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骨桥蛋白及其信号通路对肿瘤侵袭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婷;曲迅;郑广娟;龚继勇

    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的受体结合序列.OPN主要通过与其受体整合素和CD44相互作用,参与肿瘤转移的多个过程.近年来,骨桥蛋白及其调控肿瘤侵袭与转移的信号通路倍受关注.OPN通过与整合素ανβ3和CD44结合作用,使多种激酶(PI3K、NIK、PLC、PKC和MAPK)磷酸化激活,从而发挥抑制凋亡和激活多种基质降解蛋白酶(uPA和MMPs)的功能,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 PTEN和c-erbB-2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宋薇;徐红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占妇科肿瘤的20%~30%,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技术的发展,基因的检测已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筛查高危人群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又名同源磷酸酶-张力蛋白基,是目前已知的子宫内膜癌中突变率高的基因;PTEN基因的突变主要发生在临床分期早、组织分化程度高以及肌层浸润浅等生物学行为较好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而原癌基因c-erbB-2[又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growth-factor receptor 2, HER-2)]高表达的肿瘤侵袭性更强,病程进展快,终生存期明显缩短,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指征之一.

  • 小儿颅脑肿瘤28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广燕;粱向荣;高在芬

    为了分析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收集28例颅内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颅脑CT和MRI结果,并进行临床分析.28例患者发病年龄1~3岁5例,3~7岁12例,7~14岁11例.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4例,小脑蚓部星形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4例,颅咽管瘤3例,脑干肿瘤2例,大脑半球胶质瘤2例,松果体区肿瘤2例,畸胎瘤2例,不能确定性质4例.有16例首诊时被误诊.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颅内肿瘤易误诊,应对顽固性呕吐、脑炎、脑膜炎、颅内高压的表现、脑积水尤其合并智力低下患儿做详细体检和影象学检查,尽早确诊,为患儿争取早期适当的治疗.

  •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1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鹤;陈心秋;黄薇;李菲;姚德生;高琨;潘忠勉

    目的:分析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UPS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1例UPSC和185例子宫内膜样癌(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 UE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UPSC的发生率为4.7%,发病平均年龄UPSC组(60.0岁)明显高于UEC组(52.5岁),t=2.52,P<0.05.两组的主要临床表现均为绝经后阴道流血,UPSC组无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例,而UEC组43例(23.24%)合并高血压,31例(16.76%)合并糖尿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P=0.04.UPSC组和UEC组Ⅲ、Ⅳ期患者分别为5例(45.45%)和45例(24.73%),χ2=8.031,P=0.04;G3级患者分别为6例(54.55%)和51例(27.57%),χ2=6.091,P=0.04;肌层浸润深度>1/2者分别为7例(67.64%)和62例(33.51%),χ2=4.493,P=0.04;p53阳性者分别为9例(81.8%)和34例(18.4%),ER阳性者分别为1例(9.1%)和79例(42.7%),PR阳性者分别为1例(9.1%)和65例(35.1%),χ2=5.841,P=0.02.与UEC组一致,UPSC组亦以手术为主,1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5例术后辅以化疗、放疗,但死亡率(45.45%)较UEC组(15.14%)明显高,χ2=8.266,P=0.01.结论:UPSC少见,发病年龄偏大,病期晚,分化差,肌层浸润深,临床预后明显不良.手术为其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范围类卵巢癌,术后辅助放疗不能降低复发率,化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上颌窦恶性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

    作者:刘一平;易自生;万卫东

    为了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上颌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对26例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采用3DCRT,30~54 d剂量为(60~70) Gy/(13~40)次.随访时间为1、2及3年.结果治疗有效率100%,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26/26)、84.6%(22/26)及76.9%(20/26).初步研究结果提示,3DCRT是上颌窦恶性肿瘤有效无创治疗手段.

