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

    作者:胡龙驹;冯新民;陈鹏涛;陶玉平;王永祥;杨建东;李小磊;徐薇;黄成;李艺楠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从2007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并选择同期分级相似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患者51例行椎板切除减压作为对照组,将两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疗效做一对比.[结果]椎板开窗组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及死亡病例.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有率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脊髓及神经损伤ASIA分级术后部分有明显改善;术后1年患者影像学资料显示骨折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发生.与椎板切除组相比,椎板开窗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术中+术后引流)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后路椎板切除组相比,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能较大限度保持后结构完整等优势,术中脊髓也能得到有效减压,术后疗效可靠.

  • 经皮固定胫骨干骨折术中无创牵引复位器设计和应用研究

    作者:黄康;扶世杰

    [目的]自制胫骨干骨折无创牵引复位器,了解其应用于胫骨干骨折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自2008 ~2010年成年胫骨干骨折共计97例,采取经皮小切口锁定钢板固定术,按牵引复位器复位(A组,59例)和使用徒手、外固定架等临时复位(B组,38例)分为两组,统计了两组骨折类型、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随访观察了骨折愈合时间、不愈合和内固定失效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发现,使用复位器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优势.在感染数、骨折临床愈合方面与使用徒手、外固定架等临时复位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无创牵引复位器用于胫骨干骨折经皮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安全有效.

  • 人工踝关节置换74例并发症防范

    作者:毛宾尧;王毳;李新春;司全明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的并发症防范.[方法]自1998年10月~2011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74例(其中伴距骨体顶部局限性坏死2例和胫骨骨折并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广泛肌切除后距下关节融合1例).男49例,女25例;平均56.8岁(28~68岁).[结果]本组74例获平均8年10个月随访(2年10月~13年8月).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3分(61~74分)13例,47分(30~60分)43例,16分(0~29分)18例.术后效果优(85~100分)39例,良(75~84分)32例,可(60 ~74分)2例,差(59分以下)1例.优良率95.9%.术前、术后疗效按Kofoed评价以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负重相>55%);术后正常步态(15%~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 ~55%)22例,跛行(负重相>55%)3例.术前、术后步态分析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1,有统计学显著意义.X线检查显示植骨部与假体间固定良好,植骨成活.[结论]规范施术、植骨和早期负重等,是防范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作者:郭盛杰;周一新;周乙雄;李玉军;殷建华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病例的随访及分析,探讨该术式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9年1月之间32例患者32髋施行了金属对金属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其中男1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4.8岁(19~ 65岁),平均体重指数(BMI) 25.2 (18.7~33.1),术前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9例.手术所采用的表面置换系统的髋臼侧均为生物型固定,股骨侧均为骨水泥型固定且带有导向柄.术后平均随访56个月(37~75个月).[结果]1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男性患者因术后1个月出现股骨颈骨折而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病例至随访结束尚无出现松动、翻修,患者Harri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必须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并规范手术技术.

  • 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曲度矫正的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靳宪辉;李鹏飞;张庆胜;崔胜杰;张为;李华;房根强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曲度矫正与术后疗效是否存在明确的相关性.[方法]自2005年4月~2008年9月,对照组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常规腰后路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36~ 62岁,平均53.2岁.观察组2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后路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并于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下矫正腰椎曲度.其中男6例,女23例;年龄42~ 70岁,平均48.5岁.所有患者术后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复查,并对腰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内固定系统松动及断裂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应用VAS及ODI对下腰部及双下肢疼痛症状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8~ 42个月,平均29个月.实验组患者腰椎曲度恢复指数为10.1%±3.7%,术后曲度丢失为2.1%±1.7%;对照组患者为5.2%±3.4%,术后曲度丢失为4.1%±3.2%;两组术后腰椎曲度丢失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椎间隙高度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无断钉、脱钉、断棒发生,对照组出现2例断钉,1例脱钉,发生率为10%.实验组下腰痛VAS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下腰痛ODI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双下肢疼痛VAS评分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曲度矫正临床效果良好,明显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增加椎间隙高度恢复,降低断钉、脱钉、断棒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下腰痛症状.

