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肺癌组织中MDM2蛋白的表达

    作者:任义;吴逸明;董海燕;魏利;吴拥军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中小鼠双微粒体(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蛋白的表达.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对31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MDM2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肺癌组织中MDM2蛋白表达量(38 123.5±11153.0)高于癌旁组织(29 037.0±14 267.4),其增高表达率为77.4%(2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肺鳞癌组织中MDM2蛋白表达增高率为77.3%(17/22),肺腺癌组织中为7/7;1例小细胞肺癌和1例大细胞肺癌组织中MDM2蛋白表达均降低.结论:MDM2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 H2受体拮抗剂用于抑制由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伟华;饶珈琦;谢德荣;詹锋;张华

    基于含铂或中度以上致呕肿瘤化疗方案,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为基础的止呕方法,对126例病理学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2:1信封法随机分组进行跟踪治疗,研究组加用H2受体拮抗剂和安定,而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并从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对两分组加以分析比较.研究组对抑制急性恶心呕吐有效率为91.2%(73/80),迟缓性恶心呕吐有效率为87.5%(70/80),而对照组分别为71.7%(33/46)及60.9%(28/46),两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及0.001;加救援治疗后,研究组总完全控制率100%(80/80),对照组仅70%(28/46),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以5-HT3受体拮抗剂为基础加H2受体拮抗剂和安定的止呕方法对由含铂或中度以上致呕肿瘤化疗方案所引起的恶心呕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在迟缓性呕吐方面,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 肺一丸对小鼠移植瘤VEGF的表达及肺转移相关性研究

    作者:田菲;贾英杰;陈军;李艳梅;尹新中;郭卉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肺转移的影响,以及肺一丸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LA795肺腺癌皮下接种T739小鼠模型.灌胃及腹腔给药法,观察中药肺一丸对肿瘤血管生成、VEGF的表达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肺一丸能够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高剂量抑瘤率为49.6%;降低血管密度,肺转移抑制率为47.62%.结论:肺一丸能够通过调控肿瘤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抗转移作用.

  • 时辰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京芬

    为了对比观察CAP方案的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不同,但用药剂量及化疗周期相同.结果时辰化疗组38例,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8.4%(7/38)及57.9%(22/38);常规化疗组34例,分别为2.9%(1/34)及32.3%(11/3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6.时辰化疗组Ⅱ度以上的白细胞毒性、消化道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5.8%(6/38)、23.7%(9/38),而常规化疗组分别为52.9%(18/34)、67.6%(23/3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用CAP方案时辰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高、毒副反应小,明显优于常规化疗,且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检测食管癌标本中PCNA和p16及Ki-67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倩;周健;白新宽

    对西京医院进行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64例,照射剂量DT64~70 Gy,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其治疗前活检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其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率,观察其阳性率与食管癌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CNA阳性率5.1%~67.1%,中央值32.0%,PCNA阳性率>40%者较低于此值者预后明显差.p16在低分化癌中较高分化癌阳性表达率低,且随着病期的进展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Ki-67与近期疗效及预后未见明显差异.初步研究结果提示,PCNA阳性率是判断放疗疗效有意义的指标,且与p16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癌放疗前恶性程度评定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 中药癌痛克对致炎因子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作者:孟明慧;任青华;郑新建;真钢;刘文民

    为了探讨中药癌痛克的作用和功效,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取小鼠36、44、48只,用完全随机方法分组,每组10~12只.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消炎痛.中药大小剂量组分别给予癌痛克,连续灌胃给药51d后,将二甲苯涂于各组小鼠右耳致炎;81d后大鼠右后跖腱膜下注入1%角叉菜胶致炎;141d后小鼠腹腔注射0.5%的鸡红细胞悬液,置37℃电热恒温水浴箱中孵浴,瑞氏染液染色,电子显微油镜下观察单核细胞吞噬鸡红血球的数目,并计算吞噬指数及吞噬率.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中药癌痛克对二甲苯致炎的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炎的大鼠足跖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该药能明显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伍治平;陈明清;王熙才;张宏涛;金从国;李强;陈晓群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199.47±156.69)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1.23±22.66)pg/mL],P=0.000;有血管侵犯[(251.63±1 70.19)pg/mL]、淋巴结转移[(266.39±162.49)pg/mL]和肝脏转移[(314.48±219.89)pg/mL]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侵犯[(1 21.23±91.91)pg/mL]、无淋巴结转移[(189.26±47.14)pg/mL]和无肝脏转移[(1 57.65±101.86)pg/mL]的患者,分别P=0.005,P=0.000,P=0.002;Duke's C、D期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260.74±174.72)pg/mL]显著高于Duke's A、B期患者[(115.63±69.10)pg/mL],P=0.001;结直肠肿瘤≥5 cm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244.74±1 71.18)pg/mL]明显高于肿瘤<5cm的患者[(124.92±92.62)pg/mL],P=0.004.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组织病理学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血清VEGF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而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病情进展的动态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 金喜素诱导人肝癌HCC772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研究