  • 肾脏囊性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Bosniak分级系统应用价值的研究

    作者:吴斌;彭卫军;顾雅佳;杨天锡;蒋朝霞;戴波;张海梁;叶定伟

    目的:探讨肾脏囊性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利用Bosniak分级系统对其进行良恶性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回顾性分析41例(4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脏囊性占位影像学资料,使用Bosniak系统分级评价,用操作者特征曲线(ROC)、Kappa检验分析两组医生的影像判断结果,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1例(42个病灶)肾脏囊性占位有40例为单侧病灶,1例为双侧病变.其中良性病灶24个;恶性病灶18个.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对本组肾脏囊性占位Bosniak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AZ1=0.921和AZ2=0.904,Mann-W-hitney U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4,P>0.05.两组医生判断总符合率有中至高度的一致性,K=0.626,Bosniak系统中Ⅰ级(K=0.843)、Ⅳ级(K=0.715)两组医生有较佳一致性,ⅡF级(K=0.545)和Ⅲ级(K=0.545)属中至高度一致,Ⅱ级(K=0.222)符合较差.高、低年资组各分级中癌的阳性率,Ⅰ级分别为6.25%和0,Ⅱ级均为0,ⅡF级分别为0和42.9%,Ⅲ级分别为83.3%和71.4%,Ⅳ级均为100%.单纯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为囊壁薄、光滑和边界清楚,囊液密度均匀,没有厚壁,没有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囊性肾癌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囊壁上存在实性且强化的成分,或囊内及囊壁结节、较多且厚的囊内分隔、较厚且有强化的囊壁以及囊壁处不规则钙化灶.复杂囊肿的影像表现与囊性肾癌有所重叠.结论:Bosniak分级系统在肾脏囊性占位的影像学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供了影像学描述、诊断及临床处理的标准,简便易学,容易推广.

  • EGF和TGF-α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

    作者:艾志宏;殷莲华;丰有吉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α (TGF-α)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EGF和TGF-α分别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分析EGF和TGF-α处理后,不同时间MAPK通路关键分子ERK1/2的磷酸化水平和调控增殖的重要分子Survivin蛋白的表达.然后应用特异性的MAPK通路阻断剂U0126预处理细胞,观察EGF和TGF-α对细胞增殖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EGF和TGF-α均促进了Ishikawa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0.1、1、10和100 ng/mL的EGF处理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12.12±10.23)%、(138.39±6.85)%、(165.50±15.20)%和(162.86±15.17)%;0.1、1、10和100 ng/mL的TGF-α处理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2.87±6.44)%、(121.97±3.51)%、(144.42±11.60)%和(141.12±13.50)%.EGF和TGF-α还迅速诱导了ERK1/2的磷酸化,并使Survivin蛋白水平增加了8.35和9.42倍.MAPK通路阻断剂U0126则完全抑制了EGF和TGF-α诱导的ERK1/2磷酸化,阻断了MAPK通路的激活.阻断MAPK通路还明显抑制了EGF和TGF-α诱导的细胞增殖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EGF和TGF-α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其机制是通过激活MAPK通路引起Survivin蛋白表达的增加,从而引发增殖的生物学效应.

  • Bcl-2基因对丝裂霉素C诱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抑制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侠;时京;刘奔;孔垂泽

    目的:探讨Bcl-2基因对丝裂霉素C(MMC)诱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cl-2;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载体pcDNA3.1(+)/Bcl-2和空载体pcDNA3.1(+)转入人膀胱癌BIU-87细胞,RT-PCR检测基因转录水平;MMC作用于转染前、后的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吖啶橙(AO)荧光染色法、Western blot技术对细胞生长、凋亡、Caspase-3活性及细胞色素C在细胞内分布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1)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cl-2,建立Bcl-2基因高表达的膀胱癌细胞株BIU-87/Bcl-2.2)在MMC作用下,与未转染Bcl-2基因的膀胱癌细胞株BIU-87和BIU-87/neo相比,BIU-87/Bcl-2细胞株存活率上升,P<0.01,其IC50是后者的15倍,q=6.41,P<0.01;BIU-87/Bcl-2的凋亡率显著降低,q值分别为22.62和20.45,P值均<0.01,Caspase-3激活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受到抑制,BIU-87/Bcl-2的A405显著低于BIU-87和BIU-87/neo,q值分别为28.20和26.70,P值均<0.01,表明BIU-87/Bcl-2的Caspase-3激活受限.结论:Bcl-2基因高表达通过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Caspase-3的激活,使膀胱癌细胞对MMC诱导的凋亡产生抗性,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 NS398抑制肾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作者:毕建斌;刘涛;孔垂泽;孙志熙;王侠;李泽良;杨绍波