  • 踝关节骨折X线与MRI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斌;骆宇春;耿承军;杨晓亮;于长春;邹明;柏广富

    [目的]评估急性踝关节骨折X线测量与MRI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建议和方法.[方法] 56例急性踝关节骨折均行Denis-weber分型和Lauge-Hansen分型,骨折分型结合X线测量评定下胫腓联合损伤,MRI作为参照标准来评估下胫腓联合的完整性,以此来统计分析X线检查发现下胫腓损伤相对于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X线测量值与韧带损伤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Denis-weber分型中结合测量值,发现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敏感性为49%,特异性为100%,Lauge-Hansen分型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4%,下胫腓间隙和下胫腓重叠阴影不与下胫腓联合损伤成完全对应关系,增宽的距骨内踝间隙不与三角韧带损伤成对应关系.[结论]根据Lauge-Hansen骨折分型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与MRI表现更接近;与X线检查相比,MRI能更准确地评估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严重程度.

  • 弹性髓内钉及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近段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周宏艳;左玉明;赵洪波;王月光;于铁强;邢爱春

    [目的]对比弹性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近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者的优缺点.[方法]收治不同年龄儿童股骨近段骨折63例,其中采用弹性髓内钉35例,锁定加压钢板2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6周、6、2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8 ~39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锁定加压钢板组术后6周可有良好的Harris评分,但是在手术时间上及术中失血量上比较均高于弹性髓内钉组,术后并发症、6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年龄儿童股骨近段骨折可依据患儿年龄、体重、骨折稳定性选择弹性髓内钉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 CT影像数据指导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熊小明;宋偲茂;万趸;石华刚;邓轩赓;曹万军

    [目的]探讨参照术前CT影像测量数据,经单侧椎弓根旁人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6例患者,共111节椎体,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通过CT影像精确指导经单侧椎弓根旁人路行PKP术.对照组采用经典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手术.按照VAS评分、Oswetry评分标准及影像学资料分别对患者疼痛、日常活动功能及椎体高度、Cobb角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结果]实验组43例,共55节椎体顺利完成手术,发生骨水泥软组织漏3例.对照组43例共56节椎体完成手术,发生脊髓损伤1例,经对症治疗相关症状缓解;两组发生骨水泥软组织漏6例.均无肺栓塞等并发症.VAS评分及ODI值,术前与术后1d、12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CT影像测量数据指导行单侧经椎弓根旁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疗效,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穿刺准确性高、放射线辐射小等优点.

  • 不同时间直接缝合修复巨大肩袖撕裂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延明;张喜善;郭秀程;苏长辉;亓建洪

    [目的]探讨肩关节前脱位后巨大肩袖撕裂直接缝合术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0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后巨大肩袖撕裂病例13例,术前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伤后3周以内行关节镜下肩峰下清创及开放手术缝合固定修复肩袖7例(A组),伤后2~6个月延迟期同样方式手术6例(B组).经康复,分别于术后6个月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前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平均11.23±3.44,A组病人术后6个月Neer评分为81.14±3.29,B组病人术后6个月Neer评分为59.83±6.8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肩关节前脱位后巨大肩袖撕裂应把握时机,在早期可直接缝合固定,效果良好,而延迟手术直接缝合治疗效果较差,可能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术式.

  • PVP、PKP的临床应用

    作者:雷高;罗德民;薛厚军;方国芳;潘亚伟;张丁城;周健和;胡伟;潘合科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58例采用PVP和PK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及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分析术前病例选择及术中操作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例患者出现术中骨水泥渗漏,压迫神经根,即刻开放手术清除骨水泥,术后症状得到改善,41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对于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及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PVP、PKP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PVP PKP
  • 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血管缺损的治疗体会

    作者:张全荣;芮永军;薛明宇;杨凯;张志海;钱俊;吴权;魏苏明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血管缺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5月~2011年5月,应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血管缺损18例.入院后均仔细查体,积极纠正休克,骨折者行骨折固定术,切除已经损伤的动脉和静脉段.[结果] 18例中,16例肢体血循环恢复正常,肢体成活,随访9个月~2年,12例肢体功能恢复,1例钢板再断裂,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例为周围神经损伤后肌功能部分恢复,1例臂丛神经损伤后恢复伸屈肘关节功能,手内在肌萎缩,肘下4 cm恢复感觉;另2例中,1例因下肢缺血时间40 h,再次取大隐静脉移植,术后肌组织广泛性坏死及血管闭塞而截肢;1例因肢体严重感染、血管血栓形成而截肢.[结论]对四肢主干血管缺损应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应用大隐静脉移植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缺损的理想材料.

