保存7d的血小板,有7种miRNA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miR-16、Let-7b、miR-26和Let-7c的表达上调,miR-7、miR-145和miR-197的表达下调.结论 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可能参与了血小板的保存损伤过程.

  • 接枝不同官能团的聚酯材料对血小板黏附及其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钟锐;贺曾;张学俊;韩玎玎;刘嘉馨;王红

    目的 考察接枝不同官能团(-COOH、-OH、两性基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对血小板黏附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选择适用于过滤去除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材料.方法 利用紫外改性的方法,将不同单体包括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A)和N-(3-磺丙基)-N-甲基丙烯酸基氧乙基-N,N-二甲基铵内铵盐(SMDB)接枝到PBT表面,得到接枝不同官能团的PBT膜,包括PBT-AA(-COOH)、PBT-HEA(-OH)、PBT-SMDB(两性基团);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水接触角及表面粗糙度等指标对改性PBT的理化性能做表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改性PBT对血小板的黏附,并通过检测PBT改性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低渗休克相对变化、CD62p表达率等指标,考察改性PBT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红外光谱的1 047和1 043 cm-1处出现了C-O-C的弯曲振动峰和O=S=O的对称伸缩振动峰,提示HEA和SMDB接枝到了PBT膜表面.扫描电镜显示:未改性的PBT膜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明显多于改性PBT膜表面,且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伪足.血小板黏附数在接枝不同官能团的PBT膜表面顺序为:-COOH>两性基团>-OH.未改性PBT组(n=6)与对照组(未接触材料的血小板)(n=6)比较:血小板大聚集率(%)为87.22±2.10 vs 82.36±2.11,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为79.33±1.27 vs 77.12±1.09,CD62p表达率增加(%)为9.78±0.58 vs 17.45± 1.25(P<0.05).在接枝不同官能团的改性PBT膜中,PBT-HEA(n=6)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等功能影响小[血小板大聚集率(93.34±1.45)%、血小板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81.26±1.48)%、CD62p表达率(12.51±0.85)%].结论 表面接枝HEA的聚酯对血小板的黏附及功能影响明显小于接枝其他官能团的材料,或可作为用于浓缩血小板过滤去除白细胞的新材料.

  • 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杨博;李肖甫

    目的 研究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住院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患者,将患者输注红细胞储存时间均≤14 d者纳入新鲜组,输注红细胞储存时间均>14 d者纳入陈旧组,分析2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输血后血液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陈旧组不良反应率(2.45%),新鲜组不良反应率(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陈旧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率(1.42%),新鲜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率(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陈旧组过敏性输血反应率(1.03%),新鲜组过敏性输血反应率(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后2组的电解质、血凝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陈旧组总胆红素明显高于新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对于妇科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有明显影响:输入储存时间长的悬浮红细胞(>14 d)使得患者更容易发生FNHTR,输入储存时间长的悬浮红细胞(>14 d)会增加患者溶血的风险并降低红细胞输注效果.

  • 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三级医院的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作者:何子毅;车嘉琳;祁妙华;陈寿云;李志平;谭少华;章小东;吴远军;邹文涛;李伟其;张伟军

    目的 了解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医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课题研究组制定《电子交叉配血试运行调查表》(简称《调查表》)对东莞市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6家三级医院应用情况和效果做调查分析,被调查医院输血科填写对2015年7月1日-2016年4月30日期间使用电子交叉配血的模式、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鉴定、电子发血量、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前后多因素的影响情况,要求《调查表》填写不缺项不清项;对收回的《调查表》汇总分析.结果 发放的6份《调查表》均有效收回,6家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医院中,有4家采取同步模式(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电子交叉配血),2家采取单作模式(只作电子交叉配血);6家医院在9个月内共完成31 941(人)次电子交叉配血,其中同步模式占94.06%(30045/31 941),其2种交叉配血结果一致,单作模式占5.94%(1 896/31 941);2种模式的电子交叉配血完成后,红细胞(成分)制品被直接发放到临床输注,未收到临床用血科室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输血前医院对献血者ABO/RhD血型复核结果与血袋标签血型一致率为100%(36 952/36 952).6家医院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后,输血科发血时间、工作强度、工作人员紧张情绪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确保了安全有效输血,具有缩短输血科发血时间、减轻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 心脏手术输血方式的探讨

    作者:赵晓明;吴文娟;杨冀

    目的 分析探讨本院择期心脏手术患者输血方式及异体血输注量差异,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方法 搜集本院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共计115例获得明确临床诊断的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输血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血型、病种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输血方式和各种异体成分血的输注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115例术中输血的心脏手术患者中,81例患者应用自体输血,方式均为术中回收式,其中76例亦有异体血输注,5例仅输注自体血;34例术中仅输注异体血.术中应用自体输血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无自体输血者,有自体输血者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居多,其手术风险大,多是2种输血方式并用,其中,冠心病手术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术中没有自体输血的患者多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儿童,其术中异体血的输注量明显低于老年心脏手术患者.各个血型间平均用血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病种间各成分血平均用量可见显著差异.结论 心脏手术多数需要施行体外循环,操作时间长,出血量多,因此用血量很大,应根据病种做好术前备血工作,并积极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措施.

