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2种核酸筛查系统应用于病毒核酸检测的比较

    作者:李俊英;王艺芳;葛文超;方建华

    目的 通过2种不同核酸筛查系统的应用与比较,进一步探讨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在输血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两种核酸筛查系统对相同数量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RNA检测,对其有效拆分率和核酸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性,并对部分阳性献血者进行追踪.结果 罗氏核酸筛查系统和科华核酸筛查系统各检测121 019例,其中罗氏系统共检20 170个pool,混检阳性pool130个,经拆分有反应性pool 81个,反应性标本为84例,pool的混检阳性率、有效拆分率、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64%、62.31%、0.069%;上海科华核酸筛查系统共检测15 128个pool,混检阳性pool 116个,经拆分有反应性pool40个,反应性标本为42例,pool的混检阳性率、有效拆分率、标本阳性率分别为0.77%、34.48%、0.035%.对17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阴性,NAT阳性的献血者追踪结果显示1例为HIV“窗口期”感染,1例为HCV“窗口期”感染,另外15例ELISA和NAT再检结果为阴性.结论 罗氏筛查系统与科华筛查系统均能在酶免阴性的标本中检出一定数量的核酸阳性标本,但前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和NAT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后者.开展核酸检测能够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但同时也存在个别的假阳性.

  • 不同储存温度对于全血中Ⅷ因子含量的影响

    作者:龚裕春;莫琴;邱颖婕;邹峥嵘

    目的 观察不同储存温度对于全血中Ⅷ因子含量的影响,评价不同时间Ⅷ因子含量的符合性.方法 随机采集200 mL全血,每袋全血均分为2份,设冷藏组(4±2)℃和室温组(22±2)℃,分别于全血采集后不同时间点取样检测Ⅷ因子含量.结果 冷藏组和室温组在全血采集后0、3、6、9、12、15、18 h时血浆中Ⅷ因子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藏组和室温组在全血采集后15 h其血浆中的Ⅷ因子含量为0.76±0.14和0.87±0.21,合格率为75% (15/20)和80% (16/20),均符合我国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和英国指南中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要求.结论 全血采集后储存于冷藏环境和室温环境中对于血浆中Ⅷ因子的含量无显著差异.

  • 不同振荡方式对全自动酶免系统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毕聪玺;臧亮;邓雪莲;梁晓华

    目的 探讨ELISA试验时,不同振荡混匀方式对全自动酶免系统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HBsAg试剂盒与全自动酶免系统进行匹配试验,根据振荡混匀参数不同,选择低速振荡(B)组和高速振荡(C)组,每组再根据振荡混匀时间(10、30、60 s)不同分为3组(B1-B3、C1-C3),另设手工混匀对照(A)组,每小组采用低值质控血清作为标本进行16孔试验.计算各组均值±标准差((x-)±s)及变异系数(GV),对终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4.65±0.29)6.2%,B组:B1(3.54±0.46),13.0%;B2(4.08±0.44),10.8%;B3(4.49±0.21),4.7%,C组:C1(3.12±0.71),22.8%;C2(3.86±0.31),8.0%;C3(4.57±0.31)6.8%.各组结果与充分混匀A组比较,只有B3、C3组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振荡时间相同的B组和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作为全自动酶免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振荡方式的合理选择会直接影响ELISA结果的准确性.

  • 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制备洗涤红细胞效果观察

    作者:宋毅;李蓓;张进;王明民

    目的 观察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效果是否符合国家质量要求.方法 设置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的运行参数,制备30袋洗涤红细胞,检测洗涤红细胞的容量、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质含量和溶血率.结果 30袋洗涤红细胞的检测指标均符合国标质量要求,容量(mL):248.367±3.685,血红蛋白含量(g):43.727±1.681,上清蛋白质含量(g):0.014±0.005,溶血率(%):0.037±0.008.结论 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符合国家质量要求.

  • 3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使用过程中耗材报废原因分析

    作者:黄志森;费亚涛;何子毅

    目的 了解3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使用过程中耗材报废的原因,为更好地招募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降低采集成本,保证机采血小板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机采血小板耗材使用记录,统计报废耗材数量及其4种报废原因,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耗材中,Amicus报废数量为1.60%,远高于Trima(0.68%)和MCS+ (0.83%)(x2=56.44,P<0.05);报废原因中管路问题导致报废的总报废量为0.51%,其次为仪器故障0.21%,高于其他报废原因(x2=41.01,P<0.05);Trima血细胞分离机因管路问题造成耗材报废的比率为0.36%,远高于其他因素(x2=23.04,P<0.05);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因管路问题造成耗材报废的比率为1.20%,高于其他因素(x2=65.43,P<0.05).MCS+耗材报废原因各因素之间比较没有差异.结论 管路原因是导致血小板机采耗材报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Amicus和Trima;3种耗材之间Amicus报废率高,报废率低为Trima,如果Trima能够降低管路原因导致的报废,将是临床的优选择.

  •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彭小华;李丽平;欧阳刚;何敏

    目的 通过对献血者血液进行酶免筛查后实施核酸检测,探讨增加核酸检测筛查的必要性.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2月对酶免阴性和单试剂阳性及灰区标本进行8人份混样(pool) HBV-DNA、HCV-RNA和HIV-RNA3项联合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及血浆袋送卫生部临检中心进行鉴别确证试验及乙肝两对半检测,同时对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17 690人份中检测HBV阳性37人份,阳性率为0.209%,无HCV和HIV阳性,确认阳性16份,确认阳性率为0.9‰,26例送卫生部临检中心检测的标本中16例确证为HBV-DNA阳性,乙肝两对半26例抗-HBc皆为阳性.追踪随访成功随访5例,发现HBV“窗口期”标本1例,HBsAg阴性转阳性.结论 血液酶免筛查存在一定的漏检风险,增加核酸检测可缩短病原体检出的窗口期,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 成分制备中一次成浆影响因素初探

    作者:张志平;何天辉;许东亚;刘丽萍

    目的 结合血液成分分离机结构原理,探索提高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时效的一次成浆法.方法 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前提下,用1 786袋400 mL血液样本,做几种不同方法制备对照,并做出分析.结果 heraeus6000i,4 592 g,12 min,4℃,升速度等级7,降速度等级4,市区采集后6h之内,滤白后排除1/3空气的血,制备后能达到较高的一次成浆率.结论 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机在采供血机构的普遍推广,采用一次成浆法,可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一定帮助.

