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屈曲型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的体会

    作者:付治安;綦岩;牛泽波

    目的:通过6例治疗分析,明确某些屈曲型颈椎骨折脱位甚至严重骨折脱位,可无明显神经损害,宜早期手术复位固定.方法:对6例屈曲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根据症状.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针对骨折脱位进行复位、损伤间盘切除及自体髂骨融合术,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植骨融合良好,无继发神经损害.结论:对屈曲型下颈椎骨折脱位,尤不伴明显神经损害者,应尽早明确诊断,早期复位手术固定.

  • 小腿近端截肢部位与假肢接受腔选择问题的探讨

    作者:王爱英;王维波;李其慧;田萍;刁兴建

    目的:探讨小腿近端截肢部位及假肢接受腔的选择问题.方法:对我中心自1985年以来残长11cm以下截肢患者的假肢接受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髌韧带止点以下截肢部位即可装配假肢.结论:目前对小腿近端截肢部位及假肢接受腔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应予以高度重视.

  • 腘绳肌肌腱移位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断裂

    作者:周东生;李连欣;王鲁博;王伯珉;许世宏;王甫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治疗方法有多种,各有优缺点,我们采用腘绳肌腱移位的方法治疗侧副韧带损伤病人21例,其中内侧副韧带损伤者用半腱肌、半膜肌腱前移重建韧带,外侧副韧带损伤者采用股二头肌腱前移代替,该种方法兼有动力性固定及静力性固定的双重优点,而且手术创伤小、简便易行,经长期随访,绝大多数病人效果优良.因此,该方法在治疗侧副韧带损伤方面值得推广借鉴.

  • 可吸收钉在骨折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郭振河;郑晓明;杨家辉;向峥;程义权;黎华茂

    目的:讨论可吸收钉在治疗骨折时的相关问题.方法:在四肢骨折手术时我们选择性地用可吸收钉作为内固定物,其方法与普通螺钉内固定大致相同,不同之处需要攻丝.术后处理同普通螺钉固定的处理.结果:本组治疗86例,未见过敏反应;2例因过早拆除外固定发生骨不连;2例钉尾皮下留置过长,其中1例刺破皮肤发生浅表感染.结论:可吸收钉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内固定材料,其生物相容性好,可在体内溶解吸收,勿须二次手术,对关节内骨折及邻关节骨折更适宜,但在应用中有些相关问腰须引起注意.

  • 胫骨交锁髓内针固定发生脂肪栓塞1例报告

    作者:李红;朱云杰

    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术,危胁病人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为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护理难以预防.经临床实践,提出以下措施:①术中减少骨髓腔的破坏;②止血带放松时要逐渐减压;③包扎完毕再放止血带;④对多发性骨折病人搬运时的动作要轻;⑤提高护士专业理论水平;⑥对手术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以上措施均可预防或减少脂肪栓塞的发生.

  • 浮肩损伤

    作者:郭臻伟;杨茂清;朱惠芳;于爱玉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93年8月~t998年8月间收治的15例浮肩损伤病人,采用单纯经皮内固定锁骨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年8个月,依据Herseovici提出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2例(1例颅脑损伤后遗症状病人未统计在内).结论:浮肩损伤的治疗应将馈骨骨折复位并有效的固定,以恢复肩悬吊骨性结构的稳定.经皮复位内固定创伤小,固定可靠.

    关键词: 浮肩 治疗 多发伤
  • 直视下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梁银澎;詹瑞森

    目的:探讨直视下切开复位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方法:对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直视下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照片复位良好,随访半年至2年,达到早期活动,骨折全部愈合,无卧床并发症.结论:(1)无C-臂X光机条件的基层医院可以使用切开复位直视下滑动加压鹅头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滑动加压鹅头钉仍是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 改良矩形髓内钉窗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作者:佟宏业;赵成;佟兴业;殷西川;宋绪栋