    目的:探讨NS398对肾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肾癌786-0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将NS398分别以25、50、100、150和200 μmol/L的剂量加入细胞中,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X-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NS398对肾癌786-0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呈浓度依赖关系;NS398作用肾癌786-0细胞24 h后,在细胞周期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随着浓度升高凋亡峰亦越来越增高,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S398作用下的肾癌786-0细胞中,COX-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呈剂量梯度下降,P<0.05.结论: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通过生长抑制、诱导调亡来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NS398作为治疗和预防肾癌的有效药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hMIP-1β基因修饰瘤苗体内诱导抗肿瘤免疫效应的研究

    作者:罗小玲;谢裕安;匡志鹏;吴继宁;梁安民

    目的:探讨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hMIP-1β)基因修饰瘤苗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通过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将hMIP-1β基因导入CT26细胞中,X-gal染色法检测基因转染效率;ELISA法检测hMIP-1β基因修饰CT26细胞培养上清中hMIP-1β的含量;Boyden趋化小室法检测培养上清对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及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的趋化作用;制备hMIP-1β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瘤苗并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其诱导免疫细胞的杀伤活性和保护性免疫反应.结果:腺病毒载体可介导hMIP-1β基因转染CT26细胞和表达(X-gal染色的阳性率>95%),培养上清中 hMIP-1β水平为980 pg/mL,并对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及imDCs有显著的趋化作用,与转染对照基因LacZ的CT26细胞及野生型CT26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MIP-1β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瘤苗免疫小鼠能有效诱导肿瘤特异性CTL活性和非特异性NK活性,产生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抵抗肿瘤细胞的再攻击,成瘤率降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小鼠生存期延长.结论:hMIP-1β基因修饰瘤苗可诱导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保护作用,有希望成为预防肿瘤转移与复发的有效手段.

  • KM-HL近交系小鼠对肿瘤细胞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沈秀;周则卫;王映兰;王文;阎玉均;洪阁

    目的:探讨昆明鼠的遗传变异鼠-昆明-无毛(kun ming hairless, KM-HL)鼠对肿瘤细胞的几项生理指标与其他小鼠的区别,为将KM-HL鼠作为肿瘤实验模型用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TNF-α ELISA酶免试剂盒测试KM-HL鼠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将KM-HL鼠接种白血病瘤株(L1210)后,测定TNF-α并计算脾系数、胸腺系数等生理指标;用IL-2 ELISA酶免试剂盒测试KM-HL鼠血清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IL-2);以上两种酶免试剂盒测试方法均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定OD值;将KM-HL、KM(昆明种)及ICR鼠接种肝癌H22肿瘤细胞,10 d后取肿瘤、肝脏、脾脏及胸腺称质量,计算脾系数和胸腺系数.结果:正常KM-HL鼠的TNF-α为0.144±0.017,比ICR鼠的0.170±0.04低;正常KM-HL鼠接种L1210后血清中的TNF-α为0.176±0.028,比空白KM-HL鼠的0.144±0.017高,P<0.05.KM-HL鼠IL-2为0.137±0.025,与ICR鼠的0.155±0.077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癌H22肿瘤模型实验中,KM-HL鼠的肿瘤[(2.966±0.94) g]比ICR鼠[(1.262±0.61) g]的肿瘤生长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M-HL鼠[(10.461±2.69) mg/g]比KM鼠[(14.959±4.154) mg/g]、ICR鼠[(18.826±4.28) mg/g]的脾系数小,KM-HL鼠[(1.212±0.49) mg/g]比KM鼠[(3.315±0.901) mg/g]、ICR鼠[(2.914±1.28) mg/g]的胸腺系数也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KM-HL鼠对于肿瘤细胞具有易感性,且肿瘤生长均一性好易统计,适合作为肿瘤实验模型用鼠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 宫颈鳞癌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付欣;杜晓琴;郝权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大小、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宫颈原位癌、90例无转移的宫颈鳞癌、30例有转移的宫颈鳞癌和3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HMGB1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定量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HMGB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58.67%(88/15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的16.66% (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浸润及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HMGB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尤其是发生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可作为宫颈鳞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之一.

