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12例上肢截肢术后患者残肢再修整原因分析

    作者:高伟;张明贵;高铭洙

    目的:如何给截肢术后需要假肢安装的患者,预留一个理想的残肢.方法:对12例需要残肢修整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残肢无法满足假肢安装的原因.结果:残肢的不理想,既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也无法安装合适和理想的假肢,必须进行再截肢或残肢修整.结论:截肢术中残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假肢的安装和使用.

  • 骨结构重建超关节外固定架在股骨髁部粉碎骨折的应用

    作者:郑南生;姚伦龙;曾凡;黎早敏

    目的:探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髁部严重粉碎骨折并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并骨缺损进行超关节外固定,维持力线和有限化内固定,并行一期或二期植骨,定期观察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有良好的骨愈合,关节功能优良率90%.结论:对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采用超关节外固定,维持力线和有限化内固定重建骨的解剖结构,值得推广应用.

  • 国产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作者:段宏;宋跃明;谭伦;王军;刘立岷;邱荣华

    目的:评价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负重或非负重松质骨和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共报告69例患者,男性41例,女性28例,年龄4~73岁,平均38.4岁.使用152枚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松质骨骨折,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5月(4月~2年),所有69例骨折对位、对线好,均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和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结论:该国产可吸收螺钉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四技松质骨骨折的较理想内固定物.

  • 颈椎外伤应用ORION钢板早期稳定建立与融合

    作者:张斌;刘洪军;倪斌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外伤的作用.方法:对35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前路骨折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及Orion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月,30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损伤的有效方法.Orion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稳定和颈椎曲度的重建.

  • 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作者:金舜榕;李林;元虎;玄东泽

    目的:探讨分叉交锁髓内钉(BLIN)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有11例肱骨干骨折病例采用BLIN钉内固定,随访3~12个月,平均5个月.结果:术后5~10周内均有明显的骨痂形成,10~16周内基本骨性愈合.有1例延迟愈合,至8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大部分在3~5周内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BLIN对新鲜或陈旧肱骨干骨折均有满意的疗效,创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便及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是该钉的优势所在.

  • 环钻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作者:石国华;胡跃;赵伟峰

    目的: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环钻替代带鞘尖刀.方法:应用MED系统暴露突出物后,环钻沿通道插入,在监视器下对准突出物垂直旋转向下,切割突出物.结果:本组82例,随访6~12个月,按Nakal疗效评定分级,优58例,良19例,可4例,差1例,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应用环钻使该手术简便易操作,突出物摘除时间缩短,出血少,安全系数高,对骨化后纵韧带及钙化椎间盘切割彻底,值得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行椎间盘切除术中推广.

  • 前路减压Orion钢板内固定在颈椎外科的应用

    作者:陈向东;张其恭;成红兵;施红光;潘丞中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Orion钢板内固定手术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16例颈椎疾病患者,其中颈椎病5例,颈椎骨折11例.行颈前路开槽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并采用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14例中12例获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术后恢复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Orion钢板内固定手术,在颈椎外伤及退行性变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前景.

    关键词: 颈椎 减压 内固定
  • C-D手术中失血量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冯洁;周振东;耿立成;李丽;江汉

    目的:调查分析C-D手术中失血量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26例.采用称重法计算纱布吸血量,再加上吸引血量,得出总出血量.分别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侧凸类型、Cobb's角、矫形固定范围、麻醉方法等因素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C-D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 862.54±792.76)ml,出血量与身高、手术时间、矫形范围、Cobb's角密切相关.结论:C-D手术创伤大、失血量多,该手术应积极采取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以期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并发症.

  • 股骨颈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加自体骨及骨泰填充治疗股骨近端骨囊肿

    作者:边子虎;曾剑文;罗志平;黄大江;谢建军;刘思海;饶海群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囊肿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股骨颈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及骨泰填充治疗股骨近端骨囊肿9例.结果:9例患者获得随访1年以上,术后病人无需外固定,未出现感染、交锁钉断裂等并发症,病灶愈合,囊肿无复发.可早期功能锻炼,优良率为80%.结论:对股骨近端骨囊肿,股骨颈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加自体骨移植及骨泰填充治疗较为理想.

  • 掌指部环圈形离断伤再植成功

    作者:陈铭锐;王黎明;钟世镇

    目的:总结1例右手掌指部环圈形离断伤再植修复成功的方法及经验.方法:显微镜下探查清创,尽可能保留断裂血管、神经、肌腱与骨骼长度及有血运组织.克氏针内固定第3掌骨及中指近中节指骨后,按肌腱、神经、血管顺序进行吻接;术后"三抗"及早期适宜的功能锻炼是保证再植成活及功能修复的关键.

