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在小腿内外翻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刘春枝;郭小伟;母心灵;王贞艳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架矫正小腿内外翻畸形的疗效.开创一条微创治疗小腿内外翻畸形的新方法.[方法]本科自2002~2005年应用组合式矫形器矫正小腿内外翻畸形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0~25岁,平均15岁.左侧8例,右侧4例;胫骨骨上端骺损伤2例,下端骺损伤10例;小腿内翻9例,外翻3例;外伤性骺损伤9例,干骺端感染骺早闭2例,肿瘤致骺早闭1例.根据患者肢体的长短,粗细,术前组装不同长度及周径的带关节的组合式矫形器,微创截骨,依照Ilizarov的穿针固定原则,安装具有多向矫形功能的组合式小腿内外翻矫形器,术后7 d开始旋转螺纹杆,一侧撑开,另一侧加压,逐渐矫正内外翻畸形,内外翻畸形矫正后如存在短缩畸形,再行4根螺纹杆的同时撑开,直到与对侧肢体等长.[结果]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4年6个月,平均1年3个月,2例因年龄过小畸形复发5~8°,行走功能良好,患者及家属满意未行再次矫正.本组病例无伤口及针道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及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组合式可调式矫形器是治疗小腿内外翻畸形安全、微创、有效的好方法.

  • 肢体延长的基础进展及临床有关问题

    作者:夏和桃

    Codivilla是公认的肢体延长首创者,自他1904年报告股骨延长术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在Ilizarov理论与技术出现以前,肢体延长基本上遵循着组织弹性延展的生物学理念.上世纪60年代,Ilizarov提出的张力-应力法则、环型外固定器与临床应用技术,使肢体延长术发生了划时代的飞跃,被誉为矫形外科的第4个里程碑.此技术传入到西方国家之后,很多学者应用高科技手术和信息技术,又进行了系列研究、技术创新,进一步证明了缓慢牵拉下能够刺激多种生物组织的再生潜能和组织重建,在临床上形成了规范的微创技术原则和自然重建理念,目前肢体延长理念已成为处理骨科临床一些棘手问题的有效措施,并影响着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

  •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上肢畸形

    作者:吴其常

    上肢是非持重肢体,其关节的灵活性远比长度重要,只要肩、肘、腕及手指关节活动良好,即能发挥主要功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肢体外形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儿童的短肢不仅影响其某些体育运动的参加,而且不利于儿童的正常心理发育.20世纪80年代前,肱骨的短缩致残多用一次性延长,植骨内固定的方式矫正,不但延长有限,而且并发症多,甚至留下永久的病残.

  • Ilizarov牵拉组织再生技术矫正膝关节重度复合畸形

    作者:秦泗河;蔡刚;翁习生;周育松

    [目的]探讨Ilizarov牵拉组织再生技术矫正膝关节重度复合畸形(膝关节有2种以上畸形存在,如膝屈曲合并内翻、下肢短缩等)的器械构型、手术方法、术后管理程序与疗效.[方法]遵照Ilizarov牵拉组织再生技术的原理,研制了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膝关节牵伸矫正器,需要同期做下肢延长者,在矫正器的基础上加延长附件.根据膝关节复合畸形的不同类型和骨骼畸形部位,在股骨髁上或胫骨上端截骨,跨膝关节穿针安装固定牵伸矫正器,术后7 d缓慢旋转螺纹牵伸杆及其相连的4个万向关节,膝关节的软组织屈曲挛缩、以及并存的膝内翻、外翻、旋转、下肢短缩等骨性畸形能同期缓缓矫正,在牵拉矫正畸形的过程中,患肢可以部分参与持重行走.截骨牵拉处骨愈合后,拆牵伸器,装配膝关节矫形支具行走3~6个月.自1996年5月~2004年2月,共矫正重度膝关节复合畸形14例,年龄5~41岁,平均27岁.共7个病种,其中幼年时膝关节骨骺损伤或感染致膝关节发育畸形4例,其他原因导致膝关节复合畸形10例.[结果]14个病例术后的关节牵拉及骨愈合时间80~390 d,平均154 d.全部病例膝关节复合畸形皆获满意矫正,双下肢基本等长,行走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针道严重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不愈合的并发症,但皆并发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僵硬.[结论]牵拉成骨技术矫正膝关节重度复合畸形,能够用微创的矫形外科技术同期矫正重度膝关节屈曲、内翻、外翻、小腿旋转和下肢短缩畸形,畸形矫正符合生物学原理,获得了用传统骨科技术无法达到的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肘关节牵伸成形术治疗外伤后屈肘挛缩畸形(附3例报告)

