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食管癌放疗后良性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罗居东;卢绪菁;周希法;陆忠华

    目的 研究食管癌放疗后食管良性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0-01-01-2013-06-30常州肿瘤医院71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接受了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通过食管钡餐造影检查评价食管狭窄情况,计算狭窄率,观察食管狭窄峰值出现的时间,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食管狭窄程度>75%的10例(14.1%),50%~75%的14例(19.7%),25%~50%的31例(43.7%),<25%的16例(22.5%).以患者年龄、肿瘤位置、T分期、周在性、纵轴长度、是否化疗和放疗剂量等变量用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和周在性为狭窄发生的相关因素,P值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和周在性对放疗后食管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3.结论 随着T分期和周在性的增加,食管癌放疗后狭窄程度逐渐增加.

  • 数字胃肠机在食管癌门诊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罗海亮;白金平;罗好曾;芦静

    目的 探讨数字胃肠机在食管癌门诊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011-01-01-2013-10-31门诊就诊的人群中进行食管癌筛查,所有接受筛查者在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筛查流程进行癌症防治知识和食管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询问病史及一般体格检查.采用大平板数字胃肠机(德国西门子AXIOM lumi-nos dRF)气钡双重造影,发现食管有病变者均相对应地行内镜检查,终确诊均以病理组织学为依据.结果 共用数字胃肠机检查2 599人,其中男1 747人,女852人;40~69岁2 058人,占受检人数的79.18%.检出食管癌165例,检出率为6.35%.早期食管癌4例(2.42%),中晚期食管癌161例(97.58%).其中男129例,检出率为7.38%;女36例,检出率为4.23%.男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61,P<0.01.食管癌数字胃肠造影检查与病理诊断比较,灵敏度为98.19%,特异度为99.68%.年龄组检出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55~80岁组占总检出人数的93.94%.结论 数字胃肠造影机会性筛查较之自然人群筛查,食管癌检出率高,是食管癌筛查的有效手段,作为食管癌的初筛方法具有可行性.≥55岁的人群应为食管癌防治的重点.

  •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万湖;徐亮;杨慧;吴玉芬;崔永春

    目的 分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山东省肿瘤医院2012-06-01-2014-09-30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1例乳腺IDC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常规3.0T MRI和DW-MRI检查,分别测量不同分级乳腺癌病灶及对侧正常乳腺的ADC值进行比较.通过绘制ROC曲线,寻找鉴别IDC与对侧正常乳腺组织ADC值的佳诊断界值.结果 乳腺IDC Ⅰ级ADC值为(1.043±0.138)×103mm2/s,Ⅱ级ADC值为(0.871±0.193)×10-3mm2/s,Ⅲ级ADC值为(0.654±0.182)×10-3mm2/s,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乳腺IDC ADC值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427,P<0.01.IDC ADC值为(0.864±0.205)×10-3mm2/s,对侧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653±0.328)×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鉴别IDC和对侧正常乳腺组织的佳ADC值界值为1.192×10 3 mm2/s,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和92.6%,曲线下面积为0.931.结论 ADC值与乳腺IDC组织学分级存在一定相关性.

  • 乳房整形术修复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缺损的研究

    作者:唐一吟;刘德权;段佳君;邹天宁

    目的 探讨乳房整形术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中对乳腺缺损进行修复的治疗和美容效果.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2011-01-31-2014-01-31收治的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行“V”形、倒“T”形切口并(或)双环缩乳成形,并分析术后疗效,评价乳房美容效果.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0.6±7.7)岁,中位年龄47岁,肿瘤平均直径(1.7±0.7) cm,肿瘤位于上象限的29例患者行“V”形切口并双环缩乳成形术,下象限16例患者行倒“T”形切口并双环缩乳成形术,中央(非乳晕区)5例患者行双环缩乳成形术.随访6~36个月,随访率100%,术后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乳房美容总评分≥26分者45例,优良率为90%.尚无1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和其他转移.结论 3种乳房肿瘤整形术“V”形、倒“T”形切口并(或)双环缩乳成形术可有效、安全地治疗早期乳腺癌,移位自身乳腺组织修复缺损,术后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指导术式选择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香;盛修贵;尹月菊;李大鹏;李兴兰

