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同的内固定物失败后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黄晖;沈宁江;王广积;林坚平;周钢;方业汉;熊小龙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失败后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并比较其手术难度及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因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动力髋螺钉或髓内钉固定失败后行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资料.[结果]不同的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期末Harris评分、并发症率、再次翻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1.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1.2%,再次翻修率12.1%,Harris评分优良率81.8%.[结论]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其手术难度及治疗效果与初始内固定物的选择无关.

  • 两种球囊扩张器于PKP术后并发椎体高度丢失风险的时间相关性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蒋翔;蔡贤华;徐峰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球囊扩张器(普霖及Kyphon Balloon)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随时间推移在手术椎体高度丢失并发症上的异同,及其对疼痛症状改善的可能影响.[方法] 2012年12月30日~2014年6月11日纳入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72例,多中心随机单盲条件下分为均等2组,分别使用普霖球囊扩张器及Kyphon Balloon行PKP手术.术前及术后3、30、90d随访并测量患椎压缩高度及Cobb角,使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分析比较二组术后即时至终末随访时椎体高度丢失程度及症状反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差在FAS (P =0.076 4)、PPS (P=0.329 0)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Cobb角差异在FAS (P=0.253 1)、PPS(P=0.248 1)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随时间推移均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组手术后疼痛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S(P=0.393 9)、PPS (P=0.541 2),随时间推移趋势下降.排除手术椎体再骨折及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在国产球囊参与的单盲试验中可能出现的试验者偏倚影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及疼痛缓解在随访时间线上曲线变化不一致,随时间推移二组手术椎均在术后早期存在普遍的塌陷现象.[结论]普霖PKP球囊扩张器与Kyphon Balloon术后手术椎均存在相似的塌陷风险,该风险发生时间或较相邻椎体退变或再骨折更为普遍和早期,但该风险与疼痛症状并未发现明显正相关性.

  • 两种微创方法治疗儿童胫骨远干骺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宏艳;左玉明;王月光;赵洪波;易凡;窦静

    [目的]对比弹性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胫骨远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儿童胫骨远干骺端骨折91例,其中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2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9个月,平均27个月.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比较弹性髓内钉组均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但在术后局部皮肤刺激症状及骨折对位不良方面均较锁定加压钢板组有增高趋势.[结论]弹性髓内钉及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胫骨远干骺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锁定加压钢板系统具备角度稳定性,骨折固定更可靠,弹性髓内钉需依据患儿年龄、体重、骨折类型及稳定性严格掌握适应证.

  • 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张大鹏;强晓军;王振江;刘涛;马方南

    [目的]比较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和使用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 1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化分为A组(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组42例)和B组(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组68例).术前统计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VAS评分及骨密度值(-T值).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花费、透视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VAS评分、椎体复位高度、骨水泥静脉渗漏、椎旁渗透率、邻近椎体骨折、其他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 ~36个月.术前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VAS评分等基本临床资料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透视时间、骨水泥用量、住院花费均少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24h 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俯卧位并手法复位及术后椎体高度均有明显恢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椎体周围骨水泥静脉丛渗漏3例(7.1%),椎旁骨水泥渗漏7例(16.7%),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4例(9.5%),应激性胃溃疡1例(2.4%);急性脑梗塞1例;B组发生椎体周围骨水泥静脉丛渗漏6例(8.8%),椎旁骨水泥渗漏8例(11.7%),其中B组出现1例骨水泥肺栓塞,导致严重后果,应激性胃溃疡2例(2.9%),冠心病急性发作1例,脑脊液漏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 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但前者在治疗花费及透视时间方面占明显优势.

  • 儿童髋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学龄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

    作者:左玉明;于铁强;王月光;周宏艳;王国强;易凡;张磊

    [目的]探讨儿童髋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学龄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儿童髋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学龄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8 ~13.8岁,平均11.6岁.根据Seinsheimer骨折分型:ⅡA型1例,ⅡB型4例,ⅡC型3例,ⅢA型4例,ⅢB型2例,Ⅳ型2例.[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2个月,平均29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9周,平均12.7周.根据Sander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4例(87.5%),良2例(12.5%),优良率100%.伤侧肢体过度生长3~9 mm,平均5mm.切口浅表感染及内固定物取出困难各1例,未出现断钉、内固定松动及继发骨折移位,无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及内置物取出后再骨折,无髋内外翻畸形、肢体旋转畸形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儿童髋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学龄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稳定,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行关节功能练习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 大段游离胫骨异位预构骨皮瓣二期带蒂原位回植修复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周明武;张迅;幸超峰;王飞云;朱杰;宋力;李扬;周立