    作者:秦泗河;蔡刚;郑学建

    [目的]探讨肘关节牵伸成形术治疗外伤后屈肘挛缩畸形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参考伊里扎洛夫技术研制了环状弹性肘关节牵伸器,2003年3月~2005年7月治疗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3例,男1例,女2例,年龄16~17岁.平均病程12年4个月,术前屈肘畸形(以肘伸直0°位计算)1例70°,2例45°.手术操作不做皮肤切口,仅是在上肢实施穿针、安装外固定关节牵伸器的过程,注意牵伸器的关节铰链对准肘关节的伸屈旋转中心.术后逐渐旋转肘关节前的螺纹牵伸杆,使其产生持续的牵伸力,缓慢矫正屈肘挛缩畸形,在牵伸矫正过程中,定期X线检查肘关节的位置.[结果]3例病人术后牵伸平均32 d,肘关节终伸直到0°~10°位,平均矫正屈肘挛缩45°,肘关节屈伸运动弧从术前75°增加到115°,外观与功能皆达到满意结果.[结论]肘关节微创牵伸成形术可有效的矫正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改善肘关节功能.

  • Ilizarov技术矫正手与前臂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秦泗河;郑学建;夏和桃;蔡刚;焦绍锋

    [目的]探讨用Ilizarov技术矫正手与前臂畸形的器械研制、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例桡骨感染性大段缺损,伴肘、腕关节畸形,年龄11和12岁.3例手外伤后形成瘢痕挛缩畸形,其中手虎口挛缩1例;第2、3手指蹼挛缩1例;食指重度屈曲挛缩1例,年龄13~27岁.前臂缺损牵伸治疗应用标准的Ilizarov器械与技术,手的畸形矫正应用自行研制的微型骨外固定牵拉器,并进行了穿针布局和牵拉应力的测试,术后按要求缓慢旋转螺纹杆,使疤痕挛缩的组织产生持续的张力,缓慢矫正畸形,其中2例前臂缺损和1例指蹼挛缩者,结合实施了有限度的骨性与软组织手术.[结果]5例病人治疗结束后平均随访7个月,全部达到满意的矫形治疗效果,功能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修复前臂的残缺,矫正手的畸形,具有微创、简单、疗效确切的优点,不会产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 Ilizarov技术矫治重度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研究

    作者:秦泗河;陈建文;夏和桃;郑学建;焦绍锋;张雪华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Ilizarov技术矫治重度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依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及其应用技术,按个体化要求,设计、安装膝关节牵伸矫正器,术中穿针固定牵伸器时,两侧的关节铰链应与膝关节的旋转中心一致.术后牵伸前先牵开关节间隙5~10 mm,再逐渐牵拉矫正屈膝畸形.牵伸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一般不大于关节水平1 mm/d.牵伸过程中应定期实施X线检查,以防止膝关节脱位和关节软骨受压.牵伸矫正的终要求,若是单纯的软组织型屈膝孪缩,需将膝关节过度牵伸5°~10°,若合并股骨下段前弓畸形,屈膝矫正的程度应减除骨性畸形的角度.然后患肢维持牵伸位持重行走2~4周,再拆除牵伸器,配合CPM机活动膝关节,站立行走时配戴支具维持膝关节矫正位不少于3个月.8例患者因术前合并股骨下段前弓畸形,Ⅱ期实施股骨髁上截骨术矫正.[结果]49例52个膝关节,术前屈膝畸形平均58.50°±21.28 °;矫正后屈曲角度平均4.12°± 4.61°.38例,40个关节平均随访6.8个月,其中28个关节维持牵伸术后的效果,12个关节屈膝畸形部分复发,平均 9.30°±8.24°.[结论]正确使用Ilizarov技术矫治重度的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目的] 治疗方法.

