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前路ADS联合后路PRSS应用治疗重度僵硬脊柱侧弯

    作者:庞晓东;叶启彬;匡正达;纪慧茹

    [目的]研究前后路联合矫形治疗僵硬脊柱侧弯畸形.[方法]男6例,女12例;年龄11~18 岁,平均15.2岁,先天性胸腰段侧凸8例,胸段侧凸+胸腰段侧凸9例,其中Luque氏棒后路矫形后翻修1例.均采用前路松解后,进行ADS(anterior derotation spondylodese,ADS)前路矫形,2周后再进行后路PRSS(plate-rod system for scoliosis)矫形.[结果]本组病例获得6个月~2年(平均18个月)随访,其矫形效果满意.术前平均Cobb's角99.4°(70°~110°),术后平均Cobb's角42.4°(30°~64°),平均矫正率57.4%.侧弯(冠状面畸形)矫正效果良好,平背或后凸畸形者与腰椎前凸术后基本达到正常的矢状重建.无明显并发症.仅内固定棒断裂1例.[结论]前后路联合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畸形可取得较好的矫正结果.

  •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一期翻修处理

    作者:江红卫;沈铁城;黄永辉;狄东华;赵建忠;田进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一期翻修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11例,其中9例采用清创、假体取出后一期翻修的治疗方法.[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9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复发迹象.关节评分(Harris评分):75~90 分,较术前平均提高35分.[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需要对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只要诊断明确,彻底清创、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生素骨水泥,一期翻修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

    作者:林浩东;方有生;陈德松

    [目的]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6年2月,对13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肱三头肌长头起点联合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2年,术前肩外展5°(0°~30°),术后肩外展80.6°(55°~95°).按照顾玉东的评定标准评价:优5例,良6例,可2例.[结论]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是一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膝装置并发症分析

    作者:尚延春;陈海龙;王战朝

    [目的]探讨分析全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后伸膝装置并发症,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1998年5月以来统计全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后伸膝装置并发症26例,并将各并发症分别进行分析.[结果]髌股关节疼痛13例,髌骨骨折2例,术中髌韧带下止点部分撕脱1例,术中髌骨弹响8例,术后1个月后出现髌骨弹响3例,髌骨运动轨迹不良6例(上述各病例之间有重叠现象).[结论]伸膝装置并发症的发生与下肢旋转对线不良、髌骨轨迹处理不当以及股四头肌腱后方软组织结节形成等因素有关,术中需要提前进行预防.

  • 纤维肌痛综合征

    作者:楚万忠;李晓光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非关节性的软组织疼痛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骨骼系统广泛的疼痛与发僵,在特殊部位有敏感的压痛点,并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等.人们目前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近年来关于FS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选择

    作者:翟吉良;翁习生;邱贵兴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退变、关节缘骨质增生为主要改变的疾病,临床尚缺乏根治措施,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OA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的必要手段.

  •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张超;汤亭亭;戴尅戎

    尽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严重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老年人髋部骨折、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4],但是无菌性松动是影响其长期疗效常见的原因.有报道表明,在接受了全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中,术后长达25年的随访显示,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在股骨侧是13%,髋臼侧的发生率是34%[5,6].

  • 制备高诱导成骨活性的脱钙骨基质

    作者:曲峰;史亚民;侯树勋;衷鸿宾

    1 前言骨缺损一直都是困扰骨科医师的一大难题.人们对其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尝试了众多不同的修复方法并公认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但是,自体骨的数量有限且患者还须经受另一次的额外手术打击,就整体而言,有其难以克服的一些缺点.因此,广大医师及科研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寻找一种合适的材料来替代自体骨.

  • 二期翻修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周勇刚;肖逸鹏;王岩;陈继营;郝立波;李静东;董纪元;林峰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手术在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性、第二期翻修时假体的选择及异体骨植骨的可行性.[方法]运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了24例(25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9例采用灌注冲洗型占位器,16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第二期重建时,16例采用生物固定髋臼,其中7例结合使用异体颗粒植骨;9例采用打压植骨技术.1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8例采用远端固定非骨水泥假体,其中4例结合使用异体支撑植骨;16例采用打压植骨技术.应用X线片及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3个月(3~57 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7.9分,提高到后随访时的平均86.7分,患者满意率为92%.在后随访时没有感染复发的病例.[结论]二期翻修手术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临时占位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有控制感染效果好、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及术后不用灌注的优点.在第二期翻修重建时可以使用非骨水泥假体,并且可以同时进行异体骨植骨.

