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移植致血型变异输血1例

    作者:刘银;陈波;唐晓峰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过度生成,极少数患者可以是不产生M蛋白的未分泌型MM.MM约有8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明显贫血[1],因而需要输注红细胞.本文讨论的是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过非血缘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导致的血型正反定不符需要输血的情况.

  • D抗原遮断致新生儿RhD抗原假阴性1例

    作者:林甲进;朱碎永;张瑛

    目的 对1例RhD阴性产妇所生的RhD阳性新生儿因D抗原遮断引起假阴性现象而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分析.方法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新生儿及父母血型抗原.结果 新生儿血型A、DCcee,母亲血型A、dCcee,父亲血型A、DCCee;新生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游离抗体试验阳性、放散试验放散出ABO以外抗体;对新生儿进行RhD血型检测时,试管盐水法结果无凝集,易误判为RhD阴性.结论 通过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IgG抗-D高效价抗体完全封闭了新生儿红细胞上D抗原,以致红细胞上没有多余的D位点与血清试剂起反应,产生了假阴性.

  • 抗-Ec检出一例

    作者:王莉莉;刘曦

    近年来由于不规则抗体所引起的配血不合日趋受到关注,其中又以Rh血型系统的相关抗体(抗-D、抗-E、抗-Ec、抗-Ce等)所引起的较为常见和具有临床意义.近期在临床患者血液样本中发现了1例不规则抗体,其特异型明显和Rh系统相关,并且出现了抗-c的漏检,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Rh血型 抗-Ec
  • 妊娠妇女检出抗-Ce一例

    作者:孙舟;陆元善

    意外抗体所引起的输血反应越来越得到临床关注,其中以Rh血型系统相关抗体所引起的输血反应较为常见并具有临床意义[1-2].在妊娠妇女产前检查血样本中发现1例意外抗体,其特异型明显和Rh系统相关,现报道如下.

  • 低频抗-Mur特征探讨及其引起的疑难配血一例

    作者:杨鹃

    MNS是第二个被发现的血型系统,其复杂性仅次于Rh系统.MNS血型系统共有43个抗原,其基因表达产物为MN唾液酸糖蛋白GPA和Ss唾液酸糖蛋白GPB,血型糖蛋白贯穿整个红细胞膜.MNS系统还包括一系列变异的抗原,其中Mihenberger是同MNS系统有关的相对较为稀有的一系列血型,相互间通过一些特异性重叠的低频同种抗原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 抗-Mur 低频 配血
  • 检出罕见的抗-Jkb合并抗-Dia一例

    作者:何云;左玫;唐维雅;何玉;顾文波;谷龙

    Kidd血型系统ISBT的命名为:JK,009.Jka和Jkb是Kidd血型系统的一对等位基因,它们是以共显性的方式进行遗传的.Diego血型系统ISBT的命名为:DI,101.包含21个抗原,其中Dia和Dib是一对偶抗原.Dia在大多数的蒙古人群中存在明显的多态性,而在其他人种中缺乏这一抗原,所以是人类学的标记.

  • 类Ce同种抗体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一例

    作者:张丽清;朱鑫方;陈诚;夏荣

    目的 探讨一例患者标本以不同介质卡进行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不符及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 样本首次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型仪检测血型(玻璃珠卡及凝胶卡),采用试管法复查患者血型;盐水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结合吸收放散试验做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 患者血型为B型,Rh分型为DCCee型,产生类抗-Ce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结论 患者产生自身抗体,且有一定的格局,通过试验指导临床用血,给予患者O型Rh分型为DccEE的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效果显著.

  • 肝癌行肝叶切除术大量输血成分分析研究

    作者:杨孝亮;周小琴;王坤;童林;方幸英;王爱华

    目的 研究分析肝癌行肝叶切除术大量输血成分应用.方法 对我院2012午1月1日-2014年5月31日期间肝癌行肝叶切除术行大量输血所用成分及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在244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中主要以红细胞输注多,平均是15.79 U;其次为血浆,平均是8.64 U;冷沉淀和血小板输注相对较少.结论 肝癌行肝叶切除术大出血时,需要严格掌握患者的出血量、症状、体征和检验相关检查结果,合理选择血液制品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输注,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现代输血规范化管理模块功能发挥的探讨

    作者:陈春玲;周华友;邝家熙;刘映;孔文兵;刘芊羽

    近年来,输血事业在我国发展迅猛,为临床医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保障患者的健康恢复注入强劲力量.面对形势发展,输血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医疗卫生工作需求.加强输血的管理和促进输血的发展建设迫在眉睫.

  • 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

    作者:陈会欣;王顺

    目的 通过统计我院近3年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对临床输血疗效的影响,为临床评估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输血治疗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对比分析阳性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和阴性组(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间输血疗效有无统计学意义,并按照血液品种将入选的全部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分为红细胞组、血浆组、血小板组,进一步比较各组输血疗效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的输血无效率(46.1%)明显高于阴性组的输血无效率11.6%(x2=118.48,P <0.05).血小板组输血无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r=26.528,=6.309 P<0.01).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增加临床血液的无效输注率,各成分血输注中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导致的输血无效率高.

  • 品管圈在降低血液报废率中的应用

    作者:臧艳;程宁;郭慧军;郭菲;朱燕霞;葛立华;陆敏;钱宝华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报废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应用品管圈的流程与方法对血液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对采供血环节中的血液报废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及持续改进计划.结果 有形成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在采供血环节中血液报废率由干预前的5.77%下降至2.73%,血液报废率明显下降;无形成果,使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自信心以及团队沟通协调能力、凝聚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采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采供血环节中的血液报废率,不断提高血液质量,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的容量控制

    作者:陈勤;姚向阳;施旭斌;凌吟;叶玉芳

    目的 探讨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容量质量控制的方法,保证血液安全有效.方法 用电子称称量原料液体血浆的重量,通过病毒灭活前后对血浆重量的称量对比,计算出血浆灭活后的过滤损失量,根据过滤损失量、血袋重量计算出需要留取的原料血浆量.结果 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既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容量要求,又满足本站血浆容量以50 mL进制的要求,也减少了血浆不必要的浪费,即节约了成本,又保证了病毒灭活后血浆的质量.结论 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应用对血液容量有一定损耗,应对制备前原料血浆容量及操作过程采用有效措施,保证成分血液的容量.

  • 国产血液回收机在骨科大手术中自体血回收效果研究

    作者:顾海慧;牟显尧;李津杞;屠晓华;朱燕霞;钱宝华

    目的 评价国产型血液回收治疗仪在骨科手术中自体血液的回收效果.方法 60名骨科手术患者,根据血液回收设备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北京型)和进口组(美国型),每组30例.检测比较2组回输血液的Hb、Hct、WBC、Plt、pH、Na+、K+、Ca2、乳酸(Lac)含量,记录回收血量和回输血量,比较红细胞回收率.结果 国产组与进口组比较,2组回输血液的Hct均在>50%(P>0.05);其余各项检测指标(P>0.05);2组红细胞回收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95%.结论 国产型血液回收治疗仪在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收效果与进口型相当.

  • 红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输血疗效分析

    作者:刘志刚;蔡晓红;邹纬;王勤;沙青;沈敏;叶瑾;龚淞颂;王钰箐

    目的 探讨红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输注红细胞制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1例临床上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血液病患者,确认为含有红细胞自身抗体后设定为实验组,对照组为19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的常规输血患者,对两组所有患者输血前24 h和输血后24h的Hb、RBC、Hct几项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输注红细胞制品前后,Hb、RBC、Hc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输注红细胞制品前后,Hb、RBC)、Hc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血象提高程度和输血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红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效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另一方面,红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在抢救时可以输注少量红细胞制品,仍能起到维持Hb的作用,不应由于交叉配血不合而拒绝输血.

