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胫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适合胫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固定器材、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胫骨骨折手术病例,依据选择术式不同分为带锁髓内针组,外固定支架组,钢板内固定组,根据临床观察,结合X线片,按Joher-Wruh评分标准,评价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判断临床疗效的标准.结果:带锁髓内针组疗效优良率为90.3%,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为83.1%,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71.4%.结论:髓内针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外固定支架组和钢板内固定组,外固定支架和钢板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骨折,优势明显.
-
人工髓核置换术早期并发症分析及处理对策
目的:报道人工髓核置换术的早期并发症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2年6月~2003年12月开展人工髓核置换术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其中L4~5 30例,L5~S1 10例,全部采用单枚假体置人.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2个月~1年8个月,近期优良率87.5%,出现明显腰痛2例,假体脱位3例,椎间隙感染2例.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术早期总体效果良好,但应严格控制手术指征,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特殊类型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特殊类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1999~2003年共收治的116例踝关节骨折,并按Lauge-Han-sen分型进行归纳,特殊类型中Dupuytren骨折12例,Maisonneuve骨折4例,均予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18个月,13例完全康复,2例有疼痛,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结论: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应重视下胫腓关节分离、骨间膜损伤、腓骨高位骨折的诊断,以及骨折应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
-
股骨交锁钉主钉取出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股骨带锁髓内钉主钉取出困难原因和对策.方法:对11例股骨带锁髓内钉主钉取出困难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钉进入太深1例;主钉封帽不能拧出4例;远端锁钉不能取出1例;拔除器械不匹配5例.其中8例用自制的交锁钉主钉取出钳取针获得成功.结论:严格带锁髓内钉操作技术.
-
桡神经损伤的治疗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桡神经术后的效果.方法:在显微镜下用9-0尼龙线缝合桡神经外膜12~16针,使吻合口在无张力下,石膏外固定3周.结果:术后45例获随访(8~12个月),优38例,良6例,可1例.结论: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桡神经外膜是治疗桡神经断裂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
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处理不当常引起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致残率很高.目前在骨折分类、治疗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入路和术后处理方面仍存有争议.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缺损重建腕关节8例报告
目的:评价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骨巨细胞瘤切除后桡骨远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将带血管的腓骨近端用2或3枚螺钉固定于大块切除瘤体后的桡骨远端,腓动脉两端与切断的桡动脉远近两端吻合,腓静脉与皮静脉吻合.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固定于胫骨的适当位置.结果:平均骨愈合时间3.5个月.5例术后1周桡动脉造影,证实吻合的腓动脉血流通畅.末发现患侧前臂有残留性疼痛及腕关节不稳.腕关节外形基本正常,主动运动良好,患侧手的握力均比较满意.结论:本方法是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缺损、重建腕关节较理想的方法.
-
Schnz螺钉加强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胫骨近关节端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Schanz螺钉加强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胫骨近关节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Schanz螺钉加强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28例不稳定胫骨近关节端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全部达到骨性愈合,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Schanz螺钉加强组合式外固定器是非常适合于胫骨近关节端不稳定骨折的一种治疗方法.
-
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1993年1月~2003年9月实行的20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分为两组,其中抗凝组109人,手术后12~18h开始,每日用0.4~0.6ml低分子肝素钙(Fraxiparine)腹壁皮下注射,共7d;非抗凝组96人,术后未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两组的手术方法及其它术后处理相同.观察出血并发症,记录输血量和伤口引流量,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抗凝组伤口引流量和输血量分别为(342.4±231.6)ml和(777.9±583.9)ml;非抗凝组(288.2±141.6)ml和(630.0±444.6)ml,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抗凝组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没有增加.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12~18h开始,每天注射一次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可以导致出血量和输血量增加,但是并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危险.
