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全肩关节镜与关节镜辅助治疗肩袖损伤的比较

    作者:傅仰攀;黄长明;尹宗生

    [目的]比较全肩关节镜和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成人肩袖损伤患者资料,根据肩袖损伤的撕裂程度分为轻度撕裂损伤、中度撕裂损伤和重度撕裂损伤.收集并整理40例患者完整的临床诊疗报告及资料,评价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感及肌肉力量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疼痛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均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UCLA及ASE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袖损伤患者行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恢复速度优于关节镜辅助手术,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 多维与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刘浩;丁涛;程力;朱浩明;李雅欣;王烨;张钦

    [目的]探讨多维与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5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多维外固定支架和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分为多维组和单边组,其中多维组23例,单边组30例.所有患者固定范围均不超过膝、踝关节.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结果]两组术后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发生4例钉道感染,经抗生素静滴后感染控制,单边组发生1例畸形愈合及2例骨不连,多维组发生2例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多维与单边外固定支架均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前者骨折愈合时间更快、后期并发症更少.

  • 全膝关节置换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分层比较

    作者:程轩洁;余青州;国乐乐;康凯;李彤;高石军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526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其中未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291例(非氨甲环酸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患者235例(氨甲环酸组),按照血栓危险因素-体重指数,将两组患者分为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三个亚层,在每个亚层中匹配年龄、性别、凝血功能等影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比较三个亚层中氨甲环酸组和非氨甲环酸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正常体重患者中,氨甲环酸组的DVT发生率为11.1%,非氨甲环酸组DVT发生率为10.4%,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P>0.05);超重患者中,氨甲环酸组的DVT发生率为14.0%,非氨甲环酸组DVT发生率为13.0%,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05);肥胖患者中,氨甲环酸组的DVT发生率为28.0%;非氨甲环酸组DVT发生率为16.3%,两组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P<0.05),且差异主要来自两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的不同(19.6% vs7.4%,x2=7.48,P<0.05).[结论]在国人正常体重及超重的低血栓风险患者中,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运用氨甲环酸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无影响,肥胖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将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 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与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对比

    作者:孙荣鑫;郭英;巨啸晨;舒莉;柴浩;姜侃

    [目的]对比观察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和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78例(78膝),男28例(28膝),女50例(50膝),年龄16 ~26岁.单束重建组40例(40膝),双束重建组38例(38膝).术后随访记录髌骨再脱位的病例数.复查术后屈膝20° CT测量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进行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随访数据.[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14个月,平均12个月,均未出现切口不愈合、深静脉血栓、髌骨再次脱位、髌骨骨折情况,分别对比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手术前后指标,术后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对比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两组术后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和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均可以有效恢复髌骨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疗效对比两种重建方法无显著差别.

  • LARS韧带与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程聪;任士友;陈鹏;江长青;张文涛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LARS韧带与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进行对比,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Link,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Science Direct,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定为:1980年1月~2015年11月,收集关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对比的临床试验,依照确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合格的文献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然后运用RevMan 5.2软件整合各个研究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390例患者,LARS组患者181例,自体肌腱组患者209例.Meta分析显示,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以及膝关节稳定性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ABS组优于自体肌腱组(P<0.05);在IKDC评分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LARS组较自体肌腱组低(P<0.05).[结论]与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LARS韧带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功能以及关节稳定性,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样本量的局限,本研究的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对照研究来进行验证.

  • 肱二头肌长头腱与冈上肌腱联合修复巨大肩袖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陆兮;刘玉杰;曲峰;郭旗;李宏亮;申学振;常晗;陈亮;滕立佳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与冈上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 2015年3月,关节镜下利用冈上肌腱与肱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3~64岁,平均(51±5.6)岁.术前查体Neer征、Hawkins征、Speed征、Jobe征等阳性,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阳性.术前肩关节功能Constant-Merly评分(51.1±8.3)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49.2±5.3)分,VAS疼痛评分(6.2±1.9)分.镜下探查发现除肩袖撕裂外,均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磨损.将冈上肌腱与肱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修复肩袖损伤,术后上肢制动,Constant-Murley、ASES和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0±16.3)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再撕裂等手术相关并发症.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 ~ 24个月,平均(14±2.6)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erly评分(88.2±5.6)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90.4±6.1)分,VAS疼痛评分(1.2±0.8)分;与术前相比,Constant-Merly和ASE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冈上肌腱与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术修复,有利于增加肩袖修复的牢固性,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肩关节镜下应用免打结技术Push-lock固定治疗肩关节复发性不稳

