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三角肌挛缩症5例报告

    作者:王来喜;张德文;何荣

    目的:探讨小儿三角肌挛缩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小儿三角肌挛缩症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人就诊时年龄3~6岁,均在1~2岁时发现两侧肩部不对称,进行性加重.除1例外,肩部均有药物注射史.肩关节呈外展姿势,内收受限.X线片表现:肩关节内收位时呈半脱位征,双上肢平行外展位时则无异常.所有病人都采取手术治疗,术中彻底切断松解纤维化的挛缩肌组织,盂肱关节半脱位可自行复位,不需特殊治疗.结果:本组经1~10年随访,全部病例畸形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本病可能是综合性因素所致.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积极行功能锻炼,效果甚好.

  • 同种异体骨的制备及在脊柱侧弯矫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天君;史亚民;侯树勋;姚长海;孙彦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在脊柱侧弯矫治术中对脊柱融合的作用.方法:采用温热盐水及75%酒精水浴制备储存异体骨,应用于脊柱侧弯植骨融合术36例.结果:随访36例均无感染及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脊柱融合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是脊柱侧弯矫治植骨融合术中安全可靠的骨材料来源.

  • 麻醉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光辉;李锋;陈超;夏仁云

    目的:评价不同的麻醉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硬膜外麻醉组、全麻组.术后4~7d内通过静脉造影,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有4例发生DVT,未见症状性DVT和肺栓塞(PE)患者.全麻组有11例发生DVT,有2例症状性DVT,未见症状性PE患者.结论:硬膜外麻醉能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是全髋关节置换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 压配式骨瓣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附23例报告)

    作者:刘兴才;张春建;阮成群;李光明;陈可新

    目的:介绍压配式骨瓣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自制一种压配腾起器,利用压配式骨瓣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23例,总结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机理. 结果:本组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年,根据王岩等治疗股骨头坏死百分评价标准:优11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86.96%.结论:压配式骨瓣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可大限度恢复股骨头的外形,消除植骨块与股骨头的残留间隙,使骨瓣达到"即刻支撑"效应,延缓青壮年患者全髋置换的时间.

  • 胸腰段脊柱骨折kaneda内固定术后早期矫正度丢失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作者:康建平;钟德君

    目的:通过对2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kaneda内固定术后矫正度丢失的观察和原因分析,旨在提高病人手术后脊柱生理曲度的恢复.方法:28例病人的术前、术后及术后1、2、3、6个月、术后1年行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脊柱后突角(Cobb法)和侧突角.对比不同时期脊柱后突角和侧突角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矫正度丢失主要发生在术后1~2个月,尤其是术后第2个月,而3个月以后明显趋于稳定.结论:kaneda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虽然是一种符合生物力学的手术方式,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中和术后的处理非常重要,以免发生术后矫正度丢失.

  • Pemberton手术结合软组织处理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作者:吕端卿;肖善文;王林伟

    目的:探讨降低术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僵硬及再脱位发生率的方法.方法:本组30例(48髋),随访2~3年,平均2年5个月.软组织处理:(1)髋关节囊及髂腰肌的处理:(2)关节囊内软组织的处理.结果:髋关节屈曲<90°者6髋,占12.5%;按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标准,30例(48髋)中股骨头坏死10髋,占20.8%;术后48髋无1例全脱位,半脱位1例,占2.1%.结论:Pemberton手术结合软组织处理,大大降低了术后再脱位、髋关节僵硬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 逆行击出法在股骨侧假体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毅;杨卫良;宋科官;纪青;曲彦隆

    目的:探讨逆行击出法在股骨侧假体翻修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从1998年12月~2001年12月,采用该法取出股骨柄、骨水泥,行翻修术12例.平均年龄64.5岁.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Harris评分为87.3分.结果:12例患者术后第3d均在双拐辅助下行走,2周后改扶单拐行走,1个月后弃拐行走.结论:本技术在力学上更符合股骨上、中段髓腔上宽下窄的解剖特点.以逆行法取出股骨柄及滞留的骨水泥,能缩短手术时间,省力,对骨质干扰较小,术后恢复快.