  • 生骨胶囊治疗外伤性骨折的初步观察

    作者:贾恩礼;李佩佳;王剑利;宁廷民;刘福堂

    目的:观察生骨胶囊对外伤性骨折的作用;方法:在临床上对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80例病人,用生骨胶囊进行治疗,并按照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其疗效;结果:通过临床观察,生骨胶囊治疗外伤性骨折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临床证实,生骨胶囊有明显促进新生骨生长的作用,是治疗外伤性骨折安全有效的药物.

  • 成骨细胞和组织工程化生物活性骨

    作者:龚泰芳;夏仁云

    对于由创伤、肿瘤切除、感染等原因造成的骨不连和骨缺损,尤其是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困扰着矫外、颅面外科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的发展,成骨细胞(osteoblasts)的培养移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骨细胞库的建立和组织工程化生物活性骨的应用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就这一方面的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 椎弓根螺钉植入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兵;李世德

    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 PS)是脊柱外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是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产物.1949年Harrington对脊柱植入物进行系统地研究后首先将Harrington Rod用于特发脊柱侧凸的矫正.1977年Luque提出了"脊柱节段性"概念,并建立了椎板下节段钢丝及Luque Rod的脊柱内固定手术.1983年Denis对412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回溯性研究后,将传统的"二柱理论"发展为"三柱理论",即脊柱可分为"前、中、后三柱",椎弓根为贯通并连接三柱的一个通道,"中柱"对脊柱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1988年Panjabi制作T12~L1不稳模型,用不同的内固定物进行固定,在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后,建立现代脊柱生物力学理论:脊柱的运动不是简单地伸屈和侧屈,而是三维空间里六个自由度的运动,即Y轴上的伸、缩、旋转,X轴上的屈、伸、侧移,Z轴上的侧屈、前后移及三轴间的综合运动的过程[1].1995年Panjabi又对椎体不同柱损伤引发的脊柱不稳进行研究,认为"中柱"损伤后脊柱稳定性破坏大[2]."中柱"固定成为脊柱稳定的关键因素.其实早在1948年Michele就找到了后方入路经椎弓根进入前方椎体的途径.

  •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础及其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广恒;侯筱魁

    骨形态发生蛋白是由Urist[1]在1965年对脱钙骨基质的成骨研究中发现的,他们将脱钙骨基质植入动物的皮下和肌肉内可诱导软骨化骨的过程,随后从骨中分离出了一种小分子量的糖蛋白,并发现这种糖蛋白具有异位成骨的作用.Wozney和CelesteZ[2]在1988年对这种骨提取物的肽链进行分析,并测出其氨基酸的序列,首次克隆出BMP-2,BMP-3,BMP-4.至今,已有40多种BMP蛋白被成功地分离.

  • 骨性关节炎的滑液标记物

    作者:唐勇;黄枫;姜杰;陈基长

    骨性关节炎(OA)的病理变化可通过传统的放射学、关节镜、超声波检查和MRI来发现,但病变已相对较晚期.为了能早期发现和监测OA,研究人员将目光转移到对OA生化和免疫化学的标记物的研究上,因为它们在体液中的水平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一些研究认为,任何软骨源性标记物分子血清浓度不可能客观地检测一个指定关节有意义的改变,因为指定关节仅含人体软骨的一小部分,因此关节软骨标记物血清浓度与指定的关节的关系存在严重的局限性,而检测指定关节滑液将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 加强和维持椎弓根螺钉系统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向阳;池永龙

    椎弓根螺钉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但与之有关的常见并发症如螺钉的松动,脱出导致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屡有报道。尤其在老年病人中发生率更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类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 bFGF增强rhBMP-2诱导成骨中Ⅰ、Ⅱ型胶原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

    作者:杜俊杰;罗卓荆;胡蕴玉;曹艳杰;袁志;吕荣

    目的:对bFGF增强rhBMP-2诱导成骨中Collagen Ⅰ、Ⅱ及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进行研究.方法:1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55只,rhBMP-2/bFGF为实验组,rhBMP-2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21d 8个时间点取材,用免疫组化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Ⅰ、Ⅱ型胶原进行检测;对AL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观察2组在诱导成骨中Collagen Ⅰ、Ⅱ及ALP的表达情况.结果:(1)Ⅱ型胶原和成软骨、软骨细胞的出现相伴随,但肥大、变性的软骨细胞并不表达Ⅱ型胶原.(2)作为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的Ⅰ型胶原,ALP在软骨形成期即有表达,但随着成骨细胞的出现,骨组织的形成Ⅰ型胶原表现为高表达,而ALP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3)实验组Collagen Ⅰ、Ⅱ及ALP的表达早于对照组.结论:bFGF增强了rhBMP-2诱导成骨中Collagen Ⅰ、Ⅱ及ALP的表达.