    目的:改进矩形髓内钉插钉窗口的设计,便于插钉.方法:26例胫骨骨折患者经改良插钉窗口行矩形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2~3周,采用吴氏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插钉成功.随访18例,优16例,良2例.结论:矩形髓内钉插钉窗口对插钉有决定性导向作用,本窗口设计合理,插钉方便、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介绍一种复合性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

    作者:汪金荣;何秉鑫;杨兵;王利平

    目的:应用普通加压钢板与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复合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实践经验.材料与方法:自1994年~1999年收治各型粗隆部骨折38例:Ronald MCRae分类,I型5例,Ⅱ型11例,Ⅲ型12例,Ⅳ型6例,V型4例,全部病例均应用普通加压钢板技术加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复合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伤前的全部下肢功能.其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普通加压接骨板加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复合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其疗效确切,手术简单,较其它固定方法,有较多优点,易于推广,特别适用于没有电视定位的基层医院.

  •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附23例报告)

    作者:关凯;刘树清;胥少汀;李健民;李京生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选择.方法:2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18例行后方螺钉固定,5例行前方钢板螺钉固定.结果:随访8~62个月(平均37个月),所有骨折半年内均愈合;18例X线评价满意,20例功能评价为优.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均应手术,较保守治疗有许多优点;当前后骨盆环均有损伤时,应重点强调后方损伤的准确复位;针对骶髂关节不稳定损伤,优选经后方入路.

  • 锁骨骨不连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诗波;陈爱民;侯春林

    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10%[1],然而很少发生骨不连.国内文献对锁骨骨不连的治疗报道很少.然而锁骨骨不连一旦发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国外近年来对锁骨骨不连的治疗报道日趋增多,本文将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定义及发生率许多作者认为锁骨骨折在16周仍未愈合即可定义为骨不连[1,2].锁骨骨折行保守治疗骨不连的发生率据报道小于2%[3],Connolly和Dehne[4]报告其发生率与其他部位骨不连的发生率相近,约为3%~5%,而Manske[1]综合Johnson、Marsh、Neer等报道结果认为发生率在0.1%~1.9%,因此锁骨骨不连的发生较为少见.

  •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的免疫学监测

    作者:郑小飞;裴国献

    异体肢体移植经实验模型研究现已应用于临床[1,2],但移植肢体具有高度抗原性的多种组织类型需长期应用系统免疫抑制剂也就限制了异体肢体移植的临床推广应用.与实质性器官移植相比同种异体肢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免疫反应和排斥反应的机制更加复杂;(2)缺乏排斥反应明确的诊断标准和预测指标,使排斥反应的发生难于预测和判断;(3)保护实质性器官异体移植的免疫抑制剂的剂量不足以保护肢体的异体移植,而增加免疫抑制剂的剂量以控制排斥反应的发生又增加了感染、药物毒性和恶性变的可能性[3];(4)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在内脏器官移植中是尚可接受,但对于非生命必需的肢体移植而言,此种治疗的风险实在太大.有必要借鉴器官移植的经验,根据移植后并发症和免疫反应选择有关指标进行免疫学的监测,根据免疫功能的状态用药物调整.

  •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在创伤后血栓中的作用

    作者:李向东;鲁开化

    创伤后组织血管损伤导致血栓形成,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现综述如下:1白细胞与EC粘附分子与白细胞-内皮细胞(EC)粘附有关的粘附分子主要有3类:(1)整合素蛋白家族(intergrins):由α亚单位(MW120-180KD)和β亚单位(MW90-110KD)组成,其中β1(VLA)和β2(Leu-CAM)参与白细胞间及白细胞与EC间的粘附;(2)免疫球蛋白家族:已发现EC表面有4种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的粘附分子,即细胞间粘附分子-1,2(ICAM-1,2),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endoCAM);(3)选择素蛋白家族(Selectins):如白细胞粘附分子-1(LAM-1),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ELAM-1)以及GMP-140.