  • 国人髌腱长度测量在髌骨不稳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谢庆云;李晓华;符培亮;孙久一

    [目的]比较国人正常膝关节与髌骨不稳膝关节的髌腱长度,探讨国人髌腱长度的测量在髌骨不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43例髌骨不稳患者共49膝(男15例,女28例,6例为双侧髌骨不稳);平均年龄21.4岁(18~28岁);平均身高163(155~173)cm.正常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共50膝(男16例,女34例);平均年龄24.2岁(18~35岁);平均身高165(154~177)cm.在屈膝30°X线侧位片上测量髌腱长度、胫骨结节至胫骨平台的距离、Insall-Salvati指数.[结果]髌骨不稳组髌腱长度为(53.3±2.7)mm,对照组为(47.3+3.3)mm,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Insall-Salvati指数在髌骨不稳组(1.33±0.17)和对照组(1.06±0.14)也具统计学差异(P<0.05).胫骨平台与胫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在髌骨不稳组为(27.8±3.6)mm,对照组为(28.9±4.1)mm,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髌腱长度过长是髌骨不稳的重要特点之一.联合测量髌腱长度和Insall-Salvati指数有助于髌骨不稳的诊断.

    关键词: 髌骨不稳 髌腱 测量
  • 皮下跟腱切断术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的作用

    作者:王志刚;蔡海清;陈博昌;李玉婵;徐蕴岚;杨杰;葛翼华;冯林

    [目的]介绍皮下跟腱切断术的手术指征、方法,阐明皮下跟腱切断术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的重要性.[方法]本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36例,男196例,女40例,共330足,年龄3 d~13个月.选择连续矫形石膏后,足不能背屈>15°,不能保持外展70°位置的病例为施行皮下跟腱切断术指征.308足具备手术指征接受手术治疗,22足未行皮下跟腱切断术而直接佩戴矫形支具.[结果]佩戴支具后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期2.1年,随访率97.88%.所有行手术的跟腱无1例不连接,外观连续,扪之有弹性,已行走者步态正常,跟腱有力.随访中,未手术组4足出现马蹄复发,行皮下跟腱切断术;手术组31足出现不同程度的马蹄,内收畸形复发,再行皮下或切开跟腱延长术及肌腱转移术.所有接受手术者无1例出现"摇椅足"畸形.[结论]皮下跟腱切断术是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完全矫正马蹄畸形的关键,它对于恢复跟骨的解剖位置,维持足正常的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仔细操作,正确配合矫形石膏和外展支具使用,有助于取得Ponseti方法治疗的成功.

  • 关节软骨病损的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检查的比较

    作者:亓建洪;王成虎;朱宝林;张明;张经健;宋洪强;范克伟

    [目的]对照膝关节软骨病损的MRI和关节镜表现,评价MRI对早期软骨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上拟行膝关节镜检查的膝关节疼痛患者共26人27例膝关节,术前常规行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和质子密度加权快速自旋回波(FSE PDWI)2种MRI序列扫描,其中10例加做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3D FS-FSPGR)序列.MRI分级结果并与关节镜下分级诊断结果比较.[结果]以关节镜诊断为标准,3D FS-FSPGR序列敏感度高,可达96.5%,准确率达95.0%.在敏感度和准确度上3D FS-FSPGR>FSE FDWI>FSET1WI,与关节镜诊断的一致性上,3D FS-FSPGR的Kappa值达到0.776,一致性极佳,均明显优于FSE PDWI和FSET1WI(P值均<0.01).[结论]3D FS-FSPGR序列能够准确反映软骨病变,并且对于早期的软骨病变亦能较真实体现,与关节镜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且通过三维重建对软骨病变进行立体定位诊断,应用前景广阔.

