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全膝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痛风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

    作者:张小兆;杨杰山

    [目的] 分析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治疗晚期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1年3月~2007年7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关节组收治的9例10膝晚期痛风性膝关节炎病例,均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单膝关节置换8例,双膝关节置换1例,采用后方稳定型假体,随访资料完整.[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采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6膝,良2膝,可2膝.对患者手术前和随访时HSS评分进行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结论] 伞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晚期痛风性膝关节炎效果满意.手术前后控制血尿酸、术中彻底清除尿酸盐结晶、精确的截骨操作、正确的软组织松解及术后指导康复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骨质疏松患者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临床应用

    作者:殷渠东;田小武;郑祖根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中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4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中采用了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方法.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0-71岁,平均57岁.骨质疏松按Jikei分级,初级8例,Ⅰ级11例,Ⅱ级8例,Ⅲ级7例.骨折14例,骨病20例.对初级和Ⅰ级患者.采用较粗和较长螺钉,同时结合采用螺钉与连接棒强直性连接,且有两根横向连接装置,左右、上下椎弓根螺钉分别在水平面和矢状面以较大成角置入螺钉等方法提高螺钉固定相对稳定性,共19例;对Ⅱ级和Ⅲ级患者,采用钉道使用骨水泥提高螺钉固定绝对稳定性,共15例.[结果] 本组无神经血管损伤或加重,随访9~26个月,平均14个月,无螺钉断裂,仅2例螺钉松动,骨折组复位矫正丢失平均5%,融合组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中,根据骨质疏松程度采用不同的提高螺钉固定稳定性方法,可以克服螺钉松动和复位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 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青少年纯性骨囊肿

    作者:刘宏伟;孙俊英;宋兵华;杨兴;王勇;朱二山

    [目的] 探讨牛物活性玻璃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青少年单纯性骨囊肿的疗效.[方法] 2005年4月~2007年10月手术治疗青少年单纯性骨囊肿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18.5岁(12~30岁).肱骨近端8例,股骨近端5例,胫骨上端2例,桡骨远端1例.囊壁彻底搔刮处理后,将适的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复合取得的自体骨髓紧密填塞入骨缺损空腔,5例合并移位的病理性骨折予钢板或髓内钉固定.[结果] 治疗后6个月内X线片显示所有囊腔骨化,平均愈合时间18周,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无病例复发.[结论] 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青少年单纯性骨囊肿创伤小、安全、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治疗AS脊柱后凸畸形

    作者:尹承慧;符臣学;徐皓;叶永平

    [目的] 总结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在As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自1998年-2007年间采用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对54例As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8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测量术前和术后颌眉垂线角和后凸cobb's角度.针对姿势、视野和疼痛改善的程度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疗效分为:优、良、可、差.[结果] 平均颌眉垂线角由术前59°矫正至术后16°,cobb's角度由术前43°乔正至术后11°.重心前移、双目视野、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也可得到明显改善.本组末次随访时,优45例93.75%),良3例(6.25%),无疗效可、差病例.[结论]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AS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 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影响

    作者:王刚;刘尚礼;程志安;施彦璋;韩敦富;黄东生

    [目的] 探讨椎间盘切除术能否有效的缓解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方法] 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201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终获得随访,201例患者中100例经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101例行传统的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COP).结果评价采用VAS疼痛评分和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评分,平均随访45个月.[结果] 89.1%患者对手术感到满意,平均腿痛的VAS评分从术前的70.02 ±15.80下降至随访时的7.73±12.13,平均腰痛VAS评分从术前43.61±26.18下降至随访时16.89±14.73,97.0%患者随访时腿痛获得有效的缓解,70.1%~78.1%的患者术后腰痛获得有效缓解.腰痛的缓解与腿痛的缓解相关.MED组患者腰痛的有效缓解率较COP组高.腰痛为主组、腰腿痛并重组及腿痛为主组患者腰痛的有效缓解率相似,腰痛为主组患者腿痛的有效缓解率较另外两组患者低.[结论] 椎间盘切除术可有效缓解椎间盘突出症腰痛.MED较传统的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缓解腰痛更有效.术前严重的腰痛可能足腿痛难以改善的预测因素.

