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青年人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前路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罗勇骏;杨海源;唐鹏宇;周快;凡进;殷国勇;张宁;蔡卫华

    [目的]探讨青年人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颈前路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 2015年7月在本院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ACDF)及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ACCF)手术治疗的48例年龄≤35岁的颈椎病患者,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32.23±4.13)岁.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Cobb's角及颈椎弓深变化,以及颈椎JOA评分、VAS评分来评估前路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中,30岁以上37例,长期伏案工作者(每d>5h)25例,工人农民等重体力劳动者12例,7例曾有过颈部外伤.平均病程(5.53±7.39)个月,平均随访(3.44±2.96)年,无失访患者.脊髓型28例,神经根型17例,混合型3例,共累及87个病变节段,其中C5、6节段多,为34个.ACDF组及ACCF组分别为13例和35例.脊髓型患者神经功能由术前的平均(10.35±1.96)分提高至(15.41±1.41)分,平均改善率为(77.8±17.3)%;神经根型患者平均VAS评分由术前的(7.61±t.12)分降低为(0.64±0.61)分,Cobb's角由-15.3~23.1°恢复到-2.6~ 26.1°,改善了(9.25±4.52)°,颈椎弓深由(-10.1~9.1)mm恢复到(-3.5~ 10.7)mm,改善了(6.64±3.40) mm.两种前路手术方式对神经功能恢复、弧度恢复及弓深恢复无影响,ACCF组术中失血量大,颈椎弓深改变与Cobb's角改变有显著关系.[结论]青年颈椎病多发于长时间伏案工作或重体力劳动人群,30岁以后明显高发,主要病理改变为颈椎生理弧度的消失,颈前路手术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纠正颈椎生理曲度,除失血量外,两种前路手术方式对结果无明显影响.

  • 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控制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

    作者:杨健齐;陈显辉;魏鲁青;张健平;蔡道章

    [目的]探讨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出血控制中的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5年11月,9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真空负压引流组(48例)术后行真空负压引流,间断夹闭引流管并维持患肢屈髋屈膝90°位,传统负压引流组(48例)行传统负压持续引流并维持髋膝关节伸直位.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5d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率、输血量、膝关节活动度、关节感染、伤口皮缘坏死、肢体肿胀及皮下淤斑情况.[结果]真空负压引流组在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5d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量方面均显著低于传统负压引流组(P<0.05),两组术后输血率、膝关节活动度、肢体肿胀及皮下淤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及伤口皮缘坏死发生.[结论]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对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及人均输血量有明显效果.

  • 硬膜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耿晓鹏;高升;王霞;李建军;李雪城;付国勇;房清敏;孙兆忠

    [目的]依据游离髓核位置的分型与分区,探讨摘除硬膜外游离椎间盘的手术方式并评估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硬膜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此类患者37例,FD组:16例,其中5例髓核游离于1、4区的患者采用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11例2、3区的患者采用常规FD手术.PELD组:共21例,其中4例髓核游离于1、4区的患者采用经对侧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c-PTED);17例2、3区的患者应用了常规的经同侧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i-PTE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改良Macnab分级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手术疗效,统计并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5~18个月,平均16.3个月.术后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两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末次随访疗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PELD组优良率95.2%,FD组优良率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与FD组相比,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硬膜外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依据其特有分型与分区恰当选用i-PTED及c-PTED可实现神经根的彻底减压,获得与FD手术相同疗效,扩大了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同时,相对于FD手术,PELD可在局麻下以更加安全、创伤更小的方式摘除游离于硬膜外的椎间盘组织.

  • TKA术后患肢屈曲位对隐性出血和活动度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孙赫;吴栩;曹学伟

    [目的]评估TKA术后患肢不同体位对术后隐性出血量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n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TKA术后患肢体位对术后隐性出血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5月,同时查阅所获取的参考文献索引.两名研究者对检索收集到的文献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采用隐性出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活动度、发生深静脉血栓率作为评价指标.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RCT,1 7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隐性出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肢屈曲位作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对TKA术后减少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降低量、输血率和增加关节活动度有显著帮助.

