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mmunology 중국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484X
  • 国内刊号: 22-1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杨贵贞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抗L型钙通道抗体与高血压合并心脏形态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

    作者:周子华;廖玉华;王军;肖华;王敏;陈志坚

    目的:探讨抗L型钙通道自身抗体与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脏形态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以人工合成人Cav1.2多肽片段作为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60例高血压合并心脏形态功能异常患者、30例一般高血压患者及4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抗钙通道抗体,并对抗体阳性及阴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脏形态功能异常组抗钙通道抗体阳性率为46.7%(28/60),显著高于一般高血压组(5/30,16.7%)及正常对照者 (3/45,6.67%,P<0.01).高血压患者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E/A比值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L钙通道自身抗体可能与心脏形态功能异常有关.

  •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作者:程鹏;钟丽民;沈杰;李卓伶;姜婷;何东仪

    目的:评价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MCV)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225例RA患者、77例其他关节炎患者以及8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抗MCV、抗CCP和RF-IgM的水平,比较抗MCV、RF-IgM、抗CCP及抗MCV和抗CC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中的意义.结果:①抗MCV、RF-IgM、抗CCP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67%、91 71%;77.78%、91.71%;65.33%、94.27%,抗MCV与抗CC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特异性,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89%、99.36%;②抗MCV与抗CCP检测对RF阴性RA病例的诊断有一定价值(30%,26%);③抗MCV、抗CCP与RF-IgM之间均显著相关(P<0.01);④抗MCV与年龄、病程、功能分级、压痛关节数、ESR、CRP、X线分期及晨僵持续时间存在相关(P<0.01或P<0.05),而与性别、双手平均握力和肿胀关节数无关(P>0.05).结论:抗MCV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CCP和抗MCV联合检测对RA有高度特异性,抗MCV能一定程度反映RA的临床病情,可作为RA的血清学指标.

  • 中性粒细胞趋化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春华;王斌;蔡春青;邹飞

    中性粒细胞能够感受细胞趋化物2%浓度水平的差距,并将其转化为胞内信号分子较陡的梯度,沿着此浓度梯度细胞进行定向迁徙运动,通常称之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参与细胞这种定向移动的机制被形象地称为中性粒细胞的"罗盘"(compass)机制[1].依靠细胞内信号放大机制,中性粒细胞形成了控制感受趋化物浓度梯度的信号传导通路,并沿着趋化物的浓度持续而精确地移动,从而到达炎症局灶[2,3].

  • CD55和CD59表达的调节因素和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芙丽;刘永铭

    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调节功能.补体活化参与了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1-6].补体调节蛋白通过控制补体过度活化防止宿主细胞损伤,其主要成员CD55和CD59 的表达与涉及补体活化的疾病密切相关,在这些疾病中的有益作用使其成为新一代治疗药物,这使CD55和CD59上调及下调的研究备受关注,但对其调节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对调节补体调节蛋白靶分子的干预尚需进一步探索,信号转导路径的深入研究成为阐明以上机制的重要途径.

  • R31L TNF-α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胞毒效应

    作者:刘丽丽;万琳;尹丙姣;杨林;曾庆岭;李清芬;李卓娅

    目的:研究膜型、分泌型TNF-α的31位氨基酸在其生物学效应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TNF-α结构与生物学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叠PCR方法将wt TNF-α 31位精氨酸(R)密码子(CGC)定点突变替换成亮氨酸(L)密码子(CTC),构建R31L TNF-α-pcDNA3.0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瞬时转染COS-7细胞进行表达,通过MTT法检测R31L TNF-α突变体的胞毒效应.结果: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R31L TNF-α正确连接到pcDNA3.0的多克隆位点;TNF-α 31位突变可增强sTNF-α的胞毒效应,突变体的CC50值是野生型的1/10,而对mTNF-α的生物学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R31L TNF-α-pcDNA3.0重组质粒,且在真核细胞COS-7中获得表达;TNF-α 31位置换成亮氨酸后,主要增强其分泌型分子的胞毒效应,而对其膜分子无作用.

