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大剂量甲强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并发症的研究

    作者:朱庄臣;焦伟;蔡国栋;张辉;王俊勤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后的早期并发症及其对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按是否应用甲强龙治疗分为甲强龙组和非甲强龙组,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APACHEⅡ、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以及出现高血糖、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伤口感染等早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无显著差异.甲强龙组的呼吸系统感染率及总感染率高于非甲强龙组;同时,甲强龙组高血糖的发病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两组患者在菌血症、泌尿系感染或伤口感染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反而增加了感染和代谢性疾病等早期并发症的风险.

  •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38例分析

    作者:陈庆泉;王万明;易文彪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选择、固定方法、腱-骨愈合因素和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选取38例需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术的患者.术后行相同的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记录患膝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数据收集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20个月以上随访,平均28.60个月.术后1周的VAS评分(6.57 +0.613)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18±1.1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后l周(78.56±4.75)°提高到术后12周的(132.54±4.74)°,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由术前的(21.63±1.29)分提升到术后12周的(60.68±1.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ysholm评分中的指标比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末次随访,所有病人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以降低患膝疼痛评分、增加患膝活动度、提高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缩短了患者康复疗程.

  • 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作者:于海龙;任伟剑;刘军;杨会峰;孟令志;项良碧

    [目的]探讨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上颈椎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行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上颈椎骨折并或随访168例,其中男115例,女53例,年龄19~ 69岁.患病种类包括Jefferson骨折69例,Hangman骨折47例,枢椎齿突骨折52例,对10例手术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共10例,男6例,女4例,内固定位置欠佳2例,椎动脉出血1例,椎动脉栓塞1例,枕大神经痛2例,单纯脑脊液漏2例,脑脊液漏合并椎管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1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内固定位置欠佳者及时行翻修手术,调整内固定螺钉位置,预后良好;椎动脉出血者术中使用骨蜡封闭止血,并拧入椎弓根螺钉压迫止血,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椎动脉栓塞1例:合并小脑梗死,对症治疗后遗留部分功能障碍;枕大神经痛2例:给予激素、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术后2个月复查时疼痛明显减轻;单纯脑脊液漏2例:切口紧密缝合,拔除引流管后切口处加压包扎,持续抗生素预防感染,切口愈合良好;脑脊液漏合并椎管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1例:给予敏感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预后良好;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清创缝合术并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重要技术,对出现的相应的并发症采用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 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中长期疗效

    作者:黄晓楠;张勇;王奇

    [目的]评估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中长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重点观察磨损、骨溶解、陶瓷碎裂发生率.[方法] 200l年5月~2005年5月,共142例(148髋)在本院行陶瓷对陶瓷THA治疗.平均年龄57.2岁(23 ~ 81岁),平均随访8.8年(7~12年).术前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7髋(52%)、髋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36髋(24.3%)、股骨颈骨折18髋(12.2%)、类风湿关节炎15髋(10.1%)及化脓性髋关节继发关节退变2髋(1.4%).评估患者术后临床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大腿及腹股沟疼痛发生率.影像学评估重点观察是否有磨损、假体周围骨溶解及陶瓷碎裂.[结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8.3分(10 ~ 7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92.5分(79 ~ 100分).在末次随访时,有4髋(2.7%)出现腹股沟部疼痛,6髋(4.2%)出现大腿疼痛,这些患者均未发现股骨柄假体松动.共29髋观察到假体周围有非连续性透亮线,其中股骨侧25髋(16.9%),髋臼侧4髋(2.7%).观察到膜内成骨在股骨侧有95髋(64.2%),在髋臼侧有88髋(59.5%).股骨侧和髋臼侧均未观察到骨溶解.有2髋(1.4%)出现髋臼杯倾斜角的改变,2髋(1.4%)髋关节脱位,1髋(0.7%)陶瓷头碎裂,1髋(0.7%)出现异响.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假体平均术后8.8年存留率为98.1%.[结论]陶瓷对陶瓷THA是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中长期临床疗效以及较高的假体存留率.

  • 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Meta分析

    作者:余光书;林焱斌;黄显贵;王宇;许志庆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和自控静脉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BIOSIS,Ovid database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方法收集自收录至2013年02月01日的相关参考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5.0.[结果]共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入选文献为10篇英文,13篇中文.Meta分析结果显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的视觉模拟评分优于自控静脉镇痛组,术后24h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WMD=-1.38,95%CI:-2.66~-2.14,P<0.000 01),术后48 h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WMD=-1.27,95%CI:-1.70~-0.85,P<0.00001).然而,数据分析结果还表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RR =0.35,95%CI:0.09~0.64,P=0.000 2)和头晕嗜睡发生率(RR=0.22,95%CI:0.12 ~0.42,P<0.000 01)比自控静脉镇痛组高.但是,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的低血压发生率(RR=1.06,95%CI:0.54~2.07,P=0.87)、需要追加镇痛药例数(RR =0.56,95% CI:0.22~1.48,P=0.24)和对镇痛效果满意例数(RR=1.92,95%CI:0.96~3.84,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比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好,但是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副作用相对更多,由于患者对两者镇痛效果满意度及需要追加镇痛药物无明显差异,建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同时进一步探讨疼痛管理方案.