  •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合并同部位骨折诊治中的若干问题

    作者:李忠;王大伟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一种高能量严重损伤,合并肢体同部位骨折(以下简称合并骨折)使治疗起来更为棘手.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现结合文献,就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合并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断与治疗中的问题,做一综述.1损伤机制皮肤撕脱伤为肢体受外力碾压所致,按其所受外力类型可分为车轮碾压伤和机器卷压伤两种.下肢皮肤撕脱伤多为车轮碾压伤,交通伤占91.8%L1 J,其中主要为汽车和拖拉机碾压伤.机器卷压伤常见于上肢,不在本文讨论范畴.

  •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韩伟;欧阳甲;刘克;孔抗美;宋沛松

    1推动椎动脉型颈椎病辅助检查1.1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可用多普勒超声法测定椎动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4].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并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参数.但是,由于椎基动脉走行及管径大小变异较大,确立其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和确诊均较困难.同时,多普勒超声不能反映椎基动脉的管径及其丰富的侧枝循环情况,特别是对重度狭窄的椎动脉[5].因此,多普勒超声检查仅能作为一种参考手段.

  • 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异位骨化的预防

    作者:孙伟;曲连军;张满江

    近30年来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逐渐增加[1],随着髋臼手术技术的完善,骨不连及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降低,而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作为髋臼骨折术后一个严重的、常见的并发症,则日益受到重视.1易患因素HO是指在一般不会出现骨化的组织中出现成熟骨的现象.其初由Riedel于1883年报道,直到本世纪后半叶才引起临床重视.对于HO的研究是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始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鼠成骨细胞IGF-I及IGF-IR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廉凯;杜靖远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成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GF-I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鼠成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CGRp分别处理8h和24h,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来观察成骨细胞二种目的基因(IGF-I,IGF-IR)的mRNA表达强度变化.结果:CGRP可以刺激成骨细胞IGF-I mRNA表达,以10-8M作用8h为明显.CGRP亦能够上调成骨细胞IGF-IR mRNA表达,而且维持时间达24h.结论:CGRP通过增强IGF-I的自分泌作用来间接地调节成骨细胞活性,从而发挥成骨效应.

  • 神经肽对人成骨细胞生物学影响机理的研究

    作者:马文辉;时述山;李亚非;姚建华;常红星;郑永军;郭永智

    目的:研究神经肽类物质对成骨细胞的钙离子通道及胞间通讯的影响,探讨其对细胞生物学特征影响的机制.方法:借助CLSM及Fluo-3/AM和CFDA荧光染色,观察0.1ng/ml的SP、NPY对成骨细胞内Ca2+浓度及胞间通讯的影响.结果:借助于CLSM观察到SP、NPY及BMP均使成骨细胞的胞内Ca2+浓度增加,并可加强细胞间的通讯联系.结论:神经肽引起胞间通讯的加强可使成骨细胞对各种因子刺激的反应更趋一致性,可提高成骨的质量.

  •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异体骨段移植愈合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长明;王臻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异体骨段移植愈合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中段切除1.5cm骨干和骨膜实验动物模型.将3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异体骨,对照组植入自体新鲜骨,均用髓内针固定.分别于术后第1、2、3个月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MP在异体骨愈合过程的表达情况.结果: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BMP表达与自体骨相似,移植骨段BMP表达阴性,新生骨及其周围类基质表达阳性.新生编织骨BMP表达活跃,成熟板层骨BMP表达减弱(P<0.01).结论:异体骨移植愈合中骨吸收和骨诱导是同时进行,骨诱导在异体骨愈合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 足踝运动与下肢静脉回流的关系

    作者:王相如;于华;冯承泉;衣英豪;杜道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膝关节较大手术,特别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预防措施可分为化学性方法和机械性方法二类,化学性方法是采用化学药物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有一定的并发症及危险性,机械性方法则是通过降低血液的淤滞性,促进静脉回流达到其预防目的,其中,术后鼓励患者做足踝关节主动运动是临床上常采用的方法,但其与下肢静脉回流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比较了3种足踝关节主动运动与下肢静脉回流之间的关系,以找出一种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的足踝运动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椎管内巨大恶性神经鞘瘤1例

    作者:张智;汉恒德;孙海燕;陈守英

    患者,女性,29岁.因间断性腰背部疼痛7年,双下肢麻木进行性肌无力3年伴小便失禁、月经失调1年于2000年6月18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消瘦.腰椎无畸形,L1~L5棘突叩痛,腰椎活动受限.鞍区、双膝关节以下皮肤感觉消失,双侧股四头肌肌力Ⅳ级,双小腿各肌力0级.双膝反射减弱,踝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腰椎X线片:L2、3椎体后缘破坏,间隙正常.CT示:腰椎管内可见密度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椎管扩大,硬膜囊不清,L2~4椎体及椎板破坏(图1).

