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一次成浆血袋装杯方法的改进

    作者:李建民;张静;沈莉;张雯;戚海;何路军;王庆明;时卉丽;纪英姿

    目的 旨在摸索鞋套加海绵充填式的血袋装杯方法,以提高一次成浆效率和减少血液报废量.方法 通过采用鞋套加海绵充填式血袋装杯方法和常规装杯方法,对使用压沿型血袋和吹塑型血袋采集的400 mL或200 mL全血,在当日或隔日完成离心分离,并对两种装杯方法的一次成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血袋装杯方法离心后的一次成浆率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离心后血袋破损情况为,两种方法中200 mL压沿血袋一次成浆情况下的破袋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200 mL吹塑血袋一次成浆情况下的破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0 mL压沿及吹塑血袋一次成浆情况下的破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次成浆情况下不同容量的两种血袋的破袋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鞋套加海绵充填式血袋装杯方法,在保证离心后血浆的一次成浆上效果明显,在防止离心破袋上亦有一定作用,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血液装杯方法.

    关键词: 血袋 装杯 一次成浆
  • 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内标在系统评价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王庆;余霖;陈静文;邹姣丽;苏婉兰;邓妙玲

    目的 分析COBASs201核酸血筛系统内标(internal control,IC)检测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探讨利用IC的Ct值评价检测系统的稳定性.方法 随机抽取本室2015年1-10月共131批次的核酸检测的IC结果,按不同仪器(A、B仪器)、试剂批号(批号1、批号2和批号3)和标本类型(MPC、HIV-1O、HIV-2、NC和献血者标本)分别分成3组,分析各组间及组内各IC的Ct均值的差异.结果 本室测定IC的Ct均值的95%参考范围为35.18-37.34;95%置信区间为[36.21,36.30];A、B仪器间以及3个试剂批号间的IC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仪器IC均值小于B仪器(P<0.05),批号2 IC的Ct均值分别小于批号1和批号3(P<0.05);不同试剂批号间IC结果差异(F =94.487,P<0.05)明显高于不同仪器检测的IC结果差异(F=16.609,P<0.05);此外,5种不同标本类型的IC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标本组和NC组IC的Ct值分别大干MPC组、HIV-1O组和HIV-2组(P<0.05),MPC组、HIV-IO组和HIV-2组间的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和标本组的IC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不同试剂批号和仪器能引起IC值检测差异,做好试剂使用前性能确认和仪器定期维护校准是保障核酸检测结果准确稳定的有效方法;监测IC变化可作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

  • 四家不同级别医院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用血分析

    作者:姚立;强文;陈国安;张浩;潘小军

    目的 了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不同等级医院临床用血量,为临床用血提供数据参考,促进血液中心供血调控和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武汉4家不同等级医院512例全髋置换手术围手术期临床用血的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量及其术中、术后输注率,分析其临床用血特点和科学性.结果 红细胞输注量上,省级综合性三甲B医院少;血浆输注量上,市级骨科专科三甲C医院少,市级一般三甲D医院多;对于术中红细胞输注率,部属综合性三甲A医院和省级综合性三甲B医院较低;术后红细胞输注率,C医院低,D医院高;术中血浆输注率,C医院低,D医院高;而术后血浆输注率,A医院和C医院较低.结论 临床用血量与医院级别有一定的关联,骨科专科医院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临床用血控制较好,血浆输注量、输注率及术后红细胞输注率均是四种级别医院中少和低的.

  • 安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输血风险评估

    作者:冯娟

    目的 探讨经输血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残余危险度,通过对现有筛查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为提高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WB),对安阳地区2008-2014年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抗-HIV初筛与确认试验,使用数学模型法计算输血传播HIV的残余危险度.结果 首次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13 8(18/130 138),重复献血者HIV新发感染率为0.004 1(10/243 929);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阴性的血液传播HIV的残余危险度为1∶147 423;重复献血者传播HIV的残余危险度为1∶440 276.结论 经输血传播HIV的危险性较低,但残余风险仍然存在.因此,应当进一步提高HIV检测技术和方法,缩短窗口期,进而提高血液筛查水平.建立固定、健康、低危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从血液源头降低输血风险.

