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16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的治疗报告
-
改良Halo-Vest架固定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颈椎并脊髓损伤
目的:寻求一种方便、可靠的颈椎稳定装置,并在此基础上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方法:选用改良Halo-Vest架将头、颈、胸固定在一起,取颈椎前路手术方法进行颈髓致压物的切除、取自体髂骨移植,实现椎体的融合.结果:本方法临床应用32例,Frankel分级平均进步1.6级,总有效率90.62%.结论:改良Halo-Vest架具有可靠、方便的颈椎稳定作用,在固定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本病的预后意义极大.自1992年6月~1996年9月,我们对27例Ficat 0~Ⅲ期的34个髋关节行经颈开窗髓芯减压自体骨移植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7月,以全国首届骨坏死会议百分法评定手术效果.疗效总体优良率70.1%,Ⅱ期以前优良率85.3%,治疗效果良好.本手术优点为能够有效降低骨内压,改善髓内微循坏;死骨清除直接彻底,松质骨植入利于骨的重建和预防关节软骨塌陷;CPM机应用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股骨头结构重建和关节功能恢复.本手术适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病人,尤其是Ficat 0~Ⅱa期.
-
颈椎感染误诊原因分析(附1例报道)
目的:探讨颈椎感染发生、发展规律,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通过1例颈椎感染误诊病例的诊治过程,结合有关颈椎感染的文献,分析易误诊的原因.结果:根据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沉及MRI检查结果,起病1周后确诊为颈椎感染,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造成颈椎感染易误诊的原因是该病发病早期缺少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因其发病率低而对其发生、发展规律缺少足够的认识,提出MRI检查是早期诊断颈椎感染的敏感方法.
-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脊髓栓系 -
用电刺激束支定位法修复远端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
目的:阐明神经束支定位法在远端尺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9例远端尺神经和40例远端正中神经损伤病例,进行神经内束支分离,双极电刺激定位后束膜吻合,与34例外膜吻合组对照.结果:束支分离定位法在远端尺神经、正中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成功率为92.1%,治疗组较对照组感觉恢复率有提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功能恢复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神经内束支分离定位应用于远端尺神经、正中神经损伤修复是可行的,并能提高其功能恢复率.
-
黄韧带防止椎板切除后硬膜粘连的作用
目的:评价黄韧带在脊柱椎板切除后防止硬膜粘连的作用.方法:实验对象为大鼠,分3组:(1)黄韧带完整保留组;(2)黄韧带部分切除组;(3)黄韧带完全切除组.术后采用Nussbaum组织学评分标准分别于4、8周对硬膜粘连程度评分.结果:术后4周黄韧带完整组粘连积分明显低于其它2组(P<0.05),8周时椎板闭合.结论:完整的黄韧带有防止硬膜粘连的作用.
-
健侧下肢组合血管皮瓣桥携游离(骨)皮瓣转移修复对侧下肢严重创伤
目的:探讨下肢严重创伤需行游离组织移植而患侧下肢无血管可供吻接时的修复方法.方法:健侧小腿胫后血管蒂与带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组成皮瓣桥,携带皮瓣或骨皮瓣转移修复患肢.结果:6周后经血管造影皮瓣与周围组织血运建立.断蒂后皮瓣与骨皮瓣一期成活,后期复查移植骨成活并且增粗.结论:下肢严重创伤无血管可供吻接时健侧胫后血管皮瓣桥可作为一种理想的供血途径,这为下肢严重创伤提供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
先天性腓骨缺如并发下肢不等长的治疗(附2例报告)
-
粗隆间定点闭式折骨术--介绍一种髋屈曲位强直畸形矫正新方法
-
成人桡骨头切除术后临床分析
-
髋关节痛风石-附2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目的:探讨髋关节痛风石的特点,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例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髋关节痛风石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髋关节痛风石罕见.结论:髋关节痛风石症状不典型,不易与髋部肿瘤鉴别.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标本经酒精固定后在偏振显微镜下见到双折射的棒状尿酸结晶.对沉积在髋臼或关节内的痛风石可手术切除,因痛风石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则需行人工关节置换.