  • 肩关节镜术后肩峰下间隙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俊玲;刘振国;牟爱珍;李洪波;李瑞华

    [目的]观察肩峰下间隙自控镇痛用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肩峰下间隙自控镇痛组(SA-PCA)和静脉自控镇痛组(IV-PCA).SA-PCA组为0.2%的罗哌卡因持续泵注背景剂量为5 ml/h,负荷量为8ml,单次剂量为5ml,按压锁定时间20 min; IA-PCA组为2μg/ml的舒芬太尼持续泵注背景剂量为2 ml/h,负荷量为2ml,单次剂量为2ml,按压锁定时间20 min.观察术后2、6、12、24、48 h的静态、动态VAS评分、不良反应以及镇痛泵的使用情况,患者对镇痛总体满意度.[结果] SA-PCA组在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与IV-PCA无明显差别,SA-PCA组在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低于IV-PCA组(P<0.05),SA-PC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IV-PCA组(P<0.05),SA-PCA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于IV-PCA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P<0.05).[结论]肩峰下间隙自控镇痛用于肩关节镜术后可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

    作者:张永兴;郭卫东;郝福玲;赵宗峤

    [目的]探讨PFN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8例,观察采用PFNA手术治疗的效果.随访时间11 ~32个月,平均(15.4±3.25)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9.7 ~ 65.3 min,平均46.7 min.术中出血量62 ~ 100 ml,平均70.3ml.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2 ~8.4个月,平均5.1个月.2例出现髋内翻,余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8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86.8%.[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较为理想、可靠的治疗方法.

  • 顺行髓内针联合可塑支具治疗第2、5掌骨颈骨折

    作者:孙荣涛;焦涛;李萍;段崇峰;夏范蕾;孙金刚;李贤华

    [目的]探讨顺行简易髓内针联合可塑支具治疗第2、5掌骨颈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6月采用顺行简易髓内针联合可塑支具治疗第2、5掌骨颈不稳定骨折48例,将骨折端闭合复位后,用1枚2 mm不锈钢克氏针末端预弯20.自制髓内针,顺行打入固定骨折端,术后可塑支具外固定2周,6~8周取出克氏针,行手部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15 ~30 min,本组患者经过6~12个月随访,骨性愈合时间在8~12周,手部功能恢复良好;无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发生;有5例出现皮下针尾刺激症状,克氏针取出后症状消失.[结论]顺行简易髓内针联合可塑支具微创治疗第2、5掌骨颈不稳定骨折,其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费用低,功能恢复快,效果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骨折撑开器辅助开放复位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

    作者:魏世隽;蔡贤华;刘曦明;吴刚;陈家

    [目的]探讨应用骨折撑开器辅助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35例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常规行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依据Sanders分型,本组终获随访的31例患者中Ⅲ型23例,Ⅳ型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方式治疗,术中应用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复查X线片及CT扫描评价骨折复位情况(B(o)hler角,Gissanes角,关节面台阶),末次随访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本组31例术后获得12 ~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8±0.91)个月.2例患者术后出现了切口延迟愈合,经局部换药处理获得治愈,骨折均在10—12周内获得愈合[平均(10.6±0.45)周],至末次随访时未观察到感染、内固定失败、畸形愈合发生,9例观察到创伤性关节炎征象.AOFAS评分平均(79.7±1.54)分,其中优4例,良19例,可7例,差1例.[结论]应用骨折撑开器辅助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结节明显上移的粉碎性跟骨骨折,可以简化操作,减少切口并发症,疗效满意.

  • 持续血管内降温在急性颈髓损伤高热中的应用

    作者:吕超;叶正云;吴小松;罗运莲

    [目的]探讨持续血管内降温在急性颈髓损伤高热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效果.并分析血管内降温治疗过程中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本院自2010年8月—2013年11月间共收治排除感染等因素后出现高热(T>39℃)的患者1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试验组91例,对照组89例.试验组为持续外周静脉滴注低温液体,并通过脱水、利尿药排除体内比热容高的水分来降低体温.对照组为常规物理方法降温,包括冰枕、冰帽和酒精擦等方法.对比两组治疗方法在急性脊髓损伤高热患者中的降温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降温有效率为95.60%,而对照组降温有效率为37.08%.试验组降低急性颈髓损伤高热患者体温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种治疗方法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输液降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式,在急性颈髓损伤中高热中有明显的降温效果,更具有可控性,并可量化管理.