  • 杭州互助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

    作者:凌霞;吕蒙恩;俞广舒

    目的 比较分析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探讨互助献血的安全性.方法 对杭州地区2013年4-7月5 171人次互助献血者(互助献血组)和50 227人次自愿无偿献血者(自愿献血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 互助献血组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高于自愿献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互助献血组的血液核酸、HBSAg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高于自愿献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抗-HCV、抗-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互助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相对风险较大,在献血前应加强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

  • 2454例不足量献血情况调查

    作者:侯惠芬;蔡于旭

    目的 调查分析海南地区不足量献血情况,了解不足量献血的分布状况,寻找不足量献血产生规律,为减少不足量献血的产生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14年2 454例不足量献血数据信息,统计分析不足量比例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海南地区2014年不足量献血比例为2.74%,重复献血和首次献血、街头献血和团体献血、男性献血和女性献血产生的不足量献血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除重复献血和街头献血以外,400 mL献血和200 mL献血产生的不足量献血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者自身状态是不足量产生中的重要因素.做好献血服务,加强与献血者沟通交流,提高采集技术,有助于减少采血不足量发生,节约血液资源.

  • 武汉地区新增献血点提升献血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陆华新;姚立;袁明超;项征国;杨家宏;胡敏胜;李刚

    目的 通过新增献血点,配合以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方法,来提升武汉地区无偿献血量,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方法 通过政府招标采购,增加献血车,新增全血流动献血点3个;在4家用血量大、人口流动量大的医院设置固定献血点,增加全血固定献血点4个;在地铁2号线出站口设置献血屋,增加全血固定献血点3个;在长江以南争取到19.46亩划拨用地,增加成分血献血点1个.结果 武汉地区无偿献血人次从2009年的14.11万,增至2014年的19.88万,增长40.90%(5.77/14.11);无偿献血量从2009年的44.26吨,增至2014年的62.41吨,增长41.01%(18.15/44.26);2014年,武汉地区出现了8个月时间限量采集血液的情况,库存血液充足、血型结构合理,较好地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结论 新增献血点需要足够的韧劲和耐心,3-5年后,献血量提升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利达;芦宏凯;王璐璐;郭伟洁;郑超;王文静;王琪;王淑萌;刘希曦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特征和机制,增强未来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日查阅本院所有输血记录、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病历,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特征、概率和机制.结果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43% (33/7 673).不良反应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占72.7% (24/33),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24.2% (8/33),不良反应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0.53% (14/2 646)、0.41%(10/2 449)和0.35% (9/2 578).3年内输注血制品共49 674袋,其中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8%(10/2 067)、0.08%(6/7251)和0.07% (16/21 925),明显高于其他血液成分.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以干部保健一病区14.8%(4/27)和重症监护室4.9% (5/102)居多.老年、有输血史、孕产史的患者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本院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较低;提倡少白细胞血制品的应用;老年、有输血史、孕产史、重症患者输血要特别预防和监测;应完善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安全输血.

  • 临床医护人员输血不良反应继续教育需求的现况调查

    作者:滕方;赵富海;周榆;陈伟;林辉;余泽波;唐海平;文爱清;熊鸿燕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继续教育需求的现况,为开展医护人员输血不良反应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重庆市3所三甲医院的临床主要用血科室(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外科、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肝胆外科、血液内科、消化科等年用血量较多的科室)全部1 903名医护人员,对其输血不良反应知识做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本组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是51.31 (976/1 903);不同学历者得分(分):专科15.98±3.79、本科16.41±3.95、硕士15.72±4.19、博士16.82±3.98(P<0.01);不同职称者得分(分):初级16.06±3.96、中级16.87±3.95、高级16.99±3.73(P <0.01);不同工作年限者得分(分):<5年15.82±3.93、5-10年16.62±4.04、>10年16.92±3.69(P <0.01);不同培训次数者得分(分):0次16.26±3.72、1-3次16.30±3.79、≥4次16.71±3.65(P<0.01);38.26%(728/1 903)的医护人员认为目前输血不良反应上报认为存在漏报,96.42%(1 835/1 903)的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输血不良反应继续教育.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掌握相对欠缺,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来提高医护人员认识水平,以保证用血安全.