-
足背动脉及其分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意义
-
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治疗(附17例报告)
-
缺血预处理研究现状及其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进展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上甚为常见.至今仍无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近,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onditioing)提高组织缺血耐受性的现象颇受关注[1,2].本文就缺血预处理的进展及其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中心减压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中心减压术初是作为一种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em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FH)的方法.1964年Arlet和Ficat[1]首次发现中心减压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治疗效果,此后这一方法逐步推广,成为INFH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有关文献非常多、而对这一方法的争议也较大.本文就中心减压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
细胞凋亡与骨重建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 Cell Death,PCD).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其在骨组织的发生、演变、骨修复、骨重建等方面的意义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
雌激素对卵巢切除大鼠内源性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卵巢切除后大鼠内源性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雌激素替补治疗对此的影响.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收法检测骨髓上清的IL-6含量,通过斑点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组织IL-6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卵巢切除导致骨髓上清IL-6含量和骨组织IL-6表达升高,而雌激素替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两者的升高.骨组织成骨细胞、骨细胞和骨衬里细胞均有较强的IL-6免疫活性.结论:雌激素缺乏使骨髓内源性IL-6增加可能是由成骨细胞系IL-6 mRNA表达升高决定的,雌激素抗骨吸收作用部分是通过降低IL-6的产生而介导的.IL-6在卵巢切除大鼠骨丢失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神经胶质生长因子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
目的评价重组体人类神经胶质生长因子2(rhGGF2)对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73只大鼠分3组.第1组(n=5)实施模拟挤压操作.第2组(n=34)、第3组(n=34),每只动物选一5mm长的坐骨神经段承受100g挤压2h.第3组为治疗组,rhGGF2 1mg/kg挤压后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4d.第2组用等量的载体治疗.通过计算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和测量趾长伸肌强直收缩力来评价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结果:第3组神经在术后11~21d表现出显著的SFI改善.第3组肌肉收缩力强于第2组,从4~14d在70Hz,100Hz刺激下有显著性差异.组织学切片显示3组呈现较轻的轴突溃变和较早的神经再生.结论:rhGGF2治疗坐骨神经挤压伤能有效地促进神经再生,进而显著改善其功能的恢复.
-
不同结构聚酯的体外生物降解
目的:观察自行合成的聚己内脂(PCL)、聚丙交酯(PLA)及其不同比例的共聚物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a(PCLA2/1)、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b(PCLA1/2)在体外模拟的不同生物环境中的降解性质,探讨环境及材料结构与生物降解性质的关系,为在不同生物环境下选用适宜的生物降解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种聚合物在血浆、胆汁、胰腺悬液中降解1~7d,观察材料的物理性状改变、测量质量损失和分子量变化.结果:在不同生物降解液中:PCL降解不明显、PLA降解明显,PCLA2/1和PCLA1/2在不同环境中降解规律不同.结论:用不同比例单体共聚的方法获得了不同结构的生物材料,它们在不同环境中降解性质不同.
-
骨水泥的真空搅拌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骨水泥经过真空搅拌和普通搅拌的机械性能变化.方法:将一种国产骨水泥分成普通搅拌和真空搅拌2组分别制成标本,按照国际标准组织(ISO)的标准测定抗静态压力强度,静态抗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按照德国工业标准(DIN)检测抗疲劳强度.结果:应用真空搅拌处理,抗弯曲强度和抗疲劳强度分别提高了13%和15%,骨水泥的静态压力耐受强度稍降低,弹性模量稍提高,二者在统计学上无变化.结论:采用真空搅拌骨水泥的方法,提高了国产骨水泥的抗疲劳强度及静态抗弯曲强度,在临床应用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
PFTS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正融合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异常发生率,以及其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复习了131例符合条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记录和影像检查如术前、术后出现的心肺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术前PFTS正常(73.28%),术前出现的呼吸系统症状和PFTS结果异常显著相关(P<0.001).131例患者中仅4例发生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3.01%),未行胸廓成形术的患者没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结论:拟行后路矫正融合术的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PFTS检查意义并不象在重度脊柱侧凸那样重要.同期行胸廓成形术,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唯一风险因素.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肺功能检查 -
肱骨骨髓腔的解剖学测量和肱骨交锁髓内钉设计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为肱骨交锁髓内钉的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国人肱骨标本及X光片按大结节至外上髁间距(L)分成30个节段,观测髓腔内径及走向.结果:髓腔峡部位于19、20节段,髓腔于22~25节段有一膨大区域.自20~22节段始向桡侧弯、自23、24节段始明显弯向前侧.结论:受髓腔体积和形态的制约,钉长度=L×(25~26)/30 ;钉直径以髓腔峡部内径为标准;钉体呈"C"形符合髓腔走向;24、25节段髓腔两侧松质骨为自锁固定点所在.
