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俄式支撑髋关节治疗Legg-Perthes病疗效评价(附10例手术报告)

    作者:曲敬;周冬枫;任思东;朱根祥;赵宁;田硕;于喜刚;吉士俊

    目的:对俄式支撑关节治疗Lrhh-Perthes病新方法的认识和评价.方法:共有10例用俄式支撑器械手术病例被研究,使坏死的股骨头不负重或减少负重,待其自愈.结果:10例患儿Catteral分期,Ⅱ期6例,Ⅲ期3例,Ⅳ期1例,平均年龄6.6岁,术后随访48个月以上,9例效果满意,1例半脱位.结论:目前在本病病因未明的前提下,此方法是早期控制病情发展,又不影响后期采取其它方法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以Ⅰ~Ⅱ期病变,未出现畸形髋之前使用本法为佳适应证.

  •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手术治疗

    作者:杨凯;张景贤;王军;陶宗玉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不同时机手术疗效和佳手术时机.方法:早期手术组(病程3周以内)4例行坏死肌肉切除、筋膜切开减压,肌腱移位,其中2例行带蒂背离肌皮瓣移位.晚期手术组(病程6周以上)6例行肌肉(腱)松解、屈肌止点下移、神经松解或移植、肌腱移位延长.其中4例行带蒂背阔肌皮瓣移位,1例行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指功能.结果:随访10例,时间2~6.5年.早期手术组优3例,良1例.晚期手术组良3例,差3例.结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手术能够有效解除组织缺血,防止挛缩纤维化,减轻神经压迫和损害,有利于手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前臂 肌挛缩 缺血
  • 后入路钻压法椎管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作者:丁保大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后方入路钻压法行椎管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21例;其中T12骨折7例,L1骨折12例,T12并L1骨折2例.术后经1~3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结果:21例中神经功能有20例分别较术前改善Ⅰ~Ⅱ级(按Frankel分级标准).结论:此改良手术创伤小,脊柱稳定性破坏小,减压充分,效果明显.

  • 关于手术治疗氟骨症性椎管狭窄症的探讨(附12例报告)

    作者:康锦;何强;张绪斌;张全顺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氟骨症性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报道氟骨症性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经验及失败教训.方法:对1988~1999年11年期间12例手术治疗该类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例应用短节段跳跃式揭盖减压法患者术后完全恢复,3例于术后3~5年复发,5例蚕蚀长节段减压法患者,4例完全恢复,但术后有一过性症状加重,1例术后全瘫无恢复.结论:氟骨症性椎管狭窄症选用长节段揭盖式全椎板减压术式为目前治疗该疾患较良好的一种手术方式.

  • 横向穿针钢丝环扎加"8”字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陈雷;叶澄宇

    目的:了解横向穿针钢丝环扎加"8”字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4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用横向穿针钢丝环扎加"8”字内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术后X线片关节面平整程度、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5d,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92.8%.结论:该术式具有手术适应证广、操作容易、髌骨关节面复位满意、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以及并发症少等特刎点.

  • 放射性脊髓损伤

    作者:刘铖;姚长海

    脊柱肿瘤包括原发瘤及转移瘤,目前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即肿瘤病灶切除,人工椎体置换等.但由于术中出血凶猛,常使肿瘤切除不彻底或被迫终止,个别病人甚至牺牲在手术台上,这就迫使人们寻找相对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放疗对脊柱肿瘤不仅可以止痛,并能防止神经症状的进一步发展,阻止肿瘤生长与复发.

  • 颈椎前路内固定方法及其进展

    作者:侯铁胜;贺石生

    早在20世纪60年代,Robinson和Smith就提出了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骨植入融合的手术方法,70年代初由Cloward应用此术治疗颈椎外伤,随后经颈前路的手术方法逐渐开展并迅速普及.然而这种不用内固定的单纯前路减压自体骨植入融合手术方法的主要缺陷是手术后脊柱的不稳定,从而引起移植骨不融合、移植骨脱出和/或塌陷、进行性颈椎后凸、脊柱排列紊乱以及需要长期的外固定治疗等.

  • 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建义;肖建德

    研制理想的人工材料代替骨移植修复骨缺损,是医学和生物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各种人工制备的生物材料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随着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材料学的发展,组织工程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医学生物科学应运而生.