  • RNAi表达载体干扰四型肽精氨酸脱亚氨基酶基因在HL-60细胞系中的表达

    作者:张慧;范列英;卢天宝;宗明;吕红根;杨蔺

    目的:设计针对PADI-4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抑制PADI-4基因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初步确定PADI-4基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后续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设计并合成4对针对PADI-4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链,核苷酸链经体外退火后形成双链SiRNA,克隆进入pSiRNA-hH1neo G2空载体后转化入GT116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后,挑取白斑进行扩增,抽提质粒并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分析.以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pSiRNA-hH1neo G2空载体和4个重组质粒载体转染进入HL-60细胞系,于转染的第3、5、7、10、14天后收集细胞,抽提细胞总RNA后,反转录成cDNA,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实验组HL-60细胞内PADI-4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做统计分析.结果:经Acc 65Ⅰ和Hind Ⅲ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中已经插入目的片段,为合格质粒;转染pSiRNA表达载体后,HL-60细胞系中PADI-4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降,其中以第3号载体的干扰效果优,干扰效率达到62%.结论:成功构建针对PADI-4基因的pSiRNA表达载体,并且筛选出干扰效率好的载体,为后续研究PADI-4基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奠定实验基础.

  • 肿瘤坏死因子对肠上皮细胞分泌片的影响

    作者:刘冬妍;刘沛

    目的:研究TNF-α对Caco-2细胞表达SC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SA、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肠上皮细胞表达SC的变化.结果:与无TNF-α刺激比较,用不同浓度TNF-α刺激后SC阳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游离SC、Caco-2细胞SC蛋白和SC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TNF-α上调Caco-2细胞内SC的表达.

  • 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小林;李殿俊;张春蕾;张青;杨真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的细胞形态与表型特征,并观察其CTL反应的诱导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透射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的超微结构及CD14、CD68、 CD80、 CD86、MHC Ⅱ等分子进行测定.采用生长状态良好的H22肿瘤细胞移植于接种不同肿瘤疫苗的实验小鼠,分别采用直接测量法、MTT法及比色法测定瘤重量、瘤体积、肿瘤细胞杀伤率和培养上清液LDH活性.结果: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细胞表面有许多的伪足皱褶、囊泡,胞浆内有大量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吞噬体;CD14、CD68、CD80、CD86及MHCⅡ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3.90%、98.60%、26.50%、90 20%和25.40%.小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的肿瘤形成率、瘤体积与瘤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石蜡诱生的巨噬细胞接种组(P均<0.05);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的成瘤率与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瘤体积与瘤重量明显低于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P均<0.05).另外,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的淋巴细胞自体肿瘤细胞杀伤率和培养上清液LDH活性分别高于对照组、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和石蜡诱生的巨噬细胞接种组. 结论:巨噬细胞肿瘤疫苗具备巨噬细胞的典型特征,该种细胞接种后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 黄芪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及肺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刘永琦;李金田;李娟;魏舒畅;张毅;苏韫;颜春鲁;聂蕾;吴建军

    目的:研究黄芪水提物、黄芪皂苷对博莱霉素(BLM)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TNF-α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对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黄芪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LM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黄芪水提物组、黄芪皂苷组;气管内注入BLM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药物干预,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IFN-γ、IL-4、TNF-α的含量,14天、28天观察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IFN-γ含量降低,IL-4、TNF-α的含量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水提物组、黄芪皂苷组、地塞米松组使大鼠血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IL-4、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黄芪水提物组、黄芪皂苷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微结构观察,模型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微绒毛稀少,核不规则,核染色质凝集粗块状,板层小体减少空泡样变,线粒体明显肿胀,肺泡间隔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胞质内胶原纤维增多;各治疗组均可改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结论:黄芪水提物、黄芪皂苷对肺纤维化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及TNF-α含量可能是其阻抑肺纤维化发生的机理之一.

