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3D打印辅助钢板固定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朱仲廉;吴敏;胡海贝;王照东;王旭义;高许斌

    [目的]观察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38例.3D组使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传统组使用传统手术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踝关节Kofoed评分和Olerud-Molander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开始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9.36±2.37)个月.3D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为(83.64±12.55)d,显著小于传统组的(96.37±15.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Kofoed评分和Olerud-Molander评分均显著增加,3D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Kofoed评分显著大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后1、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lerud-Molander评分显著大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有效加快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

  •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发生Hill-Sachs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海鹏;朱娟丽;陈冬;石丽军;杨红梅;姚建华;程桯

    [目的]探讨肩关节习惯性脱位Hill-Sachs (HS)损伤发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共收治116例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3岁,平均(25.73±5.10)岁.根据是否存在Hill-Sachs损伤分成HS组和非HS组.通过CT检查评估Hill-Sachs损伤情况,对比患者的一般情况、脱位次数、初次脱位距手术时间和合并骨性Bankart损伤的情况,分析发生Hill-Sachs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患者中,55例存在Hill-Sachs损伤,发生率为47.41%.HS组和非HS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5.07±4.28)岁和(26.33±5.7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组中18例患者为左肩,37例患者为右肩;非HS组中19例患者为左肩,42例患者为右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组和非HS组平均脱位次数分别为(16.76±11.26)次和(6.38±4.77)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初次脱位距手术的时间分别为(35.09±19.46)个月和(11.98±7.30)个月(P<0.05).HS组中21例存在骨性Bankart损伤,占38.18%;非HS组中23例存在骨性Bankart损伤,占37.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ll-Sachs损伤是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的常见现象,脱位次数和初次脱位距手术时间是发生Hill-Sachs损伤的危险因素,而骨性Bankart损伤不是发生Hill-Sachs损伤的危险因素.

  • 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技术治疗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跟骨骨折

    作者:姬广伟;马磊;滕学仁;戴世友

    [目的]研究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技术治疗开放性Gustilo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2017年5月共36例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男33例,女3例;年龄28 ~45岁,平均(40.13±3.94)岁;根据开放性损伤Gustilo分型:GustiloⅡ型15例,ⅢA型14例,ⅢB型7例;根据Sanders骨折分型:Ⅱ型12例,Ⅲ型16例,Ⅳ型8例.予以开放性跟骨伤口清刨,并经过伤口复位跟骨后,于胫骨下端安装Ilizarov支架全环,VSD贴敷伤口,必要时行伤口自体表皮皮肤移植.采用AOFAS评分和影像测量评价临床结果.[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其中19例患者皮肤切口及针道切口轻度红肿,经换药后伤口愈合.17例伤口因创面较大待创口肉芽组织充填后进行自体表皮皮肤移植,移植皮肤都得到存活.患者住院期间VSD负压引流时间15~35 d,平均更换(3.28±0.88)次.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58±3.67)个月.AOFAS评分由术后3个月时(72.75±7.72)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79.19±9.06)分.末次随访时临床结果评定为优10例,良18例,一般7例,差1例,优良率为77.78%.与术前相比较,术后3d、术后6个月时跟骨影像测量参数,包括跟骨长度、宽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d、6个月之间比较上述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VSD技术治疗Gustilo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

    作者:田大为;万华;熊敏;张鹏;黄晓华;陈俊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失败病例12例.搜集初次行PFNA手术前后、随访复查的X线片及部分三维重建CT片,着重分析骨折类型、骨质情况、骨折复位情况、PFNA螺旋刀片在股骨头颈位置、尖顶距(TAD)值及翻修后伤口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髋内外翻等情况.[结果]12例手术失败患者中,病理性骨折1例,因置钉困难后更换手术方式;合并骨质疏松11例.12例中复位质量良8例,差4例.PFNA螺旋刀片在股骨头颈位置:TAD>30 mm 6例,其中螺旋刀片切割股骨颈4例,2例螺旋刀片退钉;TAD <30 mm 6例.所有12例患者随访11~ 19个月,平均(15.08±2.84)个月.无死亡病例.除3例改行关节置换、1例骨转移瘤改行钢板固定外,其他患者骨折均愈合,发生髋内翻畸形2例.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其中优4例,良3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58.33%.[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一旦失败,预后不佳.正确选择适应证,评价骨质疏况、骨折复位情况,以及准确的置钉位置,是预防失败的重要措施.