  • 椎体终板的特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焦文仓;任先军

    椎板终板在临床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椎体终板通路是椎间盘营养供应的主要途径,而椎间盘的退变与其营养供应的减少密切相关;在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的手术中,保留终板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能有效防止植骨块的塌陷、减小后凸畸形及维持椎间高度;同时,终板的解剖对椎体间植入物及内固定器材的放置也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 脊髓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曹正霖;刘景发;尹庆水;夏虹;吴增辉;章凯;钟润全;麦小红

    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动态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47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血清和脑脊液MBP含量,结合预后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脊髓完全性损伤组病人伤后12h内即出现脑脊液MBP显著增高,伤后3d达高峰,并持续至伤后第14d,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组伤后,12h内也出现脑脊液MBP增高,高峰亦为伤后第3d,但各时间点增高幅度较完全性损伤组小,且伤后第14d时即恢复正常;脊髓震荡组不出现脑脊液MBP增高;各组血清检测结果与脑脊液结果平行.结论:血清或脑脊液MBP检测对于判断脊髓损伤程度、估计预后特别是脊髓损伤休克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超微结构

    作者:崔赓;雷伟;马平;吕荣;黄耀添;赵黎

    目的:深入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病理变化、细胞类型及其病变来源.方法:取5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标本中不同部位的组织20例,经固定、切片染色后置于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1)断端间组织及病变骨膜组织性质完全一样,均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细胞成分多,主要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少量未分化细胞.(2)移行部位骨膜组织结构与病变处骨膜组织结构相似.(3)断端处骨质细胞稀少,部分骨细胞萎缩或坏死,部分骨细胞含有空泡,骨基质未见异常.(4)移行部位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表现.结论:(1)先天胫骨假关节(CPT)是非神经起源的、而是起源于骨膜的一种细胞增生活跃的纤维增生性变;(2)肌纤维母细胞与CPr发病有关.

  • 脊柱内固定导致邻近节段椎间盘胶原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永刚;侯筱魁;辛兵

    目的:设计山羊脊柱内固定的动物模型,研究脊柱内固定对固定邻近椎间盘胶原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化法测定胶原含量、胶原类型及胶原酶的变化以反映固定3月及6月后胶原的变化.结果:脊柱内固定后椎间盘中胶原含量及胶原类型都有了显著性改变,胶原酶活性无变化.结论:脊柱内固定可导致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

  • 韧带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Ⅰ型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喜善;罗怀灿;鲁玉来;王信胜;董军

    目的:探索TGFβ1及TGFβRI在韧带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白鼠膝MCL损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TGFβ1及TGFβRI在韧带愈合过程中的表达特点.结果:TGFβ1及TGFβRI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达主要分布于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带状分布,越靠韧带断端,表达越丰富,表达高峰期在伤后9d,其中TGFβ1的峰值较TGFβRI略早些,表达强度的下降也更快.结论:韧带愈合过程中TGFβ1及TGFβRI的规律性变化与韧带关系密切,TGFβ1对韧带愈合具有调节作用,结合其变化规律,合理应用外源性的TGFβ1可能促进韧带愈合.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神经切断再缝合后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杨家辉;郑晓明;洪光祥;王发斌;陈振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神经切断再缝合后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20只,于右股后外侧手术切断腓总神经后再缝合,左侧作为正常对照,不作处理.术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于术后当天开始,实验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射用0.1ml生理盐水稀释的bFGF 20u,每日1次,连续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3个月,行双侧胫前肌电生理检查、肌湿重测定、双侧胫前肌及腓总神经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胫前肌肌力、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及腓总神经纤维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切断再缝合后肌肉功能的恢复.

  • 高压氧与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杜全印;王爱民;郭庆山;郑世刚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40只成年Wistar大鼠作成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B组为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后给予高压氧治疗.手术后1、2、4、8、10周进行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结果:SEP和MEP潜峰时的恢复B组优于A组.结论:高压氧与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骨关节病患者病情程度与体内自由基含量变化分析

    作者:许鹏;姚建锋;蔡乾坤;靳卫章;沙浩渡

    目的:探讨骨关节病(OA)患者病精程度与其血清和关节液中自由基含量的关系.方法:对轻度、中度和重度45例膝OA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和关节液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健康组比较,OA患者血清中NO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含量明显下降(P<0.05),且有依病情的加重而含量变化更加明显的趋势(P<0.05),关节中NO、MDA和SOD含量的变化较血清中更为显著.结论:OA患者体内自由基水平增高,与病情程度正相关,自由基直接和自由基相互反应毒性产物间接损伤关节软骨,是OA病程发展的重要机制.

