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永刚;耿彬;王栓科;夏亚一;汪静;王翠芳

    [目的]评价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8期)、PubMed(2001~2010年8月)、OVID数据库(2001~2010年8月)、万方数据库(2001~2010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0年8月)、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0年8月),纳入有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数据.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 total hip arthroplasty,MIS-THA)和传统THA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近期疗效.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1 4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MIS-THA有着术中出血量少(P=0.04)、住院时问短(P=0.000 5)等优点,但其缺陷是手术时间较传统THM略长(P=0.002).另外,MIS-THA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THA相当[RR=0.90,95%CI(0.62,1.32)P=0.59];MIS-THA术后患者的Harris总评分要高于传统THA(P=0.008).[结论]MIS-THA的整体近期疗效要优于传统手术,但由于手术开展初期,其手术时伤口暴露时间较长,有可能造成患者体液丢失总量的增多及对手术本身耐受力的下降,故应加强医师手术操作技能的培训及术中对伤口的保护意识.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体表感觉诱发电位(SSEP)检测对术后疗效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兴凯;梁裕;曹鹏;吴文坚;王晓宁;柳青;施莺莺

    [目的]探讨SSEP检测在颈椎病手术中对术后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颈椎病患者术中SSEP检测结果与术后疗效的关系.其中前路手术41例,后路手术20例.SSEP分别检测潜伏期和波幅,与基线对比,10%潜伏期或50%波幅变化分别定义为阳性结果.对于每个参数,病人分为3组:改善、无变化和加重.分别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JOA评分,使用恢复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7-术前JOA评分)×100%]作为术后功能评测指标.[结果]31例(51%)波幅改善,术后3 d、3个月、1年JOA恢复率分别是(56.56±10.13)%,(58.45±11.67)%,(59.36±10.56)%;30例(49%)波幅无变化,术后3 d、3个月、1年JOA恢复率分别是(46.54±9.56)%,(49.26±9.67)%,(50.26±10.56)%,两组恢复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波幅减小者.10例(16%)发生潜伏期延长,20例(33%)潜伏期无变化,31例(51%)发生潜伏期减少,这三组患者术后3 d、3个月、1年JOA恢复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SEP波幅的变化对于颈椎病手术中脊髓减压的效果较为敏感,可以用来预测术后功能恢复程度;而潜伏期的变化影响因素较多,不能准确预测疗效.对于长期疗效的预测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

    作者:张宏其;邵宇雄;邓盎;葛磊;唐明星;刘少华;王昱翔;王锡阳;胡建中

    [目的]对比观察一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与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针对老年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6例老年胸椎结核并发脓肿、死骨形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平均年龄65.6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病变累及单节段者4例(15.4%),2~3个节段14例(53.8%),3个节段以上8例(30.8%).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26例患者中21例有1种以上合并症.其中10例患者接受一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16例接受一期后路内固定和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术后持续化疗11.5(9~12)个月,定期复查血沉及肝功能.对比两组患者愈后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植骨块融合满意,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内同定引起的持续或继发感染.两组患者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率及影像学未见明显区别.[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术后规范化疗对于老年胸椎结核有确切疗效,与分期前后路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等优势,可作为老年患者一种多样化治疗的选择.

  • 万向椎弓根螺钉在重度脊柱侧后凸中的应用

    作者:雍明;吴继功;马华松;邹德威;白克文;张乐乐;姬勇;陶有平;曾辉

    [目的]分析和总结万向椎弓根螺钉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矫形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2009年4月期间本科使用万向椎弓根内手术矫形的66例重度脊柱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41例;平均18.2岁.侧凸主弯Cobb角平均113.4°(80°~165°),后凸角度平均90.5°(49°~165°),旋转Ⅱ-Ⅳ度.手术行后路矫形38例,截骨矫形28例,其中二期手术矫形1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完成矫形手术,手术时间3.5~6.5 h,平均5.6 h,出血450~3 300 ml,平均1 577 ml.术后出现一过性单侧下肢不全瘫1例,给予甲强龙冲击、神经营养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侧凸Cobb角平均42.9°,矫形率62.1%,后凸角度平均32.3°,矫形率64.3%,身高平均增长8.9 cm.[结论]万向椎弓根螺钉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矫形率.

