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椎板V型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马原;余光宇;王鑫;田慧中;高帅;闫朝晖

    [目的]探讨椎板V型截骨加内固定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临床效果,并对手术适应证、矫正时机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5~2009年收治的56例影像学表现为强直性脊柱后凸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V型截骨)30例,对照组(Smith - petersen矫形术SPO)26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12~44岁,平均27岁,平均颏眉角45°(38°~55°),平均注视角42°(32°~ 53°),行椎板V型截骨、后路减压和椎弓根螺钉加压固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畸形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纠正后凸畸形度数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54例,长6年,短2年零5个月(少于24个月的病例除外),平均4年零2个月.术后无感染、死亡发生,无血管神经损伤,手术安全可靠,达到人体直立和双眼向前平视的目的.术后患者平均身高增长9.6 cm,平均颏眉角18.5°,平均注视角76°.[结论]椎板V型截骨内固定具有简单、准确和安全等优点,在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中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视野范围同时也可恢复躯体的平衡.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牛东生;白志刚;孙玺淳;马军;程琐利;杨绿林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31髋)成人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和放射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2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个月(10个月~4年).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6.45±2.47)分,术后(82.84±3.58)分,(P<0.01).1例出现坐骨神经完全损伤,经保守治疗6个月后部分恢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近期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陶有平;吴继功;马华松;邹德威;陈志明;谭荣;张乐乐;白克文;姬勇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前与末次随访肺功能的变化,探讨支具治疗对患者近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0月在本院接受规范支具治疗的4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性4人,女性36人;初诊时年龄10 ~14岁,平均12.2岁,骨骼发育Risser征0~Ⅱ度,平均1.1度;观察支具治疗前、末次随访时主侧凸冠状Cobb角以及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6~17个月,平均8个月;支具治疗前主侧凸冠状Cobb角(28.41±6.45)°,末次随访时主侧凸冠状Cobb角(16.21±10.22)°,平均矫正率为43.5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支具治疗前、末次随访时肺功能指标VC(肺活量)、FEV1(第1 s时间肺活量)、MVV(大通气量)实测值及占预计值百分率进行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患者脊柱侧凸的进展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及活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矫正效果;但是对患者近期肺功能可能有消极影响,患者在佩戴支具期间需要加强对肺功能的锻炼.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外科手术策略及方法

    作者:陈述祥;董锐

    [目的]探讨并总结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手术策略及方法,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间随访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52例(63髋),男33例,女19例.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塌陷前期坏死面积>30%的患者采用小孔径多通道经皮钻孔减压引流术,坏死面积<30%的患者采用钽棒置人+游离髂骨植骨术,塌陷后期患者则接受全髋关节置换.随访结果以Harrs评分和并发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52例(63髋)患者获得至少36个月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9.9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85.9分,所有病例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股骨头坏死手术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策略的选择与坏死面积、部位和软骨塌陷程度有关.

  • 运动处方治疗慢性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蔡春水;魏鲁青;尹杰;曾昭勇;张毅;赵新建

    [目的]探讨运动处方治疗慢性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44名患者随机分为I组、Ⅱ组、Ⅲ组,I组为药物治疗组,Ⅱ组为推拿治疗组,Ⅲ组为运动处方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后3个月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进行评价.[结果]I组50例,治疗后2周:显效24例,有效18例,显效率48.00%,总有效率84.00%.3个月后复发20例,复发率47.6%;Ⅱ组46例,治疗后2周:显效25例,有效18例,显效率54.35%,总有效率93.48%.3个月后复发18例,复发率41.86%;Ⅲ组48例,治疗后2周:显效28例,有效15例,显效率58.35%,总有效率89.59%.3个月后复发5例,复发率11.63%.Ⅲ组总有效率与I组、Ⅱ组相当,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复发率低于I组、Ⅱ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处方既是治疗慢性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也是预防其复发的有效措施.