  • 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难治性骨不连7例报告

    作者:李济文;郝立娟;王国伟;窦洪磊;郑学健

    [目的]介绍应用Ilizarov技术矫治小腿难治性骨不连[1]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按照Ilizarov技术规范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时间短1年,长5年,平均3年,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好,骨折愈合.2例并发针道轻度感染,换药、骨折愈合外固定架拆除后感染消失.骨愈合时间7个月~1年,平均10个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难治性骨不连,手术创伤小、医疗风险低、疗效确切,局部软组织条件要求不高,同时可纠正肢体并发畸形.

  • 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治疗进展

    作者:杨庆达

    前足处于下肢远端,局部软组织单薄,创伤致皮肤缺损常合并肌腱、骨头外露,修复重建较为棘手,是外科治疗上的难点.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显微外科为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高质量的修复提供了技术保证,本文就目前显微外科技术在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Dynesys动态中和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昌猛;关凯;李放;孙天胜

    腰椎退变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节段性不稳、退变性椎体滑脱及退行性脊柱侧凸等,保守治疗通常无效,往往需要手术干预.Dynesys动态中和内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作为一种后路非融合内固定装置,目前已被广泛用来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与传统融合术不同的是,它能够在提供稳定内固定的基础上,有效改善固定节段的应力传导,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减小临近节段退变疾病(adjacent segments degeneration,ASD)的发生率.现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将Dynesys系统的设计理念及其生物力学机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VEGF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作者:鲍小明

    骨质疏松现在变成一种明显的大众的健康问题,特别是伴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增加,骨质疏松的患者数量将发生极大改变,而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严重的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也是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众多的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dothelia growh factor,VEGF)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因子,VEGF作为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因子,具有促进血管形成、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其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机制受到学者的重视.

  • 冲击波促进骨折愈合原理及其临床研究

    作者:程俊华

    冲击波是利用高压导致水份爆炸而产生的声波能量,这些声波由反射器反射后集中成高能量的冲击波.冲击波的能量是超音波的1 000倍左右,在人体给予适当剂量的冲击波,导致微小新骨折、微血管新生,刺激生长因子释放,达到组织再生以及修复的功能;冲击波有止痛与组织修复功能,对肌腱筋膜病变的慢性疼痛及骨折、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有显著的疗效.

  • 冻干骨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凤春;周诺;黄旋平

    冻干骨作为修复骨缺损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制作工艺成熟、便于保存及运输、免疫排斥反应小、生物力学性能良好、良好的骨传导性和较好的骨诱导性等优点,因此受到各临床外科医师及学者的极大关注,目前已成为异体骨移植常用的材料之一.本文就目前对冻干骨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 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沈生军;官众;任磊;赵宇;许勇;杨杰山

    [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7月,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69例,其中男45例,女24例;年龄19 ~48岁,平均36.3岁.均为单椎体骨折,骨折部位:T119例,T1221例,L123例,L29例,L34例,L43例,骨折根据Denis分型:A型9例,B型36例,D型14例,E型10例,术前19例有脊髓神经功能损害,按Frankel评级:A级6例,B级2例,C级5例,D级6例,E级50例,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硬膜破裂,无血管、神经损伤,无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加重,随访13~39个月,平均12.9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明显后凸畸形形成,比较术前、术后的后凸角,椎管横断面积的改变,椎体高度恢复的丢失率,伤椎的压缩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术后1年各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14例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5例无明显变化,9例出现腰背部僵硬感及腰痛,但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伤椎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

  • 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比较(附40例报告)

    作者:柯荣军;陈建民;曹华;刘方刚;徐正;王铮

    [目的]比较后路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青壮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40例,均无神经功能障碍,采取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20例(A组),单纯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20例(B组).比较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以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术后即刻和1年时,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未见明显差异;而在术后3年时,2组中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有明显差异(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A组为98.1%±2.1%,B组为92.2%±4.49%,P<0.05;Cobb角:A组为4.75°±1.68°,B组为11.75°±4.72°,P<0.01).A组出现慢性腰痛1例(占5%),B组出现慢性腰痛3例(占15%),A组内固定未见失用病例,B组中有1例椎弓根钉尾尾冒松动,1例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胸腰段爆裂性椎体骨折,能维持椎体的高度,增加脊柱的稳定性,降低内固定失用的风险.