    作者:万幼峰;吴晓安

    目的:研究金喜素诱导人肝癌HCC7721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金喜素对人肝癌HCC7721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断裂DNA;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结果:经0.3 μmol/L金喜素处理6、12、24及36 h,HCC7721细胞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逐渐降至(83±16)%、(69±10)%、(52±13)%和(30±11)%,低于对照组,P<0.05;靶细胞出现细胞固缩、染色质凝聚和边集;产生梯状DNA并检测到亚二倍体峰(凋亡峰);同时,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结论:金喜素可抑制人肝癌HCC7721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

  • 人肝癌组织糖调节蛋白94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小平;刘国贞;宋爱利;李海燕;陈瑞芬

    目的:探讨人肝癌组织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94,GRP9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法检测人肝癌组织GRP94的表达,镜下观察GRP94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结果:免疫组化显示,40例肝癌组织中38例(95.0%)存在GRP94的表达,不同癌组织存在胞质、胞膜和胞核表达强度及部位的差异;癌旁组织亦存在较弱的表达.结论:人肝癌组织存在GRP94的表达异质性,呈现了胞质、胞膜和胞核的表达差异,GRP94在人肝癌组织的表达特点为以后肿瘤抗原肽瘤苗的提取和实验研究作了铺垫.

  • 含HCPT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代志军;王西京;刘小旭;康华峰;姜建涛;薛兴欢;薛锋杰

    将69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31例,应用HCPT联合PF方案化疗与放疗结合;对照组38例,除化疗方案中不加HCPT外,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原发灶和转移灶两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毒副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7.4%(24/31);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4.5%(20/31);神经毒性发生率为45.2%(14/3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含HCPT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良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

  • 乳腺导管内癌的X线表现及临床价值

    作者:俸瑞发;宫晓洁

    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钼靶X线表现.40例中按BI-RADS分级,0~3级10例,4级19例,5级11例.其中恶性钙化有28例,明显软组织块影11例,导管增粗7例,结构扭曲或特殊征相3例,阴性6例.回顾分折结果提示,钼靶X线是诊断DCIS的主要手段.重视钼靶X线检查特别是对钙化灶仔细分析有助于提高DCIS的诊断水平.

  • 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秀峰;秦叔逵;何泽明;杨宁蓉;黄勇;唐庆庆;张珏

    对我院6例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采用CHOP及COMP方案化疗,取得满意疗效.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容易误诊,认识其临床特征,积极行手术及充分化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 术中局灶化疗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21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郑闽前;项群;张文生

    为了减少骨巨细胞瘤的复发,并保存患肢功能,手术中使用甲氨蝶呤、顺氯氨铂、表柔比星局灶化疗.手术中彻底刮除病灶,瘤腔壁一次性用甲氨蝶呤灭活,植骨块用顺氯氨铂20~30 mg+生理盐水50 mL浸泡30 min后充填瘤腔,植骨瘤腔置管隔日灌注甲氨蝶呤30 mg,2 d/次,共3次;充填骨水泥中一次性加入表柔比星80 mg.治疗25例患者,21例获随访,时间2~3年,2例复发.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术中使用甲氨蝶呤及顺氯氨铂或表柔比星局灶化疗对减少静止性及活动性骨巨细胞瘤的复发有一定作用.

  • 放疗及同步EP方案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白新宽;王倩

    6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为常规放疗+同步化疗组(30例),B组为单纯放疗组(30例).A组采用直线加速器8 MeV X线,DT 66~76 Gy/33~38 F;Vp-16 100mg,静脉滴入,d1~d5;DDP 40 mg静脉滴入,d1~d3;化疗3周重复1次,共进行3次.B组仅做常规放疗,方法、剂量、时间同A组.结果:A组CR 8例,PR17例,总有效率为(CR+PR)83.3%(25/30),B组CR 5例,PR11例,总有效率为53.3%(16/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斑蝥素通过MAPK信号传导途径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卫东;赵惠儒;宗志红;于秉治;王晓华;刘莹

