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AMACR联合OK34βE12与p63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应用现状

    作者:林汝湘;王燕;张维东

    目的:总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edline,EMCC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a-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前列腺肿瘤、诊断"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08-05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前列腺基底细胞标志.2)AM-ACR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3)AMACR的临床应用.4)AMACR与34βE12、p63的联合应用.粗选有114篇AMACR与PCa诊断方面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精选58篇文献,后纳入分析24篇文献.结果:在前列腺针刺活检标本中.AMACR检测PCa的敏感性为80%~100%,特异性为70%~100%,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CK34βE12、p63是前列腺基底细胞标志,在PCa中呈阴性表达.结论:AMACR联合CK34βE12、p63能够提高PCa的早期诊断率,在PCa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鼻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进展

    作者:冯斌;宋丽华

    目的:综述鼻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探讨其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为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 Entrez PubMed和CNKI数据库2001-2007有关鼻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文章,检索词为"鼻NK/T细胞淋巴瘤、诊断、放疗和化疗",排除个案报道、重复研究类文章.共收集分析文献28篇.结果:NK/T细胞淋巴瘤在WHO新分类中被命名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和鼻型",亚洲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单纯化疗特别是含蒽环类的常规化疗方案疗效较差,非蒽环类化疗方案的结果具有显著优势.放疗为主的治疗结果优于单纯化疗.结论:Ⅰ E/ⅡE期患者应首选放疗.化疗可能更适合那些超腔组、非鼻侵袭型或晚期患者.佳化疗方案可能不是含蒽环类方案,建议考虑非蒽环类方案.放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结果要好于单纯化疗,但与单纯放疗相比有一定争议,有待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层分析研究.

  • 胃癌肿瘤标志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光兰;王家林

    目的:总结国内外胃癌肿瘤标志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检索Medline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胃肿瘤/诊断、肿瘤标记和生物学/分析"为关键词,检索1991-01-2003-12相关肿瘤标志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面的文献.精选40篇文献,后纳入分析15篇.结果:肿瘤标志是细胞癌变过程中产生的反映疾病发展程度的抗原或生物活性物质,在胃癌中的表达分为基因表型标志、基因标志2类.结论:胃癌标志的研究发展很快,但缺乏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筛选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进展.

  • 肿瘤干细胞介导脑肿瘤化放疗抗拒性研究进展

    作者:胡福军;凌志强

    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s)研究的新进展,旨在从中获取有益的治疗信息.方法:外文文献依据PubMed检索系统,中文文献依据维普检索系统,检索年限为2002-2008年,以肿瘤千细胞、化放疗抗拒性和脑肿瘤为关键词;查询文献时使用医学主题词,筛选出肿瘤干细胞介导脑肿瘤化放疗抗拒性研究相关文献107篇,后纳入文献22篇.结果:TSCS能通过自再生而致脑瘤发生,促进肿瘤进展,并介导化、放疗抗拒性.这意味着未来的肿瘤治疗应该靶向杀灭TSCS,才有可能彻底控制癌症.虽然一些研究支持TGS假设,但仍然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诸如理论技术及实验结果阐述等方面存在争议.结论:如果TSCs假设成立,这将对肿瘤分类及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 淋巴结穿刺组织免疫组化技术245例质量控制分析

    作者:范慧;张萌;程显魁

    为了探讨穿刺淋巴结组织HE染色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操作在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中的意义,按照质控标准化进行穿刺淋巴结组织的HE制片和免疫组化染色,盲法比较标准化前后病理诊断结果.按照质控标准化制备的常规HE染色切片优良率为75.2%,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为75.4%;明显高于未标准化制备的HE切片(61.7%,6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5例穿刺淋巴结组织,标准化后做出明确诊断的有141例(57.6%),标准化前为113例(4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了穿刺淋巴结组织的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质量,诊断率提高,可作为穿刺淋巴结组织制片的标准流程应用.

