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小夹板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比较

    作者:魏立友;李忠民;张文芳;张宏伟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将6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保守组)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组)各33例.分别于治疗前、复位后、骨折愈合时,记录患者骨折复位状态(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于骨折愈合时,记录腕关节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桡尺偏活动度、旋前后活动度)、Mayo腕关节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骨折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位后、骨折愈合时,手术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好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手术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与复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保守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与复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Mayo腕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存在骨折复位丢失的情况;保守治疗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相对短;采用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保守和手术的中远期腕关节功能无差别.

  • 开放与闭合复位延迟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作者:张志强;刘柱;李浩;李海;范清;杨璇;沈品泉;陈珽;张自明

    [目的]探讨开放与闭合复位是否会对儿童股骨颈骨折的延迟治疗结局产生不同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儿骨科接受治疗的47例超过36 h复位的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男28例,女19例.根据Delbet分类,Ⅰ型1例,Ⅱ型30例,Ⅲ型11例,Ⅳ型5例.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32例)和闭合组(15例).随访采用Ratliff分级标准,并发症评估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内翻及骺板早闭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闭合组失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随访12~48个月,平均17个月.开放组9例发生股骨头坏死(28.12%),其中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1例.2例(6.25%)患儿出现髋内翻,其中1例在术后20个月后行二次手术以纠正髋内翻畸形;1例(3.13%)发生骺板早闭.闭合组中发生股骨头坏死仅2例(13.33%),均为Ratliff股骨头坏死Ⅰ型,未出现髋内翻等其他并发症.Ratliff评价标准,开放组优秀71.88% (23/32),良好28.12% (9/32);闭合组优秀80.00% (12/15),良好20.00% (3/1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和开放复位内固定对于延迟治疗的儿童股骨颈骨折都是有效的方法,但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少.股骨头坏死为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并发症.

  • 微创接骨术在高能量胫骨上段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俊生;童梁成;孙中洋;谭权昌;汪剑龄;茆文龙;李颖

    [目的]比较研究微创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高能量胫骨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2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69例AO 41-C2型胫骨上段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MIPO组(37例)和ORIF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软组织损伤程度以及伤后至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结果]MIPO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ORIF组(t=2.287,P=0.027),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ORIF组(t=2.820,P=0.007);术后4例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其中MIPO组1例(2.70%),ORIF组3例(9.38%),均发生在Tscherne3级软组织损伤病例,切口皮缘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8,P=0.115).MIPO组2例(5.41%)发生内翻畸形愈合,ORIF组1例(3.13%),均无需矫形手术,两组畸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5,P=0.579).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6,P=0.201).[结论]MIPO和ORIF治疗AO 41-C2型胫骨上段骨折均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但MIPO对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用于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高能量骨折.

  •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作者:朱云峰;徐峰;郝烨;唐欣;何京生;王毅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经皮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自2010年8月~2016年5月48例髌骨粉碎性骨折纳入本研究,其中27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21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关节镜组的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两组患者随访7~46个月,平均20个月.关节镜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关节镜组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HSS评分关节镜组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胥少汀综合评定标准,关节镜组优良率100%,开放手术组优良率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晚期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具有关节面复位精准,切口小的优点,有利于早期康复与膝关节功能恢复.

  • 氨甲环酸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围术期失血

    作者:张连方;朱锋;周军;李荣群;徐耀增;杨惠林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多次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科行PFNA内固定的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及用量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40例,术前术后均未予TXA;单次给药组40例,术前静脉滴注TXA20 mg/kg;多次给药组40例,术前静脉滴注TXA 20 mg/kg,术后3、6h再次静脉滴注TXA 10 mg/kg.检测患者的术前、术后1、3、7d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并通过Gross方程计算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后1d、7d行双下肢彩超检查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单次给药组的隐性失血量(585.37±239.23) ml较对照组(718.86_±380.82) ml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用药组的隐性失血量(351.31±172.29)ml,较单次用药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术前使用TXA可以减少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且不增加血栓风险,术后多次重复应用TXA可有效安全地进一步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

  • 骨质疏松椎体爆裂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比较

    作者:高长虹;张庆国;张涛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爆裂骨折椎体内空腔形成后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 [方法]2007年6月~2013年2月对84例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椎体爆裂骨折椎体内空腔形成患者分为两组,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组42例,保守组42例.治疗后6、12个月评估疼痛程度(VAS),椎体畸形指数,椎体前-后高度比值及其恢复率和活动能力. [结果] PKP组无患者发生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14例患者轻度骨水泥渗漏,包括6例椎体前、4例椎间盘内、4例椎管内,但均无临床症状.84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22.1月.术后12个月时,PKP组VAS (0.88±0.59)分,显著低于保守组(2.52±0.83)分(P=0.001);但PKP组活动能力评级高于保守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此外,PKP组畸形指数(1.41±0.18),显著低于保守组(1.72±0.11)(P<0.001);PKP组椎体前后高度比为(71.96±18.20)%,保守组为(49.94±6.13)%,PKP组椎体高度恢复率为+16.15%,显著高于保守组(-24.28%) (P<0.001). [结论]与保守治疗比较,经椎弓根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爆裂骨折椎体内空腔形成在疼痛缓解、椎体畸形恢复上更加有效.