  • 深圳地区抗-HCV RIBA结果不确定献血者的随访研究

    作者:许晓绚;杜鹏;邬林枫;陈云龙;李彤;曾劲峰

    目的 追踪随访深圳地区抗-HCV ELISA结果呈反应性、RIBA结果为不确定的献血者,研究分析其HCV转归情况,为抗-HCV ELISA呈反应性结果的无偿献血者召回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 追踪随访2年前32名抗-HCV RIBA结果为不确定的献血者,对其血液标本进行抗-HCV ELISA、HCV-RNA(NAT)、ALT以及HCV病毒载量检测,若HCV-RNA阴性则加做RIBA确证试验.结果 32例随访者血液标本中6例抗-HCV ELISA呈反应性,包含1例ALT升高同时HCV-RNA和病毒载量测定阳性;3例RIBA确证阳性.结论 抗-HCV RIBA结果为不确定的献血者仍属于献血高危人群,存在一定的HCV输血传播风险.

  • 德宏地区HBsAg阴性HBV/HCV/HIV核酸联检反应性献血者HBV感染特征研究

    作者:郭兆富;尹以靖;王付能;尹以清;明帅;排木刀;付萍;王憬惺;刘鱼

    目的 研究德宏地区HBsAg检测阴性HBV/HCV/HIV核酸联检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特征.方法 对2011年6月15日-2014年10月31日筛查献血者中,血清学阴性核酸联检反应性,鉴别HBV DNA阳性和鉴别无反应性的献血者62名,进行追踪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对己追踪献血者的标本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化学发光检测,HBV DNA定性检测和高精度定量检测,对未追踪的献血者,对存留标本做补充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及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情况,综合分析确定HBV感染率及感染特征.结果 62名献血者中,确定HBV感染48例(77.4%);其中窗口期感染1例(2.08%),一过性感染3例(6.25%),OBI44例(91.7%).本次筛查标本中,HBV窗口期、一过性感染率和OBI感染率分别为0.02‰,0.07‰,1.02‰.核酸联检假阳性14例(占22.6%).结论 核酸检测技术对降低输血相关HBV感染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HBsAg阴性核酸联检初次反应性的献血者,大多为隐匿性感染者,使用多项目重复检测能有效提高其检出率,献血者追踪可确定其真实感染情况.

  • 168名无偿献血者献血后血液免疫指标动态观察

    作者:柯小豪;姚立;袁明超;蔡雁;赵磊;王伯阔;李慧;陆华新

    目的 探讨健康志愿者献血400 mL后血液免疫学指标质量时序变化及恢复情况.方法 检测168名适龄健康无偿献血自愿者献血前、献血后即刻、献血后1d、1周、4周和男性12周、女性16周的静脉血相关指标动态变化.结果 除了IgM在献血前后无明显改变外,其他免疫学指标呈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首先下降的是白细胞计数和补体C3,IgG在其他指标回升时开始下降.各指标至献血后第4周均恢复到献血前水平,但男性在献血后12周、女性16周IgA突然出现显著下降,而补体C3却显著上升.结论 献血400 mL后免疫学指标呈现交替变化,并有明显的互补效应.

  • 一家妇幼保健医院临床用血适应证符合率及用血分布情况的分析

    作者:卢春敬;苏奶助

    目的 调查2014年本院临床用血现状,分析临床输血适应证符合率及用血分布情况,进一步提高本院临床输血的技术水平.方法 查阅715份输血病历,按照相关标准对输血适应证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输用各类成分血2 243.35 U,适应证符合率为95.9% (686/715),其中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适应证符合率分别为91.7%(210/229)、57.9%(11/19)、90.9%(10/11)、100% (6/6),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适应证符合率分别为94.3%(345/366)、100% (45/45)、100%(30/30)、100% (9/9);新生儿科用血人数占总输血人数的53.4% (382/715).结论 本院非手术科室对成分血的输注指征掌握的较好,手术科室欠佳,其中手术科室输用血浆的适应证符合率低,有待进一步加强血浆的使用管理;新生儿人均用血量不多,但是本院主要的输血人群.