  • 某三级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李丹;程璐璇;陈晓鸿;杜江;金岱琳;司黎国;王春燕

    目的 通过分析本院2012-2013年用血情况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方法 统计2012-2013年的用血量,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内共有12 721人次输注血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43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8%.输注红细胞制品、冰冻血浆、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悬液、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人次分别为6 696人次、5 319人次、494人次、212人次.红细胞制品、冰冻血浆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悬液引起不良反应率分别为0.49%、0.15%、0.40%.结论 输血是把双刃剑,要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加强临床输血过程的监控,尽量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改善临床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的分析

    作者:安海莲;崔春兰;金玉顺

    目的 加强我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分析近3年临床用血评价考核各项客观指标,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方法 回顾2011-2013年我院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各项措施,统计临床科室血液成分使用情况、临床医疗基础数据和临床用血评价考核各项客观指标,并进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 近3年我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能有效运行;临床用血评价考核各项客观指标均有改善,住院患者总输血率分别为:12.79%、8.51%、8.67%,红细胞输注率分别为:7.01%、4.32%、4.46%,血浆输注率分别为:5.10%、3.63%、3.59%.2012、2013年较2011年均显著下降(P<.0.01);住院患者人均输血量、总手术及大中手术例均输血量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手术科室及全院自体血回输率升高.结论 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运用临床用血评价客观考核指标有益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的提高.

  • 某医院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评价的体会

    作者:陈波;刘银;刘业;周晔;唐晓峰

    目的 探讨医院输血科临床用血规范管理的途径.方法 从用血量控制、输血病历监管、输血环节把握及附加调整等4个方面,对我院2014-2015年1-5月同期临床输血评价体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随着医院不断增加的病种和床位数,在总体血量计划数不交的状况下,合理控制临床患者的用血均量数;平衡临床科室申请备血与实际用血量的关系;着手临床输血病历在输血前、中、后的监查,对临床输血的每个环节进行合理的数据比较及监控同比增长率.结论 医院加强输血科输血质量管理,严格做好临床用血管理评价,是减少不合格输血、计划用血、安全用血的关键.

  • 模拟红细胞电子交叉配血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忠利;宫爱华;王卫东;庞春松;苏颖

    目的 通过红细胞输注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电子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IH-1000检测我院受血者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下简称直抗试验),交叉配血同时采用电子交叉配血和微柱凝胶法配血.结果 在对红细胞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发现,14 762例受血者中有3例2次血型结果不一致,占0.02%,有10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占0.68%,有26例交叉配血不合,占0.17%;29 608 U RBC供血者中有26单位RBC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占0.09%,出现次侧交叉配血不合.结论 供血者直抗试验阳性不能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只有具备ABO/RhD2次血型鉴定准确、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供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的结果适合电子交叉配血.

  •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限制性输血治疗临床转归的预后研究

    作者:肖昆;乐爱平

    目的 探讨限制性输血方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临床转归的预后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神经外科住院的18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分别实施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治疗,限制性输血组为实验组(Hb≤70 g/L,n=85),开放性输血组(Hb< 100 g/L,n =95)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输血治疗后发生的并发症和临床转归预后相关指标,以探讨限制性输血方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 1)实验组红细胞输注量(430±85.61)mL明显少于对照组(660±53.04) mL平均住院天数(15.15±3.16)d亦短于对照组(27.83±7.25)d,差异二者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肺炎发生率(3.5%)明显低于对照组(17.9%),治愈率(16.5%)高于对照组(5.3%),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进神经外科ICU (NICU)发生率(15.3%)却低于对照组(31.6%),差异亦具统计学意义(P<0.05);3)2组输血后低血压、脑室炎、尿路感染、急性肾衰、与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脓毒血症及伤口感染发生率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需康复治疗、依赖看护、机械通气及60d死亡率差异亦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限制性输血比开放性输血的红细胞用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输血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患者临床转归预后更好.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案分析——附2例报告

    作者:余文芳;陆元善

    目的 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2例典型病例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例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TTP是一组罕见的、急性致命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及早进行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临床用血闭合监管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作者:刘志伟;宋铁军;王英剑;张盈

    目的 通过医院的网路平台,整合医生、护理、实验室、输血、患者服务等多个信息系统,以输血医嘱号作为匹配号,搭建1个从输血医嘱申请到执行的输血管理闭合环路系统,达到全程管理医疗用血液的目的.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本院2012-2013年通过临床用血闭合监管体系申请和发放的全部红细胞和血浆,分析2年来血液使用匹配率、输血指征符合率、红细胞交叉配血与实际输血比例,红细胞过期率用以评价.结果 2年29 129 U的红细胞和41 571 U的血浆被输注给预期的病人,匹配率100%,达到了血液和受血者的准确配对.红细胞输血指征符合率从93%升至95%,红细胞交叉配血比从原来的2.7降至2.3,红细胞过期率也从0.05%降至现在的0.03%.结论 临床用血的闭合环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临床输血差错、显著减少血液滥用现象和有效地提高输血安全.

    关键词: 临床用血 管理 安全
  • 宜昌市2010-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郭毅;聂心教

    目的 了解宜昌地区无偿献血者传染病检测项目的筛查效果及血液报废情况,以不断调整新形势下血液安全策略,确保输血安全.方法 对本站2010-2014年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筛查情况进行回顾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ALT 0.79%、HBsAg 0.70%、抗-HCV0.29%、抗-HIV 0.24%、抗-TP0.61%.从各年数据来看,单月不合格率居各项目之首的是ALT、HBsAg和抗-TP,且抗-TP在2014年有5个月不合格率居首位,已成为造成血液报废主要的输血传染病筛查指标.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造成的血液报废初次献血者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结论 1)ALT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要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工作,严格执行ALT筛查标准;对干式生化仪与全自动生化仪结果加强比对,以调整采前干式生化仪淘汰献血者的临界值;2)采前采用高灵敏度初筛试剂是降低血液报废率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议增加抗-TP初筛试纸条进行采前筛查;3)大力发展招募固定献血者可以有效降低阳性报废率,减少通过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 血栓弹力图(TEG)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液输注评估的意义

    作者:陈诚;张敬军;张琦;朱鑫方;夏荣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液输注评估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入院后<24h进行TEG检测的96位颅脑损伤患者,以检测结果将96位患者分为高凝组、低凝组、正常组3组,并加设对照组12人(来源于正常健康志愿者),对比TEG与传统凝血实验的检测结果,了解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状态.结果 TEG检测高凝组(41/96)和低凝组(10/96)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45/96)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EG检测下不同凝血状态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实验比较,高凝组中只有参数FIB存在差异(P<0.05);低凝组中只有参数PT和APTr存在差异(P<0.05);参数MA在不同输血量的组别中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TEG比常规凝血实验的敏感度更高,能够更有效区分出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状态,并且对患者的输血量有一定的预估和指导作用.

  • 上海市医疗机构贮血冰箱卫生安全状况调查

    作者:查占山;臧艳;程宁;顾海慧;张军;朱亚婕;钱宝华

    目的 调查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贮血冰箱卫生安全状况,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2015年5月-6月对上海市81家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的贮血冰箱卫生安全状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贮血冰箱温度与温控系统,贮血冰箱空气培养菌落生长情况.结果 81台贮血冰箱中有14台(17.28%)未开启声光报警装置;有24台(29.63%)安装了24 h实时电脑温控显示和远程报警系统;有45家(55.56%)医疗机构在储血冰箱内放置了监控温度计并按规定进行了温度记录;有12家(14.81%)医疗机构未在冰箱内单独放置温度计;有32台(39.51%)检出细菌菌落,大菌落数为6个CFU,以荧光假单孢菌为主,达到合格标志要求.结论 本年度贮血冰箱卫生安全状况总体上令人满意.各级医疗机构应不断加强自身管理,定期开展自检自查工作,卫监部门应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共同确保本市血液安全.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计划质量管理权重要素探析及应用研究

    作者:乐爱平;刘威;李建林;陈世彪;杨鹃;杨丽云;胡飘萍;吴承高

    目的 探讨影响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的质量管理权重要素,为临床用血计划制订、考核评价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临床输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采集2010-2014年医院临床用血数据,分析临床用血量、出院患者人次、出院患者增长率、输血出院患者人次、异体输血患者人次、自体输血患者人次、手术台次、输血手术台次、出院患者增长率、出院患者输血率、自体输血率、出院患者均异体用血量、成分构成比等临床用血质量指标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以探讨在临床用血计划制订、考核评价实施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异体输血患者人次、患者输血率、异体输血率、均红细胞(RBC)用量、均异体RBC用量均随患者自体输血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临床用血量与医疗工作量呈非平行增长关系;2)临床用血量、自体输血量与出院患者人次、自体输血患者人次、手术台次、自体输血率、输血出院患者均RBC量间呈正相关,而与出院患者输血率、出院患者异体输血率、出院患者均RBC量、出院患者均异体RBC量间呈负相关(P<0.05);异体成分血用量与异体输血患者人次呈负相关,与输血出院患者均RBC量呈正相关(P<0.05);3)血液制剂A、B、O、AB血型构成比分别为32.61%、24.61%、34.87%、7.91%,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品种构成比分别为29.88%、28.19%、33.73%、8.20%;血液制剂不同血型、不同品种和同一血型品种构成比2010-2014各年度及均值间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用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对临床用血量权重影响显著,患者输血率、异体输血率和自体输血率、均异体红细胞用量和成分构成比是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计划质量管理权重要素,应纳入临床用血计划实施的考核评价指标.