  • 吉林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性

    作者:潘焕峰;李东复;李迎杰;郑永晨;王秀娟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白细胞抗原(HLA)DRB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吉林地区汉族61例慢性乙型肝炎,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2名HBV感染自然恢复者及50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进行了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HLA-DRB1*1201-3等位基因表达频率为17 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00%(P=0.042 7,RR=2.391);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HLA-DRB1*070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48 %,12.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P=0.006 6,RR=6.35;P=0.004 6,RR=7.00) 及HBV感染自然恢复组1.56%(P=0.018 3,RR=8.17;P=0.0136,RR=9.00);而所检测HLA-DRB1座位的其它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在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吉林地区汉族人群慢性乙型肝炎患病与HLA-DRB1*1201-3、HLA-DRB1*0701等位基因型相关联;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仅与HLA-DRB1*0701等位基因型相关联.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表达与IFN-γ及IL-4表达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前明;宋秀宇;黄如欣;郑港森

    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TLR2)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sion receptors,PRRs),广泛分布于各类免疫细胞.我们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8-T细胞内IFN-γ和IL-4水平,反映Th1、Th2细胞数量,对TLR2 mRNA的表达与Th细胞亚群的变化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 引领学生进入科研前沿的免疫与遗传学实验教学

    作者:孙剑华;张红锋;吴奇涵;钱旻

    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本科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以科研为支撑,开展以研究型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生物学实验教学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引领学生进入研究前沿.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是实验教学的薄弱环节,科研一线的教师,要将重复性好的实验转换为学生实验."这是2007年底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教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主题之一.免疫学与遗传学皆属于生物学的范畴,是生物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那么,怎样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引领学生进入研究前沿?如何将教师科研引入学生实验?将学生引入什么样的科研前沿?以怎样的方式将教师的科研引入学生实验教学?这些随即成为生物学实验教师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决定实验教学的成败.

  • 丹莪妇康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内免疫细胞的影响

    作者:孙玲;钱忠义;王燮;高丽辉;牛艳芬;李玲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丹莪妇康胶囊(Danefukang capsule)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 大鼠模型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T细胞亚群及巨噬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复制EM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莪妇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灌胃给药45天后,对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用图像分析仪对其T细胞亚群、巨噬细胞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莪妇康胶囊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显著降低异位内膜组织内CD8+T细胞面数密度(P<0.05和P<0.01);中剂量组显著降低异位内膜组织内巨噬细胞数(P<0.05);虽然丹莪妇康胶囊对异位内膜组织内CD4+T细胞面数密度、CD8+T/CD4+T比值均有降低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丹莪妇康胶囊能改善EMs大鼠异位内膜组织的免疫病理变化,主要是降低异位内膜组织内CD8+T细胞面数密度和巨噬细胞数目,可能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 雌二醇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与其下调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干扰素γ的表达有关

    作者:纪宁;尉杰忠;孙永胜;刘颖;梁丽云;马存根

    目的:探讨雌二醇(estradiol,E2)对去卵巢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去卵巢后10天的EAE动物模型,随机分为EAE组、E2治疗组和佐剂组.E2治疗组从免疫后(Post-inoculation,p.i.)0~5天每日肌注E2(250 μg/kg)一次.观察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清E2浓度、血清和脑脊液中白蛋白含量比值(CSF to serum albumin quotient,QA),通过QA评定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损害.在p.i.6、8、10、12、14、16天处死动物,取脑和脊髓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部位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nsion molecule-1,ICAM-1)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并对EAE组ICAM-1和IFN-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p.i.6~12天E2治疗组血清E2浓度较EAE组升高(F=1 666.49,P<0.05).EAE组QA在p.i.8天达峰值(0.31±0.07),E2治疗组QA在p.i.14天达峰值(0.20±0.04),E2治疗组QA值幅度低且峰值出现时间较EAE组延迟(F=26.20,P<0.05).E2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0.53±0.92)较EAE组(2.07±1.67)降低(t=2.93,P<0.05);E2治疗组体重减轻(6.73±3.53)较EAE组(15.40±4.03)减少(t=6 26,P<0.05);E2治疗组发病率(27%)较EAE组(73%)降低(χ2=6.53,P<0.05).在p.i.10~16天,E2治疗组ICAM-1的表达较EAE组降低(F=21.01,P<0.05),E2治疗组IFN-γ的表达较EAE组降低(F=26.19,P<0.05).EAE组ICAM-1与IFN-γ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0.87,P<0.01).结论:E2能够有效抑制EAE,其抑制机制与E2下调ICAM-1、IFN-γ的表达,进而保护BBB的功能和促使Th细胞发生转分化有关.