  • 对献血者满意度2种调查方式的评价

    作者:卢智勇;江雪娟

    目的 通过对2种不同献血者满意度调查方式进行分析,了解不同调查方式的优点和不足,以便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获得客观的调查结果,从而促进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方法 2015年1-3月分别采用本站专人电话调查和委托第3方电话调查进行献血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者得到的调查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委托第3方电话调查所得的满意度分值(91.9±5.07),较本站专人电话调查低(97.1±1.85),且委托第3方进行电话调查收集的意见及建议(n=113),明显多于本站专人电话调查(n=29).结论 委托第3方电话调查能更好地了解献血者感受和收集到真实意见,满意度评价比较客观,对工作更有促进作用.

  • 初次单采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分析

    作者:赵玥;周倩

    目的 探讨初次单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方法 对近年本中心用MCS+单采分离机采集的505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286名初次献血者在采集第1循环、第2循环、第3循环、第4循环及以后的时间段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同时与219名多次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在初次献血组第1循环和第2循环不良反应发生率38.5%(110/286)和27.3%(78/286)显著高于多次献血组13.7%(30/219)、11.9% (26/219)(P<0.01);第3循环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组无显著差异(P>0.05);多次献血组在第4循环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6.2%(123/219)显著高于初次献血组18.2% (52/286) (P <0.01).结论 初次单采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多发生在采集初期.因此,对初次单采献血者在采集初期应该重点关注并进行心理护理,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用血返还对无偿献血工作影响的分析与探索

    作者:翟治业;毋明蕊

    用血返还作为无偿献血服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到献血者本人“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切身利益,还会在公信力并未完全成熟建立的社会大背景下,影响到献血者和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公益性的理解、认识,更会影响到无偿献血工作有效开展以及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做好用血返还服务工作,对无偿献血招募和稳定壮大献血者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用血返还 献血招募
  • 过客淋巴细胞引起ABO非同型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溶血反应1例

    作者:王文婷;张保萍;刘丽娜;夏爱军;胡兴斌;尹文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肝脏作为1种免疫特惠性器官,对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有较好的耐受性,迄今已有很多人接受了血型不相合的肝移植术,且术后生存率逐步提高.但在ABO非同型的肝移植中,很多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短期内会有下降,原因是供者肝脏的“过客”B淋巴细胞分泌的血型抗体能溶解患者和(或)输入的红细胞,引起溶血反应,且轻微的溶血会被忽视,导致患者术后贫血症状加重.ABO非同型肝移植术后因过客淋巴细胞发生溶血的病例较少见,国内外文献仅为个案报道[1-4],本院于2015年7月发现1例ABO非同型肝移植患者术后由过客淋巴细胞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反应,现报道如下.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献血者ALT检测前性能验证分析

    作者: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王庆;王若珩

    目的 对新引入的KHB卓越4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使用前性能验证,确保仪器满足使用要求.方法 对新仪器进行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评价,并与参比仪器作比对试验,判定标准参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规定的ALT方法确认可按受标准.结果 新KHB卓越4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重复测定ALT质控血清,批内不精密度(CV)均<5%,批间CV均<6.7%;验证可报告范围的回归方程Y^=bx+a,相关系数R2=0.997>0.99,b=1.016在0.97-1.03范围内,a=3.271≠0,进行截距a值与0差异的t检验,ta=1.54<t(0.05.,22),P>0.05,截距a与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检测系统在(26.6-325.4) U/L范围间的结果准确可靠;正确度估计通过检测室间质评标本与回报结果比较,相对偏倚小于1/2 TEa;与现用KHB卓越450检测系统比对,回归方程Y=0.990x+0.056,R2 =0.999>0.95,在临床决定水平浓度Xc在20 U/L、50 U/L和300U/L处新检测系统引入自的系统误差SE分别为:0.256,0.556和3.056,均<1/2TEa.结论 新仪器的验证结果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规定的可接受标准,可用于献血者ALT的筛查;实验室对新引入仪器进行性能验证是有意义的.

