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eta分析

    作者:王翀;李京;田征;艾克拜尔·尤努斯;徐恺;宋兴华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5期)、PubMed、EMbase、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1995年1月~2013年7月.收集关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较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提取纳入文献的有效数据,并按照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方法,应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研究,共计患者6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手术治疗组相比,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早期缓解疼痛,但远期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两种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早期迅速止痛,允许患者下床活动,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

  • 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孙晟轩;徐建;王烨;董启榕;周海斌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4月收治的累及胫骨平台后侧部分骨折的患者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24 ~ 57岁,平均(41.6±2.3)岁.按“三柱理论”分型:单纯后柱骨折4例,双柱骨折17例,三柱骨折13例.单柱骨折予以单纯后路倒“L”型入路,双柱骨折予以后路倒“L”型或联合前外侧入路,三柱骨折予以后侧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随访期间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H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26个月,平均(18.5±3.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3周,平均(16.3±1.8)周.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117.5° ±8.6°,所有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优19例(55.9%)、良10例(29.4%)、一般3例(8.8%),差2例(5.9%),优良率为85.3%.[结论]对于累及后侧份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按照“三柱理论”进行分型及治疗,可获得稳定的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MIPPO技术结合PHILO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赵弟庆;张丽娜;杨广忠;陈柯屹;余凯;杨康华;艾合买提·玉素甫

    [目的]探讨采用MIPPO技术结合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2年5月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采用MIPPO技术结合PHILO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7例(MIPPO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 PHILO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1例(ORIF组).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例患者术后随访12 ~36个月(平均19.7个月),MIPPO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明显优于OR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MIPPO组优于ORIF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PHILO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具有轻微优势,如:创伤小、切口小、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早等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文武;申勇;姚晓光;张英泽;丁文元;马树伟;伍鹏欢

    [目的]通过胸腰椎骨折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与短节段固定术式的对比研究,探讨长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8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后路长节段固定与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的61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为长节段组(24例)和短节段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内固定失败率等指标.神经功能采用ASIA分级评定.[结果]长节段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短节段组(P<0.05).随访14 ~32个月,平均20.2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分级、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长节段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优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短节段组内固定失败5例,长节段组未发现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后路长、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长节段固定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短节段明显增加,但在维持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方面,远期效果优于短节段固定.

  • 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切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孙启彬;王玉;孟庆军;于庆才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切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46例行侧后方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方剪切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后外侧入路自腘肌和比目鱼肌间隙,骨折块直视下复位后采用“T”型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观察固定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2个月[(22±0.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区皮肤坏死、感染或内固定松动等手术并发症.影像学评估: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的后倾角、内翻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HSS临床功能评分平均87.6分,依据Rasmusse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7例(58.7%)、良13例(28.3%)、可6例(13.0%).[结论]侧后方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降低前方入路广泛剥离导致的软组织并发症,直视下复位关节面固定牢靠,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是较好的手术治疗策略.

  •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周德杰;田军;徐军;刘财

    [目的]探讨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和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 2012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40例,采用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20例,采用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0例,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腕关节功能按conney评分方法评价,放射学评价按改良Lidstrom-Radiographic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评价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组优良率60%,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组优良率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评价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组掌倾角(9.50±2.37)°,尺偏角(17.80±2.48)°,桡骨高度(9.50 ±2.83) mm,关节面台阶(2.00±1.30) mm;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组掌倾角(11.05±2.06)°,尺偏角(20.10±2.34)°,桡骨高度(11.25±2.02) mm,关节面台阶(1.10±0.72) mm.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台阶、桡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背侧移位桡骨远端“C”型骨折,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腕关节功能恢复优于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桡背侧双锁定加压内固定术术后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优于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早、远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别.

  • 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庞涛;孙锋;郭燕芬;付宝华;宋其雨

    [目的]评价经膝前外侧和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3月~ 2010年3月收住院的3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其中Schatzker Ⅴ型24例,Ⅵ型8例,术后随访12 ~ 28个月,观察术后有无感染、皮肤愈合状况及骨折愈合时间,根据膝关节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关节功能,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1周内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与术后1年有无差异.[结果]2例浅表感染,4例深部感染,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83±0.69)个月.按照膝关节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1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2%,术后1周内TPA、PA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充分暴露膝关节内结构及胫骨平台关节面,可使关节面得到有效准确地复位,且具有良好的手术操作空间.术后关节面复位丢失率低,骨折愈合状况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黄诚;付聪聪;黄相杰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探讨对于该类型疾病的合理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0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给予DHS(45例)和PFNA (62)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0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PFNA组与DHS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更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不稳定、不能耐受长时间卧床的患者.

