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PFNA与DHS+TSP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张道俭;柴卫兵;米川;卢宏章;刘宪义;李军;刘震宁;叶一林

    [目的]比较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与DHS+ TSP(动态髋螺钉及转子稳定钢板dynamic hip screw+ trochanter stablizing plate)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8月本院收治的47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AO分型A2型)病例,其中24例采用PFNA内固定,23例采用DHS+TSP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关节功能,并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随访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周,3、6个月,1年复查.评价2种术式的疗效,分析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原因.[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113±29)min,术中出血量(135±85) ml,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9±3)分,患者中有1例头颈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的病例,无髋内翻病例,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1)个月.DHS+ TSP组平均手术时间(156±35) min,术中出血量(429±266) ml,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4±6)分,有1例患者术后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出现头颈钉滑移,保守治疗后好转.PFNA较DHS+ TS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P=0.002 (P <0.05),卧床时间短,P=0.000 (P <0.05),出血量少,P=0.001 (P <0.05),髋关节Harris评分更高,P=0.006 (P <0.05).[结论]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良好固定材料,在治疗上较DHS+ TSP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 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影响

    作者:高玉镭;李佩佳;王东辰;崔存宝;张新广;唐胜斌;田敏

    [目的]评估后外侧角损伤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影响.[方法]2004年3月~2008年12月,作者复习了59例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资料.39例患者接受单纯ACL重建(A组),20名患者接受ACL和后外侧角联合重建(B组).通过术前到术后3年的随访资料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采用KT 2000测量仪测得的在胫前移位平均差值,A组(2.1±0.9mm)>B组(1.5±0.8 mm) (P=0.032).A组6膝(15.4%)、B组2膝(10%)有I级前移.A组和B组Lysholm评分平均分别为92.9分和90.0分(P=0.387).根据IKDC评分,A组32膝(82.1%)和B组20膝(85.0%)得分相同或基本相同(P=0.853).[结论]前交叉韧带联合后外侧角重建比单纯交叉韧带重建使膝关节更稳定,然而两组在术后功能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翔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动力髋螺钉组(DHS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FNA组),分别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以成人尸体标本为测试对象,对两种手术后的尸体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作比较.[结果]92例均获得9~24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DHS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比DHS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和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4.1%、85.5%,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与DHS相当,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

  •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捍军;赵承斌;吴垠;季锋;张睿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统计2007 ~ 2009年,采用PFNA治疗4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Evans-Jensen标准分型,准确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股骨近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下床部分负重时间及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的39例获得6~25个月的随访.4种骨折类型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部分负重时间上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随骨折复杂程度的增加,手术难度亦逐渐加大,并且术后负重时间均相应延长.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Harris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按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13例,良18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79.4%.[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初期临床疗效满意,但对于骨折类型复杂的转子间骨折,其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医源性创伤亦较大,行有限切开复位骨折并加以辅助性固定有利于预防术后髋内翻并发症的发生.

  •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老年粗隆间骨折对比研究

    作者:李兴艳;李晨;彭维波;林起庆;梁春华;李永恒;蓝长贡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统计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个月~6年不等,平均26个月.运用统计学方法给予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髋关节关节功能恢复更佳,SPSS 13.0分析提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安全、良好的手术方式.

  • 骨的孤立性转移瘤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杜志业;郭卫;杨荣利;汤小东;李大森

    [目的]分析骨的孤立性转移瘤预后相关因素,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方法]2002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134例孤立性骨转移瘤患者,其中男76例,女58例,平均59岁.通过随访了解肿瘤学预后,明确1、3年总体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通过回顾病例,分析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转移部位、有无病理骨折、有无内脏转移、外科边界以及诊断原发肿瘤至出现转移间隔时间8项因素对总体生存率的影响.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确定对生存率有影响的单个因素,并通过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78.4%,中位随访时间32.4个月(3 ~80个月).患者1、3年总体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8.9%、40.7%和7.5%、23.8%,中位复发时间1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原发肿瘤为进展较慢的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行骨科手术时未出现其他脏器转移,取得广泛外科边界、无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为进展较慢的肿瘤,行骨科手术时未出现其他脏器转移以及取得广泛外科边界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取得广泛外科边界同样是影响局部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肿瘤为进展较慢的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行骨科手术时未出现其他脏器转移以及取得广泛外科边界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改良DHS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黄笑鹏;龚龑;张洪涛;王迪;刘中远