  • Ilizarov技术矫正足踝畸形的器械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秦泗河;郑学建;蔡刚;韩大为

    [目的]根据Ilizarov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探讨矫正不同类别足踝畸形的器械构型、适应证扩展、手术方法与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根据中国患者马蹄足、高弓足、跟行足和前足内收或外翻畸形足的病理改变特点与矫形要求,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构型的基础上,设计完成了标准的矫正马蹄足、高弓足、跟行足和前足内收或外翻的4种外固定矫形器构型,并进行了力学测试.创新的扩展了Ilizarov矫正瘢痕性马蹄足、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先天性腓骨缺如所致的重度足外翻畸形.[结果]新设计的4种足踝外固定器,经过临床应用,证实了器械结构合理,安装与调节方便,牵张应力根据需要能进行适度调整,临床治疗105例足踝畸形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与功能恢复,无1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新设计的4种足踝矫形器构型,结构简便、实用,性能优良、能够满足Ilizarov技术的矫形需求.Ilizarov技术对严重足、踝畸形的矫正,具有其它技术不能替代的满意疗效.

  • 膝关节牵伸器矫治膝部屈曲挛缩畸形的评价

    作者:陈建文;秦泗河;焦绍锋;郑学建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牵伸器矫治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及生物力学测评结果研究,论证该技术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治疗特点.[方法]49例患者(52个膝) ,应用标准的牵伸器治疗,采用综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结果;5例治疗前后膝部三维CT重建,观察关节结构的改变;检查15例治疗前后腘动脉的直径、血液流速及6例小腿肌电图、神经传导,以观察牵伸对腘动脉及肢体神经的影响;对3例患者分别以3种不同的牵伸及测试方法,初步观测不同[目的] 牵伸过程中屈曲角度与膝后软组织受力变化.[结果]52个膝关节功能均有恢复,终优良率为65%;5例CT三维重建显示术后膝关节结构均较术前合理,关节面无破坏.统计结果显示牵伸过程对腘动脉没有明显的影响,可能对小腿神经有短暂的影响;3例患者用3种不同的牵伸及测试方法,后结果均不同,说明软组织受力情况与牵伸方法、患者年龄及屈膝畸形程度有关.[结论]该治疗方法是安全的、合理的、有效的;膝后软组织受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牵伸速度应个体化,低负荷均匀的受力可能更有利于软组织的再生、相对更安全.

  • Ilizarov牵伸技术在外伤性垂足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尹燕军;牛勇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牵拉技术治疗外伤性垂足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2月~2006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8例外伤性垂足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8~52岁,平均34.6岁.垂足产生原因:小腿胫前外侧肌群断裂或缺损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腓总神经损伤2例,股骨髁上骨折并腘动脉断裂1例.踝关节强直范围为跖屈50°~65°.术中将准备好的牵拉架套入小腿及足部的相应位置.在钢环对应平面交叉穿入2 mm克氏针并固定于Ilizarov牵拉架上,术后3~5 d开始以1~2圈/d,4次/ d 的速度旋转踝关节前、后方的调节螺纹杆,使足环带动患足逐渐背伸,使垂足畸形逐渐得以纠正.当垂足提拉达到或超过中立位后停止牵拉,但继续使用牵拉架固定2~3个月以巩固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21个月,平均12.5个月.患足均矫正至中立位,有3例患者踝关节可主动背伸至10°,行走功能均良好.有1例患者1个针道发生感染,经输用抗生素,加强针道护理,保证针道引流通畅,感染逐渐控制.无1例发生皮肤坏死、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全部患者垂足畸形无复发.[结论]应用Ilizarov牵拉技术治疗外伤性垂足较以往的治疗方法有明显的先进性,值得推广.