  • 钉棒系统连接棒弧度测量仪的研究与设计

    作者:张家富;胡宏伟;朱建华;李晓光;赵英武

    [目的]研究设计脊柱内固定钉棒系统连接棒在术中测量折弯弧度的测量仪.[方法]根据胸腰椎正常X线侧位片解剖关系,椎体后缘连线接近一弧线形.应用圆的弧度制、角度制及三角函数的数学原理,计算出连接棒折弯后弦切线与X轴线的高度值,依次对应出不同的弧度值,应用数控软件在铜板上制成弧度测量仪.[结果]术中很准确、简便的测量出术者所需连接棒的弧度值.[结论]连接棒弧度测量仪能在术中准确迅速测出术者所需的弧度,避免术中反复折棒,减少了误差及预防术后不良并发症.

  • 实验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作者:陈伟;羊明智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工业、建筑业、体育和交通业的迅速发展,临床上SCI的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有关SCI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课题.但是,关于SCI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明确有效的手段.原因是,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能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及认识.而建立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机制,观察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探寻脊髓损伤程度的标准,是探讨药物及干细胞治疗方法的基本前提.现就国内外脊髓损伤模型制备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髋关节旋转中心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金龙

    髋关节旋转中心(hip joint center,HJC)的精确定位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THA需要重建HJC以维持髋关节的机械平衡和压力分布[1].手术重建后臼杯的偏移会对假体的存活率和髋关节活动功能产生负面影响[2-3].目前,HJC的准确定位被认为是实现髋关节术中臼杯置入和生物力学再复制的基础,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4-5].本文就文献中报道的HJC测量方法作一综述,以期对髋关节置换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提供参考,提高THA的有效性.

  •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在脊柱外科中应用研究

    作者:陈振南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作为一种具有良好性能及易于加工、灭菌和保存等独特优势的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止血、创面愈合、骨缺损、神经修复等方面,被视为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有用途的生物材料之一.它是一种从动物皮肤和肌腱提取的,通过吹泡、凝固、真空、冻干和交联等程序制成的海绵状的多孔固体材料[1-2].随着生物技术发展,使得从动物体中提取出的胶原蛋白浓度、纯度越来越高,相应地在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中的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如何有效地将胶原蛋白海绵应用到脊柱,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综述近十几年胶原蛋白海绵在脊柱实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 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疗效评价分析

    作者:朱学敏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1].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故治疗困难,后遗症多,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跟骨骨折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使跟骨骨折疗效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疗效评价的研究少有报道,本文对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疗效评价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目前治疗OVCFs的有效方法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其经典术式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1].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术式通过向椎体内注入填充材料来强化椎体,从而缓解局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方法能较迅速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可降低OCVF的发生率与患者的病死率[2].

  • 手术治疗髋臼前柱合并前壁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新苏雅拉图;吕福润;杨存虎;李晓鑫;王永华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前柱合并前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 2010年5月期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4例单纯髋臼前柱合并前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42岁(20 ~70岁).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和稳定性,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20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4例.临床功能评估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随访时X线片表现,采用Matta's标准评估复位质量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年(2~12年).术后复查X线片,骨折解剖复位15例,复位不良8例,复位差1例.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平均评分为16.7分(10 ~18分),其中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影像学结果优14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比较不同骨折复位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发现骨折复位质量影响术后临床功能和影像学结果(P<0.05).术后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但均较轻微,无需再次手术.[结论]手术治疗单纯性髋臼前柱合并前壁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复位质量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

  • 近5年本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作者:吴颖娜;金鸿宾;方欢;范晓玲

    [目的]了解本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方法]通过病案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2年本院骨科手术病人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 ~2012年本院骨科手术病人共57 215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884例,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55%.其中,Ⅰ类切口感染率1.03%,Ⅱ类切口感染率10.5%,Ⅲ类切口感染率14.53%.从科室情况看,ICU手术切口感染率高,为34.71%,其次依次为创伤外科(2.16%)、手显微外科(1.57%)、脊柱外科(1.01%)、小儿骨科(0.37%)、关节外科(0.12%)、关节镜(0.08%).感染病例中,5年累计检出各类病原菌79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92株(49.06%),革兰氏阳性菌386株(48.31%),真菌21株(2.63%).前3位菌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7株(15.89%),表皮葡萄球菌127株(15.89%),鲍曼不动杆菌116株(14.52%).[结论]手术切口感染在本院医院感染中居首位,应进一步加强对手术切口感染的监测和管理.

    关键词: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
  • 影响脊柱术后感染内固定移除的因素分析

    作者:刘少强;齐强;陈仲强;刘宁;孙垂国;刘忠军

    [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疗效,对影响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内固定移除的因素进行评估.[方法] 2004年7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65例,男38例,女27例,平均(51.1±15.0)岁.手术部位:颈椎14例,胸椎5例,腰椎46例.所有脊柱术后感染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在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前留取切口分泌物送检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明确后调整抗生素.必要时联合彻底清创冲洗、对口置管冲洗引流,根据引流液培养结果决定冲洗量及拔除冲洗管和引流管.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分析内固定移除与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术前住院时间、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体温、切口渗液、切口红肿、切口疼痛、神经体征、病原菌种类和清创次数等因素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对内固定移除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术前住院时间、感染发生时间、清创次数等因素与内固定移除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创次数是影响内固定移除的重要因素.[结论]对于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当清创次数达到2次时应考虑移除内固定,以利于有效地控制感染.