    目的:研究斑蝥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癍蝥素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549细胞周期及斑蝥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斑蝥素作用后ERK1、ERK2、phos-ERK1、phos-ERK2表达的改变.结果:斑蝥素对A549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A549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t检验P<0.05;ERK1、ERK2、phos-ERK1、phos-ERK2表达下降.结论:MAPK信号传导途径参与了斑蝥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佳代胞对肺癌术后免疫功能调节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瑞森;宋平平;李辉;余小冬

    30例肺癌术后胸腔内注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Jinanensis vaccine,PJV),对照组29例,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自然杀伤细胞(NK)、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对比观察变化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无显著变化;实验组术后的CD3+、CD4+、CD19+分别为68.93%、39.07%、12.54%,高于对照组66.86%、34.68%、10.09%;CD8+为30.92%,低于对照组37.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ⅢA期与Ⅰ、Ⅱ期比较,CD4+、CD19+、NK分别为33.24%、8.25%、12.29%,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N1组与N0组比较,CD4+、CD8和CD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组的T细胞亚群、NK细胞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肺癌所致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卫忠;李坚;隋伟;樊东升;张欣宇;李美琳;康德宣

    目的:探讨肺癌所致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syndromes,PNS)的临床特征及对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及电生理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肌无力综合征4例,周围神经病4例,多发性肌炎3例,肌萎缩侧索硬化2例,脑干炎1例,边缘性脑炎1例.肺癌的类型主要为小细胞肺癌.结论:肺癌所致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可发生于肺癌诊断之前,临床极易误诊,但可协助对肺癌的早期诊断.

  • 胃癌组织中H.pylori感染与bFGF蛋白表达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世庆;朱靖宇;齐明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与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3例胃癌存档标本和10例正常胃组织中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63例胃癌存档蜡块中有45例阳性,Hp阳性胃癌组和转移性胃癌组显著高于Hp阴性胃癌组和非转移性胃癌组,P<0.01.阳性着色定位于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基质.结论:H.pylori感染增强了bFGF的表达,bFGF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诱导胃癌血管生成,或通过胞内分泌作用刺激某些酶的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

  • 全反式维甲酸对甲状腺癌细胞形态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包建东;柳卫;张兰胜;王铁生;蔡刚明;谭成;俞惠新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retinoic acid,ATRA)体外诱导甲状腺癌细胞株的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方法:分别以终浓度为0、10-7、10-6、10-5、10-4mol/L作用3种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K1、8505C),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特征变化;利用Annexin-VFITC/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凋亡.结果:ATRA作用后,FTC 133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排列较规整,呈梭形;对照组K1细胞成团生长,经维甲酸作用后细胞成团减少;8505C细胞经ATRA处理后,形态未见明显变化,但ATRA浓度为10-4mol/L时可见细胞贴壁能力下降.ATRA在10-5、104mol/L时,FTC 13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8±2.6)%和(11.6±3.7)%,K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2.6)%和(10.8±3.3)%、ATRA在1 04m0l/L时,8505C细胞凋亡率为(15.3±4.7)%,与对照组[(2.8±0.7)%、(3.1±0.9)%、(6.7±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ATRA可诱导FTC 133、K1、8505C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

  • 胰腺囊性肿瘤15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昕辉;王辉;刘清徐;袁补全

    回顾分析了1987年1月12日~2004年1月17日外科治疗15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诊断率60.0%(9/1 5),手术切除率73.3%(11/15),术后7个月~16年随访率80.0%(12/15),无复发者83.3%(10/12),2例黏液性囊腺癌术后6及8年仍健在.分析结果提示,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B超、CT)、实验室检查、囊内液肿瘤标记物、酶及细胞学检查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本病手术切除率及治愈率较高,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措施.

  • 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抑制肝癌耐药细胞MDR1表达的研究

    作者:胡礼仪;周新;张有顺;戴宗晴;黄玲;王菊

    目的:构建含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RNA,shRNA)表达质粒,观察对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R的MDR1 mRNA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含MDR1的双链DNA,与经双酶切后的载体PGE-1连接,构建pshRNA MDR1重组质粒,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R;RT-PCR分析MDR1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罗丹明123(Rh123)的潴留和P-gp的表达.结果:PCR和DNA测序证实了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能明显地抑制MDR1 mRNA的表达;对盐酸表柔比星和顺铂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明显降低,P<0.05;P-gp的表达阳性率降低了57.3%;细胞内Rh123的浓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构建的pshRNA-MDR1表达质粒能有效地降低肝癌耐药细胞MDR1 mRNA和P-gp的表达.