  • 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作者:陆晓生;彭昊;凌尚准;韦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9年5月,采用经皮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68例.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单病种总医疗费用.术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治疗前后后凸角改变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单病种总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治疗前后后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疗效相近,且克服了传统手术存在的缺陷,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费用低等优点,是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关节镜在膝痛风性关节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刘松波;刘宪民;王琪;杜明昌;白夜;刘兵;项良碧

    [目的]通过对临床应用关节镜治疗膝痛风性关节炎的回顾性分析,评估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自2001年8月~2010年7月施行的1 020例膝关节镜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中26例诊断为膝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效果.结果26例患者均行膝关节镜下灌洗、炎性滑膜清理,同时清理存在于关节软骨及半月板、韧带表面等部位的尿酸盐结晶,合并的半月板、关节软骨等关节内结构损伤一并处理,术后对确诊患者坚持内科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关节肿痛及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切口甲级愈合,随访6 ~ 60个月,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膝关节镜技术对膝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确实可靠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 浅议现代脊柱外科的发展方向

    作者:宁志杰

    近期有暇拜读了两位资深脊柱外科专家的文章,一篇是管凤增教授写的文章“微创脊柱外科迈出显微化步伐”,发表在《健康报》2011年8月18日,另一篇贾连顺教授写的“腰椎手术在外科干预中的错误与教训”,发表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8月5日.这两篇文章主题明确,言简意赅,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丰富的临床工作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对当今脊柱外科发展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信号改善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的评价

    作者:刘峰;魏开斌;范新成

    [目的]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手术后出现信号改善(潜伏期缩短,或/和波幅增高)与临床症状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7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58例CSM患者,行术前、术中及术后CSEP监护并记录CSEP值,根据脊髓监护手术前后CSEP是否改善分为两组:波形改善组(A组),表现为波幅升高(>50%),或(和)潜伏期缩短(<5%);波形无改善组(B组).于颈椎手术术前、术后1周和6个月分别行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ing system)评价神经功能,观察CSEP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58例患者中36例(62.1%) CSEP出现改善;A组JOA评分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8.42±1.06,14.71±1.31,15.43±1.26;B组分别为8.61±1.13,11.92±1.15,15.21±1.23.术后1周A组恢复高于B组(P<0.05),6个月后JOA评分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CSM患者减压术后CSEP多出现波形改善,术后CSEP波形出现改善者,术后早期临床症状恢复较快.

  • 临床分型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左金良;韩建龙;邱思强;朱新炜;高浩源;栾方海

    [目的]探求颈性眩晕有效的治疗方法,验证颈性眩晕的临床分型.[方法]将231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根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上颈性眩晕组及下颈性眩晕组,上颈性眩晕组患者给予格式带牵引+局部封闭治疗,下颈性眩晕组给予颈托固定+红外线理疗+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眩晕药物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颈性眩晕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性眩晕进行临床分型后治疗能明显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从临床方面证实颈性眩晕临床分型的正确性.

  • 环关节囊骨盆截骨术治疗大龄DDH(附7例报告)

    作者:魏新军;梁亚霞;宋香枝;张冰;谢瑞卿;张绍安;李奎;宁宇;崔冰

    [目的]探讨大龄(8~13岁)DDH有效术式.[方法]行Smith - Peterson切口,显露髂骨外板至坐骨大切迹,内板显露前1/4和耻骨上枝近缘;在真臼上缘环绕髋臼向内、后用弧形骨凿截骨;距离坐骨大切迹1 cm弧向坐骨,向内弧向Y形软骨;逐渐下压远端使截骨间隙张开,取三角骨块楔入植骨.关节囊切除近端多余部分,使T形变V形端端缝合.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视股骨头上缘与髋臼上缘距离短缩.术后3周去石膏裤固定,CMP练习髋关节活动.[结果]2001年11月~ 2008年9月治疗7例8岁以上发育性髋脱位随访平均18个月,髋关节平均伸屈活动范围在90°以上;肢体短缩平均1.2 cm.[结论]Pemberton骨盆截骨术改进用于大龄(8~13岁)DDH,在恢复髋关节的生理位置和关节活动功能、保留肢体长度、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和费用等方面有其他术式不能替代的优势,是一种有效的术式.