  • 翻转与不翻转髌骨手术治疗C3型髌骨骨折的比较

    作者:李海峰;王建兵;顾三军;殷渠东;孙振中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C3型髌骨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54例C3型髌骨骨折患者.按所采用的手术显露方法,22例为翻转显露髌骨复位法(翻转组)和32例不翻转显露常规髌前复位法(常规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记录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恢复按Lysholm评分评价.[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翻转组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0.62)d vs (5.62±0.79)d,t=-3.103,P=0.003].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30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后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翻转组Lysholn评分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翻转组关节活动范围优于常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23±11.86)°vs(109.16±12.50)°,t=2.085,P=0.042].[结论]翻转显露髌骨复位法可以完全显露整个髌骨关节面,便于实施解剖复位和对所有骨折块进行有效固定,术后可以放心行早期康复锻炼,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更佳,功能恢复也有好于常规髌前显露复位法的趋势.

  • 双与单横连长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比较

    作者:苗红战;王祥善;王爱国

    [目的]比较双横连与单横连长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4年9月,53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长节段内固定术,其中27例选择双横连,26例选择单横连.记录两组术后伤椎节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内固定并发症、JOA功能评分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5.9个月,术后佩戴支具时间、JOA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伤椎节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横连组无内固定并发症,单横连组出现断棒1例,断钉1例,钉棒松动3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骨折-脱位行切开复位长节段内固定时,应采用双横连为宜.

  • 小切口直视置入普通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作者:沈凯;谭祖键;杨阜滨;张胜利;曹代桂

    [目的]探讨小切口直视置入普通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5月对37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全麻下行小切口直视置入普通椎弓根螺钉治疗(小切口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29~ 51岁,平均41.27岁.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并与同期37例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患者(经皮组)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与经皮组相比,平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切口组手术时间较经皮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0.71)h vs (1.47±0.92)h,t=3.187,P=0.002],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13~ 15个月,平均13.92个月.小切口组平均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明显小于经皮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4±2.23) %vs (12.72±4.53)%,t=7.453,P<0.001],小切口组平均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明显小于经皮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1.08)°vs(6.37±2.31)°,t=9.111,P<0.001].[结论]小切口直视置入普通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明显减小医源性创伤,其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大致相同,但其操作更方便、骨折复位效果更好和医疗费用更低.

  • 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进展

    作者:郭浩;徐海林;姜保国

    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是急性损伤诊治不当而迁延不愈的结果.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通常合并踝关节骨折,当骨折开始愈合后,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症状逐渐表现出来,此时结合其体征、X线片,必要时拍摄外旋或外翻应力位X线片、踝关节CT或MRI,其诊断稍显复杂但并不困难.踝关节镜检查为诊断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直接证据.由于认识不足,其治疗手段五花八门,目前尚无金标准.下胫腓韧带重建术与下胫腓融合术是两大类理念不同的治疗方法,尽管从短期随访来看,二者都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结果,但后者仍颇具争议.本文将系统阐述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方法,并通过文献综述,批判性地总结现有的治疗理念.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雨辰;俞伟忠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一项新型的内固定装置,正逐渐成为可供选择的骨折的新的固定方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已初步显示出其优于其他内固定方式的特质,当然该技术使用不当也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本文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组成结构,在四肢骨折、骨盆骨折、骨不愈合的中的应用,生物力学研究,并发症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手术减压时间对脊髓损伤预后的影响

    作者:齐英娜;王威;王延雷;谭明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SCI中,不完全性SCI发病百分比逐渐上升,完全性SCI发病百分比逐渐下降.从大量的Ⅲ类临床研究资料来看,手术减压治疗急性SCI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目前手术减压时间对脊髓损伤预后的影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拟从以下3个问题进行综述:(1) SCI后早期和晚期术后神经功能是否具有差异;(2)SCI后早期和晚期术后不良事件、并发症和死亡率是否具有差异;(3) SCI后早期和晚期术后住院时间和急诊时间是否具有差异.

