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附31例报告)

    作者:王诗波;骆宇春;许斌;刘云鹏;张焱;樊嵘;华国军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体外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11年1月,对31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采用锁骨体外钢板同定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6d,平均3.5d.根据Edward对锁骨骨折愈合的评价指标制定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本组病例经9~25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0按上述标准评定:优24例,良5例,中2例.[结论]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锁骨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 陈旧性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孙国栋;李志忠;王晶;林永新;焦根龙;隋杰;周志刚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颈髓损伤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2005年1月~ 2009年12月,共收治陈旧性下颈椎损伤并引起颈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为伤后1个月以上.手术方式包括前路减压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与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术后颈椎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者获得解剖复位,19例患者复位达到80%以上,术后平均随访32个月.植骨完全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所有患者术中无神经损害加重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损伤的治疗应按照脱位程度及脊髓损伤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案,手术治疗能够恢复颈椎的序列和高度、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

  • 透明质酸预防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粘连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磊;陈百成;王晓峰;刘虎;朱超华;王智慧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预防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发生膝关节粘连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随机选择30例术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2.5ml作为实验组;另30例常规手术不应用透明质酸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术后6周时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度,Lysholm评分总改善率及VAS评分.[结果]60例均获随访,术后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实验组伸屈141.25.±9.98°,对照组伸屈133.75°±8.5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总改善率,实验组84.8%,对照组6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实验组4.20±1.15,对照组6.10-1.5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能有效预防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粘连的发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临床评估

    作者:杜浩;田笑笑;李同森;张洛灵;熊明月;赵大治;许波;裴国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恢复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11月~2010年3月间收集7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病例,同时收集67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长臂石膏外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1个月后拆除固定装置并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系列观察随访至活动度恢复到健侧的90%为止.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及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后肘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评价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肱骨髁上骨折组分别需14.05,16.23,3.05,2.11周可恢复肘关节伸、屈及前臂旋前、旋后四个方向的90%活动度.前臂远端骨折组中,肘关节伸、屈及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要恢复到预期目标分别需2周和4~5周.两组患者在肘关节伸屈、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固定1个月,肘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至正常需3~4个月,前臂旋转功能恢复需2~3周,旋后较旋前功能更易于恢复,肘关节屈曲功能恢复慢.长臂石膏外固定一个月对儿童肘关节功能恢复影响较小.

  • 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和肢体短缩

    作者:樊靖;张湘生;万军;孙德毅

    [目的]探讨运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治疗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造成的骨缺损和肢体短缩的疗效及经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的26例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造成的骨缺损和肢体短缩行骨段转移术.男15例,女11例,年龄8~17岁,平均11.6岁,术前患肢平均骨缺损长度4.8 cm,肢体短缩差值平均5.3 cm.[结果]全部病人均获随访.术后随访平均116个月,平均外固定指数48.0 d/cm.延长范围5.8~15.1 cm(平均10.3 cm),骨不连接愈合时间平均6.6个月(4~ 13个月).骨愈合率100%,所有患者肢体长度差异得到纠正.[结论]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是治疗儿童伴有肢体短缩的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关系

    作者:贾小林;谭祖键;杨阜滨;厉洋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临近(相邻或间隔)椎体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2月~2009年3月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391例单椎体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新发骨折的研究限于治疗椎体上下3个椎体.患者分为3组:相邻椎体骨折组、间隔椎体骨折组和没有继发骨折的对照组.对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以及手术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各因素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关系,并比较相邻椎体和间隔椎体继发骨折影响因素的不同.[结果]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表明45例患者48个椎体继发骨折.其中29例患者,32个继发椎体骨折为相邻椎体组;16例患者、16个继发椎体骨折为间隔椎体组;346例患者为对照组.局部后凸角度、椎体压缩程度和术后骨折高度恢复情况是相邻及间隔椎体继发骨折的共同危险因素.在前者,低体重指数和骨水泥椎间隙的渗漏是危险因素.在后者,局部节段活动范围减小是危险因素.但前者较后者更早发生.[结论]相邻或间隔椎体继发骨折的机理可能不同,有不同的高危因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能加速了新发椎体的骨折.