  • 两种颈椎植骨重建钛网的临床及影像学比较

    作者:马跃;陈宇;陈德玉;王新伟;缪锦浩;张伟

    [目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使用两种植骨重建钛网,评价两者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09年12月行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手术113例.其中现有钛网63例:男33例,女30例;平均年龄52岁;新型钛网50例: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岁.术后3、6、12个月随访颈椎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的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进行神经功能评价,比较两种钛网手术前后上述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观察至术后12个月,现有钛网组椎间高度平均丢失(1.7±0.4)mm,颈椎曲度平均丢失4.9°±0.6°,新型钛网组椎问高度平均丢失(0.4±0.5)mm,颈椎曲度平均丢失0.9°±0.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现有钛网组患者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平均64.9%±3.7%,新型钛网组为67.1%±3.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现有钛网组长期颈肩部疼痛8例、神经症状复发2例、螺钉断裂2例;新型钛网组仅有2例长期颈肩部疼痛.[结论]新型钛网在维持术后椎问高度和颈椎曲度方面优于现有钛网,而在JOA评分改善率方面优势不明显.

  • 改良Salter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马业涛;宋世锋;肖海涛;张熙民;曾凡;陈世强;刘福存;徐孟凡

    [目的]探讨改良Salter手术及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6例年龄2~6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应用改良Salter截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均采用改良贝氏石膏固定,不固定髋关节.采用X线评定标准和Mackay 临床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2~9年,平均7.2年.疗效优24例,良1例,并发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半脱位l例.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术前为40.05°±5.6°,术后为13.28°±5.06°;CE角术前为-0.12°±8.01°,术后为40.12°±5.58°;髋臼覆盖股骨头的百分比:术前组为45.05%±14.07%,术后为106.06%±11.55%.上述各项指标经两两配对t检验,P<0.05,各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效果满意,优良率达93%.[结论]改良Salter手术对2~6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疗效显著,结合改良贝氏石膏固定,患儿能早期活动髋关节,可获得良好的功能.

  • 生物活性骨水泥的孔隙率与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早期位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挺;温春毅;区广运;吴富源;忻振凯;黄石书;吕维加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新型生物活性骨水泥即含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Sr-HA)与传统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对假体固定的效果.[方法]从2008年5月~2009年12月在香港玛丽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例(10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Sr-HA骨水泥与PMMA骨水泥同定股骨柄,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使用放射立体照相测量分析技术(RSA)测量股骨柄相对于股骨的位移,记录Harris髋关节评分,并于实验室使用显微CT扫描测鼍两种骨水泥的孔隙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无血管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RSA结果显示Sr-HA组有3例假体的下沉均超过1 mm,而PMMA组假体的下沉全部在1 mm以内.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在术后均有明显改善.显微CT扫描结果显示Sr-HA骨水泥的孔隙率高于PMMA骨水泥,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含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相对较高的孔隙率可能是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位移的原因.

  • 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术后持续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急性假体周围感染

    作者:叶一林;柴卫兵;李军;刘震宁;王玉春

    [目的]探讨在急性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中,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术后持续关节腔灌洗的疗效及影响该治疗方法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2009年3月间采用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持续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急性感染的11例病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例.置换术后早期急性感染(<4周)7例,急性血行播散性感染4例.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前常规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关节穿刺细菌培养或分泌物细菌培养,术中常规行关节液细菌培养.髋关节清理时应脱出股骨头后彻底清理关节内炎性病灶.膝关节清理时应取出聚乙烯衬垫,彻底清除后关节囊内可疑感染病灶,更换新的聚乙烯衬垫.其中3例关节清创术在发现关节急性感染后的1周内实施.[结果]经平均41.4个月随访,6例患者无感染复发迹象,其中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病例4例,急性血行播散性感染病例2例,感染治愈率为54.5%.[结论]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术后持续关节腔灌洗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急性感染和急性血行播散性感染治疗效果良好,如手术能在症状出现4周内尽早实施,部分患者的感染可得到控制.细菌的种类和毒力是影响该手术方式疗效的重要因素.