  • 不带血运的自体骨移植物应用现状与进展

    作者:解琛;蔡锦方

    [目的]对不带血运的自体骨移植物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相关内容进行文献综述,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动态.[方法]通过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等检索工具对近年来发表的与不带血运自体骨移植物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筛选后仔细阅读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异体及人工骨移植相比,不带血运的自体骨移植物兼具骨传导、骨诱导、骨生成三大要素,成骨效能高,且可以避免疾病传播的风险.缺点是骨量有限,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大范围植骨的需要.与带血运的自体移植物相比,其再血管化的过程及愈合的过程相对较慢,但远期效果良好,而且手术中可以不必考虑血管蒂的影响,可以应对更多的变化.[结论]不带血运的自体骨移植物作为一种传统的骨移植技术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技术成熟,疗效确切.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新的固定材料及装置迅速发展的推动下,这一传统的技术和新兴的技术有机的结合,在未来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天华;唐三元;杨辉

    [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老年患者多患有骨质疏松症,故骨折粉碎严重,且常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因此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要选择.1974年,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有报道.近年来,有关报道逐年增多,但仍在很多方面存在争议.本文就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术后疗效、并发症、生物力学和费用问题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人工关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磨损机制与研发现状

    作者:周磊;翁习生;李涛

    [目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目前人工关节载荷元件胫骨平台垫片和髋臼内衬的首选材料,然而其磨损不可避免,磨损碎屑继发假体周围骨溶解,严重影响假体使用寿命.本文简要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独特的摩擦磨损机制和残留自由基氧化对其耐磨性的影响,后阐述其研发现状和方向.高交联聚乙烯可以显著降低人工关节假体的体内磨损率,目前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而复合维生素E的高交联聚乙烯也可明显提高材料抗氧化性和耐磨性,近期随访证明了其安全有效,但仍有待大样本量长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郭学峰;王裕民

    [目的]股骨颈骨折是常见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日益增加.股骨颈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为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性,并发症发病率也较高.老年股骨颈骨折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可分为内固定治疗和关节置换两大类,其适应证选择常存在交叉和争议.本文查阅近年关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研究的大量文献,从发病特点、各种内固定治疗方式、髋关节置换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 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炎

    作者:李建鹏;高翔;陈玉宏

    [目的]探讨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21例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炎,疗效评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 ~32个月,平均14.5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3~6个月.术前患肢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40—55分,平均(46.6±4.2)分,视觉模拟评分(VAS) 7~9分,平均(7.9±0.7)分.术后患肢AOFAS评分70 ~ 90分,平均(82.6±5.2)分,VAS评分0—4分,平均(2.1±1.3)分.术前与术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炎疗效满意.

  • 三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比较

    作者:樊正军;于广海;蔡玉田;曲杰

    [目的]比较AO张力带钢丝、空心钉张力带和可调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和追踪随访,探讨其三种方法的各自适应证.[方法]比较3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结果]3组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张力带钢丝固定方法适用髌骨横行骨折及下级横行以及能复位的粉碎性骨折,但需行两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方法适用于髌骨横行骨折,不需二次取出内固定;可调式髌骨爪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

  • Toll样受体亚型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王晓光;陈奇;徐晓峰;张志坚;胡浪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过程各阶段,不同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亚型的作用.[方法]利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SD大鼠BMSCs,传代扩增,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4、CD105、Vimentin的表达并进行细胞鉴定.选取活力好的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TLR-3激活组和TLR-4激活组,均以成骨诱导培养液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Western-blot法检测Collagen-Ⅰ和Osteocalcin的表达,观察干细胞向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分化.于培养10、14 d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果.[结果]细胞表面抗原CD44、CD105、Vimentin呈阳性.Collagen-Ⅰ和Osteocalcin的蛋白表达依次为,TLR-4激活组>TLR-3激活组>空白组.3组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TLR-3激活组强度高,TLR-4激活组和空白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在BMSC成骨过程中,不同TLR亚型在不同的阶段起作用,TLR-3和TLR-4均可在BMSCs向OB分化过程中起促进作用,TLR-4的效果更明显.在OB成熟矿化为骨细胞的过程中,TLR-3起促进作用,而TLR-4则起抑制作用.