  • 红细胞参数偏高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安全性的初步观察研究

    作者:林绮文;陈锦艳;张婷;朱晓梅;刘诗;黄建华

    目的 研究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红细胞参数偏高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通过专业征询和体格检查的志愿无偿献血者根据血常规结果分成2组:RBC (5.5-6.5)×1012/L和/或Hb含量(160-175)g/L的实验组和一般献血者的对照组.对比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常规参数及单采14 d后2组血常规恢复情况.监测红细胞参数偏高者长期多次单采前后血常规,观察长期多次单采对他们血常规的影响.结果 单采前实验组的RBC为(5.95±0.59)×10t2/L,Hb含量为(166±10.44) g/L高于对照组的(4.94±0.38)×1012/L和(133.30±13.80)g/L;实验组的MCV为(75.62±5.35) fL低于对照组的(80.72±5.40) f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lt计数,实验组为(272.83±49.95)×109/L,对照组为(267.30±52.81)×109/L,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如WBC、HCT、MPV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单采后实验组RBC为(5.24±0.78)×1012/L和Hb含量为(148±11.79)g/L仍高于对照组的(4.11±0.64)×1012/L和(115.80±17.40)g/L,实验组MCV为(74.87±5.01)fL仍低于对照组的(78.93±5.76)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Plt、WBC等其余参数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红细胞参数偏高不影响血小板计数和采集.长期多次单采后,红细胞参数偏高献血者血常规各参数保持稳定,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采前水平.结论 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红细胞参数偏高者的血常规参数无明显不良影响.

  • 利用孕妇血浆中游离DNA检测胎儿ABO基因型

    作者:宋文倩;周世航;于卫建

    目的 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通过孕妇血浆中的胎儿游离DNA(cffDNA)鉴定胎儿ABO血型基因型.方法 静脉采集79名孕妇O型血液,提取血浆中的游离DNA.采用SYBR real-time PCR方法,利用261位点(nt261)和796位点(nt796)的多态性进行胎儿ABO基因分型.nt261和nt796扩增反应阴性的血浆DNA经甲基化特异性酶消化后,用TaqMan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高甲基化胎源RASSF1A基因,来确定血浆DNA中是否存在cffDNA.待胎儿分娩后,血清学检测新生儿ABO血型,与基因检测结果比对.结果 79例标本中59例nt261扩增反应为阳性,其中33例nt796引物扩增反应为阳性,26例为阴性.20例nt261和nt796扩增反应阴性的标本中均可检测到胎儿RASSF1A基因,证明存在cffDNA.参照血清学结果,9例胎儿ABO基因型与表型不符,胎儿ABO基因分型准确率为88.6%,其中OO型检测准确率为100%,OA型为76.9%,OB型为90.9%.结论 利用孕妇血浆中cffDNA检测胎儿ABO基因型可以在孕早期确定胎儿血型,避免怀有O型胎儿的孕妇多次复查抗体效价,并提高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的准确性.

  • 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HCV基因型的分布

    作者:朱绍汶;林红;毛平;蒋昵真;汤心怡;胡文佳;刘衍春;黄成垠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献血者感染的HCV基因型及亚型.方法 收集2013年来自江苏省血液中心ELISA双试剂检测抗-HCV阳性献血者血清标本,使用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HCV RNA载量;同时使用RNA提取试剂提取HCVRNA,反转录PCR法扩增HCV Core区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利用进化树分析基因型和亚型.结果 2013年抗-HCV阳性标本139例(0.20%),其中64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经荧光定量检测,RNA阴性30份,阳性34份.经巢式PCR扩增能够分型的标本24份,包括1a(71.7%)、1b(7.5%)、2a(7.5%)和3b(1.9%)3种基因型和4种亚型.年龄偏大(> 35岁)以及男性的HCVRNA阳性标本的病毒滴度与抗-HCV水平(S/CO值)都高于RNA阴性标本,并且存在性别差异,但年龄间无差异.结论 江苏无偿献血者感染的HCV基因型以1型为主,其中1b为优势基因亚型.病毒血症献血者的HCV抗体水平显著升高,HCV RNA在自然感染进程中的变化有待通过进一步随访进行研究.

  • 酶免检测系统检测HBsAg的比对分析

    作者:郭建波;段荣;郭滔;蔡珍;王晓梅

    目的 对酶免检测系统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差评估,探讨其检测无偿献血者HBsAg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参考NCCLS的EP9-A2文件,以手工加样+洗板机+酶标仪为参比方法,RSP150+FAME24/20,EVO200+FAME24/30为实验方法,用40份献血者新鲜血浆进行HBsAg双份重复测定,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系统检测结果的差异性;计算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及预期偏差,以CV%=15%判断酶免系统检测HBsAg质控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不同检测系统差异无显著性,各检测系统相关系数R>0.975,R2>0.95,检测相关性良好,HBsAg质控检测结果的预期偏差CV在15%内.结论 手工加样+洗板机+酶标仪法,RSP150+ FAME24/20,EV0200+ FAME24/30测定HBsAg结果具有可比性.