  • 耐药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UL16结合蛋白2(ULBP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关立峰;王学峰;林涛;曾艳;李劲梅;肖飞;孙纪军;朱曦;杨辉;栾国明;王玉平;卢涌;李红卫

    目的:研究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ULBP2的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颞叶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建立的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库中随机抽取42例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用基因芯片检测ULBP2 cD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ULBP2的蛋白表达产物,并与1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编码ULBP2的基因出现高表达;ULBP2蛋白在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同部位比较明显增高. 结论: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ULBP2基因及蛋白产物表达增高可能与耐药性颞叶癫痫发病中的免疫异常机制有重要关联,甚至可能是关键因素.它很可能为耐药性颞叶癫痫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一种复制小鼠哮喘模型的新方法

    作者:王桂芳;董春玲;唐古生;张燕;沈茜;白春学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率高,呈慢性过程,消耗大量医疗资源,而且其发病率仍在逐渐上升.小鼠作为一种较合适的复制哮喘病理生理过程的动物,其繁殖迅速,成模后稳定,价格相对便宜,在哮喘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要致敏及激发两个过程才能产生典型肺部过敏性炎症,短成模过程包括在第1、8天致敏、第18、19、20、21天激发,需时21天;经典成模过程为在第1、15天致敏、第25、26、27、28、29天激发,需时28天.对于需要短期内研究一种药物的实验来说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大量的实验组设计来说,增加饲养天数容易增加实验成本,为此,本小组借鉴国外学者经验,在研究工作中探讨出一种可在短期内成模的小鼠致敏方法,介绍如下.

  • 重组多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LKM-1抗体的初步应用

    作者:王文凯;李永哲;段秀杰

    目的:制备人自身抗原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257-351位氨基酸片段融合蛋白作为自身抗原,探讨ELISA检测抗LKM-1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以肝脏的cDNA混合文库为模板作PCR,将PCR产物与真核表达载体pEGH共同转化酿酒酵母Y258,碱裂解法进行质粒制备,PCR扩增鉴定.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后,在半乳糖的诱导下表达产生重组融合蛋白,经GST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后,免疫印迹法鉴定抗原性,ELISA检测抗LKM-1抗体阳性血清及部分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抗LKM-1抗体.结果:重组融合蛋白在宿主菌中获得表达,免疫印迹法鉴定表明其能与标准抗LKM-1抗体阳性血清反应,而与正常血清、其他抗血清无反应.在26份抗LKM-1抗体阳性血清中,6份抗HCV抗体阳性血清用重组多肽ELISA检测有5份呈阳性,其余20份血清用重组多肽ELISA检测均呈阳性;20份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用重组多肽ELIS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重组的257-351位氨基酸片段是CYP2D6抗原的主要抗原表位区域,以重组多肽为基质ELISA检测抗LKM-1抗体的敏感性较高,为进一步研究抗体水平与临床病情变化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 青海土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曹海霞;徐昕;洪军;王靖

    目的:分析青海土族人群HLA- 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青海互助地区50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土族个体HLA-DRB1基因座进行分型,并与国内其他地区少数民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青海土族人群中HLA-DRB基因座共检出16个等位基因,其中DRB1*04、DRB1*08、DRB1*14、DRB1*15、DRB3*、DRB4*基因频率较高;DRB1*06、DRB1*07、DRB1*09、DRB1*13、DRB1*16、DRB1*23基因频率较低.结论:青海土族HLA有独特性.青海土族基因频率与蒙古族有相似之处.