  • 利用Mimics软件对胫骨平台骨折骨缺失量估测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于树军;李辰;王敬博;臧家成;王裕民

    [目的]使用数字医学三维重建探索评估胫骨平台骨折骨缺失量的新方法,并评估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9~2015年2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24~64岁;左侧14例,右侧7例.按Schatzk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1例,Ⅳ型3例,Ⅴ型2例,Ⅵ型5例.运用MIMICS软件对患、健侧胫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镜像、匹配、截骨、匹配度检测,计算健、患侧骨折块的体积差,即骨缺失量.将计算出的骨缺失量与术中实际植骨量进行比较,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21例患者骨折后丢失骨量体积平均[5.60±1.78 (1.06~6.88)]cm3.丢失体积占胫骨平台体积的比例为3.54%±2.09% (0.85%~8.23%).体积差与术中植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此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骨缺失量进行估测,准确、简便易行,减少了手术时间.

  • 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凌健;尚希福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合并骨盆骨折的髋臼骨折患者8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toppa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d骨折复位质量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入路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髂腹股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 d Matta影像学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髂腹股沟入路组为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骨盆骨折的复杂髋臼骨折,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均效果显著,但前者手术暴露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符合现代骨科手术微创的理念.

  • 弹性髓内针顺行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移行部骨折

    作者:杜智军;陆士姣;张友波

    [目的]探讨经皮顺行弹性髓内针固定技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移行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干骺端移行部骨折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7.3岁(4.1~10.5岁),所有病例均采用闭合复位、近端经皮弹性髓内针顺行固定.术后平均1个月拆除石膏开始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去除内固定.分别记录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3、6、9个月腕关节屈、伸,前臂内、外旋角度,并采用DASH评分进行综合评估.相关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7 min (20~45 min),平均临床愈合时间6周(4~8周),除2例术后短期出现皮肤针尾刺激,未有骨折再移位、残留成角畸形及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屈伸功能在石膏拆除后2个月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3、6、9个月随访结果无明显变化,DASH评分结果也显示相同趋势.[结论]弹性髓内针桡骨近端顺行髓内固定技术可以作为桡骨远端干骺端移行部骨折治疗的可选方法之一.

  • 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作者:孙军

    [目的]探讨第3代Gamma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血清骨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24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选用第3代Gamma钉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VAS对疼痛进行评价,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检测骨代谢指标[降钙素(PCT)、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骨钙素(BGP)]、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 (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结果]术后随访2年,随访期内螺钉无松动.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91±0.34),明显低于术前的(5.28±1.43)(P<0.05).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92.00±6.31)显著高于术前的(50.04±2.95) (P<0.05).治疗后满意度高达96.69% (234/242).术后7、30 d,PCT、CTX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1d的水平(P<0.05),PINP、BG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1d的水平(P<0.05).术后3d、2周,IL-6水平明显低于术前1d的水平(P<0.05),TGF-β明显高于术前1d的水平(P<0.05).[结论]第3代Gamma钉可有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骨代谢,促进骨愈合.

  • 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文峰;张铁慧;梁武;任远飞;董玉金;李巨涛;尚耀华;钟声

    [目的]评价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效果,了解影响骨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选择的患者为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者,共计60例,选择要求为随机,地点为本医院骨科,所有患者均采用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观察手术效果评估、功能恢复评估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了解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采用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软组织平均缺损面积达8.4 cm的胫骨骨折患者,经过长达1年多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平均外固定时间约6.8个月,胫骨明显延长,且外固定指数和骨搬运速度等也得到很好的恢复,经Paley评估优良率达到81.67%,影响骨愈合、功能恢复的因素有延长长度和外固定时间.[结论] 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不仅在治疗效果上具有优势,且在控制感染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有效率,能够在单次手术中完成固定、康复、塑形,应用价值性高.

  • 腰骶稳定性对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骨盆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金新蒙;刘杰;刘冬旭;吕枫;王雷

    [目的]研究分析腰骶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骨盆与假体生物力学的改变.[方法]建立正常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测量模型的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并与文献进行对比验证.利用验证的正常骨盆有限元模型模拟左侧骨盆Ⅰ+Ⅱ+Ⅲ+Ⅳ区部分骶骨切除,构建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模型以及联合腰骶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半骨盆假体置换模型.加载后分析重建骨盆及假体应力分布及位移特点,比较两种重建模型应力变化较大的8个相同位置的表明大应力.[结果]建立的骨盆有限元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与文献报道相似.重建骨盆健侧应力分布以骶髂关节、髋臼窝及耻骨为主,置换侧以耻骨连接棒、髋臼杯及髂骨固定座为主.联合腰骶椎弓根螺钉固定后8个相同位置的大应力值不同程度的降低,置换侧位移也相对减小.[结论]联合腰骶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能缓解置换侧应力集中,降低术后骨盆破坏的风险.

