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作者:李静蔚;宋爱莉;刘晓菲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方法:应用Medline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乳腺癌癌前病变、乳腺癌、DM-BA和动物模型"为关键词,检索1961-05-2007-12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652条,中文文献103条.纳入标准:1)DMBA的致癌机制;2)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动物选择;3)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应用方法;4)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痛变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根据纳入标准,精选58篇文献,后纳入分析35篇文献.结果:乳腺癌癌前病变是癌变过程一个必经阶段,目前一般采用化学致癌剂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发生,在癌变之前及时中止,获取癌前病变动物模型.该造模方法易于复制,结果稳定,与人体癌变过程相似.结论:DMBA诱导大鼠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是乳腺癌病因学和预防学研究理想的实验方法.

  • 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

    作者:苗雄鹰;文宇;胡继雄;戴卫东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各项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资料,探讨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与肝癌术后早期复发(≤1年)的关系.结果:111例肝癌根治性切除病例中,早期复发41例(36.9%).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癌大小、有无子灶、脉管癌栓及术后区域化疗对术后早期复发有影响.多因素分析表明,有无子灶、脉管癌栓和术后区域化疗是影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因素.早期复发组经外科治疗后1、2年生存率为65.9%和14.6%,明显高于姑息性治疗者,P<0.01.结论:有无子灶、脉管癌栓和术后区域化疗是影响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早期复发积极外科处理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 恶性肿瘤术后DC联合CIK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岱清;刘淑贞;赵鹏;徐珞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CIK)联合治疗对各种恶性肿瘤术后预防复发和进一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阐明细胞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术后化疗的替代方案的可行性.方法:15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13例经CT检查无肿瘤复发,1例肝脏肿瘤转移,1例肝脏有囊肿.患者采用IL-2 10×105U/d静脉滴入5 d.96 h后采集患者外周血6~8 L,(3~6)×109核细胞.细胞贴壁分离,在含有DC、IL-4、GM-CSF和相应肺癌抗原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8 d,经静脉注入(32±15.3)×107DC细胞.未贴壁的悬浮细胞加入含有细胞因子培养液培养,诱导生成CIK细胞,皮下注射,1次/周,共注射3次[(87±35.6)×108 CIK细胞].周期结束后1个月复查,每隔3个月复查1次.结果:经DC+CIK治疗后,15例中有14例无肿瘤复发或病情加重,其中1例出现肿瘤原位复发并病情加重,但15例患者均存活.临床症状显示,13例患者自感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观察显示,13例出现1~2次发热,体温37.5~40.2℃.结论:DC+CIK治疗有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且效率高、不良反应小,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术后预防性治疗方案.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娄广媛;李铁;陈金麟;古翠萍;洪丹;张沂平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DDP)方案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吉西他滨联合DDP方案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52例.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入,d1,d8;DDP 25 mg/m2,静脉滴入,d1~d3.21 d为1个周期,至少用2个周期.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4.2%(23/52),中位生存时间11.0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3个月,1年生存率为42.3%.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Ⅲ~Ⅳ度呕吐发生率为28.9%(15/52).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5.4%(8/52),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7.3%(9/52).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吉西他滨联合DDP方案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均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是蒽环类及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选择.

  • 非小细胞肺癌在线配准剂量残差回归式离线补偿技术的初步探讨

    作者:李洪升;李宝生;朱健;李需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在线摆位校正后,对残余误差导致的剂量学差异进行离线补偿的可行性.方法:2例NSCLC患者入组.每分次放疗前进行在线CBCT图像引导摆住校正,然后对在线CBCT图像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离线配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对比分析配准后CBCT图像上靶区的剂量分布与初始计划的差异,如果发现明显的剂量缺陷区域,则通过逆向调强技术制定新的放疗计划,下一分次放疗按新计划执行.结果:NSCLC患者经在线图像引导摆位校正后,仍然有多分次靶区存在欠剂量区,通过逆向调强技术可以给予欠剂量区以高剂量,从而实现对前次治疗所欠剂量的补偿.结论:离线逆向调强补量技术作为在线图像引导技术的补充,能够对在线图像引导后配准残差导致的剂量学误差进行有效补偿,有望进一步减小靶区外放,实现与每日计划相同的剂量学目标.