    作者:刘运晃;王明新;姜华;孙小平;安佰京;邢更彦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下免打结技术Push-lock固定治疗复发性肩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4年10月,本科共采用肩关节镜下锚钉缝合和免打结技术Push-lock固定治疗复发性肩关节不稳36例,其中应用免打结技术21例.术后随访12个月,并评定其疗效.[结果]采用肩关节ASES评分和Rowe评分对36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36例患者术前、术后ASES评分分别为75.8分、93.7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we评分分别为33.6分、88.4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再脱位.[结论]肩关节镜下免打结技术push-lock固定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不稳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 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疗效

    作者:吕荼;李子华;黄若强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1年3月~2014年3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因外伤造成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共45例.其中手部创面15例,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足部创面30例,采用腓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男31例,女14例;年龄38 ~72岁,平均46岁.损伤原因:挤压伤12例,机器绞伤13例,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爆炸伤2例.创面缺损范围为5.0 cm×4.0 cm~l0.0 cm×9.0cm,采用大小为6.0 cm ×5.0 cm~12.0 cm×10.0 cm的腓动脉远端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并以大小为8.0 cm ×6.0 cm~ 14.0 cm ×12.0cm的腓动脉近端穿支蒂皮瓣修复供区.[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皮瓣远端坏死,经过换药,二次清创后全厚皮片植皮成活,其余皮瓣均一期愈合,愈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皮瓣两点辨别觉达8 ~10 mm,但较周围肤色稍深、纹理较疏松;术后4例因皮瓣臃肿行削薄手术;末次随访时按照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足部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获优31例,良14例,优良率100%.[结论]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手足部创面不牺牲主干血管,耐磨性较好,术后手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 远端固定型假体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髋关节股骨翻修中的应用

    作者:王林飞;伍骥;郑超;赵旭红;初冬;薛静;黄蓉蓉;范恒华;吴迪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进行髋关节股骨侧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4年5月,行非感染性假体松动股骨侧翻修11例(骨水泥假体10例,非骨水泥假体1例).所有患者采用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结合股骨近端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其中7例同时应用同种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65.3岁(48 ~79岁);左侧7例,右侧4例.初次置换原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3例,骨性关节炎2例.翻修距原手术时间平均12.8年(3~21年).依据Paprosky分型,Ⅱ型4例,ⅢA型4例,ⅢB型3例.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翻修用假体:Restoration (Stryker)3髋,MP (Link)8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防时间12~75个月,平均29个月.1例术后出现切口渗液,15d后愈合;1例术后6年并发假体周围螺旋形骨折(Vancouver分型B1),假体未松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期内X线片显示移植骨均愈合良好,假体稳固,周围未见透亮带及松动、下沉征象;术前6例双下肢不等长患者均得到矫正(长度差<1 cm);无感染、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无假体再翻修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0.3±7.2)分提高到后评估时的平均(82.4±5.9)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1.8%.[结论]在伴有广泛骨质缺失的股骨翻修中,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是较好的选择.术中采用股骨近端颗粒骨打压植骨重建干骺端骨缺损,并在股骨干部皮质薄弱或缺损时结合同种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可使假体柄远近段均获得较好的初始稳定性,且中短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早期关节镜下重建与修复

    作者:吕爱军

    [目的]探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早期关节镜下重建断裂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修复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rner,PLC)或后内侧韧带结构(posteromedial complex,PMC)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21例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急性期(伤后3周以内)的患者.男16例,女5例;年龄23~ 64岁,平均36.5岁;伤后2周内手术8例,伤后2~3周内手术13例.手术方式均采用健侧股四头肌、半腱肌、股薄肌肌腱于关节镜下重建ACL/PCL,修复PLC或PMC.[结果]21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20.2个月.3例出现轻微关节僵硬,3例出现轻微关节疼痛.14例运动功能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其余7例不需要辅助可独立行走.IKDC评级由术前C级5例,D级16例,改进至末次随访A级11例,B级10例.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36.2~45.1分,平均41.3.6分,改进为末次随访时的60.3~96.5分,平均86.6分,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韧带损伤后早期采用健侧半腱肌、股薄肌、股四头肌肌腱于关节镜下重建断裂的ACL、PCL,修复PLC、PMC、关节囊等软组织,同时处理受伤膝关节的其他合并伤,住院时间短,费用少,近期疗效良好.