  • 惠州地区无偿献血者Mur血型检索库的建立

    作者:严凤好;朱春燕;李雪群;钟展华;霍霞

    目的 通过对惠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抗-Mur及Mur抗原进行检测,了解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建立本地区的Mur血型检索库.方法 分别采用高通量微板法和微柱凝胶法对献血者进行抗-Mur筛查和确认,并对其Mur抗原进行血清型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献血者相关资料,建立Mur血型检索库,指导临床用血及献血者招募.结果 总筛查人数32 305人,抗体阳性104人,阳性率0.32%,其中41例具有临床意义,男女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女性高于男性;抗原阳性1 862人,阳性率为5.76%.在近1年的临床输血应用中,共避免41袋含有抗-Mur血液流入临床,并为5例抗-Mur阳性患者找到相合血液.结论 Mur血型检索库的建立,能有效避免含有Mur抗体的血液制品流入临床,减少因此引起的疑难配血及输血不良反应,并快速找到相合血源,同时有利于稀有血型献血者的保留和电子配血的开展及推广.

  • 血小板裂解液的制备及生物学效应观察

    作者:王世春;黄梅莓;张强;范娅涵;赵树铭

    目的 制备高含量细胞因子的血小板裂解液(PL).方法 采用反复冻融法[-80℃~37℃冻融3次(冻24 h/次)]和超声法(285 W,每次超声处理5 s停止5 s,共10次)处理10份单采血小板制剂(30 mL/份),ELISA法对细胞因子,血小板衍生长因子(PDGF)-AA、PDGF-A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检测,同时将2种方法制备的PL按10%比例加入常规培养基DMEM/F12培养第5代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传至第7代细胞增殖情况,并与FBS液培养(组)比较.结果 血小板保存3d后制备成的PL各因子含量均升高,0d浆与3d浆相比,PDGF-AA (ng/mL)为0.071±0.024 vs2.494±0.326,PDGF-AB (pg/mL)为36.079±15.54 vs 5 866.572±859.31,PDGF-BB(pg/mL)为33.258±21.23 vs 641.69±80.58;VEGF165 (pg/mL)为26.661±5.42 vs 122.652±10.59;TGF-β1 (pg/mL)为55.556±6.16 vs3 930.022±827.68(P<0.05或<0.01).超声法可释放更高含量的细胞因子,3d反复冻融组与3d超声组比较,PDGF-AA (ng/mL)为0.095±0.025 vs1.28±0.236,PDGF-AB(pg/mL)为12 424.746±3 738.03 vs 19 610.987±10430.26;PDGF-BB(pg/rnL)为5 429.184±1 824.53 vs8 397.039±611.93;VEGF165 (pg/mL)为128.379±46.69 vs374.552±32.48;TGF-β1 (pg/mL)为8 820.789±1 755.45vs 14 686.780±7 164.89(P<0.05或<0.01).结论 反复冻融法和超声法均能有效释放血小板内的细胞因子;超声法处理血小板能释放更高含量的细胞因子,可替代FBS用于细胞培养.

  •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抗-HBs效价生物检定统计法的建立

    作者:吴蓉;林涛;章俊;黄文虎;罗俊;丁亚凌;孙勇

    目的 采用生物检定统计法设计建立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效价的测定方法.方法 按照欧洲药典(EP8.0)规定,用生物检定统计法斜率比模型中随机区组设计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计算,通过与国际标准品比较计算供试品抗-HBs效价.结果 每次独立实验可靠性检验符合欧洲药典(EP8.0)的要求,置信限范围为80%-120%,线性相关系数均>0.99,重复性RSD为1.92%,人员和时间因素在α=0.05水平上对方法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抗-HBs效价生物检定统计法测定结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快速、无污染,可用于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抗-HBs效价的检测.

