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燕慧;王捷

    目的:总结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调节机制并揭示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PubMed检索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转移为关键词检索2004-2008.年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上皮间质转化调节机制的研究;2)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根据纳入标准,精选60篇文献,后纳入分析33篇文献.结果:EMT存在于人体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EMT的发生涉及E-钙连蛋白、TGFβ、wnt信号通路、转录因子以及microRNA等机制的调节,转化为EMT的细胞具有干细胞样属性.结论:EMT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关系密切,肿瘤细胞通过EMT获得侵袭能力转移至远端组织,随后MET使间质细胞恢复成上皮细胞,使肿瘤细胞重新获得增殖能力为其转移提供保证.

  • DKK-1与骨髓瘤骨病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晓雁;欧阳建

    目的:研究DKK-1(Dickkopf-1)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骨髓瘤骨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以DKK-1和骨髓瘤为检索词,检索1989-2009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纳入标准:1)DKK-1基因结构及生物学特征的研究;2)DKK-1与骨髓瘤发生关系研究.粗选有56篇关于DKK-1结构特点及其与骨髓瘤关系的研究文章,根据纳入标准,精选27篇文献.结果:DKK-1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可溶性的抑制剂,目前已被认为在多发性骨髓瘤及骨髓瘤骨病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结论:中和DKK-1和(或)促进Wnt/B-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治疗骨病及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提示DKK-1可能成为骨髓瘤骨病治疗的新靶点.

  • Rad5 1在同源重组中作用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乔贵宾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同源重组因子Rad51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方法:应用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同源重组、Rad51和肿瘤"为关键词,检索1993-01-2009-05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374篇和中文文献14篇.纳入标准:1)同源重组在DNA修复中的作用;2)Rad51及其相关蛋白在同源重组中的作用和机制;3)Rad51蛋白的表达调控,4)Rad51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以Rad51为靶点的治疗策略.根据纳入标准,精选86篇文献,后32篇文献纳入分析.结果:Rad51蛋白是参与DNA同源重组性修复的关键因子,Rad51蛋白的高水平表达会导致体内DNA同源重组性修复能力的增强,而同源重组机制的功能失调常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肿瘤的发生.还有许多研究发现,Rad51蛋白表达升高所导致DNA修复能力的增强会导致肿瘤细胞对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产生耐受.体外研究表明,下调Rad51蛋白表达水平可有效逆转肿瘤耐药和对放疗产生耐受.结论:Rad51是体内参与同源重组性DNA修复的关键因子,Rad51的功能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耐受密切相关,Rad51将会是未来肿瘤临床治疗中重要的潜在靶点.

  • 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防治作用的观察

    作者:高向阳;韩正祥;杜秀平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对84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以心电图作为观察指标,先单独化疗4个周期,然后将已出现心电图异常者归入右丙亚胺治疗组、心电图正常者分为单独化疗组及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继续单独化疗或用右丙亚胺联合化疗2个周期,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单独化疗4个周期过程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6.2%(22/84).继续化疗2个周期,单独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8.7%(12/31),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6.1%(5/31),RIDIT公式统计,u=1.9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丙亚胺治疗组有13.6%(3/22)患者异常心电图转为正常,有18.2%(4/22)惠者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其余68.2%患者心脏损害加重.结论: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以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44例临床分析

    作者:葛洪峰;段永建;李旭;高玉花;翟彦杰;宋华勇;时磊;宋慧琴

    目的:探讨以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常见病理类型.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不明原因静脉血栓或血栓性静脉炎患者287例进行分析,常规筛查隐匿性恶性肿瘤.无异常发现者出院后坚持随访至少1年.结果:287例患者终确诊恶性肿瘤44例,其中腺癌21例,其他类型23例.累及单个肢体者28例,≥2个肢体受累者16例.结论:不明原因的静脉血栓形成有相当比例为恶性肿瘤所致,尤其是腺癌,应常规进行肿瘤筛查.

  • 骨肿瘤误诊30例原因分析

    作者:李建林;赵建;李文忠;许建波;钱保生

    为了探讨分析骨肿瘤误诊原因,对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1998-2008收治的30例骨肿瘤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入院诊断(外院诊断及门诊诊断)、影像学表现及手术前后病理诊断.30例误诊患者经纠正诊断后行手术16例(保肢11例,截肢5例),化疗8例,放疗3例,死亡1例.统计3年结果,生存率为80.0%(24/30),病残率为26.7%(8/30),死亡率为20%(6/3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正确认识病理检查对骨肿瘤诊断的重要性,掌握骨肿瘤影像学规律和特征,树立循证医学观念,可以避免和减少临床误诊.