  • 应用骨输送与筋膜皮瓣一期修复下肢大段(块)骨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志刚;王宇;李海;张大伟;吴其常;朱东;闫鹏

    [目的]探讨利用Ilizarov技术骨输送与筋膜皮瓣修复下肢大段(块)骨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本组12例患者,11例为小腿严重开放复合伤,1例为前臂开放复合伤,骨缺损范围4~12 cm,平均8 cm,皮肤缺损面积4 cm×5 cm~14 cm×5 cm,全部病例均合并急性感染.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外侧筋膜皮瓣修复9例,小腿内侧筋膜皮瓣修复1例,交腿皮瓣修复1例,前臂内侧皮瓣1例,12例中,骨输送幅度4~12 cm,平均8 cm,其中用环行外固定器4例,用本科研制的双臂骨输送外固定器8例.[结果]延长段骨和压缩骨断端均自然愈合,所有转移的筋膜皮瓣均成活,无1例形成骨不连和慢性骨髓炎.本组随访12例,随访时间2~10.8年,平均4.2年.[结论]应用Ilizarov骨输送和筋膜皮瓣转移技术治疗下肢大段(块)骨与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疗效确切方法,其优势:(1)通过外固定器来保持伤肢稳定,通过骨输送的方法填补大段骨缺损;(2)同时行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为骨压缩端愈合与控制感染创造有利条件;(3)外固定器提供的撑开和压缩功能,使得延长段骨和压缩段骨断端获得骨愈合的合理的生物力学条件;(4)在骨输送过程中刺激机体的修复机制,使机体的代谢增强、血循增加、成骨因子聚集、抵抗力增强,调动了机体的主动修复机制和主动控制感染的防御机制;(5)在外固定器的保护下,患者的伤肢可在康复期间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从而避免长期制动和废用因素导致的骨质疏松和关节功能障碍;(6)治疗周期短,抗生素应用少,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

  • 胫骨骨干延长端腓肠肌导致的牵伸阻力的研究

    作者:蔡刚;杨郎;Michael Saleh;Les Coulton;秦泗河

    [目的]肢体延长需要克服延长端骨痂和软组织导致的延长阻力,本研究探讨胫骨骨干延长端腓肠肌牵伸阻力的变化.[方法]16条周龄为8周的健康新西兰幼兔的左腿放置双侧外固定架,于胫骨骨干中段截骨后以每天分2次共0.8 mm的速度延长30%.16只动物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于延长结束时(8只兔子,周龄13周)及随后的5周(8只兔子,周龄18周) 用一两侧内装压力感应器的双侧外固定测定器换下延长用的双侧外固定架来测量胫骨骨干延长端牵伸阻力,通过与测定器相连的显示器纪录下来.腓肠肌所导致的延长端牵伸阻力就是跟腱切断前后测定的牵伸阻力差异值.[结果]在延长结束时腓肠肌牵伸阻力为11±5 N,占整个延长端牵伸阻力的25%±7%,5周后平均为3±1 N,占整个延长端牵伸阻力的13%±5.2%,两时间点相比相差显著(P<0.01).[结论]30%胫骨骨干端延长后,腓肠肌牵伸阻力随着延长骨痂的钙化而下降.

  • 胫骨骨干端延长后对膝关节内压力的影响

    作者:蔡刚;杨郎;Les Coulton;Michael Saleh;秦泗河

    [目的]活体内测量胫骨骨干端延长后膝关节内压力的变化.[方法]16只周龄为8周的健康新西兰幼兔的左腿放置双侧外固定架,于胫骨中段截骨后以每天分2次共0.8 mm的速度延长30%,16只动物平均分为2组,分别于延长结束时(8只兔子,周龄13周)及随后的5周(8只兔子,周龄18周) 测量膝关节内压力.压力的测定是通过两侧超膝关节牵引器内装的压力感应器与跨膝关节固定的关节牵引距离测定器实现的.当牵引器逐渐牵引关节时,关节牵引的力量和距离就通过与测定器相连的显示器纪录下来.[结果]延长侧膝关节内压力在30%胫骨骨干端延长结束时,较对侧正常关节有显著的升高(44.4±7.8 N对27.2±4.0 N),并维持至随后的5周后(44.3±6.5 N对 31.3±3.0 N).[结论]30%胫骨骨干端延长能升高膝关节内压力,有造成关节软骨损伤的风险.

  • 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马蹄内翻足的护理

    作者:王俊;谢冬梅

    [目的]总结13例马蹄内翻足应用外固定器矫形的护理.[方法]采取心理疏导、针孔护理、密切观察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指导正确使用外固定器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结果]随访13例患者术后疗效满意,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外固定器治疗,通过围手术期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成功,达到了病人的满意.