-
扩髓交锁钉治疗长骨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扩髓交锁钉对长骨骨折愈合的影响与并发症.方法:232例长骨骨折进行交锁钉内固定,152例扩髓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3.5年,平均2年1个月.结果:骨折愈合时间8~28.9周,平均14.7周.感染3例,延迟愈合3例.远端锁钉断钉3例,均占1.97%.本组骨折愈合过程的骨痂从骨外膜处先出现,再形成骨桥,完成骨的连接.无脂肪栓塞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无不愈合.结论:扩髓对髓腔内的血供破坏并不影响骨折的愈合,扩髓交锁钉具有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固定强度大等优点.
-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42例,其中锁骨中段骨折34例,外1/3骨折8例.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6~12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根据韩平良的疗效标准,优3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2%.结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值得推广.
-
急性颈髓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总结急性颈髓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将28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按是否并发应激性溃疡,分为发病组和未发病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其中包括:性别、年龄、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合并伤、并发症及早期应用激素.同时回顾性分析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方法.结果:在年龄≥55岁、损伤平面在C4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并发肺内感染及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方面,发病组与未发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经综合治疗24h内出血停止8例,24~48h出血停止6例,48~72 h出血停止1例,1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急性颈髓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年龄、颈髓损伤的平面、损伤程度、合并伤、并发肺内感染及脊髓损伤后早期用药有关.诊断后应采取综合治疗.
-
爆裂性骨折椎管重建与临床相关疗效的探讨
目的:评价在爆裂性骨折治疗中,椎管重建与临床相关疗效的关系.方法:98例爆裂性骨折患者,新鲜骨折72例,陈旧性骨折26例,根据骨折和椎管占位情况行前路或后路手术,进行椎管重建和内固定及自体骨植骨术.结果:手术顺利,随防6个月~3年6个月,无感染、内固定折断、神经损害加重等发生,植骨显示骨性愈合.50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22例无改善.结论:爆裂性骨折,进行椎管重建避免早期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及晚期迟发性神经损害均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步骤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94年8月~2003年1月共治疗髋臼"T"形(B2型)骨折24例,其中B2-1型3例,B2-2型13例,B2-3型6例,"T"形+后壁骨折2例.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结果手术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14例,可2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者1例,可2例;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可1例,差1例.非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可1例,差2例.结论:B2-1型髋臼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而B2-2型、B2-3型和"T"形+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
老年浮膝损伤治疗的回顾分析
目的:回顾收治的31例老年浮膝损伤,探讨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方法:综合考虑浮膝损伤时患者的全身情况,31例老年患者中,20例股骨和胫骨骨折,一次性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或)外固定器固定,8例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胫骨行牵引或石膏托固定,另外3例行股骨小夹板固定、胫骨内固定或外固定器固定.按Karlstrom的标准评定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意外身亡外,均获随访6个月~4年,股骨骨折全部愈合,2例胫骨骨折出现延迟愈合,均无畸形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优良率86.7%.结论:浮膝损伤是一种重度不稳定骨折,尽早给予1处或2处骨折手术,使其达到稳定,可大大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及有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
-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介绍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及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3年6月,11例患者肱骨近端复杂及不稳定骨折接受了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结果:11例患者随访6~10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按Neer评定标准)为85~96分,其中9个优,2个满意.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可使骨折部得到复位及稳定的固定,对骨和软组织血供影响小,可使患肩行早期安全的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及不稳定骨折的较好方法.