  • 伊立替康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建璜;卢景琛;钟美佐

    为了评价和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氟尿嘧啶(5-FU)与亚叶酸钙(LV)双周方案(FOLFIRI)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5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FOLFIRI双周方案治疗,剂量为CPT-11180 mg/m2,静脉滴入90 min,d1,LV 200 mg/m2,静脉滴入,d1,d2,5-FU 400 mg/m2,静脉推注,d1,d2,5-FU600 mg/m2,持续静脉滴入22 h,d1,d2,14 d为1个周期.54例可评价疗效,CR 1例,PR 17例,SD 23例,PD 13例,有效率33.3%.不良反应主要为延迟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胆碱能综合征.初步研究结果提示,FOLFIRI双周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反应停联合四君子汤加味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

    作者:王爱蓉;徐红燕;许进秀

    目的:观察反应停联合四君子汤加味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晚期癌症患者分为反应停联合四君子汤加味组(观察组)、反应停组(对照组1)和四君子汤加味组(对照组2).观察组46例,反应停100 mg,每晚1次,逐渐增至200 mg,每晚1次,配合四君子汤加味服3个月.对照组1为45例,单服反应停100 mg,每晚1次,逐渐增至200 mg,每晚1次,连服3个月.对照组2为45例,单服四君子汤加味,连服3个月.结果:观察组QOL评分治疗前后提高39.1%,对照组1和2分别27.2%和2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54.3%、43.1%和44.1%,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32.6%、27.2%和23.2%,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便秘、嗜睡和疲乏发生率分别为31.8%、22.7%和36.3%,较观察组及对照组2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应停联合四君子汤加味可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反应停常见毒副反应.

  • 部分筋膜法TRAM皮瓣在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任敏;王本忠;张敬杰;王劲;余士炳;徐晓军;裴静;颜蕴文;许骏;徐军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部分前鞘的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即刻乳房重建在乳腺癌根治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14例患者(Ⅰ、Ⅱ期9例,Ⅲ期5例),于根治术即刻采用保留部分前鞘的TRAM皮瓣重建乳房.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行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本组14例皮辩均成活,无并发症.随访2~2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未见腹壁疝和腹壁膨出发生.重建乳房外形可,与健侧对称性可,弹性好,患者自我满意度高.结论:部分筋膜法TRAM皮瓣即刻再造重建,可保持传统TRAM皮瓣手术的效果并降低术后腹壁并发症的发生率.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不影响皮瓣的成活.

  • 术前核素扫描淋巴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

    作者:林江;肖古华;赫长胜;冯波;崔立春;藤世刚

    目的:研究术前核素扫描淋巴显相和术中蓝色染料定位活检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8例病理诊断乳腺癌,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术前核素99Tcm-标记硫胶体(99Tcm-sulfur colloid)乳腺区域淋巴系统扫描显相,术中亚甲蓝染色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切除的SLN与清除区域淋巴结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乳腺癌SLN核素淋巴显相检出率为94.1%(64/68),手术通过蓝色染料定位检出率为91.2%(62/68).假阴性率9.4%(3/32),SLN预测腋窝转移的准确率为96.8%(58/68),敏感性90.6%(29/32),特异性100.0%(32/32).结论:淋巴显相结合蓝色染料法,能准确显示SLN的部位、数目及淋巴引流渠道,术前常规淋巴显像造影可增加前哨淋巴结的预知性,有助于指导内乳区及腋窝外其他淋巴结的放疗决策.

  • 右下颌骨中枢性黏液表皮样癌一例报告

    作者:费伟;尹明平;李铮;徐钢;杨红

    黏液表皮样癌多发生于涎腺组织,发生于颌骨内者比较少见,四川省人民医院2006-10收治1例经病理确诊的右下颌骨中枢性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 前列腺肉瘤样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德云;李盛宽;黄伟华;米华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2岁,因排尿困难数月于2005-11-08于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pros-tate,TUR-P).

  • 极低频磁场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作用初步观察

    作者:涂文勇;刘璐;殷伟东;陈志强;薛蓉;文剑

    目的:观察极低频磁场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作用,探讨其抑制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建立极低频磁场生物模型.极低频磁场处理(100 Hz,0.7 mT,30 min)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后,给予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2、4、6、8和10 Gy).作细胞集落形成试验;流式细胞仪研究极低频磁场作用下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的改变;RT-PCR检测p53水平.结果:细胞集落形成试验结果显示,极低频磁场加X射线组抑制率为73.00%、78.00%、58.00%、55.00%和67.00%,单纯X射线组抑制率为38.00%、41.00%、20.00%、24.00%和30.00%,F=5.89,P=0.03.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种不同放射强度下,极低频磁场加放射组凋亡率为10.00%、14.50%、4.30%、5.10%和7.10%,单纯放射组凋亡率为0.10%、8.10%、0.10%、0.41%和2.20%,极低频磁场加X射线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凋亡率均高于单纯放射,2和4 Gy照射时为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P=0.03.极低频磁场组细胞生长停滞于G2/M期,细胞周期停滞相关的p53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100 Hz,0.7 mT极低频磁场能诱导人肝癌细胞BEL-7402产生凋亡.极低频磁场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与G2/M期停滞有关.其中p53激活是引起细胞周期停滞重要原因.