  • 模拟下腰椎手术螺钉角度测量与常规测量方法对比

    作者:王爽;纪楠;王帅;乔跃跃

    [目的]对三维重建技术模拟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测量数据与传统测量方法所得数据进行对比.[方法]将40例患者的下腰椎影像学资料输入三维重建软件进行椎弓根模拟手术,然后测量L4、5双侧椎弓根螺钉矢状面上与水平线的夹角以及冠状面上与正中线的夹角,所得测量数据与通过传统方法对DR、CT进行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进行对比的8组数据中,有6组具有显著差异,仅2组数据(L4右侧、L5左侧椎弓根螺钉在矢状面上与水平线夹角)具有一致性.[结论]2种测量方法具有显著差异,利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模拟手术的方法更为准确.

  • 关节腔注射双醋瑞因对SD大鼠骨关节炎形态及ED1和COL2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先润;姚绍平;叶吉云;李跃琼;许翔英;高国玺;段艳萍;赵晓芳;马骏

    [目的]通过观察关节腔注射双醋瑞因(Diacerein,DAR)对SD大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形态及关节滑膜组织单克隆抗体(ED1)、软骨Ⅱ型胶原蛋白(COL2)表达的影响,探索关节腔注射双醋瑞因对SD大鼠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 35只SD大鼠,15只为正常组,其余20只手术剪断双侧前交叉韧带,术后第3d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左膝注射二甲基亚砜(对照组)0.1 ml,右膝注射DAR液(治疗组)0.1ml.于注射后3d,1、2、4、8周分5次分别处死3只正常组大鼠和术后治疗SD大鼠4只,取左右全膝关节;对比术后大鼠左右膝关节软骨形态及滑膜组织ED1和软骨组织COL2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二甲基亚砜组(对照组)手术4周后肉眼和镜下观察可见软骨形态明显改变,8周时软骨破坏为明显,DAR治疗组(治疗组)软骨破坏不明显;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左膝)在3d,2、4周时滑膜均可见较多ED1阳性细胞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其后保持在一定水平,DAR治疗组(右膝)ED1阳性细胞数在各期均低于二甲基亚砜组(左膝),左右膝ED1阳性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1),右膝ED1数8周时接近正常水平;二甲基亚砜组(对照组)(左膝)COL2含量减少较明显,至8周时几乎完全流失;DAR治疗组(右膝)COL2含量减少不明显,8周时接近正常.[结论]关节腔注射DAR能够抑制滑膜ED1阳性炎症细胞数量和提高软骨细胞间质COL2的含量,从而控制骨关节炎的炎性反应、抑制软骨变性及破坏,对骨关节炎的发展具有抑制、治疗作用.

  • 锶盐预防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范猛;姜文学;汪爱媛;王玉;彭江;许文静;卢世璧

    [目的]观察氯化锶用于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3组:假手术组,安慰剂组和氯化锶治疗组.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组,安慰剂组在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后给予生理盐水治疗,氯化锶治疗组在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后给予氯化锶治疗.术后5周处死,取术侧股骨分别行X线片、Micro-CT和组织学检查.[结果]X线片检查显示股骨头高度与宽度比值安慰剂组<氯化锶治疗组<假手术组,且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Micro-CT检查比较三组间股骨头的体积、股骨头内骨量、股骨头骨矿盐含量治疗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都大于安慰剂组.组织学检查显示氯化锶治疗组股骨头内存在坏死骨,与安慰剂组相比,破骨细胞活动减低,而成骨细胞以及血管新生均较活跃.[结论]锶盐可以实现促进成骨和抑制破骨的双重调节,在大鼠创伤性骨坏死模型中具有一定程度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作用.

  •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形成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波;梁晓松;崔存宝;张磊;赵刚;孙磊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形成变化.[方法]20只新西兰兔一期建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损伤术前、术后2、4和8周时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变化.损伤术后8周时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关节内组织病理变化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情况.[结果]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变化明显,术后2周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显著增高(P<0.05).术后8周时组织学检测显示滑膜、软骨和前交叉韧带呈病理改变,组织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广泛表达、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1).[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腔内多种组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异常,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变化明显.

  • 76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体会

    作者:焦磊;朱华伟;王慧鹏

    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体重负荷及参与关节的复杂运动,胫骨平台骨折一般是高能量损伤所致,强大的外力常造成关节面的塌陷压缩或分离移位,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将导致并节不稳、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晚期常常发生创伤性膝关节炎.自2008~2013年,本院通过手术治疗7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腕部和手部检查基本知识(二)

    作者:

    5腕关节测量屈腕及伸腕范围的方法:一般在腕背侧进行(图3-16).测量手桡偏及手尺偏的方法:先将前臂、手腕和第3掌骨保持于正中位0°,然后将量角器之一臂平放在前臂,另一臂放在第3掌骨处,两测量臂之交点则在手腕的中点上(图3-17).测量时前臂的测量臂不动,而另一臂则随手腕活动,此时即在量角器上看出手桡偏或手尺偏的度数.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