  • Ilizarov技术在上肢矫形中的应用

    作者:蔡刚;秦泗河

    上肢畸形虽发生率较低,但由于前臂的旋转功能及手从事的是灵活、精细的动作,因此上肢的畸形矫正、功能重建与下肢相比,要求手术创伤小,固定时间短,尽量少的干扰前臂的旋转与手的灵活运动功能.Ilizarov发明了能任意组合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环形骨外固定器,根据牵拉性组织再生的张力-应力法则(the law of tension-stress, LTS)[1],建立了标准的手术操作步骤与术后管理程序,通过对体外外固定器部件的正确操纵,能缓慢地修复或重建上肢的各种短缩与肢体残缺畸形.

  • Ilizarov技术矫正畸形的原则

    作者:蔡刚;秦泗河

    1 前言畸形是指正常骨或关节解剖结构的改变,矫正畸形是矫形外科的主要工作内容.Ilizarov技术的引入对畸形的理解和处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前骨科医生习惯于在正侧位X线片上分开测量畸形,矫正骨性畸形是通过闭合或开放的楔形截骨,使之产生一个相等或相反的畸形角度来实现的.但是Ilizarov技术[1]的基本原理使我们接受畸形只有一个平面、一个轴线、一个幅度,通过牵伸畸形截骨处形成骨痂的方法而获得准确矫形.畸形矫形的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与本人讨论.成功的手术取决于仔细的临床评估和特殊的放射照片,术前要确定畸形的旋转中心、软组织和骨骼的几何学,采用何种截骨和固定的方法.

  • 参加美国"肢体畸形国际培训班"的见闻与感想

    作者:秦泗河

    2006年8月31日~9月7日,在美国马利兰洲巴尔地摩(Baltimore)市,举办了"第16届国际肢体畸形培训班",来自45个国家的230多位骨科医师参加.该学习班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是:美国马利兰大学自1987年11月~1991年曾3次邀请俄罗斯Ilizarov教授来美国举办了3期Ilizarov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并由Dror Paley教授发起,在北美成立Ilizarov技术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ASAMI),在北美矫形骨科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此,由熟练掌握6国语言的Dror Paley主持,于Baltimore市每年举办一期"肢体畸形矫正培训班".该学习班的影响逐年扩大,发展成为了解世界四肢矫形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进展的窗口,培养高级矫形外科医师的摇篮.学习班的培训讲义经Dror Paley等教授细心总结整理,编著成《矫形外科原则》专著,于2002年出版.该书一出版,即被同行公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世界矫形外科领域的经典教科书,矫形外科医师必读的专著,包括中文在内该书已经翻译成4种语言出版.

  • Ilizarov技术在俄罗斯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王开;郭锐;秦泗河

    2006年6月14日~16日在俄罗斯库尔干市(Курган)召开了全球性骨科会议《年轻学者们:新思想和新发现》,以纪念俄罗斯骨科学术中心"创伤及矫形康复"的创始人加夫利尔*阿布拉莫维奇*伊里扎洛夫(Гавриил Абрамович Илизаров)诞辰85周年.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言的有来自英国、希腊、塞内加尔等国家的骨科专家.中国骨科专家夏和桃、秦泗河应邀出席大会并做了Ilizarov技术在中国应用的学术报告.

  • 自然重建理念治疗股骨头坏死

    作者:秦泗河

    作者于2006年8月31日~9月7日应邀去美国Baltimore市参加"第16届国际肢体畸形"国际研修班.有来自6大洲45个国家的200多位骨科医师参加,其中9月3日用一天时间专题研讨股骨头坏死外科治疗的新理念、新技术.

  • 欢迎参加国际骨外固定会议

    作者:

    关键词: 骨外固定
  • Ilizarov技术与骨科自然重建理念

    作者:秦泗河

    Ilizarov技术其发现的张力-应力法则,因增加了时间这个可调节的变量,被认为是一种哲学概念的四维相本质学说(三维结构加生命的时间性).其治疗骨科创伤和疾病的指导思想是:原位组织再生、修复组织缺损与重建运动功能的"自然重建"理念,即以仿生为基础,顺应生命的基本规律.作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与临床应用实践,结合目前倡导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谐发展的国策,从自然哲学的角度,浅谈对骨科自然重建理念的感悟,与同道商榷.