  • 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前后凝血因子水平监测分析

    作者:宋春明;颜峰;王岩;王玥玲;邓小湄;林林;刘奉莉

    目的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前后凝血因子之间的差别,为临床选择使用不同血浆制品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30人份新鲜冰冻血浆,于病毒灭活前、后检测各相关出凝血指标和类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Ⅷ(FⅧ)]进行对比.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经病毒灭活后APTT、FⅧ活性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尽管病毒灭活后部分凝血因子含量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国家标准,而且在灭活掉经血传播病毒后,其临床输注安全性得以保障.建议医疗机构根据临床输血指征、2种血浆的各自优缺点,合理输注上述2种血浆,达到输注合理、安全、有效的目的.

  • 输血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

    作者:查占山;臧艳;顾海慧;钱宝华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学科内涵的重要形式,输血医学研究生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人才需求目标不明确、无正规化培养模式、导师队伍数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拓宽研究生教学渠道,探索正规化培训模式,坚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个性培养相统一,为输血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努力.本文就输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作一论述,以期为建立系统完善的输血医学研究生教育体系提供思考和建议.

  • 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纠正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效果探析

    作者:胡飘萍;吴承高;李松;邹娟;肖昆;乐爱平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凝血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将275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其中输血治疗组85例,非输血治疗组190例;监测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以探讨预防性输注FFP的临床价值.结果 1)输血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T和INR与非输血治疗组间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的PT、APTT、INR、FIB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logistics回归分析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有效纠正凝血功能的PT和INR cut-off分别为31s、2.55,其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90%.结论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小剂量预防性输注FFP改善凝血功能效果不佳,预防性输注FFP不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的独立性因素,但当PT或INR达到一定阈值时输注FFP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

  • 2种速冻方式对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比较

    作者:李建华;周忠英;张瑜

    目的 评价2种速冻方式对新鲜冰冻血浆与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平板血浆速冻机和强制对流型成分速冻机速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测定凝血因子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2种速冻方式之间的差异以评估对终制品质量的影响.结果 平板血浆速冻机相比较强制对流型成分速冻机,冷沉淀中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提高,新鲜冰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 平板速冻机所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质量优于强制对流型成分速冻机制备的产品.

  • 血浆置换在高致敏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作者:夏爱军;樊文昕;唐玲;王眉;陈晓鹏;尹文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用于治疗高致敏肾移植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患者术后d 10进行血浆置换(PE),共置换10次.于置换前后检测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量的变化.结果 经2个疗程共10次PE治疗,Cr、BUN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尿量恢复正常;PRA稳定,略有下降.结论 PE治疗高PRA肾移植受者安全、有效,可有效阻止PRA抗体的快速上升,减轻对移植肾的进一步损害.

  • 绍兴市推进医疗机构自体输血的实践

    作者:金志鑫;鲍红日;吴国桥;孙建扬

    目的 为提升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和血液安全水平,快速推进自体输血.方法 调研绍兴市近几年自体输血工作开展情况;制订全市自体输血工作目标,将自体输血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医疗用血单位重点目标责任制考核,定期进行统计、评价和业内公示.结果 2009-2014年绍兴市23家医疗机构开展自体输血,其中回收式、稀释式和贮存式自体输血分别占82.03%、14.82%和3.15%,自体输血量累计10 658.3 L,自体输血率从占临床用血的0.82%增长至17.58%.结论 卫生行政部门主导并将自体输血工作列入重点目标责任制考核,经血站积极推进,自体输血工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增长,从而缓解临床用血的紧张状况进而提升地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和血液安全水平.

  • 3228例临床用血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胡晓燕;王苑;朱鑫方;张琦;夏荣

    目的 了解临床应用输血指证情况,发现临床输血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安全、有效、合理用血.方法 收集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的输血病例,统计各种血液制品使用情况及输血指证应用不合理情况.结果 3228份病例中输注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不合理使用的比例分别为14.9%,29.1%,4.7%,28.5%.其中血小板合理使用情况好,冰冻血浆和冷沉淀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严重.除冷沉淀外,外科不合理用血情况普遍比内科严重.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使用不合理主要是超输血指证输血,冰冻血浆输血前无评估比例高,达19.2%.冷沉淀不合理使用主要是符合输血指证但输注剂量不足,内科高达55.2%,外科35.4%.结论 部分临床医生凭经验用血,对输血指证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血浆和冷沉淀不合理输血现象较严重.在符合输血指证的情况下对输注剂量的判断也存在一定问题.还需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知识,进一步保障用血供求和输血安全.

  •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质量审核结果回顾性分析

    作者:申俊锋;郑祥顺;唐飞;谭畅;陈文霞

    目的 验证贵州省血液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运行情况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内审发现的不合格项在各部门和各要素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合格项的性质和纠正措施完成情况,从而评价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结果 2010-2013年内审发现的不合格项分别有42项、20项、18项和32项,不合格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供血科、体检采血科、检验科、质量管理科和后勤保障科等科室,主要涉及要素是组织和人员、设备、安全与卫生、记录和献血服务,一般不合格项107项(95.5%),严重不合格项5项(4.5%),不合格项的纠正预防措施基本得到落实.结论 排除审核方式因素,不合格项逐年减少,说明贵州省血液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运行情况是符合和持续有效的.

  • TP快速筛查对血液安全效果的分析

    作者:江素君;赵依萍;朱敏霞;吕豪

    目的 探讨衢州地区献血者献血前TP初筛的有效性;开展梅毒初筛对无偿献血者产生影响程度.方法 献血前采用HBsAg/TP联合金标试纸条对献血者进行初筛.对开展TP初筛前、后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利用JMTJFX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未实行献血前TP初筛时,TP的不合格率为0.77%,实行献血前TP初筛后,TP不合格率为0.10%.开展前后TP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TP初筛后2014年无偿献人数17 468人次,仍保持增长.结论 献血前TP快速筛查,是降低血液TP报废率的有效手段.并且对无偿献血的开展无负面影响.

  • 全身症状献血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廖蓉仙;徐雪梅;吕豪

    目的 探讨全身症状献血不良反应防范对策.方法 收集3年全身症状献血不良反应者的相关资料,将其分即发型和迟发型两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首次献血经历、年龄、性别和体重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中均以首次献血者和男性献血者发生率偏高,但两组间首次献血、性别和体重3因素无统计学差异.在年龄上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即发型组年龄小,迟发型组年龄偏大.结论 正确认识全身症状献血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潜在风险,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和及时恰当处理,确保献血者安全,促进无偿献血健康发展.

  • 2010-2014年温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保密性弃血资料分析

    作者:陈杰;张陈伟;励勉;陈李

    目的 对2010-2014年本血站无偿献血者的保密性弃血资料进行分析,为保障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4年本血站无偿献血者中要求保密性弃血的28名献血者进行原因分析及人群特征调查.结果 28名要求保密性弃血的献血者的4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均阴性,26到45岁的农民、工人及自由职业者在保密性弃血的比例较高,但有低龄化和高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固定献血者相对较少,保密性弃血原因以高危性行为及经血传播疾病为主,占67.8%.结论 献血后的保密性弃血,是除实验室检测手段外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手段.必须强化保密性弃血制度,加强献血前征询,献血后注意事项中告知,为献血者的良心回告提供途径.

  • 献血者献血前后血细胞数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孙洁;钱开诚;吴晓东;沈元红;谢东甫;孟妍;黄晨佳

    目的 探讨不同献血量的献血者献血后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及献血者体内储备池的释放与恢复时间.方法 随机选择不同年龄段的自愿无偿献血者63名,分为200和400 mL献血组,于献血前、献血后即刻、献血后1h、献血后1d、献血后1周分别采集其血样做血常规检测.结果 63名献血者献血前后各点的血常规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献血前和献血后即刻、献血后即刻和献血后1h、献血后即刻和献血后1d以及献血后即刻和献血后1周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值的变化明显(P <0.05);200和400 mL组的献血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值在献血后1h可恢复到>93%献血前水平.结论 由于机体血细胞储备池的释放,献血者献血后血细胞数量迅速上升,并在献血后1h达到高峰,在献血后1周自身血液明显得到补充,故捐献400或200 mL全血对献血者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别,献血是安全的.