    [目的]采用改良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和传统DHS、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相比较.[方法]对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改良DHS手术治疗包括术前重视骨牵引、术中内旋患肢、采用股骨近端后外侧切口、切断股外侧肌起点的方法.并和传统DHS组39例、PFN组33例相对照比较,得出术前骨牵引率、术中复位满意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优良率等多项观察指标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例获得13 ~28个月的随访,平均19.2个月.资料分析显示,DHS改良组和PFN相比较,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愈后功能评价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和传统组相比较,改良组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并缩短切口长度.[结论]用改良后的DHS手术治疗Evans Ⅰ、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两种不同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鲁建作

    [目的]比较“Y”形钢板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8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组(简称“Y”形组)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简称解剖型组);回顾分析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放射学指标(跟骨情况、B(o)hler角、Gissane角、距下关节面的移位),术后恢复情况(Maryland评分、距下关节活动度),并发症情况.[结果](1)两组在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上没有差异(P>0.05);(2)两组术后的放射学指标均优于术前且有统计学差异,解剖型组的跟骨高度(P<0.05),B(o)hler角(P<0.01)、Gissane角(P<0.01)大于“Y”形组,距下关节面的移位小于“Y”形组(P<0.05);(3)解剖型组术后1年的Maryland评分高于“Y”形组(P<0.05),且累积优良率高于“Y”形组(P<0.01),术后1年的轻度和显著受限情况均优于“Y”形组(P<0.01).[结论]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较好.

  • 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分析

    作者:郭丹;周海斌

    [目的]探讨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行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后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原因.[方法]苏北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08年2月~2011年2月共35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无骨折、神经损伤及血管损伤等其他合并伤,其中,男23例,女12例,平均42.4岁,行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术后按调整的Constant-Murley随访观察各病例肩关节恢复情况,平均随访13.5个月.[结果]35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行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中,有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肩关节肩痛、活动受限的症状,统计检验无肩痛、活动受限症状病例与有肩痛、活动受限症状病例之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行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术后易出现肩痛、活动受限的症状,会明显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

  • 儿童孟氏骨折桡骨头脱位手术治疗52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明理;慕明章;唐伟;谭江威;廖光军;王清芳

    [目的]通过手术探讨儿童孟氏骨折桡骨头与环状韧带之间的病理关系,为预防桡骨头再脱位提供依据.[方法]对52例儿童孟氏骨折的桡骨头脱位行手术治疗,男37例,女15例,年龄3~13岁,平均8.1岁.右33例,左19例;骨折类型(Bado分类):Ⅰ型(伸直)型34例(65.4%),Ⅲ(内收)型18例(34.6%);尺骨骨折部位:尺骨近1/3骨折35例(67.3%),尺骨中1/3部骨折17例(32.7%).合并桡神经损伤6例.[结果]根据Mackay疗效评定标准.随访时间8个月~8年,平均27个月.52例全部为优.[结论]桡骨头的手术复位是一种简单、有效和安全的方法,能有效避免桡骨头的再脱位并提高儿童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

  • 胫前微创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合并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的后踝骨折

    作者:潘昊;汤洁;熊文;丁凡;郑琼;勘武生

    [目的]探讨在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病人使用胫前微创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胫前小切口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合并于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后踝骨折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3~ 48岁,平均36.2岁,合并腓骨下段骨折11例,上段骨折7例.根据Leeds提出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间为14 ~ 38个月,平均25.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连、感染断钉等情况.疗效根据Leeds提出的标准进行评定,优占73.9%,良占17.4%,差占8.7%,优良率91.3%.[结论]微创技术使用胫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Pilon骨折

    作者:张操;李杰;宋扬;宫福良;姜勇

    [目的]评估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间本院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闭合Ⅲ型Pilon骨折患者28例,2例为双侧,共30侧,均急诊行跟骨牵引或超踝外固定架固定,7~18d后去除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未出现深部感染,4侧出现皮肤延迟愈合,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为13.3%.24例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Mazur评分标准:优8侧,良12侧,可6侧,差2侧,优良率76.9%.[结论]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Pilon骨折可获得良好的软组织及踝关节功能恢复.