  • 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治(附3例报道)

    作者:赵宏;幸永明;陆志凯

    1 病历摘要1.1 病例1女性,16岁,病变部位是胫骨上端.因局部疼痛、肿胀2周就诊,体检发现:胫骨中上段骨性隆起,轻微压痛.X线片示:胫骨上段骨骺线以下至中段胫骨骨干前侧皮质病变,呈偏心性膨胀性囊性改变,病灶内见骨嵴,胫骨轻度向前弯曲,未见骨膜反应.术前诊断:骨囊肿.治疗:彻底刮除肿瘤病灶,石炭酸骨腔壁灭活,取自体髂骨植骨,石膏外固定3月,术后随访5年,无复发.

  • 颈2椎体及附件神经鞘瘤1例报告

    作者:刘继中;王臻;桑宏勋

    患者,男性,36岁.主诉:车祸引起头颈部碰撞后感颈部疼痛、活动受限6周.查体:颈部肌肉稍僵硬,颈部向右侧偏固定畸形.主、被动活动可诱发疼痛,无放散.左颈部乳突下方约3指处有压痛.双上肢感觉、肌力、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正位X线片可见C2椎体有骨质破坏.

  • 跨关节外固定在踝上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江海廷;王成琪;魏海温

    我院在12例踝上离断再植中采用三维外固定架跨关节固定,为软组织的显微修复创造条件,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该组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0~52岁.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2例、机器绞伤3例.完全离断5例,不全离断7例.合并皮肤缺损8例,骨、皮肤均缺损4例.胫骨下端关节面破坏5例.

  • 陈旧性髌骨骨折治疗体会

    作者:孔庆迎;宋宏亮;李利昕;李元磊;马巧霞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4例,年龄18~62岁,平均32岁.骨折分类:横行12例,粉碎性6例,下极2例,撕脱骨折1例.受伤后治疗方法:石膏托加抱膝圈固定5例,张力带内固定13例,髌骨周围钢丝粗丝线环扎缝合3例,骨折均为延期愈合或骨折复位不良,距伤后时间为21~68d,平均35d.

  • 踝关节内外滑膜骨软骨瘤病1例

    作者:郭强;李战德;王新东

    患者,男,31岁.因右踝外伤疼痛间歇发作9年,加重1个月,于2000年7月21日入院.9年前患者扭伤右踝,伤后感疼痛,X线检查无骨折及脱位,对症处理后疼痛逐渐消失.但此后右踝经常隐痛,偶有"交锁”,未再到医院诊治.1月前再次扭伤右踝,肿胀、疼痛,休息无好转来院就诊.

  • 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

    作者:李连亭

    作者自1993年9月~1998年10月应用夏和桃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220例,出现各种并发症23例,发生率10.4%,为避免在今后应用过程中出现类似并发症,特报告如下:

  • 医用几丁糖预防椎管手术后粘连的临床观察(附120例分析)

    作者:黄国忠;钟贵彬;顾其胜

    自1997年5月~2000年5月采用上海其胜生物制剂实业公司生产的医用几丁糖涂布入手术切口内,预防椎管内手术后粘连,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 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1例报告

    作者:穆塔利甫

    滑膜软骨瘤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滑膜疾病.我院1995年2月收治1例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44岁,农民,因右肩部疼痛10年,加重并包块3个月就诊.无外伤史.曾经多次在当地县医院以"肩周炎”治疗,无效,右肩部包块逐渐增大.体检:一般情况好,右肩峰前下方有6cm×3cm包块,包块内可触及活动的游离体,X线片示右肩峰部软组织肿胀,并可见多个大小形状不一的密度增高影,诊断"右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 "T”型开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程尊友;黄勇;朱明双

    我们从1998年起,采用"T”型开窗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大68岁,小24岁,平均42岁,病史长32年,短6个月,平均2.36年.均有根性症状,单侧痛16例,双侧痛4例,两侧交替痛6例,在腰椎CT片上测得,髓核突出大为11mm,小4.6mm,平均6.8mm,单间隙突出17例,双间隙突出6例,3同隙突出3例.