  • 实施成分血检疫期保存及其追溯性报废制度的探讨

    作者:李文平

    目的 控制和减少HIV、HCV、HBV感染“窗口期”成分血用于临床,降低输血传播相关疾病的残余风险.方法 建立并实施成分血检疫期保存与追溯性报废制度,将冰冻血浆和冰冻红细胞等实施9-12个月检疫期保存,抗-HIV、抗-HCV和HBsAg检测阳性者,追溯性报废其尚处于检疫期保存的成分血.结果 方法简单,切实可行,既不影响日常工作,也不影响临床使用需求;2013年度追溯性查找比例为1:102(444/45 329),成分血追溯性报废比例为1:855(53/45 329).结论 对预防和减少经输血传播HIV、HCV、HBV感染,控制经输血传播相关疾病,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2013-2014年九江地区献血者血液核酸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陈红;刘春兰;王亚彬;倪龙凤

    目的 调查研究九江地区献血人群中核酸检测的结果,以探讨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完善血液安全措施.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12月采集九江地区无偿献血标本共80 163份,用ELISA试剂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2次检测,用速率法进行ALT的2次检测,上述检测合格的标本和ELISA检测单试剂不合格的标本共78 061份,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78061份标本经核酸检测,有154份为拆分阳性,阳性检出率为0.197%(154/78 061);经鉴别试验有104份为HBV阳性,阳性率为67.53%(104/154),其中11份为HBsAg单试剂不合格.48份HBV DAN阳性的两对半检测,有79.17%抗-HBc阳性.结论 即使是采用灵敏度再高的HBsAg酶免检测试剂,也无法检出HBV隐匿性感染,而核酸检测正好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因此开展核酸检测可以更好地保障血液安全.

  • 新形势下保障无偿献血者用血的机制探讨

    作者:熊依军;邹韬;杨松

    目的 探讨在新形势下保障无偿献血者、配偶及直系亲属临床用血的策略和机制.方法 对2009-2013年南充市无偿献血人数、无偿献血后用血人次及无偿献血后临床用血困难的投诉及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增加,无偿献血偿还人数也随之增加.血源紧张,导致无偿献血者、配偶及直系亲属临床用血困难逐年增加.结论 采供血机构通过与临床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协调解决无偿献血者、配偶及直系亲属临床用血困难的问题,探索保障无偿献血者、配偶及直系亲属临床用血的有效机制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48754(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技术筛查情况分析

    作者:徐志华;黄宏亮;姜斌;王晖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NAT)用于盐城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4月共计48 754例经EIA法(以下简称“EIA”)检测双试剂阴性或单试剂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使用达安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呈阳性的标本分别送卫生部临检中心、江苏省血液中心、盐城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认.HBVDNA阳性标本送检作进一步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检测.结果 48754人份血液标本中,NAT共检出阳性24例,阳性检出率为0.05%,经确认,其中HIV RNA阳性的窗口期标本1例,HBV DNA阳性11例.结论 NAT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可以缩短输血性HIV、HBV、HCV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输血安全.

  • 上海市杨浦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调查及分析

    作者:郭菲;臧艳;郭慧军;葛立华;钱宝华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现状,更好的制定防控策略,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对2006-2014年上海市杨浦区195 355份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标本进行HIV项目常规检测,对其中HIV抗体确认阳性的34名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6-2014年上海市杨浦区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确认阳性率从2010年开始呈现增长趋势.感染者以男性为主,比例为94.1%,年龄分布18-30岁的比例为64.71%,31-40岁为26.47%,41-55岁为8.82%,感染人群以青壮年为主.结论 上海市杨浦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呈逐年增长态势,应加强宣传并制定一系列防控措施和人群筛选策略,以确保血液安全.

  • 微信公众平台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中的运用

    作者:陆韬宏;孟妍;张晰

    为了有效缓解临床用血的需求并加大无偿献血的招募,结合互联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适时转化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方式.上海市血液中心通过国内覆盖率高、传播度广的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并通过该公众号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与推广.目前已初步形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有效宣传与传播方式,打造“线上科普—招募—预约—线下成功献血”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模式.实践证明,通过新媒体手段进行无偿献血招募是互联时代的有效的血液募集方式.

  • 全面综合目标考核在血站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刘晋辉;周华平;吕杭军

    目的 探讨如何实行全面综合目标考核,提升采供血机构的管理水平.方法 根据综合目标考核标准和方法,对血液中心运行管理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实行综合目标考核标准和方法后,采供血各项业务指标,如全血和机采血小板的人次和血量、向临床提供的种类血液成份的血量等分别有7.3%-31.7%上升比例,献血者满意度达99.6%.结论 通过在采供血管理过程中引入全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能够促进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工作目标和质量目标的落实,使综合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对血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大连市献血前ALT筛查的开展意义

    作者:刘颖;周磊;臧亮

    目的 探讨血站系统开展献血前ALT筛查的意义,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干式生化仪与ECOM-F6124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判定献血者是否符合献血条件,ALT≤40U/L为合格并采集血液,献血后用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速率法检测,ALT≤40U/L为合格,血液放行.结果 是否开展献血前的ALT筛查和采取改进措施前后历年ALT的不合格率比较,x2=2 492.177 7,P<0.05,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做好献血前的ALT的筛查工作对于有效避免血液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献血前初次献血者开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梅毒筛查策略的探讨

    作者:刘宇宁;王迅;阮玉琦;贾尧;顾琴红;苏志华;蔡菊英;王海英

    目的 探讨献血前增加对初次献血者实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梅毒(TP)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 对上海市奉贤区血站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血液筛查HBsAg和TP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对2014年1月-9月时段内的HBsAg和TP初筛反应性的初次献血者进行了随访留样,并对留样样品以及献血后筛查HBsAg和TP反应性样品进行了HBsAg和TP确认.结果 初次献血者献血前初筛HBsAg和TP不合格率分别为3.32%(321/9 679)和0.86%(83/9679).对初筛为反应性的献血者征询和留样,HBsAg和TP阳性确认率分别为98.08%和90.48%.初次献血者经过献血前的血液筛检后,献血后样品仍能检出HBsAg(0.584%)和TP(0.317%),而重复献血者总阳性率则较初次献血者低.在标准操作流程下,快速法能检出92.4%的HBsAg反应性献血者和96.9%的TP反应性献血者.结论 对初次献血者增加献血前HBsAg和TP筛查是必要的,可行的.而对重复献血者可不增加该2项检测.

  • 全自动酶标加样仪的携带污染分析

    作者:朱金平;方丽婉;张莉

    目的 分析全自动加样仪携带污染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标本复测和几种试剂的比较,分析全自动加样仪携带污染对标本结果的影响.结果 以HIV检测为例,使用全自动加样仪时强阳性标本产生的携带污染连续污染了后续的3个标本;增加一次碱洗程序,可以消除这种现象.结论 全自动加样仪产生的携带污染,影响后续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增加一次碱洗程序,可以消除携带污染.

  • 新形势下基层采供血机构职业暴露现状及预防

    作者:王爱红;陈丽雯;鲁梅华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基层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采供血点2010-2014年的《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进行职业暴露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职业暴露39例,所有工作人员均有职业暴露史,发生率100%.5年内发生率逐年下降;不同职业人员平均暴露率:工人>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平均暴露率分别为25.64%、15.38%、10.26%和8.12% (48.72%/6);暴露发生岗位以采血岗、后勤岗和成分制备岗为主,分别达48.72%、25.64%和15.38%;暴露物种类以采血针头、血液、剪刀和玻璃为主,分别占41.03%、30.77%、12.82%和12.82%;发生环节以针头插入试管留样和血液喷溅高,分别达25.64%和17.96,其它环节均> 10%;39例经检测均未发生传染病感染.结论 基层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极易发生职业暴露,在血液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管理者更应重视职业风险,做好职业暴露预防.

