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支气管动脉化疗加超分割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联合超分割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7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信封法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2例,予泰素、顺铂BAI化疗3~4个疗程后行超分割放疗,总剂量72 Gy;对照组35例,静脉滴入泰素、顺铂化疗3~4个疗程后行常规放疗,总剂量60 Gy.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65.6%(21/32)和68.8%(22/32),对照组分别为51.4%(18/35)和54.3%(1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和12.5个月.观察组2年生存率、KPS评分增高率、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1.2%(10/32)、71.9%(23/32)和9.4%(3/32),对照组分别为11.4%(4/35)、40.0%(14/35)和28.6%(1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有效率相当,支气管动脉化疗加超分割放疗的远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更高,放射性肺损伤发生较低,显示一定的临床优越性.
-
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多帕菲)联合顺铂(DDP)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疗效、毒副作用及给药方法.方法:将75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3周给药方案组(38例)和周剂量方案组(37例).3周给药方案组:多帕菲75 mg/m2, d1,用药前1 d开始用地塞米松(8 mg,2次/d)预防过敏反应及液体潴留,连用3 d; DDP 25 mg/m2,d1~d3,21 d重复.周剂量方案组:多帕菲35 mg/m2, d1、d8、d15,用药前1 d开始用地塞米松(8 mg,2次/d)预防过敏及液体潴留,连用3 d;DDP 25 mg/m2,d1~d3,28 d重复.至少使用2个周期后评价有效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 TTP)、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用多帕菲联合DDP治疗NSCLC,3周给药方案组与周剂量方案组有效率、中位TTP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47.3%∶45.9%、8.1个月∶7.8个月和44.7%∶4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902、0.631和0.896;但周剂量方案组毒副作用特别是血液学毒性较3周给药方案组明显降低,两者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86.8%和64.9%, P=0.026.结论:多帕菲联合DDP周剂量给药方案因其疗效较高而毒副作用较低是治疗NSCLC的较好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1日~2005年4月1日931例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与术后病理切片结果对比的临床资料.结果:931例颈部肿大淋巴结的细针穿刺诊断敏感度(总符合率)为82.5%.细针抽吸诊断良性病变350例(37.6%),恶性病变491例(52.8%),可疑恶性20例(2.1%),诊断不明70例(7.5%).本组细针穿刺良性病变诊断敏感度85.3%,总准确率为91.4%;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94.4%,总准确率为96.0%;恶性淋巴瘤诊断敏感度为64%,总准确率为94.7%;转移癌诊断敏感度为92.6%,总准确率95.7%.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可靠的、准确率较高的颈部淋巴结病理诊断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顺铂(DDP)的治疗方案(简称D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48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DP方案化疗:多西他赛35 mg/m2,静脉滴入1 h,d1、d8;DDP 75 mg/m2,静脉滴入,d1.21 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48例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无变化(NC)16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RR)为52.08%.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63.64%(14/22),有2例CR;复治组有效率为42.31%(11/26),有1例C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和脱发.大部分患者为Ⅰ、Ⅱ度反应,耐受良好.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白细胞减少占64.58%,Ⅲ~Ⅳ度占16.1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DDP治疗晚期NSCLC具有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和耐受好的特点,且初治者疗效优于复治者,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Tsα1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和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Tsα1)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比色分析法研究Tsα1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分析Tsα1作用后处于G1期SMMC-7721细胞的比率和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的抑制率.结果: Tsα1(4 000 μg/mL)体外培养24、48和72 h,对SMMC-7721肿瘤细胞抑制率分别是(1.92±0.02)%、(3.27±0.03)%和(7.69±0.03)%, P<0.005;凋亡率分别是(2.5±0.1)%、(18.3±0.2)%和(11.6±0.1)%, P<0.001;bcl-2蛋白的抑制率为(1.35±0.1)%、(2.2±0.01)%和(5.53±0.01)%, P<0.005,并呈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Tsα1可直接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增殖,抑制bcl-2基因表达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光动力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光动力疗法对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近期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意接受光动力治疗的有支气管阻塞症状,或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10例,在治疗前按2 mg/kg体质量剂量静注光敏剂Photofrin或Photoson,36~48 h后在纤支镜下用630 nm波长的红光激光照射肿瘤500 s.结果:10例患者SR 7例,MR 2例,NR 1例.结论:光动力治疗能明显缓解中央型肺癌患者的梗阻症状,近期疗效明显,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4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顺铂(DDP)和氟尿嘧啶(5-FU)方案(简称DCF方案)对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DCF方案化疗:多西他赛40 mg/m2,静脉滴入1 h,d1、d8、d15;DDP 20 mg/m2,静脉滴入,d1~d5;5-FU 750 mg/m2用便携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d1~d5; 28 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48例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无变化(NC)16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RR)为52.08%.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68.18%(15/22),有2例CR;复治组有效率为38.46%(10/26),有1例C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和脱发.大部分患者为Ⅰ、Ⅱ度反应,耐受良好.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白细胞减少占64.58%,Ⅲ~Ⅳ度占16.67%.结论:多西他赛联合DDP和5-FU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耐受好的特点,且初治者疗效优于复治者,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卡铂加放射治疗食管癌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卡铂提高食管癌放射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18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90例进入卡铂+放射治疗(卡放组),90例进入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卡放组放疗第1、4周同时用卡铂100 mg/d,静脉滴入,每周连用5 d,2个周期总量为1 000 mg,单放组放疗方法同卡放组.单放组60Co-γ射线常规三野照射6周,共60 Gy/ 30次.结果:近期疗效显示,卡放组完全缓解率达52.2%,单放组为3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放组和单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2.2%和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4.4%和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放组毒副反应明显高于单放组,但患者能耐受,两组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局部复发.结论:卡铂加放射治疗食管癌可以提高疗效.毒副反应虽然有所增加,但所有患者均可耐受.