  • 经前后联合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

    作者:王季;蔡郑东;郑龙坡;李国东;傅强;孙伟

    [目的]探讨骶骨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06年2月经前、后联合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1~65 岁,平均43岁.恶性肿瘤14例,包括脊索瘤8例,骨巨细胞瘤5例,软骨肉瘤1例,根据Enneking分期均属ⅠA~ⅠB;良性肿瘤4例,包括神经纤维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结果]18例患者无术中死亡,术中无严重并发症,肿瘤均获安全彻底切除,术中出血1 000~5 000 ml.4例术后5~7 d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2例愈合,另2例经后期臀大肌瓣推移覆盖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6年.至目前仅2例脊索瘤术后2年复发.[结论]骶骨巨大肿瘤的骨破坏往往较广泛,盆腔残留间隙狭小,盆腔脏器多有黏连或侵犯,骶骨肿瘤切除术通常有显露困难、出血多、易致大小便功能或性功能障碍和肿瘤不易彻底切除的特点.经前、后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具有骶前显露充分、利于肿瘤完整分离、便于处理血管、利于保护下腹下神经丛等优点.保留单侧S1、S2、S3或双侧S1、S2单侧S3可保全大部分括约肌功能,同时保存大部分下腹下神经丛,可避免性功能障碍.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手术 入路
  • 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

    作者:于秀淳;刘晓平;周银;付志厚;宋若先;孙海宁;徐明

    [目的]探讨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6年间所治疗的11例患者,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7.6岁.均位于股骨下端.MRI分型:Ⅰ型7例,Ⅱ型4例.1例合并病理骨折.治疗方法均采用术前化疗2疗程+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手术+术后化疗.[结果]手术时间为3~4 h.术中出血量为300~500 ml.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切口延迟愈合.11例获得随访10~72 个月,患膝屈曲>110°3例,90°~110°3例,60°~89°4例,<60°1例.下肢等长4例,患肢较健侧短<2 cm 5例,2~3cm 2例.复发1例,转移2例,死亡3例,螺钉松动1例,灭活骨骨折1例.[结论]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和肢体长度的保持;严格无瘤及无菌操作、彻底引流、适当延长外固定的时间、功能锻炼时注意保护肢体等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 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对曲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晓民;贾连顺;陈雄生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手术对颈椎曲度变化的作用.[方法]选择因脊髓型颈椎病实施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手术治疗患者37例,男性3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7.8岁.以JOA(17分法)评价术前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术前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存在三节段的颈脊髓压迫,摄颈椎标准正侧位片,手术后同样条件摄颈椎正侧位片,采用e-film软件测量颈椎曲度数值,测量方法为沿C2椎体后缘及C7椎体后缘分别作切线,两线夹角即为切线角,按术前及术后分别记录,将病例分为两组,一组为术前切线角小于15°,二组为术前切线角大于15°.[结果]本组37例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病人术前JOA平均10.6分,术后JOA平均12.8分(P<0.05),所有病人术前切线角(18.97±7.62)°,术后切线角(25.11±10.54)°.分组结果:一组术前切线角(10.17±2.29)°,术后切线角(12.18±3.48)°,二组术前切线角(23.20±5.22)°,术后切线角(31.12±6.71)°,经统计分析病人术前切线角小于15°组术后切线角增加不显著,术前切线角大于15°组切线角术后有显著性增加.[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能够重建颈椎曲度,但对术前颈椎曲度明显变直的病例,改善的程度并不显著.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曲度
  • 穹顶形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作者:刘艺;陈金传;李钦亮;陈鸣

    [目的]介绍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及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97例,平均年龄52.7岁,平均病程6年8个月,进行手术前后疗效评分对比.生物力学研究选用30具正常新鲜成年雄性家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3组,测试载荷-应变变化、应力-强度变化、载荷-位移变化、轴向刚度、扭转强度和刚度、极限力学性能等6项指标,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M-JOA评分平均下降16.79分.优良率达95.9%.生物力学试验显示穹顶形开窗减压组的6项指标接近正常组,与全椎板切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少,对其稳定性影响小,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在人骨肉瘤化疗中的作用

    作者:陶海;蔡林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在骨肉瘤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计数、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和观察分别及联合应用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对人骨肉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建立裸鼠荷人骨肉瘤动物模型,分别及联合应用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对其进行治疗,并设立空白对照.观察瘤体的生长及病理指标.[结果]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分别及联合用药,在一定范围内均对骨肉瘤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且联合用药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用药组,抑制率≥59.34%(P<0.05;),凋亡率18.31%(P<0.01).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单独应用均可抑制骨肉瘤瘤体的生长,肿瘤抑制指数分别为84.16%、78.53%;两者联合应用时作用更为明显,肿瘤抑制指数为96.78%.[结论]多西紫杉醇和顺铂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对骨肉瘤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更强,在骨肉瘤化疗中的作用更强.