  • 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邹德波;周东生;张凯宁;吴莹光;张虎;任延军;杨允

    [目的]探讨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7例共169个椎体,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疼痛强度视觉模量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矫正程度、骨水泥渗漏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视觉模量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改善,伤椎高度恢复,椎体后凸部分矫正,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疼痛指数无加重;但两组间比较,治疗效果及骨水泥渗漏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单侧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 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应用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晓旭;刘珏

    [目的]对微创小切口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 Direct以及CNKI、CBM、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等网站进行检索.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2011年1月.再对入选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系统收集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置换的相关文献,并按临床科研方法的国际通用原则进行阅读和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4.2进行Meta -分析,以获得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置换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指标的相关证据.[结果]共检索到236篇原始文献,有6篇符合终的入选标准,总计随访患者551例.研究显示微创小切口组在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方面少于传统长切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在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方面少于传统长切口;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两种切口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缺乏足够的证据,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 活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唐向盛;谭明生;移平;杨峰;王蓓;李显

    [目的]评估活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8例接受PKP手术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行术中活检术.根据术前诊断将患者分为肿瘤组(A组,18例)、诊断不确定组(B组,25例)和骨质疏松组(C组,65例)共3组.记录并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活检结果情况.[结果]取材活检成功率100%,无活检相关并发症.A组中16例确诊为转移癌,2例为骨质疏松;B组中19例为骨质疏松,5例为肿瘤,1例诊断不明;C组中63例为骨质疏松,2例诊断不明.[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活检有利于明确病因诊断,尤其对于术前怀疑其病因不是骨质疏松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

  •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儿童开放性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闫国章;周振宇;王平山;刘立峰;曹学成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在儿童开放性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14例儿童开放性骨盆骨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积极处理并发症,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骨盆骨折外固定或内固定手术.[结果]11例存活,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术后随访1年,10例恢复行走,1例半骨盆离断患者在支具的辅助下恢复行走能力.[结论]对于儿童开放性骨折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患儿生存率.

  • 胸腰椎骨折伤椎单侧置钉与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关系分析

    作者:王洪伟;李长青;周跃;王建;初同伟;张正丰

    [目的]探讨伤椎单侧置钉的5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其与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关系.[方法]临床应用附加伤椎单侧置钉的5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5例,随访时间平均为12.5个月.随访观察伤椎单侧置钉对改善胸腰椎骨折脊柱畸形的手术效果及伤椎单侧置钉与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关系.[结果]伤椎单侧置钉5钉固定术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矢状位后凸Cobb角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单侧置钉的5钉固定术术后即刻脊柱侧方成角与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单侧置钉的5钉固定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胸腰椎骨折的后凸畸形,不会引起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加重.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股距重建的策略

    作者:左进步;余磊;梁宏伟;王伟;赵斌;齐进如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预后,评价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9年6月间本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共112例患者,男35例,女77例,年龄75~96岁,平均81.4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股骨颈骨折60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 39个月,平均18.6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股骨粗隆间骨折组,优良率92.1%(优22例,良25例,可3例,差1例).股骨颈骨折组,优良率91.3%(优28例,良25例,可4例,差1例).股骨颈骨折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组.下地负重时间和髋关节优良率方面无显著差别.[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成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方法.

  •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作者:李景伟;王文志;冯世庆

    [目的]探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10年2月,47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C型臂X线机下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并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 - 18个月,平均10个月,全部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周,据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优22例、良19例、一般6例.优良率87.2%.[结论]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能提供坚强内固定,出血少,创伤小,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 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邱其昌;徐宝友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7年12月~2009年12月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0例,术后第2d开始行CPM机功能锻炼及屈伸踝关节的主动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18个月,75例骨折骨性愈合,占93.75%,无断钉、脱钉、钢板松动、断板、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活动,术后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此类病人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 87例四肢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结果分析

    作者:殷渠东;顾三军;孙振中;蔡建平;吴永伟;孔友谊;寿奎水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7例四肢骨折共使用171枚可吸收螺钉或螺棒,除4例胫骨干骨折外,其余均是近关节松质骨骨折,平均年龄38.2岁,术后常规石膏或支具制动4~6周,然后根据螺钉稳定性和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循序渐进康复锻炼.分别以早期骨折复位固定效果、晚期固定效果、局部反应和关节功能恢复四项指标评定结果.[结果]随访9~24个月,平均12个月.早期骨折复位固定效果:优良80例(优良率92.0%)、可6例、差1例.晚期固定效果:固定有效82例(有效率94.3%),固定失败5例(失败率5.7%),其中3例移位较轻,2例移位较重.局部反应:有反应者7例(发生率8.0%),其中4例较轻,3例较重.关节功能恢复:优良71例(优良率81.6%),可8例,差8例.[结论]可吸收螺钉免除2次取内固定手术,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和按照手术规范操作,它的并发症少,是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较可靠的内固定物.