  • 亲友互助献血不合格结果分析

    作者:何星;王福成;赖霜红;蔡隽;侯永波;谢文林;朱良梅

    目的 探讨金华地区互助献血不合格的原因,为献血招募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金华地区互助献血组和无偿献血组的献血前筛查及献血后初复检5项和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献血前初筛中互助献血组自诉身体异常、低体重、高血压或低血压、心肺异常、ALT不合格、HBsAg不合格等项不合格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后互助献血组初复检ALT,HBsAg,抗-TP及合计5项不合格率均高于无偿献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酸检测互助献血组HBV-DNA不合格率高于无偿献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互助献血血液安全隐患更大,应加强献血前筛查和管理,并将梅毒快速检测纳入初筛环节,全面推广核酸常规血液筛查,有利于降低经血液传播病毒的输血风险.

  • 浙江省采取综合措施阻断经输血传播HIV的探索

    作者:孟忠华;陈安心;吕豪;吕杭军;王拥军;冯晴

    目的 为阻断经输血传播HIV,提升浙江省血液安全水准.方法 自2011年开展阻断经输血传播HIV项目,针对输血过程从血管到血管之不同阶段,采用系统性综合措施,包括前期的加强主动退出与保密性弃血、中期的推广血筛核酸检测和亚甲蓝血浆病毒灭活、后期的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之自体输血.结果 项目开展4年来,全省献血者中确认HIV感染快速上升趋势较前被明显遏制(P<0.05),血液核酸筛查覆盖从2011年26.5%至2014年达51.2%,开展血浆病毒灭活工作血站明显增加,75% (9/12)血站其自体输血占临床用血>5%,全省血液安全得以保障.结论 阻断经输血传播HIV是一系统性综合举措开展以来全省未见输血感染HIV案例,血液安全水准明显提升.项目成果需持久的维护、推进和创新.

  • 军人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分类与影响因素

    作者:王皓;刁亚林;张志波

    目的 分析军人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的措施.方法 对219例部队军人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类型及原因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军人献血者献血反应主要发生在献血过程中,以轻中度为主;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环境因素与精神因素可明显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献血反应的发生与献血次数有关.结论 在部队采血时,应尽可能选择舒适宽敞的室内环境;对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做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明显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 浙江省无偿献血者HIV感染干预策略的效果评价

    作者:冯晴;黄球香;叶玉芳;周文龙;孟忠华;吕杭军

    目的 系统性评价浙江省无偿献血者HIV感染干预策略效果.方法 2011年启动“浙江省采供血机构阻断输血传播HIV项目”,每年2次对全省37个采供血机构业务骨干做阻断输血传播HIV的培训,要求每个献血场所设置保密性健康征询室,张贴血液安全告知书,定期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安全的健康教育,建立献血者主动退出的标准操作规程.在干预实施前后(2007-2010年和2011-2014年)对新发HIV感染的献血者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全省新发HIV感染者中献血者构成比分别为4.5%和3.3%(P<0.01);项目开展前献血者HIV感染率上升较快(2007年0.006%至2010年0.015%,P<0.01),项目开展后献血者HIV感染率趋向平稳(2011年0.018%至2014年0.016%,P>0.05),但是分支机构献血者HIV感染率仍有上升趋势(2011年0.010%至2014年0.020%,P>0.05).结论 浙江省无偿献血者HIV感染干预策略有效抑制了献血者HIV感染率显著增长的趋势,保障了全省血液安全.

  • 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应急献血队伍的建立与运营

    作者:戴梓宁;孙森;姜志

    自(《献血法》)的颁布以来,全国各采供血机构都在摸索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持续增长的临床血液需求量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出现导致血液供应出现巨大压力,建设应急献血队伍刻不容缓.志愿者是1个庞大的群体,以志愿者为主体的无偿献血应急队伍是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献血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实施和效果评价

    作者:方放;桑列勇;鲍红日;金志鑫

    目的 对高危人群献血进行行为干预,以有效阻断该类人群献血对血液安全的威胁.方法 建立规范的程序,通过各种手段营造献血宣传氛围、献血现场的直接干预和建立畅通的献血后回告机制三大方法达到对高危人群献血行为干预的目的,对实施干预后的TTI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对,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本站献血过程中通过干预手段体检征询后主动退出献血128例,献完血后电话告知血液可能存在危险的36例,总计164例,实施干预工作后与未干预采供血点相比,艾滋确认阳性率和丙肝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梅毒阳性率有所下降.结论 通过建立规范的干预程序,对减少高危人群参加献血,进一步确保血液安全有明显的效果.

  • “草船借箭”监控血液冷链实现血液收回的再发放

    作者:金秀国;王海红;李浩孺;傅海军;孟忠华;陆汉权

    目的 为了解决偏远医院输血科血液贮备和保存期末前一定时间血液收回再调配的难题.方法 建立血液冷链监控系统,研发基于VPN和RFID的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管理系统,为血液收回及收回后再发放提供血液储存和冷链运输过程质量符合要求的依据和佐证.同时,建立了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管理系统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医院管理子系统和血站管理子系统.收集2010-2014年本站全过程血液冷链监控系统使用前后发往3家海岛医院的红细胞悬液发血量、收回量、过期报废量资料,分析血液过期报废情况.结果 3家海岛偏远医院收回血液727U,血液报废率从冷链监控系统使用前的31.69%下降到7.63%,下降了75.92%.结论 本探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解决血液收回再发放难以施行的老大难问题,对海岛偏远医院保障临床用血,减少血液过期报废,保障血液安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本探索对国内交通不便地区具有较好的可复制性和广泛的可推广性.

  • 新乡地区2008-2014年无偿献血状况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作者:孟毓;岳献荣;赵新艳;曹珺;高无双;孟璐璐;任红霞

    目的 了解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探讨本地区献血者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无偿献血招募和检测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对新乡地区2008-2014年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抗-TP、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28 813份标本检测结果不合格率由高到低排列为ALT>抗-HCV> HBsAg>抗-TP>抗-HIV,血液检测年均不合格率为1.41% (4 634/328 813).从构成比看,男性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占62.3% (204 736/328 813);年龄段在18-45岁的无偿献血者是献血的主力部队,占86.4% (277 885/328 813).结论 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同时加强献血前征询;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条件开展核酸检测的实验室选择采用1种ELISA试剂检测病毒抗体,采用1种试剂检测核酸;对双试剂检测结果为有反应性的献血者及时进行计算机屏蔽.

  • 保山市无偿献血相关知信行调查

    作者:沈建忠;陈兆庆;陶刚;刘宣伶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保山市无偿献血的现状,为今后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动员和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知信行(KAP)的理论设计问卷调查表,向受调查人群随机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对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对无偿献血知识、危险行为、无偿献血的态度、参与无偿献血的动机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受调查人群的3个年龄段中,18-30岁年龄段占59.5%,31-45岁年龄段的献血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P<0.05);性别方面,男女献血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在职业方面,以工人(其中大部分是企业的农民工)、农民、民工、事业人员和学生为主,占83%;人群的学历分布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占75%.知晓率高为82.5%,低为64.9%;献血者和未献血者对无偿献血常识知晓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献血知识获取渠道方面,以朋友介绍和血站宣传为主(68.2%);在关于血液安全和危险行为方面,知晓率均在90%以上,献血者和未献血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动机以帮助别人(51.4%)和有益健康(37.1%)为主;在对待献血的态度方面,占73.6%的受访者愿意1年至少献1次血;不愿献血的原因以没时间(34.5%)、身体不适合献血(20.7%)、怕痛(18.4%)为主.结论 只有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宣传、动员、招募策略,同时不断改进服务,才能使更多人献血.