  • 固相凝集法在血小板交叉配型中的实际应用探讨

    作者:车进;李美霖;张燕华

    目的 对1份多次血小板交叉配型不相合的样本,灵活应用固相凝集法的特点,进行选择性交叉配型.方法 血小板交叉配型采用固相凝集法,对配型相合的献血者预约其在指定日期再次献血,并与患者交叉配型,确认是否相合.结果 共与149名献血者交叉配型,7名达到配型相合,此7名献血者分别再次与患者配型,配型均相合.结论 固相凝集法简单易操作,结果较为直观且特异性较强,在此实验基础上,灵活选择实验对象,既提高了配型成功率,也能减少产生更多血小板抗体的几率.

  • 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质量分析

    作者:陈盛旺;罗庆宗;古全英;赵明;黄长莲;关有青

    目的 观察血液采集后不同时间段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Fib活性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采集后不同时间段(<8h、8-10h、10-12 h、12-14 h、14-18 h)成分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经离心法加工制备而成的冷沉淀各30份,检测其FⅧ、Fib含量.结果 采集后<8h和8-10 h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含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2012版);采集后10-12 h、12-14 h、14-18 h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含量,不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结论 为了保证冷沉淀的质量,用于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应选择在采集后10 h内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原料浆.

  • 深圳市无偿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发展预后以及性传播的研究

    作者:郑欣;吴桂丹;杜鹏;许晓绚;熊文

    目的 研究本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OBI)发展预后以及性传播的可能.方法 追踪随访25名来自2010-2012年确认为OBI的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HBsAg,常规核酸检测方法(NAT)及Nested-PCR方法扩增BCP/PC、S基因确认HBV DNA的存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QPCR)定量乙肝病毒载量.结果 从25名OBI献血者,成功追踪回访15名及6/15名献血者配偶,15名OBI献血者男女比例为8∶7,病毒载量范围在< (10-121.8) IU/mL(中位数14.3 IU/mL),9/15例为抗-HBc阳性.在2-4年后的随访结果,15名OBI献血者有4名(26.7%)转为显性HBV感染(HBsAg +/HBV DNA+),7名(46.6%)献血者HBV转阴(HBsAg-/HBV DNA-),4名(26.7%)仍呈OBI持续感染状态(HBsAg-/HBV DNA+).OBI转为HBV的献血者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原来OBI感染状态(P<0.05),而仍维持OBI感染献血者的病毒载量与2-4年前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6名OBI献血者的配偶,均为没有感染HBV(HBsAg-/HBV DNA-).结论 感染OBI献血者存在自然清除病毒及转为显性HBV感染的发展预后,HBV感染者的起源是否与OBI有关,有待进一步探索.

  • 新乡地区HPA基因分型供者库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庞桂芝;张趁利;别立莉;孙学兰;娄白敏;高吴双;申家辉;赵凤莲

    目的 建立新乡地区已知HPA-1-18基因型的无偿机采血小板供者库,为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PRT)患者提供HPA相合的血小板,方法 建立PCR-SSP检测HPA-1-18基因型检测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52名PRT患者,做血小板同种抗体筛查;应用HLA抗体特异性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对血小板同种抗体筛查阳性患者,采用已知HPA基因型的标准谱血小板傲抗体鉴定,并对其进行HPA基因分型;采取HPA抗体无对应抗原的供者血小板进行输注.结果 成功检测出150名无偿血小板捐献者HPA-1-18基因型.在52例PRT病例中,检出血小板同种抗体23例(阳性率44%),其中5例鉴定为抗-HPA (21.7%),分别为HPA-3a 2例;HPA-15b 3例;其余HLA抗体阳性18例.结论 对PRT患者采用HPA基因型相合的方法进行输注取得临床效果.

  • 广州地区汉族人群Diego血型系统多态性调查

    作者:温机智;付涌水;罗广平;魏玲;王贞;赵阳;骆宏;莫春妍;张润青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Diego血型系统DI1(Dia)和DI2(Dib)、DI3 (Wra)和DI4(Wrb)两对抗原的基因频率分布,为指导临床输血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广州地区献血者200名,从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红细胞血型系统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 LPA)技术对DI1和DI2、DI3和DI4两对抗原进行基因分型.采用测序法对MLPA基因分型结果做进一步确认.结果 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DI1、DI2、DI3和DI4抗原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0400、0.960 0、0.000 0和1.000 0.MLPA基因分型结果与测序法分型结果完全一致.DI1和DI2、DI3和DI4抗原在广州地区汉族人群随机输血中抗原不配合率分别为3.84%和0.00%.结论 DI1和DI2抗原在广州地区汉族人群随机输血中不配合率较高,具有一定临床意义.通过MLPA方法可以对DI1和DI2抗原进行基因分型从而推测其表型,解决了因抗体来源困难导致抗原鉴定难以开展的难题.

  • 杭州“7·5”公交纵火爆炸案后成分献血策略探讨

    作者:叶俊;冯晴;孔福仙;詹霞华

    目的 分析应急事件中成分献血特点,为制定应急成分招募和采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7.5”事件前后1周成分献血者体检和初筛检测人次,初筛不合格原因和再次献血保留率等数据.结果 成分献血体检同人次比增加179人,其中152人为初次献血者(84.9%);初筛检测人次增加161人,初次献血者133人(82.6%);初次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率与再次献血者比较(30%与15.1%,x2 =17.6,P<0.01,ALT 17例(6.4%),Hb6例(6.0%)和WBC 15例(5.7%),是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的主要项目;初次和再次献血者的献血保留率分别为21.2%和61.6% (X2=17.6,P<0.01).结论 应急事件发生后初次献血者会显著增加,但再次献血保留比例较低,制定有效的策略使初次成分献血者转变为固定献血者是保障应急血小板供应的关键.