  • 乳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作成;徐文广;李国楼

    目的:探讨乳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6例肿块直径≤3 cm、距离乳晕≥3 cm的乳腺癌患者施行乳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脂肪抽吸后经乳腔镜行腋窝淋巴清除.彩色多普勒(探头频率10 MHz)测量患者双侧胸大肌厚度.测量前臂屈曲至胸前上臂尽力内收的角度,以评价上肢功能.结果:手术时间120~156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8 mL),术后引流量10~200 mL(平均92 mL),引流时间3~7 d(平均4 d),清除腋窝淋巴结6~35枚(平均16.3枚).17例患者腋窝淋巴结阳性,平均受累淋巴结数为2.6.保留的乳头形态良好,伤口小而隐蔽,术后双侧胸大肌厚度及上肢内收角度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5.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2~41个月,平均16.1个月,未见局部肿瘤复发及腋窝和远处转移.结论:乳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发症少,具有微创、临床易行、功能保护和美容兼具的特点,还可以保护上肢功能,保持胸部良好的外观形状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I、Ⅱ期乳腺癌合理有效的术式.

  • 原发性肺癌淋巴结清除临床价值的探讨

    作者:王伦青;张哲;尹志伊;何宝亮;唐国健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分布特点,以期为手术时淋巴结系统清除提供参考.方法:对320例肺癌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一侧全肺切除患者68例,肺叶或双肺叶切除患者252例.术中按照Naruke肺淋巴结分布图进行了系统淋巴结清除,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为48.7%(156/320),其中N2转移率为35.6%(114/320).第7和4组淋巴结转移活跃,淋巴结转移受肿瘤部位、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上叶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下叶,X2=23.54,P<0.01;肿瘤越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就越高,X2=13.47,P<0.01;低分化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比高分化癌高,X2=5.36,P<0.05;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比鳞癌高,X2=18.09,P<0.01.结论:多数肺癌的淋巴结转移遵循由近及远、自下而上、由肺内经肺门再向纵隔的转移规律,许多纵隔淋巴结转移呈"跳跃式".肺癌切除术时无论是哪一叶均须施行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除.

  • 金龙胶囊配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贾长河;王文玉;康谊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配合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TACE)治疗,试验组在TACE治疗基础上配合应用金龙胶囊.3个月后比较2组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及病灶大小变化.结果:试验组有效率(56.7%,17/30)和对照组(33.3%,1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展率(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龙胶囊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配合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病灶进展及改善免疫功能.

  • 多发进展期胃癌第三站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华;路平;张静;刘彩刚;徐惠绵;王舒宝;陈峻青

    目的:探讨多发进展期胃癌第3站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清除范围,以期提高根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发生第3站淋巴结转移多发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主癌大小、主副癌组织学、大体分型、主副癌所占分区、淋巴管癌栓进行统计学分析.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主癌大小和主、副癌所占分区对第3站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他因素如主、副癌组织学分型、大体分型、淋巴管癌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癌≥5 cm组7例第3站淋巴结转移中No.12转移3例,No.13转移3例,No.14转移1例.主、副癌位于不同区域组16例第3站淋巴结转移中No.11转移4例,No.12转移6例,No.13转移4例,No.14转移1例,No.15转移1例.结论:主癌≥5 cm和主、副癌位于不同区域是影响多发进展期胃癌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对于主癌≥5 cm、主副癌位于不同区域者宜行D2+根治术式.

  • B细胞淋巴瘤7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晋龙;陈小岩;眭玉霞;李燕辉

    为了探讨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应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73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理资料,同时行CD20、CD3、CD5、CD23、CD30、CD79a、TdT、Bcl-2、CyclinD1、Lysozyme和Ki-67的免疫表型测定,并根据WHO新分类重新分类.73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8例(52.05%),包括中心母细胞型(CB)27例,免疫母细胞型(IB)5例,间变型(AV)4例,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8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9例,套细胞淋巴瘤(MCL)2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LBL)4例,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SLL)2例.B细胞淋巴瘤低度恶性组Ki-67阳性率为20.69%(6/29),高度恶性组阳性率为75%(33/44),P<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WHO新分类对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便于掌握,实用性强,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密切关系.通过标准的形态学和一套规范的免疫组化检测,结合WHO新分类可应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预后.