  • 早期跑台运动对SD大鼠股骨内髁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作者:李新;于晓华;吴耀义;赵竹英;马传雨;徐明明;罗茜

    [目的]了解SD大鼠膝关节软骨急性缺损后早期高强度跑台运动对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12)与对照组(B组,n=12),两组大鼠均在双侧股骨内髁制造直径1.6 mm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建模后两组大鼠分笼饲养,自由活动,A组大鼠每天进行一次定时定量的小动物跑台训练,B组不施加运动干预.建模后2、6、10、14周时两组各随机处死3只大鼠,分别进行实验部位的大体观察和HE染色;然后进行番红O-固绿染色,并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单位面积番红O-固绿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用以显示糖氨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含量;参照软骨缺损修复的改良Pineda半定量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术后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大体观察实验部位仍存在缺损凹陷;术后6周时,两组缺损处凹陷已基本填平,表面较光滑,色泽较均匀,术后14周时,两组缺损处已与周围正常软骨无明显区别.术后2周时,HE染色两组均可见缺损区凹陷,有少量肉芽组织填充,间质内毛细血管及炎细胞浸润,少量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番红O-固绿无异染性着色;术后6周时,缺损区内炎症明显减轻,底部可见骨小梁,表层有成纤维细胞覆盖,可见少量岛类软骨细胞生长,修复组织和周边软骨组织之间有裂隙或不连续,缺损边缘的组织细胞少,纤维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明显增生,少量纤维软骨形成,番红O-固绿染色见缺损修复区组织染色明显减少;术后10周时,修复组织与周边软骨组织整合程度增加,主要由透明变形的纤维软骨及类透明软骨细胞填满并延伸到两侧关节软骨面,底部及边缘可见骨组织及软骨增生,番红O-固绿染色见修复组织内染色轻度减少,与正常软骨染色区别不明显;术后14周时,表面主要为纤维软骨细胞或类透明软骨细胞覆盖,底部及边缘软骨增生较前增加,但镜下形态与正常软骨组织仍有区别,关节软骨下骨质增生、硬化,增生骨质内可见局限性软骨灶,番红O-固绿染色见修复组织染色较淡,接近正常软骨染色.HE染色及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缺损处修复组织实验组较对照组修复缓慢,实验组与对照组2周时组织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6、10、14周时两组组织学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番红O-固绿染色平均光密度值6周、10周、14周时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其变化趋势与组织学评分结果一致.[结论] SD大鼠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后,早期高强度跑台运动不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提示对于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应避免早期承受过度运动负荷.

  • 三种不同神经残端处理方式对神经瘤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军海;帅克宁;柳铭;胡亮;丁凡

    [目的]观察单纯切断、肌内移植及残端焦化三种神经残端处理方式对神经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坐骨神经单纯切断、肌内移植、残端焦化处理,于术后2、4、6、8周各取大白兔4只,观察一般情况、血液中NGF含量及神经残端形态学改变.[结果]各组动物术后伤口无感染,各实验组动物手术侧肢体均出现肌萎缩、趾骨外露及自残形为,但残端焦化及肌内移植组出现上述异常的程度比单纯锐刀切断组轻;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锐刀切断组血清中NGF含量增加且保持较高水平,而神经残端焦化组和肌内移植骨骼肌包埋组含量渐下量,且神经残端焦化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与锐刀切断组相比,神经残端焦化组及神经肌内移植组神经残端内无髓神经纤维及细的有髓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神经纤维再生不活跃.[结论]神经残端高频电刀焦化处理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预防神经瘤的形成,可能为痛性神经瘤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理念.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近侧胫腓关节后内侧脱位: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作者:敖荣广;禹宝庆;李承;冯旭

    近侧胫腓关节脱位临床上非常少见,极易漏诊,一旦漏诊,远期容易出现膝关节的疼痛及不稳,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其中,近侧胫腓关节后内侧脱位文献报道更少,伴有腓骨头撕脱性骨折、腓侧副韧带断裂的病例,国内外尚无报道.本院于201 1年10月收治了1例“近侧胫腓关节后内侧脱位伴腓骨头撕脱性骨折、腓侧副韧带断裂”的男性患者,作者希望通过该病例的报道,能够让更多的骨科医师认识这种疾病,减少漏诊,提高诊疗水平.

  • 6踝关节及足部检查基本知识(二)

    作者:

    6.2 触诊触诊检查取平卧位.观察皮肤是否正常、有无局部或广泛水肿,有无受伤及范围、肌容积的差异、畸形、伤口的部位和伤口情况,广泛水肿可能继发于代谢性疾病或血管性疾病.并观察皮肤营养状况,如有阳性发现应除外神经营养性疾患.在触诊畸形部位时,检查者手指不应该深压,以免加重患者的疼痛,引起患者的戒备,限制自身活动,而不利于进一步检查.通过柔和而确实的触诊,可以提高触诊效率.借助于熟悉的局部断层解剖,可以不必进行深部触诊来了解深层结构的情况.

    关键词:
  • 骨科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作者:祁华;夏明姣;王凤珍

    骨科患者多是外伤和年老体弱病人,急诊手术患者较多,开放伤口也较多,污染严重,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故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占有重要比重.而且骨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骨组织血液供给较差,一旦发生手术切口感染,轻者伤口愈合延迟,重者可形成骨髓炎等,给病人造成痛苦.本文就骨科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