    目的 评价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探讨其指导经腹广泛性宫颈切除术(radical abdominal traeheleetomy,RAT)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3-02-01-2014-12-31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拟行RAT治疗的96例Ⅰ A2~Ⅰ B1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将放射性核素”Tcm-硫胶体注射于宫颈示踪SLN,术中检测定位SLN并原位切除,送快速冷冻病理检查.若SLN阴性则行RAT,若SLN阳性则转行广泛性子宫切除(radical hysterectomy,RH)+盆腔淋巴清除术.术后将SLN和盆腔其他淋巴结送常规病理检查和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通过观察术后复发及妊娠情况等指标,评价SLN检测结果指导早期宫颈癌行RA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 96例患者均检出SLN,共346枚,平均3.6枚/例,检出率100.0%(96/96).术中冷冻病理发现10例SLN阳性而转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十盆腔淋巴清除术,其余86例成功行RAT.术后石蜡病理检查未发现非SLN转移,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未检出石蜡病理检查漏诊的微转移灶.术中4例损伤一侧子宫动脉,3例损伤膀胱肌层;术后15例出现盆腔淋巴囊肿,7例残余宫颈管狭窄.41例患者术后有生育要求,8例妊娠,妊娠率为19.5%.随访期间,3例盆腔复发,1例肺转移,总复发率为4.7%(4/86).结论 SLN可以准确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应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Ⅰ A2~Ⅰ B1期宫颈癌患者行RAT是安全可行的.

  • 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治疗食管早期癌变中的应用

    作者:梁圣勇;孙健;王家林;王贵齐;张文娟;李秀勇

    目的 观察在消化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变中,分别予以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方案和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两种非气管插管麻醉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0-01 01-2013-12 31于肥城市人民医院院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十丙泊酚(68例,Ⅰ组)和芬太尼十丙泊酚静脉麻醉(70例,Ⅱ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快速恢复时间.结果 两种麻醉方法均能顺利地完成手术.Ⅰ组方案进镜前即刻平均动脉压(简称血压)为(73.3±9.7) mm Hg,心率为(74.2±7.6)次/min;Ⅱ组方案进镜前即刻血压为(85.6±10.3) mm Hg,心率为(78.3±6.9)次/min.黏膜切除时Ⅰ组方案进镜前即刻血压为(80.6±12.1) mmHg,心率为(77.3±6.9)次/min;Ⅱ组方案进镜前即刻血压为(87.7±13.2)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为(79.4±7.2)次/min.冲水时Ⅰ组方案进镜前即刻血压为(78.6±11.7)mm Hg,心率为(75.5±7.8)次/min;Ⅱ组方案进镜前即刻血压为(75.5±7.8) mm Hg,心率为(78.7±8.3)次/min.Ⅰ组方案更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体动,x2 =3.19,P-0.07.快速恢复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患者有术中呛咳、一过性呼吸抑制及术后疼痛、恶心、头晕,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方案都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各自具备优势.

  • 乳腺癌骨转移潜在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谢宁;欧阳取长

    目的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具有应用于乳腺癌骨转移潜在靶点能力的药物或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检索系统,以乳腺癌、骨转移、靶点治疗和新型药物为关键词,检索主要分布在2009-01-2014-12的乳腺癌骨转移机制及靶点药物研究的文献.纳入标准:1)骨重塑和乳腺癌骨转移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的研究;2)乳腺癌骨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3)乳腺癌骨转移的靶向药物研究;4)中医药方面的相关研究.根据纳入标准,选取43篇文献纳入分析.结果 骨是乳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乳腺癌骨转移是包括肿瘤细胞和骨骼微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涌现的一些新型药物和制剂,如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SRC抑制剂塞卡替尼和达沙替尼、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Odanacatib、抗Sclerostin抗体Romosozumab和中药等,在体外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了抑制肿瘤骨转移的潜力.结论 对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并将促成更多药物的开发以用于骨转移的预防和治疗.

  • 放射性心脏损伤研究进展

    作者:王祎;龙书敬;王军

    目的 总结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的发生、诊断和评价方法,以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方法 应用CNKI和PubMe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放疗、心脏损伤为关键词,检索2001-01-2014-06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放疗与RIHD的关系;2)RIHD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胸部X射线、CT检查和诊断;3)照射剂量、照射体积、照射部位和联合化疗等多项因素对RIHD的影响.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46篇.结果 放射治疗可引起心脏损伤,发生率为38.3%~79.8%.可根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胸部X射线和CT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RIHD受心脏照射剂量-体积因素以及联合化疗、内科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可引起心脏损伤,建议行多项辅助检查综合进行诊断和评价.放射治疗应对心脏剂量-体积因素进行较为严格的限制,并注意化疗药物、年龄及合并内科疾病等多项因素对其发生的影响.

  • 多西他赛化疗对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IL-8表达的影响

    作者:荣国华;孙梅;宋振迪;李洪玲

    目的 探讨分析多西他赛化疗前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集青岛市立医院乳腺外科2014-03-01-05-31未经过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10例,通过原代培养建立稳定的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株.每一株原代细胞传代后分为两组.一组不做特殊处理,标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经20 ng/mL多西他赛(泰索帝)处理24 h,标记为实验组.分别提取两组细胞的mRNA,应用Illumina光纤微珠芯片平台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并筛选差异基因.继而通过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L-8在两组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多西他赛化疗后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发生变化,包括17例上调表达基因及18例下调表达基因(含IL-8).通过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现,多西他赛化疗后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IL-8基因及蛋白表达量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4,P=0.013.结论 多西他赛化疗后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IL-8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与化疗疗效及耐药相关.