  • rhBMP-2在体内诱导成骨中Ⅰ、Ⅱ型胶原mRNA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

    作者:杜俊杰;罗卓荆;胡蕴玉;曹艳杰;袁志;吕荣;王建波

    目的:研究rhBMP-2在体内诱导成骨中Collagen Ⅰ、ⅡmRNA及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方法:将含rhBMP-2 0.5mg的松质骨载体植入BALB/c小鼠的右股部肌袋内,于术后3~21d间8个时间点取材,用原位杂交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Ⅰ、Ⅱ型胶原mRNA进行检测;定量分析ALP活性,观察rhBMP-2在诱导成骨中Collagen Ⅰ、ⅡmRNA及ALP的表达.结果:(1)Ⅱ型胶原mRNA的出现是和成软骨、软骨细胞的出现相伴随.肥大、变性的软骨细胞并不表达Ⅱ型胶原mRNA.(2)作为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的Ⅰ型胶原mRNA、ALP在软骨形成期即有表达,随着成骨细胞的出现,骨组织的形成,Ⅰ型胶原mRNA仍表现为高表达,而ALP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在体内诱导成骨中rhBMP-2促进了Collagen Ⅰ、ⅡmRNA及ALP的表达.

  •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轴突计数和截面积测定

    作者: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李望舟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轴突的成熟情况.方法:以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的神经模型.将16只新西兰兔按手术后的时间分为1、4、7、14、28、42、56、84d 8个观察组,每组2只动物.利用HE染色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再生轴突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再生轴突的通过率随吻合手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28d时,少量再生的轴突长入受神经,其再生轴突横截面积恢复率是27.7%、42d为38.4%、56d时达61.2%和84d的63.3%.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的纤维逐步成熟,该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 TGFβ1和BMP2对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作者:杨物鹏;许建中;闫占明;吕福润;付万有;王春梅

    目的:探讨TGFβ1和BMP2对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及骨关节炎(OA)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液烁计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等方法观察软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增殖、分化及其特异性的表达.结果:TGFβ1显著增加了原代软骨细胞3H-TdR的掺入和使其进入S-G2/M期细胞比例增加.而BMP2则对第5代软骨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TGFβ1能促进原代软骨细胞的增殖,但不能阻止其增殖能力随传代培养而减弱,而BMP2则显著促进了第5代软骨细胞的增殖,这可能与细胞的分化状态和细胞外基质(ECM)、细胞骨架等有关.

  • 骶髂关节压迫法对小儿髋臼发育的影响

    作者:元虎;齐藤进;崔白日;扇谷浩文

    目的:骶髂关节压迫法对髋臼发育有何影响?方法:初诊时做冠状位的B超检查后,每周做1次骶髂关节压迫法(共作3~4次),4周后再作B超检查测量Graf法的α角.结果:本组为160个髋关节,采取骶髂关节压迫法的84个关节中,改善为47个关节占55.9%;临床观察的76个关节中,改善为18个关节占23.7%.结论:骶髂关节压迫法,不仅能解除外展受限,而且还对髋臼发育不良病例有促进髋臼发育的作用.

  •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

    作者:郭立新;刘蜀彬;马远征;孙继桐;解放军第

    目的:观察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方法:单侧椎板显露后行棘突基底截骨、中央椎管潜式扩大治疗13例腰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腰椎功能Oswestry问卷调查和椎管直径测量.结果:本组术后随访2~4年,腰腿痛较术前平均改善76%~74%,术后腰椎CT显示椎管中矢径平均增加21.6%(P<0.05),椎管横径平均增加18.5%(P<0.05).结论: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具有操作简单、椎管中央和侧方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方张力带结构影响小等优点,术后近期和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作者:刘立成;张佐伦;于锡欣;路小勇;袁泽农;孙建民;王峰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其病因、病理、手术效果与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6例OLF病例进行分析.手术方法均采用椎管后壁切除术.结果:术后40例随访1.5年以上,6例经短期观察.优20例,良17例,可5例,差4例.结论:OLF所致的脊髓病表现复杂,手术治疗必须慎重操作.手术近期效果良好.以"孤立-磨薄-分割-切除"的方法行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免疫反应

    作者:宋红星;曹峻岭;刘淼;李佛保;王民;范桂香;陈静宏;雷金娥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免疫学变化.方法:将兔分成软骨细胞移植组及骨基质明胶移植组,用免疫学及组织学方法,研究其免疫反应.结果:软骨细胞移植组术后检到淋巴细胞增殖,植入物局部见到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存在免疫反应.