  • BMP基因治疗与骨修复

    作者:郭继东;孙大铭

    长期以来,在骨科领域存在众多的难题中,骨修复一直困扰着人们,这突出表现在骨不愈合、骨缺损等疾患的治疗上.具有成骨作用的细胞因子的发现和研究为骨修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成为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目前使用的细胞因子加入载体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其主要原因为细胞因子生物周期短,重组细胞因子生物活性差及缺乏适合的载体引起.因此,人们开始研究细胞因子其它使用途径以促进骨修复的效果.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族是研究比较多的一类细胞因子.

  • 组织工程在骨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李威;吴闻文

    组织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发展的一门新学科.它利用活细胞种植在生物材料支架上,辅助各种调节因子,模拟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来恢复、改善机体功能.骨骼的组织工程修复需要三个基本的生物学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三个要素就是:生物基质材料、细胞、生长因子.本文对骨修复中组织工程的这三个要素进行综述.

  •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作者:韦兴;侯树勋;李平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被视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骨的脆性增加,导致骨折危险性增高,有统计显示: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年发生脊柱骨折的几率是20%.药物治疗一直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本文试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外科治疗,即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相关研究作以综述.

  • 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孙大铭;侯树勋;童贻刚;杜桂鑫;付小兵

    目的:克隆BMP7全长cDNA,构建BMP7克隆质粒.方法:通过反转录PCR技术和巢式PCR技术从人类胚胎肾293细胞中克隆BMP7基因,应用互补拼接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获得全长cDNA,将其与T载体进行连接得到BMP7克隆质粒.结果:琼脂糖电泳及测序结果显示经过修复后的BMP7基因与预期结果相一致,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证明pT-BMP7克隆质粒结构正确.结论:BMP7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BMP7基因和蛋白的成骨功能奠定了基础.

  • 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在体外嗅鞘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实验研究

    作者:高天君;刘少君;黄耀添;王国华;孙志伟

    目的: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BDNF感染体外培养的嗅鞘细胞,从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BDNF基因在体外OECs中的表达,对OECs表达的BDNF生物学活性进行观察.方法:提取细胞总RNA进行RT-PCR扩增BDNF基因,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培养上清中BDNF含量,并通过与原代脊髓神经元共培养观察BDNF活性.结果:实验证实经BDNF重组腺病毒感染的OECs中有BDNF的转录;其培养上清应用ELISA方法分析,在感染后24h即有BDNF的表达,并可以维持3-5d的高峰表达.与BDNF重组腺病毒感染的OECs共培养的脊髓神经元可以在无血清条件下存活3-5d.结论:重组腺病毒BDNF基因可以在OECs中稳定、高效表达,其表达的BDNF具有促进脊髓神经元存活的生物活性.

  • 成年鼠嗅鞘细胞的纯化培养与免疫组化观察

    作者:高天君;刘少君;侯树勋;王国华;阙海平

    目的:对文献报道的嗅鞘细胞(OECs)纯化方法进行改进,为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实验研究提供高纯度的种子细胞.方法:本实验综合使用了阿糖胞苷、BPE及NGFR抗体纯化了原代培养的成年Wistar大鼠的OECs,并对纯化的OECs细胞免疫特性进行观察.结果:本实验得到OECs纯度可达98%,其特性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本实验综合使用了阿糖胞苷、BPE及NGFR抗体纯化了原代培养的成年Wistar大鼠OECs,纯度可达98%.而且培养周期大大缩短,节约了时间,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兔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作者:陈秉耀;侯树勋;衷鸿宾;程庆;张春莉;梁红英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兔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从而探索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能性;方法:以3.0% Triton X-100和4.0%脱氧胆酸钠顺序处理新鲜取材的兔神经(直径1.5mm左右),移植修复成年wistar大鼠1.0cm坐骨神经缺损,4个月后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移植神经未被宿主排斥,大量再生的神经纤维长过移植物,并恢复电传导功能;结论: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可以作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 一氧化氮在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

    作者:唐家广;侯树勋;张伟佳;梁红英

    目的:探索一氧化氮(NO)在髓核突出所致的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自体尾椎髓核无压迫下放置在L4和L5神经根表面,分别在术后3d及1、2、3、4周时观察大鼠后足机械刺激和热刺激敏感性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移植髓核中的一氧化氮合酶(NOS)进行检测,探索NO在疼痛中的作用.结果:在无明显机械压迫情况下,大鼠腰神经根上放置自体髓核可产生痛觉过敏,移植髓核组织中NOS染色阳性.结论:髓核自身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NO可能参与疼痛的产生.