  •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诊治探讨

    作者:朱志阳

    为了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问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10例LESS的临床病理特点、网织纤维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其病理学特征.结果显示,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瘤细胞类似于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形态较一致,圆形或卵圆形,少数为短梭形.胞质较少,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较细;肿瘤内有大量丛状生长的分支状小的、薄壁的血管,类似于子宫内膜的螺旋动脉,部分肿瘤血管透明变性呈星状或放射状结构;网织纤维染色见网状纤维丰富,围绕瘤细胞生长.肿瘤细胞8例CD10阳性,6例ER阳性,6例PR阳性,2例Actin阳性,CD34、CD117和Melan-A肿瘤细胞均阴性.初步研究结果提示,LESS易误诊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未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及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 89SrCl2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忠强;肖国有;李党生;张雪辉;黄秒;邓李燕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氯化锶(89SrCl2)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和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7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单项治疗组51例,采用89SrCl2治疗;联合治疗组46例,用89SrCl2与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疗效.结果:89SrCl2单项治疗组51例患者,治疗后疼痛反应有效27.5%(14/51),显效49.0%(25/51),总有效率达76.5%(39/51);骨转移灶治疗后有效5.9%(3/51),显效27.4%(14/51),总有效率达到33.3%(17/51).89SrCl2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组46例患者,治疗后疼痛反应有效41.3%(19/46),显效50.0%(23/46),总有效率达91.3%(42/46);骨转移灶治疗后有效6.5%(3/46),显效32.6%(15/46),总有效率达到39.1%(18/46).联合治疗组止痛的疗效高于单项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退转移灶的疗效与单项治疗组相同.结论:89SrCl2与唑来膦酸对转移性骨肿瘤所致疼痛有明显疗效,同时还可部分消退转移病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联合治疗效果优于89SrCl2单项治疗.

  • 18F-FDG PET/CT显像对肾细胞癌分级和临床分期及预后预测的价值

    作者:林乐军;李善春;谭业颖;徐志英;王永涛;赵俊杰

    目的:评价PET/CT显像对于肾细胞癌恶性程度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临床诊断为肾细胞癌患者的PET/CT显像结果,与其他影像资料结果相比较,探讨其与肾细胞癌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46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肾细胞癌者37例,其余9例因PET/CT显像发现有转移病灶放弃手术.PET/CT检查结果真阳性41例,假阴性5例,敏感度为89.1%,其他影像资料敏感度为84.8%.37例手术患者中,3级肾细胞癌病理分组问SU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12和0.021.17例死亡病例,平均生存期为9个月,大SUV越高,患者的生存期相对就越短.结论:PET/CT显像结果与肾细胞癌分级有关,分级越高,阳性率越高;PET/CT显像对于肾细胞癌临床分期及预后亦有重要价值.

  •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人难治和复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剑扬;杨瑜;何鸿鸣;邹思平

    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中常见的亚型,其生物学行为属侵袭性.CHOP方案是治疗侵袭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方案.

  • 磁流体热疗治疗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小雪;高福平;张莹莹;周菊梅;杜乐辉;欧阳伟炜;王晓文;赵凌云;张晓冬;廖遇平;申良方;唐劲天

    目的:探讨磁流体高温热疗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接种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悬液于C57/BL6小鼠的背部皮下,当肿瘤长至直径为(0.8±0.1)cm时,将20 mg磁流体直接注射到肿瘤内部,24 h后在交变磁场下加温(50℃,10 min),间隔24 h,连续治疗3次,观察磁流体热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瘤体的病理变化、对肿瘤生长及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加温治疗后,部分(4/7)小鼠的瘤体完全消失,实验组肿瘤没有消失的小鼠平均生存(20.333±7.881)d,瘤体消失的小鼠生存>70 d;组织学检查肿瘤细胞呈凋亡、坏死样改变.结论:磁流体热疗能有效的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为其成为皮肤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提供了实验依据.