  • 第一跖骨基底部闭合楔形截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

    作者:陈及非;龙作林;刘栋;俞瑞传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基底部开口向外闭合楔形截骨结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4年4月共治疗32例(35足),男8例8足,女24例27足,年龄48~ 73岁,平均58岁,单侧29例,双侧3例,中度(足母)外翻19例(22足),重度(足母)外翻13例(13足).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开口向外闭合楔形截骨,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术前、术后12周及末次随访时均拍摄足部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籽骨位置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足母)外翻相关的各X线片测量值以及AOFA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 ~ 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12周时HVA由(39.83±4.58)°,改善至(11.67±1.22)°,IMA由(14.27±0.84)°改善至(7.85±0.83)°,籽骨位置由(8.35±1.82) mm改善至(3.26±0.84) mm,末次随访时HVA为(13.81±1.66)°,IMA为(9.27±0.62)°,籽骨位置为(4.14±0.57) mm,AOFAS评分由术前的(62.54±5.3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92.35±6.73)分.[结论]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开口向外闭合楔形截骨结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术后临床疗效良好,(足母)外翻复发少.

  • 帕瑞昔布+塞来昔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序贯应用及疗效观察

    作者:杨体敏;斯海波;吴元刚;曾羿;裴福兴;沈彬

    [目的]研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序贯应用帕瑞昔布+塞来昔布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TKA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术后前3d每12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之后改为每12h口服塞来昔布200mg至术后6周,对照组序贯使用生理盐水和相同外观的安慰剂.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2、3d及1、2、4、6周静息及活动疼痛程度(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炎症指标值、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2周内凝血功能指标值等.[结果]试验组术后前3d静息VAS评分及术后各时间点活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2、4周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周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沉、术后1周内C反应蛋白、术后2周内IL-6、术后前3 d 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KA术后序贯应用帕瑞昔布+塞来昔布镇痛效果满意,能促进术后早期关节功能康复、减轻术后早期炎症反应、缩短术后住院周期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胫骨假体术前定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涛;薛华明;马童;文涛;张颖川;涂意辉

    [目的]探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胫骨假体精准定位的方法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2014年12月,116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单髁置换术,术前定位组60膝,传统手术组56膝.术前定位组采用术前定位方法,即调整胫骨截骨导向器杆冠状面与胫骨嵴平行、矢状面远端距离皮肤1.80cm进行胫骨平台截骨;传统手术组采用牛津MP操作手册推荐的方法,即胫骨导向器在两个平面上均与胫骨长轴平行进行胫骨平台截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胫骨假体内外翻角(TCVA),胫骨假体后倾角(TCPSA)及HSS评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前定位组和传统手术组术后的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分别为(0.92±1.81)°和(1.61±2.51)°(t=-1.072,P=0.288),胫骨假体后倾角度分别为(6.91±0.85)°和(7.32±1.73)°(t=-1.081,P=0.284),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前定位组的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及后倾角更接近0°和7°,并且离散度小,更加精准.两组间术前、术后2周、6个月和1年的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术前定位方法能提高单髁置换术胫骨假体定位精确性,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MED辅助下经椎间孔人路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吴一民;银和平;白明;赵健;李杨

    [目的]探讨MED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植骨融合(MED-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 2014年9月本院微创脊柱外科就诊的7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时间前后随机分为A组37例(2012年5月~ 2013年5月)和B组35例(2013年6月~2014年9月),采用MED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植骨融合(MED-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时间22~ 26个月.A组JOA评分术前(17.8±1.3)分,术后(25.7±1.2)分,末次随访时(27.5±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滑移程度为3.7%±1.8%,滑脱复位率为89.5%,融合率为95.9%.B组JOA评分术前(17.3±1.5)分,术后(24.9±1.4)分,末次随访时(27.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滑移4.1%±1.7%,滑脱复位率为92.5%,融合率为96.2%.两组之间JOA评分、滑脱复位率、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 脊柱矫形稳固器对腰椎疾病术后矫形复位的影响

    作者:李学朋;朱立国;杨克新;张威;魏戌;银河;高春雨

    [目的]探索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使用脊柱矫形稳固器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在本院治疗的72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观察,总结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使用脊柱矫形稳固器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3~24个月的随访,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ROM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ROM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术后5个月及末次随访,佩戴脊柱矫形稳固器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ROM评分均低于未佩戴脊柱矫形稳固器的患者.[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使用脊柱矫形稳固器可以有效减轻疼痛、促进脊柱复位、保持治疗节段的活动性,效果明显,推荐应用.