  • 三种药物膝关节腔注射疗效观察

    作者:冯振华;关权生

    髌骨软骨软化症与膝骨关节炎,在治疗上,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疗效欠佳,关节腔内注射疗法,常用有醋酸氢化泼尼松及康宁克通一A药物治疗,近年来应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以上3种药物关节腔注射的效果作了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3年1月~2000年10月门诊及部分住院病者129例,分3组:(1)醋酸氢化泼尼松组46例,其中髌骨软骨软化症19例,男3例,女16例,年龄35~50岁,平均44岁;骨关节炎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46~68岁,平均58岁.

  • 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洪孝民;李鹏;郑祖根

    肱骨干骨折是上肢的常见骨折,传统的钢板及髓内针内固定易造成骨折的再移位、旋转移位、骨不连及桡神经损伤.本院骨科自1998年8月开始应用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共2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7~54岁,平均32.5岁.创伤原因:摔伤6例,车祸伤8例,机器伤6例.骨折部位:肱骨上1/3 6例,肱骨中段6例,肱骨下段1/3 8例.骨折类型:斜形骨折6例,横断骨折8例,粉碎骨折6例.骨折时间:新鲜骨折14例,手术时间在伤后7~10d,陈旧骨折6例,均为钢板内固定后骨不连、钢板松动及骨折移位,其中2年以上1例.

  • 竖脊肌内淋巴瘤1例

    作者:刘亚;于秀淳

    患者女性,47岁.因背部肿块1年半于1999年4月1日入院.缘于1998年10月无意中发现背部肿块,初为鸡蛋大小,无疼痛及其他不适,肿块渐增大.查体:一般情况可,面色略苍白,发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脊柱生理弯曲正常,脊柱右侧C7~L3棘突明显隆起,呈条锁状,皮肤表面无红肿及静脉怒张,皮温不高,肿块软,有波动感,无压痛,边缘尚清,约35cm×6cm大小.四肢活动良好.血常规示:RBC 4.04×1012/L、HB 91g/L、WBC 6.2×109/L.肝功、生化、尿常规正常.尿本周氏蛋白阴性.骨髓穿刺涂片示浆细胞比数为3%,可表示大致正常,余无异常.

  • 骨转移瘤放射治疗止痛疗效分析

    作者:邹颖;顾松;彭勇;陈洪雷

    选择有中、重度疼痛症状的转移性骨肿瘤76例,给予直线加速器高能电子线或X线放射治疗,止痛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76例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3~71岁,中位年龄为37岁.其中肺癌34例、食管癌13例、乳腺癌12例、结肠癌3例、肝癌3例、胃癌2例、肾癌2例、骨肉瘤2例、淋巴瘤1例,恶黑1例、白血病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原发不明1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 轻型血友病髂肌血肿2例报告

    作者:黄迅悟;赵大庆;常青;孔祥星;刘蜀彬;马远征

    我院收治2例血友病髂肌血肿患者,复习有关文献,报告如下:例1,男,24岁,某部学员.患者双杠训练后出现右腹股沟区肿痛10d入院.查体:右下肢跛行,右髋屈曲挛缩,伸展受限,右腹股沟区触及8cm×8cm包块,右小腿内侧浅感觉迟钝,右股四头肌肌力Ⅱ级,CT示右侧髂肌肿胀,内有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影(图1).化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均正常.入院后手术治疗,术中见右侧髂肌隆起,髂肌内有8cm×8cm×6cm类圆形包块,有包膜,肿物内为暗红色出血及血凝块,局部无明显活跃出血.电凝止血,逐层缝合伤口.术后第2d伤口渗血不止,腹股沟区包块再次出现,化验部分凝血活酶时问(APTT):41%(对照46%),Ⅷ因子11%(对照100%),诊断为血友病甲,经输入新鲜血1 000ml、冰冻血浆600ml、Ⅶ因子3300单位,伤口愈合,腹股沟包块软化、缩小出院.