  • 全膝关节置换股骨切迹发生因素分析及远期随访研究

    作者:孙云波;刘军;田峥巍;曹建刚;王磊;张宇;田孟强;孙振辉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股骨切迹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术后功能康复和股骨髁上骨折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月本组行初次TKA 417例(471膝),单膝置换363例,双膝置换54例;男186例,女231例.417例中骨性关节炎35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创伤性关节炎14例.分析TKA术中股骨开髓点、股骨远端屈曲角度、髓内定位杆插入深度、股骨假体型号选择策略与股骨切迹的相关性,随访并记录KSS评分和股骨髁上骨折发生情况.[结果]417例中失访21例,深部感染4例,共392例(442膝)列入本研究.随访4~6年,股骨切迹发生率为8.7%(41/471).切迹组41例(41膝)末次随访未出现骨折病例,无切迹组351例(401膝)中2例(2膝)股骨髁上骨折,两组骨折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股骨切迹组和无切迹组术后4年K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切迹深度和KSS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761).[结论]TKA术中股骨切迹相关因素包括进针点失误、股骨假体旋转不良、股骨假体型号选择偏小以及股骨截骨模块后移等.股骨切迹对TKA术后远期功能康复及髁上骨折发生无明显影响.

  • 大直径金属对金属与陶瓷对陶瓷全髋置换术的手术体会及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李永旺;孙俊英;骆园;杨茂伟;刘宏鸣

    [目的]探讨大直径金属对金属(MOM)和陶瓷对陶瓷(COC)全髋置换术的手术体会及近期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0年1月,采用大直径MOM行全髋置换20例20髋,患者平均年龄(51.7±3.8)岁,平均体重指数(23.3±2.1)kg/m2,术后随访(13±2)个月.采用COC行全髋置换19例20髋,患者平均年龄(53.1±2.9)岁,平均体重指数(23.8±2.6)kg/m2,术后随访(15±2)个月.通过临床(Hagris评分)和X线观察,对两组患者术后功能和影像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无1例感染、骨折、脱位,无1例深静脉血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临床随访:两组术前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3、6、12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M组术后6个月大腿痛弱痛1例,无中、重度疼痛,COC组无1例大腿痛.术后1年MOM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228.35°±9.72°,COC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191.15°±1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随访:39髋(97.5%)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1髋(2.5%)轻度外翻位,MOM组无1例股骨假体下沉,COC组术后6个月4髋出现<1.5 mm的下沉,末次随访股骨假体位置无改变.MOM组外展角平均40.05°±2.54°,COC组39.30°±2.70°,无统计学差异(P=0.654);MOM组前倾角平均15.60°±2.68°,COC组15.25°±2.20°,亦无统计学差异(P=0.131).[结论]大直径金属对金属(MOM)全髋置换术的近期疗效优于陶瓷对陶瓷(COC)全髋置换术,特别是在关节活动度和早期下床活动方面,良好的疗效与手术技巧密切相关,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在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李鹏;贾新华;高鑫峰;赵志刚

    [目的]观察颈椎管狭窄单开门椎管减压椎板成形联合侧块螺钉悬吊术治疗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2例于2006~2009年期间在本院治疗的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后从影像学变化(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和神经功能改善(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分量表)两方面评估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8~46个月,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加5.1 mm,颈椎活动度平均减少13°.JOA评分平均增加5.6分,优良率75%,没有出现再关门病例.[结论]颈后路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技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安全有效,减压彻底.

  •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崔庆;徐延景;丁艳红

    [目的]探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检测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796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5 d进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30例并发DVT组术后与术前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与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动态检测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早期的诊断价值.