  • 病灶清除加一期或二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作者:戴守达;董小雄;张耘;王永宏;陈刚;周正顺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加一期或二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08年6月手术治疗29例腰椎结核病例;其中L1、2节段4例,L2、3节段7例,L3、4节段10例,L4、5节段8例;有14例伴有程度不等的脊髓神经损伤;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21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二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8例.[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窦道形成及继发性感染;获得完整随访资料26例,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腰痛症状完全缓解17例,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5例残留轻腰痛,4例有部分神经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自理;至后一次随访X线片显示后凸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术后6个月内植骨全部骨性愈合,结核病无复发,钉棒无松动断裂.[结论]在严格化疗的基础上,前路病灶清除加一期或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 KW组合式外固定骨延长器在下肢截骨延长及骨迁移中的应用

    作者:余黎;余国荣;蔡林;喻爱喜;陶圣祥;金伟;潘振宇;邓凯;胡昊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组合式外固定延长系统在肢体短缩畸形及骨缺损中应用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在Hoffmann Ⅱ型外固定器基础上,设计出新型的KW组合式外固定骨延长器,并治疗15例肢体短缩及骨缺损患者.肢体短缩者10例,平均短缩8.7 cm (6.0~22);外伤性骨骺损伤后遗症4例,骨髓炎后遗症所致下肢不等长3例,其中4例肢体延长同时行预防性跟腱延长术,1例合并足外翻畸形行胫距关节融合术矫正,3例合并膝内翻畸形,同期或先行膝内翻截骨矫形手术;3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合并马蹄内翻足畸形,行三踝关节融合术矫正.应用骨迁移技术治疗骨缺损患者5例,平均骨缺损长度7.3 cm (5.0~8.5 cm),其中2例合并足下垂,延长同时行跟腱延长术矫正.[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术前预定的肢体延长长度,下肢畸形得以矫正,骨缺损修复.平均延长或迁移7.5 cm(5.5~21 cm),平均外固定时间89 d (68 ~343 d);平均外固定指数16.3 d/cm (9.0~32.5 d/cm),平均骨愈合指数39 d/cm (30~ 62 d/cm).[结论]KW组合式外固定骨延长器操作简单,是用于治疗肢体短缩畸形和骨缺损的理想器械.

  • Ilizarov髋关节重建术的临床研究及改良

    作者:夏和桃;彭爱民;韩义连

    [目的]Ilizarov髋关节重建术的临床研究与改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Ilizarov髋关节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及意义,应用改良式Ilizarov髋关节重建术,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例股骨头坏死,2例骨髓炎后遗症;平均年龄32.4岁,平均随访2.3年.对治疗结果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术前Harris hipscore平均为37.91±2.14,术后Harris hip score平均为89.23±1.29,8例患者术后疗效极佳,2例患者出现术后针道感染,2例患者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1例患者术后残端出现位移,经再次处理后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生活完全自理.[结论]改良式Ilizarov髋关节重建术同传统术式相比,改进了钢针布局,优化了构型,稳定可调、方便舒适,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后路个体化有限化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

    作者:冀振亮;陈峰;谢红梅;王鑫;崔和平;常富军

    [目的]探讨后路个体化、有限化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10年10月本科共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患者38例,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结合其健康状况和治疗愿望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采用后路有限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及JOA评分,根据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JOA评分显著提高,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89%,优良率达94.7%.术后Cobb角平均减少了11.3°,腰椎生理前凸角平均增加了12.1°.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及断棒现象,植骨融合率100%.[结论]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后路个体化、有限化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 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固定的椎弓根螺钉进展

    作者:刘瑶瑶;孙东;张泽华;罗飞

    世界人口老龄化使骨质疏松症患者越来越多,与骨质疏松相关椎体病变也越来越多,如:椎体压缩性骨折、腰椎退变、椎管狭窄和椎体滑脱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组织矿物质含量减少和骨小梁受损,同时骨脆性增加.在脊椎外科手术中,对于骨质条件较好患者,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由于具有其解剖复位、短节段固定、三维固定及操作相对简便等优点成为目前常用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方法[1].但是在骨质疏松症患者脊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中,普通椎弓根螺钉对椎体的把持力下降,其固定强度不能满足内固定要求,其后果将会导致椎弓根螺钉的松动、拔出等,使复位、固定失败.