  •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康复

    作者:杨康骅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膝关节内骨折,常伴内外侧副韧带、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发病率、致残率较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但单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并不满意.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多,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复位丢失、畸形愈合、关节强直、创伤性关节炎等,术后早期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及治疗并发症,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胫骨平台骨折涉及主要负重关节,为尽可能保留关节功能,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关节面完整、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正常下肢力线及维持关节稳定.若治疗不积极或功能锻炼不当,可致膝关节疼痛、僵硬、不稳定和功能障碍、内外翻畸形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内固定术后早期积极、安全有效的功能锻炼是骨折康复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措施.术后功能恢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严格遵循医护人员提供的功能锻炼方法.康复运动治疗机制:康复运动治疗可促进关节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适宜的应力刺激有利于游离钙沉积,新生骨生长,促进骨折愈合;肌肉收缩有利于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关节运动能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滑液的分泌,防止关节挛缩.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康复
  • 脊髓损伤后髓鞘相关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及基因治疗现状

    作者:崔学文;刘自文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可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其治疗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和外周神经系统(PNS)相比,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脊髓损伤后不能再生的原因主要由于:(1)脊髓髓磷脂的几个糖蛋白成份对神经轴突再生是抑制的;(2)脊髓对损伤的生理反应与周围神经不同,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的巨噬细胞浸润较慢,使抑制性的髓磷脂清除延迟,这主要是血-脊髓屏障的存在;(3)损伤脊髓的远端不能像周围神经一样在损伤后上调表达细胞粘附分子;(4)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扩增,变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抑制神经再生的胶质瘢痕.归结起来主要是两方面的作用:(1)脊髓轴突神经元本身缺乏再生的能力;(2)它们的再生被抑制性的脊髓微环境所抑制.后者在其中起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脊髓髓鞘含有丰富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主要有:髓鞘相关糖蛋白( 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OMgp),Nogo -A及ephrin - B3,统称为髓鞘相关抑制因子(myelin-associated inhibitor factors,MAIFs[1]),MAG,OMgp和Nogo-A虽然结构不同,但都与相同的MAIFs受体复合体- Nogo受体复合体(NgR1/p75/LIN - GO -1复合体)结合发挥作用,MAIFs的相继发现及对其作用机制逐步深入了解使围绕髓鞘抑制因子的研究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轴突再生研究的热点.

  • 骨折金属内固定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小平;毕若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工伤及各种意外事故所致的骨折越来越多,损伤能量也越来越高.为了取得满意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减少骨折所致的致残率,大限度的恢复肢体的功能,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成为治疗骨折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这些手术中金属内固定材料扮演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内固定材料主要包括医用不锈钢、钛合金、钴基合金、形状记忆合金、金属钽和铌等.本文主要对治疗骨折的金属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过程、临床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 Chopart骨折脱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夏江;杨云峰;俞光荣

    中跗关节包括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是中足和后足在解剖学上的分界线.早在16世纪法国外科医生Francois Chopart( 1743 ~ 1795)提出可以经距舟和跟骰关节行前足截肢术[1],这2个关节的复合体因而又被称为Chopart关节.临床上这两个关节常同时损伤,并可能累及距下关节、跖跗关节等周围其他关节.很多Chopart损伤在X线上难以察觉,导致临床上Chopart关节不稳定的漏诊和误诊率较高[2-3].其骨折脱位的种类和损伤机制变化较多,如何对其进行恰当的诊断和处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Chopart关节骨折脱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 组织工程化前交叉韧带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作者:李小建;孙芳菲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ACL损伤后难以愈合,如果不予治疗将会导致膝关节不稳,继发软骨和半月板损伤,加速膝关节的退变,终导致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1].ACL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膝关节稳定和协调膝关节运动,ACL纤维平行紧密排列,与弹性张力有关的主要有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Ⅴ型胶原及其他成分,胶原成分和分布比例不同是决定移植物性能优劣的主要原因.ACL附着点结构牢固,韧带损伤多数发生在实质部或附着点的撕脱性骨折.ACL中为无血管组织,其营养通过滑膜组织及滑液供给,这可能与韧带损伤后愈合缓慢有关,因此损伤后的韧带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恢复其功能.

  • 整合素αv β3和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庆秋;胡侦明;浦波;劳汉昌

    [目的]探讨整合素α,β3和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手术制作左侧兔桡骨中段骨干缺损模型,作为实验组.右侧作假手术处理,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合素-生物素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术后2、4、8、12周骨痂组织中整合素αvβ3和VEGF的表达.[结果]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整合素仅αvβ3和VEGF的表达上调,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整合素αvβ3和VEGF的表达水平高,术后12周表达水平低.[结论]整合素αvβ3和VEGF可能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整合素αvβ3和VEGF的表达有助于对骨折预后的判断.