  • 对如何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认识

    作者:姚郁华;周根欣;徐建军;唐海军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2例,男32例,女60例;年龄70~98岁,平均78.5岁;按Evans分型,骨折属稳定型35例,不稳定型57例;合并证: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3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32例,心电图异常76例,梦游症1例,患肢小腿慢性溃疡1例;X线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1.2治疗经过本组92例均术前给予骨牵引复位、抗炎、止咳、降压、保护心脏及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以增强手术耐受性.手术在入院后1周内进行.股骨上端外侧切口,不显露骨折部位,置入导针,术中拍片,证实骨折复位和导针位置良好后,用DHS钉内固定.术后抗炎,加强护理,功能锻炼治疗.

  • 第一趾骨近端外侧部分应力骨折5例

    作者:玉素甫;尼加提;艾尔肯

    近关节部位应力骨折报道较多,而涉及到关节面的应力骨折报道罕见,因其涉及到软骨面,对治疗的要求也较高,本文就10年来所治疗的5例第一趾骨近端外侧部分应力骨折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青壮年男性,矿工2例,农民3例.5例均有长期从事装卸及推拉重物史.从发病到来院就诊时间为1~3月,5例均行收肌腱切断,石膏制动至骨折愈合.随诊2~6年,除体力劳动及长时间行走后患处稍疼痛外,无其它影响.

  • 梅花髓内针结合钢丝张力带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作者:李培臻;鞠学教;王艳

    1临床资科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大者62岁,小者18岁,平均32岁.横行骨折8例,斜行骨折5例,螺旋骨折4例,粉碎骨折3例.合并胸、腹部损伤3例,浮膝5例,其他部位骨折5例,并发休克3例.2治疗方法伤后8h内手术者13例,因胸腹伤及其他伤于2周内手术者7例.取大腿外侧切口,切开股外侧肌,显露骨折处,清理断端后试行复位,在骨折线的远近端距断端2cm处,后1/3皮质处钻孔,直至对侧皮质,每边两孔的连线与骨折线相平行.先将近端两孔穿入钢丝,逆行向近端打入梅花针,粉碎骨折同时复位,再将钢丝呈"8"字交叉穿入远端两孔,复位后顺行打入梅花针,长度至髌骨上极相应处,将钢丝拧紧.检查骨折稳定性,如有骨缺损,一期植骨,如有大骨块及斜形、螺旋形骨折,加用钢丝捆孔,牢固稳定.术后穿"丁"字鞋,1周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锻炼.2周后创伤反应减轻及拆线后行膝功能锻炼或CPM锻炼.

  • 弧型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李振凡;吕庆友;张涛;张顺庆;潘国际;李明;周起云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治疗方法较多.我们自1995年以来自行设计弧型钢板,临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All-man分类法Ⅱ、Ⅲ度急性脱位21例,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性1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2.3岁(18~56),左侧6例,右侧15例.全部为新鲜损伤.伤后距手术时间短3d,长12d.均为Allman分类Ⅱ、Ⅲ度脱位,术前X线片见图3,术后X线片见图4.