  • 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组织中VEGF上调对Bcl-2和Survivin表达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和存;金丽;李慧

    目的:分析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过表达,对凋亡抑制因子Bcl-2、Survivin表达的影响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Bcl-2蛋白,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urvivin mRNA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结果:VEGF、Bcl-2和Survivin mRNA在卵巢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及卵巢恶性肿瘤(原发癌和转移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恶性肿瘤中3种基因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P<0.05,卵巢原发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Bcl-2、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29和0.317,P值均<0.05.结论:VEGF、Bcl-2和Survivin在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中均为过表达,与淋巴转移关系密切.VEGF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Bcl-2、Survivin的过表达,并在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协同效应.

  • 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β-连结蛋白表达和分布特点及其意义的研究

    作者:章容;段光杰;阎晓初;柳凤轩;许森林;吴凤英;任玉香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肿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组织β-连结蛋白(β-catenin, β-cat)表达和分布特点及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193例CIN(Ⅰ级60例,Ⅱ级57例,Ⅲ级76例)及20例浸润癌组织β-cat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上皮β-cat主要表达于基底层及副基底层的上皮细胞胞膜上,CIN和浸润癌β-cat则显示明显的胞质着色或异质性着色或无着色,但所有病例均未见胞核着色;CIN Ⅰ、Ⅱ、Ⅲ级和浸润癌β-cat异常表达率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χ2值分别为9.492、15.439、29.856和29.565,P值分别为0.002、0.000、0.000和0.000.高级别CIN β-cat异常表达率亦显著高于低级别者,χ2=10.484,P=0.001.正常宫颈上皮仅在基底层及副基底层细胞的胞核内可见散在Cyclin D1阳性着色,CIN和浸润癌Cyclin D1多呈阴性表达或表达下调,仅少数病例表达上调,总上调率为5.6%(12/213);CIN Ⅰ、Ⅱ、Ⅲ级和浸润癌与正常组比较,Cyclin D1表达上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51、0.001、0.176和0.526,P值分别为0.554、0.975、0.675和0.468.相关分析显示,213例宫颈各病变组织β-cat异常表达与Cyclin D1上调表达无相关性,r=0.096,P=0.161.结论:β-cat表达和分布的异常在CIN和浸润癌是常见的改变,可能与CIN发生和病变进展(尤其是从低级别向高级别进展和恶性转化)过程密切相关.

  • 组织蛋白酶B及其组织抑制剂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作者:王素梅;李力;张玮;黎丹戎;唐步坚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及其组织抑制剂(cystatin C,CC)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卵巢恶性肿瘤、21例良性卵巢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B及CC的表达情况,进行阳性率及相对表达含量的比较,并将其结果与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0.879 2±0.820 81)明显高于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0.391 1±0.328 14),P=0.006.其相对表达含量与腹水量有关.CC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1.530 6±1.849 67)明显高于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0.690 3±0.505 20),P=0.018.其相对表达含量在病理分级、肝转移、大网膜转移以及腹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显示,CB可以作为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B及CC可能与卵巢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 角化型外阴鳞癌与上皮内非瘤样变组织中DNA倍体及其与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