  • 新型亚甲蓝病毒灭活套材对血浆成分的质量影响

    作者:莫琴;黄宇闻;张博;伍晓菲;贾尧;王迅;钱开诚

    目的 观察使用新型亚甲蓝病毒灭活套材对血浆组分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领取100mL/U的新鲜冰冻血浆50U,连接至亚甲蓝病毒灭活套材,溶解内置的冻干亚甲蓝,置病毒灭活箱内照射,照射结束后,通过亚甲蓝白细胞滤器滤除亚甲蓝.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及过滤后留取样品,置-20℃冰箱保存.检测各样品FⅤ、FⅧ、FⅨ、FⅪ、FⅫ、FIB-C、AT、VWF-Ag、VWF-Rco、F1+、C3a、C5a、IL-6及IL-8的含量.结果 经病毒灭活处理后血浆凝血因子Ⅴ:C、Ⅷ∶C、Ⅸ∶C、Ⅺ∶C、Ⅻ∶C、FIB-C、VWF-Rco的回收率分别为81.70%、71.55%、81.69%、87.78%、90.93%、71.82%和85.05,AT和VWF-Ag的含量未受影响.F1+、C3a、C5a、Il-6和IL-8分别下降了9.03%、3.25%、19.01%、20.37%、14.55%.结论 使用新型亚甲蓝病毒灭活套材处理后,血浆凝血因子及其他血浆组分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符合国家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以及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 有不愉快献血感受的献血者再次献血情况调查

    作者:李雅静;吴丽娟;孟宪哲

    目的 了解有不愉快献血感受的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情况,为采供血机构持续改进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2014年1-6月有不愉快献血感受的无偿献血者进行话回访,收集献血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其再次献血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调查回复的34 635名无偿献血者中,有242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有不愉快献血感受(0.70%),其原因主要有10项,其中因献血量(200-400 mL)没有尊重献血者的意愿和工作人员没有快速处理献血反应两种情况引起献血者产生不愉快感受后,其再次献血率均为0.有不愉快献血感受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率(11.39%)低于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率(51.5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产生的不愉快感受要认真分析,积极改进服务不足,努力满足顾客合理需求,以此提高重复献血率.

  • 血液转运箱消毒质量监测

    作者:舒堃;刘香云;周旭;李云飞

    为了解血站血液转运行消毒质量,找出血液转运箱消毒情况的不足,以便提高认识,加强质量监测和管理,确保血液运输安全,我们于2014年对本血站的所有血液转运箱卫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浙江省沿海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回告及保密性弃血现状与思考

    作者:王拥军;关亮;徐红;王彬;孟忠华;吕杭军

    目的 探讨浙江省沿海地区无偿献血者保密性弃血现状,为进一步改进献血招募策略和保密性弃血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14年12月浙江省沿海地区血站保密性弃血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和保密性弃血原因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浙江省沿海地区血站保密性弃血发生比例平均约0.022%,呈逐年递增之势;保密性弃血人群ALT不合格率与抗-HIV确认阳性率显著高于非保密性弃血人群;18-30岁之间的已婚男性国家工作人员和自由职业者是保密性弃血的主要群体;保密性弃血原因以多个性伴侣和性病史为主.结论 献血后的良心回告对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须加大宣教力度,采取全方位、多元化渠道,从源头杜绝高危行为献血者.

  • 储存血液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的研究

    作者:姚仁南;史高群;周忠海;陈玲;陈复兴;栾建凤

    目的 探讨储存血液中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名健康献血者新鲜血液及储存3周后血液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 CD25+ Foxp3+的变化.结果 新鲜血液与储存3周后血液相比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值与CD4+ CD25+ Foxp3+的值均降低(P<0.01).新鲜血液与储存3周后血液CD4+ CD25+ Foxp3+表达成线性相关.结论 储存血液调节性T细胞及其基因Foxp3表达的明显降低可能为临床相关疾病输血治疗及疗效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 胎-母出血的孕妇RhD血型鉴定1例

    作者:魏国安

    目的 研究母子RhD血型不同,胎-母出血对孕妇RhD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 1位孕妇孕双胎,产前备血输血前检查时发现RhD血型异常,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认其为RhD(+),行剖宫产,未输血,对双胞胎进行血型鉴定,大女为RhD(-),小女为RhD(+).结果 该孕妇为RhD(+),因胎-母出血,使RhD血型定型出现双群现象.结论 胎-母出血可造成孕妇血型鉴定困难,必要时可进行孕妇血型基因检测,正确鉴定血型对保障输血安全很重要.

  • 重组凝血因子Ⅷ轻链Trp1707Ser突变对免疫吞噬作用的影响

    作者:迟昆;刘英;邵妍妍;丁秋兰;王学锋

    目的 探索重组凝血因子Ⅷ轻链(rFⅧLC)Trp1707Ser突变对免疫吞噬作用的影响.方法 贴壁法收集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运用流式细胞仪对DC进行免疫分型检测;使用FITC荧光染料标记原核表达获得的野生型和Trp1707Ser突变型rFⅧLC,分别与DC进行孵育吞噬,运用流式细胞仪对蛋白吞噬率进行检测.结果 所培养的DC以吞噬能力较强的未成熟DC为主,DC对野生型rFⅧLC的吞噬率为80.1%,对突变型rFⅧLC的吞噬率为78.4%.结论 Trp 1707Ser突变对DC免疫吞噬rFⅧLC无明显影响.

  • 输血前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及原因分析

    作者:杨懿岚;张琦;宋晓冬;夏荣

    目的 回顾性研究输血对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线粒体同工酶(m-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42例输血患者输血前和输血24 h后血清标本用于检测ALT、LDH、AST、m-AST、TBIL、DBIL指标.结果 输血后ALT、LDH、AST、m-AST、TBIL、DBIL分别是输血前1.07、1.56、1.20、1.58、1.55、1.81倍,其中LDH、AST、m-AST、TBIL、DBIL显著升高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可引起LDH、AST、m-AST、TBIL、DBIL等指标显著改变.

    关键词: 输血 生化指标 年龄
  • 襄阳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抗体检测及分析

    作者:叶海辉;胡华琼;钟万芬;皮佑珺;侯治兵;黄洪海

    目的 探讨襄阳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相关因素,为提高输注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对襄阳地区68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和同期6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并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鉴定,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抗体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PLT抗体阳性率29.4%,弱阳性率8.8%,阴性率61.8%;其中HLA抗体阳性率23.5%,HPA抗体阳性率10.3%,HLA抗体合并HPA抗体阳性率4.4%;女性PLT抗体阳性率(31.6%)高于男性(26.7%),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输血次数增加,PLT抗体阳性率增高(X2=4.146,P<0.05),当输血次数为4-6次时,增高幅度大.结论 襄阳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PLT抗体以HLA抗体为主,其次为HPA抗体.PLT抗体阳性率随输血次数增加而增加,并且与性别无关.

  • 血小板抗体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影响

    作者:吴宇辰;徐笑红;叶红宇

    目的 通过检测受血者血小板抗体并观察其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分析血小板抗体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影响.方法 利用红细胞固相凝集法检测2015年5月1日-6月14日本院335例受血者血小板抗体,记录其输血反应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5例受血者中,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者28例,总阳性率为8.36%.NHTR的发生率为4.18%.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NHTR发生率为14.3%,血小板抗体阳性者NHTR发生率与阴性者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小板抗体存在会提高NHTR的发生率,患者在输注血液制品前检测血小板抗体具有一定意义.

  • 96例Rh血型抗体检测及分析

    作者:方晓蕾

    目的 调查本院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采用单克隆抗-D、抗-C、抗-c、抗-E、抗-e鉴定红细胞Rh血型抗原,以确认抗体的准确性;检测抗体的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询问孕产史、输血史,如果为新生儿检测其母亲血浆中是否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以分析抗体产生的原因.结果 就诊者109 000例,共检出Rh血型抗体96例,检出率为0.088%,其中有妊娠史者68例,有输血史者1例,既有妊娠史又有输血史者1例,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17例;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 29例(67.71%)、抗-cE 5例(12.50%)、抗-D 8例(8.33%)、抗-c 4例(7.291%)、抗-C 1例(2.083%);96例Rh血型抗体均为IgG或IgG+ IgM类,37℃均可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反应,抗体效价介于1-2 048.结论 抗-D的检出率呈逐步降低趋势;在检出的Rh血型抗体中,抗-E和抗-cE占绝对多数;妊娠和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Rh血型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新生儿自母体被动获得的Rh血型抗体是Rh-HDN主要的致病抗体.

  • 建立多重PCR方法进行Vel-,Sc1-,GIL-及Inb-稀有血型检测

    作者:王钰箐;龚淞颂;戴菁;陆晔玲;吴希;沈伟;陆琼;向东;蔡晓红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多重PCR-SSP反应方法检测Vel-,Sc1-,GIL-及Inb-稀有血型,辅助鉴定稀有血型人士易产生的高频抗体.方法 根据Vel,Scianna,Gill及Indian血型系统编码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献血者DNA模板使用多重PCR方法进行检测,并使用PCR基因定点诱变技术和基因合成的方法制备出的Sc1,GIL,Inb及Vel阴性对照品作为对照,根据是否扩增出目标片段判断稀有血型基因的存在.直接测序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建立了稳定的多重PCR-SSP反应体系,能够同时检测Vel-,Sc1-,GIL-及Inb-稀有血型,PCR-SSP结果与直接测序结果相一致.结论 该方法能在同一体系中同时扩增4个稀有血型,具有快捷、高效且成本低的优点,为稀有血型人士用血及抗体特异性鉴定提供保障.

