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定量检测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刘少平;张海;方春华;胡亚华;朱燕莉;张险峰

    目的 定量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 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CR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湖北理工学院附属黄石市中心医院2009-01-01-2010-10-31 95例CRC患者和30例结直肠腺瘤息肉患者(癌前病变对照组)及30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并与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出率进行比较.术后随访3年,分析术前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变化与CR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RC组CEA含量为(21.42±19.51) μg/L,显著高于癌前病变对照组的(3.26±1.38) μg/L和正常对照组的(2.87±1.9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癌前病变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均有微量hTERT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3,P=0.726;CRC组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为5.16±4.53,显著高于癌前病变对照组的0.48±0.15和正常对照组的0.45±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C组外周血hTERT mRNA阳性表达率为78.9%(75/95),显著高于血清CEA的33.7%(22/95),P<0.01,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42,P=0.084;复发转移组术前及术后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1.复发转移组术后hTERT mRNA表达量较术前显著下降,而复发转移确诊时hTERT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术前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与CRC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是CRC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术前外周血hTERT mRNA高表达与CRC侵袭转移、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对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预测价值,可评价预后;术后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升高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外周血hTERT mRNA诊断CRC血行转移较血清CEA更敏感.

  • 碘与甲状腺常见疾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章阳;解磐磐;丁洁;崔兆清;孙善平;周长鑫;刘保国;姜宝法

    目的 探讨甲状腺常见疾病类型与甲状腺组织含碘量(组织碘)、尿碘的关系,并分析甲状腺疾病组织碘、尿碘相关性及组织碘、尿碘与甲状腺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1-01-01-2012-08-30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甲状腺手术标本108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44例,良性甲状腺疾病64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45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11例和桥本甲状腺炎8例),测定甲状腺组织碘、尿碘、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含量,并对所得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组织碘的均值为(296.48±82.28) μg/L,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的(154.92±77.77) μg/L,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尿碘的均值为(248.41±92.05) μg/L,也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的(141.02±81.95) μg/L.在良性疾病组中,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组织碘的均值为(168.96±79.46) μg/L,显著高于滤泡性肿瘤组的(98.64±50.70) 上g/L,组织碘与尿碘存在一致性,组织碘、尿碘与甲状腺功能指标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疾病间的组织碘、尿碘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碘参与了甲状腺恶性疾病的发生,且组织碘与其相对应的疾病人群中尿碘含量呈一致性表现,提示尿碘检测能够反映甲状腺组织含碘量,可用于甲状腺疾病性质的筛查,有助于个体化补碘的指导.

  • UTG1A1*28基因型指导伊立替康用药剂量选择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燕燕;何炜;扬子长;杨凯;王亚楠;樊青霞

    目的 研究UTG1A1* 28的不同基因型结直肠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剂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8-01-2014-03-3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1例结直肠癌患者UTG1A1* 28基因多态性情况,记录伊立替康用药剂量,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剂量的关系.结果 111例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TA6/6、TA6/7和TA7/7各基因型分别有85、26和0例.85例TA6/6型患者应用低剂量伊立替康(每周50~79 mg/m2)36例,中等剂量(每周80~99 mg/m2)38例,高剂量(每周100~120mg/m2)11例;发生3级以上腹泻分别为7例(19.44%)、8例(21.05%)和3例(27.27%),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4例(11.11%)、4例(10.52%)和2例(18.18%);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级以上腹泻P=0.856,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P=0.645).26例T6/7型患者低剂量组9例,中等剂量组11例,高剂量组6例;3组发生3级以上腹泻分别为2(22.22%)例、2例(18.18%)和5例(83.33%),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1例(11.11%)、2例(18.18%)和2例(33.33%);高剂量组3级以上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P=0.011;而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结论 对于应用伊立替康的患者推荐检测UGT1A1* 28基因来指导个体化治疗.应用伊立替康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于TA6/6型患者,可考虑适当增加伊立替康剂量以提高疗效.