  • 黄荆子提取物EVn-50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肖集文;庄英帜;曹建国;尹婵;陈雪莲;柳娜

    目的:研究黄荆子提取物Evn-50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表柔比星、他莫西芬和不同浓度的Evn-50处理MCF-7细胞,软琼脂和平皿克隆法测定Evn-50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量-效关系,TUNEL法、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分布.结果:Evn-50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提高而更加明显,而在低浓度时却表现出轻微促细胞增殖现象(<10.0μg/mL),100.0 μg/mL时抑制率为48.68%,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的Evn-50能诱导MCF-7细胞凋亡,阻滞细胞于G2/M期,降低细胞增殖指数,且也存在量-效关系.结论:Evn-50在高浓度时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 SGO-7901和MGC-803肿瘤干细胞中不同分子标志表达的观察

    作者:李亚卓;赵坡

    目的:探讨ABCG2、CD133、CK20、CyclinB1和DNA-PKcs在SGC-7901和MGC-803细胞SP(side population)亚群中的表达,探讨其为胃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标志的可行性.方法:用Hoe-chest33342染色检测胃癌细胞SGC-7901和MGC-803中SP细胞的比例;通过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ABCG2、CD133、CK20、Cyclin B1和DNA-PKcs在SP细胞与非SP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经Hoechst 33342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GC-7901细胞中SP细胞占3.8%;SP细胞中ABCG2和CK20表达阳性的细胞比率显著低于非SP细胞,P<0.05;CD133、Cyclin B1和DNA-PKcs在SP细胞和非SP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Hoechst33342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MGC-803细胞中SP细胞占2.9%;SP细胞中Cyclin B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SP细胞中的(P<0.05),但ABCG2、CD133、CK20及DNA-Pkes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非SP细胞中的,P<0.05.结论:CK20-/Cyclin B1+或CD133+可能是胃癌干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而单项ABCG2、CD133、Cyclin B1及DNA-PKcs在鉴定胃癌千细胞时无特异性.

  • 放疗同步健择与顺铂化疗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邹丽娟;王媛媛;李国权;吕广艳;王若雨;邵淑娟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同步顺铂(DDP)和健择(GEM)化疗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化疗组(健择组、顺铂+健择组)与放疗联合化疗组(健择联合放疗组、顺铂+健择联合放疗组)的光镜和电镜下脊髓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光镜下,单化组灰质出现白质部分脱髓鞘、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灰质结构疏松和血管增多,排列紊乱.单放组白质内神经纤维排列松散紊乱,部分白质出现细胞肿胀、坏死和炎细胞浸润,部分神经元尼氏体消失,神经胶质细胞固缩.化放组白质出现广泛脱髓鞘、炎细胞浸润、灰质血管增多和神经元固缩等改变.电镜下单化组脊髓髓鞘的髓板增厚、扭曲和皱缩;单放组髓鞘的板层结构松解、扭曲;化放组髓鞘轴索皱缩,髓鞘不规则分层且不规则增生,板层结构不明显.结论:不论健择单药还是健择和顺铂联合化疗均可引起大鼠脊髓损伤,放射治疗同步顺铂和健择化疗较单纯放疗加重对大鼠的脊髓损伤.

  • 自体淋巴结-脂肪组织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柴凡;梁燕;姜军

    目的:探讨使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自体带血管淋巴结-脂肪组织移植的可行性.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全麻下采集自体腹股沟区浅层带血管淋巴结-脂肪组织移植于同侧前肢腋窝,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移植物血管,术后24周连续观察移植物存活情况,比较肢体体积变化.结果:术后16只动物上肢的移植物可以长期稳定存活并具有相应生理功能,供区采集淋巴结-脂肪组织后未诱发下肢慢性淋巴水肿,双下肢体积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000,P=0.333.结论:自体淋巴结-脂肪组织移植技术安全、简便、可行,动物实验为该技术向临床应用过渡提供了参考.

  •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Shh和Ptch-1与Gli-2表达及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作者:成薇婷;田德英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信号肽Shh、膜受体Ptch-1和核转录因子Gli-2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将44例H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制成含88个微组织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了Shh、Ptch-1和Gli-2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HCC组织中,Shh与Ptch-1阳性率(63.6%和45.5%)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36.4%和25.0%),P均<0.05.Gli-2在HCC中表达阳性率(68.2%)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38.6%),P<0.01;且与HCC的组织学分级以及侵袭性相关,P均<0.05;与肿瘤大小和HBV感染无关.结论:增强的Gli-2活性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其所引起的Shh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可能促进HCC的发生和发展.