    [目的]探讨大段游离胫骨异位血管化预构骨皮瓣二期带蒂原位回植修复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例大段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其中,1例胫骨骨折术后发生严重感染(例1),另l例游离胫骨段严重污染(例2),分别将体外灭菌处理的大段游离胫骨异位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处预构骨皮瓣,同时对胫骨开放创面进行抗感染治疗,待感染创面治愈后,择期行携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异位血管化骨皮瓣原位回植修复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两患者游离胫骨段在异位预构骨皮瓣的整个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预构骨皮瓣术后3个月DSA均显示:游离胫骨段周围可见大量血管生长,且部分血管长入胫骨段内.1例小腿部感染创面在预构骨皮瓣术后6个月治愈;预构骨皮瓣术后1年行带血管蒂的预构骨皮瓣原位回植修复胫骨及小腿部皮肤缺损,回植术后5个月,原骨折部位下段发生慢性感染,经抗感染治疗6个月后治愈;回植术后12个月患肢负重行走功能开始恢复.例2污染创面在预构骨皮瓣术后一个半月闭合;预构骨皮瓣术后6个月行带血管蒂的骨皮瓣原位回植修复胫骨及小腿部皮肤缺损;回植术后1 1个月患肢负重行走功能完全恢复.[结论]大段游离胫骨异位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处可预构带血管蒂的骨皮瓣,其可作为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自体骨来源,为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改良负压吸引装置在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娟丽;谢志;董晓艳;王会丽;刘洋;刘玉杰

    [目的]研究改良的与传统的负压吸引装置在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关节镜手术随机分为采用改良负压吸引组和传统负压吸引器组,观察两组术中负压吸引发生吸引阻塞次数及医生满意度.[结果]改良负压吸引组较传统负压吸引装置组,发生阻塞次数明显减少,医生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改良负压吸引装置保证了关节镜术中吸引通畅,提高了术中吸引效果,改良负压吸引装置优于传统负压吸引装置.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化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本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2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例.依据是否发生再骨折,将患者分为骨折组(35例)和对照组(191例).对两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VAS评分降低(P<0.05),随访6~36个月,35例(15.5%)患者发生新发骨折.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伤椎数、骨折病史、BMI、BMD、手术椎体数是患者出现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易发生再骨折,年龄、伤椎数、骨折病史、BMI、BMD、手术椎体数是出现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 皮肤弹性牵张法闭合小腿骨筋膜室高压减张切口

    作者:倪国骅;吴学建;张德洪;杨红海;冯厚海

    [目的]探讨皮肤弹性牵张法闭合小腿骨筋膜室高压切口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4年10月的16例小腿骨筋膜室高压筋膜切开减压后采用皮肤弹性牵张法闭合减张切口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6 ~ 56岁,平均34岁.一处减张切口11例,两处减张切口5例,皮肤缺损面积6 cm× 14 cm~15cm×22 em,均为梭形皮肤缺损,在皮肤缺损纵轴线两侧的皮肤边缘穿入克氏针,然后以数根医用硅胶管穿过两侧克氏针后适当收紧、打结,根据皮缘血供及小腿肌肉受压情况,及时调整硅胶管的张力,待皮缘相互接触时去除克氏针及硅胶管,行皮肤间断缝合术.[结果] 16例减张切口均愈合,12例一次牵张成功后直接间断缝合,4例出现克氏针切割皮肤后部分脱落,再次穿针牵张成功后间断缝合.随访6~12个月,牵张后的皮肤色泽同正常皮肤,毛发生长正常,弹性良好,无臃肿,触痛觉正常.[结论]利用皮肤弹性牵张法闭合小腿骨筋膜室减张切口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 海水浸泡性开放性创伤炎症因子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遂辉

    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与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上争斗的日益频繁,海上伤害事件导致的海水浸泡性开放性创伤已日渐增多.具有独特理化性质与微生物分布特征的海水必将引发开放性创伤的次生伤害,加重伤情.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多方面阐述了海水浸泡后的开放性创伤的病理生理和损伤机制,所获结论不尽相同.为此作者从有关海水浸泡伤的相关文献中,对集中度高的炎症因子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从该角度阐述海水浸泡性开放性创伤炎症因子的研究现状.

  • 骨痂的形成与分类

    作者:刘振东;秦泗河

    所有的骨再生都起源于干细胞.骨痂的形成是由刺激信号引发的细胞再生过程.多种多样的骨修复现象可能具有相同的细胞学链条机制.血管内皮细胞在骨再生的启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具备特异性.破骨细胞通过分泌BMP触发了干细胞向骨细胞的特异性分化.骨折愈合的漫长过程是骨痂形成反应不断重复和叠加的结果.由超负荷诱发的应力-血管生成-骨再生的偶联效应是骨痂形成的基本病理基础.骨再生具有放大的骨生成效应,不同的固定方式可以影响骨再生的效率,适当的超负荷可以导致放大的骨再生,应力遮挡妨碍骨痂的形成,而不稳定的固定可以导致磨损性骨吸收.可以根据骨痂的形态学表现来推断骨折间隙力学环境的合理性,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骨痂调控.