  • 椎板回植椎管重建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陈建民;刘国印;贾小宝;张勇;曾达;张二来;练仲华;蔡达威;赵建宁

    [目的]比较椎板回植椎管重建术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打造正常人的k椎体模型,对L4椎体模型实施全椎板切除术,根据椎板回植椎管重建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成H型椎板钢板组、L型钢板组和两孔钢板组.分别通过静态压缩试验和动态疲劳压缩试验对三组模型进行加载直至钢板失效、椎板钢板断裂或回植的椎板塌陷.静态压缩试验采用速度控制模式(5 mm/min),动态疲劳压缩试验采用载荷控制模式(加载的波形为正弦波,加载频率为5 Hz,载荷比为R=10,循环极限次数为5 000 000次).[结果]静态压缩时,H型椎板钢板失效时均未出现椎板原位还纳或“关门”现象,而L型和两孔钢板均出现椎板关闭和“关门”现象;H型椎板钢板可承受的屈服载荷远大于L型和两孔钢板(P<0.01),而L型钢板与两孔钢板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椎板钢板的屈服位移与L型钢板较为接近(P>0.05),却远小于两孔钢板(P<0.01);压缩刚度:H型椎板钢板>L型钢板>两孔钢板(P<0.01);H型椎板钢板与L型和两孔钢板比较,在相同的静态轴向载荷下位移明显减少(P<0.01).动态压缩时,L型与两孔钢板的疲劳稳定性能和极限载荷相近(P>0.05),分别为H型椎板钢板的46.88%和46.59% (P<0.01).[结论]H型椎板钢板的疲劳稳定性能和极限载荷及其在维持椎管扩大、腰椎的轴向稳定和压缩刚度方面要明显优于L型和两孔钢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股骨下端骨折合并髌骨外侧脱位1例病例报告

    作者:闫亮;吴萌;万浪;李忠浩;夏亚一

    文献报道称急性髌骨脱位首诊漏诊误诊率达50%~ 75%[1-2].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可以找到大量单一髌骨脱位或者合并股骨髁软骨骨折的病例,但股骨干骨折合并髌骨脱位的报道非常少见,仅WajidMA[3]等报道1例13岁男孩股骨干骨折伴同侧髌骨脱位,一期同时治疗未漏诊.本例患者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短期内发生急性髌骨脱位,行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屈曲畸形明显改善,现总结报道如下.

  • 3枚裸Endobutton钢板联合Ultrabraid线Ⅴ型悬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沈锋;陈雄;洪志群;康一凡;林国兵;李远东

    [目的]介绍3枚裸Endobuaon钢板联合Ultrabraid线Ⅴ型悬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技术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本院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分型Ⅲ~Ⅴ型患者15例,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肩锁关节内侧2 cm处向喙突作一4 cm纵切口,显露锁骨远端及喙突上方,用4mm的克氏针在喙突上表面近基底部及锁骨远端2、4 cm处向下钻孔,形成3个骨通道.用Ultrabraid线2根分别在3枚裸Endobutton钢板作两两穿线操作成双股四束的“Ⅴ”形,将3枚Endobutton钢板分别穿过3个骨通道,翻转后由助手下压复位肩锁关节,滑动收紧锁骨远端板上的Ultrabraid线并打结,透视观察肩锁关节复位情况.术后肩肘吊带悬吊保护4周,避免负重.[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1.26±4.35)个月.依照肩锁关节脱位评分系统(ASSS):优11例,良4例.[结论]此法操作简便,单个纵切口,局部美观,创伤小,术野显露清楚,模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弹性固定,复位成功率高,伤口感染率低,并发症少,围手术期疼痛减少.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 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止点损伤

    作者:杨晓明;孙超;潘昭勋;杜德凯;钟彬;闵小军

    [目的]探讨缝线桥锚钉技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止点损伤患者57例(57膝),其中男41例,女16例,年龄19~52岁(平均37.18岁),均为Ⅲ度损伤,术中采用小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对损伤的内侧副韧带进行修复,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通过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应力位X线片,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共5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20.24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外翻稳定性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67.62±2.31)分提高到术后的(91.70±1.94)分(P<0.001),IKDC评分由术前的(42.48±7.45)分提高到术后的(87.27±2.16)分(P<0.001).[结论]采用缝线桥锚钉技术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止点损伤,固定牢靠,功能恢复确切.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