  • 尺骨截骨矫形术治疗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

    作者:杨士鹏;崔白日

    [目的]探讨应用尺骨截骨矫形术治疗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1例应用尺骨截骨矫形术治疗的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4~13岁,平均7岁;5例有明确外伤史,1例有脱位复位史.左肘5例,右肘6例;病例均无桡神经损伤,X线示无桡骨小头变形.[结果]术后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6个月.无再次脱位病例,1例患者出现骨不连,再次手术植骨后愈合.1例患者屈曲活动度较前降低15°.X线检查复位良好、未发现桡骨小头坏死.[结论]此种方法,患者疼痛及活动度等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手术方法简单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可在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中应用.

  •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梁彦;李卫哲;云才;李士春;张银光;田维;贾健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结果.[方法]2006年6月~2011年3月,共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Morel-Lava11ée损伤患者20例.根据Tile的分型方法,B型骨盆损伤5例,C型15例.本组Morel-Lavallée损伤与骨盆骨折均同期手术治疗.其中骨盆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Morel-Lavallée损伤行切开清创、囊壁刮除、加压脉冲冲洗、夹层间缝合、一期闭合伤口、多通道负压引流.术中见假性滑囊形成12例,血肿机化伴不成熟假性滑囊8例.[结果]术后随访6 ~ 57个月,平均20个月,17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深部感染、皮肤软组织坏死、复发性假性滑囊形成等并发症.1例患者伤口脂肪液化,1例患者伤口见粘稠分泌物,细菌培养无阳性发现,1例患者伤口浅表感染,以上3例患者经对症处理,伤口均获痊愈;骨盆骨折Majeed疗效评分为68~100分,平均86分.[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的Morel-Lavallée损伤范围广泛,难免与骨盆骨折手术切口相通,在处理骨盆骨折的同时一期对Morel-Lavallée损伤行彻底切开清创、囊壁刮除、加压脉冲冲洗、夹层间缝合、一期闭合伤口、多通道负压引流,可取得满意疗效.

  • 镁合金AZ31B对骨骼肌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涛;尹庆水;夏虹;张余;李梅;杨小明;蓝国波

    [目的]研究镁合金AZ31B对骨骼肌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扫描电镜明确镁合金AZ31B的表面形态,采用兔骨骼肌细胞与合金直接接触培养,研究其黏附率,采用扫描电镜研究其黏附情况.采用浸提液培养细胞,研究其1、3、5、7d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镁合金表面形态粗糙,有利于细胞的黏附,结果提示骨骼肌细胞在合金表面具有良好的黏附率,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黏附率逐渐增高,扫描电镜见到骨骼肌细胞在镁合金表面黏附良好.细胞增殖率结果提示镁合金促进骨骼肌细胞增殖,且未见明显细胞凋亡.[结论]镁合金AZ31B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合于骨骼肌细胞的早期黏附,且促进骨骼肌细胞的增殖,为镁合金AZ31B适用于骨科置入材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 脱细胞真皮支架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小建;孙芳菲;张春礼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脱细胞真皮(ADM)构建组织工程膝前交叉韧带(ACL),以及特定浓度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生长、粘附及分化的影响.[方法]用ADM制备4股编织柱形及4股束形支架材料,将兔BMSCs接种于ADM支架上,分别用普通培养液(对照组)及含有特定浓度的TGF-β1和bFGF因子培养液(实验组)培养,通过绘制细胞增殖MTT曲线,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ADM支架力学性能,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生长增殖情况,以及其在ADM上的粘附情况.[结果]ADM的一般力学性能符合ACL要求,实验组BMSCs在ADM上生长数量及粘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细胞能够分泌更多的ALP (P <0.05).[结论] BMSCs复合ADM支架可能成为组织工程ACL材料替代移植材料,本浓度的TGF-β1及bFGF因子培养液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在ADM上的生长、粘附及分化有明显的刺激增强效果.

  • 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魏开斌;卓锋;刘红;李军;刘雨亮;高健伟;王强;张文正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50只Wistar大鼠成功制备脊髓打击模型,随机分成3组:DMEM移植组、细胞移植组、空白对照组.术后通过BBB评分来观察大鼠后肢功能恢复的情况,通过HE染色、嗜银染色观察损伤周围空洞形成以及神经轴突的再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观察hUC-MSCs在损伤局部存活、迁移、分化情况以及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来比较各组损伤局部胶质瘢痕形成的面积.[结果] BBB评分结果表明损伤后3周细胞移植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免疫荧光显示hUC-MSCs移植到大鼠体内后在损伤局部存活并向损伤局部迁移;但是并没有检测到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细胞移植组损伤周围形成的胶质瘢痕面积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移植hUC-MSCs能够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 可注射硫酸钙基人工骨在羊股骨缺损植骨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逢贤;尹本敬;俞兴;曹旭;徐林