  • 骨密度值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关系

    作者:王竑昕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与股骨颈骨密度(BMD)之间的相应关系.为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组共187例,男78例,女109例,年龄65~87岁,平均73.7岁.入院后均行dynamic hip screw (DHS)内固定治疗.术后内固定失效21例(男7例,女14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对期间所有人院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对侧股骨颈骨密度测定;分析骨密度与内固定术后失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内固定失效患者股骨颈BMD均值为(0.405±0.122) g/cm2,女性内固定失效患者为(0.396±0.113)g.cm2.[结论]骨密度越低,内固定失效可能性越大.如老年人股骨颈骨密度低于临界值,对于转子间骨折建议不行内固定治疗,建议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 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鞠玉亮;管士伟;程玉静;夏广兴;王明喜

    [目的]评价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39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采用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必要时行一期植骨,短随访18个月,长29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22足,良13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9.7%.术后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3例,感染1例.[结论]跟骨骨折钛钢板内固定,必要时行一期植骨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解红波;刘建华;张欣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4年1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并在本院取出内固定的1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8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5 ~3年,平均26个月.128例均完全骨性愈合,其中8例延迟愈合,5例出现远端锁钉断钉,2例术后胫骨结节处疼痛,膝关节功能较健侧无差异.[结论]闭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避免切开复位时剥离骨膜对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恢复患肢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 骶管囊肿研究进展

    作者:黄洪;储辉;陈君

    骶管囊肿是指发生于骶管内的囊性病变.Tarlov[1]1938年首次在30例尸体解剖中发现,后来片冈治[2](1972年)将其统称为骶神经根囊肿.由于现今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完善,特别是MRI的应用,使得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的腰腿痛患者的MRI报告中提示骶管囊肿的存在.据报道,在腰椎MRI检查中,有1.5%~5%的患者发现骶管囊肿,70%骶管囊肿可产生临床症状[3].

    关键词: 骶管 囊肿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

    作者:陈述祥;刘彦

    自从1938年Wiles用不锈钢研制,并应用全髋关节以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临床疗效仍然不是很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过程中的显性失血量显著减少[1],但隐性失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急剧下降,这种血红蛋白量下降与显性失血不符的现象,即被认为是隐性失血,它是临床中极易被忽视的一种失血形式,如何避免围手术期失血过多所带来的对术后康复的不利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此作者通过系统回顾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文献,分析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对隐性失血的认识.

  • 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侯明;朱智奇;许思亮;谢小青;李瑾

    [目的]以测量国人枢椎获取的形态学数据,为临床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提供解剖学依据,评价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安全性,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方法]以测量40个正常成年人枢椎标本获得的相关参数(水平进针与椎体中线夹角14°~15°,垂直进针与椎体表面夹角8°~10°),作为内固定手术空心钉进钉范围,16例均行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空心钉位置正确安全,寰枢关节及骨折复位满意,动力位X线片显示无寰枢椎不稳.15例达到齿状突骨性愈合,另1例不愈合.[结论]只要正确掌握螺钉的进钉方向,采用前路空心螺钉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特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对肌电图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价研究

    作者:刘宝平;何强;李铁军;王立全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08~2010年本院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治疗前后采集患侧肌电图腓总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及远端潜伏期(DL)变化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68例、良88例、可4例,优良率95.00%.术前患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NCV和DL均延长,治疗后NCV均增快,DL均缩短且接近正常值,术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肯定,患者肌电图NCV增快,DL明显缩短,从而客观地说明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改善.

  • 塑性弹力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91例临床观察

    作者:和艳红;阎亮;孙永强;王人彦

    [目的]探讨塑性弹力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主攻病种验证方案的要求,应用塑性弹力夹板在3家建设单位进行临床验证.评价指标包括对肢体肿胀程度、疼痛情况、功能及放射学评价等多方面数据,借以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周期结束后3个月按照《中华人们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结果]统计学处理显示在治疗期间的各阶段疼痛均有显著、持续改善.在拆除外固定后1d及3个月时监测前臂和腕关节功能,并与健侧比较,除腕关节屈曲功能第3个月与健侧比较P=0.399,没有统计学意义,前臂和腕关节各项功能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腕屈曲活动完全恢复到健侧水平.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测量中,整复后与拆除后比较,P >0.05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该夹板在尺偏角和桡骨长度的维持稳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结论]采用塑性弹力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进行中立位固定,对腕关节临床症状、体征和功能改善有确切疗效.