  • 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在红细胞供应量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黄国军;王乐三;张统宇;胡玲玲;周伟标;施建华;何江江

    目的 探讨建立月悬浮红细胞供应量预测模型,为采供血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以浦东血站2007年1月-2014年6月的月红细胞供应总量、A+、B+、O+和AB+4种血型红细胞月供应量作为标本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用2014年7月-12月的实际值作为检验标本,用建立的优模型预测2015年1-6月本站红细胞月供血量.结果 经过序列平稳化、模型识别、建模和模型检验等步骤,月红细胞供应总量建立ARIMA(1,1,1)(1,1,1)12模型,调整决定系数(R2)=0.8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5.98;A+型红细胞月供应量建立ARI-MA(1,1,2)(1,1,1)12模型,调整R2 =0.81,MAPE=8.42;B+型红细胞月供应量建立ARIMA (4,1,0)(1,1,1)12模型,调整R2=0.84,MAPE =7.23;0+型红细胞月供应量建立ARIMA(1,1,1)(0,1,1)12模型,调整R2 =0.83,MAPE=6.63;AB+型红细胞月供应量建立ARIMA(1,1,0)(1,1,1)12模型,调整R2=0.80,MAPE=8.41.结论 ARIMA是一种短期预测精度较高模型,可用于红细胞供应量的预测.

  • 贮存式自体血利用率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魏玉平;高海燕;王浩;李正业;孔燕;马现君

    目的 分析影响择期手术患者贮存式自体血利用率的因素,探讨其在择期手术贮存式自体血采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1-11月对本院106名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患者和97名未备自体血患者贮存式自体血的利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Hb水平、术中预计出血量、自体血回输率、异体血输注及人均输血量等,对PABD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06名PABD患者中有101例(95.3%)自体血得以回输,其中77例患者(72.6%)术中仅输注自体血,26例(24.5%)因术中出血较多而又输注异体血;5例(4.7%)自体血未回输.当患者术前Hb水平>125 g/L时,术中实际出血量<800mL时,PABD组总的输血率和输血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800mL时,2组患者总输血量没有差异,与术前Hb水平无关.结论 患者术前Hb水平较高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时,实施PABD增加了总的输血量和自体血的报废率,对异体血的节约作用有限.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吴亚;朱丽坤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行术中自体血回输的84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为自体血回输组,采用Cell Saver5型自体血液回输机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以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76例为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4 h和术后7d用肝素抗凝试管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白介素-6、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质量、术前Hb、术前Hct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记录2组术中失血量、术中回收血量、异体血输入量、输血不良反应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①2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体质量及术前Hb、术前Hct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血回输组异体血输入量、输血不良反应和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患者术后24 h和术后d7白介素-6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自体血回输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自体血回输组术后d7干扰素-γ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干扰素-γ术后24 h下降,术后d7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前术后TNF-α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白介素-6、干扰素-γ的水平,对输血安全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血浆过敏原筛查在预防输血过敏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原敏;唐聪海;甘玮玮;张添新;杨惠聪;黄燕雪;林艺璇;吴阿阳

    目的 研究血浆过敏原筛查在预防输血过敏反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输血患者病例资料和患者血浆过敏原筛查报告,按过敏原阳性项目数,将输血患者分为低敏体质组(Ⅰ组:患者血浆过敏原筛查结果≤3项阳性)和易敏体质组(Ⅱ组:患者血浆过敏原筛查结果≥5项阳性),选择Ⅱ组中26例反复输血过敏的血液科患者,在后续住院期间输血前采取药物预防措施.结果 易敏体质患者(Ⅱ组)供输血108次,出现过敏反应71次,发生率为65.7%(71/108),低敏体质组(Ⅰ组)的患者供输血513次,出现过敏反应17次,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3%(17/513);26例反复输血过敏血液病患者输血82次,过敏反应56次,过敏发生率68.3%,这些患者在后续住院期间,输血前实施药物预防过敏措施后输血71次,过敏反应1次,过敏发生率1.4%(P<0.01).结论 输血患者在输注血浆制品前进行血浆过敏原筛查,依据筛查的结果对易敏体质患者进行输血过敏药物预防,可有效降低输血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 回收式自体输血对产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曾雅静;叶惠芬;吴远军;蔡川川

    目的 评估回收式自体输血对产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0例,分为自体输血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输血前及输血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2组输血后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较输血前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刚性,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在输血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h2组FIB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但APTT、PT及ACT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 回收式自体输血可维持产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稳定,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与异体输血无明显差异.