  • pQE-TGF-β1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孙大铭;侯树勋;张春莉;杜桂鑫;付小兵

    目的:为了解人的TGF-β1基因的功能及生物学活性,制备具有生物学活性的TGF-β蛋白.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QE30-TGF-β1原核表达载体,并在M15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利用Ni-NTA琼脂柱纯化TGF-β1单体,通过复性得到双体蛋白,利用MTT方法对复性的蛋白进行活性测定.结果: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证明pQE30载体上成功地插入了TGF-β1成熟肽基因片段.pQE30-TGF-β1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全菌蛋白的20%,表达得TGF-β1单体蛋白经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显示均得到了一条蛋白带,分子量为15KD左右.MTT测活证明TGF-β1单体蛋白经复性后具有良好的活性.结论:pQE30-TGF-β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TGF-β1蛋白的制备,为深入了解TGF-β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骨折患者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乔林;侯树勋;衷鸿宾;徐明球;景炳文

    目的:探讨无其他脏器严重损伤的骨折患者并发ARDS的特点、治疗及结果.方法:分析5例并发ARDS的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治疗、并发症、转归、死因.采用的ARDS诊断标准为:①呼吸困难甚至窘迫;②至少包括 Qs/Qt≥20%, 通气-灌注指数<250中的一项;③机械通气≥24h?X线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斑片状或大片阴影等间质性肺泡性改变;④肺毛细血管压或中心静脉压<20mm Hg.⑤胸廓顺应性<50mL /cm H2O;⑥X线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斑片状或大片阴影等间质性肺泡性改变.结果:5例并发ARDS的骨折患者中,4例伤后出现休克,1例出现感染.3例因MOF死亡.结论:休克可能是骨折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

  •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机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闻文;侯树勋;李利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椎间盘和神经根大体病理形态改变的关系,临床症状、体征和椎间盘突出类型与髓核中炎症介质(磷脂酶A2)水平的关系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和椎间盘突出类型与脑脊液(以下简称CSF)中神经肽类递质变化的关系.从临床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机理.材料与方法:分析1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髓核突出类型及神经根病理形态改变与腰腿痛程度的关系;分析20例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磷脂酶A2活性水平与神经根性疼痛程度的关系;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脑脊液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与神经根性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①腰椎间盘的膨出、突出、脱出和脱出游离各组之间无疼痛程度的统计学显著差异.而神经根呈急性炎症反应的病人中重度疼痛高达80%(P<0.01).②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椎间盘髓核中磷脂酶A2活性显著高于自身血液中和健康人椎间盘髓核中磷脂酶A2活性水平,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腰腿痛程度与其髓核中磷脂酶A2活性明显相关.③腰痛病人脑脊液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与疼痛等级有关.结论:①腰椎间盘突出物的病理形态和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与其引起的临床疼痛症状和神经根体征无明确关系,而神经根性疼痛与局部的炎症比机械压迫有更密切关系.②椎间盘髓核中磷脂酶A2活性水平增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性疼痛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③在脊髓神经根受到机械性刺激后脑脊液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增加,这种增加是与病人的疼痛程度相一致的.

  • 足趾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杨润功;赵东升;侯树勋;衷鸿宾

    目的:探讨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以下7种方法治疗病人21例:带第1跖背动脉的游离甲瓣、远节趾骨背侧部分趾骨并肌腱止点、背侧关节囊、伸肌腱、背侧皮肤移植修复手指指甲、伸肌腱和神经、皮肤缺损2例;游离第2足趾携带胫侧固有动脉、神经的近侧趾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修复中指远侧指间关节复合组织缺损,同时利用第2足趾中末节及腓侧固有动脉及神经再造环指末节1例;第2跖趾关节同时携带第2跖骨、伸趾肌腱与足背皮瓣移植一期修复掌指关节、掌骨、伸肌腱与皮肤复合组织缺损3例;第1跖背动脉携带第2足趾甲瓣并伸指肌腱修复拇指指甲、伸肌腱并神经、皮肤缺损5例;第1跖背动脉携带第2跖趾关节、趾固有动脉携带第2足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重建两个相邻的掌指关节并皮肤缺损2例;跖趾关节、趾近侧趾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分别修复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并复合组织缺损6例.足背皮瓣、携带第1跖背动脉的第2足趾、同侧趾腓侧皮瓣再造全长手指2例.结果:应用21例成功,随访6个月~5年手指感觉恢复达S3+~S4;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活动范围20°~80°;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30°~90°;远指间关节活动范围5°~30°.结论:带血供足趾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一次性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能大程度地改善手的外形和功能.