  • 血清浓度对脂肪成体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胡声锁;胡蕴玉;魏义勇;彭华志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血清,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存在的条件下,对脂肪成体干细胞(adipose-derived adult stem cells,ADA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较为合适的血清浓度.[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兔颈部脂肪组织,剪碎后通过Ⅰ型胶原酶消化,得到脂肪成体干细胞;稳定传代后,分别用含1%FBS和10%FBS的软骨诱导液干预ADASCs 2周,采用MTT检测方法对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比较,应用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软骨细胞鉴定,利用Leica病理图像软件分析两组间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后的灰度,比较两组细胞分化的效果.[结果]MTT检测显示10%FBS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1%FBS组(P<0.05),两组细胞的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并以10%FBS组更为显著;灰度分析提示10%FBS组Ⅱ型胶原表达量高于1%FBS组(P<0.05).[结论]体外研究表明,含10%FBS的软骨诱导液更有利于脂肪成体干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增殖和分化,这将为作者采用这种新型的干细胞修复软骨缺损做好前期的准备.

  •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在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玉彬;陈安民;郭风劲;夏玉军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中MMP-7、MMP-9、MMP-13和TIMP-1的表达,探讨其与软骨退变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例因骨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的软骨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形态,ABC免疫组化法观察关节软骨MMP-7、MMP-9、MMP-13和TIMP-1的表达,2例因意外受伤截肢患者的正常膝关节软骨标本作为对照.统计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出现裂隙、纤维化,软骨细胞增多、排列紊乱,并出现大量簇聚软骨细胞和肥大软骨细胞.MMP-7和MMP-13在正常软骨全层均呈低表达,但在退变软骨中的表达则明显增多,光密度值行U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正常与OA软骨的浅层,MMP-9和TIMP-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深层软骨中,OA软骨MMP-9和TIMP-1的表达较正常软骨明显增多,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MP-7,13在OA软骨全层表达均多于正常软骨;MMP-9,13仅在OA软骨深层出现过多表达.MMPs与TIMPs的失衡是导致关节软骨发生组织学退变的原因之一.

  • 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症矢状位参数分析

    作者:贾俊峰;赵杰;陈志明;金根洋;袁建东;马辉;连小峰;李忠海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 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站立位侧位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腰骶角(LSA)及滑移度等参数,并与30例健康成人比较,用t检验比较滑脱病人与健康成人、轻度滑脱和重度滑脱病人各参数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P<0.05).[结果]根据Meyerding分类,轻度滑脱53例(Ⅰ、Ⅱ度),重度滑脱23例(Ⅲ、Ⅳ度).腰椎滑脱患者的PI、LL、SS、LSA均较健康成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滑脱病人的PI、LL、LSA均较轻度滑脱的病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与滑移度、SS、LL及LSA有显著相关性,LSA与滑移度、SS与LL有显著相关性,但SS与滑移度无显著相关.[结论]骨盆的矢状位形态对滑脱的发展有直接影响,PI越大,发生滑脱的风险越大,PI、LSA越大,滑脱进展的可能性越大.

  • 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2例

    作者:黄成彬;肖增明;李世德;劳山;詹新立;陈前芬

    急性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acute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ASSEH)临床上较少见,本院2000年5月~2005年2月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 关节镜下诊治孤立性绒毛色素结节性滑膜炎致关节交锁1例报告

    作者:李伯休;程飚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半年内反复右膝关节交锁继而膝关节肿胀,交锁症状可自行缓解或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未交锁时无酸痛肿胀等征.MRI报告示:(1)右膝外侧半月板后角Ⅱ度变性.(2)右膝关节腔内少量积液.(3)右髌骨下方软组织占位.查体:右膝关节稍肿胀,外旋内收时疼痛,髌内侧可及包块,质软界清,可推动.推入关节可引起关节交锁.

  • 髋关节术后关节周围大量异位骨化1例

    作者:易显树;蒋第千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工人,因车祸伤及双下肢及左髋部半小时入院,入院病人呈急性痛苦面容,重度贫血貌,双下肢功能障碍.查体:为双股骨中段骨折及左髋关节脱位表现,左髋及双股骨X线片示:左髋关节脱位,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图1),双股骨中段骨折,CT检查证实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入院紧急抗休克,紧急髋关节复位,左下肢胫骨结节牵引固定,右下肢石膏托外固定.