  • 急性排斥移植肾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C4d沉积

    作者:周广臣;黎磊石;刘志红

    目的:通过观察移植肾PTC C4d沉积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AHR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诊断急性体液排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肾组织C4d沉积.26例移植肾PTC C4d弥漫性强阳性染色患者为C4d阳性组,而30例移植肾PTC C4d阴性患者为对照组.光镜下记数移植肾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数.结果:(1)26例C4d阳性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AHR为13例,AHR+ACR为8例,ACR1为3例,ACR2为2例.30例C4d阴性患者中,AHR为1例,AHR+ACR为2例,ACR1为21例,ACR2为6例.与C4d阴性组相比,C4d阳性组难治性排斥患者较多,常需进一步干预性措施,且较多的患者对抗排斥治疗无反应,移植肾失功率高(7/26).(2)C4d阳性组移植肾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数亦明显高于C4d阴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C4d阳性无细胞性排斥组移植肾间质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数与C4d阳性+ACR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4d阳性ACR组移植肾间质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C4d阴性ACR组(P<0.05).结论:移植肾PTC C4d沉积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两者在肾移植AHR诊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受体大鼠非清髓嵌合的建立及对供体细胞反应性的监测

    作者:瞿冀琛;姜格宁;丁嘉安;高文;沈振亚

    目的:通过非清髓方式诱导嵌合体而产生免疫抑制.方法:动物分为三组:A组(BMC移植组)经全身辐照雌性SD大鼠于D0经尾静脉输注雄性Wistar大鼠骨髓细胞(BMC).B组(BM-MSCs移植组)经全身辐照雌性SD大鼠于D0经尾静脉输注雄性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C组(对照组)经全身辐照大鼠于D0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8 mL.随后测定异基因嵌合体量的变化,及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刺激效应.结果:A、B组动物在21天后均检测到一定比例的嵌合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嵌合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在预处理后第35天观测发现嵌合率均明显降低.A组较B组和C组的受体淋巴细胞增殖显著减弱,B组较C组也显著减弱.结论:选用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可使受者体内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大鼠耐受性较好,移植后供者细胞植入一定时间内嵌合稳定、死亡率低,是一种有效的移植免疫抑制诱导方法.

  • A族链球菌表面蛋白Fb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对应表位的初步鉴定

    作者:马翠卿;顾海燕;郭奕阳;胡光磊;魏澎;魏林

    目的:制备抗A组溶血性链球菌(GAS)表面蛋白Fba(fibronectin-binding proteins a)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单抗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应表位进行了初步鉴定.方法:以重组Fba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及间接ELISA筛选出针对Fba的杂交瘤细胞株,以 Western blot 鉴定mAb的特异性,并将获得的mAb与Fba+GAS和Fba-GAS分别行全菌ELISA、与Fba的分段表达蛋白行Western blot,初步鉴定mAb针对的表位所在区域.结果:获得了稳定分泌抗Fba-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一株mAb能特异结合天然Fba+链球菌,且该单抗针对的表位包含了Fba蛋白的第104~108位氨基酸,该位点也是链球菌Fba蛋白结合补体调节蛋白FH的位点.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抗GAS表面Fba蛋白的mAb,其中一株mAb对应的表位为位于菌体表面的天然表位,并检测出了该mAb对应的表位所在区段,这为深入研究GAS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 生殖免疫学:免疫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的有机整合——2008年上海国际生殖免疫学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王凌;李大金

    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及中国免疫学会共同发起,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承办的2008年国际生殖免疫学大会于2008年8月28日~9月1日在上海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国际间生殖免疫学学术交流,展示近年来我国生殖免疫领域的进展和成果,提升中国生殖免疫学国际学术地位,加强国内外生殖免疫学者的联系与合作.来自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及国内外的代表共95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大会为拓展国内生殖免疫学同行的知识面及了解国际生殖免疫学研究前沿,特邀国内外专家作出18个专题报告,使与会者获益匪浅.会议共收到论文62篇,内容丰富,涉及滋养细胞及蜕膜在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生殖内分泌-免疫调节、免疫避孕及基础免疫学研究进展,进行大会交流32篇,现将学术交流的内容总结如下.

中国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