  • 未知来源骨转移癌病人的诊断

    作者:汤小东;郭卫;杨荣利;唐顺;杜志业

    [目的] 通过对不明来源骨转移癌病例的原发瘤进行规范诊断,并对诊断策略进行评估,为寻找骨转移癌原发肿瘤提供合理方案.[方法] 2003年6月~2006年12月共收治无既往恶性肿瘤病史,来源不明的骨转移癌125例.初诊时骨转移部位主要包括,脊柱57例,骶骨24例,骨盆16例,股骨15例,肱骨7例.通过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查、胸部平片和(或)CT,腹部和盆腔B超和(或)CT,以及病理活检等方法对原发肿瘤进行诊断.[结果]在70.4%的病例中发现了原发肿瘤,来源分布肺脏40%、肾脏8%、前列腺5.6%、肝脏4.8%、乳腺4%、甲状腺和胃各2.4%,其他3.2%.各种检查方法中,体检仅发现96%的原发病灶,43.2%的病例存在肿瘤特异抗原异常.60%的病例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原发肿瘤.病理检查结果中能够明确或提示诊断的占66.4%.发现原发肿瘤病例的1年生存率58.57%;未发现原发肿瘤病例的1年生存率22.93%.[结论]无明确恶性肿瘤病史的骨转移癌病例经规范检查后大部分可以诊断原发肿瘤,接受适当治疗后生存时间得到延长.

  • 胸腰椎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初步应用及手术方法改进

    作者:李建民;阎峻;杨志平;李昕;李振峰;杨强

    [目的] 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clylectomy,TES)治疗脊椎肿瘤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伞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4例原发胸腰椎脊柱肿瘤,其中行单一后路全脊椎切除3例(包括:Tm单发浆细胞瘤1例,T8全脊椎血管瘤1例,和T12全脊椎血管瘤1例);行前后联合人路全脊椎切除1例(为L4神经母细胞瘤并椎旁肿块),并埘标准TTEs手术中的截骨器械和手术技巧进行改进.[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13~22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一改传统分块切除脊椎肿瘤的方式,将脊椎分为前后两部分予以完整切除,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脊椎肿瘤为积极有效地手术方法之一,而其手术方法和技巧尚待进一步改进.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

    作者:许伟华;杨述华;杜靖远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方人路半椎体切除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对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 2l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儿,单纯经后方入路切除半椎体,并一期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比较术前、术后和后一次随访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并记录脊柱侧弯及后凸的Cobb's角.[结果] 本组病例脊柱畸形明显改善,冠状面,半椎体节段侧弯术前平均41.5°,术后15.1°,矫正率63.6%;后一次随访时平均14.70,矫正64.6%;冠状面主侧弯术前平均46.9°,术后18.4°,矫正60.8%;后一次随访时平均17.5.,矫正62.7%;矢状面,半椎体节段术前有15.4°后凸畸形,术后恢复至正常生理曲度范围.手术后头侧和尾侧代偿弯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单纯后方入路切除半椎体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术,可满意地矫正先天性脊柱侧弯,在骨骼成熟之前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预防继发性的脊柱改变.

  • 术前CT测量椎体变异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意义

    作者:吴宏斌;郑启新;杨述华;邵增务;杜靖远

    [目的] 探讨术前CT测量椎体变异对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椎体变异,以指导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内固定植入这一新方法前后,两组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使用率,矫形率异等情况.[结果] 末使用CT测苗椎体变异组患者27例,椎弓根钉使用率65%±21%,术前Cobb's角61.7°±9.0°,术后Cobb's角29.7°±4.8°,矫正率为52%±4%;使用CT测量椎体变异指导手术内植物植入组患者23例,椎弓根钉使用率94%±9%,术前Cobb's角64.0°±7.6°术后Cobb's角21.1°±3.1°,矫正率为67%±6%.两绀病例在椎弓根钉使用率和畸形矫正率上有极显著差异,P值皆小于0.001.[结论] 使用CT测量椎体变异能提供同定椎体椎弓根直径、内倾角、椎弓根钉的可使用长度等重要个性化资料,能提高术中植入椎弓根钉的植入成功率,提高侧弯畸形的矫形效果.

  • 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自发性椎间盘炎

    作者:李超;周宇;付青松;于海洋;赵刚;干阜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腰椎间盘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9月对11例自发性椎间盘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实行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颗粒状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 术后1~2 d腰背肌痉挛性疼痛立即缓解,11例随诊9~31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人腰腿痛消失,椎间隙均达骨性融合.[结论] 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颗粒状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自发性椎间盘炎能清除感染源及炎性介质,椎间融合率高,重建了脊柱稳定性,具有迅速解除腰腿痛、缩短疗程、早期活动等优点.

  • 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联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作者:沈生军;杨杰山;官众;张广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联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26例患者,在关节镜下探查,软骨修整、钻孔,游离体摘除及外侧支持带松解,然后行开放性的内侧支持带紧缩,胫骨结节内下移抬高术.术后随访12~43个月,平均27个月.[结果] 26例患者脱位均未复发,Q角术前18.3°±4.5°,术后10.4°±1.5°(P<0.01),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术前48.3 4±5.2分,术后93.2±3.1分(P<0.01),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术前50.8±6.9分,术后94.±3.8分(P<0.01).[结论]此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效果可靠等优点.