    作者:韦立蓓;濮德敏;尹伶

    目的:研究角化型外阴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VSCCs)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non-neoplastic epithelial disorders, NNED)组织中DNA倍体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探讨异常增殖在外阴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图像分析方法检测21例角化型VSCCs、7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IN)和53例NNED组织细胞的DNA倍性,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表达,9例正常外阴皮肤作对照.结果:从正常外阴皮肤、NNED、VIN到VSCCs 组织,DNA指数(DNA index, DI)和PCNA标记指数(PCNA labeling index, LI)呈逐渐增高趋势,P=0.00.VSCCs组织中,DI和LI显著高于VIN、NNED和对照组,P<0.05.高分化癌患者的DI和LI显著低于中、低分化癌患者,P<0.05.正常外阴皮肤未检测出DNA非整倍体,VSCCs的非整倍体率38.1%,显著高于NNED和正常外阴皮肤组,P<0.05.在NNED中,非整倍体组的LI显著高于正常倍体组,P=0.00.结论:非整倍体出现导致遗传学不稳定可能是外阴良性疾病恶变的早期驱动力,检测NNED中的DNA倍性有助于判断其恶变潜在性.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P-gp与Bcl-2及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罗斐;伍钢;李贵玲;程晶;石星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cl-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gp、Bcl-2和VEGF在72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gp、Bcl-2和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1.4%(37/72)、 54.2%(39/72)和56.9%(41/72),显著高于正常卵巢(0、10%和10%)和良性肿瘤(0、10%和15%),χ2值分别为24.072、9.517和8.371,P值均<0.05;P-gp与VEGF表达成正相关,P=0.020;VEGF与Bcl-2表达成正相关,P=0.033;P-gp与Bcl-2表达成负相关,P=0.019.单因素分析表明,P-gp、VEGF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者,P值分别为0.013和0.033.多因素分析表明,P-gp、VEGF及Bcl-2三者共同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P=0.030.结论:卵巢恶性肿瘤中,P-gp、Bcl-2和VEGF阳性表达与临床化疗耐药有关,并影响患者的生存率.联合检测P-gp、Bcl-2和VEGF对临床化疗疗效判断和患者预后估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卵巢肿瘤组织和血清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李其荣;刘培淑;冯进波

    目的:检测卵巢肿瘤组织和血清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探讨卵巢肿瘤组织和血清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卵巢癌的关系.方法:收集新鲜的卵巢肿瘤组织及其对应的血清标本65例,1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标本.采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别检测肿瘤组织DNA和血清游离DNA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情况.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分别为20.0%和31.4%.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血清以及健康志愿者血清中,均未发生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况与血清中出现RASSF1A基因甲基化关系密切,P<0.01;卵巢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异常改变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以及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分析血清DNA 的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有可能成为辅助卵巢癌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 SLC基因修饰对肿瘤细胞疫苗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作者:马飞;孙文欣;张叔人;郭素娟;徐兵河;林晨

    目的:构建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ondary lymphoid-tissue chemokine, SLC)基因修饰的趋化型恶性黑色素瘤疫苗,并初步研究其免疫效果.方法:SLC基因转染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并用适当条件的丝裂霉素处理,制备趋化型肿瘤细胞疫苗.在体外,利用趋化小室法检测趋化型疫苗培养上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趋化活性.在体内,用趋化型疫苗免疫小鼠,检测脾淋巴细胞的CTL活性 ,并观察疫苗免疫对B16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筛选获得了SLC基因转染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以100 μg/mL丝裂霉素处理1.5 h,制备趋化型肿瘤细胞疫苗.趋化型疫苗在体外培养48 h后,其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趋化活性.与野生型疫苗相比,用趋化型疫苗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CTL活性更强,小鼠免疫后再次接种B16细胞,肿瘤的生长受到更明显的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SLC基因修饰的趋化型黑色素瘤疫苗,并在体内外初步检测到该疫苗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和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该疫苗有可能被应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

  • 外阴鳞癌组织中p14ARF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态关系的研究

    作者:欧阳玲;张淑兰;付凌捷

    目的:探讨p14ARF表达与不同HPV感染状态的外阴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42例外阴鳞癌组织、1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p14ARF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CR技术检测其HPV-DNA,分析HPV阳性组和阴性组外阴鳞癌组织中,p14ARF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结果:外阴鳞癌组p14ARF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强度为0.92±0.24和1.09±0.11;正常外阴组分别为0.93±0.06和1.02±0.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和高分化鳞癌组p14ARF基因mRNA表达分别为0.98±0.11、0.94±0.15和0.91±0.07;p14ARF基因蛋白表达低、中和高分化分别为1.14±0.24、1.11±0.27和1.07±0.29,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4ARF基因mRNA及蛋白在HPV阳性组表达强度分别为0.99±0.04和1.11±0.02,HPV阴性组表达强度分别为0.61±0.07和0.76±0.0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4ARF可能参与了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HPV感染的外阴鳞癌发生进展相关的基因.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