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关节镜技术治疗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作者:杨家骥;刘云鹏;王星亮;李坤;华国军

    [目的]探讨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因及关节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踝关节镜技术治疗的22例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清理,清除撞击组织,修整损伤的软骨.采用AOFAS评分系统和Meislin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2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镜下发现均存在前外侧踝撞击,撞击物类型:外侧滑膜组织撞击12例,半月板样组织撞击3例,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撕裂撞击3例,距腓前韧带损伤瘢痕组织增生撞击4例.AOFAS评分由术前的(46.27±12.5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5.14±10.20)分,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eislin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8例,良10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1.82%.[结论]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多发生在踝关节反复损伤后,撞击物多为增生瘢痕组织,可合并出现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是诊断和治疗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 两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王宝鹏;李光磊;张冰;孙全省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A组)及PFNA固定术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负重行走时间、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早期负重活动、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A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PFNA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早负重及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逆行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黄利斌;尹宗生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逆行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 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32例;年龄20~ 86岁,平均54.6岁.按手术内固定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逆行髓内钉组(采用股骨逆行髓内钉内固定)28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2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获得8~24个月(平均12.8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得了骨性愈合,逆行髓内钉组和锁定钢板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2.54±2.95)周和(24.96±3.70)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5.7%和8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髓内钉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短,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两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 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徐玮;孔荣;方诗元;禹德万;李守民;夏睿;黄威;王英明;黄炎

    [目的]比较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4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术前术后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死亡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HHS).[结果]本组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3~15个月.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前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HH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双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Intertan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面,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都有着良好的疗效,但双动头置换在早期下地活动方面较Inter-tan内固定组有明显优势,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 内侧框架式外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比较

    作者:潘明芒;薛锋;柴雷子;余凯祥;丁亮;沈玉春;朱海明;赵勇

    [目的]对比内侧框架式外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5月,采用内侧框架式外支架(A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7例(50足),男28例,女19例,年龄19 ~64岁,平均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h~6d.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43例(45足),男30例,女13例,年龄18 ~66岁,平均37.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 h~15 d.术前均行跟骨侧轴位片及CT平扫.对比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评估包括: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末次随访的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结果]随访1年以上,平均14.5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o)hler角、Gissane 角及跟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A组平均85.34分,B组85.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发生率A组(4%),B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框架式外支架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够取得与钢板内固定相似的临床效果,但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保守与手术治疗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杨召;苑珍珍;马剑雄;马信龙

    [目的]系统评价保守与手术两种方式治疗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t和Cochrane CENTRAL等数据库,纳入关于保守与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或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CTs).制定入选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5.1(Cochrane Library)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2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730例患者,保守组441例,手术组2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保守组与手术组死亡人数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不愈合人数相比,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保守与手术治疗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两者死亡人数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两者的不愈合人数相比,保守组高于手术组.

  • 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孔祥清;孟纯阳;张卫红;曹贵君;王叶新;陈筱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MIPPSF)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11 ~ L2)患者21例,平均年龄38.7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压砸伤1例,交通车祸伤2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手术前后VAS评分,ODI指数,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等进行统计.[结果]切口长度平均(1.2±0.3) cm,手术时间平均(50.3±14.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6±8.5)ml;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指数、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近期优点,且具有与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 Ⅲ型胫骨骨折的初步临床分析

    作者:张伟;宋世锋;刘立柱;李超艺;李强;唐捷;张丕军

    [目的]探讨GustiloⅢ型胫骨骨折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5月,对35例GustiloⅢ型胫骨骨折采用一期软组织修复或VSD覆盖创面及单臂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治疗.[结果]经6~17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7.4个月,均未发生骨髓炎.骨不连1例;浅表感染6例;针道感染1例.肢体功能按Tometta评定标准:优2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4.3%.[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是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骨折的可靠而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便于伤口处理等优势.在手术中注意掌握外固定架的生物力学特点,可减少外固定架的并发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 膝周血管在下肢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符健松;高顺红

    [目的]对膝关节周围血管在下肢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膝关节周围主要血管在下肢修复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膝周血管由膝降动脉、膝上/下内侧动脉、膝中动脉、膝上/下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胫前动脉返支、旋腓骨动脉、腓肠动脉等组成,可利用这些血管为蒂切取相应的皮瓣修复下肢组织损伤.[结论]膝关节周围血管丰富,有广泛的吻合支,可以根据组织损伤情况灵活设计治疗方案.