-
心包内全肺及部分左心房切除治疗Ⅲ期肺癌53例
为了探讨心包内全肺及部分左心房切除治疗Ⅲ期肺癌的疗效和价值, 1988年2月~2001年12月对53例Ⅲ期肺癌行心包内全肺切除32例,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治疗17例,剖胸探查或单纯心包开窗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7.0%(9/53),死亡2例(3.8%),随访率为96.1%,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3.6%(39/53)、34.0%(18/53)和20.8%(11/53),其中2例生存超过7年.初步研究结果提示,Ⅲ期肺癌采用扩大切除能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
清肺解毒中药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2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NP方案化疗加中药和单纯N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方法:72例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NP方案化疗加中药组(观察组)和单纯NP方案化疗组(对照组).化疗方案:诺维本(NVB) 25 mg/m2,静脉滴入,d1、d8;顺铂(DDP)30 mg/m2,静脉滴入,d1~d3.3周为1个周期,每例均进行2个周期以上化疗.观察组在化疗的同时,服用"清肺解毒方"中药,2次/d,长期服用.结果:观察组40例中有效率为52.5%,对照组32例中有效率为4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KPS评分改善或稳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在化疗过程中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的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化疗期间服用中药可以明显提高NSCLC患者化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延长晚期癌症患者症状减轻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有效率和生活质量.
-
巨和粒防治实体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
为了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rhIL-11)防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将实体瘤患者47例随机分为AB组和BA组进行自身交叉对照研究.A周期为化疗后24 h开始用rhIL-11 50 μg/kg皮下注射,1次/d,连续用药14 d或PLT经过低点后连续2次≥100×109 L-1,停药.B周期为空白对照.A周期的血小板低值为(107.9±30.2)×109 L-1,B周期的血小板低值为(56.4±30.3) ×109 L-1,P<0.01;缩短血小板<75×109 L-1持续时间,A周期的血小板<75×109 L-1持续时间(1.0±1.9) d,B周期的血小板<75×109 L-1持续时间(3.4±4.2) d,P<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rhIL-11对化疗致血小板降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疗效安全,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
-
泽菲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泽菲(盐酸吉西他滨,gemcitabine)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和地塞米松(DXM)对复发性或难治性进展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泽菲1 000 mg/m2,静脉滴入,d1、d8;L-OHP 85 mg/m2,静脉滴入,d1、d8;DXM 40 mg/d,静脉推注,d1~d4.以3~4周为1个化疗周期.20例复发性或难治性进展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3个周期.结果:20例患者中,15例获得缓解,占75.0%.其中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8例.7例具有B类症状的患者中,4例症状消失,2例明显改善,1例无改善.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出现轻度的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结论:泽菲联合L-OHP和DXM对复发性或难治性进展型NHL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大部分患者可以承受其毒性,是一个值得进一步验证的补救性化疗方案.
-
原发性骶前肿瘤147例临床病理分析
回顾性分析1954~2004年收治的147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显示,原发性骶前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直肠指诊、B超和CT检查;肿瘤病理类型复杂,147例共涉及不同病理类型30种,其中良、恶性分别为49.7%和50.3%;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本组病例肿瘤完整切除者77例,部分切除者32例,二次手术者18例;78例骶前恶性肿瘤联合应用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综合治疗的疗效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体积等因素有关;患者生存期3个月~14年,中位生存期2年,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及综合治疗的应用.