  • 激素对骨髓基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

    作者:谭钢;罗磊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一种破坏性退行性疾病,病情进展可以发生软骨下骨和关节面软骨的塌陷.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38岁.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终都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康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婴幼儿常见的髋关节先天性畸形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婴幼儿DDH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闭合复位及石膏固定为主,但各家医院在治疗的具体操作上差异较大,其预后股骨头坏死率也各不相同.国内国际对改良蛙式石膏及人位石膏固定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详细比较,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就当前DDH闭合复位治疗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卫秀洋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一种多效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血管生成,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促进骨、软骨的生长,神经再生作用.在细胞分化和机体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基础,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王洪伟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DH)是指脱出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外,从而导致神经根在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外区受到脱出或突出椎问盘组织的直接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造成同节段神经根支配区剧烈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手术是治疗FLDH的佳方法,近年来微创外科手术不断用于治疗FLDH,其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疗效好、恢复快和不会造成椎管内粘连等优点.

  • 低频振动对BMSCs成骨能力影响及机制的在体实验研究

    作者:杜广宇;赵文志;何盛为;米立东;张路;孙传秀;孙雪刚

    [目的]通过在体实验,研究低频振动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能力及其OPG基因、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用新西兰兔80只,制作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区植入脱钙骨基质明胶及BMSCs复合物,随机分组:对照组(A组);12.5 Hz振动频率组(B组);25 Hz振动频率组(C组);50 Hz振动频率组(D组);100Hz振动频率组(E组).振动组于第7 d开始接受振动干预5周;振动结束后对不同频率振动组别OPG mRNA、RANKL mRNA进行检测.[结果]振动组BMSCs OPG、RANKL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以25 Hz显著(P<0.01);100 Hz振动组BMSCs OPG、RANKL基因表达下调(P<0.05).[结论]低频振动可调控BMSCs的骨向分化并且促进其成骨能力,可能与其促进OPG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 羧甲基壳聚糖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增殖及硝普钠诱导凋亡的影响

    作者:贺斌;刘世清;陈庆;丁万军;邓明;周小锐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羧甲基壳聚糖对体外培养椎间盘髓核细胞增殖及硝普钠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羧甲基壳聚糖培养24h,通过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髓核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不同浓度硝普钠诱导髓核细胞凋亡,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并通过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髓核细胞凋亡核的形态学变化.[结果]CCK-8检测结果表明10~500μg/ml羧甲基壳聚糖作用髓核细胞24 h对髓核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1~3mmol/L的硝普钠可诱导髓核细胞发生早期凋亡,加入50~200μg/ml羧甲基壳聚糖后硝普钠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可降低硝普钠诱导髓核细胞凋亡.[结论]一定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对髓核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羧甲基壳聚糖对硝普钠诱导下髓核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 rhBMP-2、bFGF双基因共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nHA/RHLC/PLA支架及其体内外成骨分化研究

    作者:郝伟;姜明;周东生;王新;刘洪智;周路纲;孙煜杰

    [目的]探讨rhBMP-2、bFGF双基因共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复合nHA/RHLC/PLA支架及其体内异位成骨研究.[方法]构建携带rhBMP-2及bFGF基因片段的双基因表达载体prhBMP-2-IRES-bFGF并转染兔BMSCs,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目的基因表达,进而与nHA/RHLC/PLA支架复合构建骨组织工程复合体.rhBMP-2及bFGF单独转染组、未干预BMSCs组设为对照.实时定量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Ⅰ型胶原、骨连蛋白、骨桥蛋白)表达,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材料复合情况.体外培养7 d后埋于自体股部肌袋,4周后取材,放射学及组织学方法检测成骨情况.[结果]转染后BMSCs的rhBMP-2及bFGF蛋白表达均呈阳性.复合材料后,其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明显高于rhBMP-2及bFGF单独转染组、未干预BMSCs组(P<0.05,n=3),放射学及组织学检测也证实其异位成骨明显.[结论]采用rhBMP-2及bFGF双基因转染技术能够有效促进BMSCs成骨分化,与新型材料nHA/RHLC/PLA支架复合所构建的骨组织工程复合体,体现出良好的体内外成骨活力,进一步研究将探讨其针对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效能.