  • Colles'骨折后下尺桡关节紊乱的手术治疗

    作者:康两期;丁真奇;练克俭;郭延杰;郭林新;洪加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4~58岁,平均47岁,右侧6例,左侧3例,全部病人均为摔伤致C0lles'骨折,都经过手法整复,掌屈尺偏位石膏托外固定4周,摄片复查后见骨折已愈合,逐渐行腕部功能锻炼.经半年~4年3个月(平均2年4个月)训练后仍有腕部活动时疼痛9例,前臂旋前-旋后受限7例,腕屈-伸活动受限7例,下尺桡关节不稳定8例,腕部畸形4例.

  • 滑膜软骨瘤病15例报告

    作者:李微

    滑膜软骨瘤病是一种少见的关节滑膜疾病,我院骨科自1983年2月至1998年8月收治本病15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0~66岁,平均32.5岁;工人3例,农民11例,干部1例;发病部位:左膝关节5例,右膝关节4例,右肘关节3例,左肘关节1例,左右髋关节各1例;有明显外伤史者6例;临床表现:均有间歇性关节痛、功能受限,5例活动时有响声,6例可触及活动性肿块.

  • 复方丹参液川芎嗪在颈椎过伸性颈髓损伤早期中的应用

    作者:陈海波;贺宝荣;周劲松

    1 资料和方法选择对象符合以下条件:(1)受伤时均有颈部过伸而无牵张反射到过屈的过程.(2)入院时间在伤后1周以内.(3)均行X线和MRI检查,显示无颈椎骨折脱位,但有颈髓水肿和脊髓挫伤征象.

  • 孤立性骨囊肿8例报告

    作者:张兴泰

    我院自1986年3月~1999年7月收治孤立性骨囊肿8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2例,女6例,年龄3~41岁,平均19.2岁.病变位于股骨粗隆部和股骨颈各2例,股骨上段1例,肱骨上段3例.5例因患肢轻微外伤后肿痛伴功能障碍1~6d入院,2例因患肢疼痛1月入院,1例因患肢隐痛3月,外伤后肿痛伴功能障碍15d入院.经X线检查发现并发病理性骨折6例.

  • 动脉瘤性骨囊肿2例

    作者:张兴泰

    例1,男,27岁.1年前骑自行车跌伤右膝部,致右膝部肿痛伴活动受限,在某中医院诊断为右股骨外髁骨折,治疗3月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3月前扭伤右膝部后感疼痛,其外上方肿胀且逐渐加重伴活动受限.经X线拍片检查后以右股骨远端肿瘤并病理性骨折,于1997年9月1日收入院.检查:T37℃、R20次/min、P83次/min、BP14.3/9.7kPa.扶双拐步入病室、右膝外上方肿胀、压痛,右膝主动伸屈活动部分受限.

  • 现代矫形器的特点与应用

    作者:宁志杰

    矫形器(Orthosis)又称支具(brace),它是矫形外科康复工程中治疗骨关节损伤,脊柱与四肢畸形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矫形器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引自当时苏联的设备与技术,它对我国肢体伤病残功能重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多年来,矫形器没有被医患者重视.

  • 国内首个脊柱侧凸专业网站问世

    作者:

    关键词: 国内 脊柱侧凸
  •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马在松;史振满

    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FH)是一令患者害怕、医生头痛的疾病.病人绝大多数为30~50岁的青壮年;且病情顽固,如不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将有80%左右病人的病情会不断发展,在1~3年内出现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病人残废[1,2],因此对家庭、社会危害都很大.