  • Ras/MAPK信号通路参与Galectin-3介导大肠癌细胞系LoVo增殖调控的研究

    作者:程变巧;江艺;姜泊

    目的:探讨Ras/MAP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Galectin-3介导的大肠癌细胞系LoVo增殖的调控.方法:以未转染的及转染空质粒的LoVo细胞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以前期实验中构建的Oalectin-3 shRNA序列并成功转染的LoVo细胞作为实验组,免疫印记方法分别检测Ras/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1/2及phospho-ERK1/2、MEK1及phospho-MEK1、K-Ras及PKC信号蛋白在干扰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ERK1及ERK2在干扰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弱,F值分别为43.650和20.727,P<0.05.phospho-ERK1及phospho-E-RK2在干扰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弱,F值分别为838.029和627.082,P<0.05.MEK1及phospho-MEK1、K-Ras、PKC蛋白激酶在干扰组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弱,F值分别为159.101、656.148、5 737.496和663.855,P<0.05.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K1/2及phospho-ERK1/2、MEK1及phospho-MEK1、K-Ras及PKC蛋白激酶在Galectin-3基因沉默中表达明显减弱,提示Ras/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Galectin-3介导LOVo增殖的调控.

  • Survivi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运动和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艾志宏;丰有吉

    目的:探讨Survivi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运动、侵袭能力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含有Survivin特异性siRNA的重组质粒pRNAT-suv和阴性对照质粒pRNAT-neg分别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G418筛选稳定并有效表达pRNAT-suv和pRNAT-neg的克隆.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稳定表达克隆中Survivin的干扰效果,并用划痕实验、Matrigel体外侵袭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评价稳定并有效表达pRNAT-suv的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运动、侵袭能力以及E-钙黏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稳定表达pRNAT-suv的细胞其Survivin的表达水平低于未转染的细胞和稳定表达pRNAT-neg的细胞.且稳定表达pRNAT-suv的细胞其运动和侵袭能力均低于未转染的细胞和稳定表达pRNAT-neg的细胞,3组细胞穿透Matrigel基质的细胞数分剐为18.60±1.08、50.97±4.87和52.67±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83,P<0.01.RNA干扰抑制Survivin亦上调了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40,P<0.01.结论:RNA干扰抑制Survivin的表达可以降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运动和侵袭能力,可能与上调E-钙黏蛋白的表达有关.Survivin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

  • 促凋亡基因PDCD5在骨肉瘤U2-OS细胞表达及对其促凋亡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海斌;孙永明;胥正权;田康松

    目的:观察外源性PDCD5基因对骨肉瘤细胞系U2-OS的促凋亡作用.方法:扩增重组质粒PCI-neo-PDCD5,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PDCD5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U2-OS,RT-PCR检测转染后表达情况;撤除血清培养16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目的基因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 V-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凋亡通路.结果:转染骨肉瘤细胞U2-OS后,RT-PCR检测到PDCD5的表达,MTT实验发现撤除血清后转染重组质粒组细胞的增殖被明显抑制.于转染空载体和对照组细胞相比,存活细胞明显减少,P<0.001.Annexin V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与转染空质粒组(凋亡率为1.47%)相比,其凋亡率为10.28%.经PDCD5处理的细胞中,Bcl-2、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D5基因可以在转染的骨肉瘤细胞系U2-OS细胞中表达,并在撤出血清因素的诱导作用下可显著抑制转染细胞的生长,并通过线粒体激活途径发挥促凋亡作用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OPN和OD44V6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许艳梅;王家富;黄庆玉

    目的:探讨OPN、CD44V6抗原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标本进行OPN和CD44V6抗原检测.结果:OPN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分泌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率依次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Ⅰ~Ⅱ期和Ⅲ~Ⅳ期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0.59%和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组中OPN的表达率为95.00%,无转移组表达率为72.50%,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增生性子宫内膜和分泌性子宫内膜,P<0.05;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Ⅰ~Ⅱ期和Ⅲ~Ⅳ期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2.63%和81.82%,分期越高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转移组表达率为85.00%,无转移组组表达率为52.50%,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非转移组,P<0.05;肌层浸润>1/2组表达率为85.71%,肌层浸润≤1/2组表达率为51.28%,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表达率升高,P<0.05.结论:OPN、CD44V6高表达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生物学行为不良,联合检测OPN、CD44V6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程度、预测转移和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COX-2和VEGF-C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雷丽红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宫颈癌、6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Ⅰ~Ⅲ)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IN 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COX-2和VEGF-C表达强度均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8.96和15.46,P<0.01;COX-2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值分别为7.53和10.79,P<0.01;VEGF-C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值分别为6.72、8.05和21.64,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COX-2和VEGF-C在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Υ值分别为0.76和0.58,P<0.01.结论:C0X-2和VEGF-C可能协同参与了调控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宫颈癌的进展和淋巴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 胃腺癌组织EGFR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赵亚娟;刘海芳;朱献斐;黄震