    关键词: 组织缺损 移植
  • 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伟佳;侯树勋;张健;王富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各种手术方法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病人,根据Tile's分型及病人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多发伤、Tile'sB型早期(平均6.2h)行骨折闭合复位及外固定架固定,单纯骨盆骨折、Tile'sC型在伤后5~7d行开放复位,用3.5~4.5mm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固定.结果:本组30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3.4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骨盆骨折,无论采取哪一种治疗方法,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均能获得良好效果.

  • 带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张伟佳;吴克俭;王富;侯树勋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方面的适应证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出预防措施,为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总结1992年5月~2000年5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陈旧股骨骨折54例病人,男性4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7.2岁.结果:病人随访时间13~37个月,平均17.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适应证选择不当造成术中骨折近端骨劈裂3例,术后急性深部感染2例,浅部感染1例,迟发感染2例,近端锁钉断裂1例,远端锁钉断裂3例,其中2根锁钉均断裂1例.远端锁钉退出2例.结论:(1)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陈旧股骨干骨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2)发生感染要保持引流通畅,待骨折愈合后,取出髓内钉彻底清创灌洗;(3)熟练操作技术,术后适当延长负重时间.

  •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姚长海;侯树勋;衷鸿宾;李利;章亚东;张轶超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手术中应用的范围、效果以及排异反应等问题.方法:1983年10月~2003年3月在骨肿瘤手术中使用异体骨移植120例.其中肿瘤刮除、异体松质骨移植102例;肿瘤刮除、异体大块皮质骨和松质骨移植12例;肿瘤段切除、异体股骨干移植2例;肿瘤段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3例;肿瘤切除、大块异体骶骨移植1例.结果:120例中只有2例出现较轻的排异反应,表现为手术后切口渗出较多,3个月后停止渗出,切口愈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结论:同种异体骨在骨肿瘤手术中应用范围广、效果好、很少出现排异反应.在骨缺损填充物中占有重要位置.

  • 青少年胸椎椎弓根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史亚民;侯树勋;韦兴;高天君;孙彦

    目的:探讨青少年胸椎椎弓根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正常青少年42人,平均年龄12.4岁,摄胸椎X线片,对27人行全胸椎椎弓根CT扫描,分别测量各节段椎弓根横径、螺钉进钉点和深度,以及椎弓根轴线与矢状面夹角等,并根据X线测量方法,对103例脊柱侧凸患者进行节段椎弓根螺钉器械矫正.结果:正常C4椎弓根横径小(3.9±0.66)mm,胸椎椎弓根钉进钉点均位于横突根部上缘与中点之间,T11、12椎弓根矢状角为负角,其余为正角.103例患者共置入1 08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穿透椎弓根内外侧及椎前皮质的螺钉分别占18.6%、14.5%和2.1%,仅1例患者出现了与椎弓根穿透内侧皮质有关的神经系统症状,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认真阅读X线片,了解与掌握不同节段椎弓根形态特征及周围解剖关系,有助于进行正确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

    关键词: 胸椎弓根 影像学
  •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晓宁;张伟佳;吴克俭;王富;侯树勋

    目的:开放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总结临床经验并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分析.方法:3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按Lauge-Hansen和AO系统同时进行分型,均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平均随访19个月.结果:Leeds X线评定:好29例,可4例.Cedell主观标准评定:好25例,可7例,差1例.复位满意程度与主观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结合运用两种分型方法,指导手术获得解剖复位,稳定固定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 国产人工股骨头置换28年1例报告

    作者:王富;侯树勋;姚长海;刘汝落

    患者,女性,48岁,1973年11月1日入院.1年前因乘自行车摔倒,致右股骨颈骨折,在当地行牵引治疗2个月后回家,半年后扶拐行走时患肢疼痛不能负重,故来本院进一步治疗.体检:右下脚外旋短缩2.5cm,1973年11月X线片报告:右股骨颈明显短缩,股骨头有旋转,下缘边缘下齐,颈部骨折处有透亮区,髋臼及股骨头无明显密度增高.术前行股骨髁上牵引2周.