  • 自制双边外固定架同步延长治疗双下肢不等长

    作者:李亚洲;王汉林;罗军忠;刘玉昌;林伟枫;杨永焱

    双侧下肢不等长是矫形外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疾患,主要病因有先天性异常、骨发育性疾患、骨关节感染、创伤、神经肌肉病后遗症等,其所致肢体不等长影响人体外观与功能,尤其下肢不等长超过3 cm会起严重残疾.19世纪西方即已经出现肢体延长治疗,主要是一次性延长术.上世纪以来,Ilizarov牵引性骨发生理论形成,人们对肢体延长的生物学过程有了深层理解,外固定架肢体延长取得了飞速发展,随之肢体延长的各种并发症也逐渐显现.作者自2000年来,自行设计了下肢同步延长外固定器,临床治疗各种肢体不等长患者24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或减轻了其发病程度.现报告如下.

  • 锁骨肿瘤切除与重建

    作者:郭征;张涌泉

    许多良、恶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可以发生于锁骨,引发骨质的破坏,影响肩胛带的功能.锁骨肿瘤发病率低,外科治疗方法多根据肿瘤的性质、侵蚀范围和功能要求加以选择.然而,近年的锁骨肿瘤外科治疗多为个案报道,肿瘤切除后是否重建以及重建方法的选择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总体回顾锁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下就锁骨肿瘤的发病特点、锁骨缺损对功能的影响以及锁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以综述.

  • 32例驼背畸形矫正术的护理

    作者:宋洪翠;张红;仲娜

    本院自1997~2006年,采用改良脊柱后路多节段横向截骨、经锥弓根钉棒系统长节段三维内固定治疗重度驼背畸形32例,经术后平均5年8个月随访,手术效果满意,脊柱长期稳定性良好,病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腰椎间盘退变及突出发展百年回顾

    作者:邵将;贾连顺

    腰椎间盘退变、突出所致腰腿痛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类.古人创造了多种方法希望缓解这一病痛.如:公元前2700年就已经出现的原始推拿术,中国黄帝时期和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出现的牵引、按摩术.此后漫长数千年期待能够缓解这一病痛的方法层出不穷,但受科学水平的限制,对这一病痛的科学认识直到20世纪初期才刚刚开始,针对性的治疗手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真正出现.

  • 历史的对待伊里扎洛夫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问题

    作者:李起鸿

    伊里扎洛夫理论与技术,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通过英文期刊传播到国内,我国学者于1989、1990年从Clin Orthop上看到由伊氏本人撰写的3篇论文,详细介绍了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情况(其实,他的第1篇有关骨骺牵伸的文章是1969年发表的,当时国内处于文化大革命混乱时期,俄文期刊在我国因政治原因也停止订用,只有少数几个大学图书馆继续订,但无人再看了),国内《小儿麻痹研究》上也曾摘译刊登过,潘少川在中华外科杂志及中华骨科杂志曾有过专文,作者也发表过引用和论述的文章,可以说国内早在20年前就已推广应用于肢体延长,90年代已用于矫正膝关节屈曲畸形,1989年作者在亚运村吉林宾馆开儿麻学术会议时,山东的一位代表就曾介绍用骨外固定矫正>120°的膝屈曲畸形.

  • 石家庄市区1 233名成年人(足母)外翻病因学调查

    作者:吴昊天;张英泽;刘殿武;刘建波;宋朝晖;张奉琪;姚双权;赵立力;唐龙妹;韩长伶

    [目的]调查普通人群(足母)外翻角度值(hallux valgus angle,HA)及(足母)外翻(hallux valgus,HV)患病原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石家庄市区l 233名成年人逐人进行测查.调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在调查地居住时间、出现症状年龄、首发症状、加重因素、减轻因素、家族史、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共30项内容.采用量角器外测量法获得HA值.HA>15°确定为HV患者.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男性HA平均值为(8.31±4.93)°,女性HA平均值为(9.72±7.12)°.共发现HV病例98例,患病率为7.95%,男性HV患病率为1.29%,女性HV患病率为11.00%,男女患病率比为1∶8.53.HV出现时间平均22岁.出现症状年龄20~45 岁,平均25岁.HV患者中有家族史者占79.6%(78/98).影响HV因素依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遗传、性别、扁平足.影响女性HV的因素依其影响大小依次为:遗传、高跟鞋始穿年龄.HV与鞋跟高度及每日穿鞋时间无关.HV症状加重原因依次为:穿高跟鞋、长时间站立、长时间行走;症状减轻原因依次为:穿宽头平跟鞋、休息、热水泡脚、按摩.[结论]女性较男性易患HV,HV的患病主要与遗传有关,何时开始穿高跟鞋对女性患HV有重要影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