  •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建国;苏小岩;喻世华;龙志雄;陶劲松

    42例肺癌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疗,4~8 Gy/次,1次/d,总量30~45 Gy.结果治疗后,CR为14.3%(6/42),CR+PR 76.2%(32/42),NC 16.7%(7/42).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反应程度较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肺癌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 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作者:邱成志;王川;吴友谊;朱世泽;张祥福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10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析Survivin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Survivir表达对结直肠癌生存率的影响.结果: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4.2%(68/106),癌旁形态学正常的结直肠黏膜未见Survivin表达;Survivin在中、高分化结直肠癌表达阳性率72.4%(63/87),明显高于低分化结直肠癌(26.3%,5/19),P<0.05.Sur-vivin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2.6%(29/68),Survivin阴性表达患者为68.4%(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与结直肠癌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辅助指标.

  • CT-Sim技术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戴堂知;李慧;廖东彪;任素蓉;李雪松;周筱秋

    用大恒STAR-2000三维放射治疗系统、GE双螺旋CT、国产北医BJ-6B型加速器对乳腺癌患者实施精确定位、虚拟计划设计、射野间无缝连接照射,可提高患者重复摆位的精度定位时间短,射野间衔接好,患者皮肤反应轻,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

  • PTEN及bcl-2和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易峰涛;胡国清;李德忠;宋华志;陈福慈

    目的:探讨新的抑癌基因PTE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bcl 2、p53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浸润性乳腺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髓样癌等)标本中PTEN、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62例乳腺癌标本中PTEN、bcl-2及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40/62)、56.5%(35/62)及27.4%(17/62);PTEN与bcl-2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PTEN与p53之间显著相关,P<0.01.乳腺癌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细胞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及预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低表达患者肿瘤细胞学分级高、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5年生存率低.结论:1)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中确实存在突变或缺失.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作为判断乳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侵袭力及转移的重要指标.2)PTEN与bcl-2协同表达与预后相关,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3)PTEN突变或缺失可能与p53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长春地辛组成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

    作者:李骏;柴铁;李伟

    为了观察长春地辛(vindesine,VDS)或长春新碱(vincristme,VCR)组成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ns lymphoma,NH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将46例NHL患者随机对照(randomized control trail)应用VDS或VCR组成的CHOP方案化疗.结果VDS组有效率为90.5%(19/21),VCR组为81.3%(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9例CHOP方案无效患者应用VDS组成的CHOP方案后1例CR,3例PR.VDS组神经系统毒副反应明显低于VCR组,P=0.02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VDS或VCR组成CHOP方案疗效相当,VDS神经毒性较低,其他系统毒性与其相当.含有长春地辛的方案对传统方案不敏感的中、低度恶性NHL可能有效.

  • 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

    作者:王鑫;胡超苏;应红梅

    随着放射治疗向高精度方向发展,研究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具有重要意义.就摆位误差的定义、来源、表示方法、测量予以综述,并总结了以往的研究数据,提出临床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恶性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王玉珍;梁志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是特异的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调节因子,其结构与VEGF具有同源性,主要通过受体VEGFR-2及VEGFR-3发挥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VEGF-C通过其受体VEGFR-3介导肿瘤的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靶点治疗的研究

    作者:康志强;姜斌;王雅杰

    探索肺癌侵袭与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寻找抑制肺癌转移的靶点治疗,是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点部分.就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各成分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以及近年来关于靶点治疗的探索作一综述.

  • OK432治疗脑胶质瘤研究进展

    作者:赵长地;孔姣;聂振明

    OK432(picibanil)及OK432激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OK-432-activated mon onuclear cells,OK MCS)作为免疫赋活剂,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选择手术切除并经过放、化疗的脑胶质瘤患者,采取瘤腔内注射给药,可激活T细胞、LAK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并可诱发出细胞毒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从而产生杀伤瘤细胞的作用.基因水平研究亦显示有瘤细胞凋亡的发生.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并可减轻或对抗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作为脑胶质瘤治疗的一种方法.