  • 2008-2010年我国4个地区HBsAg快检阴性献血者HBV流行率和新发率分析

    作者:曾沛斌;董向东;毕新红;李聚林;朱丽莉;王憬惺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HBsAg快检阴性献血者的HBV流行率、新发率,以综合评估HBV在献血者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昆明、乌鲁木齐、洛阳和柳州4地血站720 885(人)次献血者人口统计学资料、2轮第3代ELISA HBsAg初筛和确证数据,分别计算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BV流行率,利用文献报道的新发率评估模型,评估重复献血者的新发率.结果 3年间本组4地献血者HBV流行率:0.35%(1 518/435 786)(初次献血者)/0.014% (77/285 099)(重复献血者),其中昆明为0.24%(454/187 540)/0.015%(24/163640)、乌鲁木齐0.52%(463/89 309)/0.022%(22/100208)、洛阳0.18%(171/94 654)/0.009%(15/175 797)、柳州0.67%(430/64283)/0.013%(16/124 282);4地重复献血者中的HBV感染总体新发率为1.24‰.结论 4地献血者具有较高的HBV新发率,需采用更灵敏的第4代ELISA试剂和核酸检测,降低4地HBV对血液安全的影响.

  • 398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处理措施

    作者:邱斌;何博;曾祥凤;张文春

    目的 对广州市771 508名无偿献血者中的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调查.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对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对不同诱因引起的反应程度分为轻、中、重3种,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类诱因引起的无偿献血不良反应中,精神紧张是造成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各类诱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献血不良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中,由精神紧张引起的不良反应共2 612名(65.6%).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献血引起不良反应544名(13.7%).空腹献血不良反应322名(8.1%).晕针晕血献血不良反应131名(3.3%).纤细的血管穿刺疼痛119名(3.0%).献血后血肿129名(3.2%).女性经期献血109名(2.7%).其他献血17名(0.4%).不同原因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的轻中重程度的构成比例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由于献血者精神紧张,睡眠不足和空腹献血等情况引起.我们应该提高静脉采血技术、优化服务意识、在采血过程中注意与献血者的情感交流,从而提供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石家庄地区2012-2014年献血人群NAT检测情况分析

    作者:李莉华;韩卫;何路军;韩雪峰;张静;王素玲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降低输血感染风险,分析在石家庄地区献血者中开展血液传染病毒核酸检测(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应用浩源核酸检测系统,对经ALT及两遍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ELISA检测结果均呈非反应性的287 728份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3项联合NAT筛查,初筛采用8人份混样法,对检出某项有反应性的混样池进行单人份拆分检测.结果 ELISA检测非反应性的287728份标本,共检测42 472个混样池,检出209个HBV DNA反应性混样池,混样池阳性率为4.92‰;拆分结果为84例HBV DNA阳性,检测阳性率为0.29‰,所有标本中无HCV RNA和HIV-1 RNA的检出.结论 核酸检测可缩短血液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并有效降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发生几率,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

  • 2012年长沙地区临床用血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蒋群;康甜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医院输血现状,针对不同级别的临床医院和临床医生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临床医院合理用血水平.方法 采用统一的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2 000名临床医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90%的医院临床医师迫切需求输血培训和输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90%的临床医生中希望由专家能参与会诊,78%的医生对内科输血指针掌握正确,60%的医生能准确掌握外科输血指针,约20%的医生不能正确评估输血疗效.8%-17%的医生在临床中错误应用冷沉淀治疗.结论 临床输血指针掌握内科医生优于外科医生,临床输血服务存在空白点和盲区,合理用血观念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 转型期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调查与分析

    作者:叶长英;吴建忠;曾嘉;齐瑛

    目的 了解转型期福州市高校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福州8所高校的1 347名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对献血的态度及行为的现状.结果 本市高校学生获取献血知识途径较广泛,但有968(71.9%)名大学生对献血知识不太了解,630(46.8%)名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力度的评价为“不好”及“差”;75(5.6%)名家长反对学生献血;有1 209(89.8%)名大学生表示,献血英雄事迹对自己参加献血有或可能有影响;有582(43.2%)名大学生主观认为是因为自身条件不允许而没参加献血.结论 结合转型期大学生的特点,创新献血宣传模式,促进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理解和信任,提升大学生参加献血的比例.

  • 互助献血者与无偿献血者差异的调查

    作者:秦小林

    目的 了解桂林市开展互助献血半年来互助献血情况,探讨互助献血与无偿献血的差异以及血液检测合格互助献血者1年之内再次献血情况.方法 统计2013年7月1日-9月30日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人数,分析比较2类人群在献血比例、性别、年龄、献血频次、献血量之间的差异,以及血液检测结果的比较,同时统计分析血液检测合格互助献血者1年之内再次献血情况.结果 互助献血占献血总人数的7.07%;互助献血者主要以男性、第1次献血、献血量为200 mL的青年或青壮年为主,而无偿献血者以男性、多次献血、献血量为400 mL的青壮年或中老年为主;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项不合格率(HBsAg、ALT)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检测合格的第1次和多次献血的互助献血者1年之内再次献血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互助献血多从亲情和友情角度出发,多属有目的的被动献血,要使互助献血者转化为无偿献血者比较困难.