  • 磨玻璃密度肺癌与炎症的HRCT鉴别诊断

    作者:刘凌霏;刘佳;李文武;黄勇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s)的肺部炎症与肺癌的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HRCT)表现,以期获得对两者有鉴别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 对2010-08-01-2013-11-30山东省肿瘤医院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80例GGNs的HRCT形态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影像学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倒GGNs患者中,肺部炎症21例(9个pGGNs和12个mGGNs),肺癌59例(14个pGGNs和45个mGGNs),其中原位腺癌9例,微浸润腺癌12例,腺癌35例,腺鳞癌3例.统计学分析显示,80例GGNs患者中,肺炎性病变与肺癌患者发病年龄(P=0.139)、性别比(P=0.602)、病灶大小(P=0.593)及位置(P=0.62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个肺部炎症中9个pGGO,12个mGGO.59个肺癌中14个pGGNs,45个mGGNs.统计学分析显示,肺部炎症及肺癌之间,病灶的形状、清晰光滑的边界、空泡/空腔及正常支气管充气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MDCT征象中,边界(模糊、清晰毛糙)、分叶、毛刺、支气管截断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小叶间隔有无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GGNs的HRCT影像学表现,边界(模糊、清晰毛糙)、分叶、毛刺、支气管截断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小叶间隔有无增厚有助于肺癌和肺部炎症的鉴别,动态观察其影像学变化更利于准确的诊断GGNs.

  • 贫血对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述;陆明;李燕;李洁;沈琳

    目的 评估贫血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02-01-2008-02-0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504例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中国贫血定义标准,按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非贫血组(Hb正常)、轻中度贫血组(Hb 6.5 g/dL~正常值)和重度贫血组(Hb<6.5 g/dL).采用单因素分析贫血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应用Cox回归分析晚期胃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 504例晚期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4(8.9~11.8)个月,中位Hb值为112 g/L.贫血患者287例(56.9%),Hb正常患者217例(43.1%).贫血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6.3~10.1)个月,明显低于非贫血患者的12.4(9.0~15.9)个月,P=0.003.贫血患者1年生存率为36.9% (106/287),明显低于Hb正常患者的50.2%(109/217);2年生存率为17.1%(49/287),明显低于Hb正常患者的22.1%(48/217);3年生存率为10.1%(29/287),明显低于Hb正常患者的16.1%(35/217).患者贫血程度与生存时间明显相关,无贫血患者生存时间为12.4个月,轻中度贫血患者生存时间为9.3个月(P=0.012),重度贫血患者生存时间为6.2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贫血是晚期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HR=1.37,95% CI为1.01~1.83,P=0.037.结论 贫血是晚期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且贫血程度越严重,晚期胃癌患者预后越差.

  • EBV相关性胃癌研究进展

    作者:焦淑娟;哈斯也提·木明;尼加提·热合木

    目的 总结国内外对EBV相关性胃癌(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研究的现状.方法 应用PubMed及万方数据库检索系统,以“EB病毒、胃癌、关系和EBER”为关键词,检索2009-01-2014-08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14篇,中文文献54篇.纳入标准:1)EBVaGC的研究内容;2)研究方法为原位杂交检测胃癌组织标本中EBV编码的EBERs.剔除标准:1)无原始数据的综述;2)个例报道;3)重复发表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符合分析文献38篇.结果 EBV是早发现的人类肿瘤相关病毒,为人类疱疹病毒4型,即γ-型疱疹病毒,特异性人类嗜淋巴细胞性病毒.人类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就已感染了EBV,95%的健康人终身携带EBV.EBV感染靶细胞主要有潜伏感染、裂解性感染和缺损性感染.EBV感染后,在宿主中持续表达一种基因产物,包括6种核心抗体(EBNA1,2,3A,3B,3C和LP)和3种潜伏膜蛋白(LMP1,2A和2B)以及2种EBV编码的小RNA(EBER1,2),其中EBER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是检测EBV的金标准.EBVaGC组织类型以混合型为主,低分化伴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还具有男性多发、瘤体多位于贲门和胃体部以及淋巴结转移率低等特点,并认为残胃癌(gastric remnant carcinoma,GRC)中EBVaGC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手术破坏了解剖结构有关.H.pylori感染与EBV相关性胃癌的发生可能有关,但目前仍存在争议.EBV的感染和p53基因的突变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DNA的甲基化被认为是促进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与EBV阴性胃癌(EBV negative gastric carcinoma,EBVnGC)不同,EBVaGC预后较好,这可能有赖于人体感染EBV后的免疫反应,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结论 EBVaGC与普通胃癌不同,男性为好发人群,贲门为好发部位,淋巴转移率低,预后较好,以后还需对EBVaGC的保护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乳腺癌Ki-67计算机全自动分析可行性探讨