  • 磁力导航髓内钉与传统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何启新;廖穗波;黄建军

    [目的]观察磁力导航髓内钉与传统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4例,其中行磁力导航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35例(导航钉组)和行传统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39例(传统髓内钉组),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 22个月,平均15个月.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功能评分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导航钉组的总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负重时间均少于传统髓内钉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义(均P <0.05).两组术后马元璋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3% vs 94.88%,P>0.05).导航钉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交锁钉组,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4% vs,35.90%,P<0.05).[结论]与用传统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相比,磁力导航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定位准确、损伤小、疗效好.

  •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皮肤牵张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软组织缺损

    作者:谭家昌;杨有猛;徐鸿育;肖奇攀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皮肤牵张技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32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22 ~ 66岁,平均32.1岁.入院时破溃的皮肤创口及窦道大小不等,可见骨或内置物外露.局部彻底清创,自制简易皮肤牵引装置收拢创面并应用VSD技术覆盖,7~10d后拆除VSD装置,若创面清洁、肉芽组织新鲜,两侧皮缘靠近,则行直接缝合.如果创面不清洁,皮缘距离较远,则再次清创、继续收紧创面及VSD覆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 ~ 22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32例患者经VSD及皮肤牵张技术治疗平均2.3次(1~4次)后感染得到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皮缘靠拢行直接缝合,创面愈合形成线状瘢痕.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结论]彻底清创、VSD结合皮肤牵张术可有效的控制感染,闭合软组织缺损创面,可避免对供区的伤害及皮瓣坏死的风险,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微创双切口结合带袢钢板固定技术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许庆山;陈继良;王旭;朱建福;苏郁

    [目的]探讨微创双切口结合带袢钢板固定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9月,选取本院收治的24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在2个微创切口内,将肩锁关节复位后采用带袢钢板固定及重建喙锁韧带.[结果] 2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2.1个月,肩外形正常.X线片复查显示肩锁关节解剖关系恢复.参照Karlsson标准[1]评定:A级21例,B级3例,无再脱位,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该技术操作简单、设计合理、手术创伤小,具有复位准确、固定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和费用,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 超声与透视下犬股骨骨折外固定的实验对比

    作者:葛永军;樊嵘;姥义;骆宇春;王诗波

    [目的]探讨超声仪在监测犬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手术中的效能.[方法]选择10只成年比格犬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前对双侧股骨进行X线片检查以排除肿瘤、畸形等影响,采用开放性截骨术建立股骨骨折模型.每只实验犬双侧股骨随机分配到超声组和透视组进行对照,分别在超声诊断仪及C型臂X线机辅助下行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手术.术后分别摄取犬双侧股骨正侧位X线片.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效果和固定针深度.[结果]超声组和透视组外固定支架手术操作完成的时间分别为(34.3±1.8) min和(43.8±2.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透视组术后X线片骨折对位率分别为(89.3±3.6)%和(91.6±3.7)%,术后正、侧位X线片成角分别为(4.4±1.5)°、(5.9±1.7)°和(3.5±1.1)°、(4.8±1.9)°.两组固定针深度分级,超声组:优21例,良16例,差3例,优良率92.5%;透视组:优32例,良8例,差0例,优良率100%.透视组术后骨折对位、X线正、侧位成角和固定针深度均优于超声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股骨骨折模型可获得满意的复位与固定,提示便携式超声仪可有效替代X线机,尤其适合野战环境下四肢骨折伤员的紧急救治.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对骨折局部BMP-2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新炜;李云恺;韩建龙;邱思强;栾方海;左金良

    [目的]探讨体外不同程度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成骨分化对大鼠股骨骨折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1)选用120只成年Wistar大鼠制作股骨不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A、B、C、D、E、F六组;(2)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给予体外成骨分化诱导,采用茜素红S染色鉴定,将未诱导和诱导3、7、11、15 d的hUC-MSCs分别注入A、B、C、D、E组实验动物骨折处,F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于移植后1、2、3、4周分别切取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显示BMP-2并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检测实验大鼠血常规.[结果] hUC-MSCs成骨诱导3周时细胞内出现大量钙结节.细胞移植各组BMP-2表达在第1、2、3、4周时均明显强于空白对照组.A、B、C、D、E各组BMP-2表达在第1周和第4周时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第2、3周时B、C两组显著强于A、D、E三组.BMP-2表达在第2周时出现高峰,之后下降,在第4周时仅少量表达.六组之间血常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UC-MSCs具有较好的免疫相容性,移植前体外诱导hUC-MSCs成骨分化能提高骨折愈合早期BMP-2的表达,诱导3、7d效果佳.