-
bFGF基因转染促进股骨头坏死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及其它骨缺血性坏死探索新方法.方法: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真核表达质粒pCD-rbFGF与胶原混合植入坏死的兔股骨头内,术后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FGF表达情况,组织切片及组织形态学分析股骨头内血管生长及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2周RT-PCR及免疫组化证实转染bFGF基因的股骨头内有bFGF表达.术后2周股骨头内血管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术后8周股骨头内新骨形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利用bFGF基因转染可刺激股骨头坏死内血管再生和新骨形成,为临床治疗骨缺血性坏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微小颗粒骨诱导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在诱导成骨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表达及成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微小颗粒骨(A组)、块状骨(B组)两组,每组24只,取左侧髂骨,修剪成0.3cm ×0.5cm×1.0cm骨块,A组将骨块制成微小颗粒骨,B组骨块不处理,均植入右侧臀大肌肌袋,于术后1、3、5、7、11、14、21、28d取材(包括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做组织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做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1)在异位成骨过程中,微小颗粒骨吸收迅速、替代完全,BMP释放量大;(2)骨诱导伴随着成骨的全过程,BMP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3)微小颗粒骨可能起到骨化中心的作用.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强于块状骨,BMP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新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实验研究
目的:设计一种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新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测试其材料力学特性,并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测量20具干燥完整成人腰椎标本获得数据,按数据采用镍钛记忆合金设计固定器并行材料力学测试.取6具新鲜成人腰椎标本,先后形成正常脊柱组、峡部裂组、横突棘突钢丝捆绑组、钩螺钉固定组、Buck螺钉固定组、新研制记忆合金固定器固定组6组实验模型.利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分别测试6组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6种运动的活动范围.结果:材料力学测试表明其形态记忆功能良好,体温状态下会产生稳定可靠的回复力.6组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状态,峡部裂组稳定性差,同其他5组差别明显.而使用新研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组可明显恢复腰椎稳定性,同正常脊柱组及其他3种内固定组均无显著差别.另两种状态左右侧弯6组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新设计的内固定器符合腰椎的生物力学要求,较先前的半环状内固定器优势明显,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
胶原蛋白膜包裹自体骨膜修复兔桡骨缺损
目的:比较胶原蛋白膜包裹自体骨膜是否较单纯植入等量的自体骨膜在修复骨缺损方面更具有优越性.方法:Lane X线评分、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血清钙指标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合体组在整个骨愈合过程中成骨活动更活跃、持续时间更长.结论:本方法克服了缺损区骨膜来源有限的缺点,胶原蛋白能引导新骨生长,阻挡周围软组织进入缺损区,降低骨不连的发生率.
-
嗅鞘细胞在周围神经中迁移特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OECs在周围神经中的迁移特性.方法:从新生乳鼠嗅脑中培养出OECs,用荧光染色剂hochest标记,注入大鼠坐骨神经中,在不同的位置对坐骨神经与脊髓造成损伤,观察OECs的迁移情况.结果:1个月后取病理标本观察,坐骨神经中损伤一侧OECs迁移距离大于未损伤侧,但若损伤在脊髓,或脊髓中注射OECs在坐骨神经处进行损伤时对细胞两侧迁移没有影响.结论:在周围神经中,嗅鞘细胞不表现为中枢趋向性,而表现为一定的损伤趋向性,且其迁移的速度较慢.
-
TGF-β1抗体用于屈指肌腱术后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屈指肌腱术中应用TGF-β1中和抗体以抑制术后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将54只来亨鸡随机分成3组,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术,术中分别给3组鸡滴加生理盐水及5μg/ml和10μg/ml的TGF-β1中和抗体,于术后3、8、12周取肌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检测肌腱的粘连程度.结果:手术后3组平均肌腱大抗拉力较未手术肌腱明显减弱.8周和12周时,TGF-β1中和抗体组比生理盐水组减少明显.抗体组的大延伸率高于生理盐水组,肌腱模拟主动屈曲度比生理盐水组略有增加.结论:局部滴加TGF-β1多克隆中和抗体有助于抑制瘢痕组织的形成,减轻粘连.
-
下胸椎侧前方内固定进针点相关问题研究
目的:探讨下胸椎侧前方入路内固定进针点的问题.方法:对40具成人尸体脊柱标本进行观察及测量解剖数据.结果:以肋凹为进针点参照物,以肋凹上缘切线作为X轴,肋凹前缘切线作为Y轴来确定进针点位置.结论:以肋凹作为参照物,建立坐标系,确定进针点的位置,不仅可用于术前估计、术前判断,而且对于术中定位也有积极的意义.28.75%的T12肋凹完全位于椎弓根上,手术中应特别注意.
-
记忆合金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改良应用
自2000年1月~2003年5月采用可记忆金属抓髌器治疗各型髌骨骨折,部分病例出现了关节粘连、股四头肌萎缩等并发症.经过改良,复合式固定,取得满意疗效.