  • 国人胫骨平台截骨面与国人膝关节假体的涵盖率分析

    作者:郑寅峰;曲铁兵;郭璇瑛;潘江;张博

    [目的]测量国人正常胫骨近端截面的线面参数,并与作者自主研发的新型国产膝关节假体胫骨组件(CY-knee)进行涵盖率分析,从而为新型国产人工膝关节假体(CY-knee)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国人志愿者共120人(210膝),其中男性68例(126膝),女性52例(84膝).年龄19~81岁,平均45.8岁.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一定截骨高度、一定后倾角度胫骨近端截面的横径及前后径,并利用5 mm容差范围法与新型国人膝关节假体胫骨组件(CY-knee)进行涵盖率研究.[结果]测得胫骨截面横径平均为(75.00±4.87)mm,前后径平均为(51.39±4.06)mm;此种新型国产膝关节假体胫骨组件(CY-knee)对国人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平台承受面适配涵盖率平均值为89%.[结论]国人胫骨近端的几何形态与解剖特点同西方人有明显的区别;较目前国内常用进口膝关节假体,此种新型国人胫骨假体组件(CY-knee)涵盖率更高,更适合应用于国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

  • STAR人工踝关节数字器械库的建立和手术模拟

    作者:徐洪璋;余斌

    [目的]探讨数字模拟(Scandinavian total ankle replacement,STAR)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应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0.0、PRO/E 2.0软件模拟建立三维踝关节、STAR常用手术器械库、STAR人工关节假体模型库,利用PRO/E 2.0软件的强大建模及装配功能,对STAR人工踝关节手术步骤进行逐步模拟.[结果]成功模拟STAR人工踝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结论]数字模拟STAR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可行,有助于熟悉及掌握该手术,对STAR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都有指导意义.

  • 冷冻保存后不同长度异体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英华;宋有鑫;胡大为;陈宾;葛志华;杨宗伟

    临床上治疗外周神经缺损,特别是长段和粗大的外周神经缺损一直是一个难题.虽然公认自体神经移植效果佳,但由于造成供神经支配区新的创伤,且供体有限,使得自体神经移植临床应用受限[1].异体移植又必然带来免疫排斥反应.目前采用低温冷冻后进行神经的异体移植,已经得到肯定[2].本实验通过液态氮冷存降低同种异体神经的免疫原性,作为基础条件,主要探讨和研究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影响因素中,长度的不同对神经再生效果的影响.

  • 椎弓根外侧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

    作者:田慧中

    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畸形有两种,一是脊柱侧凸(Scoliosis),二是脊柱后凸(Kyphosis).脊柱侧凸的矫正方法是矫正其冠状面上的不对称、不平衡,达到治疗脊柱侧凸的目的.对侧弯曲度不大、椎骨间关节松动、顺应性较好的病例可用单纯置入器械的方法作凸侧压缩、凹侧撑开,并同时矫正旋转畸形的方法,达到三维矫形的目的.对侧弯曲度大、顺应性不好的病例,除术前牵引改善其顺应性外,应配合脊柱截骨术和置入器械内固定术来达到矫正脊柱畸形的目的.

  • 范启申等解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骨科显微与微创手术学》编写出版前后

    作者:范启中;周祥吉;刘玉杰

    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显微外科,被誉为传统外科的一次革命.它问世以来,以极快的速度向外科很多领域发展,向全国城乡医院、向军队基层医院普及,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到20世纪90年代,显微外科进入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创新研究的阶段,其发展达到了高峰,在这个时期,范启申主编了<现代骨科显微手术学>、<现代手外科显微手术学>、<实用显微外科手册>等专著,另外还有其他专家编写的几部有关显微外科的专著问世,在学术理论和实践应用上均达到了新的高度,共同成为这一时期的权威学术著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显微外科快速发展及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