  • 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龚福生;黄伟炜;刘健;应敏刚;郑秋红;吴凡;李娜妮;陈侃;宋云飞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梯度稀释后的乳腺癌细胞SKBR-3加入到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以检验流式细胞术检测CTCs的敏感性.取福建省肿瘤医院2012-03-27-2012-12-26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和同期体检的2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7.5 mL外周血,分离其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CTCs检测.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CTCs的敏感性为10-6,特异性为100%.62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阳性率为53.2%(33/62),2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CTCs均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14,P<0.001.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阳性率与TNM分期(x2=9.637,P=0.002)、Ki-67(x2 =7.839,P=0.005)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x2 =7.629,P=0.006)表达与否相关,而与月经状态、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e receptor,PR)表达与否无关.CTCs阳性率与乳腺癌患者分子亚型相关,x2 =16.862,P=0.001.化疗前乳腺癌患者CTCs阳性率为72.7%(24/33),化疗后CTCs阳性率为30.3%(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的阳性率与临床TNM分期、HER-2及Ki-67相关.乳腺癌分子亚型可能与外周血微转移的风险有关.

  •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组织PIMT蛋白表达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洪超群;张凡;吴晓;庄轶轩;陈熹鹏;崔玉坤

    目的 分析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组织PIMT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01-10 16-2002-12-30接受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17例,ER表达均为阳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标本中PIMT蛋白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z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PIMT蛋白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PIMT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117例ER阳性乳腺癌组织PIMT蛋白的高表达率为36.8% (43/117),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x2=0.444,P=0.505)、肿瘤大小(x2=0.545,P=0.461)、淋巴结转移(x2=0.005,P=0.942)、临床分期(x2=0.073,P=0.787)、PR(x2=1.483,P=0.223)和HER-2(x2 =0.780,P=0.377)表达均无关;与随访结局有关,x2 =4.194,P=0.041;PIMT低表达和高表达的患者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1.8%和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9,P=0.001;两组总体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9,Log-Rank P=0.046.Cox回归分析提示,临床分期(HR:8.526,95%CI:2.568~28.300,Wald x2=12.257,P<0.001)和PIMT是ER阳性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HR:0.403,95%CI:0.172~0.945,Wald x2=4.371,P=0.037).结论 PIMT在乳腺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上ER阳性乳腺癌一个新的预后指标,可能与内分泌治疗耐药有关.

  • 肺癌组织上皮膜抗原表达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思文;赵健;傅文凡;殷俊;杨光平;蓝永权

    目的 探讨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在肺腺癌及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7-06-15-2013-06-1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手术标本110例,其中肺腺癌和肺鳞癌各5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癌组织中EMA的表达,分析EMA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10例肺癌EMA表达阳性率为79.09%(87/110),高表达组为52.73%(58/110),其中肺腺癌为70.91%(39/55),高于肺鳞癌的34.54%(19/55),P<0.001.EMA表达与病理类型(x2=14.589,P<0.001)、分化程度(x2 =9.246,P =0.002)、早期复发转移(x2=4.716,P=0.029)和肿瘤淋巴细胞浸润(x2=4.961,P=0.026)密切相关,与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史、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EMA高表达在Ⅰ~ⅡA期肺鳞癌术后患者中提示预后差,P-0.026.结论 肺癌组织EMA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侵袭及复发转移、肿瘤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有关,与Ⅰ~ⅡA期肺鳞癌预后相关,有可能成为早期肺鳞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 乳腺癌MCF-7细胞CD44+CD24-表达与放化疗抵抗及转移潜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勇;周伟;孙卯;何笑冬;辇伟奇;曾晓华;刘晓渝