  • 生物因子促进牵张成骨区骨生成与矿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红浩;康庆林;贾亚超;王亚洲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种利用骨痂愈合机制产生新骨的内源性组织工程学技术.随着近几年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深入,牵张成骨在矫正先天性肢体不等长、创伤后遗症,创伤性骨髓炎、肿瘤术后重建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促进牵张成骨区骨生成与矿化、缩短患者疾病的治疗周期已成为国内外矫形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生物因子促进骨生成与矿化的应用进行综述.

  • 神经移位技术在高位颈脊髓损伤后膈肌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张成林;周许辉;贾连顺;袁文

    神经移位技术先广泛应用于治疗臂丛神经损伤,主要是指通过将供体神经移位吻合到失神经支配的靶周围神经上,即将结构完整、原始功能可丧失的供体神经移位转接到去神经的受体神经上,供体神经通过轴突再生使得受体神经重塑功能,从而重新支配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近年来,将起源于颈髓损伤水平以上的神经移位吻合到膈神经上,似乎成为一种颇具潜力的重建高位颈脊髓损伤后膈肌功能的重要手术方式.

  • OP-1在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

    作者:邢海洋;韩成龙

    近年来由于组织工程学的迅猛发展,组织工程化骨与软骨在修复组织缺损、治疗骨科疾病方面体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OP-1(osteogenic protein-1:成骨蛋白-1)自从被发现以来便以其显著地诱导成骨及成软骨作用闻名于世,这也使得OP-1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会更加的深入.OP-1作用广泛且效果明显,众多研究可以证实其和骨与软骨相关疾病如骨折不愈合,骨缺损,软骨病损以及椎间盘退变等的治疗息息相关.本文重点就OP-1在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做以下介绍.

    关键词: Op-1 软骨 组织工程
  • 不同构制手指转位再造不同程度的拇指缺损

    作者:张全荣;芮永军;施海峰;张志海;薛明宇;魏苏明;钱俊

    [目的]探讨不同构制的手指转位再造不同程度拇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4月~2013年11月对21例Ⅲ~V度不同类型拇指缺损采用示指转位再造拇指8例9指,示指残端转位2例,环指中远节转位再造拇指Ⅲ~Ⅳ度缺损5例,示指带掌指关节、部分掌骨转位再造拇指,以第2掌骨基底作为支掌点形成与远端第2掌骨重叠为夹角,产生新形成虎口并皮瓣移植修复新形成的虎口皮肤缺损,重建拇指Ⅵ度缺损6例.术后行康复训练治疗.[结果]21例22指再造指加6块皮瓣移植全部成功,拇指血供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3年.拇指掌指关节屈曲后可与所有手指对指,虎口开大5 ~9 cm,接近于健侧拇指;Ⅵ度拇指缺损再造后其原示指的PIP关节等同于正常拇指的MP关节功能、原示指的MP关节僵直等同于第一掌骨.所有拇指感觉经过感觉再训练恢复正常,两点分辨觉同健侧.可以完成日常生活和参加原工作.[结论]通过显微外科的方法将不同程度的拇指缺损采用不同手指转位再造拇指,恢复拇指的外形和功能,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继胜;董力军;闫兵勇;袁兴期;方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 2013年12月来本院就治的72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PVP组40例,PKP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其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患者疼痛缓解明显,但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但PVP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治疗后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要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VP组比较,PKP组手术时间较长,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术后伤椎高度增加较大,骨水泥渗漏情况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VP、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评估

    作者:胡波;张辉

    [目的]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手术方法进行疗效评价.[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6月分别对2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双钢板或者三钢板内固定,其中男13例,女8例,根据Schatzker分型,V型14例,Ⅵ型7例;联合采用三柱分型,骨折累及内外侧柱者11例,累及3柱者10例.三钢板固定6例,双钢板固定15例.术后根据HSS评分、Rasmussen评分以及胫骨内翻角和后倾角测量等指标,对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12 ~21个月,平均15.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 17周,平均14.2周.术后即刻,3个月,12个月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0~95分,平均为86.5分,膝关节总屈伸度110.~145.,平均128.5..术后Rasmussen评分为13 ~18分,平均14.9分,优5例,良16例.[结论]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和不同入路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效果和良好的关节功能.