  • 骨搬运与包裹植骨治疗单纯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剑;周子红;刘宇;冯德宏;王建兵

    [目的]比较骨搬运与包裹植骨治疗单纯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2月80例皮肤条件相对良好的胫骨骨缺损>5 cm患者.按修复骨缺损方法不同分为骨搬运组(49例)和包裹植骨组(3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缺损原因、缺损距离骨修复时间和合并伤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下地时间、负重时间、骨不连、骨愈合时间、并发症、骨缺损修复手术费用和末次随访患肢邻近关节功能恢复(Johner-Wruhs评价方法)等情况.[结果]骨搬运组与包裹植骨组在卧床时间[(23.36±6.72)d vs(27.26±12.21)d,P>0.05]、负重行走时间[(95.98±15.67)d vs (102.55±17.54)d,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骨搬运组的骨不连发生率显著高于包裹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9) vs (1/31),P<0.05],对骨不连者行二次手术清创植骨内固定,二次术后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搬运组的骨愈合时间显著长于包裹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0±3.44)个月vs (7.77±1.67)个月,P<0.05].此外,骨搬运组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包裹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6±2.05)万元vs (4.46±1.20)万元,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hner-Wruhs评定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胫骨大段骨缺损,骨搬运和包裹植骨均是有效方法,但包裹植骨在骨愈合效果、治疗费用和并发症方面优于骨搬运.

  • 锁定板外置与切开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对比

    作者:孔占平;车晓明;陈华;李国栋

    [目的]对比研究闭合复位锁定板外置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锁骨中段骨折患者41例,其中应用闭合复位锁定板外固定16例(外置组),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内置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及VAS疼痛评分进行对比,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外置组少于内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外置组VAS评分高于内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置组2例出现浅表切口感染,经换药和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41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4.05±3.18)个月.外置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内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50±0.856)个月v8(4.160±1.214)个月,P<0.05].外置组1例,内置组3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三角巾悬吊保护下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两组间VA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锁定板外置固定可取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同的疗效,但闭合复位锁定板外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平均住院及愈合时间短的优势.

  • 开放胸肌下与镜下胸肌上肱二头肌腱固定术的比较

    作者:易刚;杨静;张磊;汪国友;郭晓光;刘洋;覃波;扶世杰

    [目的]对比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切断于胸肌不同位置固定治疗LHBT病变伴肩袖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行肩关节镜治疗的62例LHBT病变伴肩袖修复患者镜下修复肩袖并切断病变二头肌腱后,30例采用小切口胸肌下肌腱固定(胸肌下组),32例采用全关节镜胸肌上关节内肌腱固定(胸肌上组).比较两组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采用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胸肌下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胸肌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均获得18个月以上的随访.随时间延长,两组的Constant评分和ASES评分均显著增加,而VAS评分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胸肌下组VAS和ASES评分优于胸肌上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Constant、ASES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固定物松动、大力水手征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LHBT切断小切口胸肌下固定和全关节镜胸肌上关节内固定对伴肩袖撕裂LHBT病变患者均能有效改善功能和缓解疼痛,但小切口胸肌下固定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前期疗效改善更加明显的优势.

  • 智能可穿戴辅助康复与传统TKA术后功能康复的对比

    作者:赵志昕;温亮;郭文龙;张学东;贾斌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智能可穿戴辅助康复系统进行辅助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标准筛选TKA手术患者120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以相同的康复方案进行早期康复.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应用智能可穿戴辅助康复系统辅助,根据医生远程推送的康复方案和康复动作3D视频演示进行康复,同时由医生进行远程监测和沟通指导;对照组出院后继续按照住院期间的康复方案自行进行居家康复.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出院时、术后1、3个月的关节活动度(ROM)、WOMAC评分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主被动ROM、WOMAC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出院时主、被动ROM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试验组的主、被动ROM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出院时的WOMAC和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试验组WOMAC和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家庭康复模式相比,应用智能可穿戴辅助康复系统进行远程康复指导可在TKA术后短期内提高康复效果,并能够将康复宣教、智能预警和数据分析集为一体,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伤椎斜向长螺钉置钉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

    作者:康辉;徐峰;兰生辉;尚冉冉;伍博宇;赵东东;席金涛;黄壁旺

    [目的]探讨伤椎斜向长螺钉置钉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8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24~ 53岁,平均(38.52±3.25)岁.神经功能根据Frankel分级:C级8例,D级40例.均采用后路减压、伤椎斜向长螺钉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不同时间点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随访时间18~ 36个月,平均(22.52±2.13)个月.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92±0.87)分降低到术后(2.29±0.65)分,末次随访时为(1.23±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由术前C级8例,恢复至末次随访时E级5例和D级3例;术前D级40例均恢复至末次随访时E级.影像测量方面: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20.48±2.44)°降低到术后(1.67±0.72)°,末次随访时为(2.04±0.50)°;而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平均(37.25±4.89)%恢复到术后(88.48±3.59)%,末次随访时为(85.79±3.38)%.术前与术后影像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上述两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失败、无后凸畸形发生.[结论]采用伤稚斜向长螺钉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DenisB型胸腰椎骨折可以良好的矫正后凸、维持伤椎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组织缺损