  • 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二)

    作者:孙康

    (上期连载文章刊登于2001年第8卷第10期1019页)4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仅能除外骨或关节的其他病变而对半月板损伤则无诊断价值.以往关节造影曾被广泛用于诊断半月板的损伤,准确率在60%-97%[9],其主要的缺点是具有损伤性.如今,关节造影已被MRI所取代.MRI系非侵入性检查,准确率高,其诊断的准确率达90%~98%[9,10].有关MRI检查半月板的方法很多,MRI线圈与磁场的强度及各磁共振室的经验的不同决定着扫描方法与诊断率的差异.检查半月板可选择不同的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序列、反转恢复序列、脂肪抑制序列、梯度回波(GRASS)序列、三维Fourier转换成像和放射(Radial)序列.TR和TE用于各序列成像的信号对比,以至形成了T1、T2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

  • 悉尼儿童医院及骨科近况

    作者:王汉林

     

    关键词: 悉尼 儿童医院
  • 椎动脉MRA在颈椎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任先军;张年春;王建忠;梅芳瑞

    目的:探讨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在颈椎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7~42岁,平均26岁.病变范围为C1~C6,X线片及CT显示椎体均有破坏,其中4例侵犯一侧横突,横突孔被包裹在病灶组织内.术后病理证实颈椎结核4例,慢性炎症1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血管瘤1例.全部患者术前行椎动脉MRA检查,观察双侧椎动脉成像及走行.结果:3例患侧椎动脉发生扭曲并偏移向中线,2例椎动脉局部受压,3例椎动脉平直行走无扭曲.无1例椎动脉阻塞、管壁侵蚀、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颈椎病变如肿瘤、结核、炎症等常造成椎动脉走行变异,前瞻性MRA检查是预防术中椎动脉损伤的有效方法.

  • 骨嗜酸细胞肉芽肿激素病灶注射疗效观察

    作者:刘建新;吉士俊;赵群;马瑞雪;周永德;刘卫东;张力军;陈秋;李祁伟

    目的:观察骨嗜酸细胞肉芽肿激素病灶注射疗效.方法:33例平均随访8.1年,共51处病灶,以股骨、颅骨多见,病灶注射醋酸曲安缩松50mg平均2.1次.结果:48处病灶均获得骨性修复.结论:本法简便、有效,可避免手术.

  • 桡骨楔状切骨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远禄;生田义和;石田治;铃木修身;望月由;宫岛良博;中增正寿;松野尚弘;谷佑子

    目的:我们对进行期或中高年者的月骨无菌性坏死选择包裹骨核的筋膜球置换术,对进行期或青状年者采取桡骨切骨术进行治疗.这次将桡骨切骨术后的经过作了调查,报告如下.方法:自1994年以来,使用本法的8例患者,手术时年龄20~38岁(平均26岁).术前的Lichtman分类,ⅢA、ⅢB各4例.全例未见尺骨负变,施行了桡骨楔状切骨(15°)和短缩约1mm.术后时间7个月~3年零2个月,平均1年零5个月.结果:术前安静时痛3例,运动时痛7例,调查时安静痛全例消失,1例残留运动痛.腕关节掌背屈活动度从平均83°增至98°.握力健侧比自平均589%增至79%,显著改善了.X线片上所测的CHR、Stahl'sindex,术前和调查时未发生变化,病期尚未发展.根据Nakamura氏的判定标准,优2例,良4例,可2例.8例中全例都已工作.结论:对月骨无菌性坏死选择病例的话,桡骨楔状切骨术在X线片上病期未发现进行性发展,而且临床成绩良好.

  •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漏诊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洪伟;欧阳甲;盛伟斌;宋兴华;王书山

    目的:分析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漏诊、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史及理学检查,影像学资料及再手术原因,总结并分析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漏诊、误诊原因.结果: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腰椎相邻双间隙多见,因病史及理学检查漏误诊43例,漏误诊率52%(43/83),因脊髓造影检查漏误诊5例,漏误诊率1496(5/35),CT检查漏误诊15例,漏误诊率2596(15/60),MRI检查漏诊0例,其中再手术者7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的病史及理学检查,足够的影像学检查,合理的检查手段,正确的资料分析是提高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水平的关键.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吕宏;谭军;李家顺;贾连顺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对两组条件相似的初期髋关节置换的26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治疗组(20例)入院后立刻开始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采用皮下给药.对照组(16例)不给予rhEPO处理,其他同治疗组.将两组的验血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两组间Hb于手术后有明显差异,而收缩压、舒张压及PLT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手术前应用rhEPO进行人红细胞动员,可使病人术中术后失血和贫血程度明显减轻,未发现有明显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