  • 小趾内翻畸形并小趾囊炎手术治疗4例分析

    作者:袁延胜;田鲁峰;董艳玲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50~62岁,平均55岁,4例均有小趾内翻畸形,合并小趾外侧囊炎及第5跖骨头处痛性胼胝,其中1例因糖尿病并发小趾囊炎感染.4例病人临床症状均较重,影响正常行走,要求手术治疗.

  • 单侧轴向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作者:于洪祥;阮洪涛;杨少芹

    本科自1994~2000年采用单侧轴向外固定器(unilateral axial dynamic fixator UADF)治疗按AO骨折分类A1、A2和B型[1]胫腓骨中、下段骨折277例.其中120例结合有限内固定,现报告如下:

  • 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的制备及应用

    作者:衷鸿宾;侯树勋;姚长海;解英俊

    目的:建立现代骨组织库,观察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深度冷冻、物理脱脂、真空包装和辐照灭菌等现代技术处理人类大段骨组织,临床应用24例,包括创伤性肢体骨重建、半侧骨盆重建、半侧骶骨移植、四肢大段骨或骨关节移植等,观察近期临床结果.结果:骨移植材料的无菌检测合格,生物力学强度无明显下降,可远程运输和短期保存.全部病例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成功率为100%.结论: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临床使用安全可靠,保存和运输方便.

  • 自攻型外固定针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作者:韦兴;侯树勋;宋占春;赵卫东;李文峰

    目的:介绍一种自攻型外固定针的研制及自攻性能.方法:标本准备:成人新鲜尸体胫骨7根,取包埋后胫骨中段为针拧入测试区,确定进针点和方向,测量胫骨干近侧骨皮质厚度(a)、髓腔直径(b)、远侧骨皮质厚度(c);测量徒手操作时大持续轴向压力和旋转力矩,借助特制省力扳手,将自攻固定针拧入标本,利用MTS机施以持续纵向压力100N(A组)和150N(B组),操作者以≤5Nm的扭矩顺时针旋转扳手拧入外固定针,转速为30转/min.每种测试重复8次,通过MTS传感器记录外固定针各部位在不同轴向压力下所需扭矩、时间和位移.根据时间和各部位的位移计算位移速度.对上述数据进行方差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外固定针均可被以≤5Nm的扭矩徒手拧入.另外,(1)每部位A、B?2组间大扭矩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近侧皮质处2组间位移速度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髓腔、远侧皮质处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2)每组各部位间大扭矩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每组近侧皮质处与髓腔、远侧皮质处的位移速度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两者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固定针具有良好的自攻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徒手操作的要求.

    关键词: 外固定针 自攻 扭矩
  • 一种平战用外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文锋;侯树勋;张伟佳;章亚东

    目的:自行研制平战时两用外固定器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不锈钢和铝合金材料制的平战用外固定器,临床应用治疗四肢骨折共72例.其中闭合性骨折37例,开放性骨折35例.结果:72例病人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7~36个月,所有骨折均在6~30周愈合,肢体功能满意.无骨不连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平战用外固定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对开放性骨折及火器伤骨折的救治.

  • 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伤特点分析

    作者:章亚东;侯树勋;衷鸿宾

    目的:分析具有北方地区特点的北京市道路交通伤的特点,为相应地区道路交通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资料源于地处北京市中等交通繁华地区的首都军队急救中心,调查其道路交通伤的发生率、伤员性别特点、年龄分布、职业、事故发生时间、交通方式、创伤严重度计分和死亡情况.结果:本组交通伤多发生于7、8月份,发生于2月者较少.男性机动车(包括摩托车)伤员的构成比明显大于女性,女性非机动车伤员的构成比明显大于男性.伤员年龄愈趋于两极(年龄愈大或愈小),其行人交通事故致伤方式所占比例愈高.伤后早期(7d以内)主要死亡原因是脑疝、原发性脑干损伤和休克,伤后晚期(7d以后)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在不同地区或不同人群中,道路交通伤的发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