  • 螺钉钢板取出困难解决方法的选择原则和技术流程

    作者:殷渠东;顾三军;孙振中;芮永军

    [目的]探讨螺钉钢板取出困难解决方法的选择原则和合理技术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内固定取出术中发生螺钉或和钢板取出困难,其中,螺钉断裂18例,单独螺钉滑丝或交锁14例,钢板上螺钉滑丝或卡死57例.男59例,女30例;年龄14~61岁,平均35.6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法行螺钉钢板取出.[结果]5例手术失败,84例螺钉钢板成功取出.所用方法:钳夹法2例,改槽法6例,“T”形反向加压套筒螺丝取出法3例,反向螺纹攻丝取出法14例,单侧皮质开孔后钳夹法11例,单侧皮质开孔后“T”形反向加压套筒螺丝取出法1例,双侧皮质骨开孔取栓法10例,折弯转动钢板法12例,剪断钢板法9例,打磨钢板法13例,联合孔纵向开孔法3例.切口Ⅰ期愈合84例,延期愈合5例,医源性骨折、神经损伤和感染各1例.[结论]尽管有多种方法可以取出螺钉和钢板,但是每种方法均有缺陷和适应证,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应遵循结合多个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小损伤和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选择合理的技术流程.

  • 应用Ilizarov技术微创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明新武;明新月;董海亮;肖辉;冯欢欢;申守仁;李扬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3年10月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架微创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13例,年龄2~13岁,平均7.6岁;在尺骨适宜部位以直径2.5mm螺纹半针固定3组半环形固定器,距尺骨鹰嘴3~5 cm处作尺骨横断截骨,术后l周沿尺骨长轴行纵向延长,每日1 mm,分6次完成,骨延长至肱桡关节间隙达5 mm时,停止尺骨纵向延长,依靠Ilizarov外固定器三组铰链不等距延长,使尺骨向与桡骨头脱位相反方向成角,桡骨头即缓慢复位.[结果]全部患儿均获随访,尺骨截骨处平均3.2个月骨性愈合,桡骨头复位稳定;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功能均有显著改善,肘关节伸屈在0°~130°,前臂旋前45°~ 85°,前臂旋后60°~90°.根据Mackay功能评定标准:优11例,良2例.[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微创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有以下优点:(1)创伤小,尺骨背侧仅有1 ~1.5 cm切口;(2)操作方便,全部螺纹半针均在皮下可触及的尺骨上固定;(3)桡骨头复位稳定,随诊患儿无1例复发;(4)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满意.本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弹性髓内针和微型钢板治疗A型掌骨骨折疗效的对比分析

    作者:胡宏伟;卓树涛;潘银华

    [目的]对比分析弹性髓内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3例AO分型A型新鲜闭合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以上.根据美国手外科协会评分TAFS(total active flexion scale)标准,分别评定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手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钢板组的优良率89.58%,弹性髓内针的优良率89.2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钢板组和弹性髓内针在手术时间(P<0.003)和骨折愈合时间(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掌骨AO分型A型新鲜闭合骨折患者,微型钢板和弹性髓内针都能获得较好的术后手功能恢复,但在手术操作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上,弹性髓内针优于微型钢板.

  • 爆震伤合并大段骨缺损及海水浸泡外科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洪建明;胡学峰;刘敏;杨勇;赖西南

    [目的]探讨爆震伤合并大段骨缺损及海水浸泡的外科治疗方式并研究其成骨效果.[方法]以24只成年狗为实验对象,随机等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对左后肢采用爆震致伤,截取狗后肢胫骨中段,形成2cm长的骨缺损,以海水浸泡伤肢1h,经彻底清创后骨折端间植入医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骨折远近端以外固定架固定,对照组左后肢爆震致伤后,以同样方法造成2 cm长骨缺损,以海水浸泡伤肢1h,彻底清创后不植入人工骨,同样以外固定架固定,两组均常规行预防感染治疗,术后4、8、12周分别摄X线片、组织切片、电镜检查及X射线能谱分析,观察成骨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第4周可见新生编织骨;第8周可见大量巢状软骨细胞团及骨岛;第12周新生骨组织呈数个连续过渡的条带样分布区.随植入时间延长,植入体中钙/磷比值趋向于自体皮质骨.对照组骨折端钝圆,骨髓腔封闭,呈骨不愈合状态.[结论]应用外固定架和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可以有效治疗爆震伤合并大段骨缺损及海水浸泡的病例.