  • 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与静脉药物镇痛对膝关节松解术后关节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田竞;周大鹏;张毅男;于海龙;赵勇;韩文锋;项良碧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与静脉药物镇痛(IDA)对膝关节松解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2011年6月,对29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采用抽签法进行了随机分组,CFNB组15例,IDA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和被动功能锻炼阶段的VAS评分、补充镇痛药物应用总频次,采用Judet疗效评定法评估松解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CFNB组静息状态及被动功能锻炼阶段VAS评分及补充镇痛药物应用总频次均明显低于IDA组(P<0.05),主动功能锻炼阶段的膝关节屈曲起始角度、术后12 d屈膝角度平均值分别超过IDA组10.2°及18.1°,术后3个月及6个月屈膝角度平均值分别超过IDA组9.3°及8.7°.CFNB组优秀率80% (12/15),较IDA组优秀率64% (9/14)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补充镇痛药物用量,有利于膝关节松解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 Ephrin-B1在大鼠脊髓损伤的表达

    作者:张玉强;吕刚;王岩峰;范仲恺;智晓东;曹阳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诱导肝癌细胞株配体-B1 (Ephrin-B1)在大鼠脊髓损伤的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成年Wistar大鼠分正常组、假手术组、伤后3、7、14 d及28 d组.假手术组大鼠不损伤脊髓,损伤组大鼠采用Allen's氏打击法损伤T10脊髓.分别在各个时间点取材,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Ephrin-B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phrin-B1在正常、假手术和损伤脊髓的灰质和白质中均有表达,但在损伤脊髓组织中表达较高,脊髓组织中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Ephrin-B1.Western Blot显示损伤组比对照组Ephrin-B1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1),从伤后3d开始持续到伤后28 d;伤后14 d蛋白含量达到高峰,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伤后其他组(P<0.01);伤后28 d蛋白含量较14 d减少(P<0.01),与伤后7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phrin-B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表达升高,伤后14d表达升高显著,表达于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

  • 缺血预处理对鼠后肢缺血再灌注下脊髓腰骶膨大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方亮;舒衡生;王宏川;安建立;马睿;贾鹏;石博文;邵珩

    [目的]对大鼠一侧后肢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行不同条件缺血预处理,观察脊髓腰骶膨大处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血管夹暂时阻断大鼠左侧髂总、髂内和髂外动脉,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以缺血6h再灌注2h和12 h分为A、B两组,预处理方式为缺血10 min血液复流10 min,按无预处理、预处理1次、无时间间隔预处理2、3次,分成A0、A1、A2、A3;B0、B1、B2、B3组.取材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前角,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条件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前角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组织形态观察结果显示A0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减少,核溶解消失,损伤明显,预处理后神经元细胞增多,可见部分细胞核存在;B0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大部分坏死溶解,预处理后坏死溶解现象减轻.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0和B0组脊髓前角神经兀细胞不同程度核周器扩张损伤,出现内质网扩张、大量线粒体空泡以及核膜溶解消失.预处理后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叠加预处理后损伤进一步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下脊髓腰骶膨大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对脊髓具有保护作用.反复3次预处理产生的保护作用优于2次预处理及1次预处理.

  • 骨科金属置入物并发感染的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效果评价

    作者:杨小卫;李小康;郭征;王财儒;刘邦定;袁超凡;张涌泉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钛合金置人物的兔胫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并探讨不同菌液浓度在模型制备中的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4个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8只.在胫骨结节内侧钻孔后,向各实验组动物胫骨髓腔内注入浓度分别为1.0 ×105、1.0×106、1.0×107、1.0×108 CFU/ml的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然后在髓腔内置入长4.0 cm,直径0.25 cm钛合金棒.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后置入相同规格的钛合金棒.术后4周通过肢体外观、体温测量、影像检查、微生物学检测和组织学分析,评价感染模型建立情况,筛选佳细菌浓度.[结果]术后动物患肢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出现跛行,体温呈现2周内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术后4周实验组动物放射学显示不同程度骨膜反应,皮质溶解,死骨形成及软组织肿胀等表现.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注入的细菌浓度越高,感染越严重,其中C、D组感染率均为100%,高于A、B组;D组死亡率高.4周组织切片出现骨髓纤维化、坏死骨片等感染表现.[结论]适当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髓腔注射联合钛合金棒置入可以构建稳定的兔长骨感染模型,此为骨科金属置人物并发感染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n-HA/PLA支架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辉;王修超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HA/PLA)支架材料体内异位成骨情况.[方法]取SD大鼠股骨胫骨骨髓,进行贴壁培养BMSCs,将第3代BMSCs接种到n-HA/PLA支架材料上,加入成骨诱导液,3d后置人大鼠体内,设为实验组;将单纯支架材料置入组为对照组.4、8、12周时取材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8、12周时实验组可见类骨质成分形成,并且支架材料维持置入时形状,对照组无类骨质形成.[结论]BMSCs复合n-HA/PLA构建组织工程骨有很好的异位成骨能力,且能在体内维持良好塑型.