  • 腓肠肌挛缩的治疗进展

    作者:梁丰;王智;魏芳远;李淑媛;王显军;张建中

    腓肠肌挛缩常见于多种足部疾病中,发病率较高,持续性腓肠肌挛缩限定了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足的跖屈姿势,改变了足的正常负重步态,进而影响足底负重带的分布,骨骼、韧带和内在肌的过载负重,是加速原有足部疾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潜在致病因素,早期有效干预治疗可减缓原有足部疾病进展、促进患足功能恢复.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挛缩机制认识的深入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治疗效果更加令人满意.本文就腓肠肌挛缩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腓肠肌 挛缩 松解术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健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 C-OPLL),是一种发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病理现象,是指颈椎椎体的后纵韧带发生病理变化,导致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并由此引发颈椎椎管狭窄以及颈脊髓、神经根受压等损害的一种起病隐匿、慢性进展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C-OPLL的实验性研究等报道逐渐增多,人们对其认识得到更进一步加深,本文将结合目前研究成果对C-OPLL病因学作简要综述.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李明;李华德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2015年8月手术治疗的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6~45岁,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7例;Ⅱ型5例;无Ⅲ型患者.桡骨头骨折按Hotchkiss改良的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0~16个月,评价肘关节活动情况,并进行Mayo功能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无感染.肘关节屈0°~20°,伸110°~140°,平均120.6°,前臂旋前40°~70°,旋后50°~80°,平均旋转范围124°,Mayo功能评分:优7例,良3例,中2例.3个月后1例出现肘关节僵硬,3例出现异位骨化.[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造成肘关节严重不稳定,手术应尽快恢复肘关节骨性解剖结构,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及关节囊等,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 经皮颈椎后路内窥镜术安全性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孙兆忠;郑振阳;李瑞;任佳彬;刘鑫

    [目的]通过应用解剖学方法探讨经皮颈椎后路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性因素,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具成人尸体标本,观测侧块高度(a)、宽度(b);以关节突关节间隙后内侧缘交点(O点)为中心,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观测O点与对应节段神经根下缘和硬脊膜外侧缘交点(A点)、下一节段神经根上缘与硬脊膜外侧缘交点(B点)的位置关系及各象限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O点与硬脊膜外侧缘的水平距离(e)、与椎动脉前壁的垂直距离(g)以及内侧壁的水平距离(j);椎动脉内侧壁与硬脊膜外侧缘的水平距离(d);神经根与下关节突交点和硬脊膜外侧缘的水平距离(c);上位椎弓根内下缘(G点)与下位椎弓根内上缘(H点)连线与O点的水平距离(f);AB间的距离(k).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为(10.17±0.66) mm~ (11.69±0.97) mm;b为(10.30±0.89) mm~ (12.29±0.47) mm;e为(5.66±0.51) mm~(7.57±0.44) mm;g为(3.79±0.44) mm~(4.29±0.47) mm;d为(5.73±0.47) mm~(8.29±0.70) mm;c为(6.90±0.60) mm~ (8.27±0.44)mm;f为(1.69±:0.87) mm~(4.83±0.96) mm;j为(4.81±0.90) mm~(7.40±0.79) mm;k为(18.12±1.11)mm~(20.87±1.19) mm.[结论]PPECD中O点是更具临床意义的定位点,可作为手术人点标示开骨窗安全范围、准确定位病变部位并避免损伤椎管内外重要结构.

  • 股骨远端套接式翻修假体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塔里甫江·帕拉提;杨志平;杨强;李建民;李昕;李振峰;陆伟

    [目的]为定制肿瘤型股骨远端假体断裂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翻修方法,即SPRS (socket-type prosthetic revision system,SPRS)假体.评价其套接部分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初步确定适用范围,回顾性分析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制作SPRS假体套接部分实验标本共6套,按固定长度分成6组;用骨水泥及挤压螺钉将其重复套接、固定3次,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分别进行测试,比较各方向位移及角度变化,初步确定其短有效固定长度;回顾性分析临床上应用该假体行翻修手术的病例,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 SPRS假体不同长度的套接部分(10、20、30、40、50、70 mm)平均拉伸(压缩)刚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扭转刚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长度为30 mm的标本,完成疲劳实验后未发生松动及破坏,30 mm及以上的固定长度满足实验要求.应用该假体行有限翻修手术的病例术后分别随访26、128个月,影像学检查发现均固定牢固、无松动,至末次随访MSTS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63.3%、83.7%.[结论]对于殷骨远端定制肿瘤假体自髓外柄断裂、髓内柄固定牢固的病例可应用SPRS假体行有限翻修手术,生物力学测试发现该假体要求残留髓外柄固定长度应不少于30mm.虽然临床应用例数较少,长近1 1年的随访证实了该假体的可靠性.