  • 树突状细胞瘤苗的制备与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邹征云;刘宝瑞

    树突状细胞瘤苗可诱导荷瘤动物的保护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这一发现使肿瘤治疗领域倍受鼓舞.就肿瘤免疫治疗中树突状细胞瘤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在肿瘤性气道狭窄中的治疗应用

    作者:吴宏成;汤耀东;姜静波;何一兵;任剑飞;金雨虹

    我院呼吸内科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直视下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NI-TI支架;自膨胀网状气道专用支架,带导引鞘的三套管支架输送器放置支架),治疗气管内外肿瘤造成的气道狭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瘤一例报告

    作者:任建林;薛金县

    1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于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夜间为重,影响睡眠.痰不多,为白色黏痰,无痰中带血,无胸痛,无发烧盗汗;CT检查发现右肺中叶2 cm× 2 cm实性占位,于2000年5月15日收入院.平时身体健康,无结核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有吸烟史20多年,每日40支左右.查体:中年男性,发育营养良好,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整,心率80次/min,无杂音.腹平软,肝脾未及.四肢活动好,无杵状指、趾.其他辅助检查无异常.入院后经术前准备,于2000年5月19日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取右胸第5肋间切口进胸,胸腔内无胸腔积液,无粘连,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无肿大.肿块位于中叶外侧段约2 cm×2 cm,软,边界不清,施行中叶切除.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右肺中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瘤.电镜下可见:1)瘤内小血管明显增生;2)瘤内可见大的血液湖;3)瘤内见有大小不等的实性细胞区;4)瘤内可见局灶性纤维上皮性乳头状增生;5)瘤内很少有炎细胞浸润(图1).随访3年,其他肺部无异常发现.

  • 经腹贲门癌切除及早期腹腔化疗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路川;黄峰;应敏刚

    回顾分析我院腹部外科行经腹贲门癌切除261例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1月~2002年12月共行贲门癌经腹切除261例,其中男212例,女49例.年龄36~85岁,中位年龄58岁.按胃癌分期(UICC1988年)标准:Ⅰ期16例,Ⅱ期41例,ⅢA期78例,ⅢB期75例,Ⅳ期51例.其中行全胃切除205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56例.对于年龄<70岁,癌肿侵出浆膜层,术前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的62例患者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62例患者,男48例,女14例.年龄38~67岁,中位年龄53岁.Ⅱ期5例,ⅢA期24例,ⅢB期28例,Ⅳ期5例.

  • 肝癌肝移植术后双肺多发转移三例报告

    作者:范廷勇;于金明;李建彬

    1病例报告患者1,男,53岁.1996年3月确诊为肝右叶原发性肝癌,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1999年5月肝内复发,对3个新病灶同样给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2001年6月再次发现肝内5个新的结节样病灶,给予肝动脉介入化疗2次.2001年12月,近下腔静脉处发现新病灶,经全面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于2002年1月3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行异体肝脏移植术.术后病理为肝细胞癌.术后给予他克莫司等抗排异反应治疗,并于术后1个月开始化疗,3个周期.肝移植术后5个月,于2002年6月27日出现胸闷、憋气、胸痛,并左锁骨上肿块入我院.CT检查示,双侧颈部、纵隔、双肺广泛转移.胸腔积液中查到癌细胞.给予转移灶立体定向姑息性放疗并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瘤灶缩小,症状好转.

  • 顺铂与普鲁卡因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庆亮;陈宗祥

    我们旨在探讨顺铂(DPP)与普鲁卡因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及肾毒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9月12日~2003年2月14日,我院36例住院后经活检病理证实Ⅲ、Ⅳ期肺癌患者,且为首次治疗,并排除肝肾等慢性疾病.分组方法采用单日归治疗组、双日归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8~70岁,中位年龄52岁;平均病程2.5~3.5个月;腺癌7例,鳞癌13例;Ⅲ期12例,Ⅳ期8例.对照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1~68岁,中位年龄51岁;平均病程2.7~3.6个月;腺癌6例,鳞癌10例;Ⅲ期9例,Ⅳ期7例.

  • 方克联合顺铂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克海;李兆沛;杨哲

    2002年9月~2003年9月,无棣县人民医院共收治食管癌患者46例(均为初治患者),分别采用顺铂(DDP)联合5-氟尿嘧啶(5-FU)与DDP联合替加氟水针剂(方克)的方案治疗,并应用亚叶酸钙(CF)增敏,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 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麻醉体会

    作者:王社军;李保中

    我院开展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手术共36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好.总结麻醉处理的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1年10月11日~2003年11月8日,36例食管癌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51~72岁,中位年龄61岁.ASAⅡ~Ⅲ级.手术时间170~230 min,胸腔镜操作时间80~120 min.