  • 人结肠癌组织HCCR-1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明玉;赵云霞;孟凯

    目的:探讨人宫颈癌HCCR-1基因蛋白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RT-PCR、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法分析HCCR-1基因蛋白在152例人结肠癌组织、43例癌旁组织及37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CCR-1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在结肠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癌旁组织中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HCCR-1的阳性率为80.9%,高于癌旁组织,P<0.05.HCCR-1在人正常结肠组织中几乎无表达,癌旁组织中弱表达,结肠癌组织中有较强表达;结肠癌Duke分期B~C期中HCCR-1阳性率(87.3%)高于A期中的阳性率(63.6%),P<0.05.结论:HCCR-1在结肠癌组织呈过表达,HCCR-1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可作为结肠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 肝细胞癌组织Smad4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程朋;曾维政;张涛;张汝;吴晓玲;魏东

    目的:拟通过检测Smad4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GFβ-Smad信号通路中Co-Smad(Smad4)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及原位杂交法(ISH)检测41例肝细胞癌组织切片中癌与癌旁Smad 4蛋白和mRNA的表达,5例外伤性肝破裂手术切除标本作为正常对照.比较HCC组与对照组及HCC与癌旁Smad 4蛋白和mRNA表达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Smad 4蛋白和mRNA均呈阳性表达;HCC组织Smad4蛋白阳性率为48.8%(20/41),癌旁组织中为78.0%(32/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组织Smad4 mRNA阳性卒为51.2%(21/41),癌旁组织中为73.1%(30/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肝组织比较,HCC组织中Smad4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HCC组织Smad4 mRNA阳性表达在病理分级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ad 4基因表达缺失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

  • 乳腺癌组织VEGF-C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郑玉军;邵惠君;王丽红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明确VEGF-C能否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标志.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8例乳腺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VEGF-C的表达情况,评价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77例(71.3%)乳腺癌组织VEGF-C呈阳性表达,VEGF-C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系(χ2=6.245,P=0.044),同时与肿瘤大小亦有相关性,χ2=6.708,P=0.035.VEGF-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以及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无明显相关.结论:VEGF-C对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起重要作用,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因子,而且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 甲状腺癌组织VEGF-C和nm2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吴成亮;张筱骅;李尚群;潘丹;冯国飞

    目的:研究VEGF-C和nm2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63例甲状腺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和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VEGF-C和nm23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VEGF-C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P<0.01;VEGF-C蛋白的阳性率与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1.nm23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VEGF-C与nm23在甲状腺癌中表达负相关,r=-0.592,P<0.01;VEGF-C阳性表达伴nm23阴性表达组的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VEGF-C阴性表达伴nm23阳性表达组,P<0.01.结论:VEGF-C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正相关,nm23与甲状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负相关.两者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负相关,联合检测VEGF-C和nm23可能有助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 不同Stat6表型乳腺癌细胞IL-4/Stat6信号通路调节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本辉;杨贤子;李品东;袁琴;刘晓洪;Glenn S.Gerhard;Cheng Dong;Michael J.Chorney;张文杰

    目的:探讨不同乳腺癌细胞株Stat6活化分型的可行性及IL-4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Stat6表型细胞株ZR-75-1和BT-20的早期凋亡率;应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测定IL-4刺激前后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Stat6null表型细胞与Stat6high相比早期凋亡增加(40%vs 12%);在Star6null细胞株有2 193个基因/转录产物表达升高,而Stat6high细胞株中2 600个基因/转录产物表达升高,且Stat6high细胞和Stat6null细胞中与凋亡和转移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明显不同;但不论在Stat6high还是Stat6null细胞株,IL-4均上调CCL26、SOCS1、CISH、EGLN3和SIDT1基因,而下调DUSP1、FOS和FOSB基因.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IL-4可能像在免疫细胞中一样,通过Stat6或非Stat6途径而发挥功能.

  • 绝经前后妇女血清IGF-1水平与乳腺癌发病危险度的Meta分析

    作者:朱志;徐惠绵;刘群;郑新宇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妇女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增高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程度.方法:通过PubMed、Medline、CNKI、和维普检索1993-2007年已发表的IGF-1和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文献资料,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分类后应用Stata9.0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结果:6篇病例对照研究及5篇队列研究,共11篇文献入选;与对照组相比,未绝经妇女IGF-1的高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1,合并OR值为1.57,95%CI(1.26~1.95);而在绝经后妇女中,高水平的IGF-1与乳腺癌发生没有明显相关性,P=0.384,合并OR值为1.11,95%CI(0.88~1.39).结论:对绝经前的人群检测血清IGF-1水平有助于筛选和确定乳腺癌高危患者,有利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

  • 《中华肿瘤防冶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肿瘤 防冶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