  • 保留外旋肌群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作者:黄文舟;高贵程;吴建雄;付晓玲;程细高

    [目的]探讨保留外旋肌群在后外侧入路股骨头置换术中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优点.[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6月采用保留外旋肌群的后外侧入路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78 ~89岁,平均82岁,术后定期门诊随访,根据X线片、Harris评分及患髋屈曲范围评判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9~13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可早期下床活动,X线片未出现假体脱位、松动、下沉及二次骨折.末次随访Harris评分72~90分,平均85分;优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3%,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结论]保留外旋肌群的后外侧入路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能达到术后即刻稳定,允许患者早期完全活动,疗效满意.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前倾角的处理

    作者:杨子来;付小海;吴振海;武敏;胡明涛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如何确定前倾角.[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手术中尽可能将小粗隆复位原处,通过小粗隆确定假体前倾角,如小粗隆无法复位,则采用辨认髓腔大长轴线与目测股骨髁连线相结合确定假体前倾角,从术后临床功能、并发症、X线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45例全部获得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88.9%;术后X线片假体位置正常,Shentong线连续;术后无髋关节脱位.[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安装假体时首选根据小粗隆确定,如小粗隆骨折无法复位,采用辨认髓腔大长轴线与目测股骨髁连线相结合确定假体前倾角,可以明显提高假体前倾角安装的准确性.

  • 后路辅助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春科;李配瑶;谭明生;姜良海

    近年来,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已成为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金标准”.但寰椎的特殊结构和变异使得徒手椎弓根螺钉置钉具有极高的难度.随着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个性化导航模板的应用,使得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安全性、精确性不断提高.本文就后路辅助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作一综述.

  • 老年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康复治疗现状

    作者:张子安;王英振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骨科入院病例的主要组成部分.90%的老年髋部骨折为低能量损伤,受伤机制多为意外摔倒.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包括骨质疏松、关节退变以及其他高发的基础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以及身体其他脏器的老化及长期服用药物造成的代谢异常,还有疼痛造成的应激反应,给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经济上均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使得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变得十分复杂,给骨科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目前绝大多数的治疗注意力仍然在手术技术与方法,对于围手术期以及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并未足够重视.本综述的目的在于总结目前关于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及康复方面的新进展,探讨今后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与康复的发展方向,为此类患者提供更为优化及全面的治疗方案.

  • 胸腰段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唐一村;林本丹

    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主要包括棘上韧带(supraspinous ligament,SSL)、棘间韧带(interspinous ligament,ISL)、黄韧带(ligamentous flavum,FL)和小关节囊(capsule of facet joint).PLC的完整性在维持脊柱骨折稳定性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着眼于PLC损伤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其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及其相关临床意义.

  •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A3型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李兴中;吴恙;倪东亮;马安军;汤旭日;童鑫;付驰;叶必谦;冯激波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A3型腰椎严重爆裂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2009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脱位患者46例,其中L111例,L2 13例,L3 11例,L46例,L55例,按ASIA脊髓神经损伤分级:A级11例,B级15例,C级12例,D级7例,E级1例;采用AO spine胸腰椎损伤分类系统分型:A3.1型14例,A3.2型12例,A3.3型20例.[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予以清创缝合后痊愈.术前与末次随访椎管狭窄程度、椎体压缩程度、后凸Cobb角、前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40例ASIA神经功能有恢复,16例提高2级,24例提高1级,5例无提高.所有患者术后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切口疝、脑脊液漏,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畸形矫正良好,植骨块均融合,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无螺钉松动及植骨块移位.[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是治疗腰椎A3型爆裂性骨折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侯文根;孙晓辉;张超;杨素敏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4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例.统计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并依据骨折情况将患者分成骨折组(59例)和未骨折组(282例).制作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统计两组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2年,59例(17.3%)患者相邻椎体发生骨折.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骨折程度、骨水泥渗漏是患者术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易发生骨折,而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骨水泥渗漏是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 可吸收纤维膜联合自体松质骨颗粒植骨治疗四肢长骨干骨缺损

    作者:魏世隽;蔡贤华;齐白文;喻爱喜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纤维膜联合自体松质骨植骨修复四肢长骨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科收治的19例四肢长骨骨缺损患者,骨缺损范围大小为1.5~5.0 cm,经创面严格清创后,给予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骨缺损区予以自体松质骨颗粒填充植骨,采用可吸收纤维膜(FibrillarTM,Tthicon LLC,USA)包绕骨缺损区,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手术切口和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2例术后切口有少许渗出,细菌培养结果阴性,切口延期愈合;18例术后获得12~18个月的随访,平均14.3个月;17例获得完全骨性修复,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3个月,1例患者术后8个月仍未获得骨性愈合,给予二次植骨后4个月骨性愈合.无1例发生感染及并发骨髓炎.愈后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利用市售的可吸收纤维膜联合自体松质骨颗粒植骨可以成功修复四肢长骨骨缺损.