    作者:郭蕾;石峰;郑闪;李琳;谢永强;宣立学

    目的 研究计算机软件和人工阅读Ki-67免疫组化染色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2005-09-30-2010-9-30乳腺癌术前核芯针穿刺活检病例127例,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使用APERIO全自动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扫描并应用数字信息管理软件中的Nuclear V9进行核分析,记录Ki-67阳性率.同时由2名病理医师对同一患者的Ki-67染色结果进行双盲法独立阅片,取平均值作为Ki-67人工阅片的阳性率.以15%为界,将阅片结果分为低Ki-67增殖指数组和高Ki-67增殖指数组,采用SPSS 13.0软件比较两者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27例病例中,计算机判读Ki-67阳性率为(35.1±23.7)%,低于人工阅片Ki-67阳性率的(36.5±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4,P=0.012.机器阅读组低Ki-67增殖指数组29例(22.8%),高Ki-67增殖指数组98例(77.2%);人工阅读组低Ki-67增殖指数组25例(19.7%),高Ki-67增殖指数组102例(80.3%),2种方式在Ki-67增殖指数分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6.453,P>0.05,且2种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01.结论 计算机判读与人工判读方法一致性较好,APERIO计算机核分析软件(Nuclear V9)阅读Ki-67是可行的.

  • 乳腺癌组织SPARC和MMP-2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孝媛;于国华;张居民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atalloproteinase-2,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3-01-01-2013-11-20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SPARC和MM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 SPARC在乳腺癌间质细胞的表达率为68.6%(48/70),高于肿瘤细胞的37.1%(26/70),x2=13.874,P<0.001;也高于乳腺纤维腺瘤间质细胞的40.0%(8/20),x2=5.402,P=0.020.MMP-2在乳腺癌肿瘤细胞的表达率为64.3%(45/70),高于间质细胞的17.1%(12/70),x2=32.226,P<0.001;也高于乳腺纤维腺瘤肿瘤细胞的35.0%(7/20),x2=5.469,P=0.019.乳腺癌肿瘤细胞SPARC和MMP-2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并且MMP-2还与HER-2有关,x2=12.036,P=0.001.乳腺癌组织SPARC与MMP-2呈正相关,x2 =3.993,P=0.046.结论:乳腺癌组织SPARC和MMP-2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有关,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 子宫内膜样腺癌和癌前病变组织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分析

    作者:古丽米拉·巴依坦;刘霞;楚慧;张巍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和正常增生周期宫内膜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 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06-01-2013-03-01子宫内膜样腺癌10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50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50例和2010-10-01-2013-10-01确诊为正常增生周期宫内膜5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NA MMR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MMR蛋白失表达率分别为MLH1 32.7%(33/101)、MSH228.7%(29/101)、PMS2 16.8%(17/101)和MSH6 8.9%(9/101),明显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MLH1 12.0%(6/50)、MSH2 14.0% (7/50)、PMS2 12.0% (6/50)和MSH6 8.0% (4/50),复杂性增生组织MLH1 2.0% (1/50)、MSH2 14.0% (7/50)、PMS2 8.0% (4/50)、MSH6 2.0%(1/50)及正常增生期宫内膜组织MSH2 2.0%(4/50),其中MLH1、MSH2和PMS2失表达在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H6失表达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MMR中4种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年龄、族别、肿瘤分期和分化、淋巴结转移无关,但MSI-H表型更倾向于发生在肌层浸润≥1/2病例中,P=0.005.MSI-H、MSI-L和MSS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宫内膜组织中的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MSI表型在年龄≤50岁和>5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MR蛋白MLH1、MSH2、PMS2和MSH6的失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分子事件.在临床病理指标上,MSI-H表型仅与肿瘤肌层浸润≥1/2状态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族别、肿瘤的分期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非典型增生组织中MSI-H多见于≤50岁患者,其发生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进展为癌.