  • 针对性止血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逸生;张智勉;魏超;陈红云;曹学伟

    目的 观察术中针对性止血对节约膝关节置换术用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统计2013年1月-2014年12月,均由通信作者主刀完成的连续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213例,术中通过反复多次直视下对膝上内侧动脉、膝下内侧动脉、膝下外侧动脉、胫前返动脉、后方关节囊滋养血管进行电凝止血,记录术前、术后d1、3、7,Hb、Hct、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根据Gross方程计算术后d1、3、7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前/术后异体输血量,输血并发症、异体输血率.结果 213名患者术中出血量(49.23±54.92)mL;术后d1引流量(58.28±11.54)mL,Hb(90.73±12.04)g/L,Hct (24.42±2.80)%,隐性失血量(111.16±11.83) mL,失血量(218.66±58.92)mL,术后d1Hb、Hc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d3 Hb(83.19±12.19)g/L,Hct(22.98土3.04)%,隐性失血量(521.10±41.22)mL,失血量(628.61±73.07)mL,术后d3 Hb、Hct隐性失血量、失血量与术后d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 Hb(92.72±12.43)g/L,Hct (28.23±3.31)%,隐性失血量(402.18±46.95)mL,失血量(509.69±77.58) mL,术后d7 Hb、Hct、隐性失血量、失血量与术后d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d1比较,Hb、Hct、隐性失血量、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KA术后d3是累计失血多的时间点,3d后贫血状态逐渐得到纠正;TKA术中直视下针对膝上内侧动脉、膝下内侧动脉、膝下外侧动脉、胫前返动脉、后方关节囊滋养血管反复多次止血,可达到减少术后出血、输血的目的,从而避免输血、节约血源.

  • 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液保护研究进展

    作者:熊际月;谭赵霞;杜磊

    心脏外科出血量多、用血量大,其客观原因是手术创面较大,加之血液肝素化、凝血因子、血小板破坏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而患者对贫血耐受能力差,从而使血液需要量增加.对于此类手术,应当针对这些导致血液需要量增加的原因,实施系统的血液保护计划,以尽可能减少异体血需要量.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血液保护
  • α2-巨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作者:皇甫超济;吕茂民;马玉媛;赵雄;章金刚

    α2-巨球蛋白(α2-M)是1种大分子糖蛋白,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及非脊椎动物的体液中,属于巨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员;其由4个相同的单体组成的同源四聚体,每个单体均含有5个功能区域,这决定了其特性及生物学功能.α2-M能够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及病理活动,其基本的功能是作为广谱蛋白酶抑制剂以清除内源性及外源性蛋白酶,同时它能够与一些重要的细胞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介素-1β(lL-1β)、白介素-6(IL-6)、神经生长因子(NGF)等,结合并调节其生物活性.有研究显示α2-M也具有抗辐射、抑制肿瘤及参与凝血平衡等作用.除此之外,α2-M还能够作为诊断或预测某些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对α2-M生物特性及制备工艺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推进α2-M在临床的应用.

  • 美国FDA《血液行业指引:降低寨卡病毒输血传播风险的推荐意见》主要内容及其启示

    作者:郭永建

    为了紧急应对寨卡病毒(Zika virus,ZKV)经输血传播风险,日前美国FDA根据联邦法规相关规定的授权,紧急发布并立即实施了《血液行业指引——降低ZKV输血传播风险的推荐意见》(以下简称《指引》[1].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的优化与应用

    作者:于帅;黄用文;郭强;吕俊文;冯倩;陈麟风;赵京利;吴月清;林梦霞

    目的 构建医院全面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输血管理系统.方法 以医院“军卫一号”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医院信息子系统、检验信息子系统、手术麻醉子系统及输血管理分系统为主要数据源,采用B/S架构、关系型数据库MySQL以及JAVA语言开发,创建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结果 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涵盖了输血统计、输血合理性评估与有效性评价、输血数据挖掘与科学研究、试剂耗材设备管理、科室事务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了临床输血全面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并可为学科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储备.结论 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医院各种数据资源提升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水平,促进输血相关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