-
多发骨折脱位伴休克的救治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折脱位伴休克的救治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2年4月~1998年12月共122例多发骨折脱位伴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平均ISS为30.7;死亡15人,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6例,死于血气胸及肾衰各1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3例,死于ARDS 3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伤后早期抗休克治疗及手术内固定有利患者康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强调院前急救及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的重要性,讨论了有关严重合并伤的处理原则.
-
掌背皮神经及指动脉岛状皮瓣瓦合修复食指皮肤脱套伤
目的:探讨临床修复食指皮肤脱套伤的一种新方法.方法:10只成人新鲜手标本,显微镜下解剖观察桡神经浅支-掌背皮神经在手部的走行、分布情况及其横径的大小.临床设计以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和中指尺侧指动脉岛状皮瓣瓦合,急诊修复食指皮肤脱套伤6例6指.结果:临床应用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伤指除缺少指甲及稍短外,外形及皮肤色质与健指相似,食指掌侧远端指腹两点辨别觉为3.5~6.0mm,运动功能按TAM系统标准评价:优1指,良3指,可2指.结论: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和中指尺侧指动脉岛状皮瓣瓦合是修复食指皮肤脱套伤的一种良好方法.
-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长期随访
目的:为了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作者随访了1988~1997年10年间在新加坡中央医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438名(486膝)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结果:手术后5年内的优良率为88.5%,手术后5~10年的优良率为61.9%.但在手术后仍有18.9%的患者因治疗效果的下降须再次手术置换人工膝关节.结论:我们认为胫骨高位截骨术虽然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远期仍有一部分患者因治疗效果下降须再次手术.
-
掌腱膜挛缩症的临床及病理基础
目的:探讨掌腱膜挛缩症的病理改变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26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共29只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2只手单纯作掌腱膜切除术,17只手行掌腱膜切除+受累皮肤切除术,对其疗效进行平均4.6年的随访;并对24例掌腱膜标本作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所有行免疫组化检测的病变掌腱膜标本中均有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单纯掌腱膜切除组的术后复发率为58.33%,掌腱膜切除+受累皮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11.76%.结论:掌腱膜挛缩症的病理改变不仅仅局限在掌腱膜,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和皮肤.因此,对病变已侵及皮肤的病例应作掌腱膜切除+受累皮肤切除术.
-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及生物力学研究
-
脑瘫SPR手术前后微循环变化的观察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方法:用国产XG-8多媒体多功能微循环检测仪,观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手术前后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手术后患儿甲襞微循环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能改善肢体的微循环.
-
95°髁钢板与Richards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95°髁钢板与Richards钉对老年转子间骨折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136例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95°髁钢板84例,Richards钉52例,通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生物力学特征、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95°髁钢板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抗扭转力强等优点,但强度不如Richards钉.Richards钉具有固定牢固可靠、可早期负重等优点,但切口相对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抗扭转力差.随访结果:2组优良率分别为92.86%和93.02%.结论:正确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术中按技术要领操作,2种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髂胫束条桥接修复前臂中段背伸肌群损伤
目的:解决前臂中段背伸肌群损伤而引起变性、粘连、挛缩,影响屈腕、屈指功能.方法:将损伤以远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切除,切取髂胫束条桥接远端的肌腱和近端的肌组织,术后即可行手指、腕关节被动伸屈活动,在被动伸掌指、伸腕同时做主动伸腕伸指肌的收缩锻炼.结果:1978起治疗7例,随访5例,随访时间18~29个月,平均24.5个月,伸腕伸指关节肌力Ⅲ~Ⅳ级,获得较理想的伸屈功能.结论:该方法充分利用近断端的正常肌组织伸缩效应,通过髂胫束条桥接远端的肌腱,发挥伸腕伸指功能,避免损伤肌肉的变性、粘连,伸腕、伸指及屈腕、屈指功能障碍,减少再次手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疼痛性跟距联合的治疗
目的:探讨疼痛性跟距联合手术治疗适应证及术式.方法:根据术前跟距轴位CT扫描所测量的跟距联合与跟距后关节二者横向切面之比率及跟骨外翻角度来决定采取跟距骨桥局部切除或三关节融合术.共治疗12例16足,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结果:术后根据患者症状消失程度分为优良、可、差.单纯行跟距联合切除者9例12足,其中优6例,可3例;三关节融合者3例4足,均为优良.结论: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跟距联合与跟距后关节二者横向切面之比率<50%,跟骨外翻角<21°时可行跟距骨桥局部切除术,反之则应行三关节融合术.