    目的:探讨胃腺癌EGFR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显色原位杂交(CISH)检测55例胃腺癌组织EGFR基因表达.结果:55例胃腺癌组织EGFR基因扩增7例(阳性率12.7%);EGFR基因扩增患者5年生存率为14.3%,明显低于EGFR基因正常患者5年生存率(31.3%),x2=11.935,P=0.001;阳性病例组织学类型均为肠型(Lauren分型);低分化(x2=4.814,P=0.041)、浸及浆膜外(x2=4.816,P=0.028)、临床分期为Ⅲ+Ⅳ期(x2=4.786,P=0.029)以及有淋巴结转移(x2=4.38,P=0.042)的胃腺癌EGFR基因扩增率明显增高.结论:EGFR基因扩增的胃腺癌分化程度低、易发生浆膜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术后5年生存率低.

  •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CXCR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郝天春;周林玉;汪小勇;谈宜傲;石结武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从蛋白水平检测42例CCRCC和10例正常肾组织CXCR4的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从基因水平检测CXCR4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等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CXCR4在CCRC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8.5%,正常肾组织中未检测到CXCR4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49,P=0.000.42例CCRCC均有不同程度的CXCR4 mRNA表达,35例CXCR4 mRNA呈高表达,高表达率为83.3%.CXCR4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CXCR4 mR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CXCR4在CCRCC中的高表达可能对肾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CXCR4可能作为肾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传玺;吴德华;孙爱民;陈龙华

    目的:评价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的11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低分割组55例,先行TACE治疗后再行3D-CRT,6~8 Gy/次,3次/周,大体肿瘤体积(GTV)剂量为48~64 Gy,总周期3~4周;常规分割组55例,行TACE治疗后再行3D-CRT,1.8~2 Gy/次,5次/周,GTV剂量为60~70 Gy,总周期6~7周.比较两组的毒副反应和疗效.结果:低分割组CR 26例,PR 24例;常规分割组CR 21例,PR 2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Υ2=0.485,P=0.785.低分割组1、2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2%、50.9%争25.9%,常规分割组分别为65.5%、32.7%和15.0 %,x2=4.123,P=0.042;低分割组中住生存期为27个月,常规分割组为18个月.结论:低分割3D-CRT联合TACE较常规分割明显提高中晚期肝癌的远期疗效,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增加,但能耐受.

  • 苦参碱对大鼠原发性肝癌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朱丹丹;姚树坤;闫建国;潘琳;李鸿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大鼠原发性肝癌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46只,模型组:21只,DEN35 mg/kg灌胃,2次/周,共16周;苦参碱组:15只,DEN灌胃的同时给予苦参碱3 mg/(kg·d)灌胃,共20周;空白对照组:10只,每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大鼠肝脏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P法观察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在肝脏的表达.结果:苦参碱组较模型组死亡率降低(40.0%VS 76.2%),P<0.05;病理检查示,苦参碱组较模型组成癌率低(53.3%讲90.5%),P<0.05;免疫组化检测示,Survivin和Cyclin B1两种蛋白在模型组表达多,空白组表达少,苦参碱组表达较空白组多而较模型组少,苦参碱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对DEN诱导大鼠原发性肝癌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Survivin及Cyclin B1表达有关.

  • 北京地区宫颈细胞学ASC-US患者的病理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建东;武明辉;张淞文;张为远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进一步检查后的病理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03-18-2008-09-26对北京12个区县25~54岁6 339例已婚妇女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409例患者进行了进一步检查和分析.结果:6 339例患者宫颈细胞学异常者607例(9.6%),其中ASC-US共409例(6.5%),占宫颈细胞学异常的67.4%.ASC-US/sIL为3.12.409例ASC-US阴道镜下组织活检结果显示炎症者172例(42.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者208例(50.9%),CIN Ⅱ 25例(6.1%),CIN Ⅲ 3例(0.7%),宫颈癌1例(0.2%).404例患者(98.8%)接受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显示HPV感染率为30.7%(124/404).ASC-US患者是否感染HPV与CIN Ⅰ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88,P=0.208;而HPV感染者CINⅡ以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HPV者,x2=26.685,P=0.000;ASC-US的病理结果与HPV感染的负荷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754,P=0.458.结论:北京地区宫颈细胞学ASC-US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病率较高,应高度重视ASC-US人群,尤其是感染高危型HPV的ASC-US患者.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