  • 绝经前乳腺疾病患者性腺轴系激素水平量化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承祺;吉国力;陈舒婷;林丞;李健;林玉斌

    目的:研究绝经前(滤泡期或称卵泡前期)的女性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患者HPO轴系激素表达,包括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孕酮(P)、睾酮(T)和促催乳素(PRL)6种,为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人、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患者各62例血浆E2、FSH、P、T和PRl水平(E2、P和T单位为ug/L,FSH和LH单位为IU/L,PRL单位为g/L),并应用逻辑回归与判别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乳腺增生症和正常人3组人群的激素分布不同,乳腺癌患者的E2(192.59)、FSH水平增高(24.25),LH(30.235 3)与E2、FSH存在协同性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T水平乳腺癌组低于乳腺增生与正常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和PRL水平越高,患乳腺癌的危险度上升.结论:通过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可能提高临床应用性激素检测判别疾病的能力及危险度预测,判别准确率为91.2%.

  • 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龙祥;黄林峰;李磊;方芳

    为了总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再手术的诊断治疗经验,回顾性分析13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13例患者中,随访11例,失访2例.随访满1、3和5年者分别为11、9和2例,生存1、2、3和5年者分别为2、5、2和2例,生存>5年者2例.死亡的患者中,心肌梗死1例,肝转移3例,肝转移并腹腔转移1例,肺转移2例,腹腔转移1例,局部复发并腹腔转移2例,脑血管意外1例.4例保肛患者,6个月后排便次数恢复至2~3次/d,1年后恢复至1~2次/d.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建立完善的随访机制和规范的随访检查是早期发现直肠癌复发的有效手段.准确的术前评估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预防并发症和治疗成功的关键.有效保留植物神经功能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 带蒂空肠短袖包被预防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的研究

    作者:陈乾德;陈汉卿

    目的:探讨"带蒂空肠短袖"防止食管贲门癌手术发生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51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21例,仅进行传统的食管、贲门癌切除及食管胃吻合术;带蒂空肠短袖组330例,行食管贲门癌切除及食管胃吻合后,在吻合口表面套"带蒂空肠短袖",手术后分析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带蒂空肠短袖组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痿、狭窄和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0.6%(2/330)、3.6%(12/330)和12.5%(40/321),对照组分别为4%(13/321)、10.9%(35/321)和12.5%(40/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带蒂空肠短袖"外套食管胃吻合口,能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也明显降低术后反流、狭窄的发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膀胱肉瘤样癌一例报告

    作者:邱道显;钟耕爱;韩良波;王善涛

    1病例报告患者女,78岁.尿频、尿急并排尿困难3个月,于2008-04-16入我院.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5~7/HP,蛋白(+).

  •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胃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的观察

    作者:凌伟;刘骅;曹晖;郁丰荣;徐佳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注射液在体外实验中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PA注射液抑制胃癌瘤株MKN45细胞增殖和杀伤作用的剂量依赖性;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TUNEL技术观察PA注射液与胃癌瘤株MKN45的特异性结合、致超微结构变化和诱导凋亡效应.结果:PA注射液能与胃癌瘤株MKN45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可进入细胞内,抑制其增殖和生长,其杀伤作用随着用药浓度增加而加强;PA注射液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出现数量减少、体积缩小(细胞固缩)、细胞膜结构破坏、微绒毛减少、胞质内空泡、细胞核深染及核边聚等典型的细胞凋亡表现.结论:PA注射液能直接杀伤胃癌瘤株MKN45细胞,且这种杀伤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其对胃癌瘤株细胞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 体内阻断胰腺癌细胞FasL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免疫反击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伟;徐高四;虞春华;刘巧云;方义湖