  • 某院外科手术备血与术中用血分析

    作者:江艇;陈守梅

    目的 根据外科手术患者不同部位与疾病,制定外科手术备血策略.方法 收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2月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备血和术中用血数据,用SPSS 19.0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疾病的手术用血率.结果 手术总用血率约为42.3%,不同手术部位与疾病患者手术用血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失血性休克77.3%,颅脑损伤63.2%,心脏疾病56.5%,多发伤55.3%,肝胆损伤46.5%,骨折40.8%,胃肠道疾病39.1%,腹部损伤39.0%,车祸伤38.9%,锐器、钝器伤38.4%,颅内出血36.5%,动脉瘤30.4%,胸部损伤19.7%,食管癌、肺癌10.6%.结论 外科手术患者备血,应根据手术部位与疾病、实际用血量和实际用血人数建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备血策略:用血百分比<30%的手术,不用备血;≥30%进行交叉配血,实际备血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合理、有效.

  • 白细胞滤器联合血液回收机用于产科自体血回收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超;顾娟;罗东

    术中自体血回收(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IOCS)一直以来由于白细胞污染、羊水栓塞的风险、胎儿红细胞引起的母体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等顾虑在产科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随着白细胞滤器(leucocyte depletion filters,LDF)的应用,其在产科得到了很好的开展.LDF为膜状结构,可滤除产科回收血中的杂质及污染物,如:胎儿鳞状上皮细胞、组织因子、甲胎蛋白、板层小体等羊水成分以及白细胞、胎儿红细胞、细菌等.但同时亦存在相关并发症,应防止加压,谨慎使用.临床上应对LDF应用于产科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 初进高原者耐缺氧机制与高原条件下的输血策略

    作者:李翠莹;李小薇

    高原环境中的低压低氧、寒冷干燥及紫外线强等均是对机体不利的因素,平原人群进入高原难免发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平原人群在高原地区负(战、创)伤时,不仅表现为失血耐受能力降低、易发生休克,而且对液体耐受能力更小,使得脑水肿、肺水肿、右心功能不全以及多器官衰竭早等较易发生.失血是导致伤者的这些病状,乃至死亡的关键原因,而输血治疗也成为高原战创伤救治中更重要的手段.本文首先对本期“高原输血专题”中涉及的平原人群进入高原后血常规变化、高原适应基因表达改变、红细胞形态及携氧功能差异等方面研究作了评述,并分析总结了其中的变化规律及意义,以提高平原人群高原习服适应能力;其次针对高原低氧环境下藏、汉族人群发生高原战创伤时异于平原地区人群的特征,概述了有关高原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输血策略、特点及其救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高原适应机制与之的相关性;后针对高原输血目前存在的困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并探讨了自己的高原的输血策略.

  • 英国孕产妇出血管理系列指南主要推荐及其启示(八)——《急诊和择期介入放射学在产后出血救治中的作用》和孕产妇死亡保密调查计划

    作者:郭永建;马春会

    产科出血的救治需要多学科密切合作.介入放射学止血技术是产后出血救治不可替代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英国皇家妇产科学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皇家放射学会(Royal College of Radiologists)、英国介入放射学会(British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在2007年发布了《急诊和择期介入放射学在产后出血救治中的作用》(良好实践第6号),强调产后出血救治方案应当包括介入放射学止血技术的应用[1].英国是世界上孕产妇死亡率低的国家之一,这一成就的取得与英国孕产妇死亡保密调查计划(Confidential Enquiry into Maternal Deaths,CEMD)的长期有效实施密切相关,作为全球运行时间长的孕产妇死亡评估体系,该项计划是所采用的方法学是全球公认的标准方法并为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用.现将这2个方面的内容一并介绍如下.

  • 创建中西医结合中国特色输血医学体系

    作者:兰炯采;刘志伟;丁志山;杨成民;蔡辉;李碧娟;陈进凡;桂嵘;郑山根;于笑难;李晓娟;俞颖;朱培元;乐爱平;邢颜超;梁静;栾建凤;张德梅;王秋实;周世乔;易思华;宋小川;李清;桂霞;吕毅;苏品璨;陈玉平;马建川;马艳

    输血源于西方,其理论和技术属于西医[1].虽然中国、中医历来只有“放血”(疗法),没有输血,但是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存的保障功不可没,其博大精深的体系,辨证施治的理论和取用不尽中药宝库,早已成为西医(包括输血)有力的补充.

  • 急进高原后人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顾顺利;李翠莹;李小薇;胡兴斌;安群星;肖军;刘娟;尹文

    目的 探讨高原环境下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形态与高原反应的关系,为高原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设急进高原组:世居海拔约500 m平原地区的受试者25名,分别于其急进高原前后采集外周血血样各5mL/(人)份;久居高原组:受试者14名,居住在海拔约3600m地区>10年,包括世居高原的藏族人7名、居住高原10-15年的汉族人7名,采集其外周血血样5mL/(人)份;调查2组的高原反应发生情况,扫描电镜观察2组受试者红细胞形态,统计分析2组受试者不同形态红细胞数量.结果 在海拔约3 200及3600m高原地区,急进高原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久居高原组则无高原反应情况发生.正常形态的外周血红细胞数量(个/份):急进高原组急进高原前后分别为471.43±1.35(海拔约500 m)、263.31±6.16(海拔约3 200m)、256.29±13.03(海拔约3 600m)(P<0.01),且畸形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久居高原组为368.57±11.26,明显高于急进高原组(P<0.01),且畸形红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急进高原组.久居高原组中藏族和汉族人群的正常形态的外周血红细胞数量相近(P>0.05).结论 正常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后,外周血红细胞的畸形化改变可能是高原反应发生的机理之一.