  • 胸腰椎乳副突间凹进钉点的解剖学研究与应用

    作者:阎德强;谢志军;李炳辉;杜玉刚;张庆;路世勇;常西海;范志强;刘道家

    目的:探讨胸、腰椎乳副突间凹点作为椎弓根准确置钉的有形解剖学进钉点标志.方法:(1)对40具成人干燥标本(T11~L5)上的乳突、副突及乳副突间凹的存在率,凹点与椎弓根中心及椎上、椎下切迹的关系进行观测.(2)临床应用CT扫描观测置钉效果.结果:发现乳副突间凹的总存在率为98.57%,T11~L4为100%,L5为90%.在L5中无副突者占10%,却在横突与乳突间且呈典型的"U”形凹特征.该法进钉56例224钉准确率100%.结论:乳副突间凹有形可见、结构恒定,具有解剖学特征,术中寻找方便,又无需显露横突及关节突关节,是一种安全、准确、实用的进钉方法.

  • 脊椎肿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毛宾尧;应忠追;胡裕桐;王毳;贾学文;沈是铭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经路切除脊椎肿瘤与改进的人工椎体和自体植骨术治疗脊椎不同节段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脊椎肿瘤采取切除瘤椎、人工椎体置换和自体植骨术;肿瘤包括颈椎4例,胸椎3例,腰椎6例.术前颈脊髓瘫痪1例,不完全瘫痪4例,肿瘤的术后病理学诊断有骨巨细胞瘤3例,骨囊肿、Ewing瘤、骨神经鞘瘤、软骨瘤、骨成纤维细胞瘤、骨纤维细胞瘤、骨嗜酸性肉芽肿、骨转移瘤、骨肉瘤和骨血管瘤各1例.结果:13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除1例3个月恢复良好后失访外,余12例获平均4.3年随访,瘫痪5例完全恢复,12例均恢复家务和工作,X线片显示假体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应根据肿瘤的脊柱节段和类型,选择手术治疗方式,采用人工椎体置换和自体植骨术,对完全切除脊椎肿瘤和重建脊椎稳定性是十分有益的.

  • 骨肉瘤穿越骺板侵袭骨骺的临床观察及机制初探

    作者:于秀淳;刘晓平;周银;曲在屏

    目的:观察骨肉瘤对骺板及骨骺的侵袭以及血管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复习13例骺板未闭的骨肉瘤患者的资料,对9例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检查,对7例术后大体标本进行观察,了解骨肉瘤穿越骺板侵袭骨骺的发生情况及机制.结果:X线片显示9例骺板被侵蚀,骨骺局部被破坏;4例未见骨骺受侵.9例骨肉瘤患者DSA检查发现8例在毛细血管期或肿瘤实质期时见肿瘤血管穿越骺板侵袭骨骺,在肿瘤实质期及静脉期见干骺端病变区及骺板、骨骺处有异常的血管网及瘤染,1例DSA检查时发现在动脉期见异常的肿瘤新生血管穿越骺板侵袭骨骺.结论:骺板不能阻止骨肉瘤的侵袭,肿瘤血管多在毛细血管期穿越骺板侵袭骨骺,证明了血管再生或再通在骨肉瘤穿越骺板、侵袭骨骺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骨肉瘤 骺板 侵袭 机制
  • 骨肉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介导HOS-8603细胞凋亡

    作者:姜文学;董天华

    目的:探讨骨肉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OSS-CTL)对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以揭示其抗肿瘤机制.方法:OSS-CTL与HOS-8603细胞按不同效靶比共同孵育后,通过电镜观察HOS-8603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OSS-CTL与HOS-8603细胞凋亡发生状况.结果:HOS-8603细胞被OSS-CTL攻击后浓缩、深染,致密的染色质沿核膜下凝聚,并有凋亡小体形成.效靶比为1:1、50:1、100:1时,HOS-8603细胞凋亡发生率分别为0.6%、12.4%及21.6%.结论:OSS-CTL可通过诱导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发生细胞凋亡起到抗肿瘤作用,且效靶比值增大后靶细胞凋亡的数量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 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