  • 大剂量激素对兔股骨头与股骨近端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永乐;王义生;张世清;王晓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强龙(糖皮质激素)对股骨头、股骨近端组织BMP-2表达的影响,探索ONFH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翻修率较高的原因.[方法]健康新西兰成年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A组),2个实验组(B、C组),每组均15只,B组连续3d,C组连续6d肌注甲强龙80 mg/( kg·d),诱发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于注射后2、4、8周切取双侧股骨头、小转子处约3 mm厚的股骨近端段,行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MP-2表达情况.[结果]对于股骨头、股骨近端骨,激素使用剂量或作用时间,均可致BMP-2的表达减少,且激素使用剂量与作用时间有交互佧用,(P<0.05).[结论]大剂量甲强龙可以造成股骨头、股骨近端骨组织内BMP-2表达降低,激素的应用时间越长,应用总量越大,对其骨骼的影响越严重.

  • 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窦永峰;房清敏;王志刚;孙兆忠;仲江波

    [目的]研究TGF-β1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antibody,TGF-β1Ab)复合生物蛋白胶(fibrin glue,FG)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来亨鸡72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每组18只.左足第3趾趾深屈肌腱横断,四股交叉缝合肌腱,鞘管未缝合.按鞘管区给药分为4组:A组TGF-β1Ab、B组FG、C组TGF-β1Ab+FG、D组生理盐水.仅术中注入一次药物.术后1、3、8周,每组各取6只鸡第3趾行大体及组织学观测.[结果]大体观察:术后1、3、8周肌腱粘连程度分级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其余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观测:术后3、8周A、B、D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C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结论]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不影响肌腱的正常愈合进程.

  • 踝关节融合术两种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欧阳汉斌;熊军;项鹏;崔壮;陈丽光;余斌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踝关节融合的两种固定方式进行对比评价,并对其固定生物力学机制进行初步分析,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正常人体踝关节CT扫描断层数据为基础,建立踝关节三维模型,模拟进行3螺钉固定和腓骨支撑固定手术,对模型中立、背屈、内旋和外旋4种载荷进行加载,分别进行有限元求解.[结果]3螺钉固定与腓骨支撑固定在抗旋转载荷上无明显差别,而在对抗背屈载荷作用优于腓骨支撑固定;在融合加压效果方面,3螺钉固定优于腓骨支撑固定,而腓骨支撑固定在移除外侧支撑腓骨后,加压作用有所下降;与腓骨支撑固定相比,3螺钉固定后的胫骨应力峰值更高且分布更集中,术后发生应力性骨折风险较高.[结论]在正常骨质条件下,3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融合加压效果均优于腓骨支撑固定,临床上建议首选3螺钉固定;而腓骨支撑固定的安全性较高,更适用于骨质条件较差的患者.

  •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军威;高石军;杨新明;杨静

    [目的]研究肘关节内侧副韧带( medial collateral-ligament,MCL)前束的生物力学作用,探讨肘关节内侧不稳定的发生机制.[方法]将人体肘关节尸体标本按照前束的完整程度分为3组:完整组、部分切断组、完全切断组,测量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及不同程度前束损伤后关节松弛度(关节在极限以内的力或扭矩作用下的活动量或旋转[1])、肱尺关节平均压强和关节接触面积.[结果](1)前束完整组内外翻松弛度及全部切断组内平均压强和关节接触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部分切断组及完全切断组外翻松弛度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束完整组及前束部分切断组平均压强及接触面积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在关节松弛度、肱尺关节平均压强和关节接触面积的组间比较均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前束是肘关节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2)关节松弛度与关节内压强呈正相关关系,与关节接触面积呈负相关关系;(3)肘外翻应力试验应在属肘>30°时进行,如外翻松弛度接近10°考虑MCL前束不完全断裂;如外翻松弛度达15°左右考虑MCL前束完全断裂;(4)前束部分损伤时是治疗肘内侧不稳的关键时期.

  • 利法沙班在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后应用安全性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建青;杜伟;张剑锋;岳俊以;李雪峰;沈炳华

    利伐沙班作为一种新型的抗凝药物,已经应用于骨科大手术,但是在脊柱手术后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如何,目前尚无报道.本科自2009年10月开始将利法沙班应用于预防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取得满意结果.

  • 上臂桡神经损伤的评估与治疗

    作者:徐培;周铁仁;杨进;杨建祥

    上臂桡神经损伤临床上比较常见[1-3],除严重撕裂伤、碾挫伤及大段缺损的病例以外,大部分病例只要诊断明确、评估合理、治疗及时、方法得当,一般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结果.本科自1988年7月~2008年9月共收治上臂桡神经损伤42例,其中34例采用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