  • 肺癌切除术后肺水肿的治疗体会及文献复习

    作者:贾伟;苏雪营

    肺癌切除术后肺水肿(postpneumonectomy pulmonary ede-ma,PPE)是一种少见的与肺切除密切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本病主要发生在一侧全肺切除术的短期内,肺叶切除术后偶有发生[1.2].我们近年来收治3例,报道如下.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30例

    作者:王建

    天津市肿瘤医院综合病房2000年1月10日~2003年12月24日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及耐药卵巢癌患者30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 SOD模型化合物对离体肝癌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作者:肖良;丁书茂;鲁志松;吴连锋;李晨岚;侯玲玲;廖展如;杨旭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model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MSOD)对离体人肝癌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SMC-7721细胞株,常规方法接种入24孔板,加入SOD模型化合物,以彗星实验为终点效应,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通过彗星试验检测,各剂量组所起的肝癌细胞DNA损伤或DNA断裂的程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这种模型化合物对离体培养的肝癌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

  • 莲房原花青素对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毒作用的比较

    作者:杜晓芬;谢笔钧;杨尔宁;孙智达;张玲珍;仲人前

    目的:研究莲房原花青素总提取物LSPC的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其对人口腔表皮样癌(hunan nasopharyngeal epidermoidcarcinoma,KB)细胞、大鼠嗜碱粒细胞(rat baso-philic leukemia cell,RBL,-2H3)、小鼠成纤维细胞(mouse fibrosarcoma cell,L929)和人肥大细胞(human mast cell line,HMC-1)的毒作用.方法:用ESI MS分析LSPC;并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研究LSPC对KB、RBL2H3、L929和HMC-1细胞的毒作用.结果:LSPC含量>98%,LSPC含单体、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原花青素和原花青素二聚体棓酸单酯和三聚体棓酸单酯,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154.3.当LSPC浓度为100~400μg/Ml时,倒置显微镜下可见KR和RBL-2H3细胞变圆、皱缩、漂浮,而L929和HMC-1细胞变化不明显.MTT法实验表明,LSPC对KB和RBL2H3细胞的生长呈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L929和HMC-1细胞抑制作用不明显;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分析进一步证明,LSPC可阻止KB和RBL,-2H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结论:LSPC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毒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

  • pcDNA3.0/PNP-CD和pcDNA3.0/PNP表达载体的克隆和表达

    作者:蔡晓坤;林菊生;刘址忠;陶璐薇;梁扩寰

    目的:构建新型PNP/Mep-dR自杀基因系统的融合和单基因表达载体.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融合自杀基因PNP-CD.将其和PNP单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构建融合与单自杀基因表达载体pcDNA 3.0/PNP-CD和pcDNA 3.0/PNP:酶切、PCR及测序鉴定两重组体.结果:成功构建了两个新型自杀基因载体并实现在HepG2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结论:两个新型自杀基因表达载体,尤其是PNP-CD融合自杀基因载体.是肿瘤基因治疗中广谱、高效的治疗载体.

  • 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李涛;袁建平;吴凯宇;胡宝瑜;蒋树娟;杨佳;张希衡;郭晓奎

    目的:探讨BRCA1基因突变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在乳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法检测30例散发性乳腺癌和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RCA1基因外显子2、11和20的突变情况.结果:15例正常乳腺组织在3个外显子上部未显示电泳异常,30例乳腺癌中有6例在外显子2上显示电泳条带异常,其中4倒经测序证实有突变,1例在外显子2上,3例在内含子拼接区.BRCA1基因突变率在初诊年龄、临床分期和肿瘤体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结论:BRCA1基因突变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该基因突变筛查可作为一种预后指标.

  • 武威市胃癌遗传因素研究

    作者:米登海;罗好曾;聂蓬;李进学;李玉国;周巧珍

    目的:探讨武威市胃癌的遗传因素.方法:应用移民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移居新疆奇台县的武威籍居民的胃癌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胃癌死亡登记资料采用Poisson(泊松)分布模型拟合,并用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Y2检验进行验证.胃癌家族史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有家族史的胃癌分布用二项分布(p+q)n模型拟合.胃癌的分离比、遗传度分别采用Li-Mantel-Cart法与Falconer回归法估算.结果:移民胃癌一代及后裔均较祖籍武威同期的死亡率(57.61/10万)为低,但高于定居地奇台县同期死亡率(23.67/10万)的水平.胃癌在以村为单位和家族中呈现地区和家族聚集性,P<0.01.胃癌的分离比为0.077 4,显著<0.25.胃癌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22.91%,二级亲属遗传度为20.07%.结论:武威市胃癌发病存在遗传易感性,遗传所起的作用占1/4~1/5,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