    作者:刘晓平;于秀淳;周银;马胜忠;宋若先

    目的:分析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我院7年半间对86例恶性骨肿瘤行保肢术,其中22例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同期收治外院资料完整的保肢术并发症患者8例.男22例,女8例.年龄平均23.5岁.部位:胫骨上端12例,腓骨上端4例,股骨下端9例,尺骨远端、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胫骨远端、髂骨各1例.骨肉瘤18例,骨巨细胞瘤7例,软骨肉瘤2例,皮质旁骨肉瘤、骨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复发18例,切口感染和延迟愈合7例,神经损伤5例,异体骨或灭活骨骨折5例.结果:除4例拒绝治疗外,13例行截肢或关节离断术,4例行扩大切除术,肌皮瓣转位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各2例,清创缝合术,石膏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各1例.另2例神经损伤患者未予处理.21例获得平均20.2月的随访(3月~6年),4例死亡,3例带瘤生存,余14例无异常.结论:术后复发与术中切除不彻底,种植和治疗不当有关;切口感染和延迟愈合多发生于胫骨上端;神经损伤除与手术有关外,还与放疗不当有关;异体骨或灭活骨骨折多发生于术后2~12月.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先天性及神经肌肉所致髋关节不稳定之髋臼

    作者:曲敬;汤威;任思东;周冬枫;朱江;邹天彪

    目的:通过对髓臼的影像学变化的分析,了解先天性及神经肌肉性原因导致的髋关节不稳.方法:利用CT及X线平片对髋臼的改变进行评估.共研究了27名儿童,计33个不稳定髋关节.结果: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异常儿童的关节显示了随骨盆髓目前倾角的增大其前缘及上缘的缺损,在脑瘫及脊柱裂者则显示了髋臼的多方面缺损.在脑瘫患者中具有典型的后缘缺陷,并且是所研究群体中髋臼浅的.结论:髋关节不稳患儿的髋臼缺损在不同疾病的表现不同,但存在交叉.

  • 膝盘状软骨的关节镜治疗

    作者:贾学文;毛宾尧;史文骥;应忠追;沈是铭;汪莺飞

    目的:探讨关节镜诊断治疗膝关节盘状软骨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995年9月~1999年12月关节镜治疗外侧盘状软骨38例.部分切除20例,次全切除14例,全切4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3个月,关节功能正常、症状消失30例.偶有疼痛3例,关节弹响1例,肌萎缩无改善2例,膝关节屈伸轻度受限2例.结论:盘状软骨镜下切除术保留软骨的宽度取决于盘状软骨的类型、撕裂范围和位置.保留的软骨应稳定、紧张;保留软骨形成的"半圆箍”应完整;术中活动膝关节无弹跳.

    关键词: 盘状软骨 膝关节镜
  • 外伤性膝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黄隆;林其仁;姚学东;傅小杯;王文怀

    目的:探讨外伤性膝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外伤性膝关节脱位的类型、损伤机制、并发症、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疗效等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随访8月~3年,平均21月.优1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膝关节脱位少见,多由强大暴力造成,损伤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早期手术修复韧带、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能恢复关节的稳定,但远期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

    关键词: 膝关节 脱位
  • 儿童急性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与柯萨奇B组3型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余希临;孙志勤;桂彤;张丹;刘海峰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暂时性髋关节炎与柯萨奇B组3型病毒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急性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患儿血清及髋关节液中柯萨奇B组病毒(CoXB)、腺病毒(AdV)、巨细胞病毒(CM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其中79例作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测,21例作髋关节病毒学检测,怀疑柯萨奇病毒感染者,随机抽样9例作髋关节液中的病毒分离.结果:急性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患儿79例血清免疫学检测查出Coxb-lgM阳性11例,AdV-lgM阳性14例,CMV-lgM阳性8例,RSV-lgM阳性8例,38例阴性.21例髋关节液中查出CoXB阳性7例,AdV阳性5例,CMV阳性2例,7例阴性.同时在血液和髋关节液中查出CoXB阳性1例,AdV阳性2例.随机抽样9例作病毒分离培养,1例分离出柯萨奇病毒,采用中和试验证实为柯萨奇B组3型病毒,并经电子显微镜检查确认.结论:柯萨奇B组3型病毒具有感染儿童导致急性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的可能性.为采用抗病毒治疗提供了病原学依据.