  • 重组Furin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冠东;颜则行;孙水

    [目的]探讨重组弗林蛋白(Furin)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HA)滑膜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内提取RA滑膜组织后培养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al cells,FLS);将重组Furin蛋白按照不同浓度(250 ng/ml,500 ng/ml)加入RA滑膜细胞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并采用MTT、细胞划痕、Transwell、ELISA等方法检测重组蛋白处理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炎性因子分泌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加入重组Furin蛋白处理24 h、48 h,对类风湿滑膜细胞增殖活动没有明显影响(P>0.05).处理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迁入划痕伤口内细胞数无显著区别(P>0.05),滑膜细胞穿透基底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且与剂量浓度呈正相关.培养液上清中IL-1α和IL-17含量升高(P<0.05),而各组间IL-1β和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Furin蛋白诱导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侵袭能力同时可促进其分泌IL-1α和IL-17.

  • 成血管因子和溶骨因子在皂泡型和溶骨型骨巨细胞瘤中表达差异的分析

    作者:杨雄刚;王鹏;王丰;刘永恒;赵立明;张慧林;何鑫;苗军;胡永成;中国骨巨细胞瘤协作组(GTOC)

    [目的]比较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标本在各临床分级以及溶骨型和皂泡型中成血管和溶骨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为GCT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00年6月~2015年2月来自天津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及河北省第三医院的GCT病例40例,其中典型皂泡征组20例,溶骨型组20例.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所有标本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D34、PCNA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及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ligand)的表达,分别按照Campanacci和Ennecking临床分级以及皂泡型和溶骨型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EGF和PCNA表达在Ennecking和Campanacci不同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34和RANKL在Campanacci不同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Ennecking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52,11.979;P=0.021,0.018);PCNA、RANKL及CD34表达在皂泡型组和溶骨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皂泡型组表达多于溶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82;P=0.003).[结论]VEGF、CD34、PCNA和RANKL在GCT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分级无完全平行的对应关系,皂泡型与溶骨型GCT在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对骨破坏情况上无明显区别,皂泡型与溶骨型GCT在肿瘤血管形成情况上有明显区别,皂泡征型GCT血管形成多于溶骨型GCT.

  • 食管型颈椎病1例并文献分析

    作者:童健;孟嘉;赵建宁

    颈椎病的分型,除了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颈椎病称为其他型颈椎病,食管型颈椎病就是其中之一.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75%以上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变[1],而20%~ 30%的老年人会出现颈椎前缘骨质增生[2],骨赘向前压迫食管,形成食管型颈椎病.严重的食管型颈椎病可以出现吞咽困难、发声困难和呼吸困难,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增生的骨赘大小密切相关,需要及时确诊和治疗.现通过本科1例确诊为食管型颈椎病的案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 先天性齿突小骨伴寰枢椎脱位1例报道

    作者:孔钧令;尹飞;刘舰;张猛

    齿突游离小骨(os odontoideum)是指表面光滑的小骨替代正常的枢椎齿突,并且与枢椎椎体相分离.齿突游离小骨容易诱发寰枢关节脱位产生脊髓压迫,进一步发展可造成四肢瘫痪、呼吸困难乃至危及生命.本院收治先天性齿突小骨伴寰枢椎脱位患者1例,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报道如下.

  • Ponte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

    作者:王小刚;杨彬;王亚寒;崔力扬;罗建平

    [目的]探讨Ponte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矫正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9月,手术治疗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4~35岁,平均(24.5±7.1)岁.T112例,T124例,L13例,L25例,k 1例.其中1例为初次手术失败,余为初次手术,均存在进行性加重的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采用Ponte截骨后刮除半椎体上下椎间盘得以松解椎间隙,完整保留前纵韧带及尽量保留骨性终板,在充分松解半椎体上下椎间隙的基础上行椎间隙内颗粒骨打压植骨实现初步矫形,再利用矫形棒进行二次矫形矫正后凸畸形.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后凸Cobb角变化、植骨融合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并发症.[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18~34个月的随访,平均(21.2±11.3)个月.随访18个月时均获得骨性融合.脊柱局部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44.3°±13.5°(28°~57°)改善为术后平均7.5°±8.3°(-6°~12°),平均矫正率为82.3%.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SIA神经功能分级:术后1例患者由C级转为D级、1例由D级转为E级.[结论]应用Ponte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具有矫正角度满意、融合率高、手术创伤小、神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与临床疗效.

  • 40年至臻至美的追求牛津部分膝40周年庆典及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郭万首

    2016年9月26~27日我有幸与山西华晋医院纪斌平院长参加了牛津部分膝40周年庆典及学术交流大会.这次会议是在伦敦牛津西部风景如画的牛津郡公园古老宫廷建筑风格的会议中心召开的.有来自世界各地近300余名骨关节医生参加了此次庆典,只有我和纪院长两人是来自中国的医生.这次庆典是一次牛津部分膝世界大家族的聚会,对牛津部分膝的挚爱像纽带一样把参会者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