    [目的]通过可注射性植骨材料在羊股骨缺损的骨内植入,评价可注射硫酸钙基植骨材料的骨修复能力.[方法]建立绵羊单侧股骨缺损模型,将可注射硫酸钙基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内,于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及X线片检查缺损区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术后4周时材料大部分降解吸收,可见新生骨小梁结构,缺损区有部分骨痂形成;8周时可见大量新生骨小梁结构,部分形成成熟骨单位,可见骨母细胞,新生骨与宿主骨界面模糊,完成断端间的骨性桥接;12周时材料完全降解,形成的新生骨小梁部分出现重塑形成正常骨结构,缺损区被新骨完全替代,骨痂开始塑形,髓腔再通.[结论]可注射硫酸钙基人工骨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用于修复骨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外侧克氏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刘飞;楼跃;唐凯;张志群;林刚;孙祥水;倪磊;董展;郑朋飞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外侧克氏针固定常见方式的稳定性进行对比评价,为临床固定方法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名健康发育儿童,使用螺旋CT对志愿儿童肱骨进行水平扫描,以Dicom格式文件储存所得的扫描图像.使用Mimics 13.1及3-matic 5.1数字化三维医学影像软件、ANSYS10.0有限元处理软件,建立儿童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生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将ProE 2.0软件中生成的克氏针模型导入骨折模型并装配,设定边界及载荷条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予模拟侧方弯曲和扭转实验,分析不同外侧克氏针固定方式下骨折模型的大位移值和转角值.[结果]成功建立了不同外侧克氏针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模型,并予模拟力学实验.从侧方弯曲实验结果看,外侧3枚克氏针固定模型大位移值为4.92 mm,明显小于其他模型,抗内翻稳定性强;从扭转实验结果看,外侧3枚克氏针固定模型的大转角值为1.29.,亦小于其他模型,抗扭转稳定性强.[结论]肱骨髁上骨折外侧3枚克氏针分散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强.临床上对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后肘关节肿胀明显、肱骨内上髁触摸不清的患儿,可行外侧3枚克氏针分散固定,达到稳定骨折断端的结果,且避免损伤尺神经,更降低了术后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 颈脊髓损伤血液动力学变化

    作者:赵昌松;张强;蔡娟;袁征;高峥嵘;权学民;陈小龙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的严重性(Franke1分级)与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颈脊髓损伤患者入院后进行连续7d心电监护测量血压、心率取平均值,并作为统计参数.患者神经功能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损伤系统分级法,其中Franke1 A 31例,Franke1 B 19例,Franke1 C/D 28例.患者平均年龄36.5岁(16 ~ 78岁),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12~ 60个月).[结果]Franke1 A组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病例和Franke1 B,Franke1 C/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颈脊髓损伤后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发生心血管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缓.详细评价颈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能够帮助了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和可能的神经结果.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

    作者:卢廷胜;尹海磊;劳克诚;吕则文;蓝朝晖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满意,但是由于手术适应证选择不严,手术方式应用不当,检查定位不准确致部分患者术后症状不缓解或症状消失后再次出现,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本院自1991年12月~2011年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 876例,再次手术45例(其中外院转入15例),获得满意疗效.

  • MIPPO技术LCP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作者:李天鹏;雷云坤;谢旭华;连星烨

    胫骨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手术需要对其周围软组织和骨膜广泛剥离,复位时经常造成伤口软组织坏死、感染、骨折愈合不良等严重后果.近年来,众多学者倡导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此类骨折,目的是减少骨折端附近的手术操作,保护骨折端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1].本科自2007年6月~2011年12月,应用MIPPO治疗胫骨骨折患者58例,52例获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颈脊髓损伤死亡因素及其早期救治与康复研究进展

    作者:贾连顺

    严重颈椎脊髓损伤是人体严重损伤之一.早期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因素.一旦早期救治不当,可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有效的救治,不但可以降低死亡率,还可为日后康复提供良好条件.

  • 第二届世界外固定与骨重建大会在巴西召开秦泗河代表中国ASAMI协会参加主席团会议

    作者:潘奇

    2012年9月5~8日,第二届世界外固定与骨重建大会在巴西古都萨尔瓦多召开.4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代表赴会,中国大陆秦泗河、葛建忠、潘奇等12名骨科医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