  • 带血管腓骨插入式支撑植骨重建股骨头颈部破坏性病损

    作者:冯峰;王新卫

    目的:研究应用经大转子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颈部破坏性病损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大转子插入带血管腓骨移植和腔隙游离植骨方法治疗股骨头颈部破坏范围较大的肿瘤和肿瘤样变28例,其中1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果:随诊1.5~4年,27例治愈,1例复发,2例合并股骨头缺血坏死,优良率为89.296.结论:腓骨为坚质骨,术后不易吸收,其柱状支撑作用可以提高股骨颈的抗折力,预防和治疗股骨颈病理性骨折,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和下肢负重,减少复发.

  • 前臂骨间膜损伤的核磁成像

    作者:石伟;张志刚

     

    关键词: 前臂 骨间膜损伤
  • 肌肉移位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重建术

    作者:田光磊;韦加宁

    脊髓灰质炎、创伤和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常致肩外展、外旋运动障碍,给日常起居带来诸多不便.早期治疗,方法甚多,如神经探查、松解、移植和移位等,依病因、伤情而定.晚期治疗,只有肩关节融合和肌肉移位可选.前者,关节稳定有力量,依靠残存肌肉和肩胸关节仍有较大幅度的外展及前屈,但外观欠佳,并发症较多,如骨折、肩关节疼痛等,现已很少使用.后者,关节被动活动好,但操作较复杂,影响因素多,疗效不如前者恒定.肩部肌肉移位术历经百年沧桑,演化出许多版本,疗效除与术者技术有关之外,更多地是与肩周残存肌肉、肌力、关节结构及力学状况有关,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功亏一 ,尽管应用原则与其它部位无二.客观地说,它还是一个需要发展变化的手术,有许多地方待改进.

  •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肱骨远段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发惠;陈振光

    目的: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肱骨远段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了肱骨下段血管的来源、分支分布、长度及外径.结果:肱骨下段外侧骨膜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分布肱骨下1/3段外侧半前、后面骨膜,动脉外径1.6mm,伴行静脉多为2支.肱骨下段内侧骨膜血管来自尺侧下副动脉,分布肱骨下1/3段内侧半前、后面和内上髁处骨膜,动脉起始外径1.8mm,伴行静脉1~2支.结论:以桡侧副血管或尺侧下副血管为蒂的肱骨下段移植,可用于肱骨大段缺损的重建.

  •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

    作者:朱悦;常楚;王丰;范广宇;王星铎

    目的:探讨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指标,提高该综合征的治愈率.方法:通过观察30例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首发症状、呼吸症状及血氧分压、血红蛋白、尿脂肪滴、出血点、血小板、X线胸片等改变,确定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多发骨折后以无颅脑外伤的意识障碍或以无胸部外伤的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血氧分压下降,血红蛋白减少,尿脂肪滴阳性可作为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指标.结论:通过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而进行的早期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该综合征的治愈率.

    关键词: 栓塞 脂肪 综合征 诊断
  • 前交叉韧带损伤外科治疗的1 0年回顾与反思

    作者:孙康;王立德;范世革;张羽飞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ACL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Lysholm与Tegner膝关节综合功能评分及美国运动医学协会膝关节前方稳定性的诊断标准,对1990 1~2000.1手术治疗的243例Ⅱ°~Ⅲ°ACL损伤病人进行了平均3.9年的回顾调查.结果:ACL修补+半腱肌加强,半腱肌与股薄肌重建及关节镜下B-PT-B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及前方稳定性明显优于断端缝合和钢丝拉出缝合(P<0.05).结论:推荐ACL修补+半腱肌加强;半腱肌一股薄肌重建和关节镜下B-PT-B重建作为ACLⅢ°损伤的首选手术.强调对膝关节复合韧带损伤的认识及术后系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 自动空心分叉交锁加压髓内钉固定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