  • 2010-2014年宁波市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周天瑜;刘奕宇;罗林;钟发德

    目的 了解宁波市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现状,为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从浙江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宁波献血登记统计数据库中,选取2010-2014年宁波市高校大学生及全市无偿献血数据做比较分析;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宁波市在校大学生中抽取600人做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献血现状及献血原因等,以动态数列法预测未来大学生无偿献血趋势.结果 2010-2014年宁波市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人次占全市无偿献血人次的比例为9.34%(32 627/349 428),献血量占全市献血量的9.00%(44987.50 U/499 752.30 U),无偿献血率为3.23%(32 627/202 274);200、300、400 mL献血人次构成比(%)为34.01∶56.22∶9.77,200、300、400mL献血量构成比(%)为24.66∶61.16∶ 14.18;捐献人次占全市捐献机采血小板人次的比例为2.59% (564/21 778),捐献量占全市机采血小板捐献量的1.89%(564.00 U/29 897.00U).现场问卷调查:宁波市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率为8.67%(52/600),大学生献血的主要动机是“奉献爱心,帮助别人”的占67.31%(35/52);91.33%(548/600)未参加过无偿献血,不愿意献血主要原因为“网络媒体负面报道”[36.86% (202/548)]、“担心影响身体健康”[23.36%(128/548)]、“担心会感染疾病”[13.69%(75/548)]等.5年间大学生无偿献血人次平均增长率为7.38%、献血量平均增长速度为6.25%,据此预测2015、2016年宁波市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人次分别为8 383、9 001人次,献血量分别为10 431.50、11 083.50 U.结论 宁波高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重要力量,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无偿献血健康持续发展.

  • 开展HBV和HCV核酸检测条件下献血者ALT筛查的意义探讨

    作者:陈锦艳;黄伯全;黎世杰;熊华平;黄珂;王敏;许茹;廖峭;戎霞

    目的 探讨开展HBV和HCV核酸检测条件下采供血机构筛查献血者ALT的意义.方法 对2010-2014年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后,经4项双试剂ELISA检测和ALT检测,仅单项ALT阳性的20 963名献血者的HBV/HCV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2年在中心献血的上述献血者603名,对其进行间隔时间至少为半年的随访,每次随访均进行ALT、全项血清学ELISA检测及HIV、HBV和HCV NAT检测.结果 20 963名单纯ALT阳性献血者经HBV/HCV/HIV核酸鉴别试验检出5例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0.2‰;分别按性别、年龄和献血时间比较其ALT不合格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3名单项ALT阳性献血者经随访未发现有献血者出现除ALT外其他检测项目呈反应性.结论 在已经开展HBV及HCV NAT检测的地区,可以考虑取消对献血者进行ALT检测.对于尚未开展HCV或HBV NAT检测的地区,不宜简单取消献血者ALT的检测.

  • 23家医院规范临床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调研

    作者:蒲晶淼;贾嫈;丁宝宏;杨海阳

    目的 探讨现场督导检查对规范临床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与2014年西宁地区23家医院现场督导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2006年与2014年相比,2006年开展反定型试验的医院仅1家;23家医院均未开展Rh(D)定型、抗体筛查试验、非盐水介质配型试验.现场单盲实验验考核中抗体减弱的反定型标本23家均漏检;凝聚胺实验阳性标本有7家检出、16家漏检.结论 实践证明现场督导检查强力推进了临床血型血清学检测的规范化进程,确保了医院临床输血安全.

  • 某院血液输注及时情况现状调查与对策

    作者:林小晶;唐聪海;张志坚;林艺璇;原敏

    目的 通过对本院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患者输血及时性与每袋血液输注时间的调查,提高输血护理的质量及输血安全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780名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病案查阅输血护记,调查从血液接收至开始输注的时间及每袋血液从开始输注至输注结束的时间,分析影响血液输注及时性及每袋血液完成输注时间的因素.结果 780例输血患者中,血液接收至开始输注时间在30 min内的占696例(89.2%),30 min后输注的占84例(10.8%).血液延迟输注因素主要是患者发热的占29例(34.5%);同时间输血患者太多的占25例(29.8%);患者在接受其他检查、治疗的占18例(21.4%);护士安排不合理的占12例(14.3%).每袋血4h内输完的占726例(93.1%),超过4h输完的占54例(6.9%).导致血液输注时间超过4h的因素主要是患者发热17例(31.5%);心、肺功能不全14例(25.9%);高龄、体质弱12例(22.2%);输血器堵塞5例(9.3%);静脉通道不畅4例(7.4%);出现过敏反应2例(3.7%).结论 通过全院输血护理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输血护理的执行力,输血科加强对到达用血科室血液的管控,确保离库血液及时输注并在4h内输注完毕,提高安全输血水平.

  • 湖南省2013年血站及献血者基本情况调查

    作者:刘兆春;肖水源;谢毓滨;刘礼亲;田宗之;尹澎

    目的 了解湖南省血站的工作现状、服务能力和运行状况以及全省献血者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血站建设规划、促进全省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2013年湖南省14个市州血站的机构和人员状况、血液采集和供应、血站财务收支等情况.结果 截止2013年底,湖南省血站共有在岗职工1 346人,男女性别比为1∶1.19,年龄以26-40岁居多,占55.65%(749/1 346);学历以本科和专科为主,约占83.58%(1 125/1 346);职称以初级为主,中级及以上仅占22.28%(300/1 346);血站收入以临床用血费用为主,占87.83%(28 884万元/32 887.76万元),支出以人员工资和保障血站运转经费为主,达75.96%(23 632.89万元/31 113.29万元),血费报销费用仅占1.86%(577.86万元/31 113.29万元).2013年全省采集全血15 594.32万mL;献血者以个人自愿献血者和招募的团体献血者为主,占94.96%(741 313/780 658);捐献机采血小板者以个人自愿献血者为主,占98.17%(32 275/32 877).2013年全省自愿无偿献血人者中,男性占65.16% (313 745/481 499)、女性占34.84%(167 754/481 499),年龄18-45岁占28.77%(138 537/481 552),高中及中专学历者占26.01%(125 238/481 499)和大专及其以上层次占27.32%(131 549/481 499);献血者职业分布,除无法明确界定或者登记不明确者外,依次为学生(14.11%)、农民(9.87%)、公务员(9.81%)、工人(9.30%)、医务人员(6.79%)、教师(4.8%)和军人(2.70%).全省献血率为6.93%,高的达到19.01%,低的为2.93‰.结论 湖南省血站存在人员编制不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偏低、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无偿献血者中以男性人群,高中、中专和大专科学生为主,需要有针对性加强宣传招募,特别是在基层地区以及其他职业人群中的宣传,以提高人口献血率,保障临床血液供应.