-
骨外固定加压治疗胫骨干骨不连
目的:通过观察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治疗效果,评价加压外固定对骨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骨外加压固定治疗胫骨干骨不连49例(男37例,女12例),骨不连时间为7~132个月.其中7例感染性骨不连偏侧性骨缺损者,行病灶清除开放性植骨;5例感染性骨不连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小腿皮瓣转位;10例骨不连、骨缺损伴伤肢短缩者,行胫骨干骺端截骨或骨骺牵伸延长.结果:植骨全部成活,创面植皮获Ⅰ期愈合,肢体延长幅度4.5~13.5cm,平均7.5cm,达到预期目标,49例患者均于术后2.5~10个月,获得骨愈合,平均5.4个月.结论:骨外固定加压治疗胫骨干骨不连不仅具有确实的效果,而且有以下优点:(1)方法简便、创伤小、局部血运干扰少;(2)在局部感染的条件下仍可使用;(3)骨端始终保持有均匀的压应力和肢体功能锻炼时产生的生理应力刺激,有利于促进骨愈合;(4)可配合肢体延长联合使用,既治愈了骨不连,又均衡了双下肢长度,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
肘关节的不稳定
关键词: -
创伤骨科治疗骨折的回顾与前瞻
关键词: 创伤骨科 -
先天性桡骨头脱位2例报告
-
椎板内层切除侧隐窝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
先天性颅锁骨发育不全2例报告
先天性颅锁骨发育不全临床较少见,作者曾接诊2例,现报告如下:
-
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儿童足副舟骨痛12例报告
-
先天性尺骨远端缺如伴肱桡关节脱位1例
先天性尺骨远端缺如在临床上极为罕见,笔者于2000年3月20日发现1例,报告如下:
-
44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截瘫手术治疗体会
1990年3月~1999年3月,我院共收治胸腰椎骨折脱位并截瘫病人44例,分别行减压、植骨和内固定术,取得满意效果.
-
立体定向技术治疗脑瘫
自1992~1999年,我们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脑瘫12例,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
31例髋部假体置换术中发生膝关节扭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
"Z"字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我们从1989年5月~1999年6月,采用切断胸锁乳突肌锁骨头,"Z"字延长胸骨头的术式治疗31例肌性斜颈患儿,取得满意疗效.
-
20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术前和术中诊断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
青春前期孩子的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方法
目的:儿童和少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比较困难,常规重建方法常常引起骨骺损伤,造成肢体发育畸形.为了避免骨骺损伤,Micheli采用髂胫束筋膜条关节内外环绕固定的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并对此方法进行临床评价.方法:Micheli从1980~1996年采用髂胫束筋膜条关节内外环绕固定的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17例,病人平均年龄11岁(2~14岁),平均骨龄10岁(2~13岁),术后随访66.5月.
-
人工膀胱反射弧建立术1例初步报告
-
J-88医用脉冲伤口冲洗器的研制与应用
各种创面的清创,是医院急诊科、手术室的经常性工作.经检索,目前国内尚无理想的创伤清创冲洗器.为此,我们研制了医用脉冲伤口冲洗器,介绍如下:
-
术中聚髌器的研制与应用
关键词: 聚髌器 -
骨科外固定理论的新探索
-
支具治疗(三)
关键词: -
急诊第2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
-
外翻足的足横弓塌陷力学分析
-
如何在网上查找矫形外科领域手外科资料
-
2000~2010:骨关节十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