    作者:胡兴峰;李青松;季亮;张博伟;李远平;董洋;王腾

    [目的]探讨应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8年1月,对16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切取皮瓣3.5 cm×6 cm~ 7.0 cm×l8.0 cm,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2~5cm,皮瓣供区采用直接拉拢缝合或者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存活,短随访1个月,长随访2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厚薄适中,穿鞋行走不受影响,植皮区Ⅰ期愈合,远期随访无溃疡发生.[结论]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型研究进展

    作者:王人楷;章浩;李迪;纪方;唐昊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常见于外力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众多,依据提出时间,临床运用广泛度以及影像学数据种类,分型差异较大.发表于20世纪的分型主要基于X线数据,目前临床较为常用,包括Evans分型、Jensen分型、Boyd-Griffin分型等.近5年提出的分型主要基于CT数据,临床使用并不普及,包括Nakano分型、Shoda分型以及Kijima分型等.粗隆间骨折分型对指导内固定治疗以及估计预后方面均有较大的价值,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20世纪左右提出的分型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修正和验证.近5年提出的新式分型需要在临床上继续接受实践检验.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有利于准确评估患者骨折程度,指导临床内固定治疗以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髌骨骨折的治疗现状

    作者:郑玉晨;张金利;舒衡生

    髌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目前对于髌骨骨折的佳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争议.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伸膝结构完整的髌骨骨折,而手术指征为伸膝结构不完整或骨折分离移位>3 mm和关节面错位>2mm的.张力带技术是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然而术后其内置物有很多并发症.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空心钉加张力带、Cable-Pin系统、钢板、小切口微创治疗和髌骨部分切除等.本文旨在对髌骨骨折治疗进行综述,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好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内固定
  • 陈旧性内侧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治疗

    作者:姚军;韦东磊;冯文宇;陈超;韦苏怡;刘菊英;韦庆军

    [目的]探讨陈旧性内侧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访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内侧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7例患者,男5例,女2例;左膝4例,右膝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7.32±6.74)d;6例为交通事故损伤,1例为运动损伤;根据Fanelli分型:B型1例,C型6例.所有患者均行内侧胫骨平台下撑开截骨,取髂骨植骨,联合后外侧复合体重建术.[结果]术后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步态正常,下肢力线无内翻,胫骨外旋试验(Dial-test)较健侧对比均<10°(术前均>10°);术后Lysholm评分(83.00±3.7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7个月,术前改善至D级,术后改善至A级4例,B级3例,患肢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内侧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复位是维持下肢力线的重要因素,应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后外侧复合体是膝关节稳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复重建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治疗

    作者:吴茂成;李康杰;元虎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保守治疗与再行PKP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 2016年3月,于本院行PKP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而接受治疗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均满1年.其中PKP组14例,再行PKP手术,保守治疗组12例采取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VAS评分及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比.[结果]在减轻疼痛方面,PKP组在术后8周有明显优势,但在术后1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椎体高度恢复方面,PKP组术后8周优于保守治疗组,但在术后1年时椎体高度丢失比由18.27%增至23.49%,呈现椎体高度再度丢失的迹象.保守治疗组呈现椎体高度持续丢失的迹象.[结论]PKP较保守治疗可更为迅速改善疼痛症状,并在恢复椎体高度方面优势明显,可视为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案.

  • 骨延长技术治疗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

    作者:解维峰;王亭;殷楚强;何旭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延长技术治疗手部创伤致掌指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12例手外伤后手指短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7指掌指骨缺损.男8例,女4例;年龄25~45岁,平均(33.67±5.14)岁.于手外伤术后3个月行掌指骨延长术.术后随访以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部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1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57±5.21)个月(12~24个月).17处掌指骨缺损均获得延长,延长节段完全钙化成骨,平均延长(1.72±0.50) cm (1.2~2.5 cm),TAM评分优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3%.[结论]掌、指骨延长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可以很好的恢复手指长度,并保留指端感觉,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 186例蒙古族成人跟骨B(o)hler's和Gissane's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何凯;吴建群;金丹;杨物鹏;王永华;张金花