  • 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秦伟斐;田耘博;李小红;廖红梅;李维;廖红文;黄霞

    目的 通过对HBsAg阳性而核酸检测(NAT)结果阴性的血液标本进行HBsAg确认检测,以评估不同检测策略的优劣,以期为降低HBV输血感染风险和建立科学有效的献血者屏蔽归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种ELISA试剂进行无偿献血者的HBsAg筛查,同时用TMA技术进行HBV DNA检测,将ELISA法HBsAg阳性但TMA法HBV DNA阴性的血液标本进行HBsAg中和确证实验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 在47 004份标本中,共检出226份HBsAg阳性且HBV DNA阴性的标本.对其中161份标本进行了HBsAg中和确证实验,43份确证阳性,确证阳性中2种ELISA试剂均阳性占37份,ELISA试剂1单阳性标本和ELISA试剂2单阳标本各为3份,其确证阳性率分别为3.7%、9.1%.ELISA法单试剂检测HBsAg阳性结果的比例占到了HBsAg不合格血液标本的70%,但ELISA试剂l和ELISA试剂2的假阳性率分别高达96.3%和90.9%.对血液检测模式进行了筛查效果的评估,“1遍NAT+1遍ELISA”筛查模式检出率为0.094%,“2遍ELISA”筛查模式检出率为0.01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133份进行了HBsAg中和确证实验的标本实施了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两对半检测,抗-HBs、抗-HBe、抗-HBc在ELISA结果阳性的不同情况中,其阳性比例呈现不同趋势,抗-HBc阳性率高.结论 “1遍NAT+1遍ELISA”筛查策略比原有“2遍ELISA”筛查策略更能保障血液安全.由ELISA假阳性导致的献血者被错误屏蔽的问题,需要我们建立献血者归队策略,并制订科学有效的检测步骤和流程.

  • RhD(-)红细胞预约受理和供应管理分析

    作者:黄灵艳;褚晓凌

    目的 分析RhD(-)红细胞(RBC)的预约受理和供应情况,评价RhD(-)RBC预约供应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6-2013年RhD(-)RBC的供应情况,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改进RhD(-)RBC预约和供应方式前(2006-2009年)后(2010-2013年)RhD(-)RBC的供应量、调剂血量、接近失效期而发放给RhD(+)患者输注的血量,以及2012-2013年各临床科室RhD(-)RBC实际使用血量与预约血量的符合率.结果 1)改进预约与供应方式后RhD(-)RBC的供应量、调剂血量和接近失效期而发放给RhD(+)患者输注的血量均比改进前明显降低(P<0.01);2)2012-2013年RhD(-)RBC实际使用血量与预约血量符合率高的是内科,其次是妇科和外科,低的是产科.结论 改进预约受理和针对不同临床科室采取不同供应策略后,RhD(-)RBC使用量降低,浪费减少,显示当前预约受理和供应管理模式既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又有效节约了稀有血型血液资源.

  • 成人i型产生高效价抗-Ⅰ1例

    作者:赵素珍;张春燕;颜廷宇;李继红;李鑫;丁镌;王鑫;关佩佩;刘颖

    目的 研究i型患者血清中抗-Ⅰ性质和效价.方法 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i型患者体内的抗体性质及效价进行分析,并应用抗-Ⅰ对哈尔滨地区献血者Ⅰ抗原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i型患者产生的同种异型抗-Ⅰ,效价在室温和4℃时为4 096,37℃为2 048,抗体为IgM性质,可被DTT裂解.对4 680人份健康献血者进行筛查,没有发现i型献血者.结论 i型成人血清中存在的同种抗-Ⅰ一般仅在低温时有活性,如此高效价、温幅宽的抗-Ⅰ国内尚属首次报道.建立i型的稀有血型库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Ii血型 抗-Ⅰ 抗体 效价
  • 献血者免疫因素致交叉配血不合6例

    作者:高均翠;聂心教;袁玉荣

    目的 分析献血者免疫因素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 1)献血者基本信息调查:性别、年龄、孕产史、输血史、献血史(献血次数、献血前服药及献血后身体状况)等,对需重新采样者,在征得本人同意后重新采集本人及配偶EDTA抗凝血.2)实验室检查:(1)血型鉴定ABO、RH及其他血型鉴定与分型均为盐水介质试验;(2)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试验盐水、凝聚胺、抗人球3种介质试验;(3)直抗试验包括多抗(抗-IgG,C3d)、单抗-IgG、单抗-C3d;(4)交叉配血试验根据受血者抗体筛选和鉴定情况,选择同型血液,在盐水、凝聚胺、抗人球3种介质下配血;(5)直抗阳性RBC乙醚放散试验放散液与谱细胞进行间接抗人球试验.结果 6例献血者免疫因素致交叉配血不合,2例为自身RBC直抗强阳性引起,4例均为不规则抗体引起,其中1例抗-E、1例抗-Ec和2例抗-M.结论 开展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直抗试验,对献血者和受血者都很有必要,不仅可大程度上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同时也是对献血者的一种关爱.

  • 叠氮高铁法在献血浆者血红蛋白含量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代云霞;付道兴;高阳;王贺;唐诗佳;何建琴;董德梅;杜涛;陈丽霞

    目的 改进献血浆者Hb检测方法.方法 采集随机选取的献血浆者抗凝血和非抗凝血,采用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血红蛋白含量.从叠氮高铁法的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线性、范围进行了分析,与法定方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和硫酸铜比重法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结果 叠氮高铁法的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线性、范围都是可信的,与2种法定方法的准确性一致(P>0.05).结论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适用于献血浆者每次献浆前或献浆时采集的样本的Hb检测,对降低实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和实验室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 血液中检测人巨细胞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及评估

    作者:李佳凌;巫岳龙;邹礼乐;蔡延森;何苗

    目的 建立2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在血液样本中检测有可能威胁血液安全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方法 根据GenBank中HCMV的MIE基因保守序列的分析结果,分别建立基于SYBR Green和TaqMan探针的2种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同时用这2种方法对来自血液制品厂的血浆进行检测.结果 基于SYBR Green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得到的熔解曲线峰单一,建立的2种实时定量PCR方法对于HCMV的DNA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下限均为50 copies/mL,并且具有较好的批间和批内重复性.结论 应用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献浆人群血浆样品进行HCMV检测,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在血液样本中检测HCMV.