  • 食管鳞癌组织B7-H3和CD68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珊;王玲;曹娜娜;单保恩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共刺激分子B7-H3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标志CD68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6-01-02-2006-12-10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7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B7-H3和CD68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B7-H3和CD68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B7-H3阳性表达率为98.6%(69/70),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的7.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41,P<0.001;TAM标志CD68阳性表达率为91.4%(64/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8.6%(1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7,P<0.001.B7-H3表达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12;CD68表达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39.食管鳞癌组织中B7-H3和CD68表达呈正相关,r=0.300,P<0.05.结论 B7-H3和TAM标志CD68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均呈过表达,且两者的过表达可能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乳腺癌组织ADAM15与MMP-9表达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欧小波;王章奇;王海青;靳俊峰;阮媛;郭瑞珍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5,ADAM1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病理科2007-01-01-2013-12-31存档的65例乳腺癌组织中ADAM15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以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ADAM15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为61.54%(40/65),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20.00%(6/30),x2=14.181,P<0.001.MMP9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为72.31%(47/65),亦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30.00%(9/30),x2=15.183,P<0.001.ADAM15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x2=4.745,P=0.029)、临床分期(x2=4.214,P=0.040)以及淋巴结转移(x2=5.387,P=0.020)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x2=2.467,P=0.116.MMP-9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x2=4.093,P=0.043)以及淋巴结转移(x2=5.737,P=0.017)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x2=0.617,P=0.432)和肿瘤大小(x2=3.302,P=0.069)无相关性.乳腺癌组织ADAM15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9,P<0.001.结论 ADAM15和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而且均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 锌指蛋白139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及凋亡调控机制探讨

    作者:李勇;赵群;孙晓静;范立侨;檀碧波;焦志凯;刘羽;安昭杰

    目的 探讨抑制锌指蛋白139(zincfinger protein 139,ZNF139)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构建针对ZNF139的siRNA重组质粒并导入SGC7901,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法检测抑制效率;MTT法测定siRNA-ZNF139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SGC7901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yclin D1、PCNA、Caspase-3和Bcl-2在各组中表达情况.结果 0.8 μg/mL siRNA-ZNF139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24、48和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23±0.685)%、(16.827±3.507)%和(20.107±3.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9,P=0.001 3.转染48 h时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siRNA-ZNF139组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1.800±1.552)%、(52.633±0.361)%和(62.100±1.908)%,F=25.52,P=0.001 2;转染72 h时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1.500±1.153)%、(53.567±1.582)%和(60.100±3.365)%,F=11.97,P=0.008.0.8μg/mL siRNA-ZNF139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48 h后,siRNA-ZNF139组ZNF139、Cyclin D1、PCNA和Bcl-2 mRNA表达分别为0.126±0.032、0.455±0.082、0.300±0.164和0.110±0.032,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613±0.119、0.740±0.098、0.523±0.109和0.311±0.133,Caspase-3 mRNA表达(0.230±0.02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089±0.018),P=0.001 9;siRNA-ZNF139组ZNF139、Cyclin D1、PCNA、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0.524±0.044 8、0.540±0.052 5、0.535±0.046 1和0.414±0.03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861±0.047、0.750±0.033、0.886±0.058和0.821±0.030,Caspase-3蛋白表达(1.004±0.10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517±0.027),P=0.002 1.结论 ZNF139可通过调节Cyclin D1、PCNA、Caspase-3和Bcl-2基因表达而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过程.

  • 黄芩苷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刘峰;俞勇;禹林昌;张之勇;史美燕;袁小芬;任霞;姜国胜

    目的 观察黄芩苷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5、10、20、40、80和160 μg/mL)的黄芩苷作用于人宫颈癌HeLa细胞24、48和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黄芩苷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40 μg/mL黄芩苷作用于HeLa细胞24 h后,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Hoechst 33342染色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I双染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spase家族中Caspase 3、8、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黄芩苷可明显抑制HeLa细胞增殖,随时间延长及剂量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也明显升高,P<0.05;经40 μg/mL黄芩苷处理24 h的HeLa细胞明显变小、变圆、且有凋亡小体产生,细胞核固缩、碎裂,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40 μg/mL黄芩苷处理HeLa细胞24、48 h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0.5±1.5)%、(21.8±2.4)%,与对照组的(1.3±0.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检测法结果表明,黄芩苷处理后Caspase-3蛋白由0.09上调至0.65,Caspase-8蛋白由0.04上调至1.22,Caspase-9蛋白由0.12上调至1.10,提示剪切片段蛋白的表达呈上调趋势.结论 黄芩苷可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相关.