  • TRPV5/TRPV6调节骨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清河

    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的老年性疾病.全球骨质疏松的患者约2亿人.在中国,骨质疏松的患者超过9 000万,约占总人口的7.1%.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位居常见疾病的第7位,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骨质疏松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功能障碍有关.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的各种因素是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原因.在上皮组织中高度表达的钙离子通道TRPV5/TRPV6,对全身钙离子代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认识骨组织代谢调控因子TRPV5/TRPV6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新型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髋关节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业

    骨盆截骨术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主要手段,通过改变髋臼的形状方向、增加对股骨头的覆盖来重建髋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骨盆截骨使细胞活性增加,改善髋关节周围的血运,促进髋臼软骨的发育,预防早发性退行关节病发生,避免髋关节置换术.本文就目前常用的骨盆截骨术在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更全面地认识各种骨盆截骨术式的价值,正确选择各自适应证,提高治疗效果.

  • 椎间盘髓核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作者:魏伟;于占革

    1 椎间盘生物学和退变椎间盘( intervertebral disc,IVD)是纤维软骨结构,由中央髓核(NP)和周围的纤维环(AF)构成.两个部分由不同细胞分型和细胞外基质构成.髓核细胞是圆形的像软骨细胞一样而纤维环有更多成纤维细胞的狭长的形状.髓核细胞生成的细胞外基质富含蛋白聚糖类(PGs),主要有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AF细胞可生成大量Ⅰ型胶原但仅有少量的PG或者Ⅱ型胶原.椎间盘是无血管的所以营养成分很难扩散.

  • rhPTH(1-34)对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及对sclerostin的影响

    作者:富勇;唐永亮;赵承斌;张军

    [目的]探讨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 - 34(rhPTH1 - 34)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以及与血钙、磷代谢和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式制备骨质疏松模型,实验动物分为3个组:模型对照组(OVX组,摘除大鼠双侧卵巢不作任何处理);rhPTH1 - 34治疗组(PTH组,摘除大鼠双侧卵巢12周后用rhPTH1 - 34治疗8周);假手术组(sham组,仅切除卵巢周围的脂肪组织约3 g,术后12周纳入实验).应用第4代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股骨上段骨密度值(BMD);用ELISA法测定血清硬化蛋白(sclerostin)水平及骨钙素(BGP)浓度;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结果]rhPTH1 - 34治疗组、sham组均较OVX组股骨上段骨密度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hPTH1 - 34治疗组血清BGP浓度值升高及sclerostin值降低,与OVX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血清钙、磷含量无明显变化,与OV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LP值治疗组与OVX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rhPTHl - 34能够预防股骨上段骨密度丢失,并且血清BGP浓度值升高及sclerostin值降低,但对Ca、P、ALP含量无明显作用.

  • 藤黄酸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巴成磊;关国发;由长城;赵伟;朱凯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藤黄酸(gambogic acid,GA)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检验藤黄酸与传统的骨肉瘤化疗药物顺铂( cisplatin,CDDP)联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CCK -8法测定不同浓度藤黄酸、顺铂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人骨肉瘤细胞MG - 63的增殖抑制作用,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 V - FITC/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藤黄酸对MG - 63具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IC 25为0.52 μg/ml,藤黄酸诱导MG - 63细胞产生G2/M期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而顺铂则诱导产生Go/G1期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藤黄酸与顺铂联用时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比单用时明显增强.[结论]藤黄酸通过诱导MG - 63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产生抗人骨肉瘤细胞增殖作用,藤黄酸与顺铂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 复合羧甲基纤维素重组合异种骨骨泥的制备

    作者:万东东;李轶津;潘子翔;姜文学;韩树立;李湘杰

    [目的]在制备重组合异种骨的基础上,加入塑型剂,探索其合适的成分比例,研究小牛脱钙骨泥的制备方法.[方法]分别制备小牛松质骨的完全脱钙颗粒和生化方法提取纯化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通过真空冻干机将松质骨和BMP充分复合后冻干,制成重组合异种骨(RBX)骨粉,按一定比例加入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塑形剂无菌分装,使用时加适量生理盐水或自体血液即制备成骨泥.电镜下观察其孔径、BMP复合情况,大体观察其塑形性.[结果]制备的小牛脱钙骨泥极易塑形,塑形后不易松散,并且具有一定的弯曲强度,一侧应力后材料不会出现裂隙.骨泥复合材料经电镜观察,载体孔隙较多,孔径多在100 μm以上,BMP与载体复合良好.[结论]复合BMP小牛脱钙骨泥物理性状稳定,可塑性强,使用方便.骨泥材料经电镜扫描有良好的孔隙结构,BMP与载体复合良好.