  • 褪黑素保护红细胞抗过氧化氢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作者:杜晓红;安亮;魏春华;李晓晶;解彩霞;李嘉欣;秦文斌;武希强;苏燕

    目的 观察褪黑素(MT)对过氧化氢(H2O2)造成红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 mL制备好的正常红细胞悬液分为对照组(0.9% NaCl)、MT组(0.1 mmoL/L MT)、MT+ H2O2组(0.1 mmoL/L MT+0.1mmoL/L H2O2)、H2O2+ MT组(0.1 mmoL/L H2O2+0.1 mmoL/L MT)和H2O2组(0.1 mmoL/L H2O2),每组3份(红细胞悬液300μL/份),分别用H2O2和/或MT处理1h后,通过分光光度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再释放试验(HRT)比较MT对H2O2氧化损伤红细胞后溶血率、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及Hb再释放量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MT组、MT+H2O2组、H2O2+ MT组和H2 O2组MDA含量(mmol/mL)分别为:1.19±0.04、1.24±0.08、1.41±0.06、3.18±0.05、3.73±0.07,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H2O2+MT组MDA含量明显增高(P<0.05);再释放条带灰度值分别为:176.55±7.98、171.23±11.23、184.27±9.36、230.17±8.98、239.22±10.47,与对照组、MT组和MT+ H2O2组相比,H2O2+MT组和H2O2组再释放明显增高(P<0.05);溶血率分别为:0.061±0.007、0.070±0.005、0.135±0.007、0.145±0.011、0.117±0.015,与对照组和MT组相比,H2O2组、H2O2+ MT组及MT+H2O2组溶血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提前加入褪黑素对H2O2造成的红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如果氧化损伤已经发生,则褪黑素对氧化损伤不再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罕见复合抗体抗-A1Leb的鉴定及其特征分析——附1例报告

    作者:魏玲;莫春妍;姬艳丽;骆宏;赵阳;张润青;付涌水;罗广平

    目的 探讨罕见复合抗体抗-A1Leb的鉴定方法并分析其特征.方法 首先用试管法鉴定患者的ABO及Lewis血型,并做抗体筛选及鉴定;再将患者血清和多个随机献血者红细胞反应,初步判断抗体的特性;后将患者血清与已知ABO亚型及Lewis血型的献血者红细胞反应,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患者血型为A1,Le(a-b-);其血清与所有O型红细胞及Leb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均不反应,仅与Le(b+)的A1型红细胞反应,鉴定为抗-A1Leb.结论 当遇到仅与部分A或B型红细胞反应而不与任何O型红细胞反应的不规则抗体时,应考虑该抗体可能是针对Lewis血型系统复合抗原的抗体.

  • HPA-1a抗体MAIPA定量检测标准体系的建立

    作者:李睿书;乔郑磊;凌冰;陆萍

    目的 建立针对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a抗体的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定量检测(MAI-PA)的标准体系.方法 用MAIPA方法检测不同稀释度的标准HPA-1a抗血清,优化该方法的佳实验条件,绘制线性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 经优化,确定MAIPA定量检测方法的佳实验条件如下:铺板抗体羊抗鼠IgG单抗:3μg/mL,血小板每孔2×107个,检测抗体小鼠抗人CD61单抗:20 μg/mL,酶标羊抗人IgG∶稀释度1∶10 000.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是0-4IU.该方法低检测限至少为0.3IU,批内变异系数为1.3%-3.6%,批间变异系数为4.0%-5.6%.特异性检测:用抗-A、抗-B、抗-H、抗-I、抗-P1、抗-Lewisa等试剂以及含其他抗体的抗血清进行试验,均无明显阳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针对HPA-1a抗体的MAIPA定量检测的标准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和精密度,对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血小板安全输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在血液病毒筛检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尹湧华;李玲;韩婷婷;刘忠

    目的 通过应用案例,将ROC曲线法引入血站实验室病毒筛检试验中诊断阈值的判定、及对诊断方案的评价.方法 采用2种厂家生产的ELISA诊断试剂对34例阴性、22例阳性样本中的抗-HCV进行测定.基于吸光值,绘制ROC曲线对诊断试验临界值进行判定、对2组诊断试验准确性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应用厂家A试剂开展HCV诊断试验的佳临界值为2.459,此时灵敏度与特异度综合精度达到大,为0.73、0.97.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2,表明该诊断试验准确性较高.厂家B组试验价值优于厂家A组.结论 由ROC曲线法判定的诊断阈值能够使诊断试验灵敏度、特异度达到佳优化,诊断试验的Youden指数达到高.ROC曲线法能够客观、一致地评价诊断试验的准确性、比较不同诊断试验的诊断价值.

  • 不同氧化模型制备时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的变化

    作者:黄雅;王瑛;尤国兴;李鹏龙;赵莲;周虹

    目的 探讨不同氧化模型制备时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的变化.方法 从15只大鼠颈动脉采集血液9mL/只,离心去除白细胞,获得红细胞重悬液分为4组(n=3):空白对照组(不加入任何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组(终浓度为0.5、5、8 mmol/L);吩嗪硫酸甲酯(PMS)组(终浓度为25、50、100μmol/L),亚硝酸钠(NaNO2)组(终浓度为0.5、1、1.5 mmol/L);37℃水浴1h,自体血浆调节红细胞压积至40%,测定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结果 红细胞聚集指数:H2O2组呈下降趋势,终浓度8 mmol/L时的2.5±1.3,较对照组的45.3±1.5下降明显(P<0.05);PMS和NaNO2组则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红细胞聚集时间(s):与对照组的0.89±0.13相比,H2O2组作用浓度为5、8 mmol/L时明显升高,分别为1.68±0.2、1.85±0.14(P<0.05);PMS组各作用浓度未见明显影响(P>0.05);NaNO2组各终浓度作用后,虽然分别降低至0.54±0.06、0.62±0.03和0.78±0.08,但也显示作用浓度越高降低越慢.红细胞变形性:各个剪切速率(SHR)下,对照组EI分别为28.1±0.45、40.6±0.92、42.4±1.09、43.2±1.12、44±1.21.3种浓度H2O2作用后,不同SHR下EI均明显下降(SHR=100 s-1时EI分别为18.8±3.78、11.3±2.36、6.9±4.89,P<0.05);3种浓度PMS作用后,不同SHR下EI均明显下降(SHR=100 s-1时EI分别为16.8±2.27、8.5±0.64、5.6±0.07,P<0.05);3种浓度NaNO2作用后,SHR=100 s-1时,变形性降低(分别为23.9±1.41、20.8±0.01、21.9±041,P<0.05),但随着SHR的增大,变形性有升高趋势,SHR≥600 s-1时,NaNO2组红细胞变形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HR=1000 s-1时EI分别为48.3±0.73、49.2±0.1、48.3±0.65,P<0.05).结论 不同氧化剂对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影响不同,提示在体外建立红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时应根据实验目的选取符合要求的氧化剂.