  • 航空运输对红细胞能量代谢及携氧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家玉;卓海龙;邵春燕;赵丽坤;赵晨君;张菁;骆群;甘新宇;于丽君;李翠莹

    目的 观察航空运输对悬浮红细胞能量代谢及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 于成都采集并制备悬浮红细胞30袋(2 U/袋),每袋无菌技术分离出100 mL置于4℃冰箱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成都至拉萨空运往返,在特定保存时间检测两组悬浮红细胞中的乳酸、葡萄糖、K+、Na+、PaO2 PaCO22,3-DPG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红细胞中K+(20.00±0.00) mmol/L和PaCO2(109.9±8.15) mmHg均高于对照组K+(19.78±0.48) mmol/L和PaCO2(85.33±24.86) mmHg,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红细胞中葡萄糖(21.68±3.00) mmol/L和PaO2 (47.97±17.37) mmHg均低于对照组葡萄糖(22.30±2.40) mmol/L和PaO2(117.4±79.62) mmHg,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a+、2,3-DPG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航空运输会对红细胞能量代谢及携氧能力,尤其是K+和乳酸含量有影响.

  • 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对红细胞携放氧的影响

    作者:刘娟;李小薇;赵莲;肖军;尤国兴;雷慧芬;范秀;从小雪;周虹;李翠莹

    目的 分析世居高原、急进高原、高原习服训练、世居平原人群红细胞携放氧的变化.方法 应用便携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血氧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世居高原、急进高原、高原习服训练人群血氧饱和度(SpO2)、氧亲和力(P50)及血红蛋白(Hb)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以观察高原低氧环境对红细胞携放氧的影响.结果 急进高原组的氧饱和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氧亲和力数据显示习服组的氧释放能力为4个群组中高;血红蛋白检测数据显示习服训练组显著高原其他3组,且世居高原人群血红蛋白数据低于其他3组人群.结论 世居高原人群对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的适应主要来自于其较高的氧释放能力;世居平原的人群在进入高原初期主要通过血红蛋白值的增加来提高其携氧能力,随着进入高原时间的延长,其释放氧的能力会逐步增加以来适应高原低压低氧的环境.

  • 高原环境对人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作者:肖军;李小薇;雷慧芬;祁术元;魏少平;王洪波;李翠莹;甘新宇;黄菲;杨俊龙

    目的 研究在进入高原前后人外周血血细胞的变化,分析高原环境对人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通过比较在平原和高原习服(90 d)后的血细胞,分析高原环境对个体血细胞的影响.结果 高原习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升高(P<0.01),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出现下降(P<0.01);进入高原90 d后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而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均有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P<0.01);高原习服后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P<0.01),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则有所下降(P<0.01).结论 高原习服后血细胞红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指标代偿性升高,以满足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

  • 藏、汉族中遗传差异与高原低氧适应研究

    作者:李小薇;李翠莹

    高海拔低氧是人类面临的严峻环境考验,容易引起高原病发生,而世居高原人群却对其具有独特的适应性.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Fs)相关的EPAS1、EGLN1/PHD2和HIF-1A基因多态性与表达在藏族、汉族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这3种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藏族人适应高原的遗传机制.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EPAS1、EGLN1/PHD2和HIF-1A基因多态性、表达与高原低氧适应之间的关系.

  • EPAS1基因不同单体型与高原低氧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翠莹;李小薇;刘娟;雷慧芬;李景琦;熊梅;甘新宇;肖洁;黄菲;于丽君

    目的 探讨EPAS1基因突变位点在世居高原和世居平原人群中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世居平原人群进入高原后低氧适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西藏藏族50名和平原汉族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结合测序进行EPAS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 rs13419896,rs1868092检测.选择50名汉族进入高原前后血红蛋白(Hb)差值≥35 g/L、红细胞计数(RBC)差值≥1×1012/L和红细胞比容(Hct)差值≥0.1共20名作为观察组,其余3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之间携带不同单体型者血液学指标变化.结果 m13419896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和汉族中分别为88.0%和27.0%,rs186809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和汉族中分别为80.0%和10.0%,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SHEsis构建单体型结果发现,观察组中~13419896和~1868092单体型(A-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R=0.032,95% CI=0.003-0.382).结论 EP-AS1基因m13419896(G>A)和rs1868092(G>A)位点突变与西藏藏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存在相关性.汉族人群进入高原后,携带EPAS1单体型rs13419896和rs1868092(A-A)既能更好地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又可以降低自身血液黏滞度,利于高原低氧习服.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