  • 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股骨髁部的旋转畸形

    作者:吴尧平;高井信郎;朱庆生;李明全;平泽泰介

    目的:通过CT测量,使用TEA(Transepicondylar Axis,TEA)作为股骨远端的标志来检测青少年髌股关节紊乱时的下肢排列和股骨远端形态.材料与方法:选用3组病人.脱位组:26例病人共39个膝关节;膝前痛组:43例共67膝;对照组:12例24膝,.对各组病人均行股骨颈、股骨远端、胫骨近、远端的CT检查.得到以TEA为基准的股前倾角、前髁角和后髁角以及膝旋转,同时测量常用的髁角、髌骨倾斜角及胫骨旋转等.结论:发现脱位组后髁角有显著增大,内、外侧付韧带的股骨附着点有异常改变,进而TEA发生外旋.本研究是在同类研究中首次使用TEA作为新的标志.使用TEA作为基准线可在股骨髁发生几何变化以前反映出下肢的排列状况.

  • 32例国产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临床体会

    作者:陶松年;吕征;范卫民;王青

    目的:探讨国产人工髋关节翻修原因.方法:回顾总结32例人工髋关节翻修中发现的问题,分析翻修原因.结果:32例中术前诊断松动16例,脱位4例,深部感染2例,臼磨通3例,断柄2例,髋周及股部疼痛4例,股骨柄穿通皮质1例.26例取出假体顺利,6例部分骨长入珍珠面而取出假体困难.25例作全髋置换翻修,4例臼杯松动或位置不良致脱位仅翻修髋臼,1例股骨柄穿通皮质更换双动头,2例因深部感染严重而作单纯假体取出、清创术.全组病例经6个月~5年随访,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3分,术后平均81分,平均增加38分.结论:目前翻修病例仍以国产人工关节为主.翻修原因主要是:人工关节质量因素和手术技术因素.造成假体过早松动或种种其它并发症,终失败.提示国产人工关节质量需改进,需相应配套器械,手术操作技术有待提高.

  • 谷康泰灵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伟;蒋电明

    目的:观察谷康泰灵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受试对象为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门诊病人53例,用谷康泰灵注射液治疗,同时进行症状改善的临床观察和疗效评分.结果:经7~10月(平均7.4月)的随访,绝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94.5%;尤其是绝经5年以上的老年女性患者为明显,显效率达到92.9%.结论:谷康泰灵注射液是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药物.

  • 撬拨椎板回植胸腰椎管成形术

    作者:李鹏华;朱琦;亓洪德;高圣龙;王星;谢学生

    目的:探讨与总结采用撬拨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在胸腰椎管手术应用中的安全、可靠和优越性.方法:自1996年4月~2000年5月应用特制骨凿和一定的技术路线进行撬拨椎板回植胸腰椎管成形术78例,其中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块移入椎管8例,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椎管肿瘤5例,均获得成功并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全部病人均随访6个月以上(6个月~4年),全部病例都在术后2~3个月达到良好的骨性愈合,未见骨不愈合、回植椎板移入椎管或有移入倾向.未见截骨前缘过度增生对硬膜产生新的压迫等.无症状复发和胸腰椎不稳.结论:经78例手术应用证明,撬拨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手术应用中安全可靠、疗效好,具有避免椎管内粘连和瘢痕形成、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稳定的特点.

  • 退变腰椎小关节的CT形态学观察

    作者:刘锁利;陈仲强;李选

    目的:经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进行扫描观察,总结病理变化.方法:收集88例小关节退变病人的下腰椎CT片,对小关节及相关结构进行观察并记录各种病理变化的发生率.结果:小关节退变病理变化依次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疏松或硬化、骨赘形成、关节真空、关节囊钙化、关节面矢向变化、关节突肥大、小关节半脱位.结论:经CT观察腰椎小关节结构较为方便可靠;对各种病理变化的总结有利于提高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认识.

  • 特发性左侧胸椎侧凸

    作者:戴力扬

    目的:探讨特发性左侧胸椎侧凸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病因.方法:对77例特发性左侧胸椎侧凸作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行肌电图检查.47例行全脊柱MRI检查.结果:物理检查12例有异常神经学发现,肌电图检查23例均提示神经原性损害,MRI检查有9例证实神经异常.结论:特发性左侧胸椎侧凸与脊髓异常有关,对于此类畸形应常规行MRI检查,以免遗漏脊髓异常.

  • 经后路椎管内椎间盘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陈开林;谢大志;郑彬

    目的:介绍经后路椎管内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手术系统(M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1999年6月~8月用M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操作技巧及手术适应证.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平均随访16.1个月,按Nakal疗效评定分级属优14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娴熟操作技巧是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治疗成功的关键.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