  • Z-PLATE前路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陈学明;关骅;姚爱明;郭险峰;于振山

    目的:探讨Z-PLATE前路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损伤的应用及胸腰椎损伤前路手术适应证.方法:对23例行前路减压融合Z-PLATE内固定的胸腰椎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随访5~27个月,按Frankel分级20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无1例神经功能加重,22例患者植骨融合,1例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松动.结论:Z-PLATE可提供可靠的脊柱前路固定,正确掌握前路手术适应证具有重要意义.

  • 颈椎单开门两种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之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王向阳;池永龙;徐华梓;林焱;黄其杉;毛方敏

    目的:分析颈椎单开门不同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方法:新鲜成人颈椎标本6具,模拟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依次分2组,A组:单开门后,椎板用10号丝线固定在对侧椎旁肌肌膜和关节囊;B组:单开门后,椎板用10号丝线斜拉分别固定在C2和C7棘突.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颈椎单开门后再关门负荷及功耗.结果:再关门过程中A组和B组的大负荷分别为(8.57±1.80)N、(12.93±2.23)N;完全关门时负荷分别为(8.12±2.17)N、(12.93±2.23)N;功耗分别为(0.062±0.021)J、(0.083±0.023)J.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斜拉棘突固定法固定效果较好.

  • 微型钢板螺钉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唐康来;杨柳;许建中;吴梅英;李起鸿

    目的:为提高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效果,作者总结了1998~2000年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28例掌、指骨骨折.方法:共19人,28例骨折.男11人,女8人;掌骨17例,指骨11例;单纯骨折7例,有合并伤12例;闭合性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19例.骨干部骨折用4孔微型钢板固定,干骺部骨折用"T"或"L"形微型钢板固定;大斜形或螺旋形、关节内骨折用螺钉加压固定.术后即行主、被动活动,随访2周~11个月.结果:术后18例关节活动达到优秀,其中:掌骨骨折14例(14/17),指骨骨折4例(4/11);开放性骨折6例(6/19),闭合性骨折8例(8/11).9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掌骨2例(2/17),指骨7例(7/11);开放性骨折7例(7/19),闭合性骨折2例(2/11).结论:微型钢板及螺钉为掌、指骨骨折提供了牢稳的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获得了较好的手功能恢复;掌骨骨折优于指骨骨折,闭合性骨折优于开放性骨折.

  • 小切口手法治疗(足母)外翻临床研究——附535例(986足)研究报告

    作者:温建民;桑志成;林新晓;张洪美;刘劲松;蒋科卫;翁春华;程呈

    目的:研究小切口手法治疗外翻的中西医结合新疗法.方法:报告535例(986足)外翻合并囊炎,采用小切口手法治疗,行骨赘削磨、跖骨头颈截骨、手法矫正畸形、"8"字绷带、粘膏外固定方法,术后病人用硬底、前开口的矫形鞋,可下床适当活动,6周后去固定.随访时间为7~81个月,平均41个月.结果:优466例,860足,占87.1%;良61例,114足,占11.4%;差8例,12足,占1.5%.优良率达98.5达%.结论:小切口手法治疗外翻是一种矫形满意,畸形不易复发,痛苦少,术后生活能自理,恢复快,无明显合并症,深受患者欢迎的新方法.

  • 皮层诱发电位(CSEP)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应用

    作者:刘新宇;潘新;周长青;杨洪玲;汤继文

    目的:通过术中皮层诱发电位监护减少术中脊髓损伤.方法:用体感诱发电位仪对68例脊柱手术行CSEP监护.结果:68例中,56例术中即出现波形改善;11例术中监护及术后波形无改变;仅1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而术后出现不全瘫,16h后恢复.结论:术中皮层诱发电位监护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术后四肢瘫的发生并可预测患者术恢复程度.