  •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15种非必需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作者:王栋芳;闫赖赖;卢庆彬;文华;徐瑞平;张立新;张钰;刘多见;王京宇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多种非必需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频数匹配(匹配因素为年龄和性别)的病例对照研究,采集2009-03-31-2010-03-31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及安阳农村地区的健康对照的血清样本,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定量检测其血清中15种非必需微量元素浓度,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估计各元素的不同水平对食管癌患病风险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元素间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00例患者和100名对照.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中浓度组为参照组,未调整其余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和食管癌家族史)时,血清铋(Bi)、汞(Hg)、铊(Tl)和铀(U)的高浓度组,以及硼(B)、钛(Ti)、锗(Ge)、铷(Rb)、铯(Cs)和钍(Th)的低浓度组,其食管癌患病风险升高,P<0.05;血清Bi低浓度组食管癌患病风险降低,P<0.05.而锂(Li)和饰(Ce)低浓度和高浓度组的食管鳞癌患病风险均升高,P<0.05.调整上述因素后,血清Bi、Hg、Tl和U高浓度组,以及B、Ti、Ge、Rb、Cs和Th低浓度组,其食管癌患病风险升高,P<0.05;血清Bi低浓度组,以及La高浓度组,其食管癌患病风险降低,P<0.05.Li和Ce低浓度和高浓度组的食管鳞癌患病风险均升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病例组元素间相关关系较对照组有所减弱,且部分元素间的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发生了反转.结论 人体内多种血清非必需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部分有害元素越高,有抗癌活性的有益元素越低,则食管鳞癌患病风险越高.

  • 食管癌根治性术后辅助放化疗临床疗效Meta分析

    作者:张月峰;景绍武;王军;王祎;曹峰;刘青;程云杰;杨从容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自建库至2014-01-2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中有关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与单纯手术对比的研究,依据入选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收集各项研究中如局部复发及1、3和5年总生存等数据,应用Meta分析评价预辅助化疗的疗效.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国内外文献7篇,共包括729例食管癌患者,其中鳞癌613例,腺癌115例,其他1例.与食管癌单纯手术相比,辅助术后放化疗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OR=0.383,95%CI为0.254~0.580,P<0.001.提高1、3和5年生存率,HR=1.677,95%CI为1.056~2.663,P=0.028;HR=1.935,95%CI为1.367~2.738,P<0.001;HR=1.829,95%CI为1.155~2.897,P=0.010.结论 术后预防性辅助放化疗可显著降低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中晚期食管鳞癌或腺癌患者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不仅对于食管腺癌,对于食管鳞癌也可考虑用于指南推荐.但辅助放化疗价值仍需更多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

  • 预防性HPV疫苗预防宫颈癌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作者:杨丽;王静;马彩玲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08,查找关于预防性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共纳入22篇RCT,包括14项原始研究,8项随访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预防性HPV疫苗对HPV16和HPV18相关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感染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在按照预案规定(PP)人群分析分别为0.03(0.01~0.07)和0.05(0.02~0.13),在意向性分析(ITT)人群分别为0.51 (0.41~0.63)和0.15 (0.10~0.22).HPV疫苗对HPV16和HPV18相关的≥6个月持续性感染的RR及其95%CI,在PP人群分析分别为0.06(0.04~0.08)和0.19(0.12~0.32),在ITT人群分析分别为0.14(0.10~0.21)和0.07(0.02~0.26),HPV疫苗对CIN Ⅰ+感染也有相似的有效性.同时,HPV疫苗对于高风险HPV所引起的CINⅡ+、HPV持续性感染和CIN Ⅰ+也有交叉保护效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性HPV疫苗的主要不良反应较轻微,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率在疫苗组和对照组保持均衡.结论 预防性HPV疫苗对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HPV持续性感染显示了高效的保护效应和交叉保护效果,是安全有效的.然而现有报道尚不能提供预防宫颈癌的直接证据,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RCT并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验证.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