  •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置钉安全性的CT测量研究

    作者:郑宇;蔡贤华;黄卫兵;戴晓勤;李明

    [目的]探讨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螺钉置入的相对安全范围,为国人行此手术提供CT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 (MSCT)对20套中国成人常规福尔马林浸泡的寰枢椎标本及30例健康中国成年自愿者的寰枢椎行2.0 mm层厚扫描,1.0 mm层厚重建,在容积重建(VR)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上全方位观察并利用GE RA600 PACS工作站AW三维测量软件进行相关解剖学数据测量,后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置钉安全性.[结果]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 mm处为进针点,在相对于矢状面上螺钉置入的外偏角的参考值范围为17.69°~21.13°,相对于冠状面上螺钉置入的后倾角的参考值范围为11.75°~19.50°,内侧钉道长度的参考值范围为11.19~27.51mm,外侧钉道长度的参考值范围为15.61~ 31.84mm.[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是安全可行的,螺钉置入时的理想钉道角度为外偏18°~21°,后倾12°~20°,螺钉长度为16~ 28 mm.

  • 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明;蔡贤华;黄卫兵;张中;李世梁

    [目的]探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的临床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取30具国人干燥枕颈部标本,测量与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相关的解剖径线及钉道参数;并以此类数据为依据,在所测量的干燥标本上模拟行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经X线摄片检查内固定位置并测量钉道实际角度.[结果]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钉道在矢状面上呈后倾,在冠状面上呈外倾.左右两侧钉道角度大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理想外倾角为(18.15±3.70).,理想后倾角为(24.20±+4.91).,理想钉道长度为(34.45±2.9) mm;模拟行内固定验证,术后影像学及直视下检查结果显示,螺钉钉道均经过枕寰枢关节,角度均在此范围内,无穿出骨质者.[结论]采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行枕颈融合内固定在解剖上是可行的.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

    作者:陈光

    尺骨鹰嘴滑囊炎在临床上较常见,多由于肘后部的外伤、受压或摩擦所致.治疗选择主要是穿刺引流,对于穿刺效果不好或合并感染,常需手术行滑囊切除,手术损伤大,极易导致肘后皮肤局部瘢痕化,造成皮肤麻木等并发症,使得病人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关节镜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关节腔外疾病的治疗.作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的方法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取得满意疗效.

  • 选择性椎弓根置钉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作者:赵晓芳;孙先润;刘伟;邹天南;杨丕斌;高国玺;王刚

    [目的]回顾性观察分析后路选择性椎弓根置钉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l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6月采用后路选择性椎弓根置钉矫形手术治疗AIS,测量术前和术后胸侧凸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腰侧凸冠状面Cobb角,顶椎椎体旋转和身高变化.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86min;术中失血量平均800 ml.术中无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无胸腔积液及切口感染.随访2.1 ~6.4年,平均3.6年.胸侧凸冠状面Cobb角、胸侧凸矢状面Cobb角和冠状腰弯Cobb角分别由术前57.38°±10.93°、29.3°±7.8°、33.03°±7.75°矫正为12.88°±8.79°、17.9°±10.3°和8.85°±3.65°,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分别为:13.89°±9.36°、19.3°±5.4°和9.06°±3.78°,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顶椎椎体旋转由术前2.83°±1.25°矫正为1.37°±1.13°(P<0.01),末次随访(1.32°±1.04°)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身高平均增长4.45 cm.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失败征象.[结论]后路选择性椎弓根置钉能很好地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但需观察远期疗效.

  • 结核性驼背截骨矫形术

    作者:田慧中

    作者自1985~2005年开展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术,矫正各种厚因所致的角状脊柱后凸口205例,其中包括55例结核性驼背患者作了全脊柱截骨矫形术,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和普及该手术方法.把以前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结核性驼背变为可治之症,供同道参考.

  • 股骨头髓芯减压工具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作者:黄峰;毛瑞君;关家文;窦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导致以骨小梁和骨髓坏死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一般认为其发病柯制与脂肪桂塞、血管内凝血、髓内高压和骨细胞脂肪性坏死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术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作者为解决临床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研制了股骨头髓芯减压工具,使髓芯减压程序更加准确、简化.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