    关键词: CSEP 手术监护
  •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矫治脊柱后凸

    作者:王吉兴;金大地;陈建庭;江建明;瞿东滨;陈祥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矫治脊柱后凸中的应用及截骨方法的选择.方法:本组25例全部采用单节段截骨.椎板、小关节截骨8例;三柱楔形截骨17例.全部采用短节段的椎弓根内固定装置,其中RF 12例,CD 3例,STB 10例.结果:本组21例得到3、6、12个月的随访,其腰背痛消失或大部分缓解,截骨部位获得骨性愈合,后凸角度由手术前平均70°,矫正到平均33°,矫正角度丢失平均2.5°,矫正率为52.9%.内固定装置无松脱和断裂.结论: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治脊柱后凸牢固可靠,对于年龄小、无腹腔血管钙化、后凸<60°可选用椎板、小关节截骨,相反选用三柱楔形截骨为宜.

  • 喜读《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书

    作者:姚建祥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向青年医师推荐一本新著——《脊柱外科手术》

    作者:宁志杰

    关键词: 青年医师
  • 一种评估髂胫束挛缩的新试验

    作者:刘士明;张杰;张闻生

    关键词: 评估 髂胫束
  • 肌肉移位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重建术(三)

    作者:田光磊;韦加宁

    4 外旋外展功能重建术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者常因内旋肌继发性挛缩而呈现肩内收内旋畸形和外旋外展障碍,康复治疗无效者--外旋进行性减少到20°以下[58],可实施手术治疗,除了移位还需松解挛缩,操作更复杂.

  • 寰枢椎不稳后路钢丝内固定术相关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滕文臣;白靖平;锡林·宝勒日;刘应祯;项泽文;贾文霄;崔静

    目的:研究寰椎水平骨与脊髓的应用解剖学关系,为寰枢椎不稳后路钢丝内固定术的安全操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统一摄取103例寰椎标本侧位X线片,根据寰椎后结节形态分类,并分别测量寰椎后结节正中矢状面的高度和厚度.(2)测量189例枕颈部磁共振影像资料寰椎水平的脊髓安全间隙,按性别和年龄分别统计结果.结果:(1)寰椎后结节前级按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男性后结节的高和厚明显大于女性的值(P<0.05).(2)60岁以下正常人的脊髓安全间隙明显大于60岁以上正常人的间隙(P<0.05).结论:后路钢丝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将钢丝根据寰椎后结节前缘形态预弯,紧贴寰椎后结节前缘由上向下穿过椎管,安全性较高.

  • 颈椎钩突的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瞿东滨;金大地;钟世镇

    目的:观察颈椎钩突的形态,探讨钩突切除术的应用解剖学.方法:17例颈椎干骨标本,对C3~C7钩突的形态进行解剖学测量,包括高度、宽度、角度及钩突与横突孔间距等.结果:C3~C7颈椎钩突从外侧转为后外侧,钩突角度及宽度逐渐增大.但在C5,钩突与横突孔内侧的距离较其它椎体小,而钩突高度反而明显.结论:C5钩突的形态学特点可能是其易退变的原因.钩突切除时,应注意了解其解剖学特点.

    关键词: 颈椎 钩突 解剖
  • 可调式弹性矫正鞋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作者:王俊生;董长青;郭根成

    利用Brown架抬高患肢,骨牵引是国内外治疗下肢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在临床中常遇到一些病人因患肢长期牵引制动而忽视踝关节的功能保护,使本无受损的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直、内翻及足下垂.给后期康复治疗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因此我们自1996年9月以来在Brown架上装配一个可调式弹性矫正鞋,在抬高患肢、骨牵引的同时使踝关节处于中立位并能随时行主、被动功能练习,有较好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效果,介绍如下:

  • 腰痛足疗法的探讨及实施

    作者:郑庆生

    1 引言人类由于不良姿势而造成的脊柱变形是比较常见的,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相关疾病也一直困扰着人类,为典型的就是姿势性腰痛(如大多数的腰肌劳损、腰腿痛)和颈椎病.此类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矫正不良的姿态和体态,这已是医学界的共识.因此,它终是矫形学的课题.作者借鉴了医学界一些现有理论和足迹学及舞蹈形体训练等成熟、实用学科的定性结论,提出了一个着眼于足部力学状态调整,以期达到矫正脊柱不良姿态和体态目的的非手术矫形思路,称为腰痛足疗法.

  • 在德国医院工作的经历

    作者:任先军

    关键词: 德国 医院工作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