  • 烧伤后重度屈膝大小腿并连畸形矫治1例报告

    作者:侯新安;韩一生;王建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9岁.因双下肢烧伤后重度屈膝畸形、扶踝蹲行6年入院.2岁时因沸水烫伤双下肢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曾先后行自体皮游离移植3次,因植皮大部分坏死脱落,创面裸露感染,住院3个月后放弃治疗,在家自行换药2年余,创面愈合.

  • 横向推拉术矫正髋关节僵直合并骨盆倾斜畸形1例

    作者:秦泗河

    患者女18岁,内蒙古牧民,因左髋关节结核于2000年11月在某医院实施左髋关节清理术,术后关节结核病治愈,但左髋关节逐渐僵直于内收、内旋位,因站立行走时并发严重的下肢不等长而入院诊治.

  • 跖骨延长术矫正足趾短缩畸形3例报告

    作者:秦泗河;郑学建;蔡刚;周育松

    足趾短缩主要的原因是跖骨发育不正常,除了影响美观,由于5个跖骨头的负重区域发生应力性改变,易发生跖骨头疼痛性胼胝.作者2004~2006年6月手术3例共5个足趾,均达到满意的矫正效果.

  • 读Ilizarov 技术与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有感

    作者:王亦璁

    矫形骨科专家秦泗河所提出并强调的'自然重建理念',内涵深远,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临床医学中的诊断与治疗的概念,也涉及到社会学中对医患关系的辩证思考.

  • 感想与祝贺

    作者:裴福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此期Ilizarov技术专刊,在国内首次集中发表20余篇与Ilizarov技术有关的论文,较全面的介绍Ilizarov教授的生物学理论,近年来基础研究、器械研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这是中国骨科学界的一件幸事.作者为本期杂志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

  • 对外科医生手术技能成长规律的探索

    作者:秦泗河

    现代外科高新设备与标准的手术操作器械不断介入,各种手术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逐渐完善,由此也出现了过分依赖高新设备与器械、忽视外科基本功训练的倾向,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外科手术仍需要医生的双手直接或间接进行操作,因此,对外科医生手术技能成长规律进行研究探索仍具有现实意义.

  • 俄罗斯国家Ilizarov创伤修复与矫形科学重建中心简介

    作者:秦泗河

    俄罗斯国家Ilizarov中心(State Federal Institution of Science, Russian Ilizarov Scientific Centre, Restorative Traumatology and Orthopaedics of the Federal Agency for Health Ca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以下简称中心,位于西西伯里亚库尔干州首府-库尔干市,1971年由前苏联政府投资建成.中心占地约500亩,除医疗区,配套科室有: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饲养区(目前饲养的实验动物有70多头)、生化与生物力学实验室、影像室、骨量检测室、功能训练厅、骨外固定器研制与生产的工厂、Ilizarov展览馆,中心归国家卫生部和社会保障部直属管理.

  • 对生物进化与人类骨科疾病的探索

    作者:秦泗河

    编者按:生物进化是生命世界中令人感兴趣而又困惑的核心问题,在医学领域,生物进化与人类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何关系,如何应用生物进化这一武器解释各种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并指导临床医师诊治某些骨科疾病,一直是人们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作者多年来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查阅文献,大胆探索,刻苦钻研,不断总结形成观念,试图分析生物进化与人类骨科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些内在联系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种精神极为可贵.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 为推广和提高Ilizarov技术在骨科的应用而努力

    作者:秦泗河

    1981年,Ilizarov的理论与技术传入到意大利,1982年在意大利成立第一个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 ),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引进、学习、研究与临床应用.1986年Ilizarov的理论与技术传入到北美,由美国马里兰大学骨科系Dror Paley教授于1988年发起并成立ASAMI学会,并召开了多次世界性的学术会议,仅在美国Baltimore市就连续举办了16届肢体畸形国际培训班.1989年美国临床骨科和相关研究杂志(J Clin Orthop)连续2期刊载Ilizarov于80年代前即完成的2篇动物实验研究论文,牵张-应力效应对组织生长及起源作用的实验研究:(1)软组织保留和固定的稳定性对骨折愈合的影响;(2)牵引频率和速度对骨愈合的影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