  • 双基因pCDNA 3.1-NGF-IRES-BMP2真核质粒转染大鼠BMSCs诱导成骨的研究

    作者:陈宁;蒋林彬;粟谋;徐威;李朝旭;王锐英;唐际存;贝朝涌

    [目的]研究双基因NGF与BMP2转染大鼠BMSCs并诱导BMSCs成骨分化后表达情况.[方法]将第三代大鼠BMSCs,分为五组,单基因pCDNA3.1-NGF转染组(A组),单基因pCDNA3.1-BMP2转染组(B组),双基因pCDNA3.1-NGF-IRES-BMP2转染组(C组),空质粒对照组(D组)、阴性对照组(E组).运用Lipo-fectamine2000介导将各组基因转染BMSCs,Western-blot检测目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含量并测定灰度值.ALP试剂盒检测ALP表达含量,茜素红染色测定转染后各组钙结节并计数.[结果]各组基因转染BMSCs后,Western-blot、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ALP试剂盒检测、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及统计学分析均提示双基因转染组的目的蛋白表达量、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ALP表达量、钙结节形成数目均高于单基因转染组、空质粒组及阴性对照组.[结论]转染双基因pCDNA3.1-NGF-IRES-BMP2组BMSCs可同时表达两种目的蛋白,能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NGF的加入能够增强BMP2的成骨作用.

  • 掺锶硫酸钙及DBM复合材料骨修复能力评价

    作者:田晓东;屠冠军;张腾云;董明岩;韩丽伟;赵彦涛

    [目的]制备一种掺锶硫酸钙与DBM复合的骨修复材料,为临床提供一种成骨活性优良的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掺锶硫酸钙与DBM复合的活性骨修复材料,其中锶元素的量为钙含量的6%,掺锶硫酸钙与DBM按体积比1:1复合.观察兔股骨髁骨缺损模型修复效果,利用X线片观察缺损区域的新骨形成情况,采用MicroCT评价局部的骨量和骨质变化,对组织切片予以Van Gieson (VG)复合染色法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荧光双标观测计算成骨速率.[结果]术后动物无死亡,所有兔子切口无渗血或出现分泌物状况,术后活动正常.从MicroCT的BV/TV结果看出实验组在12周时缺损区域已经恢复;掺锶CaSO4复合材料组缺损部位已经基本修复,CaSO4组未完全修复.VG组织学观察显示各组均有新生骨小梁生成,荧光双标观测得到的矿化沉积率显示复合材料组新骨生长突出,矿化沉积率为(2.31±0.13) μm/d.[结论]通过MicroCT、VG组织学染色以及荧光双标观测对兔子股骨髁缺损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

  • "自组装"工程化软骨修复体外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山锋;杨钟华;勘武生;肖军;刘军;孙志博

    [目的]探讨应用"自组装"工程化软骨修复体外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转归.[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将第3代hMSCs用含100 ng/ml GDF-5的软骨诱导液定向诱导,2周后重悬细胞,以5×106/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2%琼脂糖包被的24孔板,行自组装培养,2周后对标本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软骨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然后将部分标本植入到体外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内,培养4周观察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并比较修复前与修复后标本的软骨相关生物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2周时预分化的hMSCs"自组装"形成一软骨样组织,组织学检测到软骨特异性成分阳性表达.全层软骨缺损修复模型体外培养4周后,大体和组织学可见缺损由工程化软骨所修复,交界面呈紧密黏附状,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呈阳性表达,但弱于未移植组.生化结果显示移植组标本的细胞数、GAG和总胶原含量均低于未移植组(P<0.05).RT-PCR结果也反映出这一变化.[结论]"自组装"工程化软骨能有效地修复体外关节软骨缺损,并且能较稳定地维持软骨表型.

  • 踝内侧韧带损伤

    作者:毛宾尧

    踝关节内侧韧带又称三角韧带或三角韧带复合部,分为浅、深两部分,浅部为屈肌支持带,从内踝前下方约25~31 mm,向后下斜向跟骨内下方,抵止部宽32 ~50 mm,呈梯形,途经并覆盖从前到后宽为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形成腱间隔,融于各肌腱外被的滑液鞘上,分隔并约束三腱和胫后动、静脉与胫后神经,维持踝内侧各部组织不会前后移位和叠压[1](图1).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