    目的:探讨体内抑制胰腺癌细胞表面的FasL表达,能否抑制胰腺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反击作用.方法:反义核酸技术扩增C57BL/6小鼠FasL mRNA35~371位点核苷酸序列互补的cDNA片断.构建pBlast质粒后,转染人Panc-1胰腺癌细胞株,蛋白质印迹观察细胞株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可溶性FasL水平.将细胞注射到C57BL/6小鼠胰腺包膜下,观测瘤体的直径变化,免疫组化观测肿瘤组织内浸润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在稳定转染编码反义FasL cDNA的质粒后,胰腺癌细胞表面的FasL表达明显下调;其FasL蛋白表达下降了80%;FasL表达下调对体外生长的胰腺癌细胞无明显影响,但能减少同系免疫活性鼠体内肿瘤的发展.转染了质检DNA的胰腺癌细胞接种组瘤体的平均直径为1.53 mm,而未转染质检DNA的胰腺癌细胞接种组为2.98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未来转染组相比,转染组CD45+TIL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是未转染组的3.23倍,P<0.01.结论:胰腺癌细胞表面FasL表达的下调,能在体内增加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从而为"肿瘤反击"促进肿瘤细胞浸润的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VEGF-C短发夹RN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焕擎;徐波;陈熙文;朱光辉;李书华

    目的:探讨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短发夹RNA(shRNA)质粒载体在体内外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生物学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转染率,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内VEGF-C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人工基底膜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MCF-7裸鼠皮下尾静脉注射VEGF-C sh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对乳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ELISA方法检测VEGF-C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浓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组织VEGFR-3阳性脉管密度.结果:VEGF-C shRNA能高效转染入MCF-7细胞中,细胞VEGF-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生长增殖受抑(F24h=515.51,F48h=859.97,F72h=992.91,P均=0.000 1).体外侵袭人工基底膜能力减弱(F=133.36,P=0.000 1).全身系统性给予VEGF-C shRNA后,VEGF-C shRNA组肿瘤体积缩小(F=498.05,P=0.000 1);瘤组织VEGF-C浓度降低(t=30.75,P=0.001);免疫组化分析VEGF-C shRNA组肿瘤组织中VEGFR-3阳性脉管生成减少(F=265.49,P=0.000 1).结论:VEGF-C在乳腺癌增殖、侵袭转移和VEGFR-3阳性脉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RNA干扰技术实现VEGF-C沉默在乳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乳腺癌耐药蛋白重组腺病毒干扰载体构建及其干扰作用的观察

    作者:唐勇;刘传亮;窦建新;蔡晓珊;刘静;陈伟娟

    目的:观察腺病毒加载的RNAi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介导的多药耐药的逆转.方法:构建干扰BCRP mRNA的腺病毒载体,采用细胞毒性实验和外排实验检测pAd-BCRP感染后,耐药细胞后的逆转情况.结果:pAd-BCRP可将B37/MX细胞对米托蒽醌的耐药指数从978降低至75(92.3%逆转).外排实验结果显示,感染pAd-BCRP和未感染的B37/Mx细胞外排1 h后细胞内的米托蒽醌的荧光强度分别为56.4和12.8.结论:pAd-BCRP能显著降低B37/MX细胞中BCRP的表达并抑制BCRP的功能.