  • 儿童Pemberton手术前后髋臼容积变化的分析

    作者:沈品泉;张菁;陈埏;陆美玲

    [目的] 探讨Pemberton截骨手术前后髋臼容积的变化.[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2月连续采集同一名医生施行pemberton手术前、手术后的DDH病例11例,以同样条件进行髋关节CT扫描,测量一系列髋臼横断面的截面积,计算髋臼的容积.[结果]手术前后手术髋的容积比较,发现髋臼容积有统计学差异,表明手术改变了髋臼的容积,而且髋臼有增大.[结论] 通过CT测量与数学计算两者的结合,发现Penlberton髋臼成形术并不减少髋臼的容积,反而有增大.

  • 人工肘关节置换8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坚平;黎早敏;陈剑飞;郑南生;I Dinulescu;A Badlila

    [目的] 报道关节置换治疗肘关节严重疾病的疗效.[方法] 8例因肿瘤和陈旧骨折等疾病造成肘关节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了关节置换(KUDO或特制关节),术后1周行被动无痛肘关节功能锻炼,2周被动锻炼结合主动功能锻炼,3周可持物功能锻炼,3个月恢复正常活动,但避免提过重物.[结果] 术后随访13~4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8例均未出现感染,无神经刺激、麻痹症状,不同程度恢复了肘关节的正常活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从35(25~61)恢复到90(6l~100),肘关节活动范围从65°(10°~95°)到术后的100°(90°~125°).X线随访未见肘关节假体轴心移位及关节脱离,亦无假体柄断裂.[结论] 肘关节置换术可应用于骨肿瘤的保肢手术和治疗其他严重肘关节疾病,具有消除患肢疼痛、改善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发症少等优点.

  • 腰椎疾病致足下垂的外科治疗效果与临床分析

    作者:朱如森;张学利;张颖;孙振辉;袁建军;杜文君;崔子健;田融

    [目的] 研究腰椎疾病所致的足下垂患者,手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42例腰椎疾病合并有足下垂的患者,病程平均23.6个月(5 d~26个月),随访1.5年(1~3.4年).患者病因、病史、年龄、性别、胫前肌肌力、腿部疼痛情况、恢复时间的随访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1.5年、2年进行,以后每年一次.生活质量昔表sF-36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12个月进行.并且分析其与手术效果的关系.[结果] 按患足背伸肌力较术前恢复程度评定,手术后足下垂恢复达优级者18例;良8例;中7例;差9例.术后62.0%患者胫前肌力有所恢复.除疼痛指数明显升高外,术后1个月sF-36评分有所下降,术后12个月的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前肌力、病程、年龄是手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结论] 手术对腰椎疾病所致的足下垂疗效确切,其中术前肌力高、病程短、年龄小的患者恢复更好.但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足下垂 腰椎 手术 治疗
  • 组织工程学策略再生椎间盘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洪刚;马信龙

    逐渐增多,其一旦发生,难以逆转.传统治疗虽然能缓解临床症状,遗憾的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甚至引发并发症.组织工程学治疗策略的兴起,为椎间盘退变疾病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已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并为椎间盘再生治疗带来了希望[1].

  • 特发性脊柱侧凸褪黑素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邱旭升;邱勇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个复杂的三维脊柱畸形,常累及青春期10~16岁的女孩.AIS的病因尚小清楚,近来褪黑素信号传导通路的深入研究使得褪黑素(melatonin)与侧凸之间的相关性再次成为AIS病因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 骨髓病变的MRI表现及影响因素

    作者:时宏富;蔡贤华

    骨髓是人体大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水和脂肪组织.MRI是靠氡质子共振成像,对脂肪和水极其敏感,可以用来检查骨髓组织内脂肪和水量的相对变化.

  • 成人退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和细胞周期测定

    作者:邱匀峰;吴小涛;赵梓汝;王运涛

    [目的] 建立成人退变髓核细胞的单层培养模型并观察其形态;测定其细胞周期,探讨传代后髓核细胞生长不佳的原因.[方法] 取24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切除的椎问盘组织,分离出髓核组织,胰酶和胶原酶消化,DMEM/12培养基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原代和P2细胞周期.[结果] (1)原代髓核细胞生长良好,7 d后贴壁生长的细胞可达90%.(2)原代细胞凋亡率为(38.10±11.7)%,P2代凋亡率为(44.74±17.6)%,原代S期细胞(7.88±2.1)%,P2 S期细胞(2.76±0.7)%.[结论] 传代后的髓核细胞凋亡率增高,S期细胞减少明显.