-
髋关节前后交叉脱位1例报告
患者,男,38岁,某医院曾诊断为双髋关节脱位,手法整复后左髋复位,但右髋反复复位,未获成功.来我院确诊为右髋关节前脱位,此时,右髋高度肿胀,体质虚弱,手法复位已不可能,给予支持疗法,次日手术.
-
有限切口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
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平均42岁.致伤原因:?汉车祸伤14例,高处跌伤5例,重物砸伤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AO分类:B1 6例、B2 4例、B3 6例、C14例、C2 3例.入院后即行跟骨牵引,伤后到手术时间4~8d,平均6d.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仰卧位.根据骨折情况,选择3~6cm切口,显露骨折.沿髌韧带内侧缘纵形切开至骨,开口及扩髓,安装带锁髓内钉.粉碎骨折用"10"号丝线或钢丝环扎,使胫骨保持连续性及完整性.恢复生理轴线,术后不用任何外固定.
-
多维快速操作型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本院自2000年2月~2003年6月使用多维快速操作型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
椎间盘镜辅助下微创取异物16例报道
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采用椎间盘镜辅助下摘除体内深部组织异物存留1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4~64岁.本组病例中枪弹伤后弹片存留体内深部组织10例,其它意外伤致金属异物存留6例.16例中异物存留于腰背部7例、臀部4例、股部3例、小腿1例、上臂1例.经临床检查均未损伤重要神经、血管.
-
带锁髓内钉锁钉时骨蜡替代X线监测的探讨
2000年3月~2002年12月,本科用骨蜡填塞封闭胫骨带锁髓内钉锁钉孔,通过检查钻头螺槽内有无骨蜡判断锁钉道与锁钉孔是否吻合,从而替代X线监测作用的方法,治疗胫骨骨折63例,安装锁钉全部成功,术后X线片证实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主钉穿出髓腔及锁钉锁偏病例.
-
锁骨骨折
锁骨是全身骨骼中常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虽然早在5千年前的古希腊和埃及的文献就有锁骨骨折的记载,但时至今日,锁骨骨折的许多看法仍存在争议.
-
有关人工膝关节适应证及手术
20世纪70年代受Charnley低摩擦人工髋关节的影响,人工膝关节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人工膝关节置换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手术之一,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接受.其手术并发症及假体松动率大大降低,假体的生存率达90%以上.现在全世界每年人工膝关节置换在50万例以上.目前临床上所用人工膝关节包括单髁、全髁表面膝关节和铰链式全膝关节以及特制肿瘤假体.
-
前进中的温岭市骨伤科医院
关键词: 温岭市 -
硬膜外腰穿针在髌骨骨折钢丝环扎术中的运用
沿髌骨缘的钢丝环扎术是治疗一般髌骨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少专用的穿刺环扎工具,给手术操作造成一定人为难度.有的医生自制穿刺锥或采用输血针头等,但多因针头短不易把持、易折断、不利于钢丝引导等缺点.<坎贝尔骨科学>中提到运用Gallie针和Intracath针进行髌骨缘钢丝环扎术.受此启发,本院从1996年起在进行此类手术时,利用硬膜外腰穿针进行手术操作,累计病例36例,体会使用硬膜外腰穿针进行髌骨钢丝环扎术操作,方便快捷,有以下优点:(1)针管长带针芯、易把持,可据情弯曲、不易折断,进针方向和深度容易掌握;(2)空心针管长、口径大小可选(一般采用16~18号针),便于钢丝引导;(3)针头呈圆钝形,在操作中利于避免对肌腱、关节囊及膝关节滑膜的损伤;(4)所用针管可用硬膜外麻醉后的腰穿针,消毒再利用,经济实用,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用.
-
股骨内锁髓内钉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近十几年来,交锁髓内钉的应用大大扩大了以往髓内钉治疗的适应证,但远端锁孔技术普遍感到是个棘手难题,因此作者设计了股骨内锁髓内钉(以下简称内锁钉)及其配套手术器械.自2000年6月以来,应用内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36例,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