    作者:王明才;程越清;王以进;吴维才;黄元美;莫树喜;贺茂林;陈枫文;晏雄伟;严力军;宋俊

    目的:目前应用国外带锁G-K钉,由于技术要求高,又需昂贵设备,难于普及应用.我院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自动空心分叉交锁加压髓内钉(AFLN),它能广泛应用于股骨髁上7cm至转子下股骨干各类型骨折.本文通过生物力学试验论证该钉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8具新鲜尸体股骨,以AFLN内固定,与国外GK钉,国内梅花钉(SN)及实心自动开叉交锁加压髓内钉(ALN)在生物力学性能上比较它们的优劣.结果:结果表明,AFLN在抗压抗弯抗扭强度、刚度与承载能力上比对照组优越,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该钉不但在生物力学性能上优越,而且无应力遮挡作用.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疗效明显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金舜瑢;姜文学;李林;玄东泽;元虎

    目的:探讨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复合损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1991年5月-1998年8月在我院因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复合损伤接受手术的患者48例,将其分为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修复组21例及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而未修复跟腓韧带的未修复组27例.修复组随访3~21个月,平均8.7个月;未修复组随访3~26个月,平均11.3个月.术后临床观察踝关节有无疼痛、不稳定感以及活动受限等情况;X线观察距骨前移距离(an-teriortalartranslation,ATT)和距骨前移率(AATT)以及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TT).结果:术后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关节不稳的发生率两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术前或术后两组间TT值和AATT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复合损伤时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与两种韧带同时修复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 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张根福;张永民;张早青;王冶根;陈旭宏;杨晓东;陈红卫

    目的:研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11月~2000年5月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4~63岁(平均37岁).开放性骨折6例.骨折按AO分类:C1型2例,C2型.13例,C3型4例.结果:经6~17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功能评定根据Dienst等标准,优11例,良7例,可1例.结论:外固定器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具有复位效果佳,稳定固定,能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快而好等优点.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 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附54例报告)

    作者:鲍丰;陈旭宏

    目的:对股骨干骨折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19~62岁.闭合性骨折46例,其中骨不连6例,开放性骨折8例.全部采用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静力固定的,术后6~10周拍片示骨折端有少量骨痂形成即改动力固定,骨不连病例均动力固定,术后所有病例均早期负重.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全部骨折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S周(8~24周).无断钉,松动和感染情况发生.结论:本方法具有适应症广,骨折愈合快,组织损伤小,固定牢固,复位可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又不需C臂X线机和骨科牵引床,适合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 功能性外固定器治疗青壮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明新杰;明立功;明新忠;明新广;明新武;张全金;郭永刚;陶锦淳

    目的:研究功能性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以来,应用自行研制的功能性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18例.结果:经3~17个月的随访,复位质量优良率达89%.1年后随访功能优良率达94%,平均4.8个月恢复.固定期间背侧固定针松动1例,4个钉孔感染,去除外固定器经换药痊愈,1例正中神经于复位固定后即有所改善,2个月后随访恢复正常,骨折愈合时间5~12周,平均10周.结论:该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各类型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有效方法,非超关节固定,术后即可行腕关节活动.

  • MMIA化疗治疗骨肉瘤的护理体会

    作者:于共荣;凌云霞;孙丽华

    目的:分析探讨骨肉瘤患者MMIA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反应,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自1999年10月,15例病人接受MMIA化疗,术前+术后化疗8例,术前化疗1例,术后化疗6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调节饮食、加强心理护理、注意静脉穿刺和严遵医嘱等处理,并密切观察化疗的毒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穿刺静脉的渗漏现象,无皮肤坏死及心脏毒性等发生.随访结果:2例肺转移、1例死亡;无1例因护理并发症而终止化疗.结论:病人的心理、饮食护理,选择及保护好静脉、做好用药后的主要毒付反应护理,是顺利完成骨肉瘤MMIA化疗的关键.

  •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继发软组织劳损的护理与康复

    作者:韩志萍

    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绝大多数通过单纯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即可完成髓核摘除,并且术中不进行脊柱融合,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有利于早期下床功能锻炼.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