  • 基于CT和MRI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冰;李光磊;王宝鹏;路世勇

    [目的]通过CT及MRI扫描重建正常人群膝关节ACL股骨止点,为解剖重建ACL准确定位股骨止点提供临床解剖学数据.[方法]对46名志愿者双侧共92个膝关节进行CT及MRI扫描,测量ACL股骨附着点的面积、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进行性别间比较.[结果]男性ACL股骨止点面积(103.6±13.0) mm2显著大于女性(86.5±11.6) mm2 (t=6.637,P=0.000);后距(4.1 ±1.7) mm长于女性(2.9±1.2)mm(t=3.992,P=0.000);远距(5.4±1.3)mm长于女性(4.0±1.3) mm(t=5.338,P=0.000);内距(2.3±1.3)mm与女性(2.3±1.3)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P=0.742).男性ACL长轴角(13.3±5.8)°与女性(10.9±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7,P=0.065).[结论]ACL股骨止点有多种形态,股骨止点面积有性别差异,重建ACL应结合股骨止点的形态、位置、大小、性别等特点进行个体化重建.

  • 股骨远端LISS倒置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王宏川;马宝通;马剑雄;舒衡生;陈新

    [目的]检测股骨远端LISS倒置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成年股骨16根,在小转子下方1 cm处截骨成2 cm间隙,模拟粉碎性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标本随机分成2组,第1组用倒置LISS固定,第2组用PFNA固定.先将标本置于液压伺服力学测试机,行非破坏性应力加载试验,观察载荷-应变关系、股骨头的载荷-位移关系、骨折固定后的强度和轴向刚度.再行非破坏性循环加载试验,循环周期2 000次.后进行极限力学性能试验.对试验数据用Chauvent准则行精度分析,用t检验.[结果]轴向压缩试验中,LISS组在应变片1和应变片2处的应变均于PFNA组相应的应变值近似;载荷600N时,LISS组与PFNA组股骨头纵向位移分别为(2.87 ±0.84) mm、(2.89 ±0.74) mm;载荷600N时,两组的骨折固定后强度值近似;载荷600 N时,LISS组与PFNA组的轴向刚度分别为(209.06±18.63) N/mm、(207.61±18.73) N/mm.动态疲劳实验中,相同循环加载周期下,LISS组股骨头的大下沉位移近似于PFNA组;LISS组与PFNA组在股骨头下沉位移0.5 mm时承受的力分别为(130.83 ±11.67)N、(128.76士8.35)N;股骨头下沉位移0.5 mm时,LISS组与PFNA组分别是循环加载周期的(1 231±30)次、(1 221 ±27)次.LISS组、PFNA组极限载荷分别为(3 728±128)N、(3786±115)N.经统计学分析,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试验结果证实了股骨远端LISS倒置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是一种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 VEGF165过表达对BMP2成骨细胞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聪;刘洪美;李庆伟;陈国武;梁啸;孟纯阳

    [目的]探讨腺病毒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VEGF165)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促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性作用研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取第3代BMSCs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并作为细胞实验对象,使用Ad-BMP2和Ad-BMP2-VEGF165载体体外转染BMS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变化;同时ELISA和Westem blot检测BMP2和VEGF165蛋白的表达.然后,应用成骨细胞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实验分3组:Ad-BMP2-VEGF165转染BMSCs组(Ad-BMP2-VEGF165组),Ad-BMP2转染BMSCs组(Ad-BMP2组),BMSCs组(对照组).分别在成骨细胞诱导培养后7、14、21 d,通过Real-time PCR分析ALP和OC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骨钙素(Osteocalcin,OC)免疫组化染色来评价各组BMSCs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 [结果]第3代细胞表面高表达CD29(99.82%)、CD44 (94.14%),低表达CD14 (3.11%)、CD34 (0.34%);腺病毒转染后第5 h BMP2和hVEGF165蛋白水平表达高;成骨细胞诱导培养14和21 d后,Ad-BMP2组成骨相关基因表达、OC免疫组化和ALP活性表达高,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表达弱,与Ad-BMP2-VEGF165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Ad-BMP2与Ad-BMP2-VEGF165转染BMSCs后,均具有明显促进BMSCs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分化潜能,但Ad-BMP2诱导作用更为显著,同时说明VEGF165可能对BMSCs成骨细胞分化起抑制作用.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