  • 赛来昔布对人骨肉瘤类肿瘤干细胞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张培根;王栓科;康学文;夏亚一;汪静;韩兴文

    [目的] 探讨cox-2抑制剂赛来昔布(Celecoxib)对骨肉瘤类肿瘤干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无血清堵养法从骨肉瘤细胞株MG-3中分离出类肿瘤干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30只成瘤裸鼠随机分 Celecoxib 组和对照组,Celcoxib:25 mg/ (kg·d),用药15 d,第27 d处死裸鼠,观察肿瘤体积、抑瘤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表达及CD34标记的MVD值.[结果] 分离的骨肉瘤类肿瘤干细胞有致瘤性,可以建立动物模型.Celecoxib抑瘤率为23.2%,Celecoxib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VEGF的表达、MV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肉瘤类肿瘤下细胞可以建立裸鼠骨肉瘤移植瘤模型.Celeeoxib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减少移植瘤组织VEGF的表达,减少微血管生成,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

  • SBC基因芯片研究骨肉瘤发病转移相关基因及其发现

    作者:曹磊;纪方;蔡晓冰;唐昊;竺伟;张瑞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骨肉痛发病及转移相关基因,研究基因表达水平对于骨肉瘤发生及转移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2个公认的骨肉瘤细胞株及1个成骨细胞株,提取总RNA,合成牛物素标记的cRNA与SBC基因芯片杂交.随机挑选4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别设计合成引物,用嵌合荧光法(SYBR Green Ⅰ)实时RT-PCR法定量测量术中收集的新鲜骨肉瘤标本及两株细胞中各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ABI Prism 7 300分析其与成骨细胞株之问的表达差异.[结果] 以表达差异≥2.0或≤0.5倍为限,在SBC芯片包含的所有基因(约15 000个转录本)中,2个骨肉瘤细胞株与成骨细胞株相比较,共同上调189个基因;共同下调84个基因.随机挑选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实时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完全相符.[结论]骨肉瘤是一种多基因病变,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有助丁发现该肿瘤的基因变化规律.

  • Cad-Ⅱ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术后的表达研究

    作者:向强;邓聪颖;郑文杰;郭国宁;张远;张超;周跃

    [目的] 研究Cad-Ⅱ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缺损局部移植后Cad-Ⅱ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20只日本长耳白兔制作双侧髂骨缺损模型,将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脂质体介导转染Cad-Ⅱ基因,再与胶原海绵复合移植于髂骨缺损处,术后4周取材,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d-Ⅱ基因的表达.[结果] 术后4周各组骨缺损区已有新骨生成,Cad-Ⅱ基因转染移植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到Cad-ⅡmRNA的表达,但转染组Cad-Ⅱ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移植各组Cad-Ⅱ阳性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多(P<0.01).[结论] 转染了 Cad-Ⅱ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骨缺损区Cad-Ⅱ基因的表达增高.

  • 儿童用皮质外固定式三板假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作者:马骏雄;王臻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的儿童用带孔槽皮质外固定式三板假体,利用儿童骨骼生长增粗时向板内孔槽及板间生长的趋势,达到假体与骨的生物整合,用以提高儿童大段植入性假体的远期固定效果.[方法] 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根据结构力学原理,设计带孔槽的皮质外固定式三板假体,使三块板包绕固定在骨皮质外,在骨的横截面上组成等边三角形;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FEA),对设计的假体进行整体结构的应力分析,确定合适的孔槽尺寸(备选孔槽尺寸分别为3 mm×15 mm,3 mm×8 mm,3 mm×4 mm,3 mm×2 mm).[结果] 根据FEA结果,选择出了优化的假体模型,使假体和骨整体结构所受大应力为小,应力分布较均匀.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出了这种假体的树脂模型,并进一步机械加工了316-L医用不锈钢假体.[结论] 本实验设计的新型儿童用皮质外同定式三板假体,其假体结构、机械强度较好,其特殊的设计使假体与骨具有生物整合的趋势,通过术后远期形成坚固的假体一骨整体结构,加强了假体的远期固定效果,为儿童大段植入性假体的松动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 胸椎内生性软骨瘤1例报告

    作者:王程;王文军;晏怡果

    病历摘要,患者,女,6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冈出现背部疼痛,并有姿势改变,双下肢活动可,大小便正常.曾给予外固定支具固定,症状无明显缓解.

  • 股髋撞击综合征

    作者:王文良;张华亮;王景贵;初殿伟

    股髋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早由瑞士医师Reinhold Ganz提出[1、2],即由于解剖形态学异常,如髋臼的后倾、股骨颈前外侧缘的骨赘增生、股骨头颈偏心距的减小或股骨头形状的异常等.

  • 强化服务质量推动期刊创新发展

    作者:宁志杰

    期刊必须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赢得市场,以质量赢得效益.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