-
注射用奈达铂治疗头颈部鳞癌与食管癌及非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评价比较以奈达铂(NDP)为主的化疗方案与以顺铂(DDP)为主的化疗方案对头颈部鳞癌、食管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头颈部鳞癌及食管癌,NDP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四氢叶酸(CF);NSCLC NDP联合诺维本(NVB);对照组:以DDP替代NDP,两组其他用药均相同.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结果:2002年5月~2003年11月共有194例患者入组,其中188例完成试验,6例出组.头颈部鳞癌60例,食管癌60例,NSCLC 68例.头颈部鳞癌试验组有效率为46.67%,对照组有效率为46.67%,χ2=0.282 0,P=1.000 0;食管癌试验组有效率为35.48%,对照组有效率为13.79%,χ2=2.450 6,P=0.747 0;NSCLC试验组有效率为31.43%,对照组有效率为15.15%,χ2 =1.431 5,P=0.155 3.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除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2 4,P=0.000 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外,血常规、腹泻、便秘、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ND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头颈部鳞癌、食管癌、NSCLC疗效肯定,不良反应中呕吐明显减少,轻中度骨髓抑制,其余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多西紫杉醇为主方案治疗复治的晚期上消化道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为主方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的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全组31例患者,其中食管癌9例,贲门癌5例,胃癌17例,均为复治患者.应用TP (多西他赛30 mg/m2, 静脉滴入, d1、d8、d15;顺铂20 mg/d, 静脉滴入, d1~d5)或TF方案(多西他赛30 mg/m2, 静脉滴入, d1、d8、d15;5-氟尿嘧啶 500 mg/m2, 静脉滴入, d1~d5),每28 d重复,每例患者接受2个周期以上方可评价疗效.结果:3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PR 8例,NC 13例,PD 10例,有效率为25.8%(8/31),疾病控制率为67.7%(21/31),中位TTP为4.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乏力.结论:多西他赛为主方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患者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
-
卵巢上皮癌治疗后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治疗后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5日~1995年12月10日收治的40例卵巢上皮癌远处转移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初次手术后残余癌灶≤2 cm和>2 cm者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2.5%和60%.全身化疗<4个疗程和≥4个疗程者转移率分别为62.5%和37.5%,有腹水者和无腹水者的转移率分别为65%和36% P<0.05.结论:卵巢上皮癌初次治疗后残余癌灶大小、化疗疗程、有恶性腹水者是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
-
奥沙利铂联合羟基喜树碱和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以奥沙利铂(L-OHP)、羟基喜树碱(HCPT)、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LV)组成的HLOF方案和顺铂(DDP)、HCPT、5-FU及LV组成的HLP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32例给予HLOF方案化疗,L-OHP 130 mg/m2, 静脉滴入2 h, d1;HCPT 6 mg/m2, 静脉滴入,d1~d5;5-FU 500 mg/m2,静脉滴入,d1~d3;LV 100 mg/m2,静脉滴入,d1~d3.对照组29例给予HLPF方案化疗,除用DDP替代L-OHP外余同对照组.DDP用法:30 mg/m2,静脉滴入,d1~d3.以上方案均每21~28 d重复.每例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方可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CR 2例,PR 17例,SD 8例,PD 5例,有效率为59.4%(19/32);对照组PR 12例,SD 11例,PD 6例,有效率为41.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HLOF组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神经毒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KPS评分HLOF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P<0.05.两组疾病无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 TTP)及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晚期胃癌,两者均为有效、低毒的化疗方案.在改善生活质量和减轻消化道反应方面,HLOF优于HLPF方案.
-
肺类癌12例临床分析
为了探讨肺类癌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与预后的影响因素,对12例肺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12例患者中2例伴有类癌综合征,2例术前经纤支镜确诊.术式包括肺叶切除9例,开胸探查1例,全肺切除2例,无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全组5年生存率为72.65%,类癌5年生存率为84.23%,不典型类癌为66.6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肺类癌属低度恶性肿瘤;影像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光镜HE染色常可诊断,但嗜银染色及电镜确定特征性嗜银性神经内分泌颗粒是确诊的可靠标准;治疗应以保守性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尽量保留肺功能为手术原则;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肺癌.