  • 宫颈鳞癌组织IL-6和Stat3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舒宽勇;许娟秀

    目的:探讨IL-6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ICC)、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IL-6和Stat3的表达.结果:IL-6在I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0%(33/44),显著高于CIN的54.0%(27/50)和NCE的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71和21.392,P值分别为0.034扣0.000.在ICC组织中,IL-6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X2值分别为9.570和4.314,P值分别为0.007和0.037,而与年龄、临床分期、间质浸润和脉管浸润无关,P值均>0.05.Stat3在I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1%(37/44),显著高于CIN的46.0%(23/50)和NCE的13.3%(2/15),X2值分别为14.708和24.995,P值均为0.000.在ICC组织中,Stat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X2=10.579,P=0.007,而与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和脉管浸润无关,P值均>0.05.在ICC组织中,IL-6与Stat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1,P=0.001.结论:IL-6和Stat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 结直肠癌组织Survivin和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赵妉勃;姜慧峰;张秀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及肿瘤切端非癌组织中VEGF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不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45例(73.77%)阳性表达,VEGF在非癌结直肠组织不表达,癌组织中42例(68.85%)阳性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及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Duke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Survivin和VEGF参与结直肠癌血管新生的调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 HL-60细胞高三尖杉酯碱诱导后CD44表达变化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佳宁;毕高峰;温培娥;杨炜华;任霞;唐天华;谢超;董伟;姜国胜;林汝湘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诱导HL-60细胞分化后CD44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关系,探讨HHT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HT诱导分化模型,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NBT还原实验测定细胞分化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11b表达及细胞周期变化,RT-PCR检测CD44、p27、p21和Cyclin E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MTT实验显示,HHT对HL-60细胞产生增殖抑制作用,HL-60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半定量分析PCR扩增产物光密度相对表达量显示,HHT诱导后HL-60细胞中CD44基因表达逐渐减弱,p27和p21基因逐渐增强,Cyclin E基因逐渐减弱.CD44与p27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686,P<0.05.结论:HHT可能通过下调CD44基因,进而提高p27和p21表达,抑制Cyclin E活性而对HL60细胞产生诱导分化作用.

  • 正常SD新生大鼠结肠上皮细胞体外分离的培养与鉴定研究

    作者:翟荣林;王国斌;蔡开琳;田元;许飞

    目的:改进和优化正常SD新生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Ⅰ、Ⅳ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加密度差异沉淀离心法分离SD新生大鼠结肠隐窝单位和肠上皮细胞,用舍10%胎牛血清及EGF等因子的DMEM原代培养并维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并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出增殖活性良好的结肠隐窝单位、结肠上皮细胞团块以及单个结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表明,结肠隐窝单位增殖旺盛,7~9 d即可形成细胞单层,2周左右达到高潮,以后逐渐开始出现凋亡坏死,3周以后细胞大量崩解并消亡.结论:SD新生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结肠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正常上皮细胞模型.

  • 40岁以下膀胱移行细胞癌非职业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作者:任维果;边家盛;周自寅

    目的:探讨≤40岁膀胱移形细胞癌患者的患病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1:1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40岁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82例,选取≤40岁正常人82名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岁膀胱癌患者与文化程度(OR=0.010,95%CI:0.000~0.403)、日吸烟量(OR=9.905,95%CI:1.837~53.411)、饮食不规律(OR=6.117,95%CI:1.079~34.685)、食用奶制品(OR=0.031,95%CI:0.002~0.544)、睡眠习惯(OR=5.360,95%CI:1.580~18.190)和服用抑酸荆(OR=3.418,95%CI:1.155~10.111)有关.结论:吸烟量大、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规律和常服用抑酸剂可能为≤40岁膀胱癌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和常食用奶制品可能为≤40岁膀胱癌发病的保护因素.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危险度分析

    作者:苏洪英;刘静;何苗;贾志芳;关舒;周宝森;徐克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情况,探讨HBV感染与PHC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住院的PHC患者224例作为病例组,同时期在此科住院的其他非肝病患者28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其血清HBV标志,与既往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PHC组HBV总感染率为68.22%(146/214),以HB-sAg阳性(65.42%,140/214)和抗-HBe阳性(30.84%,66/214)为主,对照组总感染率为7.63%(20/262),其中以HBsAg(3.44%,9/262)和抗-HBe(7.63%,20/262)为主.病例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200.1,P<0.000 1),优势比OR=27.4(95%CI为16.0~46.9).结论:HBV慢性感染是PHC的一个危险因素,在HBV慢性感染者中进行PHC筛查,对早期诊断PHC提高其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