    [目的]测量蒙古族正常成年人跟骨X线片上B(o)hler's和Gissane's角,比较在年龄、性别、侧别、种族等中存在的差异,为治疗跟骨骨折提供形态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2011年5月~2014年5月,从内蒙古第一附属医院、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影像学中心PACS系统中收集186例正常足部或踝关节侧位X线片,测量跟骨B(o)hler's角和Gissane's角.对不同年龄、性别及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结果]共纳入186例正常成年人踝关节或足部X线片,其中男88例,女98例,年龄18~68岁,平均(39.25±13.21)岁.2名医生测量B(o)hler's角、Gissane's角的相关系数分别为ICC=0.872、ICC=0.893.测得B(o)hler's角为(30.6±4.79)°、Gissane's角为(113.91±7.89)°.两角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B(o)hler's角与年龄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179,P=0.014),Gissane's角与年龄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187,P=0.011).[结论]成年蒙古族正常跟骨B(o)hler's角和Gissane’角与汉族、维吾尔族人等存在差异,且与年龄呈负相关,但在性别、侧别间无差异性,同时观察者间一致性很好,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 3.0T MRI对腕骨间韧带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

    [目的]探讨3.0T MRI对腕关节不稳患者近排腕骨间韧带损伤早期诊断及腕关节角测量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被临床医师初诊为腕关节不稳患者120例为试验组,招募志愿者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MRI诊断检查,分析比较两组舟月韧带(SLIL)、月三角韧带(LTIL)的MRI信号强度,SLIL和LTIL的直径及舟月骨角、腕骨角、桡月骨角.[结果]试验组腕关节SLIL和LTIL的MRI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SLIL近侧部分直径[(7.40±1.31) mm vs (5.73±0.78) mm,P<0.05],LTIL近侧直径[(5.66±0.77) mm vs (4.93±1.09) mm,P<0.05]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试验组舟月角[(88.75±11.50)°vs (57.65±8.42)°,P<0.05]、腕骨角[(143.12±6.74)°vs (137.59±7.31)°,P<0.05]和桡月角[(11.79±4.69)°vs (6.18±1.75)°,P<0.05]为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0 T MRI对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的患者可进行早期诊断,本研究的测量结果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价值.

  • MicroRNA-30a通过Sox9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的研究

    作者:王运佳;张宏其;余洪贵;周振海;杨冠腾;高琪乐

    [目的]筛选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软骨分化过程中调控Sox9表达的microRNA (miRNA),探讨软骨形成过程的基因干预靶点和手段.[方法]经过鉴定的MSC行软骨分化,监测分化过程中候选miRNAs的表达趋势,研究差异表达miRNA对MSC软骨分化的影响及其与Sox9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在筛选的4条具有调控Sox9能力的miRNA中,miRNA-30a和miRNA-195在MSC软骨分化过程中呈递增趋势.其中,miRNA-30a mimic转染MSC后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在软骨分化21 d后,转染组甲苯胺蓝染色较对照组减弱.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野生型Sox9 3'UTR报告质粒荧光释放被miRNA-30a mimic转染显著抑制,而突变体无此效果,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miRNA-30a mimic的MSC中,Sox9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结论]miRNA-30a在MSC软骨分化过程中表达逐渐上升并通过Sox9完成其负调节作用.此研究表明miRNA-30a作为调控MSC软骨分化的潜在靶点,对于软骨再生和软骨发育相关疾病的应用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3-D打印技术在儿童青少年胫骨近远端骺损伤骨折的应用

    作者:王瑜;马雅昌;朱雅文;杨朝昕;穆怀昭;金宇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儿童及青少年胫骨近远端骺损伤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8例胫骨近端骺损伤骨折及15例胫骨远端骺损伤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收集CT数据,在Mimics软件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打印出1∶1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行模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方案,术中操作按术前计划完成.术后支具制动,早期功能锻炼.采用Hohl和Luck膝关节评分、Helfet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双侧肢体生长长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6.37±1.9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改良Hohl和Luck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100%(优15、良3),踝关节功能Helfet评分优良率为100%(优13、良2),术后复查时行双下肢全长轴线片对比,未发生骨骺早闭、关节内外翻及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肢活动度及生长长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对青少年胫骨近远端骺损伤骨折的诊治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 肩袖修复中是否行肩峰成形术的荟萃分析

    作者:菅永志;方钦正;李珂;顾培伦;李瑞阳;吕燕敏;董金波

    [目的]系统性评价肩峰成形术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3月10日.检索肩袖修复与肩峰成形治疗肩袖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VAS评分和再手术率.应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s,共586例肩袖修复病例,其中肩峰成形组301例,非肩峰成形组2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肩峰成形组的Constant评分显著高于非肩峰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98,95%CI 0.87~5.09,P=0.006);随访12个月时,肩峰成形组VAS评分显著低于非肩峰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61,95%CI-0.85~0.36,P=0.003),前者再手术率也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4,95%CI 0.03~0.62,P=0.010).但两组在ASES评分和UCLA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袖损伤的患者,肩关节镜手术中行肩峰成形术在Constant评分、再手术率方面优于不做肩峰成形组.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