  •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Ⅰ期修复重建

    作者:朱卫洁;王晓芳;申友亮;周垂宝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9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MCL)Ⅲ度损伤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2 ~50岁,平均41.4岁.损伤至手术时间10~16 d,平均13 d.所有病例均于早期行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以及内侧副韧带修复.重建材料选择双侧自体胭绳肌腱,内侧副韧带修复采用有限切开缝合或带线锚钉修复.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IKDC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膝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 ~30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伸膝无明显受限,膝关节屈曲(115±1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8.16 ±5.72)分,关节活动范围为(115 ±15)°,IKDC评分为(89.25 ±4.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关节镜下Ⅰ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安全、有效,治疗效果满意.

  • 羧甲基壳聚糖通过抑制线粒体途径保护氧化损伤诱导雪旺细胞凋亡

    作者:贺斌;陶海鹰;卫爱林;李孝海;陈任;潘峰;郑啸

    [目的]探讨线粒体途径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ated chitosan,CMCS)保护过氧化氢(H2 O2)诱导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Cs,S-100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将SCs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诱导组、H2O2加CMCS处理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罗丹明(Rhodamine123)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Cs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表达水平.[结果]本实验培养细胞经S-100荧光染色鉴定阳性率达95%以上,H2O2诱导SCs凋亡,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而在加入CMCS后SCs凋亡比例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结论]CMCS通过抑制线粒体细胞凋亡途径保护H2O2诱导SCs凋亡.

  • Nestin-LacZ转基因小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秦毅;叶记超;王鹏;黄霖;唐勇;王素伟;沈慧勇

    [目的]建立标准的Nestin-LacZ转基因小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及评价体系.[方法]采用Nestin-LacZ转基因小鼠18只,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2个,对照组1个.2个实验组均采用自行研制的啮齿类动物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器,质量为10 g的打击棒,A实验组用接触直径为2.0mm的打击棒杆头压迫,压迫时间为3 min(A 组,6例);B实验组按照实验设定的高度10.0 mm实施打击(B组,6例);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打击(C组, 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3、4、5、6周进行转基因小鼠BBB运动评分,取出脊髓组织后,行脊髓组织HE染色.[结果] Nestin-LacZ转基因小鼠不同的脊髓损伤模型在各个时间点上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脊髓损伤造模术后2周,后肢功能开始恢复,而B组至术后6周均无后肢功能恢复,对照组无功能障碍.[结论]啮齿类动物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器采用持续慢性压迫脊髓可成功建立Nestin-LacZ转基因小鼠稳定、理想的急性脊髓损伤模型.

  • 1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合并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

    作者:陈文祥;樊根涛;赵建宁;周光新

    1临床资料患者,女,10岁,因“摔跤致右大腿近端疼痛,活动受限7h”入院.患者于2015年5月18日不慎摔跤致右大腿近端剧烈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伴右大腿近端局部畸形.遂被送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行双侧股骨X线片检查示:(1)右侧股骨近端骨折;(2)双侧股骨中上段骨质结构异常,骨纤维结构不良?予以石膏绷带固定右下肢,建议就诊上级医院.

  • 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骨折外固定工作组第二次学组会议纪要

    作者:朱跃良;赵泽雨

    八月的昆明,丹桂飘香,凉爽宜人,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中国医师学会骨折外固定学组交流大会的各位代表.此次会议到会250人,为云南省历史上第一次外固定专题会义.参加会议的既有中国骨外固定的奠基人秦泗河、夏核桃教授,也有当今骨外固定的中坚力量徐永清、舒衡生、孙磊、刘利民、杨华清、彭爱民、郑学建、彭阿钦,还有花奇凯、张永红、任秀智、桂鉴超、朱跃良、张定伟等新秀.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