-
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胃瘫八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营养支持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显示,本组病例PGS发生率为3.02%(8/265),一般发生于术后4~7 d,胃肠毕Ⅱ式吻合患者的发病率较高.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治疗上宜采用非手术疗法,避免手术治疗,早期肠内营养,特别是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营养支持是治疗胃瘫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
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技术及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噬菌体抗体是指表达在噬菌体表面的抗体分子Fab或scFv, 这些分子的群体称为抗体库.经特定抗原或细胞筛选后可以获得针对该抗原或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特异性抗体.经典的筛选方法为固相或液相抗原识别,前提条件是能得到抗原纯品,对于抗原无法提纯或抗原性质不确定的情况则不能适用,所以又出现全细胞筛选,直接利用肿瘤细胞或组织细胞进行筛选,无需纯抗原,但目标抗原一定要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对于表达较低的情况,一种策略是先利用正常细胞筛选,去掉无关抗原后,再利用肿瘤细胞筛选;另一种策略是细胞内化筛选,特异性抗体被内化入细胞,然后用酸性洗脱液洗脱掉细胞膜上非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抗体后裂解细胞,获得特异性抗体.其余筛选方法还有切片组织筛选、体内筛选等,适用面较窄,未获推广.筛选效率主要通过以下几项的检测:转化数,即被感染的噬菌体数,它随筛选轮数的增加而增加;抗体基因插入载体的频率,高比例的丢失意味着筛选的低效率;抗体亲和性.抗体库技术避免了杂交瘤技术中的许多难点,如细胞融合、动物免疫等,目前该技术已逐渐在肿瘤诊断和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癌症的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是肿瘤治疗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问题,肿瘤生物学的个体化特征决定了肿瘤治疗的个体化.癌症的个体化特性包括时间个体化、空间个体化、解剖上的个体化、结构的个体化、基因的个体化、功能的个体化和人为的个体化等七个方面.医学模式整体观念的形成、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必要的契机和工具.因此,传统的肿瘤临床治疗手段正在逐渐被以更为准确的以分子标志物辅助诊断为依据,分子信息指导下的更为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所取代.
-
十二指肠降部间质瘤并消化道出血一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因上腹痛、腹胀、黑便3 d于2002年4月23日入院.入院时,腹胀、上腹痛、胸闷,大便3~4次/d,量约300 g,黑便.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 mmHg.轻度贫血貌,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啰音.
-
As2O3注射液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肝脏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无法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介入治疗+肝动脉碘油栓塞术及药物治疗,但常规药物化疗疗效差,患者生存期短.我们收集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患者32例,单药亚砷酸(As2O3)治疗后疗效较好.总结报道如下.
-
颅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135例分析
我们采用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节除颅内肿瘤,取得良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
无黄疸期胆道扩张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意义--附18例报告
壶腹周围癌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早期很难发现,容易导致临床延误诊断和治疗.将我院共发现治疗的18例早期无黄疸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
牛蛙核糖核酸酶的表达和鉴定及功能检测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牛蛙核糖核酸酶(rana catesbeiana ribonuclease, RC-RNase),并对其纯化产物进行噻唑蓝(tetrazolium blue, MTT)实验,观察对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用异丙基硫代-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D-galactoride, IPTG)诱导原核表达质粒PET32a-RC-RNase在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DE3)plysS中表达.菌体经超声、离心后,用Ni-NTA Agarose亲和层析法对包涵体进行纯化.采用MTT法检测纯化的目的蛋白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纯化的目的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trophoresis, SDS-PAGE)蛋白电泳表明,RC-RNase在大肠埃希菌中是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用MTT法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纯化的目的蛋白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IC50值(半抑制浓度)是22.44 μg/mL.结论:牛蛙核糖核酸酶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大量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功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MBD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与肝细胞肝癌遗传易感性研究
目的:探索DNA损伤修复基因hMBD4的遗传多态Glu346Lys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96例原发性HCC患者和96例对照外周血DNA进行测序分型.结果: 我们发现正常人群Glu/Glu、Glu/Lys、 Lys/Ly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4%、46.8%和12.8%,HCC组为41.7%、48.8%和9.5%.等位基因Lys频率在病例和对照分别为33.9%和3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修复基因hMBD4的Lys等位基因可能与HCC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
子宫颈鳞癌HPV16感染对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发病机制中HPV感染对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表达影响的意义.方法: 77例子宫颈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V16、hMSH2与hMLH1的表达.并分析这些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HPV感染与非感染组子宫颈癌hML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29/42)和40.8%(12/28),rs=0.260,P=0.029;hMS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27/42)和46.4%(13/28),rs=0.177,P=0.143.HPV感染、hMLH1及hMSH2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 HPV感染组细胞hMSH2与hMLH1蛋白表达上调的现象表明HPV16感染增加子宫颈上皮细胞DNA复制时的碱基错配.因此,这可能是HPV16的致癌机制之一.