  • 骨折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侯长举;朱振安;赵鑫;毛远青;于德刚

    [目的]观察骨折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浓度变化,并比较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异同.[方法]根据不同处理条件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骨折组(骨折后1、3、7d共3组),每组20只.分别于骨折后1、3、7d抽取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外周血MSCs,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s)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44、CD90、CD34、CD45).成骨、成脂诱导,碱性磷酸酶、茜素红和油红染色检测其分化特性.[结果]原代外周血MSCs呈集落生长,骨折组集落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其中以骨折后3d组形成的集落数多,具有显著差异(27.25±11.52 CFU-Fs/cuhure vs 2.80±3.96 CFU-Fs/culture,P<0.01).外周血MSCs高表达CD44、CD90,低表达CD34、CD45,不同的是CD34小部分呈阳性(<20%).与对照组骨髓MSCs的诱导结果相同,外周血MSCs成骨诱导后28 d出现钙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脂诱导后21 d有大量脂滴出现,油红染色阳性.[结论]外周血体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多潜能分化的MSCs表面标记且可以向成骨、成脂分化.骨折后外周循环中MSCs数量明显增多,呈一定的时序性变化,可能参与骨折修复.

  • 人胚嗅球嗅鞘细胞及人胚鼻粘膜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纯化

    作者:郑遵成;陶宗玉;魏开斌;张文正;任玉水

    [目的]采用差速贴壁法及免疫组化对人胚嗅粘膜OECs及人胚嗅球OECs进行体外纯化培养,探讨建立嗅粘膜OECs及嗅球OECs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对差速贴壁后的人胚嗅粘膜OECs及嗅球OECs分别交替应用含13%胎牛血清DMEM - 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p75NTR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和纯度检测.[结果]人胚嗅粘膜及人胚嗅球均可培养出嗅鞘细胞,嗅粘膜嗅鞘细胞形态多呈双极、三极,伴有细长的突起.p75NTR和GFAP染色均呈阳性反应,体外培养时人胚嗅球嗅鞘细胞纯度比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高.[结论]差速贴壁法可以分离培养出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及人胚嗅球嗅鞘细胞.

  • 虚拟手术系统支持下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相关数据的测量

    作者:何建荣;李超;杨会武;何飞;黄河

    [目的]通过结合当前虚拟手术系统辅助手术的优势,测量寰椎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相关数据.[方法]选取8例16侧无破损和畸形的寰椎(C1)防腐头颈标本,先行CT扫描,后将数据导入虚拟手术系统进行重建,测量寰椎侧块数据:选择侧块与后弓根部下方交界区和横突孔的内侧缘与寰椎后弓内侧壁中点为进钉点,测,L1:横突孔的内侧缘与寰椎后弓内侧壁的距离,L2:进钉点与侧块前缘高点的距离,L3:进钉点与侧块前缘的垂直距离,α:进钉点的垂线与寰椎侧块上缘切线的角度,β:进钉点垂线与横突孔内侧缘切线的角度,γ:进钉点垂线与侧块内侧缘切线的角度,内斜角度δ:(β+γ) /2-β.左右两侧均测量3次,取其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虚拟手术系统测量寰椎侧块相关参数L1、L2、L3、α、β、γ、δ,经统计学分析,左右侧测量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择侧块与后弓根部下方交界区处寰椎后弓内壁外约5 mm为进钉点,侧块螺钉进钉深度在18~22 mm,上倾斜约18°~20°,在矢状位上可内收6°.

  • 幼儿癫痫致桡骨远端骨折1例报告

    作者:姜先敏;郭立明;高强

    癫痫大发作致股骨颈、肱骨等部位骨折已有报道[1-2],本科诊治1例幼儿癫痫所至桡骨远端骨折,报道如下.1病例摘要患儿,男,2岁5个月,因右腕部肿痛,活动障碍5h入院.患儿生后有癫痫史,行脑电图检查示婴儿型癫痫.每次持续1 min左右,每日发作5~7次.5h前,患儿再次发作癫痫,由于家长疏忽,患儿将右手腕在癫痫发作时夹在座椅中,出现上述症状.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反应可.右手腕肿胀畸形,压痛明显.右腕关节X线片示右桡骨远端骨折,无明显移位(图1a、b).入院后给予短臂石膏固定后复查X线片示对位对线可(图1c、d),出院回家.出院后7d回院复查X线片见骨折移位,再次入院准备复位.期间癫痫继续发作,3d后X线片骨折移位较前再次加重.在全麻下行手法复位,长臂石膏管型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未见移位,骨折处愈合好.