  • 中国部分人群Mur血型抗原分布及分子基础的研究

    作者:龚淞颂;沈伟;王钰箐;向东;王学锋;蔡晓红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和云南地区献血者中Mur抗原阳性的分布频率;研究其基因型和分子基础.方法 用已知的抗-Mur抗血清在上海和云南少数民族的献血者中用U型微孔板法筛查Mur表型,得出Mur血型抗原表型在这2种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对血清学筛出的Mur阳性标本进行Mihenberger血型基因SSP分型,同时进行GYPB假外显子的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结果 在1 673名上海献血者中筛选出Mur抗原阳性30例,即Mur抗原表型在上海地区中的频率为1.79%;在201名云南献血者中筛选出Mur抗原阳性7例,即Mur抗原表型在云南地区中的频率为3.48%.对实际获得的28份上海献血者和7份云南献血者DNA的分析显示,27份上海献血者阳性标本及6份云南阳性标本均为GYP(B-A-B) Mur,即为GP.Mur型.其余2例Mur抗原阳性献血者DNA测序结果为1种新的GYP(B-A-B)杂交基因型,我们命名为GYP MiⅢShanghai.突变的位点为GYPB上209C>A、220A>G、224A>G、227A>C、内含子3的1T>G,推测产生的蛋白序列与GE Bun一致.结论 本文统计了上海地区和云南地区献血者Mur抗原分布频率;同时发现了1种新的Mur抗原相关GYP(B-A-B)基因型.中国人群中Mur 抗原阳性表型对应的基因型至少包括GYP胁Ⅲ和GYP MiⅢSanghai这2型.

  • 存放方式对船载冰箱保存红细胞活性与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书逊;唐大海;贺嘉蕾;韩利华;刘曼娇;吴江

    目的 探讨船载条件下血袋摆放方式对保存红细胞活性和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常规制备红细胞悬液4袋,每袋等分为4份,1份为对照组,留存陆地血库冰箱进行直立贴放,其余3份为实验组,于任务当天置于同1船载储血冰箱内,分别给予垂挂固定(E1)、直立贴放(E2)和平铺码放(E3)等不同方式储存,任务结束后检测每袋血液的红细胞渗透脆性、补体调控蛋白表达以及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平铺码放方式保存的红细胞CD35以及免疫黏附功能均显著降低,渗透脆性明显增高;垂挂固定和直立贴放储存的红细胞,上述指标没有显著改交.3种不同存放方式对红细胞表面补体调控蛋白CD55和CD59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从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的角度分析,船载冰箱保存血液不适宜采用平铺码放方式.

  • 小儿检出抗-M17例实验分析

    作者:徐秀云;周根水;童小燕;刘昕

    目的 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17例小儿检出抗-M的实验结果的特点.方法 选取已知抗-M阳性标本17例,回顾性调查比较盐水法与微柱凝胶卡法的ABO血型正反定型、抗筛、抗体鉴定与MNs血型抗原检测结果.结果 卡法ABO血型正反不符检出9例、抗筛检出6例、抗体鉴定检出3例,与盐水法比较符合率分别为60%、40%、20%.结论 在大多数医院普遍使用微柱凝胶卡法进行ABO血型鉴定、抗筛检测和交叉配血,而不做盐水法时,容易漏检效价不高的盐水反应性抗-M.婴幼儿也应进行ABO反定型检测,多出的异常凝集可以提示我们有盐水反应性抗体存在的可能.

    关键词: 儿童 MNS血型 抗-M
  • 类孟买型孕妇血型鉴定及血液保障策略的研究

    作者:赵鹃;宋建;周小芳;饶绍琴

    目的 研究类孟买型孕妇的血型鉴定方法,探讨该类稀有血型患者血液保障策略.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例孕妇血型鉴定困难的标本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血型血清学家系调查,采用血清学方法为该先证者筛选适宜输注的悬浮红细胞.结果 该先证者红细胞ABO基因型为B101/O01,表型为B,FUT1基因有2处杂合突变:第649位G→T,第880位开始连续2个T缺失;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先证者体内存在抗-HI.先证者父亲ABO血型为B,母亲ABO血型为O,两者H物质表型正常.通过交叉配血为该患者找到适宜输注的悬浮红细胞.结论 3种微柱卡和单克隆试剂对弱的抗原检出能力不一致;该例类孟买型由先证者基因杂合突变造成,G649T是1个新的引起类孟买型的FUT1基因;类孟买型患者血液输注应采取特殊处理方法.

  • “O"型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吸收前后变化与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性

    作者:王道琳;刘家玉;童慧慧;卓海龙;骆群

    目的 探讨“O”型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进行吸收试验后抗体效价检测的意义,监测它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3例“O”型孕妇在孕36周血清IgG抗-A(B)进行检测,再对血清分别用A、B细胞进行吸收试验,排除IgG抗-AB干扰,检测吸收后IgG抗-A(B)效价.结果 孕妇产前血清吸收后IgG抗-A/B抗体效价更能准确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结论 产前对ABO血型不合的夫妇进行检测,尤其对“O”型孕妇血清吸收试验后IgG抗-A(B)效价的检测,对进一步准确判断、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46346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及分析

    作者:王钰箐;蔡晓红;龚淞颂;邹纬;刘志刚;王勤;沙青;沈敏;叶瑾

    目的 对本院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探讨不规则抗体出现的临床意义及规律,减少输血反应,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对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12月46 346例患者使用微柱凝胶卡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使用谱细胞及相关试剂鉴别其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部分患者血样送至上海市血液中心参比实验室,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46346例患者中,共检出抗筛阳性结果231例,阳性率为0.50%.Rh血型系统及MNS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比例较高,分别占46.7及17.1%,其中抗-Ec、抗-E、抗-M检出率高.肿瘤及血液疾病患者抗筛阳性比例较高,合计占总抗筛阳性患者的34.4%.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安全输血不可或缺,应受到输血科及临床重视,为抗筛阳性患者挑选相合血液制品,提高其临床用血安全性及有效性.

  •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作者:王晓静;李华信;高婧;陆建福

    目的 参加卫生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提高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检测.结果 2011-2014年,本输血科共参加卫生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12次,每次参评项目各检测结果均与卫生部正确结果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论 参加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可规范实验室检测工作,提高实验室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儿童抗-M引起的血型鉴定困难分析7例

    作者:顾萍;傅启华;王静

    目的 通过对血型系统中抗-M的鉴定,分析引起儿童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 7例患儿均来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型鉴定发现正反结果不符.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为1 d-11岁.采用Diagnostic Grifols,S.A公司的DG Gel Confirm卡、Neutral卡、Coombs卡以及WADiana/8XT Compact Analyzer全自动系统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结果 7例标本的血型鉴定反定型中,均表现为O细胞凝集现象,说明有ABO系统以外的抗体存在.7例标本进行抗体筛查均为阳性.抗体鉴定后,根据谱细胞的反应格局,判断为抗-M.对抗-M进行IgG和IgM的分型后,发现1例标本不存在IgM型,另1标本不存在IgG型,其余均为IgG和IgM型同时存在,其效价在1∶4—1∶32之间.IgG和IgM型的抗-M均可引起抗体筛查阳性和血型鉴定困难.结论 儿童进行ABO血型鉴定时应同时做正反定型,发现正反定型不符时有必要进行抗体鉴定,以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寻找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保障儿童输血安全.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作者:乐爱平;刘威;李建林;陈世彪;杨鹃;杨丽云;胡飘萍;吴承高