  • DBBF修饰提高人脐带血红蛋白P50的理化条件研究

    作者:张学俊;李燊;周文涛;陈刚;刘嘉馨;杨成民;王红

    目的 提高人脐带血血红蛋白(HbF)P50以使血红蛋白(Hb)能更好地向组织供氧.方法 采用双(3,5-二溴水杨基)延胡索酸酯(DBBF)修饰人脐带血血红蛋白(HbF)提高P50到血液生理值96 torr,以影响修饰反应溶液的pH、HbF浓度以及DBBF与HbF反应的摩尔比为3个主要条件,血氧分析仪测定氧合曲线得到P50和希尔系数,按三者各自较佳反应条件试验得到DBBF修饰后HbF优工艺,检测其所得样品P50、希尔系数及波尔效应等.结果 Hb的底物浓度为7g/dL,反应溶液pH为8.00,DBBF与HbF反应的摩尔比为2∶1,能提高HbF的P50接近血液生理值26 torr.结论 筛选修饰工艺中反应溶液的pH、Hb浓度及DBBF与HbF反应的摩尔比等3个条件,可使DBBF修饰提高HbF的P50,有助于修饰后HbF能更好地向组织供氧.

  • 酚噻嗪类光敏剂YWW007用于病原体灭活的毒性评价研究

    作者:杨春晖;边国慧;黄毅;阳红;王憬惺

    目的 探讨酚噻嗪类光敏剂YWW007应用于血液病原体灭活的安全使用剂量.方法 细胞毒性试验:使用YWW007终浓度为1、4、12、20、40 μmol/L培养基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遗传毒性评价:采用YWW007终浓度为1、2、4、6、8、12 μmoL/L的培养基培养小鼠淋巴瘤细胞,用微孔板法做tk基因突变试验,计算平板效率、相对存活率以及TFT抗性突变频率等指标.结果 当YWW007浓度达到40 μmol/L时,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而YWW007浓度为12、4、2和1μmol/L时,细胞存活率>70%,提示细胞毒性轻微;YWW007浓度≤4 μmol/L时,在含有和不合有代谢活化系统(S9)条件下,其突变频率(MF)值均未达到阴性对照组MF值的2倍,未见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YWW007浓度≤4 μmoL/L为用于病原体灭活的安全剂量.

  • 快速血栓弹力图监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凝血功能

    作者:马璐璐;虞雪融;黄宇光

    目的 快速评价全膝或/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指导围术期抗凝治疗.方法 选择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住院择期行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4名,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术中总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信息.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24h的快速血栓弹力图(TEG)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4名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24hK值增加,α角和MA值减少(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24 h LY30和R值无明显变化(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即刻K值增加,α角和MA值减少(与术前比P<0.05),而术后24 hK值、α角和MA值均恢复术前水平(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24 h,LY30和R值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不同关节置换术对机体凝血机制的影响不同,快速TEG能更敏感地反映围术期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的改变,可用于指导围术期抗凝治疗.

  • 手术用血的审核管理及效果评析

    作者:辛永红;蔡永君;刘强;柳华南;张玮炜;怀桂青;张玉娟

    目的 通过加强手术用血的审核管理,避免过度输血,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方法 制定手术用血管理规定,建立术中用血指征评估程序、取血审核管理流程,统计分析2013年6月前、后各1年的相关数据,比较评析加强审核管理前后的效果,不断探索手术用血新策略.结果 对手术用血审核管理执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6月-2014年5月与2012年6月-2013年5月相比较,手术备血台数基本持平(分别为483、486);备血量降低13.8%;术中用血手术的比例从59.3%降到38.9%;术中总用血量降低23.7%;台均用血量降低23.3%;计划用血与实际用血的符合性比较有明显降低;术中红细胞和血浆输注的合理性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加强对术中用血的审核管理,可有效减少各种血液成分的使用量,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目的.

  • “无输血手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普山;黄焕雷;钟彩霞

    目的 探讨“无输血手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的疗效观察,以有效减少异体血液的输注,实现“无输血手术”,节约血液资源.方法 在本院2010-2011年我院成人心脏手术82例作为实验组,同期65例成人心脏手术作为对照组,分析未输血患者和输血患者术前和术后住院期间Hot、Hb、WBC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65名患者实现无输血手术(79.27%),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前血小板(202.6±61.73)×109和(197.4±65.91)×109、Hb(131.6±15.64)g/L和(130.7±16.97)g/L、WBC(4.7±0.86×1012和(4.5±0.67)×1012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d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ot(0.37±0.06)和(0.36±0.07)、WBC(3.94±0.49)×1012和(4.05±0.44)×1012,Hb(110.9±12.1)g/L和(116.8±15.2) g/L,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7.8±1.6)d和(9.5±4.3)d,P<0.05.结论 “无输血手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应用是有效和可行的,可大量减少成人心脏手术异体血液的输注.