  • 微型骨锚钉治疗锤状指并发症探讨

    作者:陆向荣;陆大明;陆振良;张振文

    锤状指畸形是常见的手部外伤,其中大部分病例为伸肌腱于止点处断裂或撕脱,传统对锤状指治疗有保守治疗或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等方法[1-2],近年来,应用微型锚钉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方法逐渐在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3-4],本科自2006年4月~2010年3月对147例锤状指患者采用此种方法治疗,总体疗效满意,但也有24例术后出现了一些并发症.

  • 跟骨关节内骨折103例治疗回顾性分析

    作者:贾俊峰;崔晓虎;张勇

    跟骨是足部诸骨中大一块跗骨,解剖结构复杂,骨折复位难度大,并发症较多,多年来对其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3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分别采用微创手术以及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共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103例,分析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报告如下:

  • 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吴云峰;孙志颖;彭海州;赵文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原则已得到广泛认同.有报道髋部手术深静脉血栓( DVT)发生率为40%~60%,约22%~29%的DVT患者可能发生致死性肺栓塞[1-2].因此对术前伴有DV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避免DVT及肺栓塞的发生意义重大.现将2005~2010年手术治疗的23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术前伴DVT的33例,回顾分析如下.

  • 经改良的胸骨柄人路治疗上胸椎骨折脱位

    作者:宫德峰;肖增明;詹新立;陈前芬;罗高斌

    上胸椎骨折脱位在临床上虽不多见,但近几年随着交通事故等高能损伤的逐渐增多,该病也有增加趋势.因上胸椎邻近解剖结构复杂,外伤后脊髓压迫因素一般来自前方,手术显露与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的固定均较困难,上胸椎的固定也没有专门的器材,手术风险及难度较大,其手术治疗一直比较困难,自2000年3月~2008年12月,本组收治13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改良的经胸骨柄入路行椎体切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就手术途径及改良方式进行探讨.

  • 审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来稿中有关英文摘要撰写的几个问题

    作者:《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外医学论文摘要的形式主要有2种:(1)传统式摘要(traditional abstract),即一段式摘要(one paragraph abstract); (2)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又叫标题式分段式摘要.虽然结构式摘要仅占34%,但它以其条理清楚,文字简明,查阅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从内容上看,不论是哪种摘要,都必须包括正文IMRAD(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and Discussion)中的主要内容.《中国矫形外科杂志》采用结构式中英文摘要.现就本刊来稿中英文摘要的表达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应用特殊设计股骨柄行混合型全髋置换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一个少五年的随访研究

    作者:高玉镭

    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将遇到诸多问题,譬如畸形坏死的股骨头,短缩的股骨颈,巨大的股骨颈前倾角,狭窄变直的股骨髓腔和不足覆盖的髋臼骨质.日本旭川医科大学Hiroshino等研发了称为4U的混合型全髋关节系统用于治疗DDH,此系统包括非水泥髋臼假体和水泥股骨柄假体.4U是universal通用,upgraded升级,unique独特,ultimate终等英文单词的缩写.

  • 某特种部队新兵训练损伤及内在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仇赛;王利群;张军;孙磊

    [目的]探讨特种部队新兵训练损伤的特点,找出内在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有效防治训练损伤和兵员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某特种部队345名新兵2008年1~3月新兵训练期间,训练损伤、个人信息、人体形态特征进行调查.资料数量化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软件行描述性分析、二分变量Logistic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45人中101人在3个月新兵训练期间发生训练伤,发病率为29.3%.损伤的部位以膝关节以下部位为多,占所有损伤的43.6%.损伤主要发生在3 km跑、5 km跑和战术训练等科目.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下肢长( OR=1.062,95% CI:1.001,1.127),X型腿(OR=1.007,95%CI:1.001,1.022)是危险因素;腰围(OR=0.914,95%CI:0.852,0.981)、无入伍前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史(OR=0.450,95%CI:0.216,0.939),肩宽比身高( OR=0.010,95% CI:0.001,0.011)是保护因素.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身高(B=0.0204,P=0.0003)、X型腿(B=0.216 4,P=0.061 6),以及腰围(B=-0.010 6,P=0.058 3)、入伍前劳动强度(B=-0.132 2,P=0.067 4)、水果摄入量(B=-0.080 2,P=0.078 7)入选方程.[结论]下肢是新兵训练损伤的主要部位.3 km跑、5 km跑和战术训练等科目是造成新兵训练损伤的主要科目.X型腿、下肢长、身高是新兵训练损伤的危险因素:无入伍前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史、入伍前劳动强度、水果摄入量、腰围、肩宽比身高是保护因素.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