    目的 构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临床用血计划科学制订、考核评价和用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有效途径.方法 1)医院临床用血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利用临床输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采集2009-2014年医院临床用血数据,对临床用血量与出院患者人次及其增长率、输血出院患者人次、异体输血患者人次、自体输血患者人次、手术台次、输血手术台次、出院患者输血率、自体输血率、出院患者均异体用血量、成分构成比等质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构建临床用血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1)临床用血量与输血出院患者人次、输血手术台次、异体输血手术台次、术中输血率、输血出院患者均异体RBC量间相关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成分血成分构成比在2009-2014各年度及均值间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用血量与出院患者人次、自体输血患者人次、手术台次、自体输血率间呈正相关(P<0.05),而与异体输血患者人次、出院患者输血率、出院患者异体输血率、出院患者均RBC量、出院患者均异体RBC量间呈负相关(P<0.05);异体输血患者人次、患者输血率、异体输血率、人均红细胞(RBC)用量、人均异体RBC用量均呈随患者自体输血增长而下降的变化趋势.3)临床用血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10 737.37-17.67×X1-3.54×X2+227 631.76×X3-149980.71×X4(R2=1.0,P<0.05),回归方程检验具统计学意义(F=20 988.38,P<0.05),回归系数亦均具显著性意义(t=123.12、-77.94、-18.64、88.88、-71.77,P<0.05),临床用血量预测值与实际值间不具统计学意义(t=-0.159,P=0.88;P>0.05).结论 1)异体输血患者人次、自体输血患者人次、自体输血率、出院患者均RBC用量、出院患者均异体RBC用量是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计划科学制订、考核评价和用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过程中减少患者输血需求,控制临床用血量及保护血液资源的有效质量控制指标;2)临床用血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临床用血计划科学制订、考核评价和用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血栓弹力图在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梁萍;陆紫敏;李雪晨;方琦;刘承重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交化与糖尿病伴血管病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的单纯糖尿病组(A组)患者80例和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组(B组)患者8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联合测定血栓弹力图、血凝常规,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1)血凝常规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B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EG检测显示:B组的R值和K值降低,MA值和α角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的K值高于B组,α角度低于B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凝状态是糖尿病伴发血管病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栓弹力图(TEG)作为1种检测高凝状态有效手段,能及时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凝血各方面变化.

  • 线粒体hsa-let-7b在机采血小板储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邓刚;许德义;梁伟;贺云蕾;张继伟;俞石芳

    目的 通过检测机采血小板储存过程中线粒体hsa-let-7b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血小板凋亡可能的影响.方法 提取不同储存时期机采血小板线粒体总RNA及miRNA,以5s RNA为内参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hsa-let-7b及Bcl-xL mRNA的表达量变化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 在血小板贮存过程中线粒体hsa-let-7b表达水平明显增加,Bcl-xL mRNA在血小板贮存过程中呈下降趋势,2者之间的表达变化呈负相关,具有显著性(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let-7b可能靶向调控Bcl-xL.结论 血小板线粒体hsa-let-7b的表达变化可能是下调Bcl-xL从而促进血小板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 外源性谷氨酰胺对血清中抗氧化酶水平影响及在献血中的应用

    作者:李大鹏;翟真真;张霞;王凤娇;郑文哲

    目的 探讨外源性谷氨酰胺(Gln)对机体抗氧化酶水平的影响及在献血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无特定病原体成年大鼠22只,随机分为试验组(A)、对照组(B)、标准组(C),A组每日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灌胃,B组0.9%生理盐水灌胃,C组不灌胃;A、B2组灌服时间均为连续14 d,完毕后留取血样检测3组大鼠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 AT),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中14 d时CAT水平显著高于标准组(P<0.05).结论 Gln对CAT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可提高血清中CAT活性水平,从而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提高献血适应性.

  • 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指标在脑梗死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姬;徐恒仕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关系,并分析脑梗死患者的TEG与血小板指标的变化.方法 收集本院脑梗死患者73例作为实验组,另检测非脑梗死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的TEG及血小板指标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脑梗死患者TEG及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患者73例TEG指标的R、K值低于对照组(P<0.05),An出角、CI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指标中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TEG指标中R值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之间呈负相关(P<0.05),MA值与血小板体积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其他TEG指标与血小板指标之间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TEG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探讨.

  • 别嘌呤醇引起皮肤不良反应与HLA-B*5801基因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鑫方;邹和建;方勇;乌宇波;杨李辉;夏荣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与HLA-B* 5801基因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收集本院服用别嘌呤醇患者及因服用别嘌呤醇引起不同程度皮肤不良反应的的病例,检测其HLA-B*5801基因的携带情况,分析别嘌呤醇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与HLA-B*5801基因的相关性.结果 服用别嘌呤醇患者的HLA-B*5801基因携带率为11.9%,发生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患者的该基因携带率高达50%(x2=20.51,P<0.05),出现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TEN)的患者100%携带有HLA-B*5801基因.结论 别嘌呤醇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与HLA-B*5801基因有密切相关,建议首次服用别嘌呤醇患者检测HLA-B*5801基因.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脂细胞

    作者:李素萍;王震;王超;邢昕;李敏;吴学忠;吕蓉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体外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及表面抗原表达量变化.方法 从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检查其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量,加入成脂肪诱导剂体外诱导分化.诱导7d,14 d,21 d,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结合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诱导分化情况.结果 细胞培养至第3代,细胞表面表达CD90、CD44、CD29、CD71、CD73、CD105及CD13,不表达CD34、CD14、CD45、CD133、CD80、CD83、CD86、HLA-DR.成脂诱导7d,细胞表面CD7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但其他一些重要的标志物仍处于高表达水平;诱导14 d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量下降更为明显,如CD44为65.21%,CD71为42.05%(P<0.01),油红O染色有明显脂滴形成;诱导21 d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油红O染色胞浆中充满红色油滴.结论 HUC-MSCs成脂肪诱导剂作用下,可诱导成脂肪细胞,且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量会在诱导过程中发生相应的改变.

  • 一种定量PCR试剂盒通过血液诊断HCMV 感染效能的Meta分析

    作者:毕昊;余谨;王志辉;袭皓;余琴;尹建平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达安荧光定量PCR试剂盒通过血液诊断HCMV感染的效能,为HCMV血筛方法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PubMed等数据库,检索通过达安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血液诊断HCMV感染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予以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优势比及其95% CI,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检出相关文献829篇,按照文献纳入标准,终纳入5篇文献,汇总敏感度为0.94,95% CI(0.89-0.97)、汇总特异度为0.92,95% CI(0.89-0.85)、汇总阳性似然比为11.37,95% CI(7.4-17.46)、汇总阴性似然比为0.07,95% CI(0.04-0.13)、汇总诊断比数比为169.90,95% CI(74.00-390.06),SROC AUC为0.98.结论 达安荧光PCR定量试剂盒通过血液诊断HCMV感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稳定性.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培养方案的优化

    作者:徐利强;李建华;倪修文;吴马剑;孙亚云;吴瑾惠

    目的 选择优的细胞因子组合力案体外制备CIK细胞,为基于CIK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方法 采用Ficoll分离法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BMC加入激发型鼠抗人抗-CD3单抗(1μg/mL)包被的96孔板(2×106孔),各孔中分别按浓度梯度加入激发型抗-CD28单抗0.25μg/mL、0.5μg/mL、1峭/mL,IL-2 0.02万U/mL,0.1万U/mL,0.5万U/mL,IFN-γ50 ng/mL、100 ng/mL、200 ng/mL,于1、2、3、4、5、6、7d通过细胞计数计算各孔细胞数量,以确定能获得佳增殖效果的低浓度,该浓度即为CIK诱导的合适浓度.获得适浓度后,采用CCK-8掺入法检测不同诱导方案下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在活化的于1、3、5、7d不同诱导方案下CIK上CD4+、CD8+、CD56+的表达.结果 PBMC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均能增殖,加入细胞因子后培养至4-5d时,可见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培养至7d细胞的胞体和胞核均增大,胞浆增多,胞核密度加强.细胞增殖曲线提示,在抗-CD3单抗浓度为1μgmL下抗-CD28单抗、IL-2、IFN-γ的适浓度分别为0.5 μg/mk,、0.1万U/mL、100ng/mL.CCK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各组CIK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增殖愈显著,且组间呈现统计学差异,各组中以抗-CD3+抗-CD28+IL-2+ IFN-γ联合培养组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P<0.05),CD4+、CD8+和CD56+细胞比例培养前分别为(44.8±11.3)%、(21.1±8.5)%、(3.4±0.7)%,培养后分别为(72.1±13.8)%、(51.1±17.9)%、(10.7±4.4)%,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激发型抗-CD3+抗-CD28+IL-2+ IFN-γ联合培养方案获得的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表型为成熟.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