  • 血小板交叉配型和基因分型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

    作者:许金华;李剑平

    目的 评估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2种方法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技术,以输注24 h后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为指标,对比评估43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43例血小板输注无效中,7例血小板抗原基因配型相合输注中,输注有效率100%,24 h PPR (34.24±6.59)%,24 h CCI为9.10±2.11;25例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输注中,输注有效率92%(23/25),24 h PPR (32.43±7.50)%,24h CCI 9.18±2.82;11例随机血小板输注中,输注有效率27.3%(3/11),24 h PPR (16.45±9.37)%,24 h CCI 3.45±1.72.结论 排除非免疫性因素及部分免疫因素,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是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首选措施,血小板交叉配合次之,二者均可明显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提升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血液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作者:马文文;王梦圆;赵轶轮;蔡旭兵;屠小明

    我们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临床血液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结果,以模型适用的预测期限为分类标准,阐述了各类模型的基本形式,讨论了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 欧盟血液供应管理自我评估与分析法之介绍与应用

    作者:褚晓凌

    本文介绍了欧洲委员会血液供应管理(BSM)工作小组提出的评估和改进BSM过程的自我评估法和“优势-缺点-机遇-挑战(SWOT)”分析法及其应用在澳大利亚、南非、荷兰等国开展BSM的成功经验,以及福建省血液中心(FJBC)采纳2种方法对BSM过程的自我评估和分析,从中可见对BSM过程的自我评估和分析出当前BSM过程存在的优势和缺点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BSM过程的改进;而自我评估和SWOT分析法是评估当前BSM形势、提出改进措施和评估有效性的有力工具,值得我国各地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借鉴.

  • 基于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献浆者招募形式研究

    作者:姚振斐;谭伟中

    采用计算机技术,探索提升献浆者招募效率和质量的途径,进一步建立献浆长效机制.构建数据仓库建立一套献浆者多维数据集,采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方法,研究分析宜春市上生单采血浆有限公司2013年2 730名合格献浆者相关数据.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一系列献浆者招募的相关规则.利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为进一步转被动为主动方式发展献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依据,使献浆者招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

  • 云南省采供血机构实验室通过单盲标本进行现场检测的考评结果

    作者:寸伟;段友斌;张珺珂;何清

    目的 对云南省15个中心血站实验室单盲标本考评,ELISA现场检测过程考核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检测过程考评在质量评价活动中的意义.方法 质量考评活动中,由考评组现场对实验室单盲考评标本的检测过程进行考评,对考评标本检测结果和过程现场打分,统计分析各ELISA项目试剂的使用情况,按试剂分类统计检测结果.结果 15个中心血站实验室单盲考评标本检测结果均为满分,检测过程考评表相关条款平均得分106.73分,低为78分.各实验室均配置了能够满足检测要求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和检测试剂,3个小型血站实验室检测值Z-比分数有问题或不满意的结果较多.结论 单盲考评标本现场检测过程考评,综合考评检测结果和过程,相较于仅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更能够客观反映实验室实际情况,为参评实验室进一步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提供了详细和重要的依据.

  • 采供血机构的伦理思考

    作者:韩莎莎;朱自严;朱永明

    社会的进步加深了人们对伦理和道德的认识,也使得社会层面评判行为是非对错的伦理准则越来越受重视.采供血机构(血站)肩负着保护献血者权益和保证血液供应及安全的重任,更应重视采供血服务、科研等环节中的伦理问题.本文从血液的来源和使用2个角度,结合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现象,就采供血机构业务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和论证,旨在找出采供血机构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并探讨解决采供血机构伦理问题的原则和思路;提倡和建议采供血机构要重视伦理、尊重伦理,任何血液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项目的开展都有必要结合当地现实情况,经过伦理委员会充分论证.

  • 我国现阶段输血医学本科生培养的方式和效果——以2所医学院校输血医学方向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为例

    作者:汪强;王文静;韩威;刘鱼

    目的 探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输血医师和输血技师2个培养体系对输血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方法 对分别在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内培养输血医学方向学生的2所高校(高校A和高校B)输血医学方向学生的培养情况、毕业去向及学生反馈等做调查分析,其中学生反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结果 2所高校毕业生对课程安排、实习安排、现工作的满意度、本科所学知识在工作中的实用性以及对输血医学发展前景的评分(分)分别为:81.00±9.40、78.43±10.37、81.35±9.84、79.74±10.30和73.38±14.58,高校A毕业生中就业于输血相关岗位的占30.12%,低于高校B的88.23%.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输血方向本科生都不失为输血医学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但是如何使输血方向本科生在输血行业中站稳脚跟,尤其是如何使临床专业培养的输血方向本科生不断充实和稳定在输血医学队伍中,是解决我国输血人才缺乏、推动输血医学发展的关键.

  • 浅谈输血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性

    作者:文爱清;张燕;滕方;卢尧;程芝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的输血医学内容不多,临床医师的输血知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从提高临床医师安全输血意识、提升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血水平,推广自体输血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输血科培训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意义.

  • 全国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12年回顾

    作者:孟忠华;严力行

    目的 为提高全国采供血队伍素质和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准,对行业内从业人员进行全国统一岗位培训考核.方法 建立制度,自2002年开始实施对全国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考核,考核合格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给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方具有相应岗位上岗资格.培训教材和考核内容为我国血液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远程教育5册教材和补充教材《成分输血》等.结果 自2002-2013年末,实施全国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12年来,其中10年共16次,66 760名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通过了岗位培训考核,通过率为78.51%.结论 经过对全国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全国采供血队伍的专业素质迅速改善,我国血液安全水平得以提高.

  • 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输血医师培训模式的探讨

    作者:庄远;刘景汉;汪德清;马良

    输血医学同其他临床医学学科联系得日益紧密,输血科越来越需要较高层次的输血医师.输血医师不但能从事临床会诊、临床治疗,而且要承担或参与临床用血管理和培训;但我国输血医师培训却远远滞后于临床对输血医师的需求.我们以提高临床胜任力为出发点,探讨输血医师培训的新模式——在输血医师培训起始,便以“临床胜任力”为目的作为输血医师整个培训教育体系的主导,围绕此制定培训目标、构建培训内容、设定培训考核项目——以求培养出适应临床需求的输血医师.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