    目的 明确乳腺癌MCF-7细胞CD44+ CD24-表这是否具有放化疗抵抗性,并研究其转移潜能相关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通过FACS分选出CD44+ CD24-MCF-7和non CD44+ CD24-MCF-7两组细胞,进行同种条件下传代培养,采用5-氟尿嘧啶(5-FU)及医用X射线对两组细胞进行干预,对比检测两组细胞经干预后的生物学特性差异、体外侵袭能力及侵袭关联基因表达差异.MTT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经不同药物浓度的5-FU处理后细胞增殖率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同种药物浓度的5-FU处理后两组细胞的周期及凋亡;彗星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经医用X射线照射后细胞DNA的损伤;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侵袭相关基因PRDM14表达;基质胶侵袭性实验用于对比两组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差异.结果 CD44+ CD24-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为(93.86±2.95)%,与non CD44+ CD24 MCF-7细胞(334.21±4.20)%比较明显下降,其IC50值约为后者4倍,u=0.38,P<0.01;细胞凋亡率CD44+ CD24-MCF-7细胞为(8.77±0.66)%,较non CD44+CD24-MCF-7细胞(28.64±1.25)%显著降低,u=0.42,P=0.014;静止期(G0/G1期)CD44+ CD24-MCF-7细胞为(76.19±1.623)%,较non CD44+ CD24-MCF-7细胞(49.74±3.214)%明显增多,u=0.35,P=0.025;DNA损伤(4 Gy O1-ive尾距值)CD44+ CD24 MCF-7为13.130 0±0.542 8,较non CD44+ CD24-MCF-7细胞33.250 0±0.932 7轻,P<0.000 1;体外侵袭能力CD44+ CD24-MCF-7为75.28±6.932,较non CD44+ CD24-MCF-7细胞24.23±3.408更强,P=0.007 6;PRDM14蛋白表达CD44+ CD24 MCF-7为0.95±0.62,较non CD44+ CD24-MCF-7细胞0.33±0.44上调,P<0.01.结论 CD44+ CD24-MCF-7细胞相比non CD44+ CD24-MCF-7细胞具有明显不同的细胞生物学特性,表明CD44+CD24-MCF-7表达细胞不仅具有明显的放化疗抵抗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转移潜能,在乳腺癌的化疗耐药或晚期转移中可能扮演一定的作用.

  • 芒柄花素联合MK2206对不同亚型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盛佳钰;陈红风

    目的 体外观察芒柄花素联合Akt抑制剂MK2206对不同分子亚型人乳腺癌MC卜7、BT-474、SK-BR-3和MDA-MB-231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芒柄花素单独或联合MK2206对4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实验组中凋亡相关基因Bcb2和Bax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hosphorate-Akt,p-Akt)和总Akt(total-Akt,t-Akt)蛋白表达.结果 芒柄花素和MK2206均能抑制4种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选择80 μmol/L芒柄花素和20 nmol/L MK2206单独和联合处理4种细胞.联合用药后的抑制率高于单用药组,其中BT-474及MDA-MB-231细胞的联合用药组产生了协同作用,Q>1.15.两种药物均可诱导4种细胞凋亡,两药联用可使BT-474、SK-BR-3和MDA-MB-23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发现,单独用药能上调Bax及下调Bcl-2基因表达水平,并下调p-Akt蛋白表达水平,其中BT-474、SK-BR-3和MDA-MB-231细胞的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 MK2206联合芒柄花素可抑制4种不同亚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联合用药效果更显著,4种细胞效果有差异,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磷酸化从而阻断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诱发间质性肺炎一例

    作者:李磊;沈燕如;周云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因进食不畅感6个月余,加重2个月,于2010-08-05人住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不畅感,伴剑突下不适,未诊治,2个月来症状加重.既往体健,无手术、外伤史,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急慢性病史,吸烟史25年,平均10支/d.查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弥散功能正常;胃镜检查示胃体小弯侧及后壁巨大隆起伴溃疡,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胃型),见图1.2010-08-20转外科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 附睾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报告

    作者:张维秀;孙晓腾;徐军辉;王风华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9岁,因“体检发现左侧阴囊肿物7个月余”于2011-05-30入乳山市人民医院.查体:左侧附睾头部可触及3.0 cm×2.0 cm实性肿物,质硬,沉重感.肿物与睾丸分界不清,无压痛,左侧精索无增粗.右侧睾丸及附睾正常.B超检查示左侧附睾头区3.7 cm×3.3 cm低回声肿物,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左侧睾丸鞘膜积腔内可探及液性暗区,深1.2 cm,后方伴增强效应.

  • 我国人群辐射致肺癌危险系数估算研究

    作者:孙志娟;王继先;向剑;赵永成;陈景云;杨晴晴;樊赛军

    目的 估算我国人群辐射致肺癌危险系数.方法 应用美国电离辐射效应委员会研发(2006年)的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辐射致肺癌危险模型,计算其性别-年龄别超额相对和绝对危险系数.参考日本人群转移到美国人群的多种危险转移方法,确定由日本人群向我国人群进行危险转移的模型为相加相乘混合转移模型(算数尺度下,相加和相乘模型权重分别为0.7和0.3).根据我国新(2009年)肺癌年龄组别基线发病率,采用曲线拟合方法,估算其年龄别发病率.结果 估算获得我国人群肺癌辐射致癌相对危险系数值,男性为0.19/Sv,女性为0.73/Sv(30岁受照,60岁患癌).受照年龄越小,患癌年龄越小,此系数越大.结论 我国人群肺癌辐射致癌危险系数总体低于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二者随性别-年龄变化趋势相似.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